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礼仪教育策略的思考初探

幼儿礼仪教育策略的思考初探

礼仪教育从娃娃抓起,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的意义非凡。本文着重论述了礼仪教育必须注重的“四性”,即生活性、游戏性、渗透性、普及性,旨在强调文明礼仪是时展的必然需求,更是孩子成长的必然需求,文明礼仪及其习惯的培养对孩子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我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礼仪是一种特定的行为规范。文明礼仪是时展的必然需求,同时也是孩子成长的必然需求。文明礼仪及其习惯的培养对孩子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鼓励幼儿能礼貌大方与别人进行友好交往。教师在新时代视域下应努力探索幼儿礼仪教育的有效策略,以促进幼儿良好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一、注重礼仪教育的生活性

陶行知先生强调:“生活即教育”。幼儿的礼仪教育扎根于生活。幼儿园的生活环节是一种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特定活动之一,幼儿园的生活环节蕴藏着不少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的契机,教师应准确有效地抓住这样的契机,帮助幼儿积累礼仪经验,让幼儿学会如何做人,如何正确地面对生活。比如,在幼儿早晨入园环节,教师可以主动与幼儿进行问候,同时,暗示幼儿会运用简单的礼仪用语与教师和同伴问候,让幼儿养成良好的问候习惯。在幼儿园开展的课程游戏化活动中需要幼儿回答有关问题,教师可以说:“请XXX小朋友来回答这个问题。”当教师接受幼儿的帮助时说“谢谢!”,幼儿自然也会报之以:“不用谢!”。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活动中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需要教师强化对游戏化活动环境氛围的营造,生活化的游戏化活动环境能对幼儿施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更利于幼儿良好礼仪习惯的养成,幼儿在这样的游戏化活动中进行沟通、交流。比如,教师可以在游戏化活动区域内设置各种礼仪规范要求,让幼儿依据规范的礼仪要求进行游戏,进行互动交往。教师应引导幼儿有礼有节地解决课程游戏化活动中出现的困惑,使文明礼仪行为与意识进一步形成与巩固。在幼儿就餐环节,应重视对幼儿餐桌礼仪习惯的培养,当饭菜分好之后,教师可以说:“小朋友们请!”引导幼儿一起说上“大家请!”,接着让幼儿安静地开始进餐。在用餐时,教师可以利用榜样来着力培养幼儿良好的用餐礼仪。教师应对幼儿在生活中的礼貌行为进行跟踪观察,对文明礼仪行为表现比较好的幼儿应及时进行表扬、赞赏与鼓励,对文明礼仪行为表现有待强化的幼儿,教师应给予帮助,给予引导等。注重幼儿礼仪教育的生活性,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努力探索多样化的方式、方法、策略与路径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比如,教师可以经常性地为幼儿讲述一些小故事,让幼儿从小故事中明白必须注重礼仪的大道理。如教师可以给幼儿讲述《骄傲的白鹭》《兔子和小猪》《真正的友情》《小木偶奇遇记》《爱护树叶》《小木屋里的欢笑》《寻找智慧》《三个愿望》《风宝宝》《爱听奉承话的国王》《红宝石》《幸福的小鹿》《自负的大雁》《捞珍珠》《园丁和主人》等小故事,让幼儿从这些小故事中真正学会如何去辨别是与非,辨析美与丑,善与恶,真与假等。这样的小故事犹如一盏盏神奇的灯塔,能照亮幼儿的内心,能为幼儿指引前进的方向,引导幼儿幸福快乐地成长。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学习《弟子规》,学习《三字经》,学习一些中国的经典童话故事,如《小马过河》《猴子捞月》《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哪吒闹海》《三只老虎》等,还可以引导幼儿品读浅显的国学经典,以传承中华国粹,以启发幼儿的心智,让幼儿从中受到良好的礼仪教育。

