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论文范例

课堂教学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范文1

课堂是师生交往的沃土;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舞台;课堂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主战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的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质量.教师的知识结构、科学素养、实验技能、交往沟通等能力直接影响着传道、授业的技艺和效果.在践行新课程、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征途中,我感触最深的是:学海无涯,学无止境.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才能尽展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才能打造特色的品牌课堂.首先,教师要夯实基本功.高中化学教师除了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外,实验操作及设计能力是必备的基本功.高中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教师要做好演示实验,设计好分组实验,并能组织好课外实验.做到这些,没有一定的教学基本功是无法实现的.其次,教师要更新知识水平.知识经济时代的突出特点是知识多、更新快.化学教师只有站在科学领域的前沿高度,才能与时俱进;才能向学生传授富有时代韵味的新知识、新概念和新规律.这样的课堂,才能有趣、有序、有效,甚至达到高效.再次,教师要学会反思.教学过程是双边的、动态的教与学的行为.课堂上有时会因教师的预设而精彩,有时也因意外生成而震撼.课堂永远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课堂上的缺憾只能经过反思和重建来弥补,反思弥补的过程就是完善和超越自己的过程.

二、构建自主学习课堂氛围,鼓励参与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鼓舞和唤醒.自主学习的课堂氛围符合人本教育理念.在自主学习的课堂上,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根据需要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广度和学习深度,这样的课堂才有力度.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没有下降,学生看准时机,适时参与.在学生不解、困惑时,教师或蜻蜓点水,或详解精讲;当学生豁然开朗时便及时收手.整个学习过程,学生是在个人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学习兴趣的驱使下进行的.学生学得轻松,学得酣畅,学得高效.例如,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我预设以下问题,组织学生自主学习.(1)你能用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来说明空气的存在吗?(2)根据你现有的知识经验,你认为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你能设计实验来证明这些成分的存在吗?(3)请设计一套装置,要除去密闭容器中空气中所含的氧气.(4)分析一下,影响你测定结果的因素.这些问题的提出,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解决一定的问题,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这样民主、和谐、开放的课堂氛围,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提高.

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兴趣

信息时代,网络技术普遍运用于课堂教学.既丰富了教学手段,又优化了学习情境;既拓展了知识面,又增强了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氮和氮的化合物”时,学生对“雷雨发庄稼”这句农谚不太确信.我制作了“雷雨发庄稼”的动画.通过观看动画,学生豁然开朗: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在雷电的作用下,有小部分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遇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二氧化氮,二氧化氮遇雨水转化为硝酸,硝酸遇土壤转化为能被庄稼吸收的硝酸根离子.雷雨后相当于给庄稼施了一次氮肥.动画形象生动,使学生在兴趣的诱导下对这句农谚久久难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语

课堂教学论文范文2

一、转变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讲授占据了课堂的绝大多数时间,留给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时间不多,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时间更少,致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中遇到的困惑难以实现及时反馈,没有摆正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而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和学习习惯养成的黄金时期,这种传统模式对学生的成长极为不利,必须转变,要寻求一种“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课堂上教师板着脸机械讲述的“填鸭式”教学形象,转变为与学生互动的“大朋友”形象;在讲述过程中尽量避免使用那些带有命令口气的词汇,将教师与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如提问时可以说:“关于故事中主人公遇到的数学问题,我们应该采用什么方法去帮助他们呢?”纠正错误时可以更委婉:“这也是一种值得考虑的方向,但还有没有别的方向可以更好、更快捷地完成我们的目标呢?”等等。这样,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通过与教师的积极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学生为主体还要求注意学生自身学习水平的差距,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的特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对完成任务的学生要给予言语上的鼓励,诸如“太棒了”“完成的很好,下次继续努力”等,给予学生继续攀登高峰的动力;而对于任务完成较差的学生,也要注意对其努力过程做出肯定,指出不足的同时还应表达期盼,如“老师相信你下次会做得更好”这样的鼓励,切莫只看结果不看过程,要注重对小学生健康学习心理的培育和引导。

二、创设导入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常小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能否在课堂开始时抓住学生眼球,吸引学生注意,是课堂教学能否顺利高效展开的决定因素,在实际教学中,应当结合实际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方式创设导入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可以选择故事导入法,听故事是小学生的天性使然,由故事导入学习很容易让学生产生亲切感,比如在三年级下册“年、月、日”的课程学习时可以由《睡美人》的童话导入,“公主因为被纺锤刺伤沉睡了一百年,那么一百年是多少个月,又是多少天呢?同学们可不可以替默默等待的王子唤醒她的公主,替他计算一下呢?”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往往会不由自主地跟上老师的思路,试着去帮助童话里的主人公解决问题。老师还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设置导入情境,比如在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生活化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老师的朋友昨天不舒服,测量了一下体温,37.8度,老师给她买了药,她吃下好好休息后今天就恢复了健康”,生活化例子设置导入情境除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外,还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教给学生生活经验,同时也可以通过耳熟能详的名著故事导入,如四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课堂教学时,可以举《红楼梦》里刘姥姥进大观园的例子,“刘姥姥一进大观园眼花缭乱,看哪里都是朱红的柱子、金镶的边儿,根本分不清南北了,要是同学们和刘姥姥一起去,能分清么?我们假设教室就是大观园,同学们来辨认一下吧!”教师通过名著设置导入情境的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对于名著的认知。通过导入情境的创设,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随之提高。

三、设置探究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小学生课堂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的讲授,更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良性学习习惯的养成,可通过设置探究情境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增强其独立学习的能力,不仅可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为学生今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还可以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探究。比如在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用小木条制作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通过对自己制作的图形进行研究发现并总结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认真分析、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还可以通过游戏引导学生探究,比如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时,可以做“抱成团”的游戏:每一个同学身上贴着一个真分数,教师宣布“开始”口令后,学生们迅速寻找搭档抱成团凑成整数1,没有形成整数的同学将会被淘汰,报错团的学生也会接受相应小惩罚,学生们特别喜欢这种教学方式。游戏是最能激发学生灵感和创造力的事物,通过这种数字游戏,可以大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对于形成知识体系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学生在不知不觉间就掌握了数学知识,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在探究过程中,还可以设置合作学习小组,在组员分配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科学合理性,男女比例、学习好的和学习稍差的、性格内向和性格外向的等,实现这些因素的优势互补,平衡各组综合能力。可以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举行小竞赛,比如在六年级上册学过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后,教师可以组织班级内学生进行计算比赛,学生每答对一道题奖励一朵小红花,可通过多轮制和轮流发言的模式,使得全体同学都能参与到比赛中,在巩固知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合作意识与良性竞争意识的形成。

四、注重教学反馈,多方面提升教学质量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对于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过多地依赖于试卷检验,但一张试卷并不能完全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且具有滞后性。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每节课结束时都应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同学们今天都学到了什么新知识呢?可不可以给大家分享一下呢?”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及时掌握学生对于课堂讲授内容的认知程度,还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思考总结的习惯。这是一种良性思维方式,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大有裨益。这种总结要做到在每节课、每章节、每个月定期进行,培养学生形成自觉总结的习惯。对于阶段性的总结不仅停留在口头上,还可以鼓励学生形成书面经验,分享给下一届的学生,形成教学的良性循环发展;同时,还可以鼓励同学们应用所学知识进行一些社会实践小调查,比如在六年级下册“简单统计教学”学习后,可以引导学生针对身边的一些社会问题进行调查,如小区居民用水情况、校园里的植物种类、身边大人工作的出行方式,等等。通过这些实践,学生不仅可以实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加深对数学学科的认识水平,还可以了解到一些社会现象,经过教师的正确引导,有利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五、运用多媒体技术,拓宽视野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但数学方法和其应用却是具体的,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教师课堂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持,使得课堂教学拥有了更多更强表现力的手段。比如在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小视频,展示大千世界中各种自然形成的规则形状和巧夺天工的人工设计,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同时,可以通过一些制图软件实现图形变化,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此外,多媒体技术带来记录方式的改变,教师可以通过照相、录像的方式记录下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点点滴滴,在进行阶段性总结时加以展示,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对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六、总结

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充满创造力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总结经验,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模式,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设置分部教学任务,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独立学习,创设出一个高效的课堂,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就能实现素质教育要求,为学生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谢小文 单位:福建省清流县嵩溪中心小学

第二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浅议

一、确保语言运用的规范性

语言运用的规范性和科学性是小学语文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通常来讲,小学语文教师的普通话等级最低要求是二级甲等,并且在实际教学中要做到吐字清晰、发音标准和用词得体,避免因语言运用不规范而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困惑。同时,小学语文教师还要尽量做到用词精炼简洁,避免因话语啰嗦或过度使用语气助词而让学生产生听觉疲劳感,在小学语文实际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确保语言运用的规范性,这样做,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而且还能够让学生在无形之中养成科学规范的语言运用意识和习惯。比如,教学《千年梦圆在今朝》时,笔者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正式开展教学之前,首先用精简的语言向学生们介绍了神州系列飞船发射的相关事情。例如,神舟五号飞船的发射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进入了新时期,标志着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的实现。如此,学生不仅能够大致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而且能够从中体会到中华民族在追求航天梦想中所彰显出来的艰苦奋斗和锲而不舍的民族精神。在实际课堂讲解过程中,笔者非常注重语言运用的精准性,让学生在简洁的语言描述中全面把握文章主旨,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二、加强课堂语言的形象性

