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在小学音乐常态课中的融合

核心素养在小学音乐常态课中的融合

【摘要】随着新课改出台,核心素养被各层次教育部门所重视。目前,小学音乐常态课中同样重视音乐核心素养,其与学生的审美能力、道德情操、学习兴趣密切相关。本文通过探讨多个案例阐述核心素养与小学音乐常态课融合的具体方式。

【关键词】核心素养;音乐课堂;兴趣

引言

如今,“核心素养”一词被广泛提及,音乐学科同样如此。所谓音乐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参与音乐学习活动时所展现的各项能力,例如音乐技巧、价值理念等。为实现综合型人才培养目标,教育工作者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思路,以核心素养为目标。本文借用以下案例详细讲述具体的教学策略。

一、开展律动游戏

传统音乐课程教学方式是教师通过演奏音乐让学生聆听,如今,不同形式的音乐教学法呼之欲出,例如情景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著名学者柯达伊层讲述:音乐教育必须以人的意识为优先,通过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以及感受力,方可提高教育水平。例如,教师演奏某曲目,要求学生通过肢体语言描述音乐律动,包括节拍、抖腿等形式,通过快速准确地实现相应动作,深入音乐情景,活跃身体细胞,从而产生学习兴趣。

二、多媒体教学

音乐课程属于艺术类课程,其形态较为抽象,而多媒体设备的研发有助于提高音乐教学效率。首先,音乐教师可通过互联网搜集课程所需要的素材,并将抽象的音乐以视频、图片等多种具体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作为小学音乐教师,更应当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资源。例如“动物说话”曲目涵盖各类动物声音,为此,教师可准备充足的动物素材,通过图片与音频相对应,帮助学生更准确地对应其关系,甚至可制作趣味视频,例如牛羊吃草声、驴踏步声等,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不同动物的日常声音。待学生真正学会演唱曲目后,教师再搜集与动物相关动画短片,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世界的美好,提高其对音乐的深层次认知。

三、提高学生主体地位

传统音乐教学过于重视技能教学,忽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其他感官培养。为此,本文提议小学音乐课程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依然以“动物说话”曲目为例,教师不必一字一句地讲解,而是播放一遍曲目后要求学生回答其中所包含的动物类型,调动学生思维,从而主动探索音乐内在。其次,第二遍播放曲目验证答案,第三遍用于学习肢体动作,以此类推,反复播放曲目不再一味地讲解音乐知识,而是调动学生的探索积极性。通过调查发现,这种方式不仅给予学生更为深刻的记忆,同时对音乐节奏的把控更为精准,保证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鼓励学生大胆表演

肢体语言与音乐教学密不可分,例如演奏家。为此,锻炼学生的律动感极为重要。由于小学生理解能力有限,教师应当根据学生能力进行因材施教,恰当地运用简单的肢体语言让学生快速了解音乐教学内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以“动物说话”为例,教师可要求学生在两拍部分自由创作,例如教材内设计小鸡点头动作,学生可调整为啄米、摇头等动作,同时,为其他动物搭配相应动作,以自己最喜爱的方式学习教材,学习效率势必有所提升。起初,学生在自我展示过程中较为拘谨,仅仅做出拍肩、跺脚等极为简单且单调的动作,与动物特征相似性不足。为此,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喜鹊翱翔天空、青蛙捕食蚊子、鸭子嬉戏等更为丰富的场景,从而活跃课堂氛围,加之上述动作更为生动有趣,青蛙捕食需要离开座位,喜鹊飞翔则需要围绕教室游荡。如此以来,学生对于曲目细节记忆更加深刻,乐感逐步提高。

五、自我完善

由于课时有限,小学音乐教材编写不可能将全部知识纳入其中,为此,音乐教师既要复习旧知识,同时应传授新知识,帮助学生与社会接轨。例如,教师可由“动物说话”曲目延伸至《跳圆舞曲的小猫》,从而达到复习效果,再扩展至《大象》《咏鹅》等曲目,传授世界经典。如此搭配,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有效完善知识框架,令课堂饱满化。总而言之,随着新课程改革,小学音乐课程已不再适用传统音乐教学手段,音乐核心素养不仅需要掌握深层音乐理论知识,而且强调实践中学习,及时反思所遇到的问题。教师应不断自我完善,时刻谨记核心素养教育,遵循新课标要求,使其与小学音乐教学有机结合。

六、强化音乐实践

众所周知,艺术是一种具有深层次内涵而通过外在形式展现的科目,音乐表现形式包括演唱、演奏、肢体动作、语言等多方面,从而将曲目中的情感、思绪传达给听众。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应当紧密结合实践活动,让艺术形式贯穿于整个教学。教师可有意识地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教材内容开展实践活动,例如,带领学生去操场高歌,开展红领巾、击鼓传花游戏等,从而引领学生情不自禁地融入音乐情景,感受律动,感受旋律,感受艺术魅力。例如“龟兔赛跑”曲目,教师可根据曲目内容安排竞赛活动,划分活动小组,要求不同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例如裁判、乌龟、兔子等,通过筹划活动以及参与竞赛展开想象的翅膀,调动肢体语言模仿曲目内容并细心品味不同角色所蕴含的特征。教师可允许学生交叉表现,一人感受多个角色,通过变换神态、动作、语气、音调展示出各角色的特点。此方式有助于激发团队凝聚力,学生之间思维的碰撞,发散想象力,构建生动、有趣的音乐剧。

七、重视音乐文化理解,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任何文化不可仅仅局限于表面形式,音乐作为常见的艺术形式,学生应当从不同角度审视音乐内涵,提高审美能力,方可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小白菜》曲目,属于河北民歌,教师可提前为学生传授曲目创作背景,并将其与《白毛女》进行串讲,通过角色特征以及故事情节来调动学生情感。只有学生真正融入到音乐情节之中,方可在演唱时更具感情,具体是指通过音乐感知和艺术表现等途径理解不同文化语境中音乐艺术的人文内涵。这种音乐教育理念促使我们反思我们的音乐教学,应从文化的角度重新审视我们的音乐教学,只有在音乐教学中更加关注音乐与文化的关系,通过对文化的阐释才能进一步加深对音乐的理解,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总而言之,没有文化的支撑和滋养,音乐就没有了主题和灵魂,成了声音的空壳。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应优化教学资源,通过对音乐作品中文化内涵的分析,引导学生感受美、体验美。只有让学生了解了相应的文化内涵,才能更好地表情达意。

八、结语

随着素质教育出台,核心素养在小学音乐常态课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提出开展律动游戏、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大胆表演、自我完善、强化音乐实践以及重视音乐文化理解,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以此达到核心素养与音乐教学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胡兴海.探究农村小学如何走出音乐、美术教育的困境[J].名师在线,2019(19):8-9.

[2]张娴.武安平调落子走进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实践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

[3]丁梦娇.浅谈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黄河之声,2019(9):99.

[4]沈玥.浅谈核心素养在小学音乐常态课中的融合[J].黄河之声,2019(9):105.

作者:刘必霞 单位: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教师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