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启发式教学论文(3篇)

小学启发式教学论文(3篇)

第一篇:启发式教学下的小学数学课堂

一、创设情境教学,启发学生思考

数学学科严谨性强,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学生经常会感到无趣和枯燥。为了将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故事情境,将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故事带入课堂,通过故事的引用将数学知识内容变得生动形象,让学生在故事情境中积极独立思考。故事情境要对学生具有启发价值,带动学生主动思考。例如,在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比例》教学中,为了促进学生思考,让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故事情境:大象爷爷将小兔子和小猴子请到家里一起过圣诞节。这时候,大象爷爷拿出备好的160个苹果,分给大家。大象爷爷一共请了16只小兔子,22只小猴子,大象爷爷拿着这些苹果不知道要怎么分。这时候小兔子说:大象爷爷,你可以把这些苹果平均分成两份,这样每份就是80个,然后给我们小兔子组一份,给小猴子组一份,然后我们再自己分。大象爷爷听了后再问小猴子的意见。小猴子说:这样分对我们来说不公平,小兔子他们每人能分到5个苹果,而我们平均每个人都分不到4个。这时候大象爷爷就苦恼了,到底该怎么分呢?教师适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思维。教师:同学们帮大象爷爷想想办法,怎样分才会公平呢?学生都被带入到教师创设的故事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去寻求合适的答案,有效激发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二、利用实际问题,启迪学生思维

将生活实际融入数学课堂中,能够增强学生熟悉感。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生活实际问题入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从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中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例如,在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中,教师在讲减法的时候引入了一些生活实际中的问题,以此来启迪学生思维,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一间多媒体教室里有120个座位,有一个班的学生去上课,当学生都坐好之后,还有35个空座位,请问这个班共有多少名学生?教师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实际问题入手,容易拓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又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时、分、秒》的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启发学生,让学生对时分秒有更好的了解,教师让学生计算一下自己平时吃饭会花多长时间,让学生思考一下平时跑操的时候,绕操场跑一圈大约会用多长时间。在课堂中引入一些生活问题,让学生学会从数学角度观察现实生活,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科学有效启发,推动学生进步

启发式教学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作用,而不是直接将知识灌输给学生。教师通过实施启发式教学,可以让学生学会学习,推动学生进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从比较简单的知识内容处启发、引导学生,指引学生思考的方向。例如,在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中,教师从学生已经学过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知识内容出发,逐步引导学生学习、掌握本节知识内容。首先,教师为学生出几道计算题:“25x3=38x8=18x6=”让学生回忆这些计算题的做法,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增加难度,给出难度较大一点的计算题:“12x14=”教师利用这种教学方法,推动学生自主探究,用自己的知识基础去探索出更多的数学知识。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很好地复习了以前的知识内容,还在探究中受到很大的启发,无形中掌握了更多的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优化课堂问题,拓宽学生思路

启发式教学离不开问题的提出,教师在教学中利用问题来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引导学生思维的方向,开拓学生思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对课堂问题的优化,让每一个问题都有它的价值,具有一定的启发性。例如,在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加法和减法》的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异分母分数加法的时候,通过向学生提问来引导学生探索其中的奥秘。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了两个分数:1/3、1/6,之后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观察一下这两个分数,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学生们都很积极地思考,很快就有学生回答:这两个分数的分母是不一样的。教师对学生的答案给予了肯定和赞赏。教师接着问:那如果我让这两个分数相加,能算出结果吗?为什么呢?教师通过问题来启发学生,让学生有更清晰的思路和更明确的思考方向,进行自主探究,从而促进有效数学课堂的构建。

五、总结

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种教学方法为学生指引了学习的方向,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和主动思考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优化教学方法,拓宽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马萍 单位:江苏海门市国强小学

第二篇:启发式教学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应用

一、简要说明启发式教学的基本内涵、优势

所谓“启发式教学”,指的就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要求与学生真实水平,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或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模式,以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从而推动学生自发进行知识学习。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启发式教学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创设教学情境,找寻合理的教学启发点。启发式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它更多地体现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老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还需要激发学生潜力,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所以,启发式教学能更进一步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使学生愿意主动去获取知识,这样也更符合素质教育与新课改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启发式教学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具体的实践应用

