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10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10篇)

第一篇:小学语文翻转课堂教学研究

摘要:

新教学模式的推行,对传统教学产生一定的冲击。无论是何种教学阶段,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都需要根据当前教学需要与学生的特点出发。就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而言,翻转课堂教学对促进教学活动顺利实施具有重要的影响。翻转课堂教学彻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本文就翻转课堂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

翻转课堂;小学语文;教学

引言

所谓翻转课堂,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转变传统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这样一种教学模式下,要求教师利用先进的技术,指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小学语文的知识内容比较松散,同时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很难在教学中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基于此,教师需要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于教学中。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加强学习,实现高效课堂,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翻转课堂教学。

1提高微课堂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并且其涵盖的知识内容非常宽泛。知识点多的同时,还分散于不同的地方[1]。正是学科的特殊性,小学语文对教师的专业有一定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入“翻转课堂”教学理念,利用视频将碎片化的知识点向学生讲解,并且还可以让学生理清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但是视频的时间并不是非常长,且不同的视频是针对某一问题进行讲解的。基于此,教师为了能够顺利的导入翻转课堂教学理念,必须在课前仔细研读教材。教师通过课前仔细研读教材,就会科学的划分课文中比较分散的知识内容,且还可以保存语文教材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掌握分散的语文知识,形成系统性语文的知识框架,促使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教师在实施翻转课堂教学的时候,应当准确认识到微课堂的重要性。为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讲解知识点的时候,还需要兼顾学生的接受能力。在学生可以接受的前提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为保证设置微课堂的质量,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准耶水平,研读教材,掌握必要的软件操作技巧,这样就可以为学生呈现高质量的学习材料,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提倡自主学习

教师实行翻转课堂教学的时候,首先就应当认识到“先学后教”的重要性。如果要想翻转课堂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就必须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在翻转课堂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需要明确告知学生每堂课应当实现的教学目标,需要掌握的教学内容,随后将教学视频呈现给学生。为提高翻转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当告诉学生课外应当合理安排自己学习时间。经过先进的技术,学生可以主动获得知识内容,而不是教师的灌输。与此同时,学生在课外相对自由的环境中展开学习,不会受到课堂教学的束缚,也就不会由于过度紧张而遗漏应当学习的知识内容。学生自己观看视频,对于其中不懂或者是有疑问的地方,可以反复的、多次的观看,或是暂停向家长寻求帮助。但是在此过程中,教师并不是在旁边简单的观看,而是要在一旁指导学生。在了解学生学习中产生疑问的前提下,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如何运用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教师在课后分享视频后,可以让学生回家自主学习。在上课的时候让学生说出自己学习中产生的疑问,继而一一攻破。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MSN等多种网络沟通方式,建立班级群,鼓励学生讨论。教师在整个翻转课堂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提倡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增强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翻转课堂教学效果。

3增强教学互动

事实上,翻转课堂最大的优势就是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在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输者,其更为重要的角色是学习的引导者[2]。教师通过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面临的困境,继而就可以指引学生更好的学习。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并适当给予建设性的建议,指导学生完成课后作业。与此同时,教师根据学生作业完成效果,掌握其学习进度,就会了解到学生存在的问题,随后就可以将有共同疑问的学生集中到一起讲解。如,教师可以将班内学生均为几个小组,要求小组的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展开讨论。在讨论的时候,如果对于某一知识点没法达成共识,可以记录下来,随后教师就可以重点讲解。为提高讲解的效率,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教师可以让小组的不同学生分别讲解。经过小组学生分别讲解,加深学生理解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事实上,在整个课堂互动的过程中,就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在传递的时候,学生会吸取其中的知识内容。教师在了解学生学习产生疑问的时候,就可以有针对性的讲解,提高翻转课堂教学效率。

4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实施的阶段,小学语文教师就应当立足于学生的需要,根据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实行翻转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学习效率。

作者:李枝清 王凤 单位:吉林省安图县第二实验小学校

参考文献

[1]赵英梅,许先花.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有效性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14(19):42-43.

[2]杨凯锋.翻转课堂课前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高中语文学科为例[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4,,11(10):21-22.

第二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可行性

摘要:

每个老师都想要自己的班级有很高的学习积极性,有很高的课堂效率,老师们在教学的道路上都想要找到一个能够“教而不教”的捷径,然而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我们都在不断的探索之中。本文主要探讨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综合分析模式对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可行性的问题,以及综合分析教学模式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问题。

关键词:

小学语文;综合分析模式;课堂效率

一、什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综合分析模式

小学语文的综合分析模式,就是打破传统语文学习以模块和专题形式的学习,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打破传统的模块模式的学习呢?当前形势下,很多语文教师囿于传统的模块式的、填鸭式课堂教学,教学方法单一、枯燥,这很显然与语文这门学科本身要求达到的目的大相径庭,同时由于它的枯燥乏味使学生对学习语文失去兴趣,从而严重削弱了学生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限制了他们创新思维的开发,甚至影响他们其他科目的学习。所以,综上可知,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打破传统的模块教学,要以综合分析模式取代模块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养成整体性的语文思维和综合性的思考方式。想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这种方式,就要在教学时立足于语文学习的整体,从整体入手,在一堂课中不仅涉及语文字词,还有涉及词语、写作、表达等各个方面对的锻炼,这样一来学生语文的综合素质将会是全面的提升,而没有明显的短板。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固然很重要,但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确是比提高学习效率更重要的事情。所以老师们要注重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同时还应当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对学生来说只有掌握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做到事半功倍,才有可能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自主性。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可以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二、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综合分析的教学模式

