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培养探析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培养探析

摘要:小学科学教师应该积极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科学素养,并引导小学生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发展创新思维。本文就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意识科学素养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小学科学;创造意识;科学素养

小学的科学教学工作有待进一步创新和完善,教师应该积极学习最新的科学教育理念和措施,引导小学生提高自身的创造意识。而目前,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下,小学科学教学工作取得了较高的教育效果。教师通过借助生活化教学、问题探究式教学、小组合作式教学等教学方式开展小学科学教学工作,可以提高学生对科学观念的认识。且学生可以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进而建立严谨的科学学习态度。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科学教育时,应该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意识,并鼓励所有小学生参与到科学探究过程中来。小学科学教师完全可以借助生活、学习、社会环境,对小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指导,并带动更多的小学生更新科学理念,提高学生的创造意识和水平。学生在接受小学科学的引导教育后,会主动地观察生活中的事物,用科学的角度思考问题,不迷信,不信谣。可见,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意识科学素养工作对于小学生的科学教育培养工作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意识科学素养实践情况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教师也采用了多种多样的教育方案,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科学素养。教师只有认真地分析小学生在科学教育活动中的表现,才能够发现现有科学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科学教学缺乏创造性的教学指导。教师在进行小学科学教育时,常因为自身对科学教学内涵认识较浅,且实践指导能力有限,而失去了对小学生开展科学教育的机会。良好的科学环境可以对小学生科学学习有积极的影响,特别是能够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养。目前,教师虽然整合了部分科学教学资源,带领小学生观看多媒体视频中生态保护园,进而提高小学生对大自然科学现象的认识。但是小学生多不能亲身参与到大自然科学现象的探究过程中来,探究欲望不强。学校缺乏对小学科学教育的资源投入,导致部分教师缺乏教学工具和材料,无法为学生进行创新或创造性的教育指导。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学习最新的科学教育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二)小学科学教学中师生互动较少。目前,许多小学教师在小学科学教学工作方面进行了创新和探索,且发现有效的师生互动在小学科学教育过程中占据重要位置。但是多数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与小学生的互动并不多,且没有引导学生建立对科学知识的认识。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应该积极组织一系列的校园科学探究活动,让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索校园内的科学知识,并帮助小学生与其建立亲切的师生关系。

二、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意识科学素养实践策略

只有让小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小学生才能体会到科学问题形成的过程。学生只有走入生活,才能了解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进而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师应该积极寻找培养小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生活实践内容、游戏,来提高小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认识。

(一)结合生活中科学实例,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小学科学教师应该就地取材,结合学生生活、学习中比较熟悉的内容,来引导学生认识科学现象。学生在跟随老师探究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实验的过程中,也会建立对科学的探究兴趣。比如教师想引导学生明白洗发露的制作过程,并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与教师一起认识制作洗发露的应用成分,并了解每一种成分在洗发露中的作用。教师需要让学生每人都具备制作洗发露的材料。然后,教师可以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思考“每天用什么洗头发”,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自制洗发水。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就会想去了解洗发水的制作过程。接下来,教师为学生展示动态视频,视频内容为洗发水制作过程,并用学生熟悉的语言向学生介绍每一种成分的作用。最后,教师与学生一起用色素、香精、温水来制作洗发水,并用脏毛巾来试验洗发水的效果。学生在参与制作洗发露的过程中会逐渐认识到科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且科学来源于生活。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科学实例,就让学生认识到了科学的重要性,并让学生体会到了科学的实际意义,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加大教育投入,为小学生创设科学探究学习氛围。教师应该注重让小学生在科学学习体验中收获知识,在玩中认识事物,比如让学生体验播种收获、制作环保作品的喜悦。教师在教授科学的过程中要与学生一起,共同细心观察小学生普遍感兴趣的科学探究内容,理解学生们的内心世界,并反思科学教育过程中自身教育行为的影响。同时,教师应该创设有趣的科学教育环境,合理选择教育资源和材料,增强小学生的科学学习体验,进而提高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可以广泛引进一些生活中的科学作品,并鼓励学生利用学校提供的材料,设计具有创造性的科学作品。教师可以借助学校本身的资源,为学生创设科学探究教室。同时,科学探究教室可以有多种多样的科学探究内容,比如教室内提供了科学探究的区域活动环境,并让小学生结合提示完成科学探究活动。教室内还可以引入三维的VR实景,来提高学生对科学现象的认识。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亲自观看科学产品的制作过程,并引导学生思考科学产品与科学理论的关系。小学生在思考和被引导的过程中会逐渐认识到科学的来源,并思考如何在当前的技术环境下进行科学探究。教师通过为小学生创设科学探究氛围,来提高小学生对世界的认知。

(三)结合学校环境,对学生展开科学引导。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探究科学实验,并发现科学现象。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看视频中的植物花卉成长过程,并引导学生分析校园内的植物生长情况,进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通过观看走进植物花卉的视频,让小学生观赏植物花卉的生长过程,并让小学生学会辨认植物花卉。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小学生了解视频中植物花卉培养大棚里面的植物,并让学生分析植物花卉所能够起到的实际作用。多数小学生会联想到植物花卉可以起到装饰空间的作用,即植物花卉具有观赏价值。然后,教师可以让小学生继续思考植物花卉的其他作用,并让小学生思考“植物会呼吸吗?它们的呼吸作用对大自然有什么作用?”。学生在思考完类似的问题后,会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了解植物花卉的呼吸方式,并理解植物在大自然中的作用。教师还可以引导小学生为学校的植物花卉施肥浇水,并让小学生亲自体会植物花卉的生长过程,进而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联想自己成长的意义,进而帮助小学生建立正确的成长观念。教师通过开展类似的科学实践活动,来加深与学生的师生关系,并引导小学生了解大自然,提高小学生对生活、成长的认识。

(四)开展科学手工活动,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意识。教师可以借助一些便于实施的科学手工活动,引导小学生建立科学的探究意识。比如教师可以结合废物再利用作品制作、科学作品分享等内容,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教师要注意让小学生在设计科学手工作品的过程中,理解实践与理论辩证统一的关系。同时,教师可以在废物再利用作品制作教学时,让小学生选择可以再利用的废品,制作与科学相关的作品,并在活动现场制作并予以展示,进而提高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可以建议学生选择内容生动形象、色彩鲜艳的废物材料,吸引其他组同学的学习注意力。小学生在选取材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及好奇的事物和现象,通过材料的选择来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小学教师也应该注重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结合现有的制作工具,找到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的策略,激发小学生的科学求知欲。教师在实际的作品制作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让小学生在自主思考的过程中,建立作品制作思路,并分析作品的科学性能。另外,教师还可以在作品分享环节,让学生自由选择适合提高其他组同学注意力的内容,让小学生分享自己的设计理念。科学作品分享可以增强小学生的情感体验,而搜集科学作品的素材可以增强小学生对生活中废品再利用的认识。

三、结束语

小学科学教师应该结合生活中的教学工具,并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培养学生创造意识科学素养。同时,教师还应该为学生创设科学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多种学习环境中建立对科学的认识。教师应该积极思考与小学科学教学相关的知识,并与小学生建立亲切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动作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周文轩.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意识科学素养实践策略[J].考试周刊,2017,4(2):148.

[2]刘琦.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意识科学素养实践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10):34-35.

[3]赵志勇.关于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意识科学素养的实践研究[J].科学与财富,2015(2):233.

作者:刘新明 单位:甘肃省庄浪县郑河乡卢洼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