1.老师“启发”、学生“尝试”

要想启发式教学模式的价值完全展露出来,老师就必须视学生为课堂主体,保证所开展的教学活动统统服务于学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在实际的启发式教学开展过程中,老师应结合教材中所提及的数学知识点有效地创设教学情境,真正做到老师“启发”、学生“尝试”,真正让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学会应用数学知识。比如,老师可以给学生出这样一道简单计算题目:97+36=?学生看到这个题目之后,便会开始动手计算,有的学生拿出草稿纸列竖式计算,有的学生数数计算,还有的学生用心算得出最终答案133。通过多种形式的加法计算,学生基本都可以得出结果,老师此时便可示范给学生这样的计算步骤:97+3+33=100+33=133,从而鼓励学生积极尝试,真正实现老师“启发”、学生“尝试”的模式。

2.“引领”效果优于“牵引”

“引领”与“牵引”两个词语意思虽说略有相似,但是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却表现得截然不同,“牵引”更加明晰地展现老师在课堂详细讲解的每一处知识点,而“引领”则更多地体现老师的引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小学中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引领”比“牵引”的教学效果更优越,也更符合启发式教学的内涵。比如,老师在讲“小数的乘法和除法”时,因之前已经学过“整数的乘法与除法”这一知识点,所以老师大可不必详细讲述具体的乘除步骤,而是重点说明计算结果的小数点应如何标记,进而帮助学生掌握此知识点的关键要领。

3.坚持“精准”“巧妙”要领

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启发式教学中,老师一定要坚持“精准”与“巧妙”的要领,这才能确保老师真正把握住启发点。“精准”就是要求老师应精准把握好数学知识的启发点,而一般启发式教学多在知识衔接之处广为使用,旨在保证知识衔接的顺畅、流利,帮助学生把握整个知识框架;“巧妙”是要求老师重视启发的巧妙性,这是因为数学学习需要巧妙的解题技巧和方法,然而并非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很好地掌握这种方法和技巧,所以,这就需要老师巧妙地构思,确保每一位学生都可以熟练运用。

三、总结

总的来说,启发式教学跳出了传统死板教学模式的怪圈,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提供给了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优良环境,并能真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因此,小学数学老师应积极引进启发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凸显老师的引导作用,把握好启发的精准度原则,在此基础上充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作者:王寅琰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新安小学

第三篇:小学语文启发式教学法探究

一、运用提问式启发,引导按图索骥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方式,为了增加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频率,采用提问式教学方法,找出学生思维漏洞、现存困惑以及引导学生思考方向。提问式启发策略包括怀疑型、含蓄型、推导型、观察型、悬念型、究因型等不同的形式,可以运用学生自主提问、自主回答,教师提问学生答或者教师自答的方法。根据具体教学内容与教学难度,设计具体的情境,激发学生思维,促进教学相长。提问式启发与其他启发方式相互融合运用,主要是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按图索骥,不断摸索,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二、运用提示式启发,促进豁然开朗

提示也可说是教师的介入,提示式启发方式需要遵循有效介入原则。提示式启发基本上是在学生产生思维矛盾、认知冲突的时候,教师给予点拨,包括奠基性、例示型、关键型、比较型与实验型等不同的形式。不管是何种形式,都需要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生的认知基础、思维方式、能力发展方向,因材施教,制订针对性的思维启发方法,挖掘学生潜力,引导学生正确思维。例如,在进行《小英雄雨来》教学时,学生在预习课文时,不明白为什么课文会用那么大的篇幅叙述雨来的妈妈追赶调皮的雨来的相关内容。之后教师进行提示式启发:“雨来面对小鬼子的威胁、屈打是如何逃脱的?”学生回答:“凭借机智,跳到水里跑的。”那么教师再提示“为了表明小英雄雨来的游泳和机智本领,就在前文进行了提前叙述,这起到了什么作用?”学生交头接耳,仔细分析,得出是全文的铺垫,由此,学生深入了解到语文作文的相关方法。