老师们应该改变以往的惯常的教学思维,不要再将一堂语文课机械的划分为几个单一的模块,再逐一将这些模块对学生进行讲解,而是可以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一堂语文课在老师和学生平等、和谐的交流中完成它应该达到的教学目标。让我们以几个教学实例为例,如教师在教授《富饶的西沙群岛》之前,老师可以布置一项家庭作业:1.将课文朗读熟练;2.将课文中的生词(以及你不懂的词语)在字典中查出来,标注读音、明白意思;3.思考文章主旨是什么、作者要表达的感情是什么;4.西沙群岛在哪里,它有什么物产。那么在正式的语文课上,老师可以请同学们自告奋勇的站起来朗读课文,这就省去老师朗读课文的时间并且能够让学生对课文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在学生朗读结束之后,老师可以针对之前布置的作业,对学生进行提问,例如,“请A同学给我们解释一下‘富饶’是什么意思?”同时,我们可以立足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提出“可不可以请你用‘富饶’这个词语为我们造个句子呢?”很显然,这个问题的难度就提高了一个档次,也就在不自觉中激起了小学生的好胜心、好奇心,让学生们不自主的动起脑筋、思考问题。当学生们经过了一轮紧张的思考过后,老师可以以问答的形式对课堂气氛进行调解,例如,提问“请问哪位同学知道西沙群岛在哪里呢?那么它到底有什么物产,作者要说它富饶呢?”由于是前一天布置好的作业,那么只要请同学念给同学们听就好,但每位同学搜集到的资料可能都是不同的,所以应该让同学们在听的同时做好相应的笔记。最后,我们更可以请同学来和老师进行角色的互换,让学生们自己给同学们讲讲在这样一篇课文中作者讲了些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讲,而通过这篇课文我们学生可以学到些什么东西,以及学生本人对于这样一篇课文存在的一些思考,等等。学生的这些思考都可以自由的发表出来,这代表了学生正在自己思考老师应该鼓励学生的这种行为。教学进行到尾声,老师就应该做一个具有高度概括性、高度综合性的总结了,这又是在教会学生如何整合信息,整合知识,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接受的信息成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利于学生的记忆。这样的一节语文课,有别于传统的语文教学,它立足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探索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知识的整合能力以及提高了自己对于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三、结语

正如上面所表述的,综合分析教育模式建立在学生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自觉性之上,所以就目前来说,在综合分析模式在小学语文的实践中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修正。

作者:李英慧 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双城堡镇胜利小学

参考文献:

[1]王光芸.电子书包与小学语文传统教学模式的融合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年07期

[2]闫芳芳.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年09期

第三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提高

摘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的,是目前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课堂教学方式、优化学习方法三方面来论述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

关键词:

语文教学;课堂效率;具体措施

语文作为重要的学科之一,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死记硬背,使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教学效率低。本文主要针对这种情况,提出具体措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创设课堂情景,抓住学生的注意点,引导学生更快地投入学习。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参与者和引导者,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创设符合课堂的问题情境,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愉悦的课堂环境,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魅力,对学习产生兴趣,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二、丰富课堂教学方式

通过改变传统、呆板、枯燥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的能力。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抓住学生注意力

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丰富教学内容。利用声音、画面、视频等将具体的知识生动、形象化,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更快地投入学习。

(二)加强小组合作,取长补短

目前,对于合作学习,部分教师的理解还比较片面,并没有真正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和作用。合作学习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作为引导者,应创设各种情境加强学生合作,划分小组对问题进行讨论合作等。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特点,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共同学习进步。激励学生开展小组之间的合作、探讨,有效促进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和协调能力。

(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整个课堂的重点,以学生为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够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优化学习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的,要求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所以优化学习方法不仅需要改善教师教学的方法,同时也要改善学生学习的方法。教师与学生之间只有建立和谐的学习氛围,优化教与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课堂效率。第一,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学习。学习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往往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法让学生去记住知识点,不利于知识点的融汇贯通和灵活运用。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反问,以学生为主,让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遇到疑点和难点的时候,能够主动查找资料,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依赖别人。第二,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提问也是学生发挥主观性的一种表现,是思考的起点,是学生想探究问题的体现。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同时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要有耐心,并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实际上是学习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学生结合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借鉴、解决和消化问题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成长的过程,是学生形成良好思维模式的一个过程。第三,提倡学习合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自己独立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小组学习合作能使学生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组员相互讨论,共同摸索解决策略,能够充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小组合作讨论有效节约了课堂时间,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率,让每一个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提高。教师从旁引导,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思维模式。

四、结语

语文作为小学教育中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对学生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提高教学效率,要求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学习创设一个良好的、轻松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发展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力性,提高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的能力,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作者:冯兴奇 单位:甘肃省灵台县独店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敖玉利.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群文天地,2011(14):139.

[2]包玉珍.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吉林教育,2011(25):38.

[3]汪巨茂.决胜课堂功夫在备课:备好语文课,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新课程学(上),2011(5):159-160.

第四篇:学讲计划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

摘要:

近几年,随着“学讲计划”课堂改革不断地深入发展,这种创新型的课堂学习方法开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推崇。创新情景,创新课堂的学习方法,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创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本文就“学讲计划”背景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

学讲计划;高效课堂;提供保障

随着“学讲计划”的深入改革,学生群体在学习的过程中,已经开始不仅仅依附于过去传统的以教师讲为主,学生听为辅的教学模式。我们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构建一个高效而又有活力的课堂。

1创新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追溯中国古代教学方法,教师始终作为主角以一个传授者的身份为学生传授知识,而学生则多为学习中的配角,也就是一个接受者。事实上,大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的能力,生讲硬套的学习方法大多数时候都无法使学生全面去理解教师讲授的知识。而“学讲计划”则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配角转化为了主角,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化被动为主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地去探究,主动地去搜集相关的学习资料,教师则始终充当着一个配角的身份,一点点地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如在学习过程中,小学生经常会遇到一些生字词不会念的情况,教师则需要在这一过程中及时为学生去更正、讲解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说,自主学习是学讲计划的基础,同时,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首要条件。

