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目标的变革和特点

小学体育教学目标的变革和特点

摘要:小学体育教学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体质,通过体育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的团体精神。体育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新课标要求下,要通过小学体育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具备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小学体育;素质教育;教学目标

1小学体育教学的新目标

课改后的小学体育教学的目标为,第一,身体的发展,通过体育锻炼来强身健体,让身体具备较好的适应能力,能够抵抗一般的疾病,还要具有较强的身体康复能力;能够适应环境变化,在不同气候和岗位上能够保持身体健康,心理承受力强大。第二,获得良好的运动技能,通过体育学习,可以获得运动技能,这样可以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提高生活质量,运动技能也能提高工作效率。第三,掌握科学的健身养生知识,身体健康也可以是智力得到提高。第四,培养正确的社会情感,通过体育活动,让学生形成民主、竞争、公平意识,在体育活动中不断发现自我、完善自我。这次小学体育教学目标的变革,体现了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也指出了体育教学的重要功能。这几年,由于独生子女家庭对孩子的过分宠溺,孩子的自理能力差,对于体育,由于存在风险,很多孩子也没将体育锻炼当成重要课程来进行学习,致使现在的少儿肥胖者越来越多,这样的结果使得孩子不仅身体素质差,心理素质也差,在学习和生活中经不起挫折,和人沟通能力也差。特别是体育技能方面,出现过多起大学生猝死在千米跑道上的事件。这些都给教育敲响了警钟,体育教学要从小学抓起。

2小学体育教学的变革

在新课改之前,小学体育教学也有教学目标,规定了小学体育必须掌握列队形、基本体操、跑、跳、投掷、技巧、韵律等要求。这些虽然适合学生的身体发展,却忽视了这些活动所要具备的条件。这些项目需要专门的体育室,海绵垫,练功室以及操场设备。很多学校这些设备不完善,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在操场上的活动,会受到天气影响等因素,也无法正常开展。这样的体育教学目标,因为要求太高,反而无法实施。一些小学的体育教学后来演变成部分人的专利,为了应付检查或者体育比赛,一些学校培养一部分有体育竞技特长的学生,像田径、球类和技巧类。在区域性比赛中,一些学校往往会获得好成绩。但这些成绩只是一部人的体育表现,大多数人并没有参与。这大部分人无论是体质还是体育运动技能都没有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样,他们的社会情感也没有因此得到培养,因此,这样的体育教学教学存在严重的弊端。新课改后的体育教学目标没有做细则规定,在总体要求上提出了目标任务,这样可以方便不同的学校根据自己的条件制定教学计划,因为目标的实现有不同的路径,只要达到要求,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这样才能使大多数人受益,体现体育教学的优势。

3根据小学体育教学目标特点实施的教学方式

根据新课改后的小学体育教学目标特点,不同的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现有条件来设计不同的教学方式。在身体发展方面,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来设计不同层次的锻炼方式,低年级的学生主要学习队形以及蹦跳等动作,可以在体育课上教会他们单人跳绳,多人跳绳,还可以在集体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团体精神。这样的活动还可以作为课间游戏,使学生乐于接受。到三年级之后,在身体发展方面,可以让学生参加百米短跑,随着年龄的增长,短跑逐步变成长跑,这样可以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让他们在课间或是早晚自觉锻炼,这也是意志培养的方式,能坚持下来的都是意志坚强的人,在坚持的同时,身体素质也提高了。田径项目中的跑跳投,主要还是以身体素质为基础,而身体素质的提高,跑步是基础。因此,提高学生对田径项目的热爱,要从跑步开始。球类运动需要身体灵活,也和身体素质相关,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跑步应当作为基础项目加以重视。在体育运动技能培养方面,要根据学生自己的喜好来决定,有些学生喜爱乒乓球,有些人喜爱羽毛球,还有人喜爱单双杠或者跳高跳远。对于运动技能的培养,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喜爱来加以培养,指点。不要单纯地根据学生的体能来安排,违背了学生的本意,学生就会失去积极性,被动地参与。在养生和健身方面,我国传统的做法往往是拼毅力,在宣传某人取得体育成绩时,常常将他们的刻板重复,废寝忘食当做优点,这样并不科学。对于学生而言,学习和体育锻炼同样重要,如果为了体育而废寝忘食,就不能使学习精力集中,有些不科学的方式是对身体的摧残,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该将科学的健身方式传授给学生。由于学生正处在长身体的阶段,也不能要求学生像运动员那样做到破纪录的成绩,这些都是不健康的教育方式,在教学中应该摒除。将体育锻炼和饮食结构,合理锻炼时间相结合,才是科学的方式。在培养社会情感方面,需要循序渐进,从一年级的游戏中开始,让学生理解游戏规则,学会公平竞争。这样随着年龄增长,他们参加的体育越来越丰富,也会适应。在低年级培养这种情感时,可以从他们喜爱的游戏活动开始,像输了就得出局或者被罚,不管是学习成绩优秀的,还是差生,在体育竞技面前都是一视同仁。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不会产生自卑情绪。团结合作精神也可以在体育活动中逐步培养,从低年级的游戏到中年级的接力赛,再到高年级的球类比赛,田径比赛,都和团体精神相联系。在团体中,学生可以认识自己的不足,发现他人的长处,这样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我认识精神。小学体育教学中的社会情感培养,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都有积极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这一点。

参考文献:

[1]高胜光.对体育课时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整合的探讨[J].中国学校体育,2014(10).

[2]林少琴.新课改背景下体育教学目标设置若干现象分析[J].体育学刊,2013(04).

作者:罗艳 单位: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