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策略解析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策略解析

摘要: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文章首先对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策略,主要包括创设故事情境调动学生的兴趣、创设问题情境发展学生的思维、创设生活情境降低学习难度三个方面。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指的是教师在教学中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为学生营造积极的数学情境,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1]。在此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也不应一味地给学生灌输知识,而应运用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基于此,笔者就情境教学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的作用及教学策略进行分析,以期能为其他教育工作者开展教学提供参考。

一、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作用

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通常来说,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记忆力,让学生心情愉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以鼓励学生为主,尽量不指责学生,让学生能发挥出自身的想象力[2]。同时,教师也应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情境课堂,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原本枯燥的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其次,有利于让学生学以致用。数学教材中的大部分内容与我们的生活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应用情境教学法,学生也能运用课本的知识去解答。在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下,学生能主动参与数学的学习,因此学习效率更高[3]。最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数学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空前高涨,且很多问题也能进行合作学习,这让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

二、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策略

(一)创设故事情境调动学生的兴趣

小学生对故事毫无抵抗力,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以教材内容为基础,通过联系数学史,自主创编童话故事的方式创设故事情境,以此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中。例如,在“图形”教学中,教师利用童话故事给学生创设了相应的故事情境:“兔妈妈要盖一间房子过冬,于是它先找了一些木头做了一个正方形,之后又找了一些木头做了三角形,然后还找了一些木头做了个长方形与圆柱形。最后,它将这些图形组合起来,用三角形做成了房顶,正方形做了墙壁,长方形做了屋子的大门……”以此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叩开学生的兴趣之门。

(二)创设问题情境发展学生的思维

问题情境是目前广大教师运用得比较多的一种方法,同时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也起到发展学生思维的作用。为此,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由知识的实际应用创设问题情境,也可以通过例题(习题)分析相关数据变化规律,并利用旧知识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识冲突,驱使学生有目的地进行探究,从而发散学生的思维。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一课时,笔者创设了如下问题情境:“在此之前我们都学了计算哪些图形的面积,回忆一下是怎么计算的?还记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怎么推导出来的吗?若给出两个大小相等的三角形,你能组成什么图形呢?在拼图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现在有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计算三角形的面积的?”上面几个问题循序渐进,学生在思考这几个问题时也能发展自身的数学思维,且也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断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不断发展自身的数学思维,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创设生活情境降低学习难度

生活情境的创设近年来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创设生活情境也能将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容易让学生掌握。为此,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联系生活现象、生活事件或运用生活用品创设生活情境,把枯燥的知识化为充满趣味的内容,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情感。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也能达到降低学习难度的目的。以教学“分数”这部分的内容为例,教师通过生活中分饼干的事件创设了生活情境:“要将十盒饼干发给10位学生,每个学生能得到几盒?”紧接着教师继续提问:“抽出5盒饼干发给10个人,每人得多少盒?”此时,学生分饼干依然分得十分顺利,笔者继续提问学生:“第二次发饼干每人能得一盒吗?”学生答道:“不是,每个人只能得半盒。”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用图片去表示半盒饼干,学生也能深入地理解分数这个抽象的名词,学习的难度也就降低了。

三、结语

情境教学主要是给学生营造愉快、轻松、温馨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实际问题,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董杰.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探讨[J].学周刊,2016(28):74-75.

[2]姜立刚.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课堂结构重建[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5):61-63.

[3]周双.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策略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2(4):173.

作者:李颖 单位: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宁卧庄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