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研究(10篇)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10篇)

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学习习惯培养研究

一、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现状分析

小学生通常只是在幼儿园简单掌握了一些基础知识,对于学习数学来讲,没有积累相关的学习经验和方法。而小学生的思维还处于形成和发展时期,在学习中常常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教学内容,而忽视教师的讲解,在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时,过于随意,也没有认真书写、对待数学作业,常常存在由于为了与其他学生比完成作业的先后,而出现小数点漏写、答案错误的现象。很多学生为了赶时间,在计算过程中粗心大意,计算后也不进行相应的检验,从而导致经常出现错误;也有的学生思维过于懒惰,对于耗费时间去分析和探究较难的题目,其更愿意直接获取别人的探究成果。还有一部分学生觉得学习数学过于枯燥、乏味,而对于教师的指导和评价存在一种抵触心理,进而使其常常在同一问题上犯相同的错误。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策略

一是,传授学生正确的预习方法,培炎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科学有效的预习能够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与针对性,对提高课堂学习质量有着重要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重视起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在授课前,应针对教学内容和要求为学生传授一些科学有效的预习方法,并对学生的预习过程给予适当指导。比如:在讲解“循环小数的认识”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观看和阅读预习内容的同时,进行适当的记忆,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才能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对答如流。而对于一些比较难的内容,教师则可以为学生设计预习提纲,之后在过渡到布置预习内容,并引导学生自主的去阅读和发现问题,从而对教师的教学流程和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在组织学生复习多边形面积时,可以引导学生预习其计算公式和推到过程,以及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二是,在课堂教学中锻炼学生养成使用数学语言的习惯。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和法则用语,在课堂教学和提问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试着用数学用语简洁、准确的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在组织学生完成观察、推理和探究后,可以要求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和总结相关定义和公式,从而帮助学生将自身的感性认识转化成理性认识。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也能够及时获得反馈信息,进而能够时刻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同时教师也可以在学生回答和叙述过程中及时的纠正学生的用语错误,进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三是,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的习惯。

大部分师生往往都认为阅读课本是文科学习应该养成的学习习惯,数学不需要阅读课本内容,因此,常常忽视了数学课本内容,使得学生往往只是单纯的掌握了教师讲解的相关内容,而对于课本内容却没有深刻、透彻的理解。在实际学习练习过程中,也常常出现学习掌握了相关知识和解题方法却不知道该如何应用。而只有认真的阅读课本内容,才能够全面、灵活的掌握相关知识,才能够激活学生数学思维,不断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在学生阅读课本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反复的阅读思考,阅读过程不能只是简单的浏览文字,还要将阅读内容转化成自己的知识,并且能够将其灵活的应用到解题过程中。比如:在学习一些概念知识时,课本上对长方体的解释时,其上面与下面是完全一样的,在学生阅读课本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完全一样”这个关键词进行深入思考和理解。小学数学教材中涉及到的文字解释很少,大部分知识内容都是以题目的形式来呈现的,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细致认真的阅读和分析课本文字,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四是,引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并自觉检查。

学习完成作业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学习态度和习惯的重要环节。通过学生对解答过程的反思和检验也能够进一步了解和考察学生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高低。同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也要结合教学内容和要求,为学生传授一些科学有效的检验方法,进而帮助学生养成自觉检验的学习习惯。而在日常教学、练习过程中,教师也要指导学生将自觉检验作为学习、解题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步骤一直坚持,这样久而久之,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并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自觉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思维和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也能够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与习惯,促进学生数学素养和综合学习能力的全面提高。

三、结语

总之,课堂教学模式和过程对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有着关键作用。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更新自身教学理念,结合教学内容与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学生设计新颖有针对性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并且能够在学习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与学习习惯,从而学生学习今后的学习、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南岭梅 单位:吉林省磐石市烟筒山镇鸡冠山小学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高

1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1教学方式过于传统和单一:

现今很多小学数学教学仍然是采用教师课堂讲授的方式,即教师根据课标要求设计教学,在讲台上讲解之前计划好的教学内容,这样传统的教学方式太过于单一,降低了课堂学习气氛和学生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和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1.2教学计划不具灵活性:

教师在授课前设计教学计划,做好教学准备是开展教学的的关键。但是很多教师的教学设计过于模式化,过于死板,这样模式化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阻碍了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方面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1.3教学重点不突出,目标不明确:

有的教师认为小学数学教学很简单,只需要完成教学内容就足够,因而造成了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学目标不明确的情况。教学没能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为学生制定的目标不是过高就是过低,教学中也没有突出重点和难点,只重视数学文化知识的教学而忽略了学生兴趣爱好和技能特长培养。

1.4教师职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不高:

很多教师认为小学的数学知识很简单,自己很轻易就能应付数学教学,因而造成了部分教师认为完成数学教学目标就足够。教师教学能力的不同,因而学生学习情况不同,尤其是一些年轻教师,教学能力不达标就上岗,造成了学生学习困难的情况。