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的思考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再加上小学生的观察能力、理性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都比较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运用形象的事物来调动他们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强化他们的记忆。比如,在“躁”与“噪”两个词汇的词义辨析和用法区分时,教师若是直接进行理论讲解,势必会增加学生的思维负担,无法形成对两个词的有效区分和深刻记忆。所以,教师要利用形象性较强的语言来强化学生们的记忆,如教师可以这样讲:这两个词语是一母同胞的孪生兄弟,尽管他们的名字相同,相貌相近,但他们的性格却是完全不同的,我们通过观察不难发现,哥哥“躁”要比弟弟“噪”多个“止”,这就是说,哥哥由于没有办成事而气得直跺脚,因此哥哥的性格比较急躁。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加深对这两个的理解和记忆,并提高学生们的词语运用能力。

三、提高语文课堂的幽默性

本质上来讲,语言艺术就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运用的具体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对于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积极性有着关键的作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提高语文课堂的幽默性,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来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进而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全面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比如,在教学重难点知识的讲解过程中,教师采用幽默诙谐的教学语言会比抽象单调的理论说教所取得效果要好,而对于部分学生的不良行为,教师也能够通过运用幽默诙谐的教学语言来对他们加以纠正,这样做,学生们不仅更乐于接受,而且还会让他们充分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进而在教师的启迪和帮助下实现改正。比如,在作文教学时,由于大多数学生对于标点的使用不够重视,再加上他们没有清晰明确的标点使用知识,因此,他们就会在作品写作中忽略对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甚至全篇都使用一个句号。针对于此,若是教师一味地批评学生,或者强制性地让学生加以改正,不仅不会取得预期良好的效果,而且还会挫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弱小的心灵受到伤害。为了避免这一问题的产生,教师在进行作文评价时,对于有此类问题的文章,教师可以故意一口气读完,当学生对教师的这种读法产生疑惑或开心大笑时,教师可以上气不接下气地对学生们讲:“没标点真可怕,累死人不偿命啊!”如此一来,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受到了深刻启迪和教育,有利于他们主动地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和学习习惯。

四、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合理运用对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具有推动意义,因此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熟练掌握和正确运用这一具有独特魅力的语言技巧,只有将语言艺术进行合理运用,才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才能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目标顺利实现,才能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作者:张琴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城中小学

第三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

一、重视预设与生成,提高备课实效性

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必须重视预设与生成,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确保有效备课具有实效性,才能更好地实施有效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应正确地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注重学生的发展。小学生也有着自己的思想,他们不是空着脑袋进入课堂的,而是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进行构建,进而获得新知识的,如此就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因此,教师应重视预设与生成,不仅要在课前精心预设,还要在教学中机智地处理动态的生成,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得预期的发展,从而更好地实现有效教学。

二、构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

师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过程中,不仅是师生间知识的交流,也是师生关系建立的过程。小学生虽然小,但是他们有着很敏锐的心,和谐的师生关系更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可以说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交流,多为学生考虑一些,多去了解学生一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如此课堂教学活动会更加顺利地开展下去,为有效课堂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

三、转变教学观念,实现师生对话

新课改背景下,要求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实现师生间的互动。课堂教学活动中必须有互动,只有有了互动才能让课堂充满生命力。教师必须从本质上真正认识到教学互动的重要性,积极地转变教学观念,重视教学互动,进而实现有效教学。

四、总结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作为教师的我们应不断地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来实现有效教学,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作者:赵春华 单位:吉林省东丰县南屯基镇红石学校

第四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导入方法研究探讨

1.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导入方法的重要性

1.1.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思维,激发学生的音乐潜力

音乐思维并不是音乐教师在教学生唱几首歌之后就能够培养的,它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导入方法上以及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手段,从而激发他们的音乐潜力,培养他们的音乐思维,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这对自身的综合素质也是一种提升。

1.2.提高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兴趣

目前,很多小学只注重让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却忽略了他们综合素养的提高,这使得他们对音乐课程没有一点兴趣。小学生的这种现状对音乐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音乐教师必须采取不同的音乐课堂教学导入方法来提高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兴趣,这不仅能培养他们活泼积极的性格,还能促进他们在音乐方面的发展。

1.3.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导入方法对于创建一个和谐的音乐课堂氛围是极其重要的。在传统的音乐教学课堂中,教师总是充当主宰者的角色,没有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这使得学生出现捣乱,乏味的现象。所以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导入方法,在导入过程中,将学生作为主角,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创建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

2.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导入方法分析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导入方法多种多样,音乐教师应该在上课的前几分钟合理的应用课堂教学导入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接下来的教学做铺垫,做到教学尽善尽美。接下来为大家介绍几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导入方法:

2.1.复习导入

音乐教师要想使得学生学到的音乐知识更加牢固,就必须采取复习导入课堂教学导入方法。在开始上课时,将上节课所学的音乐知识进行巩固复习,同时引进今天所学的内容,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譬如音乐教师可以采取提问的手段,提问学生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并且试探性的提问一些有关于本节课所要讲的知识,回答优秀的同学对其进行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从而提高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积极性。

2.2.视频导入

音乐教师应该利用学校先进设施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导入。多媒体具有画面色彩艳丽,形象逼真的特点,并且能够与音响浑然一体,这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官,还能获得生动的艺术形象。譬如,在进行《过雪山草地》的教学时,音乐教师可以在上课的前几分钟给学生播放一段有关红军长征时爬雪山过草地的视频,让学生谈谈观看之后的感想,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让他们体会现在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

2.3.图片导入

图片导入也是一种最有效的音乐课堂教学导入方法,它具有形象直观的鲜明特点。在开始教学时,音乐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相关的图片来开始授课,激发学生的视觉灵感。譬如,为了让学生熟练的认识一些音乐乐器,教师可以将这些乐器的图片利用多媒体展示出来,然后播放它所具备的声音,通过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的结合,让学生更快更好的认识这些乐器。其次,在进行《让世界充满爱》的教学时,音乐教师可以让学生看一些地震或者是洪灾等自然灾难过后感人的图片,并给他们讲解一些灾难中的感人事件,让他们对于爱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培养他们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这种导入方法不仅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还提升了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

2.4.情境导入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心理还不是很成熟,在一些感知判断方面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基于小学生这种心理发展特点,音乐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应该采取情境导入的课堂教学导入方法,让他们能够对所教的内容很容易的感知和判断。在情境教学的过程中,注重与小学生的情感交流,并且要创新创设模拟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想象力。譬如,在进行《摇篮曲》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采取这样的情境,教师让学生自己扮演妈妈的角色,把学生的文具当做准备入睡的小宝宝,然后播放摇篮曲,在唱到“宝宝睡吧……”等时,让学生做相关的动作,这种情境教学让学生融入其中,加深他们对歌曲的理解。

3.结束语

总之,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就相当于成功了一半,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导入过程中,导入方法多种多样,音乐教师应该选取适合自己班级的有效的导入方法,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浓厚兴趣,同时培养他们的音乐思维,提高他们对音乐美的鉴赏能力,促进他们综合素养的发展。

作者:赵丹 单位:张家港市外国语学校

第五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优化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本文经过研究分析,总结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教学素质有待提高。具大量的实践调查研究显示,现阶段许多地方小学教师,尤其是偏于地方小学数学教师都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培训,导致诸多教师仍在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理念与方法。第二,教师对新课程小学数学教材认识上存在偏差,吃不透教材,这就导致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科学的把握各个教学环境,也不能准确把握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影响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第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科学的设置悬念,而是直接给出问题的答案,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不能让学生开展独立的思考和独立的研究问题,慢慢的学生就失去了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了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的完成。

2.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方法

2.1.教师利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的教科书中包含了不少概念,部分学生会像对语文知识一样对这些数学概念进行背诵记忆。教师指导学生认识这些概念的时候,尽可能为学生讲解这些概念的来源,只有这样,在理解的前提下才能获得更加牢固的记忆。有一些学生,即便理解了数学概念,但是运用时还是不知所措,此时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概念,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概念的本质。如教学除法时,教师首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把一些实物如粉笔或者棍子摆设成为与除法相似的形状,之后为学生分析除法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逐个对比加法、减法、乘法,进一步与学生共同对比讨论,还可以向学生提问这样的问题:“妈妈给了18个苹果,你与哥哥、姐姐共同分,大家得到相同的苹果,请问每一个人可以得到几个苹果?”通过设置这样简单的问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帮助学生完全理解概念之后,更加清楚除法的作用。

2.2.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能力。

教师要善于创设数学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生活,在生活中接触数学、了解数学,让数学真正走进每个学生的生活。比如,在教学《垂直与平行》时,垂直和平行是两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对“同一个平面”这一抽象的数学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可以说每位教师都是煞费苦心。这时,我们就可以在教学中创设生活教学情境,让学生从比较熟悉的生活中去了解知识。我们可在导入新课时,带领学生玩魔方,让学生在玩魔方的游戏情境中,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熟悉的境中初步感知了“相同的面”、“不同的面”、“同一个面”等抽象的,难用语言让学生较快理解、消化的数学概念,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便理解了知识。但这一情境的创设也容易引起学生对非数学因素的注意。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提问:“老师手上的魔方相同颜色的方块在同一个面上吗?”“这时,我们可以说相同颜色的方块都在同一个平面上,谁来说说红色方块都在哪个面上?”“现在颜色相同的方块都在同一个面上吗?”教师紧紧扣住主体是否在同一个面这一核心问题,有效地设问,便能使同学们的注意力转移到理解“同一个平面”这一教学活动中来,排除外界干扰因素,才能取得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

2.3.鼓励学生探索问题。

人教版数学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一些独立探究的模块,为学生创造了很大的自主挑战空间。这时,教师必须很好地应用这些模块,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问题。例如:在讲到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时候,教师要科学设计,帮助学生回忆一下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规律,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三位数乘法规律。这时,相信很多学生能够总结出一些规律。但是,还是有一些学生反应不过来,这时教师可以鼓励已经研究出来的学生为没有研究出来的进行分析,这样不但能够令不明白的学生弄懂,还可以让明白的学生加深理解。之后,教师在课堂上统一分析,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对提高课堂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这样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对一些数学问题进行研究,充分感受数学带来的无穷乐趣。

