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现状问题分析(10篇)

小学体育教学现状问题分析(10篇)

第一篇:小学体育教学与民族传统体育

[内容摘要]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逐步积淀下来的丰厚遗产,它对于提高国民身体素质、传承民族文化、培养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的体育教学内容仍以西方的竞技体育为主,而与国人身体素质、心理感受、民族情感相吻合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没有得到很好的普及,面临发展空间压缩甚至逐渐消失的危险。为此,本文中笔者探讨了如何把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小学体育教学中,以期达到丰富小学体育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目的。

[关键词]

小学体育;民族传统体育;素质教育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是指在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或多个民族内流传或继承的体育活动的总称。主要是指我国各民族传统的祛病、健身、习武和娱乐活动项目,如踢毽子、摔跤、武术、跳竹竿等。目前,我国小学体育教育在培养学生身体素质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体育教学仍以西方的竞技体育内容为主,而与国人身体素质、心理感受、民族情感相吻合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没有得到很好的普及。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体育教学的开展以及民族传统的继承和发扬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把民族传统体育融入体育教学呢?

一、民族传统体育引入小学体育教学的策略

(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收集、挖掘和整理

我国现在有多少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哪些可能进入小学体育课堂,这都需要教师进行挖掘、收集和整理,因为民族传统体育大都来自民间,需要教师真正深入到生活中调查考证。挖掘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方法主要有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渠道主要有以下几种:1.发动学生和家长搜集民族体育项目。教师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可以调动学生和家长进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收集和整理。2.查阅文献。有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虽然早已消失,但在一些文献中仍留下印迹,查阅这些文献可以让“死去”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复活,这对于文化的传承是非常有益的。3.访问。教师要访问民间文化研究的专家、地方上有威望的、有专长的长者,了解当地曾经有过的民族体育活动。4.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可以通过网络收集资料,或发动广大网友寻找遗失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

(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选择

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选择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民间体育项目的选择要符合当地实际情况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异常丰富,教师不能不加选择地全部吸纳,要注意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而且所选项目要在形式与内容上尽量保持原貌。对于一些内容和规则不符合时代精神,且不安全的体育游戏,或者舍弃,或者改造。其次,要对选择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完善,如器材和活动形式等,体育器材的制造要遵循就地取材、搬运灵活、一材多用的原则,活动形式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内容要积极向上,充满情趣。

(三)民族体育活动的教材化处理

把民族体育活动纳入小学体育教学中必须经过一定的教材化处理和转换。运动素材和教材之间不能完全划等号,运动素材是教材的母体和原材料,它被加工成教材后才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要想把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引入小学体育教学中,就要认真考虑引入的目的是什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什么益处,在小学体育教学体系中占有怎样的地位等等。比如,要把小学生常玩的打弹子游戏编入教材,就要明确研究的目的是什么,安排到小学的哪个阶段,出现在教材中的哪一部分,如何避免在弹子投掷过程中给学生造成伤害学生……这些都是对其进行教材化处理时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二、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一)以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代替热身活动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学校都采用西方的体育教学内容和方式,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要进入小学体育课堂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师可以采用逐步渗透的方式,如用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代替课前的热身活动。在小学二年级的一节以“健康快乐跳起来”为主题的徒手操教学中,在课前热身环节我教学生跳自己改编的傣族舞蹈,这种热身方式完全达到了教学要求的活动量,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我国传统的民族舞蹈有了初步的了解,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传统体育文化的熏陶。

(二)通过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活跃课堂气氛

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由于练习的强度较大,学生感觉比较疲累,学习压力也比较大,教师可以适时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课堂教学中,如跑步活动之后可以带领学生在优美舒缓的音乐声中翩翩起舞,这不仅是在舒缓身体、放松精神,也是在享受音乐的美好,感受舞蹈的魅力。与现代体育相比,民族传统体育最大的不同就是它具有比赛性弱、游戏性强的特点,因此可以将其与竞技性较强的现代体育相融合,更好地活跃课堂气氛,缓解学生的压力。

(三)为民族传统体育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可以把现代体育和民族传统体育结合起来,为民族传统体育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比如,在学生自由活动时,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所用的器材,让学生自由选择,如毽子、沙包、竹竿等。有些小学操场上有秋千,在体育课间休息的时候学生喜欢去荡秋千,剧烈运动后的疲乏在笑声中很快烟消云散,而且秋千项目有利于训练学生身体的灵敏度和协调性,培养学生勇敢的精神。总之,教师要把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灵活运用到现代体育课堂教学中,使之更好地辅助体育教学,提高体育教学效率。也可以把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作为课堂教学的内容之一。比如,传统体育项目踢毽子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一种运动,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可以单人踢,也可以多人踢,参与性与竞技性较强。1984年,我国的《毽球竞赛规则》正式出台,并被国家体委列为正式比赛项目。1991年,《毽球竞赛规则与裁判法》修正后出台,正式应用在我国各类毽球比赛之中。而今,踢毽子已经成为一项正式的比赛项目,我们完全可以将其引入小学体育教学中,进一步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三、建议

把民族传统体育引入课堂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处理好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之间的关系

把民族传统体育引入小学课堂,需要正确灵活地处理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之间的关系。现代体育经过发展已经成为一个科学系统的学科体系,民族传统体育的引入其目的在于继承与发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弥补现代体育的不足,两者要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2.联系实际,符合地域特点

把民族传统体育引入小学课堂要符合各地的具体情况。比如,在一些体育器材极度缺乏的偏僻山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就可以引入得多一些,在现代体育非常发达、体育项目非常多的大城市相对就可以引入少一些。引入的传统体育项目也要符合地域特点,具有地方特色,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才会感到亲切,学习才会更有成效。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往往与民风、文化艺术结合在一起,既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又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在体育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间体育资源,并将其发扬光大。

作者:林珠爱 单位:福建省漳州市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刘江.浅谈民族传统体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四川体育科学,2010.

