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探析(4篇)

小学数学教学探析(4篇)

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

【摘要】

教师是辛勤的园丁,他们不间断的为祖国培养栋梁之才,在不知道多少个日日夜夜中奔波,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撑起一片蓝天,帮助学生们遮风挡雨。为了应对21世纪中国教育创新的需要,教师们又开始改变教学方式,从小学数学教学入手,全面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

教师;小学数学教学;创造性思维;创新

21世纪,中国教育进行着一次重大变革,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它要求我们抛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发散学生的思维,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对教师在“上”教课,学生在“下”听课的机械教育说“不”。为了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做好小学数学的教育工作,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创造性思维分析

创造性思维是将人体的感知、记忆、思考等能力进行有机的结合,并以此为基础,充分开发学生的大脑能力。要想形成创造性思维,需要知识作为积累,联想作为保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聚合学生的求同存异思维,强调学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用多种方法解答同一问题,即是对数学题目的多种想象与假设,在解决数学难题的过程中既要讲解最佳解决方案,也要提及其他解决手法,为的就是培养学生用多个角度看问题的观念,强调数学中数据的相互联系,让学生形成一环扣一环的联想,养成勤动脑、爱学习的好习惯。

二、教学水平提高与师生关系改变

1.既然是数学教育,那么就离不开教师这个主体,教师是培养者也是监护者。他时时刻刻关注着学生的变化,儒家思想中就提及“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说的就是教师如同父亲一般,关爱着学生,无私的给予学生知识,呵护着学生成长。但是用发散的创造性思维,思考可以得知,这种关系其实不能很好建立师生的交流通道,就如同父亲与孩子一样有隔阂,会对教师产生一定的恐惧感,要想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首先建立两者之间的友谊,师生不应该是父子,而应该是朋友,这样学生才能“自由”与教师交谈,融合师生的情感,让学生做到“敢说、敢想、敢问”,形成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并在这基础上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工作,引导学生用发散性思维看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爱上小学数学。

2.在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后,还要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一个好的教师通常得要有一个正确的育人观,成绩不是衡量学生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它只是对学生笔试能力的一种考察,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能力,并非每个学生都擅长于应对传统教学,所以应该把创造性思维作为培养学生的重点,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让学生做到“不唯书,不唯师,只唯实”。鼓励学生多去思考,给与学生更多信心,不断鼓励学生进行学习,为学生加油打气,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要用有色眼光对待学生,这样才能真正的塑造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学生能力的提高

1.培育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要保证学生拥有扎实的基础。在数学教学中,要想对一个问题进行发散性的分析,必须要求学生了解相关的概念及公式,能够很好的进行单位换算,系统化、理论化的对数学信息进行分析归类。因此,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强调发散性思维外,还得帮助学生打好数学基础,将一些重要的数学公式与理念传达给学生,做到传统教学与新型教学的有机结合。

2.提升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但是却又不能将动力与好奇心划上等号。因为学生拥有了好奇心后,一般善于观察,这在数学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善于观察的学生能够提取出数学题目中较为重要的信息,并将信息进行归类,并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提高,所以教师也要培育学生观察的能力,让学生乐于观察、善于观察、勤于观察。

3.要想提高学生的小学数学学习能力,除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不少研究学者和名人都曾表示,人是在发现问题后,并加以解决的过程中提高,强调的不是解决问题的结果,而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能够自主发现问题,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不断的探索新的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完善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四、总结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它要求教师有效分析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如何提高教学水平,怎样改善师生关系。从学生与教师两方面入手,针对创造性思维教学进行有效探究,坚持不懈的提高学生素质与教师素质,一定能够培养好学生在小学数学中的创造性思维。

作者:刘洁 单位:山东日照市岚山区碑廓镇二朱曹完全小学

参考文献:

[1]黄义成.浅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1,(30):76.

[2]谢碧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J].散文百家(下),2014,(7):236-236.

[3]李建成.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2013,(6):156-156.