2自主学习,提升学生自信心和沟通能力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人们希望教育方式能改变,进一步创新课堂教学,在教师的教授下,学生在取得相应的理论知识的同时,让学生自主组成各个学习小组,在课下积极与同学讨论,在每次教师上课前,熟悉地掌握每一章节的基本内容,主动规划自己的学习计划。同时,发挥自身的创造力,积极主动地向大家展示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到有法共享,有章共享。自主学习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教师的悉心指点和沟通,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会将自己原来的学习方法加以总结和完善,同时学生在经过教师的讲解后,会加深对学习内容的印象,而在交流、沟通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的沟通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会更有勇气向大家展示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成果,逐步地递增,将会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切忌差别化对待,小学生在这一时期感情都还在萌芽阶段,差别化对待会让他们很没有安全感,甚至可能会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教师在生活中也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绪波动情况,在发现学生情绪有异样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地去和学生交流、沟通,帮助每一个学生解答疑惑,或者是在心理上给他们一些慰藉,让学生积极地走出去,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被关注的,同时也是被重视的,进一步让学生爱上学习,爱上课堂,增加学生的自信心,通过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来组织教学,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险,为他们动手动脑解答疑难提供机会,让每一个孩子在高校课堂氛围的带领下爱上学习,爱上动手,以实践求知,以动脑求知。

3学讲计划,为高效课堂的创建提供保障

作为高效课堂创建的指南针,“学讲计划”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了学生的学习思维,同时也充分带动了教师的教学热情,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再是传统的师长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默契开始更为和谐,双方之间亦师亦友的关系,平等交流,双方之间达成一致共识,这对高效课堂的创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处在思维和习惯的萌芽阶段,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学生,根据每个孩子的特性为每个孩子制定一个学习小方法,一点点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让每一个孩子做到敢于发言,勇于发言,引导孩子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营造一个自主学习的氛围,真正践行“学讲计划”。“学讲计划”为高效课堂的创建提供了前提条件,同时也为高效课堂的创建提供了重要保障,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同时,教师应该提升与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这样,可以逐步拓宽思维,并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及合作精神。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采取不同的分段教学方式去带动学生的学习氛围,比如,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小游戏或是一些趣味问答的题目去带动学生思考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性的思维,让每一位学生以自身最大的能力去完成课堂上的任务。

4结束语

笔者认为“学讲计划”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需要每一个教师从业者从心出发,为每一个学生建立一个有活力的学习氛围,让每一个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努力去调动每一个孩子积极向上的求知心。教师在从事教育这一行业的时候就应明白教育本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情,高效课堂的构建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期望在未来每一位学生都是“学讲计划”背景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的受益者。

作者:杨健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沛县歌风小学

参考文献:

[1]王天业“.学讲计划”催生小学语文的高效课堂[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15(46):21-24.

[2]马冬梅《.学讲计划》如何构建小学语文的高效课堂[J].东方教育,2014,6(7):215-217.

[3]张国军.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之我见[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4,11(8):304.

[4]陈厚龙.怎样让小学语文课堂更加高效[J].小作家选刊,2015,4(14):36-39.

第五篇:新课标小学语文古诗课堂美育探究

摘要:

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其语言不仅精炼,也蕴含着隽永的含义,所以可以作为美育教育的重要载体。然而,当前的古诗课堂教学中却忽视了美育教育的渗透,学生的语文素养无法得到有效地提高,教学策略亟待改变。本文以美育教育为研究对象,就其在小语文古诗课堂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小学教育;古诗课堂;美育教育

在新课标推行的背景下,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特别是小学阶段学习是开展美育教育的黄金时期,更应该重视美育教育在教学中的渗透。古诗中蕴含着我国数千年文学大家所创作出的诗歌作品,这些均可以成为美育教育的重要资源。因此,如何才能有效地将美育教育渗透入古诗课堂教学中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

1加强朗读,体会古诗的语言美

韵律性强是古诗最大的特色,这主要是由于作者在创作的时候大都是按照“押韵、对称、平仄”等创作格式来创作出富有节奏、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的作品。在开展古诗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教学内容就是欣赏古诗作品所体现出的富有节奏的语言美。古诗实际上同流行歌曲一样,均具有和谐、流场的旋律和委婉动听的歌词。但是他们均需要朗诵出来方可得以体现,所以为了使学生可以切实体会到古诗中蕴含的语言美,教师就必须要引导学生多朗诵。例如,在讲解李白所写的《静夜思》这首诗歌的时候,其中的“光”、“霜”和“乡”三个字非常押韵,并且句间和句内的平仄交错感非常强,借助学生的反复朗诵,学生很容易体会诗句中所蕴含的语言美;又如,在讲解《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时候,该首诗整体写的飘逸灵动,蕴含着作者深厚的感情。但是要想使学生深刻地体会这首作品中所包含的深切感情,就必须要求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诵方可体会,否则断无法会把握整首诗歌索要体现的思想感情。

2发挥想象,体会古诗的形象美

在古诗作品中,有很大一部分古诗作品是对某一个或者多个形象所展开的描绘,其形象不仅生动,也与当前人们的生活具有紧密的联系。借助学生对于作者所写古诗作品的描绘进行想象,则可以使学生深切地体会到古诗中所包含的形象美,同时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因此,在平时的古诗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合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以帮助学生切实体会到古诗作品中所包含的形象美。例如,在讲解骆宾王所写《鹅》这首的时候,诗中所包含的词语简单,却将白鹅在水中嬉戏游走的形象生动地描述了出来,用词简练程度可见一斑。语文教师可以边讲边引导学生想象作者所描述白鹅的具体形象,并鼓励学生在课下去亲自观察一下白鹅具体的游水形象,对比一下和作者所描述的有无差异。通过这种形式的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并且可以更好的体会这首诗所展现出的形象美,提升他们的想象力。

3视听联动,体会古诗的意境美

意境美也是古诗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特色,但是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还很不成熟,学习能力还比较低,特别是思维能力还比较差,所以在理解古诗作品中所展现出的意境美时可能有一定的困难。此时,语文教师为了可以更好地传达古诗作品所要展现出的意境美,就不可以将正确的答案直接写在黑板上,而应该引导学生去自主思考和探究问题的答案,进而使学生可以切身体会到古诗所要表现出的意境美,其中视听联动就是一个最好的方法。例如,在讲解柳宗元所写的《江雪》的时候,由于作者采用了飞鸟、群山、孤舟、船夫和寒江等景物来营造出一种孤寂、清幽的意境美,尤其是一个在茫茫白雪寒江中的老翁独自垂钓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为了可以使学生切实感受到这个意境,单靠文字阐述和诵读是远远不够的,此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来为学生展示一些图片、音乐或者视频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这种孤寂的意境。