3.结语

总而言之,要想从根本上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就必须转变我们传统教学的观念、方法,让学生愿意学、主动学数学知识,同时,教师要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提供充足的时间,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还能将课堂上所学的数学知识有效的应用到社会实践中,不仅强化了理论知识,还提高了实践能力。

作者:叶丽娟 单位:河北省昌黎县葛条港乡解官营完全小学

第六篇: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探析

一、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获取信息价值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要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要抓准课堂中的教学契机,善于发现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激发学生收集信息的心理。

2.当学生对语文具有一定的兴趣后,学习也就主动起来,这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各种收集信息的渠道,例如,上网、看报纸、读书等,并将收集来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从而获取信息中的潜在价值,逐步转化为自身的语文能力。

3.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而言,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写日记、周记、随笔等形式,将其中的优美词句、语段记下来,借此积累写作素材,进一步提高语文写作水平。

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1.营造探究氛围,培养探究学习的意识。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一定要具备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此环境中,学生能够自主动手学习,在学习中寻找快乐。因此,教师应该鼓励每一个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学习,引导他们在探究学习中获取成功,从而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此外,教师还应组织学生多在户外活动,开阔学习视野,通过观察身边事物的发展,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

2.结合多样化探究,提升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动脑、多思考、多疑问。教师应有意识地设置部分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习题,引导学生寻找解题方法,使学生逐步养成交流合作的能力。首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当学生发现问题时,就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其次,引导学生在探究过后,通过不同的解题方法,逐步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最后,教师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探究,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能够有效改善教学效果,提升教学效率。

三、总结

由于课堂效率偏低,导致小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不高,为日后的语文学习没有奠定良好的基础,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因此,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升语文课堂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为日后语文学习奠定良好的根基。

作者:玄风英 单位: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西园小学

第七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提高

1善于表扬和鼓励,开凿学生的动力泉源

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好与坏不仅跟前期提问设计相关,还与提问过程联系密切,特别是当教师把问题抛给学生之后应怎样对待学生的回答。教师正确的做法应能成功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继续朝着更高的层次努力。换言之,当学生给出了正确的答案之后,教师应积极回应,一方面可使用表扬性质的语言,如回答非常准确、你太棒了、你太聪明了等,另一方面还可使用肢体语言,如给予学生赞赏的眼神、微笑的鼓励等,从而使学生能感受到教师的表扬、鼓励,在学习中获得成功和满足。如果学生给出的答案是错误的,教师也应给予他们理解和鼓励,保护好他们脆弱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培养他们继续尝试的信心。例如:在课文《乌鸦喝水》的课堂上,学生们纷纷讨论乌鸦为什么喝不到水,大多数学生认为原因在于瓶口太小,容不下乌鸦的嘴巴。此时小堂站起来质疑,他说原因是乌鸦的嘴巴太大了,所以瓶口容不下,引得全班学生爆笑,顿时小堂满脸胀得通红,只能用求助的眼神望向教师。这时候,教师没有跟其他学生一起嘲笑小堂,而是郑重其事地表扬了小堂:你敢于突破大家的想法去思考问题,得到了另一个答案,这是中创造性是值得表扬的,也是值得大家学习的,并带领全班学生为小堂热烈鼓掌。小堂满心喜悦,接下来的课堂活动表现得越来越活跃,教师的每一个提问他都积极参与,其他学生也在小堂的影响下积极参与课堂提问,敢于打破常规、大胆想象,学习动力十足。

2重视学生差异性,使全体学生共同提高

小学生处于身体、智力快速成长阶段,他们的智力因素、成长环境、性格特征、个人习惯等都各不相同,因而在思维方式、知识基础、理解能力、学习兴趣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会影响对教师课堂提问的参与、学习。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重视学生的差异性,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确保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找到适合自己的问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课堂提问的不同需求,促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努力实践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并共同提高学习能力。例如,在课文《猫》的课堂上,教师可把全体学生大致分为三个层次,并分别提问:一是对于那些基础薄弱、学习能力较差的低层次学生,他们通常都缺乏学习兴趣,教师应为他们设计一些识记性的、简单的问题,促使学生在努力回答自己够得着的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强化自信,如为什么说猫的性格是古怪的呢?猫的哪一种特征给你留下的印象是最深的?二是对于基础相对较好的中等层次学生,教师的提问应关注其学生过程,适当增加提问的难度,要求学生在思考中才能找到答案,以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如从作者对猫的描写中你能感受到什么?三是对于基础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他们的学习习惯通常都比较好,学习欲望强烈,教师为他们设计的课堂提问应具备一定的发散空间,给予他们自主思考空间,促使他们在自我挑战中不断提升能力,如从课文的描写中你能感受到作者的语言魅力吗?通过这样的提问设计,教师给予学生的差异性以充分的重视,促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平台,能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并共同提高。

3尊重学生的天性,促进学生自我的发展

真理在每一个人的心中植根,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发现植根在自己心中的真理。因此,教师在提问时可选择辩论或问答的方式帮助学生自我发现,引导学生解决认知矛盾,最后得到正确的结论。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他也大力倡导因材施教,这两者的共同点就在于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天性。但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拥有很强的好奇心,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往往较短,只有足够浓厚的兴趣才能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为此,教师设计的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天性,并辅以生动的表情、简洁的表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以便能更好地得到学生的呼应,从而促进学生自我的发展。例如,在课文《天上偷来的火种》的课堂上,由于课文的内容跟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相去甚远,学生在感知上面临较大的困难。此时,教师可安排学生朗读描写没有火与有火的两段文字,让学生把文字读成画面进行理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地面上没有火,人们只能吃什么?如果让同学们也这样吃,你们能接受吗?这样一来,课文中文字描写的画面从内容、时间上都能促进学生自然展开想象,接着继续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自从普罗米修斯从天上偷来了火种,人类用火做了什么?并带领学生一起感受“用火烤出喷香的食物”。教师的设计不仅紧贴文本,还尊重并有机结合了学生的天性,通过巧妙的引导打开学生的想象空间,帮助学生真切感受没有火的苦难,通过比较烤得喷香的食物与生的食物,深刻体会到普罗米修斯偷火种的伟大,在课堂提问中取得自我发展。

4结语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提问有效性的提高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方法,是师生之间最常用、最直接的交流方式之一,能引导学生深入教材,帮助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但教师应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反思,不仅要认真研读教材,还应认真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以不断提高提问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吴玉奎 单位:湖南省石门县三圣乡河口学校

第八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析

一、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合理分配时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需要根据教材内容的难易来合理分配时间,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学习过程中能够掌握所学知识.小学生的注意力不能长时间地保持,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注意力的强弱来进行教学内容难易的分配.在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时,教师可以让他们对较难的知识点进行探究,充分挖掘学生的智慧潜力,让他们提高自主探究的效率,从而使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二、优化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他们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兴趣,并能够在自主意识的引导下进行深入探究.在教学中,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到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新颖性,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教学.

1.加强师生交流,创建和谐的学习氛围.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不断提高和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才能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使他们的数学思维不断发展.所以,教师要和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知识探究,提高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在高效的课堂教学中,优化的师生关系能够使课堂氛围和谐,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对知识进行探究,能够让他们通过思考来体会和领悟知识,掌握知识的本质.教师要平等、真诚地对待每名学生,在他们遇到问题和困难时进行及时、耐心的指导,使学生教师的指导和激励下获得进步,促进他们数学综合素质的有效提高.

2.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思维逐步深入.

小学生在思考和分析问题时主要运用直观思维,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来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入思考,让他们在情境中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在进行情境创设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进行.例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商场的情境,分别让学生扮演顾客和售货员,让他们体会到认识人民币的重要作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在“认识时间”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个小闹钟,把起床、吃饭、上学、睡觉等时间来拨一拨,使他们深刻掌握了时间的读数和表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情境的创设来使知识直观化,让学生在丰富的情境中体会知识,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通过情境创设,能够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他们想要学好数学的欲望,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激发他们的自主探究性.

3.注重实践教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运用数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知识,真正接触到知识的本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例如,在教学“镜像对称”时,如果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进行知识探究,他们不容易理解教材内容.我在教学之前让学生准备了一面小镜子,让学生照一照自己和周围的事物,并认真观察镜子里的事物和镜外的事物的不同之处.在实践探究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他们在分析和思考过程中理解了镜像对称的特点,有效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三、重视信息技术对课堂上的促进作用,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成为新课改中的教学新模式.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能够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信息技术包含的资源广泛,能够有效扩大教学容量,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使他们的数学眼光能够放得长远,不仅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感兴趣,同时对数学知识的运用充满探究欲望.使用了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情境,促进学生思维,并且能让学生亲自到投影仪上去操作,动手动脑学好数学.如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教师可以把实物投影和课件结合起来应用,先在课件上让学生进行分析,列式计算或让学生根据情境编制各类应用题,既省时又直观生动.让学生大胆地发挥,把种种算法罗列出来后再帮助解决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计算机上接上投影仪和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师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随时将学生的发言要点记录在白板上,并且可以绘制成一定的示意图来表现讨论的思路和进展过程,借助这样的外部记录手段,学生可以更好地整理自己的想法,进行发散思维,促进讨论的深度和广度.

四、总结

总之,在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时,教师可以采用的方法很多,在运用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环节真正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他们积极地投入到知识的探究学习中,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课堂教学在活跃的氛围中实现高效教学.

作者:施晓玲 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常阴沙学校

第九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激励性评价浅析

一、激励性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1.坚持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教师在教学评价中首要考虑的一点,需要教师在评价时冷静地看待学生出现的问题,不被自身情绪所左右,评价时注重不能掺杂进自己的喜好.只有客观地对学生的情况进行评价,才能切实保证对于教学方式调整的有效性.

