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策略范例

课堂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策略范文1

关键词:新课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一、大爱无疆,扮演好多种角色

首先应把握好正确的师爱导向。因为正确的师爱是一门高尚的艺术,是教师发自内心地对学生关心、爱护、尊重、信任、期待、赞赏的美好情感。一旦学生在课堂上得到老师的肯定,切身体验到成功或学习的乐趣,就会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望,会更自觉地投入学习中,形成良性循环。其次要扮演好多种角色。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的角色往往是多方面的,有时是一位慈祥睿智的父亲,有时是一位和蔼细致的母亲,有时是一位拨云见雾的智者,有时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者,有时是一位推心置腹的朋友,更是一位谱写爱的合奏曲的总导演。因此,教师除了要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朴实无华的作风及优良的职业素养外,还需要注重施爱的艺术。常言道:“严师出高徒”。对学生严格要求,要讲究科学性,应做到“严而有格”“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严而有恒”,在教学中遵循学生不同年龄的发展规律,提出符合学生学习心理和认知水平的要求,尊重学生人格,以平等真诚的态度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要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握时机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就显得极为重要。

二、借助名篇,挖掘国学精华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密切与学生的联系,深入学生内心世界,做学生的引路人,是师爱的突出表现。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出师表》《隆中对》《醉翁亭记》《岳阳楼记》《送东阳马生序》等,处处皆弘扬着国学精华。处于成长中的青少年学生,渴望得到得到师爱的滋润。这时,科任老师就应该因势利导,运用中国传统文化,从正面教育学生。忠、孝、仁、义、礼、智、信,纲目分明,传递正能量,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老师的大爱,感受到老师正能量的关爱。学生对教师有好感而转化为对该门课程感兴趣,就必然会出现“亲其师,信其道”的局面,使课堂奏出一曲浓浓的爱的协奏曲。大量事实证明,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要成为学业上的强者,首先取决于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度,而要让学生对老师有充分的信任度,就要让学生切实感觉到老师浓浓的关爱。唯有如此,学生就会有坚强的自信心、进取心、坚韧性,就能在逆境中顽强拼搏,成功到达理想的彼岸。总之,教师的大爱深深地感染着学生,更重要的是通过爱的传递和迁移,能够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高效进行。

三、捕捉契机,奏出爱的旋律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育契机是经常大量出现的。但教育契机的出现是没有规律的,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教育契机对语文课而言,具有巨大的教育价值。这就要求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敏锐的眼光,善于发现契机,要有深厚的洞察力,善于捕捉契机。总体来说,就是要求语文老师要敏捷地及时捕捉住教育契机,充分地发挥其作用,创造性地打造语文课堂爱的协奏曲。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在心灵上都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愿望,渴望赢得老师的赞赏和同学的信任。因此,教师要明察秋毫地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帮助学生认识新的自我。这时候教师要顺势而为,切不可错失教育的良机,巧妙地对全体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并导之以行,提出明确要求,指导学生制定出切实可行地行动计划,这样就一定会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其实,当学生在课堂中的回答或表现出现亮点时,一旦他们的行为得到老师的赞赏或肯定,心理上就会获得极大地满足感,更容易激发起学生学好本门功课和更加全神贯注投入学习的强大的内驱力。那些所谓后进生更是如此。这时候老师的教育,他们不但欣然接受,而且会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大班额教学,需要老师用放大镜的“眼睛”和显微镜的“心理”发现学生表现出的闪光点,根据不同学生及时给予不同的点拨和教育,奏响爱的旋律,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语文学科是所有学科教学的基础,语文老师肩负着传授国学精华,教书育人之责任,只要我们心中拥有太阳,就要多给学生普照阳光,在新课程背景下,努力奏响语文课堂爱的协奏曲,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陶春梅.论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氛围的创设[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4(7).

课堂教学策略范文2

关键词:高校;翻转课堂;应用策略

翻转课堂教学策略的应用,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原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的教学设计如果得当,既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又能发挥他们的个性特长,促成他们的个性化发展,提高学习效率。当前,高校教学中翻转课堂的应用愈来愈广泛,这种教学模式已经发展成为高校教育创新和改革的重要方式。在翻转课堂教学策略的落实中,教师应当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理念,教师要由课堂的主体转变为引导者、辅助者和促进者,并通过多元性的融合,形成一个系统的、完善的教学策略体系,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一、翻转课堂的内涵

“翻转课堂”的概念,最早是由孟加拉裔美国教授萨尔曼•可汗在《用视频重现创造教育》报告中提出来的,其是指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与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百度百科)。“翻转”指的是教师将课堂内、外学习知识的时间进行对调,进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主动权。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师生利用有限的时间完成教学任务,进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理解课堂中的知识[1]。同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充足的时间,教师不需要在课堂上花费大量的时间为学生讲解基本的知识和内容,而是通过学生观看视频自行学习,从而在课堂上预留出大量的时间供师生讨论和探究,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高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互动性交往性不强