2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2.1转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很多学校和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唯一评价就是考试分数。同学之间竞争也主要是在分数上的竞争。这种传统应试教育的观念,一来不符合新课标对学生培养的要求,二来,也不能符合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当前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具有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小学数学的成绩不是是衡量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也让家长和社会意识到教学质量的好坏应该综合考虑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应该从知识学习、个性发展、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评价。总而言之,不管是数学教学还是别的科目的教学,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局限于考试成绩的多少,应以学生学科的各个方面素质情况进行评定,转变应试教育观念为素质教育。

2.2教学以实际为案例,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数学几乎无处不在,生活中学生接触到的数学问题也是数不胜数。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寻找数学题材,以贴近学生生活数学为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这样一来,可以提供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能力,二来可以让学生意识到学生数学知识对生活很重要,学好数学对未来很重要,学好数学其实很简单。如学习了常见加减乘除,我们引用学生和父母去菜市买菜或者去超市买东西这些作为案例,以学生日常能遇到的数学问题为题材,自然学生更愿意接受这样的数学问题,也更愿意花时间去思考和解决这样的数学知识问题。

2.3以人为本,激发学生兴趣是关键:

在数学教学中,很多学校仍然以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数学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占主导作用,学生被动的接受数学知识的学习。新课程提出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评价者、引导者和启道者,学生才是教学中的主体,充分发挥主题的作用才是关键,因此,数学教学也应该充分考虑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在为学生营造宽松与和谐的课堂的氛围的同时,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从兴趣爱好和特长入手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比如,教学中结合学生喜欢新鲜事物的情况,使用一些模型来进行教学,学生自然更愿意这样的教学方式。

2.4加强数学教师职业素质和教学能力的培养:

众所周知,学生更愿意接受以为认真负责与和蔼可亲的老师所教的知识,尤其是小学,学生情感化学习的因素很重,同时,教师专业能力好坏决定了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手段的规范性和合理性,因此,每个教师都需要不断充实和更新自我,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正确的教学态度进行教学。比如,我们都知道数学是一门很死板的学科,但是一个老师教学中以幽默的语言方式进行教学,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的学习氛围,还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数学教学的效率。

3结束语

其实,数学教学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还需要每数学教师从教学中不断学习和总结,从中找出更适合当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教学方法。如今,数学教学的关键已不再局限于知识的改变,还需要我们改变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作用。

作者:金桂荣 单位:吉林省永吉县西阳镇大岗子九年制学校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学学生学习能力培养

一、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大家都知道总理从小就有一个远大的志向,那就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个人的雄心壮志是非常重要的。而其他事情也都是如此,必须有一个奋斗的目标,否则是很难做成的。想让学生学习好数学就必须让他们有一个学习数学的志向,他们的心理形成了正确的学习动机之后,就会致力于学习好数学的行动上,从这一点上来说,小学生们非常重要,因为他们年龄小,正确的学习动机处于懵懂之中,他们的注意力不是太集中,思想情绪也不是太稳定,意志比较脆弱。所以,做好小学生们的思想工作非常重要,让他们从小立志,树立雄心壮志,不怕学习上遇到的任何困难艰苦,激励他们学习兴趣,让他们从“让我学”转变成“我要学,我一定要好好学”。长此以往,他们就会形成一种努力学习的动机了,就会形成良好的学习情趣。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时,要坚持持久性。通过生动的教学过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意志品质,激发他们独立思考和探索知识的兴趣。指导学生从直观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让学生学得高兴,学得乐意,不觉疲倦。

二、培养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一个人学习好的前提和基础,只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认真地努力学习。良好的学习习惯受益终生,它会使你不断地丰富自己,升华自己,使你从胜利走向胜利,不断获得成功。良好的习惯要从小开始培养,我们作为小学教育正是符合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阶段。因此,我们要极其重视这个教育。在我们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训练:首先要养成认真思考和听讲的习惯。作为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性格特点好动,抑制力弱,由此而决定了他们的思维不稳定,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认真思考,认真听讲的习惯。比如在讲到应用题的时候,需要知道有什么条件和解题思路等。这些需要在平时的训练中一定让学生会去思考,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还要培养学生能够进行观察和记忆的习惯。像小学数学教材中需要进行直观的内容很多,像那些线段图等,从低年级就要训练他们比较、观察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判断准确,推理合理。比如在执教9加几与8加几的时候,就叫孩子们谈谈9加几与8加几它们的区别,从算法上来说9加几与8加几是相同的,均是凑十法;区别的是:9加几想9加1等于10,把别的数分成1和几;而8加几想8加2等于10?将别的数分成2和几。通过如此的训练和引导,学生就会养成观察、比较、区别和联系的好习惯了,通过叫孩子们记忆,是说数学中的一些数据,那些公式、法则等,通过引导就会提高他们的计算时间和精确度,更能促进学生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当然还需要引导学生书写规范,计算要准确无误,学生在答题的时候往往好着急计算失误,从小要养成这种沉着稳重的习惯,就会有利他们的以后测验。也要告诉学生要及时地检查和调节思路的习惯。很多学生喜欢做题,但是不喜欢复查,错对都不在乎了,这样的习惯是属于不良习惯,所以,教师要及时纠正,使他们能够认真去检查,变换思路,能够很好地找到最佳解题思路。