2.坚持整体性原则

坚持整体性的原则,即在教学评价中,要从多个角度、全方位地进行评价.教师要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有一个总体把握,结合学生学习的前后情况进行调节,以使后续的教学策略更富有针对性.

3.坚持指导性原则

教师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在整体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的同时,还要注重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对学生的学习方向进行指导,激励其更加深入地展开学习.

4.坚持科学性原则

教学评价的效果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注重评价的科学性.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给出相应的建议,这是提高教师评价水平的关键一步.

二、使激励性评价主体多元化

1.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在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当前的许多教师采取的都是教师单方面评价的方式,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效果不甚明显.有鉴于此,教师要注重丰富教学评价的方式,可以采用小学生自我评价的策略.学生在学习中的具体情况其本人最为清楚,遇到的困难与取得的经验都会在其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促进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是非常有效的.如在进行圆柱体表面积与体积相关内容的学习时,学生往往会对面积的计算产生较多问题,不容易理解圆柱体的曲面面积的计算方式.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自己在圆柱体的学习中的情况进行自我反思与点评,使其总结出学习过程中对于曲面面积计算的不解,由此教师再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讲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也在自我评价中得到了极大提升.

2.推动学生之间相互评价

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的评价方式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缺陷,教师难以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学生在评价时也容易陷入当局者迷的境况.为此,推动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就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坚持求同存异的原则,对于每一名学生的想法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可以使表达想法的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还可以使其他同学对于出现的知识点加以重视.

三、注重激励性语言的运用

1.彰显语言评价的魅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激励性评价离不开语言的运用,如何使评价的语言更契合学生的心理,是教师应该重视的问题.当前的小学数学评价中,教师的语言运用存在着过于模式化的问题,如教师经常使用“不错”“完全正确”等语言且很少有变化,这样的模式化评价会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为此,教师应该注重加强语言评价的魅力.对于学生的评价要最大限度地做到自然、亲切,进行激励性评价时,教师可以改变以往固化的词语,从更加贴近生活的角度进行评价.如“你的想法很独到,老师也有一个想法,我们来对比一下哪种方法更简洁好不好?”诸如此类的评价语言,不但肯定了学生的答案,增强了其自信心,还引导学生更有动力进行下一步的探索……

2.合理适当地进行评价

教师的教学评价应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此语言也应进行斟酌,注重语言运用的合理性.小学生由于自身情况,在数学的学习中不可避免的会有成绩上的差距.对于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教师要合理选择评价语言,重视语言的针对性,不可根据情绪随意评价,避免在无意间伤害学生的感情.对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在评价时往往采用“你看看人家谁谁”此类的对比语言,这容易使学生产生自卑情绪或逆反心理,甚至导致与同学关系的恶化.其实对于班级里的后进生,教师更应关注呵护学生幼小脆弱的内心,通过不批评多肯定,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如教师可以用“做得不错,你的进步非常大,老师期待你更好的表现哦”这类话语,在肯定学生表现的同时,又对其提出期望,这对学生的激励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四、小结

课堂教学论文范文3

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体育教材资源,首先需要根据教材本身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加强内容之间的衔接,方便学生自主处理相关信息,从而形成健康体育知识的有效储备;其次是要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具体特点采用层次式教学,可以通过构建知识点中的问题序列,采用“发现问题+解决方法”的模式。这样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是根据教材内容,尽可能地选择贴近学生学习和锻炼的实际,使教材内容生活化,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体育知识和技能就在自己的身边。

二、开发体育课程人力资源

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程实施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他们自身的知识素养和价值观都是可进行加工和改造以后转化成为课程资源的。除此之外,体育教师要积极鼓励和引导中学生走出课堂,到社会的大环境中去学习和探索,使体育教学变得五彩缤纷,这样可以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鉴于此,体育教师要不断创造出贴近学生生活并且适合现代化需要的教学内容,比方说健美、武术等,通过这些方式来培养他们的运动兴趣。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学生才是教育的根本,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的亲身体验要比体育老师的纯粹说教来得更加深刻,除此之外,体育教师可以适时地组织学生多参与一些体育竞赛的编排工作和场地布置等活动,以此来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培养他们的协调能力,同时也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开发和利用体育运动项目资源

通常来讲,青少年都喜欢追求时尚,当然也包括喜欢追求新兴的体育运动。因此我们应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合理地对现有项目加以适当的改造,并且需要大力开发新兴运动项目,比方说轮滑、街舞、远足等活动。再比方说体育教师改变以往的蛙跳活动方式,将其改成“两脚掷球比远”项目,具体就是将学生分成两个人数相等的队伍,并且面对面地站在中线两旁,相对的两人为一组。组分好以后,将实心球放在中线上,要求甲先用脚把球夹住以后掷向乙方的特定位置范围,乙方再将球从落点处夹起以后掷向甲方的特定位置范围,如此进行重复往返,哪一方先掷向对方端线者为获胜方。通过实践证明,经过这种改造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学生都喜欢上了田径这个项目,同时也起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

四、总结

课堂教学论文范文4

(一)教学方法上的不同

首先,在中学音乐课堂活动的设计中,教师通常会采取互动的教学方法,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能够充分的进行交流,为学生构建出一个交流思想的平台。能够打动人心的音乐是需要有灵魂的,教师会在课堂活动中重点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感受,从而达到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对不同的音乐进行理解,并将自己的生活以及阅历加入到演唱中来的目的。其次,课堂教学所采取的方法则截然不同,在授课中,处于主导位置的是教师。并且师生在课堂中的交流仅限于提问回答的形式,并没有其他的互动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比较传统的,教师会先为学生讲述一些理论性的知识,之后再给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最后在课下为学生派发一些练习任务。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上的不同

中学音乐课堂活动的内容具有非常大的灵活性以及不确定性,也正是因为这种特点才能够让学生的应变能力得到锻炼。教师通常会给学生安排一个活动主题,之后让学生自行发挥,在过程中可以采取个人或者小组的形式,然后再针对活动结果来给予指导性的意见。而在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则会在上课之前制定好详细的教学大纲,在授课中按照大纲来进行,例如针对某一首歌曲进行讲解的时候,会首先从乐理知识以及演唱技巧进行讲解,之后再让学生加以练习,如果学生在练习中出现同教学大纲不符合的情况,教师会将其视为错误的表现并且加以纠正。很显然,这种教学内容会将学生对于音乐的灵感以及个性扼杀掉,并且会让整个课堂氛围变得枯燥乏味,并不能够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氛围上的不同

教师在针对中学音乐课堂活动的设计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理念就是创造出一个和谐、积极的课堂氛围,因为只有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产生一种愉快、轻松的感受才能够改变他们对于音乐的认知,从而由内到外的去爱上音乐。而课堂教学则不会如此,教师注重的并不是教学氛围,而是教学频率。教师会抓住一切的时间来对学生灌输知识理念与演唱技巧,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尽可能地将他们的基本功得到进一步的扎实,并且针对课堂中空档时间,教师会让学生对所讲的内容进行练习和背诵,总体来说教学氛围是比较沉闷的。

二、课堂活动与课堂教学的合并与互补

(一)课堂活动与课堂教学之间应该“动”“静”结合

在上文中我们提出,课堂活动的教学形式所主张的是“动”,而课堂教学则主张的是“静”,那么在今后的音乐课中,教师应该将“动”与“静”结合起来,在课堂活动中为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让学生静下心来去聆听音乐,用心去体会乐曲中所讲述的故事以及所要传达出来的意境,并且在活动的设计中将一些理论性的知识与演唱的技巧融入进去,让学生能够自愿的将这些相对枯燥的知识点进行理解。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可以有“动”的时间,增加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次数,并且不要将交流的模式仅仅局限于问答,可以采取游戏、辩论、分组抢答等方法,让课堂中的教学氛围能够变得活跃一些,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方法应该扬长避短

无论是课堂活动还是传统教学,都是有优势以及不足之处的,教师应该在日常的教学方法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这两者很好的融合在一起。例如,在课堂活动设计中,教师可以将一些演唱的技巧加入进去,让一些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领唱,并且对其他学生讲述自己的演唱心得,这样不仅能够满足学生小小的虚荣心理,还能够变相的教授了教学大纲中的知识,可谓是一举两得。

(三)不断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

传统的教学方法之所以不被学生所看好,主要是因为过于陈旧,从而无法让学生产生新鲜的感觉。教师应该将课堂活动中的内容加入到课堂教学中,并且经常性的对教学的内容进行更新,让学生对音乐课程产生一种期待感。首先,在音乐课堂活动的内容设计中要在原有的理念之上加入一些相对稳定的元素,让学生可以得到定向以及定时的培养,不能够一味地去寻求新颖而忽略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有些学生反映,虽然在活动课中非常开心,但是在应对考试的时候会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由于中学生的各方面素质还处于尚未成熟的阶段,所以一些理解能力较差的同学就无法在活动课中吸取重要的知识点。其次,在课堂教学的内容中,教师要注意变化,不要完全的按照教学大纲来进行授课,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来制定教学内容。例如,在讲述音乐的风格以及流派时,教师可以将例曲更换为当下比较流行且适合的音乐,让学生能够产生兴趣,只有让学生同音乐之间出现了共鸣,才能够将原本枯燥的乐理知识变得灵活易懂起来。