[4]倪志宏.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版),2010,(6):126.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学观

摘要: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为数学课堂教学也开辟出了一条新的途径。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如何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依然成为教师们需要关注的焦点。数学在小学阶段的学科教学中,既是一门枯燥的学科,也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这也就使得数学这门学科与其他学科对比,教学质量一直都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探索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则成为了每一位数学教师一直关注和探索的话题之一。

关键词: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

引言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指的是通过课堂教学能够使得学生获得发展。发展就其内涵来说,主要指的是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之间的协调发展。那么,如何在这三种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构建高效率的数学课堂教学呢?本文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从下面几点进行了几点尝试:

一、巧用旧知,营造氛围

数学学科最大的特点就是逻辑性和系统性都比较强,而且还是一门十分严谨的学科,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也比较紧密,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伸与发展,因此,在教学新知识时,教师可以借助一些旧有的知识,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一个纽带和一座桥梁,以旧知识带动新知识,既能温故知新,又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探究“认识几分之几”的相关内容时,数学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一段“小动物们分月饼”的故事。这天,小猴子,小松鼠,小熊还有小兔子出去玩,遇到一位卖月饼的老奶奶,看着那香喷喷的月饼,小猴子和小兔子都谗得直流口水。老奶奶说:“我先考考你们,如果你们答对了,可以免费请你们吃月饼”。老奶奶拿出了四块月饼,说:“四块月饼如果平均分给你们两人,每人可以得几块呢?”两人很快答出来各两块。接着,老奶奶又拿出了一块月饼问:“一块月饼平均分给你们四个人,每人又能得多少呢?”小猴子和小兔子回答说:“四分之一个”。你们知道怎么用一个数写出来呢?这下便难住了小猴子和小兔子。紧接着,教师在问学生们,你们谁愿意帮助他俩把四分之一正确的写出来?这个时候学生们也都积极回答,很自然地从整数除法向认识分数过渡。这种借助旧知识做铺垫,过渡到新知识的教学方法也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让孩子们在游戏教学中体验快乐

开展游戏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活动中来,让他们一边体验游戏活动带来的快乐,一边学习一些数学知识。例如,在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这一知识点时,这个知识点相对小学生们来说较难,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运用已知的图形去分解平行四边形是这一内容的教学重点,同时也是教学难点。想要让学生们更好地攻克这一难关,教师在教学之前,可以把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展开一场“我是村长小助手”的小游戏,让每个小组的组长扮演村长的小助手,对该村子拥有的平行四边形土地进行有效的分割,让他们动手进行裁剪、拼凑,小组内的学生在一起进行辅助、探讨。开展这种教学方法,能有效地缩短学生之间的距离,也能拉近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距离。由于上课之前进行了必要的“热身”,这节课也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联系实际生活

数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中去。因此,教学时,可以紧密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具备的知识出发,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观察、猜想以及交流等活动,通过数学体验活动掌握一些必要的数学知识和学习技能。例如,在探究“人民币的认识”这节内容时,教师就可以把教室模拟成一个小商店,把学生们的学习用品当做商品,并且印制一些卡片来替代人民币,学生们则可以通过扮演售货员和顾客的角色进行物品的买卖。课后,教师再布置“我帮妈妈买东西”的这种实践性较强的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帮助家长适当地买一些物品,在真实的生活经历中去了解并且体验人民币的种类和实际用途。开展这种体验式的教学既拉近了学生学习和生活之间的联系,还能在不知不觉中锻炼学生们的能力,并且促使其得以有效的发展。

四、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学数学知识时,构建高效率的数学课堂,需要抓好学习方法的衔接,这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质量的关键所在。学生是学习数学知识的主体,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需要改进学习方法。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要学会自己主动地去安排学习,仅等待数学教师布置学习任务是远远不够的。在学习方法的指导上要尽量向自主学习方向靠拢,教师也需要适当的放宽控制,给学生多一些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主去安排自己的学习内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比如找同学讨论、向教师请教等。例如,在教学“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多采用一些学习方法来学习这一新知识。鼓励学生主动地去尝试独立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给每一位学生都留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完成之后,让学生之间互相点评,让学生们也都借助同学的帮助不断的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让他们自学和交流学习的感想等方法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为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奠定基础。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之间的人际交往能力也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提升。教无定法,教学时,需要数学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新课程理念为教学指导,以有效性教学为原则,精心地设计好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以平等合作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当中。通过师生之间的良好交流互动,积极地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这门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掌握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学习以及实践的能力,真正地达到“在最短时间内让学生得到最多的知识”教学目的,促进学们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的必经之路。