4巧借故事,体会古诗的人格美

虽然古诗大都是写景状物的作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其无法展现人物的性格或者感情。借助古诗字词的描述一样可以反映出诗人高尚的精神品质,使学生可以深刻地感受到诗歌所展现出的人格魅力。而这可以成为教师培养和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人格培养的重要条件,所以教师要抓住这一个时机来合理渗透美育教育,从而不断提升教学的效果。例如,在讲解郑板桥所写的《竹石》这篇诗作的时候,其虽然表面上在歌咏竹子挺拔坚韧的品质,但是实际上确凸显了作者自己拥有正直、坚强的品格,这正是人格美的具体体现。但是为了使学生切实感受作品中的人格美,教师可以先将作者创造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命遭遇进行介绍,从而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把握诗作中所凸显的人格品质。

5结语

总之,在新课标下,古诗课堂教育应该扛起美育教学的大旗,充分发挥其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方面的积极作用。因此,在平时的小学语文古诗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借助灵活的教学方法来将美育教育渗透入古诗课堂教学中来,以使学生可以在古诗课堂教学中感受到古诗文中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和人格美,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作者:张艳美 单位: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浙江路小学

参考文献

[1]郝艳辉.浅谈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进行渗透美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5(30):101-102.

[2]胡会勤.小学语文古诗中的美育资源探索[J].速度,2014,23(5):205-206.

第六篇:小学语文生态课堂构建

摘要:

新课改后,如何创建优化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这一话题引起了广大教师的关注。回归本性、回到自然的生态课堂也越来越受师生的欢迎。生态课堂以学生为主体,让课堂焕发活力,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中获得进步,让教育回归本质。

关键词:

小学语文;生态课堂;课堂环境

目前,小学教育处于亟待改革和创新的阶段,小学语文教学尤其如此。随着新课改理念在课堂教学中不断被推广,近几年,很多语文教师开始研究如何构建生态课堂。针对此,笔者就语文生态课堂的构建,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1语文生态课堂的本质

于生态课堂而言,生态性,或者说生命活力,是其最本质的特点。生态课堂的宗旨是在课堂中注入充沛的生命活力,让每个学生的生命状态得到改善,个性活力得到张扬,精神品质得到提升。生态课堂一个明显的好处就是让学生主动地、有尊严地习得知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语文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素养的培养,境界的提升教育。正因为此,轻松愉悦的人性化教学氛围是语文生态课堂的基础。在保证基础的前提下,语文生态课堂的构建还需要足够的生活气息,让语文和生活不至于脱节;也需要一定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学以致用,从而构建极富“生态美”的课堂。

2如何构建语文生态课堂

2.1结合教学内容,营造课堂氛围

对小学生而言,课堂氛围至关重要。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通过多媒体软件等,营造适宜的课堂氛围。也可以使用某些简单的实物道具,或者调整课堂光线的明暗,来调节课堂的氛围。良好的课堂氛围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有裨益。笔者在讲授课文《黄果树瀑布》时,先把教室灯光调得暗淡一些,然后打开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大家播放黄果树瀑布的视频,让大家观察水势奔涌、吼声如雷的壮观景象,再来讲解课文。这样可以让学生对课文的感受更加直观而真实。

2.2举办语文活动,增添教学趣味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很多学生对语文提不起兴趣,学习严重被动。因此,在生态课堂的建设中,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至关重要。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学生喜爱的语文活动,如分角色朗读、课本剧表演、课文续写比赛等,让教学更加有趣,充分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程度。笔者在教学课文《狼和小羊》时,请了两位学生分别扮演狼、小羊。因为学生对课文的内容颇为熟悉,表演角色时,将狼的“故意找茬儿”、“气冲冲”和扑上去的凶恶,以及小羊的单纯、温和、可怜表演得惟妙惟肖。在学生表演角色时,笔者适当引导、启发、设置问题,进而让学生明白,和狼这样的坏蛋讲道理没有用,要机智地保护自己。整个表演过程中,笔者擅用鼓励性评价,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再如,笔者在讲授《乌鸦喝水》一课时,充分考虑了学生的想象力,留给学生一道题让他们思考:如果瓶子旁边一点小石头也没有,那么乌鸦该怎么去喝水呢?同学们可以改编一下这个故事。学生们纷纷回答,有的说,飞到更远的地方去找水源;还有的说,可以把瓶子推倒等等。课后,一部分同学把他们的思考编成了另一个全新的故事。

2.3开展围绕语文的观察与实践活动

围绕语文课本可以展开很多的观察和实践活动。如讲授《广玉兰》一课,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观察广玉兰开花时的花瓣形态,并感受广玉兰旺盛的生命力;讲授《春联》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自己家门上贴的春联内容,并鼓励学生试着写春联。

2.4锻炼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要想提高语言能力,平时对语言文字的积累和应用是关键。现行的《语文课程标准》,也着重强调了这一点。笔者认为,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锻炼是构建语文生态教学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在讲授课文《燕子》时,首先为学生出示了一些词汇:俊俏轻快、活泼机灵、乌黑光亮、灵动……这些词有的在文本中出现过,有的没有,不过都可以形容燕子的特点。接着笔者问学生:你眼中的燕子是什么样的?学生可以用其他词语来进行回答。这样便充分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运用与联想能力。

3构建课堂需要关注的问题

由于不同学生理解能力存在差异,因此,制定生态教学的计划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个体的需要,对不同学生的教学目标设置要体现层次性。例如,不能强迫非常不喜欢表演的学生去演课本剧,也不能强迫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必须当堂完成任务。目标定位要设置在每位同学通过自身努力都能达到的位置上,让基础差的学生能力得到提高,优等生可以有更多的精力进行更深入研究。

4结语

生态课堂能够充分关注到学生的知识能力、生活体验、思维特点等,让枯燥的语文教学变得丰富多彩,让学生在学习中陶冶了情操也提高了语文素养。这样的教学模式,是对教学本质的有利回归,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促进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

作者:邱静 单位:江苏省溧阳市横涧小学

参考文献:

[1]李朝飞.新课程背景下构建小学语文生态课堂的探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7).

