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小学教育管理机制探究

核心素养小学教育管理机制探究

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已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核心素养的有效实施和学校教育管理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学校教育管理是保证核心素养顺利实施的前提和基础。怎样建立与核心素养要求相符合的小学教育管理制度是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基于此,本文主要介绍了当前我国小学教育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提出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教育管理方式,希望可以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参考意见。

一、当前小学教育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核心素养缺乏校本化管理目标

核心素养的功能在于统领整个学校的发展方向。核心素养的落实,关键在校长,主体在教师。学校落实核心素养首先在于对核心素养的校本化理解,即结合自己学校的办学基础,学校文化,发展特点,队伍状况,学情水平等,厘清自己学校落实核心素养的最佳契合点和突破点。而目前大多学校对于核心素养的价值意义领会不深,更不能对本校工作进行深入研判和分析,脱离自己学校实际,目标不清晰,不能准确定位学校落实核心素养需要在哪些方面发扬光大,在哪些方面优化重组,在哪些方面努力补短,只在形式上不断翻新,导致核心素养的实施肤浅化,功利化,这样既不能促进学校健康发展,也不能使核心素养有效落实。

2.“知识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制约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实

核心素养的落实,其主阵地仍然在课堂。目前的小学课堂仍然以知识灌输、技能训练为主要方式,“学生为主体”“问题化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步履缓慢。一是大多数教师对新时代教育的发展革新不敏感,职业倦怠感明显,对核心素养的内涵理解不深不全,对学科三维目标的落实单一化、割裂化,教学实践经验化、自我化,对学生的需求和发展缺乏了解和研究,核心素养的落实缺乏根本动力。二是管理层和教师普遍重视知识学习,轻视习惯养成。小学阶段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永恒的任务,也是核心素养中的核心,但教学实践中,恰恰是养成教育常常被弱化,导致学生学习生活缺乏顽强的意志,自主意识不强,参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更是勇气不足。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教育管理方式

1.加强教育管理的多样性及灵活性

要改变单一的管理方式。当前,很多小学都是实施统一化的管理机制,着重强调学生学习步调的一致性。这种模式对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会产生不利影响,也严重阻碍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以结合对学生知识结构特征的掌握,积极开展各种体现学生主体性和“问题情境式”的教学活动,全面发挥每个学科相互之间的渗透反应,加快“问题化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重建,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合理设置学生有浓厚学习兴趣的校本课程,为学生建立自由化发展的平台,提高他们对知识的学习热情,充分挖掘潜力,促进个性化发展,健康成长。

2.加强社会、学校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合力

落实核心素养就是帮助学生走出封闭的生活环境,有效发挥社会各方的综合力量,在社会大背景下开展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校内教学作为主要教育形式,应该和学生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形成一套完善的教育体系,提升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心理素质以及思想道德素质。具体来讲,学校和家长要具备目标一致的教育价值观,从构建家庭和学校之间合作的网络,加强教师和家长的交流和合作,以及依靠社会力量完善教学基础设施等多方面入手,形成一股强大的综合力量,促进其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3.进一步强化日常管理培训工作

一个优秀的校长在某种程度上决定学校的健康发展,因此,对小学校长进行全方位专业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现代化学校管理理念中明确提出,缺乏多元化的行政管理方法已经难以适应当前小学的发展需求;同时,教师的培训也刻不容缓。因此,必须要加强校长对小学教育管理的探究和学习,才能带领教师研究出全新的落实核心素养的管理策略和制度,进而使核心素养的落实有目标、有计划,坚持不懈,最终推进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同步发展。

4.建立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评价体系

“教、学、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使评价发挥引导和推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作用。一是重视过程评价,在重视终结性评价的同时突出过程性评价,监控教和学的全过程,以三维目标的落实为核心依据,评价学生学习过程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二是选择适合的突破点,善于抓住容易获得实效和方便操作的教学环节,采取引导和激励措施来监督学生探讨知识,并着重评价。如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间的互评。三要客观公正对待教学中考试的作用,让考试机制符合创新的教学管理评价指标,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将评价的着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求知能力和学习方式上,真正为落实核心素养服务。

作者:胡焱倬 单位:天水市新华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