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论文3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论文3篇

第一篇

1.当前我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现状

1.1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不够精确

语文课本质上是语文教师文学素养的体现,也是教师和学生对课本的理解程度的体现。这些都需要教师及其学生调动自身的情感去深刻的体会文章中作者的感受,能够从心灵上与作者达到共鸣,而不是单纯的去草草的读一遍,而不去深刻的对文章进行剖析和反思。这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缺乏耐心的阅读心灵,只是单纯的死背教材,没一点自己的实际观点;(2)缺乏对作者写作意图的探讨,不能从根本上理解文章的中心含义;(3)缺乏对文章整体的概述,只是片面的分段进行理解。

1.2教师对学情不够了解

(1)没有认真的关注所有的学生。保证每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都得到切实的提高是小学课堂教育的核心内容,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很多的教师会不自觉的把关注点放在自己的身上,而忽视了学生的存在,这从根本上违背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2)对学生在每个阶段的特点不能很好的把握。学生在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发展特性,拥有自身的个性与共性,把握其发展的特性对于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小学生作为人生学习的初级阶段,其是为以后奠定基础的,不需要对于课本的内容进行深刻的分析。

1.3教师课堂评价不合理

(1)教师评价没有起到应有的鼓励作用。有些教师对于学生评价过于单一,有的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言过其实,有的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缺少相应的根据等等情况,都不能够提起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严重的还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这些都是错误的课堂评价;(2)教师评语不能起到应有的指导作用。教师评语应该主要以鼓励为主,但是也应该贴切实际,不应该盲目地一味的迎合学生,这样不能够使学生进行反思,起不到对于学生的指导作用。

2.构建小学语文有效课堂的策略

2.1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要构建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首先应该做的就是要打破常规的师生关系,重新定位教师和学生的位置,以教师为提供服务的平台,学生自我学习与成长的新型模式。使学生可以走到讲台的前面,而教师走到幕后,形成良好的自我学习环境,并且还要尽量的把课堂的时间留给学生,给予他们充足的空间。

2.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语文课程通过现代的媒体技术配合适当的教学方法,可以创造出声形并茂、情景交融、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不仅可以激发小学生的课堂兴趣,还能够使其对于课本的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再现情景的过程,还能够开发学生分析、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使其思维向更深的地方发展,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如教学《项链》一课的过程中,进行角色扮演,自由发挥的形式,对女主人工从借钱买项链到挣钱还项链的过程中,提供给学生们合适的工具(多媒体、服装等),这样不仅摆脱了单调乏味的口授,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3合理分配课堂的教学时间

如何合理的安排课堂教学时间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我们知道一节语文课的时间40分钟,然而一个正常人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通常只有20分钟左右,对于小学生甚至会更少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要突出重点。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考虑到这个问题,将重点的内容放在学生们注意力集中的那一段时间,而不是一味地满堂灌,或者一味的自主研究、探讨,这些做法都是对于课堂时间的浪费。

2.4组织讨论,注重互动

课程改革中明确的规定,要进行新形式的课堂师生互动,既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人,教师为其提供服务的平台,使学生充分的认识到自己的存在。由于受到时间以及学生水平的影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很多教师不愿意开展课堂互动,这就是互动讨论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然而,只要教师精心布置,大胆实践,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还可以使学生们体会到合作的乐趣以及高效。

3.总结

小学语文的课堂教育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并且灵活多变,只有真正的把学生和教材结合起来,综合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删除无用的教学环节,并且在教学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地探索,总结经验和教训,才能够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从根本上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作者:章阳 单位: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金乡小学

第二篇

一、打破只注重知识传授的桎梏,让课堂能够带给学生丰富的个体体验

小学语文课程的功能长期被认为是学习字词、短语、背诵古诗文等知识传授,忽视了语文课程对学生个体的生命关怀。新课程改革正是基于学生的个体生命发展而对语文课程做出了新的定位,要求改变传统课堂中只重知识传授的现状,将学生的能力获得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作为课程的重要目标。新课程标准的重新定位打破了语文课堂只注重知识传授的桎梏,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点拨、引导和评价等方式让学生走进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人,并且积极主动的探寻语文知识的本真、获得自己独特的感受。学生对文本的自我解读会带来精彩的生成,课堂的深度也进一步提高,不同学生的多种感悟汇聚一起,让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有了五彩缤纷的感受。毫无疑问这样的课堂是以学生为本的,也是真实高效的。例如《窃读记》的教学中,教师在学生自学生字词、分解段意的基础上,让学生仅仅围绕“窃”字理解思考窃的本意、文本中的含义及其与读的关系,学生在深度解读课文的基础上,对窃读有了新的感受,教师相机组织交流,全班学生的思维汇聚和激活,每个学生都有了不同而丰富的生命体验。

二、通过创设多种学习形式,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和内化程度

要想提高学生的有效体验,就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解放学生,让学生主宰每一个学习过程。教师在设计课堂时,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具体特点创设多种学习形式,如合作探究、自主解读、小组展示等,让学生在课堂中完全进入到学习角色,并且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达到最佳程度。当然,学习方式的创新和运用必须要符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特点,对学生的学习也要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如果在实际使用时出现负面影响,就必须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通过多种教学形式,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度解析和感知,形成良好的自我感知,并在展示交流之后,将自己的感知和他人的感知融合在一起,成为自己知识体系中的一部分。例如《走遍天下书为侣》的教学中,教师创设了合作学习、朗读感知、展示交流三种学习形式,学生首先通过合作学习理解书为侣的原因,然后对重点句段进行朗读,在朗读过程中更进一步理解文本,最后在展示交流中完成对文本的理解,也让全体学生都达到知识的内化。

