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性3篇

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性3篇

第一篇

一、小学生的心理特征

小学生是处于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注意力集中的稳定性、目的性和选择性有所增强;情感丰富,充满活力、热情、重感情。同时由于身心发育尚未完个成熟,生活经验缺乏,心理稳定性较差,童年期的具体形象思维仍起作用,认知往往片面、表面,情绪波动强烈,易冲动,喜怒无常,对情感、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还不够。同时有着较强的自信和自尊,别人的评价往往对他们的情感、情绪有很人的影响,因而在进行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很难完全放松,甚至有时不愿意参加活动。

二、发挥音乐欣赏教学的特殊作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在文化市场繁荣当今社会,音乐欣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向往。“音乐作为一种独特的国际通用语言,是通过人体的共振、共鸣、感染、感化等现象,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人的心理的。”发挥音乐教育的功效,通过欣赏音乐,调整情绪、缓减压力、放松心情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手段。

1、调适不良情绪,培养健康情感

由于音乐的要素及构造各具特色,因此,由各种要素及不同曲式结构所形成的乐曲也具有无穷的表现力和极强的感染力。可以说,音乐能表现人类所有的体验,也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人的各种情绪,例如,对情绪忧郁、压抑、沮丧的学生,可选用旋律明快跳跃、调性明朗、节奏活泼、音色清新亮丽、中速或快速的乐曲。又如,对紧张不安、焦虑烦闷的学生,可选用调性平和、旋律优美抒情、清淡幽雅、节奏平稳缓慢、速度徐缓宽舒、音色柔美、力度偏弱的乐曲,如《雨打芭蕉》、《春江花月夜》、《渔舟唱晚》、《梦幻曲》等乐曲,这些优美的音乐、动人的旋律、丰富的音色可以使聆听者解除紧张焦虑,身心放松,镇静安定,进而调整身心的混乱和无序,增强自信,使精神获得平衡,恢复心理健康。

2、培养学生人际关系启蒙教育

人类的心理适应,主要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人类的心理疾病,主要是由人际关系失调而来”。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人际关系形成过程中存在不少的问题,而音乐是一种社会性的非语言交流的艺术形式,是一种独特的、国际通用语言,它可以用无形的情感穿透力调和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因此,学校应开展形式多样的音乐活动。一方面音乐具有心理舒缓和情绪调节功能,音乐创造了增强亲近感,减轻个人孤独感的友好气氛,消除了交往中的紧张心理,容易使学生的内心世界相互敞开,彼此沟通,进而产生坦诚相待、团结友爱的健康心理倾向。譬如通过灯光、音响、效果、表演者与观众之间的互动等,可以制造出一种和谐、热烈、凝聚的氛围,增强了音乐的渗透力,有利于敞开心扉、吸纳音乐,充分发挥音乐的作用;另一方面音乐活动本身就是一种社会交往,是一种集体参与的群体性活动,如齐唱、齐奏、合唱、合奏、重唱、重奏及歌舞表演、音乐会等。在这种需要相互配合协调的音乐活动中,学生的交往较为直接、随意,他们可以通过不断交换意见和看法,增进相互理解,从而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避免人格偏差,增进学生对群体生活的适应性。由此可见,音乐活动在缩小学生间的心理距离,消除隔阂,促进心理相容、改善人际关系等方面具有启蒙教育作用。

3、陶冶良好性情,铸造完善人格

心理健康的关键在于心理素质,心理素质的高低很中程度上又取决于人格的完善。因此,完善人格的铸造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音乐在陶冶性情,完善人格方面可发挥其重要作用。早在西周的“六艺”教育中,就认为“乐所以修内也,所以修外也”孔子也曾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即音乐不但是人格铸造的重要途径,而且能使它达到成熟完善的境界,古希腊柏拉图对音乐推崇备至,认为“音乐是求心灵美善的”,亚里士多德指出音乐有“教育、净化、精神享受、三种功能。由此可见,优秀的音乐作品是人在对美的追求中发现自我并升华自我的途径,可以使人超脱物质与精神、感性与理性的矛盾冲突,获得心理的平衡和精神的和谐。综上所述,音乐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音乐欣赏教学在学生心理健康中的重要作用,牢固树立音乐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的观点,结合本校实际,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发挥音乐欣赏教学的特殊作用,真正把音乐融入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中。

