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教学中情感培养的可行性

舞蹈教学中情感培养的可行性

一、音乐情感的训练与培养

1.音乐节奏的训练

教师要针对不同的训练,结合其动作特点和训练目的选择合适的音乐。例如,扶把训练中的小踢腿练习,音乐可以选择2/4拍或3/4拍。二拍子的音乐要选择快板,节奏强弱要分明,主要体现动作的弹性和经过快速擦地提起后的力度控制。三拍子的音乐主要是为了加强训练学生的腿部肌肉,音乐的力度要强,每一拍都要突出,速度要快而平稳。合理地选择音乐可以帮助学生在完成技术动作时,使动作做得更完美、更准确。音乐的节奏类型与旋律线条在训练中对动作的提示、身体的位置、情绪的变化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音乐的强、弱、高、低,旋律的起伏都可以帮助学生更准确地完成动作。音乐节奏的变化往往决定舞蹈节奏的变化,是舞蹈艺术不可缺少的主要因素。不同的音乐节奏体现出不同情绪和风格,这在不同形态的舞蹈中表现得尤为鲜明。在编排、表演或学习某个舞蹈时,往往都是先从了解音乐、体会音乐开始,然后才逐步掌握舞蹈的节奏感,把握动作的韵律和韵味。

2.音乐情感的培养

音乐情感的培养相对于节奏的训练,对于学生来说是音乐素养与修养的全面体现,因为只有全面理解了音乐的内涵,才能表达其情感。对学生的音乐情感培养,一方面可以通过欣赏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音乐来激发学生对于音乐情感的理解,同时还可以通过舞蹈作品内容的表现将虚拟的音乐形象具体化、清晰化。音乐是在舞者内心形成不同形象思维的原动力。在表现舞蹈作品时,随着音乐的变化,学生的舞蹈动作在质感上也会发生变化。而舞蹈是时间和空间相结合的艺术,由于舞蹈与音乐都具有抒情性,舞蹈可以通过巧妙的动作编排,充分地表达音乐情感。因此,在舞蹈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肢体动作使音乐的形象得到升华,同时从中体会音乐的情感表现。要让学生通过不同元素的组合训练来表现音乐内容,要引导学生通过丰富的想象,用他们的身体来体验、表现和传达音乐的情感。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营造音乐氛围,给他们以情感、意境、想象等大量形象思维的启迪。

二、舞蹈情感的表达

艺术形象的塑造首先产于人的心理,然后才是通过音乐、舞蹈的外在表现。舞蹈是美育教育,真、善、美的舞蹈形象深入人心,感染着人们的思想、品质、情感。而舞者通过肢体语言的表达将情感传递给人们,从而对人们进行美育教育,影响和陶冶人们的性情与品格。因此,在舞蹈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只有热爱美、发现美才能更好地传递美。在舞蹈情感的培养中要通过表情的训练,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激发来全面地提升舞蹈的表现。

1.表情的训练

在舞蹈教学中,除了训练学生良好的音乐感觉,教师还要注重加强学生舞蹈表情的训练,使学生在舞蹈表演时做到形神兼备。舞蹈表情是由舞蹈的全部动作和全身心的动态来体现的,通过面部的表情、手臂的弧度变化、身体的扭摆、脚步的移动、呼吸的韵律来统一表达内在的情感。准确的表情变化对于揭示人物的内在心理活动,表现人物喜、怒、哀、乐的变化,具有重要的作用。舞蹈的表情不是单纯地由某一个身体动态部位来体现,而是需要身体的整体协调与配合。单独的一个摇臂动作,需要手、腕、臂、头、眼、身体等多个部位的协调与配合才能准确地完成,如果仅仅依靠手臂而没有身体其他部位的配合就失去了动作的准确性。因此,身体各部位的有效协调,以及手、眼、身、法、步的整体配合是完成舞蹈动态美的必要条件。

舞蹈表情的训练一定要全身心协调一致,要通过外在的表情与动作来传达舞蹈特定美的神韵。作为一名观众,纵使无任何音乐,都可从舞者身上感受到舞者所表达的情感。而达到这种效果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通过舞者的表情,直接感受其感情。正所谓“观其舞,看其功,查其色,鉴其貌”,舞者在舞蹈过程中,表情始终贯穿其中,是整个舞蹈艺术形象动作美感凝聚的焦点。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表情训练时,要求学生要理解表情、动作、情感表达之间要相互统一。学生首先要心中有情感,才能通过面部表情和肢体传达出来,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都不能忽视其表情因素。

在舞蹈表情的训练中,一是要注意在平时的训练中应内外结合,抓好表情训练的基础。例如,在蒙古族民间舞柔臂的训练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柔臂动作的手部和肩部的呼吸点,如果没有呼吸,那么动作的形态就没有活力与生命,也难以体会手臂上下流动过程中的韧劲,因此,在表情上要将目光放远,上身后靠,感觉视野开阔,好像看到了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有一种自豪感。这样整个动作的韵律和形态就充分的表现出来了。此外,教师还要强调动作的韵律和表情的变化要协调统一。二是要在作品的排练中动作和表情结合,提高表情的表现内涵。例如,在排练剧目《八女投江》时就要启发学生在目光中透出坚定,在肢体动作中体现力量,表现出八名女战士抗击日本侵略军的英雄气概。三是要在舞蹈表演中身心结合,积极地调动表情。要克服舞台上的紧张情绪,在表演中充分地投入作品,积极地调动情绪,准确地表达情感。

2.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激发

丰富的想象力是舞蹈情感表现的源泉,是舞蹈教学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要针对授课内容或作品设定舞蹈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拓展思维空间,对舞蹈表演和舞蹈创作的提高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舞蹈想象力的激发中,教师要让学生全面、系统、深入地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与创作思想。例如,在表演蒙古族舞蹈《草原汉子》时,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感受蒙族长调的连绵与悠扬,从而带动动作的舒展与延伸,同时,又要把马背民族的热情与奔放体现在情绪与动作中。要让学生展开想象,通过想象创造性地表现出草原汉子的粗犷与豪迈。教师在教学中的适当引导会带动学生无限的想象与创造,并更好地体现出舞蹈作品内在的精神与情感。有了丰富的想象还要有良好的创造力,在充分地理解了作品的思想感情之后,创造性地表达作品的情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舞蹈的内在支柱,是舞蹈情感表达的必要手段。只有将音乐、表情、想象与创造力完美地与舞蹈技术结合,才能准确的表达情感,达到舞蹈表现的最高境界。

三、总结

舞蹈是以肢体语言做心智交流的运动表达艺术。舞蹈通过优美的舞蹈动作表达传递思想情感,这也是其区别于其他运动的主要特征。舞蹈动作的表达从美学要求上已经上升到了艺术的层次。在舞蹈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求学生要有完美的动作技术、技巧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在表现舞蹈作品是如何能够准确地表达情感。舞蹈教育,必须“以情动情”,然后才能“舞在其中”。

作者:张竹岩 单位:燕山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