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训练中运动创伤及预防措施

体育教学训练中运动创伤及预防措施

摘要:在日常的体育教学训练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还可以掌握训练技术,为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提供帮助,在专项运动中,很多学生在享受运动带来乐趣的同时也会在运动过程中受到运动损伤。随着体育教学的不断创新与改革,对学生在身体素质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通过对运动损伤的情况和原因进行分析,提醒学生要注意预防损伤出现的可能性,以保证自身的安全。

关键词:体育教学;运动损伤;预防

一、体育训练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

(一)学生自身原因

在日常的体育训练中,学生运动训练中受到损伤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的体能,学生们由于缺乏系统的锻炼,造成在训练中肌肉过度的紧张、兴奋,导致自己的身体协调能力较差,因此,学生们的肌肉力量不足,造成体育训练活动有所损伤。另外,学生们在技术因素上无法对运动进行快速反应,导致四肢灵活动力较差,动作不够标准,很容易让身体失去平衡,最终造成损伤。学生们还会因为机体的疲劳未消除,对之后的训练造成影响,或者带伤训练比赛,造成伤上加伤。在体育训练运动中,学生们缺乏相互协调、相互配合,产生肢体碰撞导致发生损伤的现象。

(二)外部因素引起

外在因素主要集中在学生们对于训练环境、天气因素、教师教学质量原因、体育器材原因。针对外部因素的探讨可以看出,学生们对体育环境非常重视,并且针对外部环境因素对自己的身体受到的损伤也相对较为了解,主要集中于场地环境、天气变化,这主要与该学校的体育场分配情况有关,不能很好地根据天气的变化完善对体育训练运动的课程的场内安排,并且还有部分学生反映体育器材经常出现破损问题,导致无法专心地进行训练和练习,造成身体上的损伤。另外在体育课程的开展中,教师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太了解,出现问题不能及时地帮助学生们解惑,或者留出充足的时间帮助学生们解决问题,造成损伤。

二、预防体育训练中学生出现损伤的措施

(一)重视准备活动

从上述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出现损伤,主要是因为准备活动不充分导致的,所以教师在进行准备活动的基础上,需要充分的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完善热身运动对机能的积极影响。教师在热身运动环节,也需要充分留足热身运动的时间,从而促进体内的新陈代谢,让学生们的肌肉的粘滞性减小,减轻肌肉收缩时的阻力,让身体各个部位的肌肉、肌腱、韧带具有很强的弹性及伸展性,避免学生们在专项活动中出现肌肉拉伤、撕裂、关节扭伤的情况。准备活动在开展时,也需要根据学生们的个体差异,对准备活动进行精心设计,不需要过于消耗体能的准备活动,而是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天气温度、体能支持等问题,所以只需要让准备活动达到身体发热,微微出汗即可。其次在进行准备活动时,需要充分地延展肌肉动力性练习,老师要根据学生们曾经受到的损伤进行准备运动的提醒,避免学生们出现再次受伤的情况。

(二)合理安排课程节奏

其次,在运动过程中,需要合理安排运动量,根据男女学生的性别因素、年龄情况、身体机能的差异情况、日常训练水平都需要老师充分的进行调查,随后安排运动量。在训练的过程中,也需要让运动达到一定的强度,充分促进学生们的新陈代谢,并且运动并不是要让学生们高度集中,或者充分调动体能,而是为了能够在后续的学习中,达到增强体质的效果,充分的掌握和提高技术动作。

(三)加强学生的保护意识

体育老师在上课过程中,也可以充分地给学生们宣传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性,尽量避免学生在带伤、带病的情况下参加体育活动,把预防运动损伤的安全教育列为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引导学生科学地参加体育锻炼,合理安排运动负荷,避免负荷过大尤其是局部负荷过大造成损伤,平时就养成良好的卫生保健习惯。

参考文献:

[1]王成龙.我国女排高水平后备人才常见运动损伤的流行病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

[2]张艳青.我国高水平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运动损伤致因及预防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

作者:刘安民 单位:山东省济宁市第十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