从当前高校的教学情况来看,仍然采用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师生间以及生生间的互动性不足。具体表现为:首先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具有不对等性。教师和学生本身应该为和谐、平等的关系,但是在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2]。师生间缺乏知识以及情感上的交流;其次,师生间的信息交流不顺畅。教师与学生除了课堂中的少量交流外,课余时间的交流非常少,进而导致师生间存在严重的信息障碍,信息无法及时反馈。

(二)因材施教策略落实不完善

通过对高校教学模式的分析可见,高校教学模式与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性不符,使得部分学生难以适应教师的授课方式和教学进度,导致学生的学习收获不大。同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完全按照教材以及教学大纲的顺序进行,按照课时计划按部就班地讲授,没有针对个别学生的问题进行个性化指导,整个班级的学生都跟随教师统一的步调进行学习。这样就导致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又“无法消化”,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教学方法方式单一

高校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师都采用硬性灌输的讲课方式,教师的“讲”在课堂教学中占了大部分,教学课程泛泛、死板,缺乏活力。同时,教师在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中忽视了学生的价值偏好,只是根据教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价值取向来选择教学方法和方式。而且课程讲解的过程中,教学内容脱离实际,课堂氛围乏味,无法提升学生的求知欲,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不浓[3]。为了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也会设置自主探究环节,但是大部分学生都缺乏参与兴趣,导致很多的讨论流于形式,这不仅无法实现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同时也浪费了大量的教学时间。

(四)教学评价的激励性、诊断性不强

通过对当前高校课堂教学的观察分析发现,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仍然以期末成绩为主,虽然课堂出勤率和课堂表现等也是学生评价的参考指标,但是其所占比例不大(6:4或7:3),而且部分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在期末考试前会为学生“划重点”。这样的考核方式导致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不努力,往往快到期末考试了才临时抱佛脚,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而学生的考试成绩往往只体现的是学生的短时记忆力,并不是学生真实的实力水平。

三、翻转课堂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由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我国高校的时间比较短,基本处于探索实践阶段,成熟模式和成功的经验不多,广大教师借鉴学习不够,缺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开展的经验,因此,加强对翻转课堂教育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的做法就有借鉴意义,例如,课前的教学准备先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分析,并对预备的课程进行组织和完善,利用互联网将需要讲授的内容制作成视频,并根据具体的任务,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备课,再开展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对传统课堂的更新和突破,而且使课堂教学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利于课堂教学的优化以及教学效率的提升[4]。翻转课堂教学策略的应用,有利于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一)丰富教学内容,完善预备课程

通过对翻转课堂的核心理念分析可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要将课堂交还给学生,并合理地调整学习的时间。所以要想科学地落实课堂翻转,必须要先对教学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从而为预备课堂的组织提供依据。在预备课程的组织过程中,其主要目的是对重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在预备课程的组织中,包括对学习目标的制订、教学视频的制作、课程内容的难度确定以及需要实现的教学目标等。

(二)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制作视频

在教学内容的分析中,对预备课程组织完成以后,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并将这些内容制作成微课视频。在微课视频的制作中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第一,在微课视频的制作中,必须要对课题在片头进行明确的标注,同时其中的每一个小节都需要标注小标题;第二,在微课视频的录制中,必须要注意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保证课程的可操作性、顺序性和实践性,并根据具体的操作步骤合理地展现。在微课视频录制的过程中,涉及到的步骤复杂,而且任务比较多,因此在微课视频的制作中,必须要分解进行,对于部分难度比较大的内容,可以进行示范教学,并为学生提供明确的任务清单。在视频制作完成后,上传到固定的网络平台供学生进行下载;第三,在微课视频的录制中,需要配置旁白。所有的旁白需要保证语速适当,发音标准,而且语言具有感染力。在旁白的同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学习内容,还需要配以同步的字幕。由于微课教学视频的时间有限(一般控制在10到15分钟),所以教师在微课视频的录制中,必须严格把握教学的时间和节奏。此外,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需求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教学内容,或者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三)设置驱动项目,合理布置任务清单

教师在预备课程以及微视频制作完成后,需要根据预备课以及微课视频的内容设置驱动项目,合理布置任务清单,并结合任务清单为学生设置学习内容。为了有效地落实这个教学环节,教师需要明确看完微课视频后需要完成哪些任务目标,并引导学生对不理解的地方进行标记,同时为学生布置与教学内容联系紧密的练习题,使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内容进行巩固,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另外,教师要对学生观看视频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以便在课堂教学中能够进行针对性地解答。

(四)结合学习内容和情况,科学合理备课

教师为学生布置完学习任务后,需要对学生视频观看、任务清单等方面的完成情况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课。在这个环节中,首先,教师结合驱动项目,根据学生观看视频反馈的问题调整和完善任务清单;其次,注重对学案中问题的难易程度进行确定,然后确定需要增加或者删减的内容和任务;再次,根据学情反馈,对学生需要完成的题目进行明确,并提供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题目;最后,教师对本节课程中的知识和解题方法进行归纳,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优化奠定基础。