作者:曹永军 单位:行唐县九口子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覃彩花.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游戏教学法的可行性[J].新课程学习:上,2011(03)。

[2]刘莉莉.利用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数学兴趣阴[J].新课程学习,2011(5):127。

[3]郭玲,翟金环.理性贯彻“新课标”有效实施课堂教学.小学数学教育,2008年6月。

[4]马瑞艳,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效率的几点思考[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4。

[5]李维.数学沉思录:古今数学思想的发展与演变.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08。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学模型思想思考

【摘要】

“数学模型”其实就是根据特定的研究目的,采用形式化的数学语言,去抽象的概括所研究对象的主要特征及关系所形成的一种数学结构。数学模型思想是学好数学的基本,那如何培养数学模型思想呢?首先应该在数学中不断地渗透模型思想。其次不断地引导学生去学习模型思想,总之,就是要抓住数学的本质与数学模型思想的有机结合,并最终用建立的模型去引导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关键词】

数学模型思想;渗透;培养

我们常说:“学好数学可以使人拥有一个聪明的头脑”。今天所探讨的是一种新的学习方法,我们称之为数学模型。建立一个“数学模型”是学好数学的基本,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的指出:“在数学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感悟建模过程,发展模型思想。”模型思想是建立学生的体会和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与我们所学的课程内容及教学目标是紧密相连的。以下是笔者结合小学数学教材,对如何渗透模型思想的一些浅显思考。

一、模型思想的概念

数学模型实质上是将一般的数学符号,数学式子及数量关系等对原型进行简化,从大的范围来说就是一切与数学有关的如概念、理论体系、公式及方程式等一些算法的体系都可以称之为数学的模型。我们在建立数学模型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将所有的理论知识数学化的一个过程,总的来说就是一个由繁到简,再由简到繁的过程。我们在体验这个过程的时候可以发现数学模型的真正魅力。

二、模型思想确立的过程

1.以抽象的方式在现实中找到问题。

发现问题是建立模型的基础,数学建模的取材可以从熟悉的生活中,采取合适的比较重要的素材作为研究的内容,然后融入数学模型的知识,以数学活动的方式,初步建立起模型的雏型,再从生活中得到的经验根据实际的情况来表现数学的本质。

2.以特殊的方程式或是不等式来表现数学问题中量与数量关系的变化规律

这就要求我们要有敏锐的观察力,仔细的分析做出正确地选择。这是建模的重要步骤。当一个量在不断地变化时另一个量也随之而改变,且它们的比值是不变的。这其实与比的基本性质有着莫大的关系,其实这就是在开始建立一个数学模型了。

3.利用数学模型来寻求答案

并应用得到的结果来讨论现实生活的意义,这实际上也是在发挥数学模型的作用。

三、如何培养数学模型思想

1.引导学生建模,带动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要积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将数学问题抽象化,以此来作为建模的基础,在建模的活动过程中要懂得设计适合的场景来带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再从实际的角度出发分析与理解,我们不仅要还原问题的真实面貌更要建立一系列的策略来解决问题,总之我们要从不同的方面,全方位的角度去感知某一事物的特性及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数学模型的建立提供一个强而有力的平台。

2.积极参与相关活动,探究模型的建立

动手实践可以将学生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实问题,自主探索积极合作与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发现自己学习材料和学习过程中的问题,由此自己构建出一个符合实景的数学模型,在探索中充分体验数学模型的形成过程。比如:学生在做比较分数大小的问题时,可以采用画图的方式标出每个分数在整体中所占的比值(标上阴影),然后就可以很好地得出结论了。或是采用折纸的方式来表示不同的分数,这些都是探讨问题的方法。透过对这些问题的多种不同的研究方法,初步引导学生建立起了分数基本性质的模型。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我们要的不是得到的结论,而是他探究问题过程中的经验,我们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之上有效地解决了问题,达到了构建数学模型,解决问题的实效。

3.联系实际,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修改

在建立了初步的模型雏型之后,接下来就是要与实际相结合,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对已建立的模型进行修改,使其更加的完善。学生建立起的初步模型总是不完善的,我们要在问题中不断地完善模型。