三、养成积累数学方法的习惯

我们要对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的培养,使他们从小就有养成的素养。我们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习惯,还要积极培养学生去努力地探索更科学更严谨的数学研究方法。这里包括他们对解题的技巧和能力,也包括他们更深层次的探究能力、情感和思维的能力,还要竞争能力等。比如,我在执教“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一节时,我主要是让学生能够用乘法一步计算和连乘、乘加、乘减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我们教师在突破此环节时不能仅用简单的例题反复演算,习题再三训练巩固,而应注重学生解题的过程,要积极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前提下,感受这个思维的过程,再努力总结学习方法。以此来一步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比较、分析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四、结语

总之,我们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主,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逐步提高数学学习的能力。

作者:刘宝柱 单位:吉林省扶余市三井子镇第一中心小学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方法研究

1提升教师素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近些年,随着我国社会思潮的变化,人们生活水平的变化,学校的教育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情况,比如学情变了,小学生的思想趋于社会化,呈现出一定的功利性,他们对学习的热情不再那么高涨,而是有更多的思考;教学的内容也更加的丰富,教学媒介也丰富多样,学生对知识也是选择性的学习和记忆,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主席台”,而学生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实践证明,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精心的设计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自主性,让学生动起来。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需要教师的精心“教”和学生的有心“学”构成的,二者缺一不可,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就很难提升,没有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认真学习也不可能实现既定的学习目标,所以要想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必须抓好“教”与“学”这两个方面,具体来讲就是要想方设法的提升小学数学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教学技艺能力,认真的落实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理念,实现课堂的回归,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和学习自主性。其次,针对小学数学的教学来说,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除了需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外,还需要备学情,了解学生们的心理,并且巧妙的运用学情信息,整合教学过程和教学设计,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设计一些学生喜欢的或者乐于接受的教学环节或者教学模式。让他们学会主动思考,还能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做到活学活用和学以致用,进而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

2精心设计课堂导入,引发学生的共鸣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态度往往受到学习兴趣的影响,而学习兴趣的激发需要教师优化教学过程,整合教学内容,在课堂导入的时候针对内容选择合适的导入方法。课堂导入作为数学课程的开始阶段,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是非常重要的,一堂课的导入如果非常精彩的话,就会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探究欲望。对于小学数学课程的导入设计来说,采取的方法是非常多的,至于采取何种方法需要依据学情和教学内容来定。目前,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较为经常采用的数学课堂导入方法有:视频导入法、游戏导入法、歌曲导入法、设问导入法、直接导入法、复习导入法、故事导入法等。

3使用多媒体授课,优化教学过程

小学生对于不感兴趣的问题,他们很难给与关注,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抓住学生的偏好,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兴趣是吸引他们学习的东西。多媒体以图像、动画、声音等优势,全方位的给与学生多角度的感官刺激,也使得课堂由静态变成动态,优化了教学过程,提升了教学效果。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而数学知识往往又是抽象化和理论化的,要想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效果就必须采取一定的对策简化数学知识和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实现知识的转化。当然,利用多媒体虽然有诸多益处,但是作为一项辅助工具而言,我们在使用多媒体时也不能完全依赖于它,而应该恰当、适时的使用。

4关注学生发展,开展层次化教学

小学生在学习能力、接受能力、生活经验、智力发育、个性特征等方面是存在一定差异的,这些反应在他们的学习上就是学习成绩层次不齐,高低有别,针对这种情况,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明白,既然学生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果再教学的过程中仍采取整齐划一的节奏进行授课的话,那么是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必然会在学习上产生马太效应。为此,要想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必须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做到因材施教。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搞清楚学生存在的差异,有效的划分学生之间的层次,实现层次化的梯度教学。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面对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发展的困境,应该找对措施,对症下药。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数学学科教学,扭转以往的教学误区,同时提升教师的素质。对于学生而言,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恢复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丰富教学的媒介,完善电教化授课,只有这样从“教”和“学”两个层面去改变,才能提升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质量。

作者:余明金 单位:江西省都昌县狮山中心小学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学微课应用

一、微课的概念及特点

(一)微课的概念。

纵观整个教育领域,当前大家对微课的概念界定依然不够清晰。当前对于微课的称谓有多种,例如“微视频”、“微课程”等等。虽然叫法不同,但是我们依然可以从中看出其本质是相通的。根据当前对微课的研究,本文试图给微课做如下定义:微课是由从事教育行业人员开发的、具有五至十分钟的长度,来自于实际教学经验,并且能够被重复使用的一系列视频、动画资料的统称。

(二)微课的特点。

首先,微课以微最为显著。一段微课的时间基本控制在5-10分钟。其次,微课呈现的方式主要以视频为主,辅以一定的动画等其他材料。第三,微课需要教师来讲述实际的教学内容。第四,微课具备碎片化的基础属性,并且相对较为独立。最后,微课内容短小精悍,一个微课尽量只出现一个知识点,一堂课程当中可以穿插若干段微课。