(五)依据学情反馈,合理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教师需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问题反馈,对本节课程内容的知识结构及解题方法等进行明确,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先针对学习中反馈的问题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可以一边观看视频一边分析任务清单中的问题。如果小组成员在学习中发现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请教教师,在教师协助下进行解答;其次,教师通过问题的形式对教学中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进行强调,并为学生组织集体答疑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解答;最后,每个小组选派一位代表对讨论的结果进行分析和汇报。在小组汇报的过程中,其他小组的同学和教师负责补充。这种多元化、立体化的教学活动,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但是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首先,在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的过程中,目的是为了能够使学生通过对视频内容的回顾和巩固,进而有效地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提供有利条件,所以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需要由学生进行讲解;其次,教师要严格控制小组讨论的时间,不要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同时防止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讨论一些与学习无关的问题,浪费学习时间;再次,教师需要结合课前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将学生学习中不易理解的知识以更清晰的方式反映出来,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并为学生预留理解知识的时间和空间;最后,针对学生的自主探究环节,教师需要对一些非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并以例题的方式提出,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四、结语

翻转课堂教学策略的应用,将学生的学习重心前移,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高校教学中翻转课堂的应用,必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注重对学生知识的积累和学习情境的创设,把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进行外化,完善学生的学习策略,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王丽雅,焦炜.高等职业院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型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8(4):55-57.

[2]刘郁婧.高等职业教育中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分析[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6(4):77.

[3]周海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应用[J].现代商贸工业,2016(23):187-188.

课堂教学策略范文3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的普遍应用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可,所以在初中生物教学课堂上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采用多媒体的灵活性、交互性和及时性的特点,对学生讲解生动形象的生物知识,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让学生直观明了的了解他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和感受生物学习课堂的奥妙,进而激发学习的兴趣。比如,在教学《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这一节课时,我通过多媒体的形式给学生展示出几幅关于大象、珊瑚虫、企鹅等画面,请学生观察并思考这几种生物分别生活在哪些地方?学生积极踊跃地回答:“生活在热带地区以及冰冷的地带。”我接着说:“每一种动物都有自己特定的生活环境,当我们漫步在校园的时候就会看到树木花草,草丛中的各种小动物,其实这些生物和它所生存的环境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地球上有着无数的生态系统,那么大家想一想这些生态系统有什么共同点吗?地球上有哪些生态系统呢?请大家跟着老师的步伐一起来看一看,老师在多媒体上展示池塘的这个生态系统,通过画面的展示大家思考一下池塘生态系统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而这些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用分别起着什么作用呢?请大家看着画面展示,进行5分钟的思考,然后告诉老师你们的答案”。通过多媒体和提问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看到这些来自于他们生活周边的情境,但是却没有认真思考过的问题时,激发了他们解决问题的欲望。

二、小组合作式教学

小组合作式教学是通过教师设计学生学习活动方案,学生根据活动方案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对教材的研究和思考,进而完成相关内容。在小组合作的最后阶段,把自己组的研究意见向全班进行交流展示,在交流过程中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善于倾听别人的发言,这种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让学生有自己分配活动时间的主动权和充分思考发表自己建议、表现自己个性的机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同时在小组活动中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补充,相互启发,进而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让小组中每个成员的能力都得到相应的提升,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小组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比如,在学习《合理的膳食》这一节课时,通过我对本节知识的讲解,学生在课下对相关知识的查阅和调查分析,使学生明白了合理膳食的意义。所以在本节课快要结束的时候,我让学生通过小组的集体智慧,给自己的朋友或者家人设计一份食谱,并且为这份食谱设计一段精彩的广告词,然后向大家推销,每个小组可以按照自己的食谱选择其中一份拼成爱心拼盘,把这个爱心拼盘送给自己的好朋友。学生对这个小组活动都很感兴趣,他们充分利用课下的时间,将这个活动真正地运用到实践中,合理的食谱搭配,用心搭配拼盘的色彩和水果的种类,让拼盘既美观又有营养,一份小小的拼盘,凝聚了小组的整体力量,在这个过程中我也看到了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通过交流来解决配合过程中的争议,他们相互沟通相互配合,最终很好地完成了这份作业。小组合作对于学生个人的发展和小组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小组合作的教学策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三、走进自然,感受生物的魅力

