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认同的院校师德师风建设思考

教师职业认同的院校师德师风建设思考

摘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依托教师职业认同教育平台加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培养,不断探索多维度、多途径的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体系,成为众多教育工作者思考的热点课题。在实践教学中,指导教师不仅可以针对项目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学生知识上和方法上的指导,还可以引导学生对项目进行优化和提升,扮演着重要角色。基于此,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也越来越受到各高职院校的重视。为更好地推进大学生创新实践教育教学,全面提升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培养实效,构建系统化的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培育体系,文章从教师职业认同教育平台入手,探究教师职业认同教育模式下的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主要方法与途径,致力于推动职业教育以及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

关键词:教师职业认同;青年教师;能力提升

实践教学不仅需要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也需要指导教师有效地开展指导工作。指导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实践教学的进展和实际效果。要提升指导工作质量,关键在于加强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当前创新创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突出表现在以下三点:第一、指导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培训不足,一些实践教学项目缺乏合适的指导教师,存在“缺位”现象;第二、制度不健全,过程管理不规范,小部分指导教师“失位”,指导工作无从开展;第三、师生双方责任义务不明确,角色模糊,指导教师存在“错位”和“越位”现象,项目管理和评价机制不合理。高职院校是我国社会发展人才培养的重要领地,伴随高等教育的普及与扩展,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已跃居世界先进水平。我国高层次人才60%以上都来自于高等院校,不管是高等教育人才还是高等教育规模,整体教育体系已走在世界前列。与此同时,大批量的青年教师走上教育岗位,扩充了高等教育队伍。在整个高教体系发展过程中,青年教师担负着高职院校学生培养和科学研究等重要工作,也将成为日后高等教育发展的主力军,为此提升青年教师自身素质和师德师风,意义重大。

一、时代呼唤,多要素驱动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现状

(一)青年教师使命在肩,是高等教育对其师德师风建设的内在要求

高职院校教师是职业教育的主力军,更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他们不仅传播着知识,更为学生塑造心灵和生命以及思想,担负着育人的重要责任。目前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整体素质情况已经成为衡量高职院校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高职院校的师德师风建设也关系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未来与发展,如何提升青年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一直是高职院校管理层研究的重点课题,是高职院校未来发展和工作改革的核心内容,从目前高职院校教育改革情况来看,第一要做好相关实践教学内容,大多数高职院校经过多年的教育积累,已经打造出了全新的教育平台,教师队伍的职业认同教育已经逐步走向成熟。第二,教师职业认同教育依托现有的教育模式,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和高度评价,可以说高职教育正在依靠我国教育体系构建,逐步铺展开来,走向成熟。第三,教师职业认同是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高职院校创新发展的主要抓手之一,拥有良好的社会和企业资源,并且国家也给予了充分的政策保证。第四,教师职业认同教育团队主要集中在青年教师队伍当中,所以与高职院校的发展有很高的契合度。

(二)青年教师队伍庞大,完善师资培养体系契合时展需求

近年来全国高职教育立足长远发展目标,各高职院校大力引进青年人才,尤其是各类专业的青年博士,这些领先的人才必将成为高职院校战略发展的主力军。目前高职院校3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比逐年增大,有一些专业类较强的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占比已超过总体教师队伍的三分之二,并且该态势呈逐年扩大趋势发展。这些青年教师的补给在整个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青年教师队伍的壮大,良好地构建了高职院校教育体系传帮带这一重要历史责任,同时在教学方法上还集中体现在教育改革与培训方面,青年教师在实践型互动教育方面,师德师风培养还相对欠缺,有很大提升空间,当前我国高职教育正在加强以教师职业教育认同为主体的师德师风培养保障体系构建,一方面有利于提升青年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水平,同时也加强了这些青年教师的全面性素质培养。可以说青年教师队伍能力培养是目前高职院校发展的一项综合性工程。另一方面从个性化角度出发培养青年教师,青年教师有着无限的青春和活力,他们的这些特性必然会带动教育改革的良性发展,对于这类群体的培养要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类型的青年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让他们不断发展自己新的教育理念,在继承原有的传统教育模式基础上,引入新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在教育方式上要避免出现重形式、轻实效等弊端问题。让整个高职教育发展成良性状态,在大水漫灌的背景下实现精准细流,这也是对现有教育资源的良性利用。为此构建青年教师队伍的职业认同教育模式是目前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的主要内容,更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二、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建设途径