[2]朱晓红.小学语文生态课堂的构建策略探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4,(11).

[3]刘娜.让语文课堂摇曳生命之绿色——构建小学语文生态课堂[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5,(2).

[4]柏婷.浅析如何在小学语文生态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J].考试周刊,2014,(83).

[5]潘焕琪.如何构建小学语文的生态课堂[J].小学教学参考,2012,(19).

第七篇:小学语文课堂激励性口头评价影响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行,教学语文教学应以学生有效率、有热情的学习为主体,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充分的展示小学生课堂小主人的作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有效、灵活学习语文的关键,只有学生自觉、主动的认知、探知语文知识,才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本文就是对小学语文课堂激励性口头评价进行深刻的分析与研究,应如何运用课堂激励性口头评价,使学生有动力、有目标的学习,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激励性口头评价;探讨

序言

新课改要求教师应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应充分的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同时,教师也应与小学生多互动、多交流,与学生成为好朋友。小学语文教师不仅仅要传道授业解惑,也应积极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做一个会学习、懂得分配时间与空间的好学生。激励性口头评价是教师对发挥较好,积极性较高学生的肯定,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小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因此,在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不要对学生进行呵斥、批评、惩罚,而是多给学生一些尊重、多一些宽容与体谅,耐心的引导学生、点拨学生,使学生取得进步。

一、小学语文课堂激励性口头评价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与学生交流、互动,对学生的长处与短处进行口头上的价值判断,使得到肯定的学生充满自信与动力,而表现不好的学生,教师应给予最中肯的建议,使学生认真的改正。小学语文教师应有洞察学生微妙变化的能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的给予学生表扬,使学生的长处更长。例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一文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小蝌蚪找妈妈都向谁请求了帮助?最后在哪里找到了妈妈?它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或许有些学生会回答说,“小蝌蚪的妈妈就是青蛙。”显然,这一回答是不够全面的,不过教师也不应该直接说,“不全面。”而是,细心的引导学生,可以先夸奖学生,“嗯,很棒,一语中的,你一定是认真的听讲了,不过,你要是能够说的更全面一点,就完美了,加油啊!”这样一来,学生便可以放松心情,尝试着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加上教师的大力支持,学生的积极性很快便被调动起来了。激励性口头评价是深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它可以积极、有效的引导学生轻松、快乐的学习,对学生健康、和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小学语文课堂激励性口头评价的作用

目前,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还不能够很好的运用激励性口头评价,还不能够灵活的调动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堂互动,小学生还不能够充分的发挥课堂小主人的作用。究其原因是教师对激励性口头评价还不够了解,还不够重视,导致在运用的过程中不够走心,作用也就不明显。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正确的认知激励性口头评价的真正作用,对小学生能够产生哪些积极的影响,学会总结其作用,善于运用激励性口头评价。只有教师多运用激励性口头评价,才能够更清楚的认知其作用,才能够知道如何运用会使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提高。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内容以及教学目标一步一步的实施教学,巧妙地在语文教学中设置提问,自然而然的给予小学生激励性的口头评价。这样一来,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不容易走神,很快速的参与到课堂互动中,大大的保障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其实,小学语文教师正确的使用激励性口头评价,可以引导学生发挥课堂小主人的作用,使学生愉快的参与课堂互动,积极的转动大脑,将自己的质疑大胆的在课堂上表达出来,能够很好的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成为一个会思考、会学习的人。由此可见,教师对学生激励性的口头评价对学生的影响是重大的,有利于教师顺利的实施教学,让学生无压力、无负担的自主学习。

三、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正确的运用激励性口头评价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给予学生激励性口头评价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能力所给予的,使小学生深刻的认识到自己与其他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坚持不懈的努力使自己也成为优秀的人。同时,教师也要洞察学生之间的这些微妙差异,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能力,有针对性的实施激励性口头评价,使学生有个性、有特点的学习。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充分的认知自我,了解自我,从而释放自我的潜在学习能力,不断向着更高的学习目标前进,全面的提升自我的各项能力。而且,在整个激励性口头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评价艺术,使自己能够用最有效的方式给予学生最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用最佳的学习状态有效的学习语文知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正确的认识激励性口头评价所带给学生的影响,积极的引导学生、激励学生,启发学生内心的求知欲、探知欲,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是小学语文课堂激励性口头评价对小学生的影响,教师应如何正确的运用激励性口头评价。总之,激励性口头评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只要教师运用的恰当,将会很大程度上给予学生自信与学习动力,使小学生真正的发挥课堂小主人的作用,有目标、有自信、有活力的学习、探究,从而,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有效的发展,达到理想的教学状态。

作者:彭宣孟 单位:湖南省道县白茫铺镇小甲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谭影.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激励性口头评价对学生的影响[J].品牌.2015(02)

[2]李臻.激励性口头评价对学生课堂参与的影响[J].文学教育(下).2015(02)

[3]牛宝勤.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激励性评价的运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3(02)

[4]金璟.教师激励性口头评价对学生课堂参与的影响[D].西北师范大学2010

第八篇:小学语文四化课堂思维导图研究

摘要

思维导图是由英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东尼•博赞创立的一种组织性的思维工具,被他称为开启智慧大门的金钥匙,一经问世便迅速风靡全球。现将思维导图结合小学语文的学科特质及小学生对知识的建构情况进行综合研究,深入分析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重要作用,并探讨一种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四化”课堂——集散化、精品化、多样化、高效化。