课堂教学策略范文4

【关键词】小学数学;翻转课堂;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所应用的翻转课堂即为教师针对教学时间及教学内容等因素合理规划,并对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加以改变,在实现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营造的同时促使学生可积极主动参与至学习活动中,以推动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本文即围绕小学数学翻转课堂教学策略展开探究。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重要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即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将回答、提问及思考等活动纳入课堂教学流程中,以此展开授课,促使学生可对教学内容形成深刻理解。此种教学模式的采用,除可帮助学生对难以理解的知识形成透彻理解外,还可帮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取主动权,自主展开数学知识的学习及解惑活动,以此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问题处理能力加以培养。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活动中,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及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尤为重要,而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后,学生课堂学习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发挥,并占据学习主动地位,可促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积极主动的展开探索活动,以掌握数学知识。除此之外,借助翻转课堂的应用还可增进师生间联系,促使教师可对学生学习情况加以了解,以此有助于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以推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优势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优势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首先为改善传统课堂教学状态。传统模式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多处于课堂主导地位而学生则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此种课堂状态下,学生学习主动性难以得以调动,学生学习效率、学习质量难以提升。而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发生变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再占据主导地位,而是成为学生学习活动展开的引导者,此种课堂状态下,教师的主要教学任务为帮助学生对知识学习方式加以熟练掌握,推动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其次为改变学生角色。以往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多以单一授课方式完成数学知识的传授,学生只能被动接收知识,使得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学质量难以提升。教师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后,除教师角色转变外,学生自身角色也随之转变,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占据主动权,可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展开。借此,除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调动及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激发外,还可促使学生于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下掌握数学知识。最后可合理安排时间。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除应注重课堂中教学任务的完成外,还应为学生设计课后总结、课前预习等环节,深化学生知识记忆。此种教学模式下,可实现教学时间安排的进一步合理化。具体至课堂教学活动中,主要表现为学生除在课堂教学中完成知识学习外,还可充分利用课前时间,完成所学知识的预习活动,以此可有助于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明确制定教学目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具备一定的革新性、先进性,而为确保翻转课堂教育价值得以充分发挥,数学教师需注重课堂教学目标的明确及合理设计。为此,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需先了解班级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并以班级学生实际情况为参考,完成合理、科学及清晰的教学目标的制定。除此之外,教师还应精心设计翻转课堂教学活动中所需要的视频教学内容,并引导学生围绕教师所设计教学目标展开思考。以“圆柱、圆锥的表面积与体积”教学内容为例,教师便可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至数学知识讲述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先完成教学目标的设定,可将具体的教学目标设定为,引导学生圆锥、圆柱形成充分认知,对两者主要特点加以掌握,并掌握两者体积及表面积计算公式,掌握计算公式的灵活应用。此教学目标设定完成后,教师可先让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圆锥及圆柱状物体加以查找,同时测量物体地面周长,并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正式授课前,可将自己所设计的教学视频向学生播放,并促使学生通过视频的观看,可对圆锥及圆柱计算公式形成初步认知,再让学生将所记录数据代入计算公式中,为后续学习活动的展开打下基础。

(二)引导学生充分预习。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的一项重要环节即为课前预习环节。教师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多会以借助视频方式完成知识的传授,学生则通过视频的观看了解知识。部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还会将电子书包作为传递视频的载体,教师在学生学习新知识前将具体知识内容传送至学生电子书包中,并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习时间,组织学生利用所接收的教学视频完成课前预习。教师在学生完成视频观看后,可在适当时机向学生提问,此时学生仅需结合视频所讲述内容回答教师所提出问题即可。翻转课堂的重要载体即为教学视频,此也为教师同学生间展开沟通的重要渠道,教师将视频发送至学生,学生通过视频观看对教学内容加以讲解,以推动自身学习效率的提升。此种课前预习模式中将现代信息技术完美融合,并有效降低教师工作量,教师借助教学视频的传递还可实现教学时间的缩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借此,除可实现学生课堂活动参与积极性的调动外,还可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也可推动学生学习效率、教师教学效率的提高。以“三角形内角和”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便可以视频方式将“三角形内角和”相关知识向学生传授。教师可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向学生展示,并将不同种类三角形内角和计算过程向学生展示。视频过程中,教师还可向学生提出问题:“借助归纳总结,三角形内角和最终为多少度?”学生借助视频观看便可对此知识点提前掌握,并在视频观看中针对自身所困惑之处形成一定认知,以此促使学生可在问题引导下展开学习活动,并借助教师的课堂讲述找寻问题答案,以此除可提高学生知识理解能力外,还可加快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速度。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伴随新课改持续推进,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也提出更高要求,因此,要求教师需引入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以推动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借助明确制定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充分预习策略的采取,实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价值的最大化发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焦金凤.小学数学翻转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8,000(033):75-75.

[2]张仕萍.小学数学翻转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000(010):5.

[3]龙冰溶.小学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研究[J].家长,2019,000(018):P.44-44.