[2]吴润平.民族传统体育在小学教学中的传承[J].教学与管理,2012:153-154.

[3]虞定海,牛爱军.中国武术传承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

[4]曹焱.体育教学中加强安全保障措施[M].新天地(教育版),2011,(11).

第二篇:小学体育教学灵动实践思考

[摘要]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小学阶段不过分追求运动技能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应重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灵动”体育是指基于对新课程理念和体育教学深刻的反思,提出的带有鲜明个性的发展性课程概念。运用“灵动”理念实施运动技能教学,可以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促进学生较好地掌握运动技能,发展学生体能,让体育教学走向轻松高效。

[关键词]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运动技能;灵动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准确定位运动技能并牢固确立其重要的地位,为体育与健康教学指明了方向。笔者基于对新课程的全面理解和把握,以及对体育教育教学的深刻反思,结合“灵动”体育的理念,就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运动技能教学及重要地位

《课标》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主要体现在学生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掌握、运动技能的习得……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运动技能是指学生在体育学习和锻炼中完成运动动作的能力,它反映了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基本特征和本质属性,是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和实现其他学习领域目标的载体。《课标》要求小学阶段不过分追求运动技能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应重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这就给了小学体育教师更大的发挥空间。因此,在体育教学中,一方面要在重视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抓紧抓实运动技能的教学,另一方面要注意技能教学的方式、方法。

二、运用“灵动”理念实施运动技能教学

如何合理巧妙地使技能教学方式多变化、灵活化、趣味化?“灵动”体育就是大胆有效的实践探索。“灵动”体育是指基于对新课程理念和体育教育教学深刻的反思,提出的带有鲜明个性的发展性课程概念。“灵动”体育“,活学活教”是其精髓,追求“三灵三动”(三灵:教师灵动、课堂灵透、学生灵活;三动:积极主动、活泼生动、师生互动),形成目标灵动、内容灵动、方法灵动、评价灵动的课程体系,通过专题研讨、专题展示加以推进,确保课程有效实施。本文结合小学四年级体育水平二《技巧:跪跳起》一课,运用“灵动”体育的理念,实施运动技术教学。

(一)教学环节,灵动简约

1.环节简化

目前,不少优质课、展示课都存在一个共性问题:教学环节繁多,影响了运动的实效。体育课堂教学要走向灵动简约,必须做到思路清晰、过程简洁、目标明确。笔者在《跪跳起》一课中,改变了传统教学“繁、细、难”的弊端,主要采用动作分解法,将分解的单个动作以游戏的形式渗透到准备部分、基本部分、拓展部分中,通过统一学练、自主学练、小群体学练,使学生基本掌握动作方法,最后将分解的动作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激情饱满的情绪中,很快学会动作技能,巧妙、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2.设计灵动

一堂成功的体育课要做到优化过程、环环相扣,教师不仅要明确练习目标,还要做到形式与内容有机结合、练习与兴趣有机结合,保证运动技能的形成。本课教学中,根据动作技能,在准备活动中设计了一套结合跪跳起动作的垫上操,为后面动作技能的学习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教授分解动作阶段,教师采取统一学练和两人小组游戏方式,把跪跳起动作进行有效分解,设计了摆臂制动、“比远”游戏、“拉带”游戏、跪蹲练习,解决重点,突破难点。在完整动作学习阶段,采取“攻关”形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二)教学方法,灵动适用

1.游戏化教学

游戏化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各种各样的游戏进行教学,使学生提高运动技能,从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本课最大的亮点就是运用游戏化教学法传授分解动作,最终达到让学生学会动作的目标。游戏化教学有效激发了学生的运动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能在最短时间内学会动作。

2.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设计相应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发展的教学方法。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展的特殊阶段,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且善于模仿。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教师注重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练习要求,学生可以选择在平垫上练习,也可以在两个合垫上练习,解决了“吃不饱”与“吃不了”的问题。

(三)教学语言,灵动实效

1.规范准确

教学语言的规范准确体现在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符合科学性。本课的开始部分,教师的组织教学口令、队列练习口令、垫上操动作讲解;基本部分中,小游戏规则的介绍、跪跳起动作的讲解;结束部分对本课的总结评价等,教师都做到语言规范准确,通俗易懂。

2.精练生动

教学语言的精练生动是指教师以简明扼要、直观趣味的语言表达出丰富的教学内容。在跪跳起技能教学中,教师运用“脚背压垫成跪立,两臂摆动跪跳起”口诀讲授,这种朗朗上口、精练生动的语言,让学生们很容易接受,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