关键词

思维导图;小学语文;“四化”课堂

1思维导图简介

自英国著名教育学家、心理学家东尼•博赞于19世纪60年代初创立了思维导图之后,这一神奇的思维集散工具便迅速风靡全球,在政治、文化、工业以及教育领域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基于其对人的思维的巨大影响,世界各国纷纷将思维导图纳入国家课程。英美、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将其设定为小学必修课程,不仅如此,在哈佛、牛津和剑桥等著名学府,世界上最出色的学生都在使用思维导图这种集散思维的工具,由此可以看出思维导图的重要作用。TonyBuzan认为“思维导图呈现的是一个思维过程,学习者能够借助思维导图提高发散思维能力,并清理思维的脉络,可供自己或他人回顾整个思维过程。”目前所有学者尚未统一意见,没有对思维导图的统一定义做出阐述,有的学者认为“思维导图用于信息处理,即将信息加以归纳和整合,辅助人们思考复杂问题和表征信息的工具,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有效工具。”简单来说,思维导图就是人们把自己脑海中所想象出来的内容借助各种色彩的中心词、图形、符号、文字和线条画在一张横向空白的纸上,这是一个将思维以放射状呈现的思维表达方式。东尼•博赞在其书中指出“思维导图有四个基本的特征:(1)注意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形上;(2)主题的主干到分支从中央向四周放射;(3)分支由一个关键的图形或者写在产生联想的线条上面的关键词构成,比较不重要的话题也以分支形式表现出来,附在较高层次的分支上;(4)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因此思维导图在表现形式上是树状结构的。”正是基于思维导图具有以上四个特点,我们在使用思维导图时,“思维导图能够把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高度组织的图,它与我们大脑处理事物的自然方式相吻合,能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对知识信息进行描绘。”从而使思维方式由枯燥的、单一的、局限的,变成了彩色的、多维的和发散性的。思维导图作为一种集散思维的具有知识可视化功能的工具,具备以下四个特点:

(1)放射性。

思维导图的结构像一个大树,中间是主干,然后向四周围一级一级地不断发散;它又像大脑的神经元组织所构成的网络分布图,往往要么从一个关键词,要么从一个中心词开始,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思维的逐级发散,慢慢扩展开来,并最终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的向四周逐级延伸的脉络图形,整体呈现放射性。

(2)个性化。

之所以说思维导图是个性化的,原因在于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思维导图具有很浓的个人色彩,思维的发散是个人思维的发散,个体脑海中编制思维导图的过程,是将个人的思维、意识、认知以色彩、图形、文字或者符号的形式表现出来,是独一无二的,是具有个性的不具有统一模式的、形式较为活泼的,更好地体现创作者自身思想的。

(3)多元化。

谈及思维导图的多元化,不得不突出强调其特点,它是由颜色不一的图形、文字、符号、线条等不同的方式根据创作者的思维意图进行的自由组合,从而将思维的逐级延伸与深入更为深刻地表现出来。

(4)直观形象性。

从认知心理学的另外一个角度,思维导图将创作者抽象的深刻的思维通过穿插各种形象的图片、细致的文字、颜色鲜艳的线条等,将复杂的思维简单化、直观化、形象化,将复杂的知识可视化,最终直观形象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并且帮助我们进行记忆。

(5)立体关联性。

在认识思维导图的放射性时我们了解到思维导图的树状结构,这就决定着思维导图的枝叶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同样,思维导图的中心词、关键词、主干与各分支之间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并且这种关联是立体的、紧密的、清晰的、生动的。思维导图尤其强调从立体的角度上去思考,摒弃传统的记笔记的二维思维,转而利用多维度、多层次的联想和生动的想象把知识体系不断地延伸、拓展、深化,从而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知识体系网络结构。

2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重要作用

(1)复杂知识体系的可视化,帮助学生更有效地理解和记忆。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形象的、具象的,停留在物体表面的,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抽象的或者概念性较强的文章和阅读材料很难从根本上去把握,很难达到对知识内容的实质理解与掌握。思维导图具有将知识可视化的功能,通过颜色各异的图形、文字、线条等,把复杂的知识体系以直观形象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小学生能够更清晰更容易理解文中的主要结构和层次,并且帮助小学生整体分析课文的结构、段落甚至重点等,从而简化了学生的理解与记忆过程,增强了理解记忆效果。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

思维导图强调思维的发散性和集中性,以联想和想象为思维中介,按照人的头脑中的思维方式进行不断的发散和深入的拓展,逐级延展,即由一个中心语向四周进行分支的发散。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小学语文的教学当中,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思维也顺势发展。思维导图整个环节本身就是一个创造创新的过程,所以,思维导图的应用也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发展。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凝聚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

思维导图的应用摒弃了传统的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换之以多元化的表现方式,通过呈现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鲜明的色彩、活泼的结构更是十分吻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利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进行教与学的过程,有利于凝聚学生的注意力,避免注意力分散转移等的现象,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增强了学习效果。

(4)有利于帮助学生建构清晰条理的知识体系,加强理解与记忆效果。

思维导图的树状结构以中心词为基点、以关键词为节点,形成众多逐层扩散的分支,主次分明,清晰可见。思维导图将原本复杂的知识体系建构成逻辑明确,条理清晰的网络体系,便于小学生进行理解,从而达到准确记忆,牢固掌握的效果。

(5)有利于将知识的共性与学生认知的个性结合起来,发挥个人特色。

对于不同的受教育者群体,知识体系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它们始终保持着自身的共性。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语文当中,有利于学生在具有普遍共性的知识体系当中发挥自己的个性,将自己头脑中的思维的个性方式以独特的形式呈现出来,从而形成自己的特色。

3思维导图促成小学语文“四化”课堂的具体运用

3.1集散化

思维导图是一种使思维集中又发散的工具,由一个主题向四周进行发散,由主干到分支,一层层一级级逐渐拓展延伸。语文学科的特点本身就是集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于一身,借助某一主题的课文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发展以及情感的培养。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更是顺应了这一特点,将自身集散思维的优势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从而促进了小学语文课堂的集散化。

3.2精品化

思维导图中的主干以及每个分支都是需要创作者经过缜密的思考及细致的分析总结出来的关键词,这就要求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进行思维导图创作的过程中,认真分析深入理解课文的主题、主旨、框架结构及情感层次。在如此细致深入的创作过程的促使下,小学语文课堂必将逐渐走向精品化。

3.3多样化

纵使小学语文子课堂的主题是固定的,学习的知识内容也是一定的,但是介于思维导图的创作过程是一个将个性化发挥到极致的特色形式,小学生在根据课堂主题进行关键词的选择、分支的选排时,会加入自己个性化的部分,将自己头脑中复杂的主观性的抽象思维转换成形象的具象的导图结构,这个过程充满了个性化的色彩,促成了小学语文课堂中多样化的形式存在。