(一)补“缺位”,优化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人员构成,加强培训

造成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缺位”的局面,仅有少数是由于指导教师责任意识不足、不作为造成的主动“缺位”,更多的情况下则是指导教师被动“缺位”。实践教学项目的不确定性和挑战性时常会超出指导教师的研究领域和能力范围,导致指导教师难以给予及时、有效地指导。与此同时,一些项目在开展之初就难以找到合适的指导教师,实际上处于指导空缺的状态。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优化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人员构成和强化培训。

1.打造专兼职结合的创新创业指导教师队伍

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的打造,首要在于从高职院校内部入手挖掘潜力,整合资源。在教师自愿参加,并愿意接受学校对于创新创业指导工作的监督和管理的情况下,建立面向学生的指导教师数据库。详细罗列导师的研究领域和专长,为师生互选打下基础,提高匹配度。其次做好专兼职结合,聘请校外的专家、科研人员、创业者、企业家等参与创新创业指导。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兼职指导教师队伍的动态管理,及时进行队伍调整。

2.形成常态化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培训机制

高职院校应注重指导教师队伍培训的实效性和规范化问题,以专题讲座、讨论学习等形式,从大学生实践教学项目相关的法规和政策、学校的管理规定、实践教学项目特征分析、实践教学项目新动向、全国实践教学项目典型案例解读、大学生心理特征及师生沟通方法、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师德师风等方面入手,对实践教学指导教师进行培训。培训要有完备的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配好师资、充实学习资料,加强培训过程中的管理和考核,形成常态化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培训机制。

(二)纠“失位”,健全管理制度,加强过程管理

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失位”的危害虽不及“缺位”,但更为普遍和常见。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开展过程中,一些指导老师很少进行指导甚至没有指导。“失位”使得学生的疑惑不能得到及时点拨,项目效果也随之大打折扣。要改变指导工作“失位”的情况,需做好以下两点。

1.开展制度建设,规范过程管理

制度是实践教学项目开展依据和根本保障。针对实践教学项目指导教师“失位”的情况,学校相关部门要制定定期审核制度,通过编订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工作手册,查看工作记录,审核阶段性成果等方式实现过程管理。此外,明确准入和退出机制,对于“失位”严重的指导老师,要进行诫勉谈话,督促限期改正。对于诫勉之后依旧没有改观的指导教师,予以撤换,并从师资库中予以清除。

2.关注指导教师实际困难,减少被动“失位”

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多为专业课教师和基础课教师,教学工作量大,课程多,加上各种教研和科研任务,往往会造成指导教师负担沉重,疲于应对。限于时间和精力,一些指导老师不能及时有效地给学生提供指导,被动“失位”。高职院校要关注指导教师的实际困难,从工作量和科研任务量角度予以照顾和倾斜,为他们的指导工作保驾护航。具体来讲,高职院校可按照适宜的折算公式,将训练指导工作折合成课时量,充抵指导教师的教学任务量。与此同时,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的师资培训课程,计入教师培训学时,与业务培训学时同等对待。

(三)明确师生双方在创新创业项目中的角色和地位,优化项目评价机制

大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居于主体地位,指导教师更多担当“指路人”的角色。指导教师既不能“袖手旁观”,也不能大包大揽,更不能“操刀”“代劳”,将实践教学项目附属于个人的科研项目,将学生降格到从属地位。针对实践教学中频繁出现的“错位”“越位”现象。高职院校不仅要规范师生的角色定位,也要对项目管理和评价机制进行修订和优化,铲除“错位”和“越位”滋生的机制温床。

1.用制度和规范为实践教学项目师生准确定位

在学生参与实践教学项目,选择指导教师之时,可以在事先公布指导教师资料库的基础上,引入双选机制。此举措,可以使双方在互相选择,确定指导关系与被指导关系之初,即对项目目标和预期完成程度达成共识,避免双方在此问题上产生过大的分歧。双选之后,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订立合同。学校主管实践教学工作的部门居中扮演“中间人”的角色,调节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对合同的效力予以保障。

2.正确看待实践教学项目成果,优化评价机制

实践教学项目,根本目的在于“训练”,在于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创新创业相关的知识和能力。在这个训练过程中,项目成果难免会存在参差不齐、效果不尽如人意之处,一些项目也会出现虎头蛇尾或难以推进无法达成目标的情况。过度强调成果评比,无疑会给实践教学项目师生带来额外的焦虑和压力。一些指导教师在评优的刺激之下,亲自“操刀”上阵,一些指导教师为了避免项目无法结题、排名垫底的窘境,直接“代劳”。这些情况的改变,都有赖于评价机制的改变。高职院校在优化实践教学评价机制时,既要重视项目完成质量,又要不唯成果论,回归实践教学的初衷。本着训练的目标,在阶段成果检查和结项成果验收之时,根据实际情况,宽严相济,从评价考核角度为实践教学项目师生减轻压力。从而鼓励学生大胆实践探索,减少指导教师大包大揽的动机。