三、让小学体育教学“灵动”实施的建议

(一)遵循“两条原则”

追求合理的运动技能教学必须遵循两条原则:一是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学要循“序”,其实就是顺乎学科教学规律,顺乎人的本性发展,遵循自求自得的求学思路。《跪跳起》一课遵循教材特点和学生身心现状进行设计,不仅把技能教学与小游戏结合,还进行分层次教学,从四层垫子跳下至二层垫子跳下,再到平垫上练习,这样逐步引领,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动作技能。二是巩固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运动技能的学习是以反复练习为基础,以此掌握一定的技术、技能的过程。《跪跳起》一课的教学,注重技能教学的预设与生成,在准备部分、基本部分、拓展部分中分别设置多种教学环节,使学生逐步学会跪跳起动作,拓展部分的“毛毛虫”游戏和素质练习“蹲跳起”,进一步提高了跪跳起动作的质量,这样就使体育教学行为成为有效行为。

(二)结合发展学生体能

学生的体能是运动技能学习的基础和保证,良好的运动技能是良好体能的体现。本课的教学中,很多学生做不到收腹提膝、向上快速收腿,这说明学生的腿部力量、腰腹力量还很弱,因此设计体侧拉伸、体后拉伸、体前拉伸动作及跪变蹲练习进行强化。到了本课后期,90%的学生都能完成平面跪跳起动作,并能在“毛毛虫”游戏和“蹲跳起”练习中做到全身协调用力,这说明学生的体能在运动技能的学习中得到增强。

(三)注重激发学习兴趣

传统的体育教学,过分强调运动技术,使学生很难体验到学习乐趣。新课标要求注重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逐步形成运动爱好,培养终身体育意识。《跪跳起》一课是利用器材设计跪跳起垫上操、跪跳起垫子游戏,让学生在观察、尝试、体验、合作中不仅享受到运动学习和体育锻炼的乐趣,而且有效地达成课程目标。当然,如果体育课只是浮浅的游戏,缺乏运动技能传授的元素,这样的体育教学是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也不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只有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会基本的运动技能,才能达成教学目标,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在新课标下,运动技能教学必将成为小学体育教学的核心。体育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建立正确的运动技能教学观,高举“健康第一”的旗帜,让体育教学走向灵动、有效。

作者:周伟华 单位:昆山市正仪中心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季浏.论新体育课程中运动技能教什么和如何教的问题[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1).

[3]季浏.论“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下的运动技能教学[J].体育教学,2006,(3).

[4]毛振明,赖天德.论运动技能教学和体育运动乐趣的关系[J].中国学校体育,2005,(1).

第三篇:小学体育教学抗挫力培养

【摘要】

在小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他们会不可避免的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挫折和磨难,如果不及时加以解决,则会使学生形成严重的心理问题,进而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以增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抗挫折能力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就其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小学体育;抗挫折能力;培养策略

目前,我国小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出生就一直处于父母的襁褓中,没有经历过挫折,抗挫折能力较差,所以他们在离开父母开始学习之后就会难免遇到一些挫折和磨难,进而会使他们成长的自信心受到影响,甚至可能使学生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而小学体育教学在提升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可以使学生养成顽强的毅力和抗挫折能力,所以提升小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开展主题活动,树立正确的挫折观

在当前社会的生活中,小学生大都从出生以来就开始受到家庭成员的全方位保护,所以他们基本上没有经历过挫折和磨难,自身的抗挫折能力较差。而当他们在正式入学后,由于学习环境的变化,他们不可避免的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和挫折,所以可能会使学生产生焦虑感,并且害怕失败,面对困难就会出现退缩的问题,这直接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因此,体育教师可以为学生树立一些有关挫折感的主题活动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从而使学生可以正确地看待挫折,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而就具体的内容而言:在开展体育教学过程的过程中,体育教师需要使学生对挫折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告诉学生每个人均会遇到挫折,挫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们学习脚步的前进,但是通过正确的认识和合理的转化,则可以将挫折变为提升我们学习能力的催动力。例如,在小学体育教学开展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可以为学生制定以“挫折”为主题的主题活动来与学生进行互动、沟通和交流,也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与挫折相关的视频文件来让学生观看,从而使学生可以正确的认识挫折。比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组织以“说出心里话,走出心理困境”为主题的活动,使每个学生将自己不喜欢的体育项目及原因勇敢地说出来,然后体育教师需要组织大家进行互相讨论,并要针对不同学生畏惧体育的原因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提升各个学生们的面对挫折的勇气,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二、创设教学情境,合理渗透挫折教育

小学生的年纪比较小,如果体育教师一味的向学生灌输挫折理论知识和原理,无法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所以小学体育教师必须要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合理渗透挫折教育。而体育教学情境模式的合理创设则是渗透挫折思想的有效手段。但是为了确保体育教学情境创设的合理性,体育教师必须要结合学生的年龄、性格、情感和心理等多方面的因素来为学生合理设计抗挫折的教育目标和内容,同时还要合理确定挫折教育的内容、时间和上课地点,从而使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来磨练学生的意志,提升他们的抗挫折能力。例如,在“100m跑步”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可以为学生树立一个榜样,比如在做示范的时候假装跌倒,并要快速站起来继续跑,在跑完后,体育教师可以问学生:“同学们,刚刚我受到了一点挫折,我是如何做的呢?”学生们会说:“教师站起来接着跑完整圈”,此时教师继续问:“如果同学们遇到这种情况,那么你们会怎么做呢?”,从而使每个学生均可以在教师的这种“勇气”行为的影响下而接收挫折教育,增强他们面对挫折的勇气和决心,帮助他们更好地克服遇到的各种挫折和磨难。

