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谈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对于小学生的教育方面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改革重点在于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基于此,教师应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使学生所掌握的不单单是课本上的知识,同时还有技巧、思维等,提升各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思维;课堂教学;发展

一、引言

大多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容易忽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更多的是以传统的方式开展的数学课堂。时代在逐渐的发展,教育也应该随之逐渐地改善,建立更为适合学生学习的数学教学模式。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成为当前数学教师探究的重点。本文以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主要内容,分析了目前小学数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二、目前小学数学课堂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生抽象概括能力较弱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思维能力正在逐渐的发展,所以对于直观事物的学习和理解能力较强,而对于抽象的内容,学生往往只是借助直观观察到的事物去进行想象,所以小学生对于抽象概括能力较弱。而小学数学课本中,逻辑思维能力较强,对于抽象方面的知识也有所涉及,教师在讲解这方面的知识时,一方面学生接受能力不强,另一方面也不容易掌握抽象知识。使得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小学生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

受年龄的影响,使得小学生并不能长时间地集中在一件事情上。而且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有效思维能力时间较短。一节课程45分钟,可能学生只能集中学习25分钟,这样的课堂是不够高效的。其次由于小学生性格特点的影响,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教学内容不够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上课时,就会容易被其他的事物或景色所吸引,使得数学课堂的学习不够有效率。

(三)教师在课前准备工作不够充分

小学数学课本中的内容较为简单,多数是源于学生的生活。部分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并没有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往往没有进行备课就直接开始讲解。导致在课堂上进行讲解时,因为准备工作不够充分,知识内容较为分散,造成学生在学习时存在一定的困难。虽然小学数学内容较为简单,但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模式最为重要的时期。教师如果没有根据课本上的内容进行充分的准备,自然在数学的质量较低,学生学习效率也会难以有所提升。

三、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数学属于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在讲解数学知识内容之后,需要学生基于基础概念上,自己完成消化和理解,掌握其逻辑性,完成数学知识内化。这一过程能够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同样也需要学生自身具备思维能力。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从而可以看出思考与学习之间的关系,以及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身为一名数学教师,在课堂上的任务并不单单是让学生掌握多少知识,而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策中能够不断思考,掌握学习方法、技巧,促使自己综合能力有所提升。为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教师就应当创新教学方式,运用多元化的方式完成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创建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育理念也由应试教育转变成素质教育,教师应及时转变以往传统教学方式和理念,建立更有效的数学课堂。在数学课堂中,以学生作为主体,让学生从以往的被动学习慢慢转化为主动接受,并逐渐发展为自主学习,并形成数学思想。因此,教师不应该只是站在讲台上讲解,而是应该走进学生中间,以平等的心态,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平易近人,以此来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并且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也能够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并适当地进行调节课程进度,以此来保证学生紧跟课程,并主动参与学习。教师也可以定期询问学生听课的效果,或者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并根据学生的反馈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并在计划中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作为潜移默化的教学内容。

(二)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养成数学思维,是指让学生形成一定的思维方式,在学习时可以从多个角度、多层面分析问题,提升自身综合能力。为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教师可以通过多元化教学方式,例如:开设数学实践活动、加入数学课堂提问环节等方式,在活动中深入学生数学思维的养成。例如学生在学习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下册中《完美的图形——圆》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本内容,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圆,并进行讨论,那些事物一定要设计成圆形,那些事物什么形状都可以,由此引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并在活动结束后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相互的讨论,交流自己所了解到的圆的物体,并提出自己的想法。通过实践活动,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热情。而且学生在实践活动后相互谈论时,通过学生之间思想的交流,逐渐地发现圆的特点,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以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合作思想,都有良好的助力作用。教师再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并进一步的讲解圆的特点,让学生更容易掌握书本上的知识点,并且通过实践活动,极大地增加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

(三)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由于小学生的直观形象思维较强,对于自己能够看到的事物接收能力也会更强。所以,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多媒体的直观性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教师可以根据课本上的内容,收集一些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视频或片段;或者教师将课本上的内容制作成动画或者ppt的形式,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例如学生在学习《动物的世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时。教师可以搜集不同的动物图片,并将动物的重量和身高用小数表示出来,制作成动画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更为直观地观察到不同动物之间重量和身高的区别,使学生能够对小数的了解更为深刻,也更容易掌握书本上的知识。其次学生在学习多边形的面积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图形的分离过程,使学生能够清楚地看到图形的变化,以此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并对学生掌握数学课本上的知识有很大的帮助。最后多媒体不仅能够为学生带来视觉上的冲击,也能够在听觉上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数学知识点制作成数学口诀歌,让学生在上课前,通过听数学口诀歌时,能够巩固数学知识,使之逐渐成为自己的知识和思想,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效率。

(四)教师在课前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教师在课程开始之前,就需要对课本上的内容进行充分的了解,并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积极的探索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在数学课堂中,逐渐形成自我的思维模式以及掌握数学解题方法。例如学生在学习五年级上册内容《小手艺展示——分数乘法》时。对于分数的概念学生在之前的学习已经解除过,所以教师在课前进行课程设计时,可以运用学生以前所学习的知识进行知识迁移。如:通过整数乘乘整数过渡到整数乘分数,4×6表示的是3个6相加,而“”表示把1平均分成6等份,进而引出4×表示的是4个的相加,使得学生通过知识的迁移逐渐形成自己的数学思维模式,在理解整数乘分数的含义的同时,能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其次教师在课前进行准备时,还要制定相应的问题,并想象学生会有怎样的回答。同时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预想在课堂上学生会有哪方面的疑惑,并做出相应的解答方案,以此来使数学课程的备案更加完善,并在备课过程中,能够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和解题方式有更充分的准备。所以课前的备案对于整节课程的效率性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应该引起足够地重视。

(五)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激活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自身知识储备量和学习能力有限,难以理解较为抽象化的知识内容。教师在实际授课时,应当采取科学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数形结合可以将抽象化内容转化成具象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降低数学知识学习难度,同时达到发散学生数学思维的目的。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应用图形来辅助教学,使学生可以更加灵活的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分析数学问题,培养自身思维能力。例如,学生在学习《冰淇淋盒有多大——圆柱和圆锥》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求解圆柱这一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时,可以找到圆柱形状的空纸盒,并将其沿边剪开,拆分成底面和侧面,让学生进行观察。通过拆分,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原本立体的图形成为了平面图形,圆柱展开后变成了两个圆形和一个和长方形,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过有关圆柱的基础知识,由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着自己求解出圆柱的表面积。学生提出了问题:“老师我们不知道怎么数据怎么办?”教师:“学生们想一下,怎样可以得到呢?”有个学生提出:“可以用尺子测量。”这时,教师可以选择学生上台测量数据,并写到黑板上。学生在分析之后,可以求解出圆柱表面积。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求解过程中有什么规律,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圆柱特点,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散思维。

结语

小学生的数学教育,不能脱离课本内容,也不能只是讲解书本上的内容,应该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相应的拓展,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所以教师要掌握一定的方法,从课堂、教材、课堂氛围等多方面入手,增强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兴趣,使学生真正掌握数学思维。

作者:戚士青 单位:山东省宁阳县东疏镇大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