课堂教学策略范文5

关键词:奥尔夫教学体系;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策略

在教育体制改革进程不断加快、新课标不断深入实施的当今时代背景下,我国传统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一系列新兴教学思想、教学手段的引进,给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新的挑战。奥尔夫教学体系是是一种新型教学体系,也被称为元素音乐教育,其具有清晰的教学目的,注重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年龄特征逐步调整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倡导为学生创建一个轻松、愉快、自然的学习环境与氛围[1]。下文中,笔者以小学音乐为例,探讨了奥尔夫教学体系下的课堂教学策略。

一通过观察,让学生体会到音乐学习的乐趣

小学教育阶段的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好奇心较强的特点,且以形象思维为主。小学音乐教师,应让认清学生的身心特点,并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利用学生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将其对音乐的感性认知通过表象来得到对音乐形象的进一步深化。对于学生来说,其观察的内容,也是一种意境的创设过程,既可以是情景表演、剪剪贴贴、绘画、动画式片段等综合手段,也可以是描绘乐曲、歌曲的内容等单一手段[2]。通过采取这样的策略,可以调动学生对音乐的探究欲望,也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能够使学生体验到音乐的美、体会到音乐学习的乐趣,培养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感知力与创造力。

二开展游戏教学,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奥尔夫教学体系以儿童发展为本,主张通过采取游戏的方式,来让学生学习音乐知识、掌握学习方法,高度重视音乐学习的原本性,也就是音乐学习是与语言、舞蹈、动作等结合在一起的。基于此,游戏教学模式符合奥尔夫教学体系的要求。结合现行音乐教材,围绕教学目标,教师在开展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时候,应积极引进一些相关优势,培养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将抽象音乐符号、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变为生动形象、富有情趣的游戏教学,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对《鸭子拌嘴》一课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采取游戏教学策略,使学生能够在玩中学、动中学、乐中学,最终切实实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率与教学水平的提高。具体如下: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小鸭子是怎么走的、怎么叫的吗?哪位同学可以上来模仿一下小鸭子走路的样子、叫的样子呢?”几位同学争相向前,模仿小鸭子摇摇摆摆走路的样子,模仿鸭子嘎嘎叫的声音,所有学生都动了起来。师:“同学们模仿的都非常像,热闹的气氛吸引力一群鸭子,瞧,它们过来了。”教师播放录音范唱,让学生熟悉旋律,先从整体上感受乐曲。教师将鸭子头饰分给孩子们,让他们扮演小鸭子,用鸭子的语言交谈。师:“哎呀,这么多活泼的小鸭子,我们数也数不清,现在它们又在做什么呀?”学生们模仿鸭子的叫声,教室里一片嘎嘎嘎的叫声。师:“原来小鸭子们在拌嘴呢。”并导出曲目《鸭子拌嘴》。然后让学生复听乐曲,并模仿鸭子拌嘴,体验节奏、速度变化对乐曲的重要性。学生边听音乐,边想象自己就是那群鸭子中的一只,并随着乐曲的进行,来用肢体动作、语言模仿鸭子拌嘴的场景。采取游戏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之中完成音乐学习,赋予了音乐课堂生机与活力,同时也有效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以及记忆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通过实际演奏,让学生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去

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便是让学生学会自己奏乐,也就是说,通过让学生进行即兴演奏,体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3]。因此,其积极倡导学生使用原始发生器,包括手鼓、串铃、碰铃、铃鼓等,以及肌体声势活动,包括拍手、跺脚等。学生无需掌握非常多的演奏技巧,便可以利用这些乐器自然地去表现音乐、创造音乐。面对这样的现象,实际开展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应先让学生正确了解这些基础的打击乐器,并合理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乐器来进行实际演奏,最终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去。例如,在对《你听,什么敲响了》一课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准备一只口袋,装上手鼓、串铃、碰铃、铃鼓等各种打击乐器,避开学生的视线,从中取出一件来敲一敲,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乐器。如碰铃的声音是“丁丁丁丁”,沙球的声音是“沙沙沙沙”。教师:“你听,你听,什么敲响了”(敲碰铃),学生按节奏模仿,边拍手便回答“丁丁丁,丁丁丁,碰铃敲响了,碰铃敲响了。”教师:“你听,你听,什么敲响了”(敲沙球),学生按节奏模仿,边拍手便回答“沙沙沙,沙沙沙,沙球敲响了,沙球敲响了。”等等。这样的做法,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音乐知识,还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力。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所掌握的乐器,来模仿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如可以利用沙球“沙沙沙,沙沙沙”的声音来模仿下雨的声音,利用鼓“咚咚咚,咚咚咚”的声音来模仿打雷的声音,也可以用文具盒、报纸、水杯、矿泉水瓶等随处可见的东西自制打击乐器来模仿各种声音。这样的做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通过表演音乐,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