三、运用示范式启发,鼓励拓展分析

由于小学生年纪小,在普遍的学习方式中,教师示范是较为常用的一种方式,学生跟着老师的学习方式来进行学习,自己运用与体验,获得知识与能力。示范式启发是基于教师规范性的示范来展开,以此启发学生掌握某种方法、技能。包括操作型、口语型、解题型、潜在型等示范形式。各种形式都围绕教师规范化的示范过程来展开,以此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跟着教师获得解决思路,并且实施创新运用、思维发散与实践分析。例如,《金色的鱼钩》一文的学习是在《再见了,亲人》之后,教师可以运用示范式启发的方法,引导学生展开自学。通过两篇文章中的用词、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等进行对比分析,展开示范式学习,深入理解《金色的鱼钩》中阐述的中心思想。两篇文章表达了对人民、对战士的崇高敬意,都是在叙事中写人,并且感情深厚,运用相同点、不同点进行示范讲解,鼓励学生自学,提升学习能力。

四、运用图示式启发,构建知识网络

图示式启发就是运用字母、符号、线段等形式来勾画出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并重点指明相关知识点的特征。它包括推理型、展示型、体系型图示,不管是何种图示启发方式,都需要是最简明、最突出的符号与网络形式,以此来揭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图示式启发方式能够很好地鼓励学生思维发散,建构知识间的联系,类比联想记忆、分析与探索新知识,从而拓展知识网络。例如,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抽象思维较弱,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采用图示式启发具有较好的效果。对于《坐井观天》一文的教学,教师借助视频、图片等方式,配上文字、语音,实施图示式启发,并引导学生自主阐述文章表达的故事。之后,学生进行同桌故事阐述的学习过程,明白故事讲述的内容,并分析这个故事给人们的道理。教师之后总结点拨,其实,青蛙也没有错,每个人的生活态度与生活区域不同,获得的思想方法也会不同,人生过程中,需要转换思维思考问题,也需要在适当的时候懂得满足。

五、运用假设式启发,实施猜想验证

假设式启发策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式,通常以某个虚构的事例来阐述某个观点,逐步推导、分析,发现这个观点的错误性,由此启发学生认同和接受正确的观点。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对某个错误观点深信不疑,或者犹疑不决,教师不能采取硬性遏制的方式,应该结合假设式启发策略,也就是归谬法来引导学生发现这个观点的错误之处,并总结与归纳出正确的观点。假设式启发与数学中的反证法类似,都是从错误面,也就是正确面的反面进行分析,首先假设错误观点为正确,之后结合相关条件进行推理分析,继而推导出引发矛盾或荒谬的结论,从而否定错误观点,得出正确结论与知识。例如,学习《钓鱼的启示》这篇文章时,为了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教师采用了假设式启发方法。在学生阅读并初步学习了文章内容以后,教师假设“如果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晚上,作者按照他的想法,将鲈鱼捕捉上来,并带回家,再占为己有,那么今后的三十四年的旅途中,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又该如何?作者又会踏上怎么样的一条旅途?”之后学生交头接耳,分析得出“在面对诱惑的时候,很多人不能把持自己,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而父亲的教导让他明确自己心中的规则,一直恪尽职守,以道德为人生准则,人生旅途走得稳健。”通过假设式启发,引导学生猜想分析,深入了解文章思想。

六、总结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挖掘学生潜力,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互助合作、应用分析。启发式教学与新课改理念中的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教学策略能够很好地契合,对于学生知识储备、学习能力的提升具有较为实用的帮助。结合实际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选择针对性的提问式启发、提示式启发、示范式启发、图示式启发、假设式启发等启发式方法,基于以学生为本,教师科学组织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分析、合作交流与实践探究,不断增加语文知识储备,提升语文素养。

作者:王海霞 单位:甘肃省灵台县东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