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观察实验的优化对策

小学科学观察实验的优化对策

观察实验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既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又能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因此,小学科学教师要重视观察实验教学设计, 让学生在观察中认识科学、感受科学,形成一定的科学素养。

一、借助多媒体模拟实验

教师要运用好多媒体,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呈现科学知识,丰富教学内容。 例如,在教学“不平静的地球”时,教师可通过播放视频短片,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在动态、直观的视觉体验中,学生对地球的内部结构形成较全面的认识。 之后,教师可播放火山爆发、海啸等视频,让学生认识到地球时时刻刻都可能发生变化,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拓展相关科学知识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将毛巾叠成长方形,用力按压毛巾的两端并朝着中间挤压, 使毛巾形成褶皱,模拟岩层受到压力而产生褶皱的过程。

二、引导学生观察记录

一般来说,如果实验耗时较短,教师可将其划分为初次观察、再次观察、反复观察等多个环节, 通过不同任务引导学生展开层层递进的观察,深化认知;如果实验耗时较长,则可以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日记定期记录观察数据,获取真实结论。 例如,“关心天气”这一单元要求教师带领学生从气温、降水、风向等不同角度认识天气。 要想让学生对天气情况形成较为清晰的认识,仅靠教师讲解显然不够,还需要观察与实验。 在学习本单元时,教师让学生在日记中划分出“天气专栏”,记录每天的天气情况。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学生不仅会有意识地运用所学知识描述、 记录天气情况,还自觉通过网络搜集资料,完成天气记录任务,深化对天气的认知。

三、开展观察探究

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能力、认知基础的前提下,组建观察实验小组,通过合作探究的形式开展科学实验,优化实验流程,让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设计。 例如,在教学“生物的进化”时,教师可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模拟不同生物, 在班级内模拟建立一个食物链, 让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其中。 活动结束后,教师给学生留足探讨的空间,让学生交流观察结果并对其进行升华总结。

四、发展实验思维

在设计实验时, 教师不仅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情况和现有的实验条件, 还要注意筛选实验资源,提高观察实验的质量,发展学生的实验思维。 例如,“运动起来会怎样”实验观察的项目为测量心跳和呼吸。 首先,教师组织学生借助仪器测量自己的心跳、呼吸次数。 其次,教师带领学生到操场进行跑步测试。 在学生跑步结束后, 教师再次组织学生测量心跳与呼吸,要求学生对比运动前后的数据,并分析其中的变化。 最后,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得出结论:运动会影响人的呼吸与心跳频率。

作者:陆苏青 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梅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