奥尔夫教学体系注重“闻乐而动”[4]。小学生具有自我表现意识较强、活泼好动的特点,利用这一特征,选择合适的音乐作品,如适合形体表现的《小猴子有礼貌》等作品。尽可能地将舞蹈、歌唱、奏乐、欣赏等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做出不同的肢体语言,舞姿不用多么优美,动作无需过多修饰,原本的身体动作即可,可以是拍腿、跺脚、拍手,也可以是扭动、摇摆、跑步、跑跳等声势活动。通过让学生利用简单的舞蹈、律动、动作来表演音乐,跟着音乐动起来,便可以体验到音乐的乐趣。例如对《小猴子有礼貌》进行表演的时候,可以按照音乐的节奏,设置相应的情境,“遇到老师我们要鞠躬,遇到警察叔叔我们要敬礼”等,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到音乐知识,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通过积极进行创编,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通过对奥尔夫教学体系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奥尔夫儿童音乐教学过程中,创造,特别是即兴创造占据着非常大的比重[5]。学生在感知、聆听、演绎音乐的过程中,也会产生一定的联想与想象。例如,在对《龙咚锵》一课进行教学的时候,在聆听歌曲的过程中,通过欢快热烈的旋律,学生不可避免地会联想到过新年时,载歌载舞、敲锣打鼓的喜庆场面。面对这样的现象,实际开展音乐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站在学生角度上,来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利用自己想象出来的图形、符号记录音乐,或者是根据歌曲,来创编歌词、编配动作、配置各种音响,也可以自编歌曲、节奏,还可以自编故事或者是进行再创作。学生们开动脑筋、自由发挥想象力,尽情创编,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还切实展现了音乐教学活动的育人作用。

六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是一种富有感染力的、最具普遍性的艺术形式,音乐教育对于小学生的吸引力,不在于理论知识、技能,而在于启迪、感染、唤醒、激励及净化效应。奥尔夫教学体系为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教育体制改革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以奥尔夫教学体系为根据,不断创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策略,有利于实现小学音乐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迂志勇.达尔克罗兹、柯达伊及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比较研究[J].艺术科技,2017,30(03):34.

[2]黄馨慧.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运用过程剖析[J].戏剧之家,2016,(14):228.

[3]柯金火.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OL].学周刊,2016,(08):227-228.

[4]傅方一.浅析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视界,2015,(27):216-217.

课堂教学策略范文6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趣味性

作为新时代的小学数学老师,在具体的教学中要遵循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学习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努力在课堂教学中转变思想,凸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拓展学生思维、启迪学生智慧,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有意识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来,与老师交流、讨论进行互动,并自主探索知识、掌握学习的技能与方法,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是我们知道,由于种种原因,虽然新课标的改革已经深入各个科目的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学仍然在改革中存在一些问题,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更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发展。鉴于此,结合自己多年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的实践经验,在此谈几点自己对小学数学教学现状的看法和改革策略,与大家共勉。

一、巧妙联系生活实际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一定要巧妙地把相关的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增强学生对数学的运用能力。这样才符合新课程要求的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运用能力的提高,也才符合素质教育背景下的能力教学、创新教学。例如,在“100以内的加法”的教学中,老师就可以设计一些与生活实际有关的问题或者游戏,如让不同学生举到着1-100的数字的牌子站成圈,然后让学生寻找自己的伙伴(1找99、80找20等)。对找得又对又快的同学,老师要及时提出表扬、鼓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如此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非常有利,对课堂教学任务的有效完成也是一种促进。

二、努力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小学生由于年龄的特点,比较活泼好动,不喜欢沉闷的教学氛围。所以,老师在教学时要充分了解学生,努力采用他们喜欢的教学方法,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关注度,保证教学效果。例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教学中,老师就可以借助学生熟悉的一些生活实物,增强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如课本、课桌、文具盒、魔方等,让学生仔细、认真地观察正方形的四条边和长方形的四条边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通过学生对自己身边熟悉的正方形、长方形的观察,学生很快就能借助实物的生动、直观性,了解和掌握长方形与正方形的概念,增强学生学好这一节内容的信心,且还有效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过程

过程是学生积累知识的关键环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意识要靠课堂教学长期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长此以往,学生才愿意主动、积极地去学习,才会形成良好的、持久的学习习惯。比如,在教《平均分》一节的内容时,课前我运用多媒体,结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制作形象、直观的课件,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呈现书本上《春游》的这张主题图。当学生看到花花绿绿的图画,他们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也都被调动起来。学生们会十分迫切地想知道:“图画里有什么数学知识”?这时,老师就可以借助同学们那种强烈的求知欲,顺其自然地给学生讲解什么是“分”,又如何去“分”,怎么“分”才叫“平均分”,等等。这样学生不但会对“平均分”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还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教学内容。接着,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发言、交流、互动。“同学们,看了这幅图和老师刚才的讲解,谁能说说什么是‘平均分’呢?”有的学生说:“老师,我知道,就是分东西的时候每一份一样多。”有的同学说:“‘平均分’该怎样的分法呢?”在同学们的质疑、提问下,也达到了我预设的激发学习意识的目标。接下来内容就可以顺理成章的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究“平均分”这个知识点了。如此,巧用多媒体既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引发学生自主动手的意识,也为学生参与“过程与方法”创造了条件,久而久之就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促进学生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总之,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很多,只要老师能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引领下,积极转变观念,了解学生需要,打造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就一定能有效完成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任务,推动小学数学的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耿向国.浅谈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理念的转变[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04):267.