二、注重礼仪教育的游戏性

游戏活动深受幼儿所喜爱,幼儿园游戏可以分为创造性游戏(又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与规则性游戏(又包括智力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游戏除了可以发展幼儿的认知、社会性等,更可以发展幼儿的美好情感。在多样化的游戏活动中可以对幼儿渗透礼仪教育,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如何文明而有礼仪地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与分享。教师可以就幼儿园不同的区域游戏活动而制定与之相匹配的礼仪教育目标。教师应仔细观察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表现,引导幼儿使用文明礼貌用语,用文明礼仪的行为与同伴、教师发生互动。如“你先用!”“请让我们一起玩玩,好吗?”等,让孩子在各大区域游戏活动中体验“文明”行为,让良好的礼仪行为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在各大区域的游戏活动中,教师应有目的地引导幼儿主动使用礼貌用语。比如,在以“娃娃家”为主题的角色游戏活动中,幼儿在这个游戏中扮演起爸爸、妈妈或宝宝的角色时,很少会使用上礼貌用语。教师不妨适时地参与到这个角色游戏中,当教师看到扮演“妈妈”的幼儿拿东西给扮演“宝宝”的幼儿吃或玩时,就可以引导“宝宝”主动说声:“谢谢!”。当“妈妈”送“宝宝”上幼儿园时,引导“宝宝”主动向老师问好,并跟“妈妈”说声:“再见,祝妈妈工作愉快!”当有客人来“娃娃家”作客时,引导幼儿说上:“欢迎光临,你好,请坐!”之类的礼貌用语,客人要走了说上“再见!”等。又如,在区域游戏活动中,教师设计“送图形宝宝回家”“给小动物喂食”等游戏环节,让幼儿在这些游戏环节学会有礼貌地与他人打招呼,会很有礼貌地请求别人的帮助,给他人增添麻烦时真诚地进行道歉等。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鼓励等,让幼儿在各大类别的游戏活动中能用正确的礼仪与他人进行交往。在游戏中渗透礼仪教育的渠道是多样化的。比如,在幼儿园“科学”领域的游戏,如以“有趣的拼搭”为主题的科学领域的游戏活动中,幼儿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废旧汽车轮胎、硬纸箱、饮料瓶、塑料、小石块、秸秆等进行游戏,有的幼儿拼搭出高楼大厦,有的幼儿拼搭出游乐场的游乐设施,有的幼儿拼搭出如动车、轮船、飞机、宇宙飞船等交通工具,在这样的游戏活动中,幼儿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与他人进行分享,如何礼貌待人,如何尊重他人,如何感恩他人等好品质。

三、注重礼仪教育的渗透性

(一)将礼仪教育渗透于环境中

在幼儿园环境创设时,教师可以围绕文明礼仪设计不同的文明标语牌,如“请讲普通话”“文明礼仪从我做起”“上下楼梯请靠右”等。同时,配上丰富多彩的礼仪图片:“爱护公物”“我是文明礼貌的好宝宝”等,在班级还可以评选“文明礼仪之星”“礼仪好宝宝”“文明宝宝”等,营造积极向上的礼仪教育氛围,以通过环境去熏陶幼儿礼仪行为的形成,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形成礼仪习惯。

(二)将礼仪教育渗透于传统节日中

我国的传统节日很多,如端午节、重阳节、除夕等都属于传统节日。可以利用传统节日对幼儿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传统节日既是对幼儿进行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又是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的最佳契机。教师应为幼儿制定传统节日有关的礼仪教育目标,以着力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等。教师可以在某些传统节日前运用环境创设、语言“刺激”等方式引发幼儿对节日的期待心理,引导幼儿做好与相应节日相匹配的物质材料的准备,以萌发幼儿对传统节日的向往之情。比如,重阳节、中秋节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开展相关的主题教育活动,同时邀请幼儿的父母或爷爷、奶奶等来园参与主题活动,从而通过这样的主题教育活动,让幼儿学会如何感恩,如何去关爱他人,如何去孝敬长辈,对幼儿进行良好的礼仪教育。教师可以利用中秋节去引导幼儿与家长共同赏月,学会如何孝敬父母、长辈,以唤发起幼儿对亲人,对家庭,对家乡,对祖国的美好情感,唤发起幼儿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以激发起幼儿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三)将礼仪教育渗透于主题性活动中

