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因素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家庭因素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一、不良的家庭环境

1、家庭气氛压抑

家庭气氛是很难以下定义的,我们很难对其进行描述,但紧张的家庭气氛在某种情况下却是青少年形成犯罪心理的直接原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会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品格和个性,相反,长期处于压抑的家庭气氛的孩子常会出现在人际交往上的不适应,在学习和生活上很难与他们协调一致而产生前所未有的挫折感,严重的会造成扭曲的心理和变态的人格障碍。有的孩子甚至还会由于难以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生活下去选择离家出走,但由于他们的自我保护力相对较差,每当遇到不法分子的诱惑或强迫时,很容易陷入罪恶的泥沼,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父母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青少年在他们的性格和行为习惯的形成时期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是最长的,因此,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当中父母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如果父母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与社会主流不符,甚至带有一定的反社会性或偏激性,会直接导致孩子形成不良的人生观、价值观。家长思想素质和文化素养的高低往往与子女的发展程度高低成正比。金钱至上的父母不仅不能成功的完成家庭教育,还会直接妨碍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是导致孩子形成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的重要因素。只有优秀的父母才能教育出优秀的孩子,相反,拥有错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父母很难教养出一流的孩子。

二、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

1、溺爱型

计划生育的实施有效的控制了我国人口的膨胀,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促使了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培养了无数的小皇帝、小公主。但这样过分的溺爱造就的却是孩子的自私自利、唯我独尊等不良习惯。同时,由于家长的溺爱,孩子根本不用去规划自己的人生,只需遵循家长的安排按部就班即可,过分的依赖意识使得他们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也不会思考如何解决问题。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父母对子女的过分溺爱虽然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却会使孩子遭到毁灭。

2、放任型

所谓放任型是和溺爱型相对应的另一个极端,有些家长在养育孩子方面,只坐到了“养”而忽视了“育”,在他们的观念里,把孩子生下来,为他们提供一定的物质条件,将他们养大,自己的任务也算是完成了。在整个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几乎不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和精神需求,无论孩子的优秀的方面还是不良的方面都不闻不问,任其发展。在这样极端的教育方式下成长的小孩由于缺乏家长的爱护和正确的引导,往往会形成孤僻和冷漠的性格,同时社会责任感差,只要遇到不良习气和坏人的引诱,这些不良的个性在很大程度上就会转化成犯罪心理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3、分数至上型

如今的社会发展愈加的激烈,对于学生而言,最大的竞争则是成绩的竞争,分数是他们最好的徽章。而对于家长,培养出一个高分的孩子是他们最大的骄傲。因此,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产生了一类分数至上的家长,在他们的认识里,孩子的成绩永远是最重要的,他们片面强调学习的发展,只要和学习有关的无条件支持,而忽视了对青少年高尚道德情操和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同时,为了高分,家长不惜对孩子实施高压政策,达不到标准便会有各种惩罚,在整个过程中,全然不顾及孩子是否能够承受这一切,也不会去考虑这样是否真的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这无疑是一种畸形的家庭教育,而在这样的一种缺陷型的教育方式下,青少年由于缺乏必要的人际交往和社会活动的经历,使之对社会的适应力较差,人格和品格也有一定的缺陷,从而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诸多的不稳定的因素。

作者:王丹 单位:河南华北水利水电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