作者:刘甜 单位: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麻池中心校

第二篇

一、以人为本的音乐教学新途径探索

1.设计参与型活动,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要实现音乐教学的以人为本,就需要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参与音乐学习。可通过开展多种有趣的竞赛活动,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如“我是音乐之星活动”,通过在活动中设置多种音乐竞赛环节,包括男女生合唱竞赛、单人歌唱比赛、双人合唱比赛等,来鼓励学生们努力上好音乐课,记住歌曲的准确旋律和完整的歌词,并能在舞台上以自然大方的姿态呈现出来。通过以上比赛环节,最终评选出表现优异的同学,并颁发音乐之星的奖项予以鼓励。另外,还可以开展音阶接龙的小活动,即把不同的音符以开火车的形式由全班学生接下去,每位学生唱一个音,过关的话即顺利进行下一项,不过关的学生可进行适当的“惩罚”。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能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及时了解学生们的掌握情况,使教师做到心中有数,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下一步的教学活动。总之,教师要善于发明新颖有趣的教学活动,不断变换活动形式,并根据活动结果进行适当奖惩,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兴趣,实现音乐教学的以人为本。

2.突出音乐兴趣,提高审美体验

兴趣、动机等非智力因素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关键主观因素,它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小学音乐教育存在一个误区,就是在音乐教学中过多传授知识和技能,授课内容过于专业性和机械化,忽略了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把小学生当作专业艺术人才培养,导致音乐课教学内容过于抽象、难度较高、课堂枯燥无味,长此以往学生便失去了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和信心。为此,教师应注意吸取以往英语课堂的教训,在音乐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同时,还要注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多设置一些丰富有趣的音乐活动,并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修养,让音乐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乐园,学生在其中自由畅游,感受音乐的魅力,提高自己的音乐审美鉴赏能力。比如,教师通过课前律动调动学生的音乐热情。在上课前教师利用音乐设备演奏一些节奏明快、欢畅的乐曲,并让学生跟着教师一起感受音乐,让他们在音乐的引导下自由地律动,从而使学生沉浸在美妙的乐曲中,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进入音乐的境界。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音乐的创新能力

教师要改革传统的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到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起引导的作用。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常常混淆主导作用和主体地位两个概念,无限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在课堂中处于被动地位。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往往采用“乐理+唱歌”的单调教学形式,即在向学生灌输乐理知识后,再进行歌唱教学。这样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导致教学内容浮躁乏味,课堂毫无新意可言,学生没有自主发挥的空间,自然无法进行音乐创新。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先解除对学生个性的束缚,还原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让学生在自由、开放、民主的环境中学习。首先,让学生做音乐教育主人。教师要放下自己的架子,充分展现亲和力,和学生做学习、生活中的朋友。只有这样,才能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提高学生在音乐学校中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其次,音乐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关注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色和音乐学校情况,适当进行因材施教。最后,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对音乐独特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切不可将自己的理解替代学生的理解,要鼓励学生自己进行探索,在自由的氛围中充分进行音乐创造。

二、结束语

总之,音乐教师的使命就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优美的音乐体验,学习音乐知识,提高音乐技能。只有以人为本,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才能真正促进学生音乐能力的提高,从而为我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作者:菊秋芳 单位:山东省泗水县泗河小学

第三篇

一、趣味教学,引发兴趣

比如,学唱《小鸟,小鸟》这首歌曲时,先让学生聆听欣赏歌曲,引导学生随着音乐一起运动,模仿小鸟飞翔的动作,感受歌曲的韵律特点,体会圆舞曲的节奏感。先学习合唱部分,把低声部当成孩子们的歌声,高声部当成小鸟的歌声,全班先学唱小鸟的歌声,再学唱孩子们的歌声,让学生感受合唱的效果,最后分成两个声部来学唱。合唱的形式要灵活多样,可以是重唱、小组唱等。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辨别独唱和合唱产生的不同效果。要让学生知道分角色演唱也能激起他们的合唱兴趣。

二、进行发声训练,为合唱奠定基础

学生掌握科学歌唱方法的重要途径是发声训练,良好的发声技巧是合唱的基础,发声器官在合乎自然生理条件下,学习科学的发声方法,能使歌唱达到声音优美悦耳,情感真挚动人。教学中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低中高年级学生提出有不同层次的要求。合唱时要演唱姿态要正确,身体自然平直,呼吸要自然流畅,身体放松,用嘴巴和鼻孔同时吸气,呼气均匀。歌曲教学训练时做到字正腔圆。歌唱时都要有良好的起声和准确的母音状态,增强歌唱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音色统一的基础上,进行扩展音域的训练,能形成纯净明亮的高声区音色。声部之间的配合是唱好合唱的关键,配合和谐,才能准确表达歌曲的内容。在演唱时既要唱准自己的声部,又要听到其他声部的演唱。让学生分组唱,锻炼声音的融合。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化难为易,引导学生自己感受和谐。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深入浅出,让学生在体验中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达到声音的和谐。

