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训练中的运动损伤及预防措施

体育教学训练中的运动损伤及预防措施

摘要:在体育教学训练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损伤是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如因为碰撞、中暑等发生的急性的运动损伤、或者由于日常损伤没注意而引发的慢性损伤,不管是哪种损伤都会给学生带来身体上的上海。因此本文就对引发损伤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以此来得出加强运动损伤的预防对策,为我国的体育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运动损伤;损伤原因;预防措施

在体育训练中,经常会发生擦伤、扭伤、以及肌肉拉伤等问题,如果没有及时进行处理,或者处理方式不对,就会给学生的未来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很多不良的影响。因此在体育训练中必须要掌握易引发运动损伤的原因,以此来加强运动损伤的预防,本文对于体育训练中运动损伤和预防的研究对于体育训练有着指导意义。

1.常见的运动损伤

在体育教学训练中,发生运动损伤的有2种,一种是急性的运动损伤,一种是慢性的损伤。其中急性的损伤有擦伤、挫伤等,这些都是因为运动时的碰撞、天气原因、疲劳等原因引起的,而慢性运动损伤主要是指由于运动时发生的轻微损伤不注意,或则处理不及时、不准确,而引发的大的问题,如骨折、发炎、骨头错位、韧带拉伤等,属于慢性损伤。

2.引发运动损伤的原因

在体育教学训练中,引发学生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有不充分的准备活动、不规范的技术动作、学生状态不佳、身体疲劳、以及学校场地和不良天气等。

2.1不充分的准备活动

在体育教学训练之前,要引导学生做好充足的准备活动,以此来刺激学生的中枢神经,提高其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力,促进学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的运动,同时还增加学生肌肉的韧性。然而我国很多高校的体育教学训练由于缺乏对准确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在加上对运动损伤认识的有限,因此并没有引导学生做好运动前的准备工作,从而在训练中让学生出现肌肉僵硬、身体不协调、从而引发运动损伤。

2.2不规范的技术动作

在体育教学训练中,不规范的运动技巧也是极易引发运动损伤的原因之一。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的接受程度和身体素质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就不是所有学生都能掌握运动技巧,有很多学生只能根据老师的动作来进行模仿,因此就会发生运动失误,从而导致运动损伤。如在篮球训练中,交给学生如何进行传球和接球时,如果无法掌握技巧就会让手出现挫伤的现象。在比如在调高训练中,如果没有掌握调高的技巧,运动中,就会因为动作缺乏协调,而发生摔伤。

2.3身体素质差

运动损伤发生的一个主观原因就是学生的身体素质,这直接决定了其各项运动时的力量速度以及耐力情况。如果身体素质比较差,那么其肌肉力量差,弹性也不好,身体反应迟钝、身体关节也缺乏灵活性和协调性,从而极易出现运动损伤的现象。并且当人的身体处于疲劳时,大量的运动,也会引发运动的损伤,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2.4场地设备、气候变化

在体育教学训练中,教学场地、不良天气也能引发学生的运动损伤。如果运动场地有大量的砂石或者凹凸不平,就会让学生在运动中出现摔伤的现象。如果外界天气过高,学生训练就会中暑,如果天气过低,学生的身体机能就低,在训练中就容易造成肌肉拉伤。以跆拳道教学训练为例,如果跆拳道场馆没有取暖设备,学生光脚训练就控制不好脚步,从而出现脚步扭伤的现象。

2.5教学、训练安排不当

在体育教学训练中,教师应该意识到体育教学训练工作不能一蹴而就,必须采取逐渐增加训练难度的教学方法,来妥善的安排教学训练。然而在体育实际的教学训练中,教师并没有遵循个别对待的原则,也没有意识到不同性别或者不同年龄的学生的身体素质、生理素质以及心理素质的不同,忽略个体间的差异,由此导致教学中极易出现因教学或者训练的不当导致运动损伤。

3.体育教学训练中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3.1加强思想上教育

为了有效的预防运动损伤,在体育教学训练中,还需要加强教师、学生、以及训练员的思想教育,如保健教育、安全教育等,以此来让所有的人全面了解体育教学的意义,意识到体育教学会发生的危险,从而让学生、老师以及教导员养成安全意识。

3.2重视训练前的准备活动

在预防运动损伤时,教师必须要重视训练前的准备好动,引导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通过运动前的准备活动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的兴奋性,加强各项身体的技能。通过全身各个关节的活动,使身体的肌肉得到放松,增加身体的力量和弹性。准备活动的运动量因人而异,应该根据个人的各项身体状况和运动项目来定,一般认为,准备运动应该以身体赶到发热,身体微微出汗为最佳。

3.3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为了有效的预防运动中的损伤,在体育教学训练中,还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教师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来提高教学难度,让学生首先要掌握基本的运动要领。其次在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要领后,还要加大身体其他部位的练习力度,并注重身体肌肉的协调性。同时还要规范学生的运动技术,全方面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3.4损伤部位的力量练习