三、多维构建,分层次构建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全新体系

(一)以团队建设为基础,全面提升青年教师凝聚力

根据对高职院校教育改革调研数据统计,目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培育抓手主要集中在人事部门以及各高职院校的二级单位教研室。这些部门在教育发展过程中长期扮演着青年教师培育基地的角色。但是这些培育模式中存在学科融合不足,培育模式单一,实践性不强等弊端问题,如果能够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当前高职教育相融合,通过构建“老、中、青”一体化,多学科融合的新型“教学+实践”兼容的教师队伍将更适合高职院校的发展。充分利用教师职业认同性与互动性强的特点,将青年教师业务能力培养纳入到日常管理工作范围内,充分发挥学校管理层的建设督导与帮扶作用,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特别是通过团队建设和青年教师专业技术指导等相关培训,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水平。在实践教学开展过程中,可以结合理论知识带动青年教师发挥自主创新学习能力,完成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培养工作。同时,高职院校还应加强审视并挖掘青年教师团队建设,将职业实践团队建设作为青年教师师德师风的建设主要抓手。

(二)以平台建设为抓手,构建一体化培养体系

职业教育重点在于各类平台体系建设,依托职业教育过程中的各类赛事活动基础设施,资源整合,学校交流等平台途径,将职业教育与现有高等教育资源有效融合,实现多平台交叉教育体系构建,并不断挖掘全新教育模式。在实践平台建设过程中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训,利用学生素质提升的过程,反哺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在教学体系构建中做好平台建设,推动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以此为契机,协同促进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全面良性发展,从而构建出“职业教育+学生发展+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三位一体协调均衡发展的新格局。

(三)以赛事赋能为途径,夯实业务提升内涵

创业教育的根本在于创新,创新教育的灵魂是实践,实践教育是目前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精神所在,更是做好职业教育的主要基础。职业教育的实效性要借助各行各业的赛事活动以及实训教学拓展开来,目前青年教师是大学生职业教育的中坚力量,也是职业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何依托现有的各级赛事完成职业教育是目前高职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一方面在高职教学过程中,要将各类赛事打造成培养学生职业教育的重要载体;另一方面要在各类赛事活动中不断锤炼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广大青年教师在各类赛事舞台上展现他们的风采。青年教师只有积极投身于职业教育中,经过不断的实践磨练,才能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完成职业教育学习与锻炼。这样的过程虽然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但是更有利于培养青年教师逐步成长。同时通过各类赛事活动的开展,也有利于企业选拔人才,教师增长才干,学生展现自我,可以说这样的教学模式一举多得。

(四)以政策保障为后盾,抓牢动力引领主方向

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大部分都具有较高的学历,一般都为博士或者硕士,从某种意义上讲,青年教师走出了学校又回到了学校,但是青年教师走上工作岗位时,面临着家庭生活、科研教学、个人技能等多方面发展挑战,所以说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如何提升青年教师的核心素养,做好相关的引导和培训工作,是目前高职院校的重点内容。作为高职院校管理层,不仅要从学校的宏观层面进行部署,更要将所有的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在做好相关指导工作的同时,给予青年教师一定的精神鼓励和荣誉,从思想上激发青年教师自我提升意愿,通过加大激励力度,调动广大青年教师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教学培养氛围,使青年教师尽快提升业务能力,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

(五)以思想舆论导向为基础,加强自身学习

在教学方面,“水不厚,船弱。”传教士本人是第一个相信的人,教育家是第一个接受教育的人。学校应具备良好的培训机制,培养思想政治和技术教育方面的导师,不断发展青年教师在课堂领导方面的思想政治能力,更好地将其纳入学生智力教育的核心任务,以提高其在政治教学方面的教育水平。学习是增长和提高质量的基本原则。高校教师必须注重提高整体素质,将个人学习和中央教育与加强学习的举措联系起来,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了解如何将知识应用于新媒体,提高媒体利用率,及时满足学生对第三方应用程序的需求,熟悉新的网络信息平台,熟悉网络的语言特征和规则以及标准,能够正确引导学生使用互联网资源,有效解决生活和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四、结束语

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是提升实践教学实效的重要抓手。高职院校应从多个方面入手,着力打造一支人员配置合理、工作认真高效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为实践教学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青年教师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其个人的师德师风状况决定了未来大学生的质量和成效,所以要依托职业教育平台构建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培训体系,进一步推动整个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深化开展。同时各高校也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国家人才战略发展,通过一系列措施有效提升青年教师的整体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作者:陈瑞 单位:重庆应用技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