4.将数学模型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学生们一旦建立起成功的数学模型就要将其与实际的问题相结合,才能使数学模型更具有生命力,才能在知识中体会到数学模型的真正的价值,才能回到建模的初衷,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理解以及掌握程度。数学模型的建立犹如一座桥梁,将数学与现实社会连接了起来,数学模型的建立可以更直观的切入正题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方式与方法,最终使得学生能够彻底的理解掌握和记忆数学概念,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作者:齐新强 单位: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

参考文献:

[1]修焕然,体验过程感悟思想———从“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谈数学模型思想的培养[J].数学教学通讯2014,(13)

第四篇: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研究

【摘要】

小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们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他们的个性,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让素质教育成为小学课堂的主要内容,进而推进新课改的进程,让学生们在小学课堂中养成受益终生的习惯,进而更好地面对将来的学习。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有效教学十分必要。本文分析了有效教学的前提,指出了有效教学的关键,对小学数学教学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

1.前言

所谓有效教学指的是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合理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获得自己理解深刻的知识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能锻炼学生们各方面的能力,不仅仅限于课本,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态度。

2.充分的备课有效教学的基础

古语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以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是充分的备课。精心备课,全面把握教学内容,这样才能提高效率,有侧重点。具体来讲,在备课时需要综合课标、教材和学生这三方面来考虑。课标代表着现代教学的方向,这些教育理念和教学观念是教师进行备课时所需要考虑的,教师要认真研读新课标,领悟新课标中的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观念,使小学课堂保持先进性,鼓励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进而全面提升他们的各方面的能力。在领悟新课标的指导思想的同时,备课不能缺少的还有教材,教材是教学的关键资源,教师要用开放的态度对待教材,将实际生活和数学教材联系起来,全面深入把握教材,挖掘生活因素,让学生学到实用的知识。课标和教材这两方面考虑全面了,最不能缺少的还有学生。学生是教学的根本出发点,所有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学生展开的,所以备课也要围绕着学生展开,若是脱离了学生,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那么这个课堂内容的效果将会很差。

3.有效教学的具体应用

3.1设立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师要注意激发同学们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使他们对数学特点、内容感兴趣。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挖掘教材活动性和创新因素,创设各个教学场景,进而激发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参与进去,进而熟悉知识点。

3.2鼓励学生一题多解

数学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所以要培养学生们不盲从、灵活的头脑,坚持自己的方法,一题多解。例如在“乘法意义的运用”这一节,有一道例题,要求学生用简便方法计算:9+9+9+7+9=?大多数学生的方法是:9×4+7=43,但是方法不止这一个,可以鼓励学生们从其他角度来进行解答,学生们就想到了9×5-2=43这个方法。这就是另辟蹊径,不同的解答方法能更好的开发学生们的智力,使他们更好的掌握知识点。

3.3加强“说题”训练

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出现解题错误大多是因为考虑不周全,逻辑思考和分析混乱造成的。所以可以采用说题的方式来加强训练,避免错误的出现,具体做法是在看到题目后让学生首先进行顺思考和逆向思考,把解题的计划说出来,而不是直接去求答案。将说出的意义和原题对比,观察是否相同,不同的话再分析,直到一致为止。

4.多元评价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评价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占有很大的地位,对学生的评价不是教学活动的结束,相反是教学活动的开始,评价能够使学生更好的认识自己的学习情况。评价要适当,如果不当的话就会导致学生骄傲或者消极等情绪出现。具体做法可以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常识评价和批评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不能用分数来评价学生,更要注重学生们学习过程的评价,一刀切的分数评价会打消很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中差生要进行赏识评价,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动力。还要鼓励学生们参与到评价中来,成为评价的主人翁,对自己进行全面的审视,进而更好地面对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结束语

小学数学教学是学生学习的关键,对以后的学习生活有很大影响,所以课堂一定要先进、诱惑力、有效。有效教学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符合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备好课,采取多种方式来落实有效教学,注重评价,使学生们各方面能力都能够得到发展。

作者:白广春 单位:吉林省大安市第二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阮兆春.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探索[J].新课程(教研版),2011(6).

[2]岳志刚.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探究[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10).

[3]陈霞.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实践与认识[J].新课程(教研版),2010(12).

[4]顾晓霞.浅谈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J].教育界,20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