3.4高效化

由于思维导图具有将知识可视化的功能,利用颜色不一的关键词、中心语、图形、线条等,把脑海中复杂抽象的知识体系以直观形象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小学生能够更清晰地理解把握具体段落的结构层次与文章脉络,并且帮助小学生从整体上分析课文的结构、段落甚至表达重点等,从而简化了学生的理解与记忆过程,增强了理解记忆的效果。

4用思维导图方式促成小学语文“四化”课堂的几点建议

(1)有效指导学生高效绘制思维导图,避免“喧宾作主”,占用太多时间。

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是为了将语文教学中的复杂信息转化为更为直观形象的可视信息,以便于学生的理解掌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如果在绘制思维导图上花费太多时间,就本末倒置,违背了小学语文课堂高效化的初衷。

(2)减少思维导图“伪放射”“乱放射”现象的出现。

思维导图在制作的过程中要防止“伪放射”和“乱放射”现象的发生。特别要注意理清课文脉络与层次结构,中心思想的结合,一级级进行深入分析,切忌为了“分支”而肆意“乱放射”,也不能随意“伪放射”。

(3)提高学生的绘制技巧,快速找准中心语、关键词。

小学生逻辑思维并没有发展到很完善的程度,所以在语文课堂中,如何帮助小学生一边认真听讲,一边快速找到关键的中心词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加强对学生绘制能力的培养,加强其绘制技巧,从而能更为迅速有效地找到并找准中心语、关键词。

(4)加强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语文的教研活动,合作探讨,不断改善。

虽然自思维导图诞生以来,就普遍被应用于各行各业,在教育界也是广为流传,但是在国内,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的研究发展并没有到很成熟的地步,应用也并不是很广泛。所以为了促进小学语文“四化”课堂的实现,将思维导图与小学语文课堂相结合的过程中,要多组织教研活动,为广大的教师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合作探讨,不断完善思维导图促进小学语文“四化”课堂的过程。

作者:嵇玲玲 单位: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

第九篇:新课改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究

摘要:

从农村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及担任农村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的经验出发,对比新课改前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变化,理性思考农村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关键词:

新课改;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要做到让学生在短期内学习好语文知识,同时又要避免不同学科之间的抢时间,让学生全面均衡成长和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也是新课程改革下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在要求之一。为了实现农村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语文教师要不断研究和实践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我校自新课改实施起,就不断研究和实践在农村地区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经过多年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已形成了比较成熟的高效课堂模式,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一、扎实备课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

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是课前扎实备课,高效课堂的实现也依赖于此。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大都忙于批改作业,将学生作业的完成好坏看作是能否上好一节课的关键。这样一方面导致教师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了批改作业上,忽略了备课的重要性,很多教师都是依靠现成的参考教案盲目随意地进行教学;另外一方面,这一情况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降低,直接影响高效课堂的有效建立。这种情况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尤其突出。众所周知,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相比城市,有着更大的教学困难和障碍。因此,我们语文备课组一致认为高效课堂的成功与否在于课前有没有扎实备课。

(一)重视研读课标要求

很多教师认为语文课最好教,这是因为他们都忽视了语文课标。在备课之前,必须做好对课标的研读,然后根据要求将课程标准分解到每个模块、每个单元、每篇课文甚至是每节课中,真正落实好课程目标,为高效课堂保驾护航。

(二)重视课本内容的鉴赏

在给学生上课之前,教师自己首先要认真品味文章,领悟文章所要表达的深刻内涵,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这一点对农村地区的语文教学更为重要。农村地区的小学生阅读量相比城市孩子较少,领悟能力也相对较弱,这个差距的弥补很大程度上就需要我们的语文教师,只有读透了文章,才能给农村的小学生讲透内容,才能做到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三)挖掘适宜的教学资源

农村地区的小学教学资源相对落后,很多地方还没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在缺乏这些设备的情况下,有些教学内容会让学生理解起来较为抽象和困难。因此,需要在承认客观条件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当地特有的教学资源,用类似的农村资源去替代,实现教学目标和要求,实现高效课堂。在教学行为上,尽可能发挥农村地区的优势,弥补劣势,促进高效课堂的形成。比如教学中,让学生在亲近农村特有的自然环境中去有感情地朗读,这也是对语文教学中“语言”的培养。

(四)重视学生学情分析

农村地区学生相比城市孩子,存在其特殊性。因此在备课之前,教师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兴趣爱好、生活阅历以及心理需求,然后根据了解到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他们身心发展和要求的语文教学策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二、合理建构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

(一)发挥学生主体性地位,引导学生有效学习

新课程相比传统教学的一大理念就是发挥学生主体性地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持续发展。因此,在师生关系上,教师要以“合作者”的身份进行语文教学。这对于农村的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通过与学生的合作和交流,帮助学生自己去发现未知,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这样,才能让农村地区的学生不再感到胆怯和羞涩,保证他们能够以更加旺盛的精神状态投入到语文和其他科目的学习中去。

(二)及时评价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小学生不同于中学生,他们学习的动力一般来说不够持久。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良好表现适时地做出较为客观的评价。当然,这种评价不是单纯地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依据,要求评价标准多元化。评价的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激发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保持学习的持久性。当然,评价必须是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不能随意化、扩大化以及无原则化。同时要明确,评价并不是单纯的表扬,教师要明白适当的批评也同样具有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和功能,要做到批评与赞赏相辅相成。

三、结语

总之,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中师生关系是双边互动的,这点在农村语文教学中更加重要。高效课堂的构建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不断钻研教学方法,创建更加科学合理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需求,做到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和高效率。

作者:赵小平 单位: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兰渭希望小学

参考文献:

[1]周小燕.构建农村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之浅见[J].小学教学参考,2010(8):19.

[2]李秀云.关于构建农村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点滴体会[J].学周刊,2015(7):101.

[3]李生堂.农村中小学语文课堂高效教学实践体会[J].中学教学参考,2013(22):58.

