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中运用讨论式教学

小学科学中运用讨论式教学

一、讨论式教学的意义

讨论式教学法的意义在于,提供了广阔而灵活的空间让学生主动学习。在运用讨论式教学法的课堂上,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能各抒己见,在遇到同样的问题却有不同的看法时,讨论给予每一位参与者平等的机会解释自己的观点,最终通过类似头脑风暴的形式达成共识。这样大家在讨论过程中既解决了自己的问题,又在帮助其他人解决问题的同时深化了自己的认识。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参加小组讨论、听取小组汇报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作出针对性的指导,从而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主动学习,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讨论式教学的具体实施

开展讨论式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既要注意不能管得太死,把讨论式教学变成披着讨论外衣的传统讲授式教学;又要注意放开的“度”,不能放弃教师的主导地位,使课堂教学变成了“放羊”。一般来说,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是贴近学生的实际。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与日常经历,找出贴近学生生活而学生又感兴趣的事物或者问题,了解学生想在学习中知道什么、发现什么或是其他的感知与想法,不能脱离实际,搞“空中楼阁”。以小学四年级科学《花的构造》一课的教学为例,在上课前,可以先了解学生在平时比较常见的或学校里种植的花,最后发现学生对于油菜花和白兰花是比较熟悉的。课堂教学时带来这两种花给学生进行感知,再提出有关花的结构的问题,让学生自行讨论。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初步认知,还有实物让他们观察,学生分组开展了热烈讨论,最后结合课本,得出了花的构造一般分为完全花(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构成)和不完全花(缺少完全花中的一部分,两部分或三部分)。假设教师没有了解学生实际和提供实物供学生讨论,则学生很难理解花的结构,讨论效果自然不佳。其次是有的放矢,抓住本质。有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对于课堂时间控制能力不够强,为了避免出现讲完了课本无话可讲的情况,通常会采用“大包围”式的教学,什么问题都讨论,什么知识都细讲,还美其名曰“精耕细作”。这样漫无目的、囫囵吞枣式的讨论式教学,既分散了学生的学习精力,又达不到良好教学效果,还影响了教学任务的完成。成功的讨论式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聚焦,抓住问题的本质进行讨论研究,才能获得真知并发展能力。

以《声音是怎样传播》一课为例,教学时有学生提问:“土电话为什么不能拨号?”这个问题已经偏离了教学内容,而且相关知识超出了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这时笔者采用了转移目标的方法,告诉学生这个可以在课后查资料去了解,这样就可以在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当有的学生问到“太空中能否听到声音?”时,就可以让学生进一步讨论,认识到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的道理。最后是要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教师要认识到,讨论是方法而不是目的。教师要根据实际引导学生在讨论时围绕中心的问题,杜绝离题太远或是冷场的情况发生。笔者在《两栖动物》一课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在讨论两栖动物的定义时发生了分歧,一些学生认为“两栖动物,就是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并坚持这个观点。对这个错误观点,笔者没有轻易表态,而是鼓励其他学生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时,就有学生提出了“鹅又可以在水中生活也可以在陆地生活,但鹅是家禽”的反驳。最终,大家通过讨论思考,再通过笔者的引导,明白了两栖动物是“小时候生活在水中,长大后生活在陆地上”的道理。

三、结语

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开展有效的讨论式学习的关键是,教师要因势利导,把讨论一步步引向深处,让学生集思广益,触类旁通,最终举一反三。要通过讨论式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在互相启迪中进步,使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科学的规律及概念,最终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科学概念及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良好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作者:金鑫 单位:昆山市柏庐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