二、微课的优势

(一)主题突出,并且针对性非常强。

微课主要围绕某个知识点或者具体的实际教学内容去制作,所有的微课都必须是针对于特定的主体的、有单一而清晰的教学目标。在这个要求下,微课的设计相对较为简单,设计上也更加精炼。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非常明确:只针对某一个知识点,有很好的目标指向,并且能够非常明显的突出“微”字的内涵。一堂传统的课程,往往会有若干个小知识点,学生想要通过一堂课程把所有的知识点都掌握,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微课只针对其中的某一个具体的内容,具有非常强的针对性。

(二)微课时长较短,利于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一堂数学课,其精华部分往往是针对于某个知识点或者某个教学难点开展的讲解,重点往往只在5-10分钟的时间内。但是经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通常只有5-8分钟。如果时间过长,注意力很难集中,很难达到教学效果。而微课的时间相对较短,一般都会控制在5-10分钟之内。如果集中阐述一个问题,更是只有3-5分钟。如果把微课做成正常授课的视频,那么与传统的授课并无差异,不能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就失去了其原本的意义。所以微课一定要在5-10分钟的时间内,尽量的把问题讲清楚,进行层层剖析,通过深入的启发,来帮助学生进行思考,从而进一步的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三)微课可以适用各种情境,适用于各年级学生当前社会,智能设备发展非常迅速,智能手机已经非常普遍。

在线学习已经走入到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学生也可以像大人一样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学习。微课以互联网为依托,短小精悍,颠覆了传统的学习方式,学习越来越自由。只要学生想学,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学习。并且微课有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可以不受次数限制,只要这个知识点不清楚,可以进行反复的学习,直到理解清楚为止。微课的出现,让学习变得更加灵活。

三、基于微课的课程设计

目前,在微课的制作过程中,大都是以手机视频的方式为主。因为其成本低,便于操作,并且能够方便的记录下教师讲授的过程,所以本文所研究的微课课程设计,也是选择手机视频作为微课的制作方法,在这个基础上对于数学微课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

(一)分析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

在录制微课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当对微课的核心知识点做到心中有数,要学会识别不同类型的知识点,并且能够归类汇总,微课的重点要放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巩固、掌握这类知识点,突出其中的重难点。以《两位数被一位数除》为例,本课程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位数、两位数、三位数相乘的基础上进行的,可以视为是对表内除法基础之上的延伸。通过分析教学内容,重点是两位数被一位数除的竖式和横式的计算方法,而难点在于使用竖式时,一旦商尾是0的情况。在微课的制作过程中,要对这几个知识点进行重点的讲解。

(二)分析学生。

教学设计的目的最终是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学生是由不同的个体组成的,各有各的学习风格。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有着千差万别的特征。在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时,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基础情况进行分析。还是以《两位数被一位数除》为例,学生在接触此微课之前,对于除法只会进行表内计算,虽然已经掌握的乘法的竖式,但是对于除法的竖式并没有接触过。在使用微课前,老师要先统一教授除法竖式。但是学生的接受程度有限,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微课,把除法竖式作为学习资源展现给学生。

(三)选择合适的资源。

学习资源,顾名思义,是指支持学习的资源,包括教材、学习系统、环境以及其他能够帮助学生学习的内容。学习资源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资源的选取和展示对于教学的设计以及学生的教学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微课有多种多样的制作方式,手机视频只是其中的方式之一。同时数码相机、DV、相机、Flash等都可以作为微课的资源展示给学生。在除法竖式的微课当中,如果屏幕当中能够有教师的影像、声音,并且现场还能够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将会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而对于高年级的一些数学课程的制作,利于应用题,可能插入动画或者Flash的方式会更加有效。

(四)教学评价设计。

评估的目的在于对教学和学习的过程进行总结,同时还要反思微课的使用效果,对本次微课的情况进行总结,并进行改进,以达到不断优化升级的目的。包括教师、学生都可以对微课的内容进行评价。要从多方面考虑,才能取得有效地评价结果。

四、结语

对于微课,由于其自身短小精简,可以快速切入主题,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育当中可以进行广泛的推广。有条件的学校完全可以规划教师自己动手制作微课,充分发挥微课在教学当中的功能,真正用信息设备的进步,帮助教学水平的提高。

作者:唐发霞 单位:吉林省磐石市烟筒山镇鸡冠山小学

第六篇:小学数学教学游戏应用探讨

1在教学中应用游戏的原则

1.1教师引导,学生作为主体:

实践证明,较从听中学的方式而言,从做中学的方式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所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对游戏的应用就需要结合学与做,将从做中学的理念贯穿到整个游戏教学环节,把学生变成课堂真正的主人,充分发挥其主体性,而教师只需扮演引导者的角色。

1.2实时监督,课堂及时反馈:

