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策略浅析

小学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策略浅析

摘要: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是学生在步入初中以前接受系统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础阶段,也是非常重要的阶段,它对小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与此相对应的是,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顺应着时代的发展,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决定了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要走出原来的困境,继续回归生活化,发挥思想品德教育在学生生活中的作用。基于以上问题,本文以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作为有效的切入点,结合当前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提出相应的具体措施和策略,并且期望这些措施和策略能够给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改革提供可借鉴之处。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教学策略?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当前,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人推进,生活化的教育已经成为其中的主要趋势。教育也不再是原来的空中楼阁,表现得更多的是教育和日常生活融为一体,教育的理论在生活中形成相应的实践经验,这些经验能够进一步指导学生生活,让学生规范日常的行为,并且逐步内化成相应的道德意识。小学思想品德回归于生活,可以让学生把思想品德意识和日常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有效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德育的质量和效果。

一、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小学“应试教育”模式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也明显起来,主要表现在传统的小学德育模式中教师主要采取说教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口头教育,直接灌输教科书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并没有获得良好的教育体验,只把老师的话当作耳边风,甚至对老师的品德教育产生逆反心理。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各界媒体报道的相关教育信息,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存在下列问题:

(一)教学环境枯燥乏味?。受应试教育影响,小学普遍存在重智轻德的现象,有些小学的教师根本不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更别说上思想品德课会深入钻研教材和认真备课。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课堂中,教师往往采取简单说教的方式,拿书本的例子照本宣科,苦口婆心宣传大道理。长期以来,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主要在室内进行说教,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师对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良好的环境创设,更为严重的是教师的教学思维僵化,教学方式单一,没有为小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所以让学生对思想品德学习缺乏兴趣。?

(二)教学方法单一呆板?。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小学教师的思想品德教育观念大多数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等相应的方法。教师在课堂上直接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知识的灌输,让学生死记硬背那些道德准则,就算学生在课堂上能对教师的提问一一回答,但没真正理解和内化。用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不但没法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也让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远离学生的生活,失去教育的意义。这种“理论”和“实践”互相脱离的教学方法,违背了科学的教学理念,教育的效果聊胜于无。

(三)教学评价简单片面?。在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多数教师的关注点在于学生的成绩和分数。他们把思想品德教育作为可有可无的课程:要么不作要求,凭学生平时德行表现划分优良中差;要么作为一门考试的科目来评价,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熟记书本知识点,掌握取得高分的答题技巧,根本没有把思想品德教育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真正在生活中得到体验。教师评价的方式过于简单片面,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小学生对思想品德教育课的兴趣,学生学习兴趣下降,不利于该课程发挥其教育功能,也就阻碍了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化的具体措施

(一)更新教育理念,做到以生为本。新编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教材总主编南京师范大学德育研究所名誉所长鲁洁教授说:“把生活作为本源,以生活为本。”生活是教学的源泉,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也不例外。要想实现高效的思想品德教学,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不能以教材为唯一,教学要与学生现实生活相结合,要做到以生为本。课堂上教师不能以高高在上的姿态进行教学,要以平和的话语主动和学生交流,既要发挥教师对学生的主导作用,也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在小学二年级《欢欢喜喜庆国庆》一课,这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小学生认识国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有点抽象,难以理解。教师可以挖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如让学生说说周一的升国旗仪式和唱唱国歌,把学生的生活经历和课文结合起来,加深其对国家的认识,同时把中国70周年国庆阅兵式的图片、视频给学生观看,让他们感受国家70年的丰功伟绩,加深对国家的热爱,进而引导他们这种爱可以在日常生活的小细节中体现,如唱国歌时庄重严肃、升国旗时行注目礼、爱护小国旗等。在这个教学设计里,教师通过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帮助学生提升品德认知,并且把这种认知回归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既培养了学生正确的道德认识和行为,又培养了学生正向的社会情感,一切都体现了以生为本。

(二)合理利用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与其他学科不同,在重视分数的同时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从这个角度出发,教师应该结合教材的特点,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更丰富的教学设计。在新课程改革中,跟以前不同的是思想品德教材都增加了大量的图片,这样在引导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教师在利用教材的同时,应该结合学生的特点和生活实际情况,采取多样的教学方式,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我国著名特级教师华应龙曾说过:“一个教师,如果他想让自己的课堂教学具有更高的效果和价值,那么,他就不能忽视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乐在其中。”在教学设计中,如果能够巧妙创设贴近生活、符合主题的教学情境,一定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课堂教学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当前小学品德教学可以采用的方法非常多,例如:故事讲解法、情境再现法、游戏法等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现状,科学合理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合理利用生活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努力提高教育质量。改革传统教学方式是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应该重视的一部分,它直接决定了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只有选用科学的教学方式,才能更好地实现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做合一,实现德育目标。“教学做合一”是思想品德教育的终极目标,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学方法的具体化。师生的教学做必须结合起来,如果教育中只注重“教学做”中的某一个环节,效果是不明显的,思想品德教育也就没有意义了。要做到“教学做合一”,教师必须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结合教材、学生以及生活实际进行考虑,让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真正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例如,一年级《课间十分钟》,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体验中发展各种良好的品质。如教学《生活中处处有规则》时,教师可以预先录制学生在课间十分钟的表现,然后在课堂上播放,学生课上看到自己课间的表现:有在走廊闲谈休息的,有在课室奔跑追逐的,有在走廊大声喧哗的,有在和同学打闹的……看着录像上的自己,同学们都热情高涨,那些在打闹、喧哗、追逐的同学都露出尴尬的表情。教师这时结合录像里学生的行为让他们自己说说如何才是正确的行为并适时加以指导,然后下一个课间十分钟老师再观察学生的表现,这时老师发现喧哗、追逐打闹的现象明显减少了。实践证明,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加人或重现学生的生活情境,更容易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通过现实的生活情境激发道德体验比教师空洞的说教更有效。

三、结束语?

在我国的经济持续发展下,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得到了提高,同时也对精神文明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小学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基地,应该在多方面构建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课堂。生活是思想品德教育的载体,学生的品行发展源于生活,教师应该把思想品德教育和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教育教学中以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丰富学生的情感、经历、知识和能力,加深学生对自我、他人、社会的理解和认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陈孙义:《试析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生活化教学方法与对策》,《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n期。

[2]李大刚:《浅谈如何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突破难点》,《科学导报》2015年。

[3]徐红岩:《试论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应用的教学方法》,《科海故事博览》2〇15年。

作者:朱驹 单位:广州市南沙区金洲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