三、结语

课堂教学论文范文5

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小学阶段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处于形成的初期,要想让学生理解那些抽象的知识,教师就应该科学使用教学方法,变抽象的数字、符号、公式为直观的生活信息,使数学知识更加简单形象、直观易懂,激发学生认知的主动性,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数学问题的本质,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在进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教学时,教师设计自主探究环节,让学生利用剪刀、纸等材料和工具进行剪和拼的操作,从中发现规律,进而得出结论。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传统的方式是让学生边说边演示,但这样的教学效果不是很明显,很多学生观察得不全面,很难彻底理解这一道理。为解决这一教学难点,教师让学生在视频展台上进行剪、拼的操作,通过大屏幕将学生的剪、拼方法展示给大家,过程清晰明了,图形直观形象,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轻松解决教学难点,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在进行作业、试卷的讲评时,很多时候需要对比教学,如同一题目的不同做法的对比,卷面书写工整程度的对比等,都可以利用实物展台进行教学评价,学生看得清楚,对比明显,可以有效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增加“炫我两分钟”栏目,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须落实学生在整个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数学学习,通过自主学习感知数学概念、规律和原理,提高学习效率。”按照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我们数学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和自我展示的平台。通过教学实践,我们进行的“炫我两分钟”教学环节,效果显著。很多学生在这一教学环节中能力得到了锻炼,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升,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数学素养。比如,在进行“24时计时法”课堂小结环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走向讲台,展示自己如何进行计时的。很多学生拿来了自己家中的表,通过用表的演示详细讲解了24时计时法;还有的学生利用纸板、小木棍等材料制作表盘,利用表盘进行现场操作讲解不同时间的读法,同时将结果书写在黑板上,科学准确地总结了本节课所学知识。

三、巧用生活中的数学课程资源进行探究性学习,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数学知识离不开生活,生活中的数学资源对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技能,解决教学疑难大有益处,同时能起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利用生活资源进行数学课程的学习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播,提醒学生资源的获取要方便,说明的道理科学准确,操作安全便捷,实用性强等。同时,提醒学生可以自己结成探究小组,共同研究学习任务,以便在课上进行全面客观的汇报,从而获得新知。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丰富了教学资源,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意识,启迪学生数学思维,大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比如,在进行“面积的认识及其大小比较”的教学时,教师在课前让学生从家里带来不同形状的纸板、积木等物品,课上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比较面积的大小。很多学生利用积木进行探究式学习,将不同大小的积木放在事先画好的方格纸上,通过对比积木所占的方格数判断面积的大小。在操作过程中,有的学生发现积木占的方格有的不是完整的,怎么办呢?经学生讨论做出了科学合理的处理,将占方格面积占整个方格面积一半及以上的认为是一个方格,不够一半的可以舍去。

四、结语

课堂教学论文范文6

对疾病的临床表现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以促进理解、加深记忆。如烧伤深度的临床特征可总结为“Ⅰ°红斑,Ⅱ°水疱,Ⅲ°焦痂”,其中浅Ⅱ°表现为大水疱、剧痛,深Ⅱ°为小水疱、钝痛。将浅Ⅱ°和深Ⅱ°烧伤特征进行对比,则特点、区别一目了然。再如,骨折和脱位的特有体征都有畸形,不同的是骨折有反常活动、骨擦感(音),脱位有弹性固定和关节盂空虚。进一步延伸,并非所有的骨折都具有骨折的特有体征,如裂缝骨折、嵌插骨折则无,需结合影像学资料进一步确诊。类似的还包括3种颅底骨折临床表现的对比;低钾和高钾的对比;代谢性酸中毒和代谢性碱中毒的对比;3种损伤性气胸的对比等。

2抓住关键,突破难点

我们经常说讲课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那么一个章节的重点是什么?讲课如何围绕重点展开?这就值得我们下大功夫研究。如低钾血症的病因就要围绕“摄入不足、排出过多、体内转移”12个字来讲,临床表现要抓住肌无力,治疗要抓住静脉补钾的4个原则。如急性阑尾炎的诊断要抓住转移性右下腹痛和右下腹固定性压痛这两个特点,再如泌尿系结核要抓住病在肾、表现在膀胱的关键点。

3模拟表演,加深印象

在教学中活跃的气氛可使学生脑筋转得更快。有些模拟表演学生可能记一辈子。有一次讲上肢骨折时,上课前笔者用夹板固定上臂,肘关节屈曲90°,用三角巾悬吊手臂于胸前来到教室,这种模拟表演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点的兴趣,使学生牢固掌握了关于上肢骨折的知识,且印象深刻。但要注意,表演的目的是通过演示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记得更加牢固。

4举例子、打比方,把难以理解的理论转化为简单的常识

举例子、打比方其实是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比如讲裂缝骨折时,以瓷杯受外力撞击裂开缝隙为例,同时展示裂缝骨折X线片;再如讲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腋路法,课本对病人体位的描述较多,学生往往记不住,笔者的描述用了8个字“头偏对侧,行军礼状”,并辅以动作演示,学生一清二楚。

5动手操作,加深理解

外科需要学生动手操作的地方很多,如器械的辨识练习、心肺复苏术的练习、综合手术技能的练习等,都是学生必须动手操作的。但对于有些内容,大多数教师只讲不做,学生理解不深。其实动手操作掌握得更为扎实,如急性阑尾炎的协助诊断体征、脱位的复位方法等,教师在学生的配合下做一遍,然后要求学生练习,学生在做过之后发出“原来如此”、“这么简单”的感慨,这与花费很大力气在讲台上演示半天相比省时省力。

6设置情景案例,将理论知识具体化、故事化

以笔者的外科休克多媒体课件为例,片头首先出现的是120急救电话和疾驶而过的救护车,接着出现的是紧张的手术画面。这样设置的目的是营造氛围,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不知不觉进入学习状态。至于案例教学的使用则更为广泛,几乎每个疾病都编有与临床贴近的病例。事实证明,在学生拥有一定基础后,案例教学必不可少、不可替代。

7因材施教,传授学习方法

课堂教学论文范文7

国家对普通中学语文教学工作按照统一的教学大纲,作了具体的安排。而职业教育因专业不同对语文教学的要求也不同。但由于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制定标准,也没有形成相应的完善教学体系。不同专业的语文教学基本都是一样的,呈现出“一刀切”的局面。这不利于职业教育的长远发展。中职语文教育更应因材施教,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对旅游专业的语文教学可以偏向于对学生口语的锻炼和培训,提高他们的讲话技巧以及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对于文秘专业的学生则需要偏向于培训他们的文字掌控和读写方面的能力。

二、提高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实效的对策

(一)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俗话说,教育改革,观念先行。长期以来,中职语文被很多人认为就像“鸡肋”一般,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学习。语文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育,往往只重视课本和成绩。这严重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因此,中职语文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认识到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它不仅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打好基础。这样,在工作中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把学生放在教学工作的主体地位,建立起师生间平等、和谐、民主的关系。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做到因人施教、因地制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改变现有的教学状况,提升语文课堂教学实效。

(二)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如何让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我爱学”,就需要不断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探索欲望。当然,面对不同的学生,教师还应积极尝试各种新方法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通过表演、情境、鼓励、提问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慢慢加以引导,让他们提升对语文的兴趣。例如,很多刚入学的新生,由于面对陌生的环境,他们普遍缺乏自信,对语文学习没什么兴趣。这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开展精心准备的一些新奇、有趣的互动式教学活动。要有意识并鼓励他们新生参与其中。同时,要注意对他们进行恰当的鼓励和表扬,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渐渐融入到班集体中。另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精心准备好生动形象的课件资料。比如,在学习语言优美的散文时,教师可以选择韵律舒缓而优美的配乐和相关的图片或影视资料作为辅助,伴着悦耳的音律、优美的画面,饱含感情地进行诵读。然后,让学生参与到其中,慢慢体会到语言的优美。然后,提出问题让他们进行答辩,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别人据理力争,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也培养了他们的思考能力,让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

(三)注重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让人受益终生。因此,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更有助于他们今后的人生发展。中职学生成绩差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以往的学习生活中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要想提升中职语文教学的质量,我们就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教师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尝试:

1、培养他们的一般学习习惯

教师要注重培养他们主动预习、复习,勤于动笔、独立学习思考,翻阅工具书等学习小习惯。在课堂教学中,还要鼓励他们大胆发言,敢于发出质疑,提出自己的观点或问题。教师还可以在某些教学点进行适当的启发和引导,通过对比、假设、选择等等来提出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对学生予以鼓励和表扬,培养他们的自信。针对这些问题,再一一进行解决疏导,增强学习效果。

2、实行自主合作式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采取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或者创设情境教学等。多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通过互相合作、认真探索逐渐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就会转变以往对学习的认识,更投入地进行学习,逐渐形成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在学习《我国古代的几种建筑》一课时,先分成学习小组,然后教师布置学习任务:收集课文里几种我国古建筑的图片,并了解有什么特色等。课堂上让小组代表用多媒体进行展示、讲解。然后相互交流、探讨。

(四)培养融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让学生从对教师的敬爱转移到所教授的学科上来。中职学生本身学习基础薄弱,综合素质较差,致使他们在学习上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问题。有的学生言行还会让老师感到无可救药,甚至被激怒。一些教师也习惯以挑剔的眼光、责备的态度、粗暴的方式对这些学生进行批评管理。这样,大大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出现学习兴趣降低,甚至厌学等。

那么,要培养出“综合素质好、专业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教师就必须要和学生建立起平等、民主、自由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要积极创造出一个轻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对学生进行人性化关怀,用心去关注每个学生。教师向学生投入一个赏识的目光、信任的微笑、鼓励的话语,学生也会真切感受到教师的关怀,渐渐学习的主动性也会被调动起来,教学质量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五)结合不同专业,突出职教特色

中职语文教学的职能是双重的,不仅要提高中职生的文化水平,还要为他们学好相关专业课服务。但实际是很多中职生只关注专业课而轻视语文课。因此,我们语文教师,要认识到这一点,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要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以专业为突破口,巧妙地把两种学科的学习结合在一起。例如,把听说读写的训练和他们的专业联系在一起,既能突出专业性,还能让学生增强实践能力。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如何利用好语文这个工具,学好语文。