在应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实时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进行监督,学生也应将自己遇到的疑难问题及时反馈给教师。必要时,教师还应给予学生一定的刺激、强化,并及时对课堂的节奏进行合理调节,有效控制、掌握课堂教学这一动态变化过程,避免游戏教学流于形式,防止出现学生嘻哈喧闹过后一无所得的现象。

1.3三适原则,游戏渗透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游戏的三适原则指的是适时、适当、适度。适时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游戏时需选好时机,不能随时随意地引入游戏;适当指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务必要按照自己的内容特点来合理设计游戏教学案例及应用策略,不能将游戏强加给全部的教学内容;适度指的是应用游戏的时间长短、难易程度等应适宜。遵循三适原则能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对游戏的应用变得更加恰当、有效、高效。

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游戏的应用策略

2.1游戏贯穿课堂,帮助学生轻松学习:

随着网络多媒体技术及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网络上能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相互结合应用的游戏越来越多,或在课堂教学环节应用游戏,或某些课堂环节本身就是游戏。换言之,游戏贯穿了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不仅能使教学充满乐趣,还能调动学习参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延长学生在课堂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对学习投入饱满的情绪,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需求与自由,体现其主体地位。例如,当教师在讲解“100以内数的大小”的相关内容时,就可在课堂适当贯穿一个同名游戏。换言之,学生需将4个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教师可引入该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对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进行感知。首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组内学生相互合作,会比较学生先说一说应该如何比较,并总结方法,其他学生学习,并在全班交流;其次,教师设计2个例题对游戏练习进行检测,如果闯过3关后全部排序都正确,说明学生已经掌握了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如果出现错误也能及时监督和反馈,通过反复练习及时解决。可以发现,游戏贯穿到了整节课,教学与游戏已经融为一体,已经分不清哪个环节是单纯的游戏,哪个环节是单纯的教学,学生不仅学得快,还很轻松,学习效果良好。

2.2融入生活游戏,促使学生快乐学习:

知识不仅源自生活,也用于生活,小学数学也一样。实际上,数学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在,包括购物的花费、行走的路程、银行的利息等,这些问题都需通过数学知识的运用来解决。如果教师完全依据课本例题讲解知识,学生会觉得课堂千篇一律、枯燥无味,对知识也很难理解,如果教师能将这些知识变得游戏化、生活化,将知识融入生活游戏教学,知识与现实自然就联结在一起,能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快乐。例如,当教师教学生认识货币时,可选择不直接将各种面值的货币及相互之间的换算告诉学生,而是设计一个生活化游戏,让学生自主了解人民币的面值及上下两级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具体而言,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学习用品,并邀请几名学生扮演超市的售货员、顾客,顾客拿100元钱去购买不同数量、不同价格的学习用品,然后顾客与售货员相互交换角色,同时教师应确保游戏适度。这一游戏活动在生活中很常见,学生也不陌生,不仅活跃课堂氛围,还激发学习参与课堂的兴趣,认识了各种面值的货币及简单的换算。这种与现实生活贴近的游戏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学习起来很快乐,并懂得生活与数学之间的紧密联系,认识到数学知识是非常有用的,对学习新知识有很大帮助。

2.3调动学生感官,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以前,教师在课堂上主要是讲述、灌输,学生通常以听为主,这对小学生而言不仅获取信息的渠道单一、信息量少,也对培养小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能力不利,因为小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逻辑推理能力较弱,获取信息的途径主要是对具体形象事物的感知。但数学本身就带有较强的抽象性,小学生学习的难度较大,需要教师应用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来调动他们的感官,使眼、耳、脑、口、手等都能参与学习,从而丰富学生感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讲解空间与图形的相关知识时,为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各种图形的形状及具体的平面效果,帮助学生有效形成空间感,教师可适时应用摸一摸、猜一猜的游戏。即教师事先准备一些实物模型,让学生走上讲台摸一摸,并用自己的语言将所摸实物的形状描述出来,同时让学生画一画。该游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动手摸、动脑想、动口说、动手画,将学生的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学习,掌握真正有用的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3结语

如何找到游戏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平衡结合点不仅是一项长期工作,更是一个艰难的探究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重视研究游戏教学,找到更多科学的策略有效应用游戏,帮助学生更快、更轻松地获取知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作者:温彬 单位: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新场乡第二中心小学

第七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方法研究

1提升教师素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近些年,随着我国社会思潮的变化,人们生活水平的变化,学校的教育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情况,比如学情变了,小学生的思想趋于社会化,呈现出一定的功利性,他们对学习的热情不再那么高涨,而是有更多的思考;教学的内容也更加的丰富,教学媒介也丰富多样,学生对知识也是选择性的学习和记忆,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主席台”,而学生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实践证明,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精心的设计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自主性,让学生动起来。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需要教师的精心“教”和学生的有心“学”构成的,二者缺一不可,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就很难提升,没有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认真学习也不可能实现既定的学习目标,所以要想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必须抓好“教”与“学”这两个方面,具体来讲就是要想方设法的提升小学数学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教学技艺能力,认真的落实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理念,实现课堂的回归,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和学习自主性。其次,针对小学数学的教学来说,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除了需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外,还需要备学情,了解学生们的心理,并且巧妙的运用学情信息,整合教学过程和教学设计,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设计一些学生喜欢的或者乐于接受的教学环节或者教学模式。让他们学会主动思考,还能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做到活学活用和学以致用,进而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