第十篇: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策略探索分析

【摘要】

课堂提问一直以来都被运用于各个科目的教学中,它对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小学语文教育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和运用现状,并提出了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策略

随着新课标的改革,教师教学的方式也有了很大的改变,课堂提问也不例外。虽然课堂提问一直以来都被老师们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方式在实际运用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改进。

1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作用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对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有着很大的影响。一直以来,课堂提问都是一种普遍的课堂教学方式,随着教育方式的变革,课堂提问的方式也有所改变。但不论怎样改变,它的作用是不变的。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来说,课堂提问有助于让老师发挥课堂的主导作用,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并让教师在提问中找出授课的关键点,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将课堂信息反馈给教师,这样教师便能知道这堂课所教授的知识点的不足,以及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从而对讲课方式及授课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说,课堂提问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课堂提问的本质是教师对学生的随堂考核的一种方式,因此,课堂提问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督促的作用。教师在每节课后都对学生进行提问,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学生们便会下意识的认真听课;同时,课堂提问是对本节课知识点的一个回顾,教师在提问后,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同时,会将本节课的相关知识点都过一遍,这样便增强了他们对本节课知识点的记忆。并且,课堂提问还能够让学生们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2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现状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运用非常广泛。可以说,绝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都运用了课堂提问的教学方法。但是在运用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我们给予相应的重视。第一,提问过于简单。部分教师低估了小学生的思想水平。因此在提问时过于简单,比如,有一次我在某小学听课时,一位语文教师在讲授李白的古诗时,向学生提问“床前明月光的下一句是什么呀”这种特别简单的问题,学生们齐声回答“疑是地上霜”。这样的提问方式虽然能够活跃课堂氛围,但是却没有难度,让学生们丧失了回答的兴趣,也不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第二,教师自问自答,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师讲课过分投入,达到了忘我的境界,忽视了学生的参与。在课堂提问时,教师往往运用自问自答的方式,学生没有参与的机会。第三,提问比较枯燥,不符合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小学生处于对事物充满好奇的阶段,且注意力不够集中。而目前很多教师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在课堂提问时,所提出的问题往往比较枯燥,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第四,提问没有难易层次之分,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差异。比如,有的学生从小已经熟读唐诗宋词,而有的学生只会背诵简单的几首古诗。教师提问时没有层层深入,难以照顾到全体学生。第五,课前没有进行认真的准备,导致课堂提问没有效率或者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所提的问题比较随机,没有完全切合课堂教学内容。

3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3.1把握课堂提问难度,激发学生发散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在小学语文中,培养学生进行关联记忆,学会关联思考非常重要。老师在设计问题时,必须要把握好课堂提问的难度,不能过于简单,也不可过难。教师可以先用一个简单的问题进行引入,等学生回答出这一简单问题后,教师再增加问题的难度,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或者通过一个问题引入另一个问题,将一些语文知识关联起来,让学生学会关联记忆,并在思考问题时学会综合考虑。这样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关联思考问题的能力。

3.2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教师引导学生,学生占课堂主体地位

小学语文教育对学生的心理成长和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中应当起到引导的作用,而学生应发挥出主体的作用。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老师负责传授知识,而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并运用知识,在此基础上创新知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因此,教师在提问时,一定要考虑到所提问题是在学生知识范围内的,且对学生的学习是有启发意义的。部分老师由于问题设计的不合理,课堂提问变成了自问自答式。这样的课堂提问便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课堂提问,本就是为了鼓励师生互动,为了让学生占据课堂主体地位而产生的,老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保证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3.3适时运用情境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进行课堂提问

情境教学法自被提出以来,已经被运用到多种科目的教学中。而在语文课堂提问中,也完全可以运用情境式提问和在游戏中提问的方法。我认为,有些教师做的就比较好特别值得我们去学习,有一次外出听课,有一位教师在让小学生学习诗词时,让学生自己组织团队,运用学生互相提问的方式进行诗歌背诵比赛,学生们的参与度大大提高,学习热情高涨。课后考核发现,这个班的学生对古诗词的掌握度相对于其他几个班的学生都要高出很多。可见,这种提问方式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或者运用“你画我猜”的游戏方式,进行情境教学。让某一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自己所想,比如,柳树,然后让其他学生根据这位学生画的猜出与之相关的诗词,比如《咏柳》,然后进行背诵;再或者画出草或桃花,让学生想到与草、桃花、春天相关的诗词。学生在这种情境式教学中更容易参与其中,注意力更为集中,也能够在游戏中爱上语文学习。

3.4分层次提问,鼓励大多数学生参与其中

由于一个班的学生语文水平是有差异的,且每个人的思维方式都不同,语文老师在提问时一定要考虑到个体的差异,所提出的问题既要符合这个教学阶段的难度,也要符合大多数学生所期望的难度。教师要用心设计问题,才能达到这一要求。在课堂提问时,老师可以分层次提问,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让不同的学生来回答。这样语文水平相对差一些的学生也有回答问题的机会,而成绩好的学生也可以挑战难度较大的问题,这种方法能使大多数学生参与到课堂提问中,使课堂气氛更为活泼,也能调动大家学习语文的热情,让学生们爱上提问,爱上思考。

3.5教师课前精心准备,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师在课堂进行提问,主要是为了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其根本目的还是要让学生更乐于学习,接受新知识。因此,老师对于课堂提问要进行精心准备,所提出的问题都要具有针对性,要包含这节课所要讲的知识点,让学生在思考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这节课的知识点。对于课堂所提的问题,要符合教学的进度,与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密切相关。老师也可以用一个问题对这节课的内容进行引入,而后在讲授知识点的过程中解决这一问题,并再次根据新的知识点提出新问题,让学生们在不断思考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到新的语文内容。

4结语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还存在很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小学语文教师要把握课堂提问难度,激发学生发散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做到教师引导学生,学生占课堂主体地位;分层次提问,鼓励大多数学生参与其中;适时运用情境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进行课堂提问;并且,教师要在课前精心准备,所提问题要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在小学语文课堂做到有效提问,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作者:李晓芳 单位:宁夏银川市兴庆区二十八小学

参考文献:

[1]郭洪涛.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实施策略[J].文史,2010(07).

[2]王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思考[J].基础教育,2013(07).

[3]宋旭辉.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4(05).

[4]何淑珍.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提问有效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