三、开展体育活动,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对于人体机能的正常发挥具有重要的影响,积极的情绪会促进人体机能的提升,而消极的情绪则会制约人体机能的正常发挥,所以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注意合理调节学生的情绪,提升挫折教育的整体质量。在开展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针对那些新接触的体育项目大都抱有较大的期待感,同时也有一定的焦虑感,他们害怕自己在体育练习过程中出差错,所以他们的情绪波动比较大,甚至会因困难而产生较大的情绪波动,进而会影响挫折教育的质量。因此,体育教师必须要借助体育活动的合理开展来调节学生的运动情绪,不断提升挫折教育的质量。例如,在讲解“篮球运球”部分体育知识的时候,体育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小型的体育教学游戏来合理调节学生的情绪,比如由一个学生在场地内运球,而另一名学生运用规定的动作来进行抢球,一旦抢球者将球打掉,则两人进行交换,从而使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使学生正确认识运球中的失败,而将注意力转移到技术的提升上来,也可以使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四、结语

总之,在素质教育在小学教育普及的背景下,抗挫折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逐渐成为小学体育教学的重点,其可以使学生正确看待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挫折,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必须要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开展以“抗挫折”为主题的专题性体育活动来不断提升学生的抗挫折里,增强教学效果。

作者:吴明恩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白鹭湖小学

第四篇:小学体育多种资源整合教学

摘要:

本文简要说明了以下几点:小学体育中各学科、师资、学生等多种资源整合教学。健康的身体是时展的需要,也是生存之本。现如今,身处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身体是所有活动之本。因此,体育学科作为校园生活中唯一锻炼学生体能的学科,显得尤为重要,需严格把控。

关键词:

小学;体育学科;多种资源整合教学

体育教学不同于其它学科,其没有分数的约束和传统教学模式框架,学习内容颇为广泛,不但涵盖运动技巧、游戏和身心健康教育,还能够锻炼学生适应能力,拓展学生视野,既能涉及到课堂教学内容,又能与课外资源相结合,是拓建校园内外生活学习的桥梁。为了达到新课标的要求,笔者根据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对体育教学中多种资源整合做了具体分析。

1体育教学与多种学科整合

多种学科与体育学科整合指的是将学科之间界限淡化,例如:体育教学跳绳时,若仅是练习简单的甩跳动作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相反,若是与音乐教学中的节奏感教学相整合,让学生按照音乐节奏起跳并控制跳绳速度,既能达到腿部练习要求,又能在跳绳的同时锻炼学生音乐节奏感,加之小学生本就对声音甚为敏感,这样能充分满足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需注意的是,利用此种方式进行整合教学时,音乐的节奏感切不可过于强烈,以免适得其反,学生跳绳的步伐无法跟进强劲的音乐节奏,反而会使学生反感跳绳练习和音乐学习。组织学生拔河比赛时,可结合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材中《学会合作》一课,让学生了解课文内涵,激励学生参加拔河比赛,在实践中体会文章中心思想,切身体会到团结的力量。以此类推,整合各个学科深入到小学体育教学,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全方面发展,不但能达到锻炼身体素质的目的,还能在运动的同时动脑思考。课本知识本就来源于生活,来自人类自身活动,这样既能使课本知识回归学生,又能达到育人的目的。

2整合教师资源

小学生的年龄段大多处于8到13岁之间,这个阶段的孩子生性好动、活泼、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都较强,也具有极为强烈的模仿能力。因此,教师在这一阶段可以说是学生未来身心发展的引导者。教师应以身作则,坚持体育锻炼。整合教师资源可理解为对每个个体教师的教学观念、方式和素养等方面的整合,尤其是教学方式和教材优化中。近几年,新课标不断改革,不少学校已经一改传统教育,向新课标标准努力。但由于学校和教师在这一目标上都没有经验,因此经常出现东施效颦的现象。尽管新课标对小学教育改革起到了较大改观,但是新课标附加给教师的局限性过高,受各种标准制约,教师无法进行大规模改动,且教师短时间内无法适应现代教学方式,虽说小学体育相对宽松却也无法摆脱传统模式的束缚。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首先要改观的就是自身综合素质培养,因为各个学科教师生活经验、特长和自身素养不同,所以,教师之间应相互学习,加强自身不足,提高文化素养,寻觅最佳体育教学方式。例如体育课中接力比赛练习,其它学科教师可各抒己见,使接力比赛更加丰富多彩。语文教师可提出让学生在接棒时对成语接力,成功对答后方可继续比赛;英语学科教师可根据自身特长提出:接力比赛途中告诉每个小组一句英语对话或是一个单词,让学生参赛之后分别说出自己小组词汇或句子。这样既能丰富比赛的趣味性,又能提高赛制难度,促使学生积极参赛。

