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思想中西方差异

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思想中西方差异

摘要:在人类的共同财富中,礼是中国和外国的文化背景下的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将通过对比中外礼仪教育,总结中国和外国礼仪教育之间的异同,有助于我们国家的礼仪教育发展,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由于东西方文化发展有不同之处,因此,本文将中国、韩国、日本、美国、英国作为本文调查分析研究的基石,从中可以吸取优秀经验,为我国的小学生文明礼仪知识教育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中西方差异

一、做人先学礼,树礼仪形象

自古以来,中国都是礼仪之邦,作为世界知名的中国礼仪教育,五千年来还没有被时代遗弃的中国文化,它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并有一个非常现代化的时代大参考。礼仪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规范,是人们在长期的交往中总结学习形成的,并且在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中产生了变化,但是有一些基本的框架,是一个比较成熟的体系。礼仪是判断一个人礼仪文化修养和能力的标杆,是做人做事的必要要求,礼仪对社会发展也有重要意义,可以引导一个行业的发展,代表着这个行业发展的态度,是一种社会文化。现代礼仪教育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培养优秀的民族素质具有重要意义。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阐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任何一个时代,都会创建国家的主流文化和道德价值观,而这些文化是当今社会伟大的文化和道德基准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礼仪知识教育举世闻名,日本、韩国的礼仪文化建设也是在中国传统礼仪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国家注重文化礼仪培训,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民族特色,符合社会发展的礼仪教育需要。

二、东方国家实施八德教育的基本情况

(一)中国实施礼仪教育的基本情况

当今社会发展速度日趋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不再单纯地只追求生活上的满足,也开始逐渐追求精神层次的提升,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根据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概述,我们深刻地理解了礼仪教育的继承对于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及社会意义。当今中国已经逐渐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很多父母会关心儿童在生活中的礼仪表现是否得体。国家要求各中小学积极实施《中小学生守则》,并且不断修改完善《中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并且老师负责教导学生礼仪教育有关的内容,教授学生《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习惯。小学生思想发展还不成熟,具有很强的可塑造性。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校关注学生礼仪教育水平的提高,现在礼仪教育在各个学校的受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徐州还有专门讲授国学、中国传统礼仪教育的书院,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帮助学生表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对和谐学校形成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日本实施礼仪教育的基本情况

根据1996年中日两国考古学和人类学的调查研究表明,日本文化发展的源头是中国的秦朝到西汉时期。日本的很多礼仪文化知识都是吸收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研究,不断创新发展和变革而形成的,可以说,中国文化为日本礼仪教育文化的发展打下了基础,日本吸收中国礼仪文化是多方面的,很多礼仪习俗都是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不断提高发展完善的,结合日本的本土文化,从而形成了日本独特的士族文化。然而,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中国的礼仪文化教育没有得到良好的继承与发展,使今天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不尽如人意,而日本礼仪教育蓬勃发展起来。除了吸收中国传统社会文化,日本在传承礼仪教育管理方面也有独到的见解。明治年间出版了219本与社交礼仪教育有关的书籍。在1881年颁布教育令,将“修身”定为礼仪修养课程的主要科目。1882年教育资源部将“修身”作为学校所有学科之首,确保儿童从小就明白做人的基本道理,把提高教师自身文化修养作为重中之重。此外,日本孩子从说话开始,父母就会教他们一些简单的礼貌用语,培养孩子的礼仪观念,从而形成习惯,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也会对孩子进行最基本的家庭礼仪教育,正式入学后,学校还会开设专门的礼仪课,让孩子接受正式的统一礼仪教育。即使进入社会,企业和公司也会教员工一些职场礼仪。

(三)韩国实施礼仪教育的基本情况

中国儒家思想在韩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特别是儒家伦理对韩国的礼仪教育有显著的影响。韩国与其他东方国家在礼仪教育方面不同的地方在于开设了道德实践课程。韩国的思想品德课不是装饰,而是放到生活实践中,涉及广泛,包括家庭教育、学校礼仪教育、国民生活礼仪教育、社交礼仪教育和民族教育,与其他亚洲国家的单一不同,韩国道德课程的发展走向了多元化。韩国的礼仪文化教育发展不仅是展现自己的教养行为,更是表达对他人的尊重。笔者印象深刻的是韩国学生毕业后多年,在街上买菜,看到他们的小学老师,不自觉地问好,老师也微微躬身回应。虽然事情很小,但是我们从中不难看出韩国人的礼仪文化教育发展情况。除了设立道德课,学校还组织了一些韩国的宣传礼仪教育活动,以提高学生对礼仪教育的认识,促进生活礼仪教育的普及。而且,根据国小和高校的礼仪文化教育管理规则,如果有学生自己做得不完善的地方,除了老师督促,长辈们也会对其进行社会教育,使学生学习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规范。