课堂教学策略范文7

首先是社会方面。随着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幼儿教育领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幼儿园教师培养专业化已成为必然,中职学校如何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幼儿教师是中职学校当务之急。而幼儿教师口语作为中职幼儿师范专业职业技能必修课,是一门应用性语言,是幼儿教师基本教学技能之一,是专门研究和探讨幼儿教师口语运用技巧和方法的课程。在幼儿教师口语课堂教学中,学生口语表达会受到来自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例如,地方方言、生理条件、社会语境、家庭环境等方面影响,这些因素会影响到幼儿教师口语课堂教学效果。中职学校开设的幼儿教师口语是否符合本地区学生特点,中职学校如何提升幼儿教师口语课堂教学策略,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去研究、探讨。因此,调查与分析当前的幼儿教师口语课堂教学策略对于提高幼儿师范专业教学课堂策略有着重要意义。其次在教师方面。目前,我们还没有摸索出一套真正有效的合适中等职业教育的幼儿师范专业幼儿教师口语教学模式。教师教学观念的滞后也是课堂教学效率低的原因之一。由于没有找到合适的中职幼儿师范专业幼儿教师口语教学的有效方法,教师只好沿用中职文化基础课程的教育教学模式,而这种教学模式本身就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它注重的只是知识的灌输,而忽略能力的培养,以考试成绩作为对学生的最终评价,是不适合中职幼儿师范专业幼儿教师口语的课堂教学。而幼儿教师口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教师与幼儿沟通的重要桥梁,是展示幼儿教师言语行为规范、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因此,在教师方面需要一批具有较高水平以及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第三是教材方面。目前在全区中等幼儿师范专业甚至全国,都没有统一适合的教材。学校基本是参照其他中职学校或者由任课教师自主征订,而没有统一征订,这对本校教师和各中职学校教师课堂教学交流造成很大的困难。最后一点是学生方面。中职学校,特别是市、县级中职学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方言是他们的母语,受方言影响,口语教学存在相当大的难度。而我区又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方言,情况更为复杂。因此,我校幼儿师范专业学生的方言情况是很严重的。面对这样的现状,该如何提高幼儿师范专业幼儿教师口语的课堂教学策略呢?

二、提高中职幼儿师范专业课堂教学策略

(一)增加实践教学

以幼儿教师口语训练为主要教学目标,把幼儿教师口语课堂教学内容分为普通话阅读模块、一般口语交际训练模块和幼儿教师职业口语训练模块三大部分,其中把实践重点放在幼儿教师职业口语训练模块。为了达到训练学生幼儿教师职业口语的目的,首先,要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幼儿教师口语训练中有个内容是讲故事,为引发学生兴趣,教师可下载一些儿童故事演讲比赛的视频,引出课题,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别人是怎样做的,让学生讨论讲故事的要领,然后在班里开展幼儿故事演讲比赛,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学习兴趣。

(二)选择使用的教材

中职幼儿师范专业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基础不扎实,致使他们对口语课缺少兴趣。例如他们在公共场合不能也不敢大胆、有序、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或看法,不能认真、专注地倾听别人的讲话,不能准确地领会说话人的主要目的,方言味重、普通话水平较低。面对这种状况,教师若只是简单地介绍课本内容,很难达到好的效果。因此,在幼儿教师口语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以专业知识为内容的各种训练。笔者在关于教材的使用上,一方面充分利用现有的教材,但使用的方式和角度则按自己的教学目标来确定。另一方面,笔者通过各种媒介收集资料,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自己编写一部分教材。例如,对于讲故事训练这一内容,在课堂上笔者除了给学生训练课本所给的内容以外,还从网上寻找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幼儿故事,让学生进行练习,并上台进行表演。

(三)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有机结合

在幼儿师范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参与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积极进行操作实践。只有使教师、学生、知识三方面都处于动态平衡中,教学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讲故事训练这一内容中,笔者把学生分成几组,每组3—5人,每组选择一则幼儿故事分角色进行表演,并要求每组要有必要的教具(如,图片、视频、头饰等),这就给了学生更多实践的机会。这样的形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组织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由此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运用现代教育手段

在幼儿教师口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通过视、听来接受教师所传来的信息,视听结合,多渠道的信息传输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幼儿教师口语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现代教学策略,一方面可以扩大知识面,改变传统教师传递知识的单一模式,丰富教材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另一方面,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运用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手段展示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直观,学生更容易接受。这样,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和想象空间,使学生接触到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开阔了眼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五)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应该使自己的口语水平尽量达到国家普通话测试标准,给幼儿提供更标准的学习榜样。因此,作为一名准幼儿园教师应尽量提高自己的口语表现力,使言语具有抑扬顿挫的节奏,圆润清晰,自然流畅,语速适中。同时,教师在课堂中还要让学生善于运用停顿、快慢、高低、重音、必要的重复等增强言语的表达效果。另外,学生平时训练时也要注意语言的简练,符合逻辑,注意表达的形象生动。