2精心设计课堂导入,引发学生的共鸣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态度往往受到学习兴趣的影响,而学习兴趣的激发需要教师优化教学过程,整合教学内容,在课堂导入的时候针对内容选择合适的导入方法。课堂导入作为数学课程的开始阶段,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是非常重要的,一堂课的导入如果非常精彩的话,就会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探究欲望。对于小学数学课程的导入设计来说,采取的方法是非常多的,至于采取何种方法需要依据学情和教学内容来定。目前,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较为经常采用的数学课堂导入方法有:视频导入法、游戏导入法、歌曲导入法、设问导入法、直接导入法、复习导入法、故事导入法等。

3使用多媒体授课,优化教学过程

小学生对于不感兴趣的问题,他们很难给与关注,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抓住学生的偏好,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兴趣是吸引他们学习的东西。多媒体以图像、动画、声音等优势,全方位的给与学生多角度的感官刺激,也使得课堂由静态变成动态,优化了教学过程,提升了教学效果。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而数学知识往往又是抽象化和理论化的,要想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效果就必须采取一定的对策简化数学知识和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实现知识的转化。当然,利用多媒体虽然有诸多益处,但是作为一项辅助工具而言,我们在使用多媒体时也不能完全依赖于它,而应该恰当、适时的使用。

4关注学生发展,开展层次化教学

小学生在学习能力、接受能力、生活经验、智力发育、个性特征等方面是存在一定差异的,这些反应在他们的学习上就是学习成绩层次不齐,高低有别,针对这种情况,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明白,既然学生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果再教学的过程中仍采取整齐划一的节奏进行授课的话,那么是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必然会在学习上产生马太效应。为此,要想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必须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做到因材施教。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搞清楚学生存在的差异,有效的划分学生之间的层次,实现层次化的梯度教学。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面对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发展的困境,应该找对措施,对症下药。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数学学科教学,扭转以往的教学误区,同时提升教师的素质。对于学生而言,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恢复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丰富教学的媒介,完善电教化授课,只有这样从“教”和“学”两个层面去改变,才能提升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质量。

作者:余明金 单位:江西省都昌县狮山中心小学

第八篇:小学数学教学逆向思维能力培养

一、感官和情感刺激,提高学习积极性

数学知识也许不像绘画那样有丰富的色彩,但是它却是有自己独特的魅力的。小学数学教学还应当承担着培养学习兴趣和塑造良好学习习惯的任务,而逆向思维的教学也应当以此为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应该先让学生爱上数学,这样他们才能够从各个角度去尽可能地解决数学问题,才能有所得,有所知。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应该让自己的课堂变得有趣起来,利用各种手段去刺激学生的各个感官,仿佛每个器官都可以感受到数学的气息,这样的教学自然会给我们一个很大的惊喜。比如在教学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语言、丰富肢体语言,以幽默、趣味的方式进行教学。再者还要利用情感刺激,多给学生鼓励和肯定,让他们有信心去学习数学。在逆向思维的培养当中,学生解决完一个问题,就鼓励他进行下一步,或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给予学生肯定,让学生依照这个思路继续进行下去。这样可以将学生的情感和问题的解决联系在一起,逆向思维得到肯定,他们就更愿意去使用这个方法。其实某个方法之所以被我们熟知应用,就是因为一种习惯,所以逐渐积累逆向思维的习惯,那么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就会不自觉地去应用。因此,老师一定要以激发兴趣这个方面为大前提,将所有的教学都建立在学生感兴趣的基础上。

二、利用公式和法则学习,培养逆向思维

公式和法则的学习不像想象的那样,是一个简单的记忆过程。恰恰相反,学习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因为只有理解了字与句的含义,才能正确应用,记忆才不是一件难事。其实在教学当中,不难发现这样的问题,学生经常记不住公式和法则,或者明明记忆得很清楚,却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不知该怎么应用。因此老师可以借助学习公式、法则的这个契机,去培养逆向思维的能力。比如在学习圆柱的面积时,本来我们的教学思路应当是“先将圆柱的定义,然后讲侧面,最后讲其计算方法”,但是换一种教学思路,一开始就直接给学生一张长方形的纸,然后让学生卷成圆柱的形状,再问他们“圆柱的侧面积能否用长方形的面积表示呢?”或者“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和圆柱是什么关系”等。这样学生就会想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圆柱的侧面积,进而分析长方形的长宽高和圆柱是什么关系,“长等于圆柱的高,宽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最后再引导学生去理解圆柱的定义,理解它的数字的每个含义。这样逆向思维的教学有着很强的逻辑引导力,而且还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且从实践出发的教学,让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也有所提高。而且从数学公式的教学角度来讲,因为它往往具有双向性的特征,能够将学生的单向思维变成双向,加深对公式的理解,灵活应用这些公式。这种新的思维方式更是能拓展他们的学习方法,发散其学习思维,帮助养成良好的学习意识和习惯,能够从结果分析原因,扩大了学习途径。