3体育教学中学生资源整合

学生资源整合,主要是为了增加体育教学的趣味性,让体育课堂有生机。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坚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原则。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具体可体现在让学生自行组织活动、比赛和练习项目等,充分调动学生好奇心,锻炼学生组织能力,与此同时,学生思维奇特、灵活,可以自己开发出更多好玩、具有教育意义的游戏和锻炼项目。

4整合健康知识融入体育课中

体育教学本身便是提高学生身心健康的学科,尤其是小学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身体健康、肢体协调能力等皆为小学体育中重要的教学知识点,让学生从小便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加上体育锻炼能够提高学生野外生存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体味生活,更能接近小学生心理特点。在体育课上学生难免会由于运动过激受到伤害,或是皮肉伤、或是由于身体原因出现晕倒、呕吐的现象,这都是体育课堂中最为常见的健康问题。因此,教师应在体育课堂讲述一些简单的包扎手法以及救急方式,提高学生自主生存能力,一旦遇到突发状况学生也能根据所学知识从容面对,将伤害降到最低。

5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体育小学资源整合方式较多,其中教材是关键,学生是主体,教师是方式,健康是基础,唯有将这些资源与体育小学合理整合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和意义。小学阶段的家长和教师都非常重视学习过程,因此要尽可能让学生在身心愉快的条件下学习、运动,体会生活的美好,成为新一代社会栋梁之才。

作者:杨志刚 单位:江苏省溧阳市溧城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肖希明,郑燃.国外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数字资源整合研究进展[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3).

[2]董保宝,葛宝山,王侃.资源整合过程、动态能力与竞争优势:机理与路径[J].管理世界,2011,(3).

[3]蔡莉,单标安,周立媛.新创企业市场导向对绩效的影响——资源整合的中介作用[J].中国工业经济,2010,(11).

第五篇:小学体育教学兴趣培养

摘要:

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让小学体育教学更加精彩和充满吸引力,是当下所有小学体育教师面临的教学难题。作者对如何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小学体育教学;兴趣;培养方法

《体育课程标准》十分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但是,在教学中,我们发现这样的现象:小学生很喜欢体育运动,但不喜欢体育课,其主要原因是在现行的体育教学中,教师过于强调对学生体育学习技能的培养。那么,如何有效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呢?

1.营造良好的氛围,激发体育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目的是激发学生想象,使他们在心理和生理上做好充分准备,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教学实践应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要不断更新,使学生在融洽和谐的气氛中完成学习任务,对体育技能加以掌握。可以把音乐课的歌曲和舞蹈引入体育课堂,让学生自觉地、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浓厚兴趣,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2.科学设置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科学地设置教学内容。小学体育学习不是为了学习运动技巧,而是为了锻炼学生体质,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巧,更好地参与体育活动。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教学内容,学生才会对学习内容感兴趣,从而迅速掌握学习内容。当学生在所学内容上取得好成绩时,更能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体育潜力和擅长的项目,从而更好地选择教学内容。当然,学生在某项内容上有潜力,不一定感兴趣,教师还应该多与学生沟通,在考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在平时练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不同小组,让体育运动水平相近的学生共同练习,这样不仅便于教师帮助和指导,而且学生间能互相竞争,产生良性互动。例如,有的学生个子高,腿长,如果耐力也不错,就比较适合学习长跑,教师可以多对其进行长跑指导,学生很快就能取得明显进步。还有的学生反应能力很强,具有较强的爆发力。教师就可以让这样的学生多学习乒乓球,学生经过一定时间的练习后,水平肯定会突飞猛进。小学生都有较强的荣誉感,当自己取得好成绩后,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上好体育课,学习体育知识。

3.明确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当前小学体育教育存在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教学内容过于单调等缺陷。这就导致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局限化,对于这门课程的兴趣也会锐减。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体育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和充实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而不是让学生只是简单地认识体育是“跑跑、跳跳、蹦蹦”。对于学生的情感教育,具体可以从如下两点出发:一是巧设疑问,激发学生情感。如可以问学生“100米你大概能跑多长时间”等问题,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运动情感。二是师生互动,丰富学生情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要很好地融合,可以一起跑步,一起跳绳等。

4.通过竞赛法提高学生参与性

要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就要提高学生的上课兴趣,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和积极性。体育教材中的各项体育活动项目本身含有竞赛特点,适当地采用竞赛形式组织教学活动,利用竞争心理的因素,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游戏中加入竞赛因素,促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意志与毅力。在很多游戏教学中都存在竞争因素,其目的就是要求学生顽强拼搏、果断自信。在与同伴的默契配合中,获得取胜后的成功感受,从而发展自身能力。例如,在“看谁命中多”“推小车”“滚球接力赛”等体育活动中,参与者受到竞争气氛的影响,使争强好胜的欲望和平时压抑的情绪得到积极健康的发泄。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有强健的体魄非常重要。因此,体育教师应该认真学习新课标的精神,贯彻素质教育理念,更新观念,改进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为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奠定坚实基础。

5.丰富教学内容,加强课内外联系

体育课堂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不断给学生带去新鲜感,利用新奇有趣的教学内容保持持久的兴趣。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刻地影响着他们在体育学习中的能力。练习中的成绩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就高涨,相反则无心学习。所以,教师需顾及学生的个性差异,在教学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善于发现学生长处,因势利导地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教师不应该要求学生一味跟教师学,而是应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既要让大部分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又要给学生提供恰当的自由发挥空间,使之发挥个性,将自身能力充分展示出来,在体育教学中培养有个性特长的优秀学生。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外积极进行体育锻炼,通过课外活动激发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更能够培养他们的人际沟通能力,对他们的身心发展都大有裨益。

作者:徐薇 单位:东台市富安镇小学

参考文献:

[1]孙宝全.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与疏导[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1:266-267.