三、器乐进课堂优化音乐课合唱教学

音乐艺术中,声乐是最容易被人们接受的艺术表现形式。合唱是声乐的组成部分,是小学音乐课内的重要内容,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具有陶冶的功能,《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的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出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享受到美的熏陶。”合唱艺术可以提高小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培养正确的节奏感,激发乐观向上的精神,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思想。好奇心是学习的动力,将口风琴、打击乐器引入音乐课堂,加入到合唱教学中,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合唱教学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生学习合唱,往往对音准把握不好。学唱新的歌曲时,要让学生用乐器试奏,把歌曲的音符演奏出来。如果合唱旋律唱出现偏差,让学生用竖笛、口风琴等乐器进行演奏,经过反复演奏,锻炼学生的听辨能力。很多学生在试唱和乐器演奏的对比中,把握了音准,唱对旋律。学生经过亲身体验和参与能更好地认识歌曲的音准和节奏,器乐进课堂能大大提高歌曲学唱的效率。

1.竖笛引入课堂,耳目一新在音乐合唱教学中“,听”和“唱”是合唱教学课堂的两个方面,小学生有极强的好奇心。课堂中竖笛的出现,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他们唱歌曲的低声部旋律,老师就要用竖笛演奏高声部的旋律,使歌声产生共鸣,达到合声的效果。在合唱教学中,运用竖笛进行合唱训练,能强化学生的节奏感和协调感,提高合唱的合作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提升合唱教学的吸引力,有效提高学生的整体音乐素质。

2.活用口风琴优化教学效果口风琴是新课程建议采用的器乐,它能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情趣,提高学生的歌唱和视谱能力,掌握音乐知识,扩大音乐视野,引导学生走向器乐世界,进入神秘的音乐殿堂。歌唱教学的难点是学生音准掌握不准确,而口风琴能使学生在合唱中掌握音准,在合唱过程中,指定学生伴奏每个声部,交替轮流进行,能较好地解决合唱的音准问题。两声部歌曲中的高低声部部分,分旋律声部视奏旋律,可根据歌曲内容,齐唱、领唱、接龙唱,在演奏的同时增加速度处理。由口风琴伴奏,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在合唱与伴奏的创作过程中,提高他们的演奏、合唱水平。口风琴进入合唱教学课堂,能强化音乐记忆能力,使学生兴趣盎然,活跃合唱教学课堂气氛。 

3.巧用打击乐优化合唱教学节奏是音乐的骨架和灵魂,是音乐赖以生存的环境。学生在学习合唱的过程中,运用打击乐器,得到节奏训练,能培养阳刚之气和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从最简单的拍手开始,不同的拍手姿势会产生不同的音响效果。练习拍肩、拍腿、跺脚等拍打节奏的动作时,要与歌曲结合起来。运用身体打击乐器,制造出丰富活泼的课堂气氛,学生兴致极高,他们就能在拍手、踏脚、拍课桌等多节奏的综合运用中,训练多种思维,提高注意力。分组轮唱,能训练学生的反映敏捷性,增强节奏感。打击乐器进入合唱教学课堂,不能简单地看做鼓和手鼓等现有乐器进课堂。音乐表现形式是广泛的,音乐内容是丰富的,形象塑造是灵活的。只要能辅助教学,都可以引入课题,增强音乐形象的塑造力和感召力。在合唱教学中,巧用打击乐器教学,发挥打击乐器的辅助功能,要变学生为学习的主动者。打击器乐进入合唱课堂后,学生通过眼、耳、口、手、足等器官的运用,视觉、听觉、触觉会更加敏锐,能发展思维的多向性,注意、记忆、想象等心理过程的参与,促进人文素质的提高,促进音乐艺术的发展。总之,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合唱教学,具有群众性和实践性,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合唱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培养了审美能力,促进了学生的音乐素质和身心发展。合唱教学中,教师是指导者、合作者、实践者。合唱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积极探索科学的训练方法,趣味教学,引发兴趣,对学生进行发声训练。这样,不久的将来,器乐进课堂优化音乐课合唱教学,一定会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作者:张彩霞 单位:浙江省温州市育英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