三、辨析数学概念,培养逆向思维

数学概念是数学教学的根本,是不可缺少的教学元素,它和公式以及法则还是有所不同的,多是对基本概念的一些理解。这是数学学习基础当中的基础,如果对概念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可能公式和法则也不会有很好的理解、记忆和应用。借助它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是非常巧妙的,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楚地去辨析概念,又能让他们理解透彻,还可以培养其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他们应用逆向思维的能力。因为数学概念当中有很多是必要非充分条件,所以变化其思考过程,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条件和结论的关系,让学生知道“有这个原因会有这个目的,但是这个目的的实现不一定是这个原因。”比如在学习理解“方程的解”时,老师要从两个方面去展示这个概念,“一方面是这个解能够让方程左右两边相等,再者是能够使左右两边相等的值就是这个方程的解”。这样学生可以清楚了解自己所求数字的特征和意义,能够才能够正反两个方面认识数学方程这个概念。

四、利用实践问题,培养学生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可以创新解决问题思路,突破局限性,打破思维定式,逐步增加思维的扩散性和掌控力。在日常的教学中,老师除了利用逆向思维去帮助学生学习公式、法则,记忆理解概念之外,还要用这种思维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让学生能够有所得,有所知。其实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逆向思维都是老师进行引导的,或者是说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的,所以很难将这种精神变成自己的财富。而在实践活动当中,主体就是学生,他们自己去思考和完成,主动权在他们的手中,选择解决问题的方式也是一种学习。老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然后每个小组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一些逆向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就会影响到他人的思考,这样大家的思维广度都会有一个扩散。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定会给老师“惊喜”。

五、结语

总之,小学数学逆向思维的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思考方式的教学,更是一种逻辑能力的教学,是一种能力提高和完善的教学。老师要注意以刺激学生兴趣为基础,改变学生学习习惯,发展和拓宽学习思路,在教学语言和顺序中有意识地采用“逆向思考”,步步引导,最终帮助学生掌握这种能力。

作者:刘艳平 单位:吉林省松原市吉林油田钻井小学

第九篇:小学数学教学素质教育

一、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意识

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是需要解决的重要的问题。大多数学生缺少这种意识,表现在书本和生活离开,学生觉得学习数学都是在教室里。其实,生活中的世界才是个数学的大世界,不仅孕育了数学知识,还是数学的归宿。我们的学生要将数学学习延伸到教室外面。我们的教育有责任,多少年来都是书本教学,一年年,一天天。学生们每天和书本知识打交道,却无法掂量出一盒粉笔或者一瓶饮料的重量。这就是学生缺少对重量的直接实际的感受。学生根本就无心去感受,因为学生的数学全部在教室里,书本里,而不是在生活里。所以,教师一定要教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二、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和学习的重要任务,在小学阶段培养初步的形式逻辑思维的能力为主要教学任务。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初步分析的能力、综合的能力、比较的能力、抽象的能力和概括的能力和判断推理的能力,教会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好的思维品质。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的基础。教师要研究学生的思维过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帮助学生获取知识,经过感知知识,理解知识,巩固知识和运用知识。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感知和理解知识,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的材料,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三、适时揭示知识的有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

伴随着学生知识量的增加,学生理解能力也在增强,阅历也在丰富,教师必须适时揭示知识的有用性,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教会学生学习书本知识,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有了需要学生就会有学习兴趣,有了学习的动力,学生就会喜欢学习,培养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应该培养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法引起学生热爱学习情感的升华。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会那么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创造吸引学生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愉快的感受,帮助学生去掉学习的重荷。教师要教会学生轻松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学生的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情感,发挥教师情感的原动力,教师在讲解的时候也要发挥自己的情感,融进自己的认识、评价和态度。现在的教育很重视教师和学生的情感的活动,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的情怀,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建立教师和学生平等友好的学习氛围,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努力让小学生爱上学习,促进学习成绩的全面提高。因此,教师要发挥出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也要发挥出智力因素的作用,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让学生积极创新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敢于创新,创造轻松和谐民主的教师和学生的环境。学生不是知识的容器,不是教师和家长加工的学习材料,是教师和家长外独立的有着自己的学习意志和学习愿望的人。学生是有着感情,有着理想,有着个性的完整的个体。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促进者。教师经过一层层地提问,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刻,因此,教师要进行科学而深刻的提问,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

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需要学生对知识充满渴求,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渴求新知识,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的情感,抓住这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

六、抓住开发智力的素质教育的核心

智力是综合性的整体的结构,是人在认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种综合能力的结合。教师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根据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征,结合教学的需要,培养学生好的思维品质,重视教学中和学生及时沟通,重视加强学生知识的纵横的联系,重视发展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