三、结语

课堂教学策略范文8

关键词:小学美术;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美术是中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小学美术课堂是对小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阵地,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因此,教师应思考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构建高效的美术课堂,可以运用哪些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参与美术学习的主动性,以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

一、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参与美术学习的欲望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是美术学习的主体,课堂氛围影响着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参与程度。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置身于和谐、宽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习效率和实际学习效果,教师教起来也比较容易,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2]。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课堂氛围对学生参与美术学习发挥的重要作用,重视营造和谐愉快的氛围,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完全地融入美术课堂。如,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一些能够吸引学生的绘画情境,放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实物、各式各样的美工材料以及学生喜爱的美术作品,倾听学生的声音,重视激励学生,布置学生美术作品展示墙,等等。通过这些方法,教师可以营造宽松和谐、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在美术学习中放松身心,激发学生参与美术学习的欲望,减少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枯燥感、失落感、挫败感,让学生能够在美术学习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促进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帮助学生提升美术学习效率和效果。

二、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3]。学生只有仔细观察人或事物,才能深入、细致地发掘人或事物在外形方面的特点,发现人或事物的美感,才能够更加深入地认识、理解人或事物,呈现出的美术作品才能更加生动形象。因此,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增强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在平时的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事物值得留心观察,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心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人或事物,让学生逐渐把观察内化为自己的主动行为,促进学生养成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其次,教师要重视指导学生掌握观察方法。掌握良好的方法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小学生观察的经验不够丰富,在刚开始观察事物时,部分学生对事物的了解可能停留在表面。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观察方法的指导,引导和启发学生学会观察,帮助学生深入细致地了解事物的特点,引导学生总结观察的方法。如,教师可指导学生画各种水果。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日常生活中的苹果、橘子、香蕉等水果,引导学生运用对比观察的方法,鼓励学生用语言描述每种水果的外形特点,说说苹果、橘子、香蕉等的不同之处,让学生能够较快地掌握每一种水果的基本特征;然后指导学生细致地观察不同的水果,让学生了解不同水果的细节,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加强美术欣赏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欣赏是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4]。美术欣赏教学是培养学生形成艺术素养的重要渠道之一[5]。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并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兴趣爱好等情况,精心选择一些色彩丰富的美术作品,营造和谐的美术欣赏教学情境,指导学生学会欣赏美术作品。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细心观察、自主思考、分析探究、用心感受等思维活动激发对美的体验,加深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让学生在美术欣赏活动中学习美术知识并掌握基本的美术欣赏技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不断发展。如,在教学《画中的线条》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精选古今中外的经典美术作品让学生欣赏,让学生仔细观察美术作品,指导学生了解线条这种绘画语言,让学生认识不同动势的线条。在欣赏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说说自己的观察感受或看法;同时,教师适当地进行指导和讲解,让学生了解不同艺术家的表现风格和作品表达的情感,了解美术欣赏的基本内容,感受线条的表现力,体会线条这种绘画语言的魅力,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理解力、创造力、感知力和审美能力。

四、重视开展合作学习,促进每名学生全面发展

每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年龄小、好奇心强是小学生的共同特点,但是,他们的美术知识基础、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存在一定的差异。在美术教学中,如果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而用统一的标准要求学生,往往不利于激发学生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更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因此,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小学美术教学中,要想让每名学生在美术学习中都能够获得发展,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科学合理地分组,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探究,在讨论中分析和解决在美术学习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加深学生对美术知识的理解。在分组之前,教师要全面了解所教班级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学习能力等情况。在分组时,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学情,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遵循异质搭配的原则,指导学生科学分组,合理搭配各学习小组的成员。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每名学生在组内都要担任某个角色,负责一个或几个具体的任务。这样,各小组的每名成员都有机会参与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理解或看法。在组间交流中,美术素养较高、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对其他小组的美术学习进行指导或补充,使其他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美术知识。教师还要对各小组的学习成果进行积极的评价,对各小组在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全面提高。这样的合作学习,既能让各小组的每名成员都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才能,又能让学习小组组内、组间保持和谐的关系,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

五、重视美术课外拓展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

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部分美术教师受固有教学观念的影响,往往局限于在课堂上开展美术教学,注重对绘画知识的讲解和对学生绘画技能的培养;部分学生则被动地听教师讲解并训练美术技能。久而久之,这种机械的绘画技能训练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感,以致其对美术学习失去兴趣。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往的美术教学方式,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开展美术课外拓展活动,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社会生活和自然,让学生用手摸一摸树皮、花瓣或小草,感受这些植物表皮的粗糙或细腻,让学生逐渐理解物体表面肌理的概念,让学生找一找学过的冷色、暖色,让学生认真观察、用心体验,从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寻找美、感受美,并指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美术知识表现美、创造美,培养学生运用美术知识的能力。在学生完成各自的美术作品后,教师可以组织美术习作赏析活动,指导学生相互欣赏美术习作,学习、借鉴他人的绘画技巧。这样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参与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促进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不断提升。

六、优化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