课堂教学论文范文8

1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师生互动的目的

小学教育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阶段,老师是学生学习上的引路人。其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小学生语文的学习,注重培养小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能力,锻炼其创新性思维。老师通过与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地互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将学生的思维与老师的思维同步,并达到学习上的共鸣。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提高。师生互动还能让老师对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以便老师适当调整课堂教学的方式及内容,使小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课堂知识。此外,师生间的高效互动可以让老师了解学生的思考问题方式,并对其思考方式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地引导。通过师生间的互动,还可以交流学生与老师间的观点、知识。培养了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学到了更多语文文化知识。

2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课堂互动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小学语文教师已经注意到课堂师生互动的重要性,但他们进行课堂互动的方式仍不够科学。目前师生间课堂互动的主要形式是老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并回答,老师给与评价并补充。或者是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老师评价,学生再提问,老师回答。这两种师生互动的方式层次都较低。缺乏师生群体间的探讨,学生群体间的交流。信息交流不充分,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他们的创新思维。除此之外,目前师生互动的内容较为基础,没有一定深度。老师提问学生的问题没有充分拓展学生的思维,只是让学生进行简单的交流,因此,学生回答问题时所说的观点里的知识较为浅薄,内容也很少。这样的课堂互动方式仅仅只是一种形式,根本没有达到课堂互动的真正目的,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老师进行辅导。然而目前大多数语文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的核心却是老师。老师提出问题后,对于学生不积极回答或是回答不出甚至回答错误的问题直接给出答案,忽略了其他学生对该问题的理解与看法,对于没有正确回答出问题的学生没有进行思维引导,致使学生一味地听老师讲,而学生本身却没有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此外,老师在课堂上容易表现出对某些学生的偏爱,例如对于平时表现好、成绩好、课堂上活跃的学生,老师给予更多关注,提问时总喜欢找这些学生回答问题,而忽略了其他学生的意见,特别是小学生对老师的关注与认可度十分敏感,老师在课堂上互动时忽略了一部分学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他们造成伤害,导致他们以后不愿意思考并回答问题,甚至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严重影响了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以及语文知识的学习。

3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具体策略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语文知识深奥并且抽象,小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必定会遇到很多困难,此时,老师需要对其进行合理的引导,将学生所遇到的问题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每个人都有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因此悬念的巧设有利于学生自主探讨问题。但对于小学生语文教学时,要综合考虑小学生的知识水平与思考问题的能力,设置难度适合的悬念。难度太低,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难度太大则会打击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对于学生对预留的悬念作出很好的解答后,老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答案,即使答案不理想,也要肯定学生积极回答问题,乐于思考的优点,以鼓励学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体会到积极思考、自主解决问题带来的喜悦感,以提高他们对主动思考问题、积极回答问题的兴趣。此外,小学语文课堂上,老师的有效提问对提高课堂互动性十分重要。首先,老师提问的内容要有吸引力,能够调动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其次,问题要有一定挑战性。一是能够充分拓展学生们的思维角度,锻炼其思考方式。二是学生解决问题后有一定的成就感,能够激励起他们思考解决问题的热情。小学语文学习中,每个人对语文的知识掌握程度都不一样,老师提问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因此,老师要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去解决问题,还需注意的是,老师对于语文水平较差的学生提问时要讲究策略,问题既要能足够调动学生的思维,又要让学生能够解答,以不至于学生回答不出问题而有挫败感,影响其学习语文的热情。老师提问的内容还要根据语文知识教学的侧重点不同而有所侧重。如学习《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时,要注意锻炼并提高小学生基本的语文知识,还要注意普及小学生的自然知识。如果课堂互动内容只涉及这语文基本知识,学生对千篇一律的课堂互动内容会感到枯燥,不愿意去思考。如果适当加进一些新的互动知识,会大大提高学们思考问题的激情。从而增加课堂互动的效果,提高学生课堂接收知识的效率。

4结语

小学语文的学习,不仅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基础,还培养了学生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锻炼了学生们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创新性思维。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互动有利于学生们更好的掌握语文知识,并对其思维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师生课堂互动性,改善老师课堂上互动的方法,提高课堂互动的效果十分重要。

作者:穆宏香 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城关第四小学

第二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浅议

一、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僵局

首先,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不去钻研教材内容,也不对教学方法进行探究,只是一味的对课文进行串讲和解释,从来不去考虑学生是否能够完全接受。学生对于这种枯燥无味的课堂很少能产生兴趣,每一节课都像是教师的独角戏,学生们则像戏外人一般。因此,多数情况下教师教学都是在做无用功,根本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课堂教学也就没有什么有效性而言了。其次,近些年,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在教学中越来越多的被运用。多媒体教学让语文课堂更加丰富多彩,生动形象,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但是很多时候教师不会合理的运用多媒体,导致了多媒体的滥用和乱用。一味地追求形式上的热闹,把多媒体的作用看的过重,本来是师生之间交流的课堂,渐渐地变成了学生与多媒体机器的对话,忽略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质,师生之间的情感在这种情况下逐渐走向了淡漠,最终导致教学模式的僵化。还有,教师教学方法的不得当,使教学活动仅仅流于形式上的热闹,并没有使学生的思维真正动起来。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学习应该逐步走向自主、合作、探究。于是乎,一些不理解其真正内涵的教师,完全不考虑课程的合适与否,学生的适应与否,自身能力达到与否,只是一味地追求教学形式的热闹,看似“自主”,实则“不自主”。以某位教师在对《背影》一文的讲解教学为例,教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自己通读课文,在文章中找出能够表达父亲对儿子的爱的句子,以及能够表达儿子爱父亲的句子。而在之后的总结交流中,教师怕学生的思维过于发散,不能很好地讲解课文,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于是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按照自己的思路带领学生学完了这篇文章。从形式上看,课堂热闹的气氛是有了,但并没有真正的使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调动起来,这是不符合新课标要求的。

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探索

首先,要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摆正确。具有高效性的初中语文教学,是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那么教师的任务是做什么呢?一些教师为了充分显示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中从头到尾不说一句话,仅仅在下课的时候,宣布一下下课,便结束了这堂课在这种现象中,教师是几乎没有起到任何作用的。教育家张先生说,真正成功的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如同导演与演员一样完美切合的结晶。其实,在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中,教师应该起到指引方向的主导作用,在教学活动,积极地引导、疏导学生,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动性,解答学生的疑问,为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教师的指导,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是对问题关键之处的点拨,是对重难点的解析。此外,教师的指导还要把握好尺度,不宜太详尽,也不能太抽象,要适宜;不能提的太早,更不能讲的太晚,要适时;最好做到自然而然。其次,要搞清楚合作学习的真正含义。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并不是说一遇到问题,就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在合作中学习。这种做法可能在短期内可以带给学生小组学习的新鲜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久而久之,学生的短暂的新鲜感会逐渐消失,学习积极性也就不复存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是问题有讨论的价值,而且还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就需要教师在课堂问题的设置上下些功夫,让问题更具有创造性和挑战性。

三、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意义

语文课堂教学是学生与教师进行交流的一种方式,它的意义就体现在它所创造的价值上,而它的价值又是其真实与本色的具体体现。学习活动的设计要以丰富学生的文学底蕴为目的,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前提,找好立足点,从而设计出有效地课堂学习活动。

1.以“语文”本身为立足点,设计教学活动。

语文,是人们交流的最基本的工具,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部分。语文的学习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表达,学会交际。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要从“语文”这个主题出发,教学活动的设计也同样离不了“语文”这个主题。

2.以“文本”为出发点,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文本”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支点,学生通过对文本的学习发展自己的学习能力。只有掌握好了文本内容,学生才有可能学好语言,进而进行语言实践。学生对文本的掌握就是一个不断提升自己的过程。另外,文本还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设计的根本依据。

3.以学生素质的提高为最终目的。

任何教学活动的主体都是学生,各种活动的主角都是学生,所以,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中,要从学生的真实情况出发,了解学生的需求,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特点,进而设计出合理有效地教学活动。

四、总结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所在,关乎着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该积极探究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途径,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率的提高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薛春峰 单位:江苏省如东县岔河中学

第三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节奏把握分析

一、合理安排教学的难易节奏

课堂教学要注意掌控各教学步骤中时间的长短、转换的快慢和难易的搭配,这样才能合理调控教学节奏。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设想,对非重点部分做到言简意赅,“轻轻扣击”作“写意”式或勾勒式的讲解;而对重点和难点部分,则要净讲细析,“重锤敲打”,作“工笔”式的分析。使其在课堂教学呈现时有变化:或先易后难,或时轻时重,做到间隔有致,形成节奏。这样,可以使学生的心理感受处于一种舒缓———紧张———舒缓的状态,既避免了因长时间的面对疑难而过分紧张,造成疲劳,又避免了因内容情绪松弛而分散注意力,使得课堂教学效果更好。例如,在讲解《背影》的时候,以“背影”为主线,了解叙事散文的文章结构和语言风格,是本文的重点;而理解“探”、“爬”、“攀”、“缩”、“倾”等关键字在动作描写和情感表达上的精妙之处,对学生来说则是难点。为了突出重点和难点,教师就应该在这两个部分“浓墨重彩”,而在其他部分“轻描淡写”,使教学张弛有度,难点鲜明,重点突出,难易得当。