七、重视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教会学生接受知识,更加多角度地发展智力。非智力心理因素的活动和智力因素的活动是统一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的。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要发挥兴趣、感情、意志等作用,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知识的学习。非智力因素是持续发展的动力,影响着学生学习活动的进程和效率,制约着智力活动的进步。教师要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可以培养学生形成认真、细致的学风、巩固学生的求实精神,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学习。

八、结语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走出素质教育的明媚的蓝天。

作者:朱兴国 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扬子津小学

第十篇:新课改小学数学教学学生兴趣培养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教学环节固化,兴趣重视不够。

教学环节固化,是我国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他们侧重的是知识的讲述,先讲例题,再练习,布置作业,测验,这些已经成为日常数学教学的基本环节,所关注的是学生的成绩。对于老师们而言,只是注重学生们的知识的接受,而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尤其是学生兴趣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缺乏真正的钻研精神和努力,严重影响其数学素养的提高。

(二)教具有限,制约学生兴趣的提升。

传统的数学教具不仅少,而且种类非常欠缺,我们最熟悉的就是老师的三角尺,这些基本的教具缺乏,影响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对于数学在实践中的应用,学生们是匮乏的。而现在社会处于日新月异的变化之中,对于信息的处理超过了以往的任何时代,因此教具跟不上时展的节奏,对于教学无遗具有不利的影响。尤其是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具对于学生智力的开发,潜能激发,动手能力都有重要作用,但不得不说这是我们目前小学数学教育的缺失。

(三)教法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匮乏。

小学教师,对于数学的讲授,只注重学生掌握基本的概念,公式、背诵加练习,不注重推理的过程,学生学习中只是被动的接受一个僵硬的公式,很难理解其来源,在讲述中这些问题表现突出,一本教案在手,几乎不思考怎样创新,怎样结合生活实际,以及最新的学科发展予以结合讲解,只是被动的充当知识的搬运工,反映在学生的接受上,对于学习快乐是很少的,学习中的问题也普遍比较突出,影响了学生积极性的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低,甚至产生学习倦怠心理。

二、新课改背景下激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策略

(一)教学中应创设故事性情境,诱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形象思维是主要的思维方式,对于小学生而言,热爱故事,在教学中可以充分结合小学生这一特点,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以受欢迎的动画片喜洋洋与灰太狼的故事为底本,老师适当的加以整合应用,是很符合学生心理里发展的,这也需要在教学中老师足够的人性化设计,做到真正的关心学生,了解到学生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课本中经常创设情景应用,如购物问题,路程问题等,这些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也容易接触到,故事设置的学生感兴趣,将会成为教学中重要的引子,诱发学生钻研的兴趣。

(二)充分发挥图示、教具作用,重视直观教学。

直观式教学对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接受能力是非常契合的,因此这是一种适用于小学生教学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图示,教具的作用。多媒体、图片、学习软件、玩具都可以成为教具,这些需要教师结合本课具体讲授的内容,因为课的需要,具体设定,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生的学习热情。尤其是当前多媒体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如数学发展的前沿领域讲解,数学中优秀视频、课件,都在我们的小学数学备课、讲课、反思评价中充分应用,为教师提供借鉴,同时,化抽象为具体,更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利于小学生接受,对学生发展极为重要和有利。

(三)巧妙设问,激发学习兴趣。

发问对于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它是一门技巧,更是一门艺术,教学中巧妙发问,这也要基于对学生的了解,基础好的孩子,在问题难度上可以适度加大,提升他们对于解决问题的能力,基础差的学生选用简单的问题,鼓励他们,增加对数学学习的信心。这是基本的一个环节,老师发问时,可创设情境,以解决问题的方式,直观性的发问,多问为什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人翁精神。

(四)注重数学实践活动的充分开展。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学生的实践,对于数学学科而言,注重教学活动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解决问题能力的锻炼是这门课重点需要多锻炼的。这就需要在保障课堂的基本教学下,注重学生多参与教学实践,了解数学学科发展的最前沿动向,比如问题的运用,测量、设计,我来计算等设定,我来帮妈妈买菜,算账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学习品质。主张教学实践的开展,也是新课改背景下对于学习提出的全新要求,是素质教育的目标,培养的人才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理论,更要注重在实践中的应用,小学时这种数学思维就得以运用,对于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更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五)提高教师技能。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虽然简单,但是学科知识时刻处于更新中,问题情境也有所变化,学生所面临的教学情境也与以往有所不同,这需要教师的技能不断提高,时刻掌握学科发展的最前沿状态,对自己知识进行更新,教学中也必须注重实践,提高教学技能,以丰富的教学能力让学生接受到最前沿的学习内容,在与实践结合的情境下,符合小学生身心和思维方式的背景下展开教学,不仅可以使老师受到同学们的拥护,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结束语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越来越引起各方面的重视,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教师必须转变其教学方式,以认真严谨的态度,激发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多种教学方式应用,开展创新式教学,保证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并为我国的素质教育改革做出自己的贡献,实现小学数学教育又好又快的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数学学科建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做贡献。

作者:李文刚 单位:重庆市大渡口区互助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