[2]张月.小学体育课堂激发提高学生的兴趣[J].新课程学习(下),2011,09:113-114.

[3]廖海燕.浅谈兴趣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小学),2015,01:75.

[4]李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体育教学效率———小学体育激趣教学策略浅谈[J].学周刊,2015,35:93.

[5]胡宏南.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J].当代体育科技,2014,35:201,203

第六篇:小学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决定了他能否成功地、正确地步入社会并走向未来。可见,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而且这个话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作为体育教师,更应该对此加以关注和实施,从而通过各种体育教学活动来有目的、有计划地加强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并渗透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使融合了体育与心理健康的教学活动发挥其最佳的功效,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完全健康”,才符合新课标中“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由于一个人良好的个性行为远远胜过他的聪明才智,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必须紧扣“养成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行”这个中心任务来实施体育与健康活动,也才能在此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才能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实践证明,充分的体育运动和训练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同时也给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了一个必要的平台。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自己的言行并以此引导学生从小事、小的细节抓起,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

一、依据学生身心特点,采取适当方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作为教师都知道,学生的年龄段不同,他们表现出的身心特点也不尽相同,所以在教学中应给予区别对待,慎重选择与他们身心特点匹配的教学方式。比如,以低年级的“踢毽球”教学为例,因为低年级学生的身体发育处于快速期,他们的身体机制还在不断完善中,导致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过短,且天生活泼喜动。因而在刚开始学习“踢毽球”时,他们个个热情高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参与度下降了,究其原因就是好多孩子的协调能力还不够,踢的过程中“失败”多,有的时候是踢一次停下来捡一次,……后来我发现,学生都很喜欢比一比谁把毽球踢得远,由此,我迅速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辅助练习,让他们掌握踢法后,组织他们进行“踢远”比赛。这样,课堂气氛一下就活跃起来了,学生个个都能积极参与……甚至有些惧怕踢毽球的孩子也主动地接受挑战、参与活动。第二课时,我加以拓展训练,引导学生设计怎么利用毽球来做游戏或小练习?结果学生设计出了利用毽球做“换物接力”,或利用它做投掷练习,又或者利用它做篮球来进行投篮比赛,这样便充分挖掘和体现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协作精神。通过这种组织方式和教学策略,很好地促进了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并使学生踢毽球的技法得到提高,积极性得到延续。又如,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在培养他们体育技能技巧的同时,我着重培养他们与人相处、与人合作及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中高年级的孩子,由于他们已经初步具有社会角色感了,其个性发展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所以在这段时期安排“踢毽球”教学,既加强了对他们的技术指导,还结合了他们个性发展的需要,除了进行必要的基本功训练外,我还结合学生的兴趣安排了一些练习,如指导他们用腿、胸部、头部等部位“踢毽球”,或者给学生传授一些简单的毽球比赛规矩,组织踢毽球比赛,等等。这样既满足了中高年级学生急于表现自己的欲望,又使他们保持和延续了练习“踢毽球”的兴趣,同时还让他们在学习、比赛中有效地促进自身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注重学生的行为,更重视学生的内心

在教学中总会有一些“捣蛋”学生干扰了教学活动,使教学变得乱而无序。如在学生集体跑时,个别学生不是故意加快步伐,就是故意放慢速度,一个人影响到整个班集体;在做体育游戏时,有些学生总是拖拉,故意使小组“落后”;在做有关篮球练习或打篮球时,有些孩子真的很调皮,抱着球在场地里乱奔乱跑,自己不训练还害得别人也训练不成……但据我的观察发现,很多老师在遇到这种情况时,都是采用训斥、制止学生的办法,可是只能治得了“一时”而治不了“一世”,到下节课时还是有这些现象发生。对此,应标本兼治,首先得观察学生的行为,以了解他们的情况,探明他们违纪违规的原因是什么,再根据他们内心的想法等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教育方法,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鼓励竞争,提倡合作

体育比赛是最具有竞争性的活动,在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活动中我经常进行的体育小游戏和各种小型项目的比赛都非常具有竞争性。但在实践教学中,有一些学生毕竟还缺乏自控和自我调节的能力,因而在竞争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如人意或不愉快的现象,比如过分计较一时的得失或胜负,或为了取胜而故意违反有关的练习或游戏规则,又或者因为过分计较胜负而发生一些肢体或语言的冲突等不良行为,甚至有些学生互相责骂、互相揭短,等等,这些现象都严重影响了教学的顺利开展和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若在教学中发现这些问题时,就一定要予以高度重视,并耐心地引导学生去了解体育竞争、体育协作的含义,这其中可充分利用我国优秀运动员参加各种级别比赛的故事或视频来教育学生,让他们感知和领悟什么是体育竞争,如何去竞争,也可安排一些体育项目,逐步训练学生公平竞争的态度和行为以及合作的精神,如推小车、三人足球跑等游戏,既能让他们积极参与,又能使他们体验到竞争和合作的乐趣。