在体育教学训练中,要注意损伤部位的力量练习,以此来加强对运动损伤的预防。教师应该注重全方面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多引导学生进行力量的训练,如可以采用用扎马步、仰卧起坐、以及俯卧撑等方式来加强膝关节、踝关节、以及腕关节等部位的力量训练,预防这些易损伤部位的运动损伤。

3.5提高学生自我预防和保护意识

在体育教学训练中,教师还应该提高学生的自我预防和保护意识,以此来加强运动损伤的预防。体育教师应该教学生预防损伤的一些方法,如落地要缓冲、摔倒后要主动翻滚缓冲、手臂防撞击等,以此来让学生掌握这些预防的方法,提高了其自我保护意识,从而在体育教学训练中,将运动损伤发生几率控制在最低点。

4.运动损伤的方法

4.1擦伤处理

当体育教学训练中,学生出现擦伤情况时,如果创伤伤口较浅以及面积较小的话,可以采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并在创伤口周围用医用酒精进行消毒处理,创伤局部就用紫药水进行涂抹,无需进行包扎。如果出现面度擦伤,则最好不要用紫药水,对于关节附近的擦伤经过消毒处理后,一般不采取暴露的治疗方法,因为伤口的干裂会影响到关节的运动,如果发生感染的话还容易波及关节。所以,对于关节附近的创伤,一般多采用消炎软膏或者抗生素软膏进行涂抹,并用纱布进行覆盖包扎。如果出现创口出血严重的情况,要先进行创口的止血处理。

4.2肌肉、肌腱拉伤处理

肌肉和肌腱的拉伤是学生体育训练中经常会遇到的情况,由于用力的不当,肌肉过于猛烈的收缩,其收缩的力度超越了肌肉的承受力度,必然会导致肌肉因为过分的拉展而引发肌肉的拉伤。拉伤可发生在肌腹或肌腱交界的附着处。由于致伤力的大小和作用性质不同,可引起肌肉、肌腱部分纤维断裂、完全断裂或微细损伤的积累,除肌肉本身拉伤外,常可同时合并肌肉周围的辅助结构如筋膜、腱鞘和滑囊的损伤。

4.3关节韧带扭伤处理

关节韧带的扭伤主要是由于间接的外力导致的,在外力的作用下使得关节发生了超出其正常范围的活动而造成关节韧带的扭伤,轻者放生韧带部分纤维的断裂,重者则韧带纤维断裂,引起关节半脱位或完全脱位,同时可合并关节囊、滑膜和软骨组织的损伤。急性损伤主要是发生在运动受伤后两天内,主要特点是组织撕裂或断裂后出现血肿和水肿,发生反应性炎症,因此应该采用制动、止血、冷敷、加压包扎等方式处理。其中冷敷一般使用氯乙烷或冰袋,然后用适当厚度的棉花或海绵置于伤部,立即用绷带稍加压力进行包扎。慢性损伤发生在24-48小时以后,其主要特点是肉芽祖师已经形成,凝块正在被吸收,坏死组织逐渐被清除,组织正在修复。临床上,急性炎症已逐渐消退,但仍有瘀血和肿胀。因此,可以采用理疗、按摩、针灸、痛点药物注射、外贴或外敷活血、化瘀、生新的中草药等方式来进行处理,改变局部的血液和淋巴循环,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加速瘀血和渗出液的吸收及坏死组织的清除,促进再生修复,防止粘连形成。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体育教学训练中,运动损伤是极易发生的,因此必须要找到引发其损伤的原因,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如引发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有,准备活动不充分、技术动作不规范、学生身体素质差、以及场地和气候的影响等,不但让学生的体育训练存在着安全隐患,还影响着体育教学的开展,甚至会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因此本文认为应该加强学生思想上的教育,重视训练前的准备活动,引导学生做足准备,让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处于一个比较轻松的状态,同时在练习时还应该注意损伤部位的力量练习,并且还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以此来加强体育教学训练中运动损伤的预防。

参考文献:

[1]杨俊威.普通高校足球教学过程中常见的运动损伤分析及对策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15:80-81.

[2]贺新家,何耀东.高校跆拳道选修课教学中常见运动损伤原因分析及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1:213-214.

[3]乌云格日勒.高校体育教学常见运动损伤的成因以及预防对策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8:91-92.

[4]卜继泉.南海区四所中学学生篮球课堂教学中的运动损伤分析及预防[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32).

[5]解长青.体育教学训练中运动损伤及预防[J].考试周刊,2011(56):152-153.

[6]边恒涛,林艾辉,祁彦洁.浅谈如何降低体育教学训练中的运动损伤[J].中国经贸,2011(2):212-212.

[7]安金龙.浅谈体育教学训练中的运动损伤与预防[J].赤子,2013(13):125-125.

[8]唐绪明.学校体育教学训练中运动损伤的原因、特点及预防[J].体育时空,2016(1).

作者:康鹏飞 单位:南京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