二、精确把握课堂的情感节奏

课堂是有情的,教师可以通过语言用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用自己的生命之火去点亮学生的心灵之火,才能创造出情感相容,氛围浓郁的教学境界。如果教师的感情强烈、情绪激动,则语言表述节奏较快;反之,如果教师的感情比较平静、温和,那么语言表述的节奏也相对缓慢。一堂课,教师的感情既不能慷慨激昂到底,也不能像和尚念经那样让平淡占满课堂。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动情,教师必须自己先动情。所以课堂节奏还应该从教师的情感、情绪的变化上体现出来。讲课时根据课文规定的感情变化层次(激昂、愉快、悲哀等)使课堂气氛呈现出高低起伏、浓淡张弛的情感节奏。这样课堂教学才有波澜,才能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感情共鸣,提高单位时间的学习效果。例如,《背影》这篇课文通篇都传达出父子之间的浓浓深情,而这种感情在“买橘子”的环节表现得最为外显和浓烈。在授课过程中,讲到这一环节的时候,教师的情绪也自然而然达到了顶峰,表现出无限的感慨和感动,由此也引发了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联想和共鸣,使课堂氛围与文章意境融为一体。

三、有效控制授课的语言节奏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有效控制语言节奏。首先,要做到快慢有间。语速快,能使学生听着产生亢奋的心理和紧迫感,一般来说,表现急切、震怒、兴奋、激昂、壮烈等基调的课文内容,就可以用这类快节奏的语言来进行讲述。例如,在讲《雷雨》的时候,读到“鲁侍萍”的念白“哼,我的眼泪早哭干了,我没有委屈,我有的是恨,是悔……”这一段的时候,教师语言急促,情绪激愤,这就很好地传达了人物的情感,调动了课堂气氛。其次,要做到断续得当。一堂课,教师有意地设置一些插曲,暂停原先的教学步骤和思路,也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讲《我与地坛》这篇课文时,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当读到“自从那个下午我无意中进了这园子……”时,教师留出了5秒左右的暂停时间,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也给他们预留了一定的想象空间,引发学生对于课文的兴趣和联想,达到活跃课堂气氛、引发学生思考、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由此可见,在教学中适当地断续,给学生留出一块回味的余地,教学效果会更好。

四、总结

总之,语言是教师授课的最重要的载体,控制语言节奏对于控制整个教学节奏有着重大意义。总而言之,语文课堂教学的节奏,体现在教师对教学内容难易的安排、教学情感的控制、教学语言的把握等多种因素的调节上。经验丰富的语文教师,都非常善于把握教学过程的节奏,从而做到难易适当,情感适度,语言优美,使整个过程既紧张活泼,忙而有序,又跌宕起伏,错落有致,给人以美的享受,能够满足新课标对于语文教学的要求,实现对学生的知识教育、素质教育和人文关怀。

作者:刘艳 单位:四川苍溪实验中学

第四篇:初中语文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探析

一、教学准备阶段

1.正确认识自己,备课高效化发展。

在新课题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明确自己的角色,给予一个正确的定位,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独裁主义者,也不是新教育体系背景下的无所作为者,而是从教学主位退居次位的教学引导者。教师需要不断的自我反思,从不同的教学角度重新认识自己,并对近期的教学活动要给与一定的评价。(1)教师要明确认识自己的缺点与优势,从自己的教学优势出发,结合实际教学的需求来制定特别的教学方案。(2)课堂教学之后必须进行反思理解,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针对不足之处的特点加以改正。(3)对自我的教学水平进行评价,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与专业能力水平,散瘀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

2.从不同角度了解学生。

学生是新教育背景下的主体单位,因此,想要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从不同角度来了解学生。“以人为本”就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要求教师转换自身的教学态度,让学生从“被动化”学习转变为“主动化”学习,让教育的意义能够被充分展现出来,从而实现自主、探究、实践等多种教学形式的全面发展。教师想要更好了解学生,则应该从以下几点切入:(1)全面了解学生当前的知识水平及起点,深入了解学生当前的学习状态。(2)了解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来进行教学。(3)要对学生当前的学习状态进行评价,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背景,实现“个人定制”教学。

二、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有效方式

1.营造平等民主的教学气氛。

还原教学的本质,其是教学就是一种交流或对话,是语言文化的传递过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就是教学的主体要素,笔者认为这种对话应该是平等民主的,整个过程应该轻松和谐,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在对话过程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信仰、文化、个性和学习理念,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自我的存在。(2)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教师应该真诚对待每一位学生,只有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不会感到紧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与学生的地位始终是平等的,这样的教学氛围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够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授课效率。

2.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一点也没错,若学生都缺乏对学习的兴趣,那么教学活动就只是单方面的灌输。想要每一位学生都好学、乐学,就必须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改变传统死板的学习方式。

3.提问方式多样化。

课堂教学是一个语言交流的过程,那么就必定离不开提问。什么样的提问才是最高效的,才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呢?教师应该为教学活动创造一个提问情境,让学生能够在这个情境中成为一个发现者和探究者,从而让学生的思维能够进入一个提问的状态。(1)教师课件的设计应该巧妙运用图片、视频、音乐的教学元素,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索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直观的感受来对教师进行提问。(2)为学生设置一些开拓思维的问题,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积极活跃的参与到课堂问题讨论活动中来,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独特见解。(3)创造对比性问题,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之上创造新的知识,让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能够产生明显的对比,

三、教学反思阶段的有效策略

1.加强自身教学反思的知识素养。

教师反思是巩固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学反思要求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实情来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的教学反思必须具备一定的教学知识基础。教师始终要与教学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对整个教学过程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对教学目标、过程、任务和结果要进行更加全面的分析。

2.形成良好的教学反思习惯。

教师应该在每次教学之后及时进行反思,对教学过程中的优缺点进行分类,从而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的教学情感,从而让后续的教学活动能够被进一步强化。

四、总结

总而言之,教师的教学行为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新课程不断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该从自身和学生的学习需求这两个角度出发,及时转换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

作者:陈海全 单位: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巴彦呼舒第五中学

第五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思考

一、转变师生观念,建立平等课堂

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中主要的教学动力,通过师生之间关系的建立能够使学生自主的进行学习。在转变师生观念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点进行改善:①建立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学模式。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明确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将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主体位置,教师只是起到指导和引导的作用;②构建平等师生关系。在师生关系构建过程中应加强教师的观念转变,只有在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中学生才能够进行学习,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质量;③在将课堂中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将传统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理念转变为学生提供教学实践机会,使学生主动进行知识的学习,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拓展教学方法及内容,提高学习兴趣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拓展教学方法及内容,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拓展:①采用情景教学的教学模式。情景教学主要是通过将书本上的知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道具或人物进行情景再现,帮助学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增强记忆力,提高教学质量;②采用激发式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的设立,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的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达到学习的目的,从而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③增加教学内容。可以通过课外延伸,对教学的内容进行补充,使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背景及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文言文讲解时可以通过对作者的背景及生活的朝代背景等进行介绍,使学生了解作者写作时的心情,帮助学生尽快的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④采用多媒体教学或图片式教学模式。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将教学内容制作成幻灯片或视频的形式,增加课堂生动性,使学生喜欢上课,主动地进行学习。

三、建立和谐的课堂氛围,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氛围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克鲁斯•托克曾对1000名初中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发现在紧张、压抑的课堂下进行学习学生的智力及情商发挥水平为自身水平的60%,当学生处于自由、活跃、轻松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学生的记忆力与开放性思维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由此不难看出,在初中语文课堂的改革中,想要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建立和谐的课堂氛围,从而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最优秀的环境。如何建立和谐的课堂氛围是考验初中语文教师教学水平的关键。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简单的游戏环节,例如成语接龙、古诗猜字等富有教育意义的游戏,提高课堂的活跃性,使学生勇于参与课堂学习;采用分层式教学或小组式教学,通过灵活的课堂模式建立实现创建轻松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课堂学习质量。

四、总结

总之,在未来初中语文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应该注重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应用,师生之间应加强平等关系的建立,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学方式,采用情景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语文学习兴趣,使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建立良好的课堂环境,提高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作者:张翠梅 单位:蛟河市第九中学

第六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探析

1.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树立服务意识

教师应当转变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控制者转变为服务者和指导者,将学习主体的角色还给学生,使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甚至可以让学生自己制定学习的计划和目标,并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特定制定学习进度。教师只需要定期对学生的学习计划和学习进度进行确认。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尽量让学生独立去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减少对学生的干预,使学生的自主性充分的发挥出来。

2.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鼓励学生质疑和创新

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和辅助者,只需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经验参考,应当由学生自己判断并作出最终的决定。通过一定的实践证明,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的自主意识得到了更好的锻炼,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有了明显的提升,学习的习惯也更加的合理、科学。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式教学,但不要替学生做决定。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有许多学生形成了一切听老师的习惯,这事实上是一种不愿思考的坏习惯。学生一遇到问题就会习惯性的寻求老师的帮助,而不会从自己的实际经验中寻找解决的措施,一旦离开了老师的帮助就无法独立的解决问题,这种习惯是会严重的制约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的。但这些习惯的形成事实上与教师的引导也存在很大的关系。只要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合理的引导,就能使学生树立起一定自主能力。若通过日常的引导还无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为其指明学习的思路,并鼓励学生与他人进行沟通与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质,提高课堂的效率。

3.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

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就应当首先制定合理可行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既要考虑到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也需要考虑到学生自身的发展。教学目标的制定还要有一定的层次和阶段性,在每一个阶段都应当制定不同的计划,逐步完成对学生的引导,帮助学生逐渐的提高。在每一课的教学计划制定中,可以从课外的朗读、课文背景的查阅、课本内容的拓展等方面进行延伸,并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教学内容的划分,使得教学的过程更符合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4.优化教学情境