三、西方国家实施礼仪教育的基本情况

(一)美国实施礼仪教育的基本情况

美国的礼仪文化与中国的礼仪文化有很大的差别,中国的礼仪教育讲究长幼有序,尊卑有别,而美国更偏向于自由平等。举例来说,中国对于八德教育中的“尊长、友学”当成是尊老敬长,和同学友好相处,但是在美国人看来,并非仅仅指这些,美国人更倾向于认为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社交规范,是一种相互尊重的体现,人人都可以平等对待他人,“尊长、友学”更适用于社会的方方面面,适用于每一个人,从而才能构建自由平等的民主国度。其中很大的一个差别就是——在中国学校,学生都称呼老师为某某老师、某某教授;在美国学校,学生都是直接称呼老师姓名,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立而平等的存在。美国礼仪教育与中国另外一个很大的不同的地方在于教育理念的不同,中国的礼仪教育更倾向理念灌输,家长、老师告诉你不应该这样做,你应该怎么做,却很少谈及你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原因,而美国更注重通过生活来告诉孩子,你要这么做,为什么要这么做,引导孩子通过生活来感悟礼仪的必要性。

(二)英国实施礼仪教育的基本情况

英国崇尚绅士教育,在思想多元化的今天,英国的绅士教育依旧有很大的借鉴意义。绅士教育是近代欧洲三大教育思潮之一,对英国的文明礼仪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绅士教育理论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17世纪英国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洛克。洛克提出绅士应当具备四种品质——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并且把德行放在四种品质的首位,是判断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英式礼仪教育经久不衰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家庭教育的重视,哪怕在等级森严的皇室,年幼的王子和公主也要接受繁多的礼仪教育。英国孩子在6岁前,需要学习餐桌礼仪、社交礼仪、着装礼仪等礼仪教育,纷繁的礼仪制度教育让英国人的生活变得井然有序,有助于社会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意识的不断提高,绅士教育逐步为现代的公民教育所取代。但是,绅士教育的思想依旧在英国的礼仪教育中存在,英国家庭以及世界上很多家庭依旧愿意学习英国的教育制度,把孩子培养成“小绅士”“小淑女”。

四、提升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具体策略

《荀子•修身》曰:“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无论是社会秩序,还是辨别是非善恶,都把礼法作为判定标准。从古至今,文明礼仪教育反映了人民的价值取向和待人接物的原则。中国自古便被称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崇德之国”,拥有几千年的文明礼仪的发展历史,我们身为华夏传人,应该继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并积极结合时展,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首先,针对个人来说,每个人都应该熟知《公民与道德教育课程纲要》,了解并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日常生活中,懂礼貌,讲礼仪,在中小学阶段,认真学习《中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真正地将礼仪教育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在日常生活中,学习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好习惯,听从父母老师优秀的礼仪文化教诲,学习身边礼仪文化标兵;在进入社会的时候,学习社交礼仪,纠正自身不良习惯,传递优秀的礼仪习惯,弘扬优秀的礼仪文化,为创建当代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其次,针对家庭来说,家庭是给予儿童影响最大的地方,父母是孩子的引路人,父母应该做好榜样作用,将礼仪与道德教育相融合,在实践生活中帮助儿童理解礼仪的重要性,带领儿童不断熟知礼仪,养成良好习惯。遇到儿童不好的礼仪习惯时,家长要及时纠正。家长也要配合学校老师,培养儿童优秀的礼仪习惯。再次,针对学校来说,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学校可以模仿韩国的礼仪教育制度,不定期举办与礼仪教育有关的活动,增强儿童对礼仪教育的理解。学校开设思想教育课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儿童对礼仪教育的具体内容有更深刻的见解,不断完善自身言行举止。学校开设的思想道德课也要定期开展,学校要重视课程的进行,并且不断改革课程的教学方式。教师是传授知识的园丁,教师要以身作则,在潜移默化中给予学生正确的德行素质教育影响。传承古代圣贤的优秀礼仪教育文化,是学校继承发展传统文化教育承诺的责任。最后,针对不同国家发展来说,国家应该督促学校积极学习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政治道德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让各中小学积极贯彻实施《中小学生守则》,在加强传统文化素质教育的同时,也不能落下思想道德基础教育。在选拔教师的考核中,也可以加入德行考核,奠定学生良好的生活环境。在社会生活中,也要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文明氛围的建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李忠林.现代日本概况[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0.

[2]唐兰兰.美国礼仪教育注重平等与渗透[J].少年儿童研究所,2017(4).

[3]李少莉.立足课堂教学,培养小学生文明礼仪[J].教育周刊,2017(18).

[4]蒋?萍.东西方礼仪教育之比较[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

作者:费杉杉 武君怡 单位:徐州工程学院教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