三、注重学生在课堂之中的个体成长,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生命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

语文课堂教学需要思考、拓展和展示的内容和环节非常多,教师往往不能面面俱到,而且为了追求课堂内容的快速完成,后进生的思考空间被压缩,展示机会也非常少,这种有选择性的教学导致了学生成长的不均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生在课堂之中的个体成长,要把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都当做教学的重要议题。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思考和展示,用鼓励态度对待学生的成长,即使面对学生的错误也能够正确的处理。其次教师要均衡课堂参与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全面参与到课堂之中。例如《我的“长生果”》一课,在回答“长生果”的特点是什么?什么是我的“长生果”这两个问题时,教师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大面积参与,让课堂教学促进了每个学生的生命体验。

四、小结

小学语文课堂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阵地,语文课程也是让学生认知自我、展现自我的课程,教师要抓住语文课程的本真,洞察学生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养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充足的阳光和水分,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长,让每一个生命都尽情绽放。

作者:仇雪婷 单位:甘肃省静宁县余湾乡王坪小学

第三篇

一、加强指导,抓好课前预习

1.朗读。大声朗读,可使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预习时学生一般要朗读三遍:第一遍重在巩固生字的读音,把课文读通、读顺;第二遍注意文章内容、思想意义,了解文章写的人、事、物、景和作者想说明的东西;第三遍要注意文章结构、写作方法。

2.摘抄。预习中学生要把应该积累的词语句子和自己认为值得学习、借鉴的词句摘录下来。这样,动手摘录,眼、手、脑并用,效果会比读更好。

3.思考。通过一系列的预习活动,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时,还应该静静思考一下,这篇课文在文字上、语句上、内容上、知识上、思想意义上还有哪些问题不太清楚,对这些问题,有的可以直接在书上做记号,有的可以写下来,以便上课时有针对性地听讲或请教教师。

二、激发兴趣,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有了学习兴趣,他们就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和激发,把握时机,有机地结合教学内容,适时、适地、适人、适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保持愉悦的心情,变得乐学、爱学,最终有所收获。

1.巧设导入,激发兴趣。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而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往往得力于一个好的导入。好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心理情绪,活跃其思维,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要注重一堂新课的导入环节,采用不同形式的导入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入竞争,激发兴趣。一般来说,小学生好奇心、好胜心较强,乐于表现自己,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引入竞争机制,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并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需要与愿望,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如朗读竞赛,比一比谁读得流利、有感情;成语接龙,比一比谁掌握的成语多。

3.多鼓励、表扬,激发兴趣。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生中最本质的愿望就是希望得到赞赏。”同样,学生也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与表扬。而教师的鼓励与表扬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与激发。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并抓住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如一个词用得巧妙、一个问题回答得精彩等,及时给予肯定、鼓励,从而使其看到自身的潜力所在,激起其对更大成功的追求,进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三、讲究提问技巧,激活学生思维

提问是激活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思考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并不是所有的提问都具有这钟功效,同样的问题,问法不一,产生的结果也会不相同,可能会“一石激起千层浪”,也可能会“一潭死水,微波不现”。这就要求教师重视提问的技巧。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就提问的技巧性谈几点看法。

1.曲问。它是指运用“迂回战术”,变换提问角度,让思维转个弯,问在此而意在彼,使学生开动脑筋,通过一番思索才能回答。《江姐》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这时候,大家发现,她在遭受敌人严刑拷打的时候,因为忍痛,紧咬着牙关,连嘴唇也咬破了。”学生一般只理解到“江姐是因为忍痛才咬破嘴唇的”这一层,可是我觉得还不够,应该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江姐的坚强、对敌人的痛恨。我采用曲问:“江姐仅仅是因为痛才把嘴唇咬破的吗?”这样的问题不仅可以拓宽思维的空间,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思维力度。

2.悬问。即通过提出悬而未决的问题,引出悬念,让学生造成一种跃跃欲试和求知的紧迫感,叫学生欲答不能、欲罢不忍。如教学《三个儿子》一文时,可以提出: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呢?这种提问能促使学生开动脑筋去思考,去发掘课文中较深的内容,进而找到问题的真正答案。

3.逆问。即有意从相反的方面提出假设,以制造矛盾,引发学生展开思维交锋,促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在教学《搭石》时,我从“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一句中心句入手,采用逆问:“只有美丽的,可供观赏的景色才称得上是风景,小小的搭石,其实就是为方便小溪两岸人们的行走,而放在小溪中的几块普普通通、毫不起眼的石头。这么几块平平常常的石头,怎么能说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呢?其原因究竟何在?让我们再度走进课文,去细细寻找,精心品味”,并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层层解读课文,感悟词句,训练了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

以上仅是笔者对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出的几点粗浅建议。除此之外,方法还有很多。只要我们教师不断学习与研究,不断反思与实践,创新教法,用心浇灌,就一定能让语文之花盛开,使语文教学更上一层楼。

作者:肖洛 单位:贵州省织金县三甲街道白泥坡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