主题性活动中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是最为有效的方式。应力求让主题性礼仪教育活动内容日常化,活动形式多样化,选材系统化等,应充分发挥主题性礼仪教育活动的作用,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比如,在以“好朋友气握握手”为主题的礼仪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先去玩“找朋友”的音乐游戏,再让幼儿去学习《小猴找朋友》的故事,让幼儿从中明白如何才能找到好朋友,让幼儿在学习与实践活动中感受到有朋友的快乐,以培养幼儿的语言、交往、合作及协调能力。又如,在以“做个守时的好儿童”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先为幼儿讲述《不守时的烦恼》的故事,在此基础上,让幼儿明白“守时”的重要性,让幼儿自觉养成按时作息的良好习惯,以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良好行为,以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又如,在以“奇妙的礼貌用语”为主题的礼仪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在引导幼儿观看动画故事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去学习相关的礼貌用语,如“请您一起与我做游戏好吗?”“老师您辛苦了!”“老师再见!”等,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故事启迪、行为辨析、情境体验、生活经验拓展等方式,让幼儿体验、感悟、理解礼貌用语的奇妙之处。需强调的是,要让幼儿能正确使用礼貌用语,需进行长期的实践锻炼,并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并时刻关注幼儿内在情感与外显行为的一致性,教师应力求将礼仪教育渗透到幼儿的日常生活活动中,并及时关注幼儿,善于抓住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的有利契机,以让幼儿真正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唯有如此,对幼儿的文明礼仪教育才会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四)将礼仪教育渗透于语言艺术中

从我国传统汉语的使用方面来看,语言本身具备一定的色彩与特征,不同语言的使用能体现出不同的情感与态度,幼儿教师则应该加强对语言运用的学习,利用不同语言的特点,结合相应的使用技巧,体现出语言的艺术性,提高幼儿教育的水平。除了口语表达之外,教师还可以在课程教学中增加使用丰富的肢体语言,提升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形象性,吸引幼儿的注意,强化课程教学表达。除了肢体语言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教学相关的图片、视频、音频等,创设多样化的教学语言环境,营造一个真实的语言交流氛围,加深幼儿对礼貌语言内容的理解与认知,促进其全面发展。比如,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幼儿不免会向其他小朋友借剪刀或者蜡笔等小东西,在这时,教师要合理对幼儿加以引导,让幼儿和别人说“请”“谢谢”“不客气”等礼貌用语。如在户外活动滑滑梯时,幼儿你争我抢是在所难免的,教师要抓住幼儿爱玩的心理,让幼儿能积极参与并排好队伍,在不小心碰到他人时,主动说“对不起”。再如,教师在让幼儿回答某一问题时,也要适当转变语言,不要生硬地让幼儿直接回答,而是要以亲切的语言来鼓励幼儿回答,诸如聪明的XX,你可不可以告诉我这个问题的答案啊?幼儿回答上来之后,教师要给予一定赞扬,如“你太棒了”“你真的好聪明”等,以此来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如果幼儿回答错误,教师也要予以鼓励,适当采取“下次继续努力”“没关系”等语言来表示安慰。

四、注重礼仪教育的普及性

礼仪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并非朝夕之事,而是一个由陌生到熟悉,再由熟悉到“自动化”的过程,要实现这一转化,宜家园合作,步调一致,才会实现效率“最大化”。可以通过家长会、幼儿园网站、校讯通短信、家长开放日等渠道向家长推广宣传普及礼仪教育的重要性,以让家长从思想上与行动上引发对礼仪教育的高度关注。比如,幼儿园每周的礼仪教育内容就可以校讯通短信或班级微信群或QQ群等形式及时向家长传达,让家长与幼儿园共同为幼儿的礼仪教育献计献策,以充分突出家园携手合作的优越性。幼儿时期是幼儿的启蒙教育时期,教师应注重礼仪教育的普及性,充分考虑幼儿的认知发展规律以及实际学习需求,开展有效的语言教学,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礼仪教育不仅仅是幼儿园的事,同时需要家长引导幼儿在家庭环境中也能注重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家长也可以适当引导孩子进入自己的“社交圈”,以拓展社会交往、互动空间,提高了家庭文明的程度。同时,教师还应为幼儿礼仪习惯的形成与发展提供广阔的时间与空间,以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精神,让幼儿走向社会进行礼仪教育的实践锻炼。比如,教师带领幼儿在公共场所活动时应让幼儿注重公共场所的礼仪行为要求,让幼儿做一个“讲文明、有礼貌”的好儿童。

五、结语

总之,幼儿礼仪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并非一蹴而就的,需立足于幼儿的生活,同时应注重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的游戏性,力求将对幼儿的礼仪教育渗透于环境中,通过家庭、社会、幼儿园“三方”的携手共进,以促进幼儿礼仪习惯的形成与发展。幼儿礼仪教育应追随幼儿的成长需求,策略应多样化,应通过生活性、游戏性、渗透性、普及性等策略努力促进幼儿礼仪素养的形成,以为幼儿的幸福人生筑牢根基。

作者:郭秋 单位:江苏省如皋市长江镇郭园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