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人文教育在解剖学教学的实践

医学人文教育在解剖学教学的实践

2019年教育部[1]提出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构建更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医学思政教育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医学生人文素养,提升医学人文精神的重要职责[2]。根据我国卫生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建设发展规划,对乡村医生职业素养提出了较高要求。乡村医师是离基层人民最近的医务工作者,乡村医师专业学生的培养工作必须从专业和思想两方面体现。解剖学作为乡村医师专业学生入校接触的第一门医学基础课,教学环境特殊,其最重要的媒介就是尸体标本,而尸体标本来源于遗体捐献,也就是学生们尊称的“大体老师”。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认为解剖难学,医学名词多,结构复杂;有的学生第一次接触大体标本会出现惧怕的抵触情绪,从而在日后的学习中对实验操作避而远之。因此在解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针对新疆医科大学乡村医师专业2019级学生,本研究选择以遗体捐献为主的医学人文教育融入解剖专业教学改革中,把医学教育培养目标贯穿其中,使学生消除恐惧摆正学习态度,理解“感恩,敬畏,责任”的意义。

1基于遗体捐献的医学人文教育实施

1.1解剖学第一课

解剖学第一课选择在实验室进行,首先向学生介绍“大体老师”的来源,及科普遗体捐献的相关知识,并向学生讲述身边教职工捐献遗体的感人事迹,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尊重、爱护“大体老师”,最后带领学生向“大体老师”鞠躬、默哀,以示尊敬和感恩。

1.2课堂内的活动

1.2.1课堂医学人文教育融入

为了将医学人文教育潜移默化的融入学生日常学习中,积极实施教学改革,将医学人文教育与专业知识融入在一起。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将时事政治、政策教育融入日常课程。如融入本学期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课前带领学生正确解读相关内容,与社会实际相结合[3];(2)与中国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相结合,如中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名人李时珍,李时珍以身试药,把一生奉献给了医学事业,其勇于实践、求真严谨的精神值得后人赞扬和学习;(3)以遗体或器官捐献为切入点,如以肾移植的捐献为切入点,临床知识与书本内容结合起来。

1.2.2解剖学知识竞赛

在教学中期以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学生中走深走实为目的,以学生为中心,锻炼学生人文教育与专业课相结合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调动学生学习解剖学课程的积极性。本教研室针对乡村医师专业学生,举办了解剖学讲课比赛和笔记大赛。

1.3课堂外的活动

1.3.1社会活动

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红十字会的活动时,通过与遗体捐献者家属的交流,学生感受遗体捐献者及其家属造福后人、恩泽社会的无私精神[4]。

1.3.2教研室宣传活动

每年教研室组织的宣传活动包括:(1)组织学生前往乌鲁木齐市九龙生态园进行清明祭扫活动,学生们对墓碑进行仔细的清扫和擦拭后,向“大体老师”鞠躬并献花;(2)走进“生命科学展馆”,以生命科学馆为生命教育实践基地和教育载体,实现了医学知识科普和人文理念教育的相融合[5];(3)弘扬身边感人事迹,在新疆医科大学科解剖实验室大厅坐落着一尊姚秉礼老师的半身铜像,姚秉礼老师曾经是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一位普外科医生,去世后将其遗体献给学校,献给新疆的医学教育事业,姚老师为医学事业献身的奉献精神,值得师生们的学习和尊敬;(4)利用每年开放性实验—大学生制作标本进行科学训练,在此活动中带领学生向“大体老师”鞠躬、默哀,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标本,理解“感恩、责任”的意义。

1.4医学人文教育实施效果评价

为评价教学改革在乡村医师专业学生中的实施效果,本研究在解剖学第一节课和学期最后一节课进行了雨课堂问卷调查。

2结果

2.1讲课比赛

参赛学生在比赛中融入医学人文教育主题,如有的学生结合生活中喝酒与胃出血的关系,从医生角度应该规劝患者戒酒、真爱健康;有的学生结合“狂喝豪饮”的白酒消费风气,临近元旦公务人员应遵守“禁酒令”,既是遵守规定,又保护自身健康。通过这种活动,学生将自己理解深刻的人文教育例子与老师和同学分享,在展现自我的同时,学生主动思考意识到人文在身边,人文教育贯穿在医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

2.2问卷调查调查

2019级乡村医师专业学生共计202人,学期第一节课上共发放问卷202份,回收193份,回收率95.5%,有效问卷193份,有效率100%;最后一节课发放调查问卷202份,回收200份,回收率99.9%,有效问卷200份,有效率100%

