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教学情境的创设对策

小学数学课教学情境的创设对策

【摘要】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引入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教学情境可以贯穿于全课,也可以创设在课的开始、课的中间或课的结束。良好的教学情境是有效教学的突破口,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引入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数学课程标准》[1]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努力创设情境,沟通数学与现实的联系,还要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情境可以贯穿于全课,也可以创设在课的开始、课的中间或课的结束。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所以良好的教学情境是有效教学的突破口,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那么,在小学数学课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呢?

一、创设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情境

在小学数学课中,可以通过创设符合不同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的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有趣的人物形象,有趣的数学故事,有趣的数学游戏等,但方式的选择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尤其在采用学生喜欢的动画片人物为载体来创设情境时,小学低年级和小学高年级的情境人物形象一定要甄别对待,不可搞一刀切,否则将难以达到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的目的。例如,在我校的一节数学公开课中,一位老师执教了一节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确定位置(一)》一课。在上课过程中,他用喜羊羊和灰太狼为情境人物,创设了解救懒羊羊、智斗灰太狼、打败灰太狼等一系列情境主线,贯穿于课堂的始终。表面看起来整节课以情境为载体,情境性、激趣性强,然而喜羊羊和灰太狼这两个动画片人物过于陈旧,对五年级孩子来说过于幼稚,没有激发起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好。所以,我们在创设情境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让情境很好地为教学服务。

二、创设具有趣味性的情境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新知时,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创设一些新颖别致,能唤起学生求知欲的情境,从而使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去积极思考,探究新知。例如,我在教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倒数》一课时,课前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上课铃声响后,我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倒”字,同学们感到很奇怪,一脸茫然!这时,我紧紧抓住学生这一瞬间的心理反应,让他们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品可以“倒”过来?倒过来后会有什么特征?生1:“把桌子倒过来,就会变成腿朝上面朝下。”生2:“课本前后颠倒过来就会封底朝上,封面朝下。”生3:“我会倒立,倒立的时候头朝下脚朝上。”听了这位同学的发言,同学们哈哈大笑……这时,我及时利用课堂的这一生成资源,让这位同学到台前来给大家表演一下倒立,调动一下同学们的感官,建立对“倒”的表象认识。这位同学台前表演完后,教室里顿时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看到学生学习的兴奋点被点燃,我立即在“倒”字后面又写了一个“数”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小声说:“倒数。”这时我说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倒数,此时你对倒数有什么疑问吗?”话音刚落,小手高举:生1:“什么是倒数?”生2:“倒数也是把数要倒过来吗?”生3:“为什么要学习倒数?”……就这样,学生的求知欲在课前有趣的情境中被无形地点燃,现实与知识在有趣的情境中得到了有效对接,为本课新知的学习找到了良好的突破口。

三、创设具有生活化的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在创设情境时,应该让学生在具体的、现实的、熟悉的情境中尝试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例如,我在教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周长的认识》一课时,把课本中小蚂蚁沿着树叶爬行一周的情境做了一个如下的创编:周六的早晨,张老师去锻炼,我沿着体育场长方形的草坪走了几圈(课件出示长方形公园草坪示意图)。谁愿意来指一指张老师步行一圈的路线呢?这个情境中学生熟悉的场景和人物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数学的距离,通过“指一指”,以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作为教学活动的起点,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起跳的台阶,为有效的课堂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四、创设具有问题性的情境

创设富有挑战性和探究性的问题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还能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自信心,感受数学学习的应用价值。例如,我在教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24时计时法》一课时,以“阿凡提的故事”为载体,课前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巴依老爷趾高气昂地对长工说:“从明天开始,你们6时来上工。”第二天,太阳快落山时,阿凡提骑着毛驴来上工了。巴依老爷看到后,怒气冲冲地责问:“阿凡提,你怎么才来?”阿凡提笑眯眯地说:“亲爱的老爷,您不是让6时来上工吗?我是按您说的做的,有什么不对吗?”听完阿凡提的话,巴依老爷气得一句话也答不上来。听完了故事,同学们喜形于色,我问道:“同学们,你们知道巴依老爷为什么生气吗?”学生踊跃回答,在数学情境中初步感知了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区别。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难易程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对学生的思维具有很强的驱动性,对新知的探究起到了顺水推舟的作用。

五、创设具有参与性的情境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让学生以情境主人的身份参与其中,去体验学习过程,可以更好地获得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并在参与中提高数学的素养。例如,我在教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相遇》问题时,便创设了这样的情境:我班张萌的数学书昨晚放学时不小心被同桌李涛装进书包带回家了,晚上李涛发现拿错了书,于是打电话联系张萌送书。李涛步行每分钟走80米,张萌步行每分钟走60米,他们同时从家里出发,10分钟后相遇,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情境出示后,有的同学脸上洋溢着微笑,有的同学一脸茫然,根据教学经验,表情严肃的同学肯定不明白此情境所阐述的是什么问题?这时,我让学生先找出数学信息和问题,然后让学生来“演一演”送书的情景。通过几次反复的表演,在我一次次引导下,学生不断明晰了两位同学相遇的条件:两人必须同时出发,相向而行,速度不同所走路程不同。在情境表演中,孩子们踊跃地参与和积极地思考,最后通过归纳、总结,给出了相遇的三要素:同时、两地、相向。参与性的教学情境,它有效地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并促进了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和升华,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互动发展。

六、创设具有时事性的情境

由于现行大多数计算课教材呈现的素材都比较陈旧,与本地学生的生活实际脱节,妨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我们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课前精心设计与学生实际相吻合、与现实相统一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我在教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折纸》一课时,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所以我结合时事创编了如下的情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一个口罩厂加班加点生产了一批口罩,这批口罩的1/2调拨给了武汉,1/4调拨给了北京。接下来让学生根据情境找出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这个与时事紧密联系的情境,不仅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教学理念,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有效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计算教学提供了有效的载体。在小学阶段,由于孩子受年龄和知识经验的影响,他们对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到亲切,容易产生研究的关注点,能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实践价值,所以我们在上计算课时,可以适当地对现实生活情景进行再加工,为数学课堂服务[2]。实践证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能迎合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思维规律,帮助学生刺激心理和智力,唤起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总之,创设生动有效的教学情境,不仅避免了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在认知上的局限性,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增强了学生乐于参与的信心,提高了自主探究的能力,对提高学习效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张海峰 单位:甘肃省陇西县巩昌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