四、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平时的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知晓其个性特点、学习特点、身体素质和兴趣爱好,做到对学生都能了如指掌,并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在教学和训练时恰当地采取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综上所述,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教师一定要先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让学生有结实身体的同时也有健康的心理,从而为他们顺利学好其他学科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王中建 单位:江苏省大丰市白驹小学

第七篇:小学体育教学问题及措施探讨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体育教学也逐渐受到学校和家长的重视。人们逐渐意识到培养学生的体育发展能力的重要性,因此,体育教师也在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对体育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但小学体育的教学效果仍然不是很理想,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将对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

小学体育教学;教学效果;问题

前言:

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学生可以在体育教学中提升自身的思维创造力,也可以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因而,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教学,这样才会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并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1关于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体育课程不被重视,在教学工作中得不到落实: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学校领导和教师并不重视体育课的教学,很少开设体育课程,即使开设体育课程,也只是为了应付教学任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学时只让学生在操场跑几圈,然后就允许学生自由活动,体育教师也不给学生讲解一下体育动作的知识和规范,使得体育教学成为一种摆设,而且在进行体育考试的时候,对学生没有具体的要求,即使有学生体育动作不合格,教师也允许学生通过,这样反而使学生更加不重视体育课程。还有部分学校将体育课程改为劳动课,让学生在体育课的时候打扫卫生,而一些私人学校为了提高学校的生源,将体育课改为自习课。由于学生考虑不到小学生的正是成长阶段,所以忽视体育教学对小学生的重要性[1]。

1.2体育器材不足,影响教师的正常教学:

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身心,因此,大部分教学内容都需要在操场完成,学生只有在操场充分受到训练,才能促进自身的身心健康发展。但是大部分学校的体育器材和教场地不足,从而影响到教师的正常教学,业使得小学生不能够充分的得到锻炼,同时也使得体育教学效果不尽人意。

1.3缺乏专业的体育教师,体育师资严重不足:

由于体育课程不被重视,体育课程也缺乏教学计划和目标,使得许多学校只将体育课程作为一门摆设,而且在给体育课配备教师的方面上,也不重视,让一些并不是体育专业的教师进行教学,从而导致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较低。与此同时,部分学校为了节省教学资金,没有让体育教师及时的参加体育培训和进修学习,使得体育教师所掌握的教育方法和教学理念都比较陈旧,由于教师没有及时的对教学方法创新,也就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学生逐渐对体育教学内容失去兴趣。

1.4体育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其它课程的教学方法一样,体育课程的教学方法也是枯燥乏味,对学生没有吸引力,体育教师在教学时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一味的像学生灌输体育教学的理念,而没有让学生切实的感受到体育教学实践的过程,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逐渐对体育教学失去信心,从而在学习时只是为了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2]。

2针对小学体育教学的问题提出的措施

2.1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教学:

体育教师要想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就要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能够活跃课堂氛围,而对于小学生而言,体育课程不仅仅是一门实践课程,也是可以帮助他们健康成长一门课程,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教学,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阶段,身心发展不成熟,思维活跃,好动,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制定教学方案,从而使学生能够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一定要新颖独特、有趣味性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对学生进行耐力训练时,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游戏,将教学内容与游戏相结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然后带领学生“找颜色”,当教师找到某一个颜色的时候,教师迅速的喊出其颜色,每个小组的学生也要快速的找到教师的喊出的颜色,并教给教师,而其他小组的学生则要将其快速的抓到找到颜色的小组,几轮游戏后互换位置,坚持时间较长的同学,则为胜利的一组,然后教师学生奖励或者适当的鼓励。

2.2体育教师应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小学体育教师培养学生良好发展的指引者和帮助者,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只有端正教学态度才能有效的对学生进行教学,而教师在教学时自身也要有丰富的体育知识和体育教学经验,这样让学生学到更多的体育知识,因此,体育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不断训练自己,增强对体育教学的意识,从而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例如:教师在训练学生跑步时,教师要将跑步时的基本要领教给学生,然后带领学生一起跑步,并在跑步过程中及时的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在跑步训练结束后,对学生进行指导和改正,教师只有深厚的体育知识,才能及时的发现学生的问题。

2.3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制定教学方案:

对于体育教学而言,拥有一个明确合理的教学目标,可以使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训练时更有针对性和计划性吗,从而不会使课堂训练变的混论,没有秩序。如果教学目标制定的不合理将对影响到学生的锻炼的积极性,从而教师也就无法调动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因此,教师在教学前,一定要明确教学任务的目的,然后再对学生进行训练。例如:在训练学生原地跳远的时候,教师要在教学前明确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如何让学生规范的完成原地跳远,并让学生对原地跳远产生兴趣,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自主的训练,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有效的进行教学[3]。

3结束语

总之,对于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能够及时的解决。体育教师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训练,只有将这些问题解决了,学生才能够真正的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和拥有健康的身体。

作者:雷胜涛 单位:重庆市北部新区星光学校

参考文献

[1]何斌.阿坝师专体育系学生校内体育教学能力实习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117-119.