为学生设置一定的教学情境能够使学生更快的融入到教学的氛围中,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此外,优化教学情境还能帮助学生培养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此,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些教学活动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例如组织课文角色的扮演、课文的朗诵、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写作训练等,使每一个学生都充分的参与到这些活动中来,并找到参与这些活动的兴趣。学生在这些过程中可以潜移默化的对课文内容有更好的掌握和了解,可以简化教师对课文内容的讲解。

5.通过情感的共鸣增加语文课堂的魅力

首先,可以采用先入为主的方式,通过营造具体的情境感染学生。我国的文化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这些都能够在语文教材中得到体现,教师只有通过仔细研读教材,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应的情境才能感染学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新课导入是第一个步骤,它能够直接影响到学生是否能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设计新课导入的情境时要依据“情因境生”的理念,这样才能够在情景相融的氛围下完成教学,让学生对于新课的学习充满兴趣。其次,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中依据教学的需求来创设多样化的情景。阅读是一个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相互对话的过程,在课堂上进行平等的对话,能够更有效地找出情感的共鸣点。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技术都能够有效地创设出一个情景,然而这也需要掌握好时机,发挥出其真正的作用。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情感,还需要擅长表达。充满激情的进行教学,学生才会对课文内容产生共鸣。教师倾入情感,创设的情景点燃了学生思想的火花。只有教师自己投入足够的情感,才能够感染学生。

6.注重过程

与教学结果相比,更为重要的是教学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体会到语文这一学科的奥妙之处,从而形成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教师应当更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表现,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也更加注重对教学过程的评价。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丰富课堂上的体验,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自主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保障课堂教学过程的丰富性和有效性。

7.结语

课堂教学是最重要的教学环节,在当前的教学条件限制下,大多数的教学内容还是需要在课堂上完成,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特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方面入手,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总结完善教学计划,从根本上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

作者:徐微 单位:辽宁省台安县西佛镇阿拉河小学

第七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教学实践

一、创设生活情境,引发情感共鸣,点燃热情

1.情景演绎,再现生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文本所描绘的生活画面,将其编排成课本剧或情景剧,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演绎情景,再现生活,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感悟,增加学生情感体验。比如,学习《三袋麦子》时,在读通句子,理解内容后,笔者首先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然后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将课文内容改编成课本剧,并分别扮演土地爷爷、小猪、小牛、小猴等角色,展开情景演绎,最后师生共同评选出最佳编剧奖、最佳表演小组以及最佳表演者。这样,通过表演,激活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深化了学生知识理解,激发了学生多方面的感官体验。

2.呈现画面,重温生活

对于课文中描绘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年代久远,加之,学生生活经验的缺乏,可能一时难以理解透彻。因此,为了深化学生理解,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思绪与记忆,教师可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呈现生活画面,感染学生,使学生入境动情,重温生活,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例如,教授《七律•长征》一文时,由于学生对长征这一历史事件缺少感性认识,在学习过程中,笔者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电影《长征》片段,呈现长征的艰难历程,让学生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3.叩响记忆,对比生活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尊重个体特点,注意努力叩响学生大脑中的记忆,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比较,找到情感共鸣点,触发学生思考,深化理解,启迪学生。譬如,学习《母亲的恩情》时,笔者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对比自己的生活,启发诱导学生想一想妈妈是怎样对自己的?说一说你打算怎样做一个体贴妈妈孝敬妈妈的好孩子?让学生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进而尊重、孝敬父母。

二、步入生活场景,引导感悟体验,升华情感

语文源于生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寻找到语文教学与实际生活的结合点,为学生创设更多展示自我才能的舞台,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走近生活,步入生活场景中去观察、探究、实践、体验、感受,从而内化和领会知识,升华情感,启迪智慧。

1.观察访问,认知生活

在教学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走入社会,亲自自然,注意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访问生活,用心体验生活,扩大知识视野,发现生活真谛,从而达到实践出真知的目的。例如,教完《美丽的丹顶鹤》后,笔者设计了以下活动:考察市场,购买小动物;亲密接触,饲养小动物;用心观察,描写小动物,写一篇观察日记,并评选最佳饲养员,开办班级生物角,激发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2.交流讨论,感悟生活

当学生对知识有了初步的感知后,教师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交流讨论,逐步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深化体验,提升能力。学习《“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后,笔者提出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如果你是汤姆,你愿意把这样的鲈鱼放掉吗?并联系实际生活,说一说生活中需要我们自觉遵守规定的情况,谈一谈我们应该如何遵守规定。这样,既让学生体会到“自觉遵守规定”的重要性,做到严于律己,又可增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动手实践,创造生活

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动手操作,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通过实践体验,触摸生活,以发现者的身份创造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譬如,学习《荷花》一文时,笔者要求学生抓住荷花外形特点,充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将各具姿态、色彩鲜明的水中荷花画面具体绘画出来,在创作过程中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三、总结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有助于激活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唤起学生主动求知与探索的热切欲望,增强学生的生活感悟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

作者:沈雁娟 单位:江苏省阜宁县教育局

第八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途径探析

一、转变教学理念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活跃课堂气氛,积极踊跃地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成为语文课堂的重要成员。例如,在《小蝌蚪找妈妈》这节课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自己生动现象地表现出小蝌蚪在找妈妈时的着急状态,让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二、优化教学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感受,给学生一定的想象空间,采用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形象直观的画面让学生感受文章内容,与作者产生共鸣,更加理解课本知识,如在学习《春》这节课时,教师可以下载许多春天的图片,让学生第一眼看到春的颜色,降低文章的学习难度,便于学生更加理解课本知识。

三、加强课本分析

在每次上课之前,教师需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整理出最佳的教学方案,以便更好地应对小学语文课堂,对课本的反复推敲和分析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大纲的要求做出相应调整,为学生创造出最佳的学习环境,真正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四、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时,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做出调整,以便更好地为学生提供高效课堂服务,不断地优化教学方案,最终达到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兴趣。

作者:张远淑 单位:重庆市江津二中

第九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四部曲探究

一、解读文本,找准入点,激发兴趣

古人有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由此可知,“疑”之重要性。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因此,在设置悬念时,要从一开始就牢牢扣住学生的心弦,为新知识的探究创设悬念,使学生达到“能说却不知从何说起”,有利于把学生探究到底的动机挖掘出来。导入一旦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后,学生也会主动紧跟教师的步伐去探讨知识的奥秘。例如,在分析《钓鱼的启示》这篇文章时,我首先在课件上先出示出一条鲈鱼的图片,然后再介绍鲈鱼的味美以及作者得来的不易,但是,话锋一转,设置疑点:大家知道作者最后却把这条鲈鱼放生了,到底是为什么呢?再问题的激发下,孩子们也都迫不及待地打开书本开始寻找答案去了。

二、实物导入法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还处在感性阶段,思维主要是以形象化为主,因此,上课时直观形象地导入新课,更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些实物范围广泛,比方说可以是挂图、卡片、自制教具等。例如,在欣赏骆宾王的《鹅》这首诗时,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事先准备好一只玩具橡皮鹅,外观和诗中的描写较为贴近,而且还准备好一盆水,放在地面上。学生对此产生出极大的好奇心,大家都伸着脖子看。诗中所描写的鹅的形象直观形象地展示在学生们的面前,教师不用再费口舌印象也会更加深刻了。用实物导入会使课堂教学更加直观,而且恰当的实物导入犹如一把打开课堂奥秘的钥匙,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假设不用这些实物作为教具,单凭学生的想象力较为困难,主要是因为学生的生活阅历不够,头脑中积累的各种形象不足,因此,联想力与想象力都差些。这也是把实物作为教具导入新课最大的意义之所在。

三、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创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能够在课堂教学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学生的参与水平也能达到一定的程度,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渠道也会保持畅通无阻。因此,一进入课堂,教师就要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来感染每一位学生,上课伊始,先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以及拘谨的心态。同时,教师在设计导入新课这一实践活动时,也要充分考虑各个层次学生之间的差距,因材施教,尽可能让大部分学生都有主动参与的机会,不要一开始就把学生难住。因为学生如果一开头就碰了壁,再要让他们进入积极参与的状态中会有一定的困难。以《燕子》这篇课文的导入设计为例子:师:同学们,现在咱们一起唱《小燕子》这首歌吧!(师生一起唱《小燕子》)。师:下面有哪位同学能结合唱的这首歌曲来探究一下燕子的生活习性呢?生:春天燕子来到了我们这里,也就是飞到北方。师:(板书“春天”)说得不错。又有哪位学生介绍一下你所认知的燕子的其他特点呢?生:燕子低飞,说明要变天了。还有的学生说说燕子在谁家搭窝谁家的生活条件就会变的好起来。师:很好,我们的同学对燕子的习性了解还是比较广泛的。板书“燕子”。今天我们探究的就是《燕子》这篇课文,请大家打开课本,我们一起探究一下课本上作者是如何描写燕子的。上述教学片断中,将导入新课与歌结合在一起,歌曲导入,既能放松学生的心情,学生还能通过这首歌知道燕子一到春天就会飞到北方来。这种导入既能与课文内容联系密切,又能为课堂教学营造出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的主体作用还能得到很好的体现。

四、多媒体导入

多媒体课件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信息内容丰富、渠道广,合理使用能有效弥补传统教学信息量的不足的缺点:多媒体教学使得课堂教学的形式更加多样,这对小学生有着很大的吸引力,而且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在教学时,教师就要善于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突破课堂教学时空的限制,把学生带入到信息量更加丰富、多样的舞台之中,让他们带着兴趣走入文本,向着更广泛的舞台迈进。例如,在分析《火烧云》这篇文章时,就可以将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发挥出来,多收集丰富、直观的图片制作成视频短片,直观且动态地展现给全体学生,这样的教学能为学生的感官带来强烈的冲击。这样的导入教学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把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出来,为学生更好地展开主动、积极的探究活动打好坚实的基础。

五、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