2.2.1遗体捐献了解度

本学期第一节课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193位学生中对遗体(或器官)捐献相关知识非常了解的仅有2.1%,完全不了解有59.6%。从学生了解遗体(或器官)捐献的途径(多选题)调查显示遗体捐献知识主要来自于网络(56.5%)、学校及社会教育(45.6%)和广播电视(34.7%)。在被调查的学生中85.46%对于“大体老师”充满敬畏之心,还有4.7%第1次接触标本觉得害怕、不敢触碰,但是85.5%的学生支持并提倡遗体(或器官)的捐献工作。

2.2.2医学人文教育实施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和教学工作的深入,将调查结果与第一节课(教学前)调查结果进行对比。(1)遗体捐献宣传方面:学生在教学前73.1%认为遗体(或器官)捐献对社会发展非常有用,期末时人数上升为91%。教学前47%的学生愿意捐献自己的遗体,53%的学生表示不愿意捐献;期末时愿意捐献自己的遗体的率上升到68.5%。关于是否愿意工作后向周围人宣传捐献遗体(或器官)的过程和相关知识这一调查中,教学前49.7%不愿意向他们宣传,期末时70.5%同意宣传,不同意的减少到29.5%。(2)医学人文教育学生的接受度方面:教学前72.5%的学生不理解什么是医学人文教育,期末时人数下降到15.5%。教学前82%的学生认为医学人文教育是枯燥、生硬难以理解的,期末时下降到13%。调查显示在人文教育中84%的学生表示动手参与、真实接触到的人或物最能使他们情感产生共鸣,教学前45.5%的学生表示不愿意向其他人宣传人文教育知识,期末时90.5%的学生愿意与周围人分享相关知识。

2.2.3学生意见反馈

学期末针对思政融入教学的效果和老师的教学方式听取和收集学生们的看法。学生们的反馈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上解剖学课之前对接触“大体老师”有抵触和恐惧心理,但是通过学习,对“大体老师”无私大爱精神深受感动和启发,要怀着一颗感恩和尊敬的心去学习;(2)学生体会到自己也能将人文知识融入到学习中,人文教育就是从生活学习的点点滴滴中汲取;(3)学生体会到只要用心、感兴趣,枯燥的解剖学知识也能变得容易理解和记忆;(4)深刻体会到任课老师的不易,找到身为未来乡村医师的“初心”。

3讨论

3.1医学人文教育实施效果分析

遗体捐献这一公益事业,对于人类医学文明的进步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遗体捐献事业起步较晚,且受中国传统思想教育的影响,导致我国成为世界上遗体捐献率最低的国家之一[6]。解剖学最重要的教学媒介之一就是大体标本,然而大体标本的紧缺和逐年的损耗成为我国医学院校共同面临的问题。本研究表明学生未接触解剖知识前虽然都赞成并认可遗体捐献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大部分学生对遗体(或器官)捐献的相关知识都并不了解,有一半学生不愿意百年以后捐献自己的遗体。通过一学期的学习,使学生亲身体验、领悟以遗体捐献为主的医学人文教育活动的主旨。期末有68.5%的学生同意捐献自己的遗体,并且愿意工作后向周围人宣传捐献遗体(或器官)相关知识,从之前的50.3%变为70.5%,说明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和活动对于遗体捐献的态度都发生了积极转变,也为将来在工作中宣传遗体(或器官)捐献的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3.2回顾与展望

本研究通过课堂内、外活动将医学人文教育融入课堂的方式,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兼顾精神上的成长。但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具体如下:(1)本研究首次在乡村医师专业学生中开展,实施班级和学生人数有限;(2)调查问卷涵盖内容较少,不能更深入的分析产生原因;(3)实施过程中对于某些思政内容解读不到位,生搬硬套,不能与所学知识的整体构架更好的融合;(4)教育内容仍需根据课堂内容进行有机结合,缺乏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多种方法的课程思政融合,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不完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9〕8号,2019.10.

[2]李海军.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视角下医学人文教育改革的路径探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7,37(6):853-857.

[3]别永信,张孝芳,蔡青青,等.高职人体解剖学三边一体化教学效果探究[J].解剖学杂志,2018,41(5):621-623.

[4]陆俞凯,曾日红,朱婷婷.医科院校与非医科院校大学生对遗体捐献认知态度的比较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73(2):125-129.

[5]范小兰,陈凌枫,徐剑文,等.寓思政教育于人体解剖学课程的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J].解剖学杂志,2019,42(4):411-412.

[6]缪群芳,葛文杰,王艳岭.浙江省民众对遗体捐献的认知、态度及意愿调查[J].医学与哲学,2019,40(15):41-45,74.

作者:李冰玉 王水泉 贾龙 茹菲亚·祖拉提 郭吉宁 陈胜国 薛志琴 单位:新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