[2]黄安泉.中学生体育锻炼态度与习惯的调查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123-125.

[3]王英武.体育教学最优化的理论探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12,(3):211-213.

第八篇:小学体育教学课课练的应用

摘要:

“课课练”是在体育教学中以针对性的锻炼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教学形式,它既是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好办法,又是对体育课程的重要补充。小学的体育教育是学生为身体素质打下基础的阶段,体育特长的挖掘、技能的培训与发展都十分重要,这就需要想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课课练”。本文通过对“课课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探析,希望能更好的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质。

关键词:

课课练;小学;体育教学

前言:

“课课练”是我国面对青少年普遍偏低的体质现状,对中小学教育提出的重点教育改革举措[1]。“课课练”经历了在教育中兴衰的变迁过程,但它在体育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重新将“课课练”作为提升小学生体育素质的教学手段,不仅是对教学内容的有效补充,更是教师提升学生运动强度和运动量、课堂运动负荷的有效方法。

1小学体育“课课练”的定义和意义

在体育发展中,“课课练”是指在每节体育课中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做身体素质锻炼,如:立定跳远、引体向上、俯卧撑、50米往返跑等。通过这种方式,结合校园设施条件、小学生自身实际素质情况、教学内容要求等,科学安排小学生进行身体素质的锻炼,这其中包括耐力、灵活度、力量、速度、柔韧度、敏捷度等基本身体素质的练习。在教学中,“课课练”是教学内容的补充与延伸,是为锻炼的全面性体现而进行的对身体是补偿性锻炼。小学阶段学生纪律松散,进行队列练习能从意志力和耐力上对学生做一定程度上的提高,从而提升自我约束力。体质因人而异,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体能素质的观察与了解,从学生的体能素质弱项入手,用具有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从体能素质弱的方面有所提升[2]。

2小学体育课堂上“课课练”的存在形式

2.1队形队列:

队形队列的训练是以提升学生的集体意识和自控能力为宗旨,在锻炼学生注意力、耐力和自控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队形队列的整齐有序可以快速调动队伍,节省教学时间,提升教学速率。

2.2身体素质: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身体素质是一切活动的基础保障,从学习的基础性建设练习到生活中的全方位发展,都需要学生有良好的体魄做支撑。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各项素质锻炼服务于身体素质的锻炼,不仅能保证学生对体育运动技术的掌握和运用,也能实现坚毅品格的成功塑造。

2.3诱导辅助:

教学内容上,教材作为书本上的知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就需要“课课练”做适当的补充与完善,为学生的体育课提供诱导性、辅助性的锻炼。这样不仅能对教材知识进行专项训练,也能通过动作的迁移来学习教材。

2.4兴趣带动:

为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将“课课练”与奖励性内容相结合,以学生感兴趣的体育项目为引导,带动学生运动的积极性和自身体育意识。

3小学体育“课课练”的具体应用

3.1辅助性锻炼:

“课课练”可以在改革教材时为教学内容服务。如,在踏跳技术与蹲踞式跳远助跑的结合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课课练”内容安排成单起双落的跳跃练习;在快速跑体育教学中,可以将“课课练”安排为主教材教学前进行的原地高抬腿、原地快速跑、原地快速摆臂的锻炼,在快速跑教学后把“课课练”安排为蹬跑和扶墙后蹬跑的训练,发展学生的体育素质[3]。

3.2补充性锻炼:

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性原则是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重要指导,发展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在教学中,“课课练”可以作为教材的补充,如教材教学内容是关于跑的,“课课练”的内容选择上就应以上肢力量的发展练习为补充性练习。

3.3专门性锻炼:

体育技术在一定层面上具有特殊的专业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时应针对不同的体育项目进行专门性的锻炼来增强学生自身体质。如:在球类运动教学中,教学前后对移动的训练;在武术运动教学中,对柔韧性的锻炼等。

3.4多样性锻炼:

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材上的教学内容在实际锻炼中练习密度大强度小,为体现体育课的本质,应适量安排强度大密度小的锻炼项目。如:在翻滚类项目教学中,可以安排接力赛、跳绳等项目,将“课课练”安排在学生身体机能处于激发阶段的时间段,对学生的关节、肌肉都有更好的锻炼和发展,更有利于身体的超量恢复,达到提升体质的效果。

3.5奖惩性锻炼:

小学阶段的学生胜负欲较强,对奖惩有一定程度上的热情,适度的奖励惩罚会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小组活动的方式,为小组设定活动目标,并进行合理的奖惩体育项目安排,将“课课练”的内容与胜负相结合,能在提升兴趣的同时达到提升身体素质的目的。

结束语:

小学体育教学中,“课课练”能满足现代体育教学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诉求,在以教学目标要求为基础的教学进程中起到一定的补充完善作用,通过“课课练”的定期定时定强度的有效锻炼,能真正提升学生的自身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从而树立正确的体育意识和体育精神,完善自我发展。

作者:施燕飞 单位:江苏如皋市白蒲小学

参考文献

[1]胡晓婷.小学生柔韧素质“课课练”的研究[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14.

[2]李京诚.中国青少年体能素质“课课练”创新研究[J].体育教学,2012,07(01):15-16.

[3]赵磊.“课课练”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运动,2013,19(03):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