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角色的变化及当代价值

家庭教育角色的变化及当代价值

摘要:家庭是人出生以后的第一所学校,是实现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的最初场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家庭教育的角色一直在发生着变化。从古代社会到现代社会,家庭教育经历了从占据主导地位到渐渐弱化、被忽略再到重新被发现的过程。家庭教育因其可以更多考虑孩子成长的个性化而在今日备受关注。

关键词:家庭教育;教育误区;自觉的教育者

家庭是人出生以后的第一所学校,是实现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的最初场所。古今中外,家庭教育在人的成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不同的时空中,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者或隐或显,交相辉映共同构筑了人类的教育形态。

一、家庭教育角色的重要性

家庭是社会生活最普遍、最稳定、最持久的基本单位,也是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生活中最重要的初级群体。它是个人生长的摇篮,也是许多大型的、复杂的社会组织或社会结构的起点和基础。[1]家庭的重要性一个方面表现在其重要的个体功能上,同时又表现在家庭重要的社会功能上。从个体角度讲,一个婴儿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无不倾注了家庭大量的心血。如果把一个社会比作大海,那每一个家庭就是一艘遮风避雨的船,有了家庭这艘船的庇护,“船客”们才能够抵御风险。这种抵御风险的能力来自于家庭的经济保障、情感支持、文化认同等各个方面。从社会角度讲,家庭作为社会结构中最基本的单位,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尤其是以家文化为重的中国社会。以孔子为核心的儒家思想非常强调家庭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事实上,孔子思想的逻辑起点就在于家庭血缘之亲。孔子希望能够将家庭中“孝悌”的伦理秩序拓展到社会层面,实现社会的公序良俗。《大学》里讲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治国而后平天下”。[2],体现出中国传统社会“家国天下”的情怀和格局。简而言之,家庭是国家的基石,家庭教育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重要保障。

二、家庭教育角色的时代变迁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家庭教育的角色一直在发生着变化。从古代社会到现代社会,家庭教育经历了从占据主导地位到渐渐弱化、被忽略再到重新被发现的过程。在古代社会,家庭一直是育人的主要场所。中国最古老的学校——“庠”便产生于家族之中。“庠”在青铜器时代是指家族里圈养牲畜的场所,家族里老人们在此看养牲畜并且传授给家族里的晚辈一些生活常识和技能,后来演变为古代的乡学。在封建社会时期,我国逐渐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学校教育制度,但教育呈现出强烈的阶级性特点,能够进入官学的读书人是少数。大部分平民子弟学习到生活经验和社会知识都是在家庭中完成的。即使是进入官学系统读书的权力阶层子弟也仍然非常重视家庭教育。我国古代一直有着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家庭教育思想可谓源远流长。我国古代还出现了很多关于如何进行家庭教育的书籍。比如颜之推的《颜氏家训》、诸葛亮的《诫子书》等等。这些家庭教育的著作中有许多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的经验,也反映出当时士人阶层对子女接受家庭教育的重视和积极探索。洋务运动以来,建立新式学堂推动了制度化学校在中国的诞生。从清末到民国再到新中国诞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一系列的学制改革推动了中国教育的现代化进程,我们也建立起了完备的教育现代教育体制。随着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体系不断完善和义务教育普及年限的提高,学校成为教育的主要场所;另一方面,家庭的经济功能发生重要的变化,家庭的生产功能被虚弱而消费功能则日渐强大,这导致家庭成员需要走出家庭进入社会完成生产,以满足家庭消费所需。父母们无暇顾及自己的子女。另外,父母一代的成长经历和知识水平也限制了他们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当学校教育完备的时候,很多家长所做的仅仅是把孩子送进学校,卸下了家庭教育的责任。进入21世纪,伴随着整个社会对知识的尊重、人才的尊重,家庭也越来越重视教育。在很多家庭中,教育投入成为一笔重要的支出。很多家长也开始意识到学校教育有它自身的不足,学校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个体成长的需要。崇尚个性多元的时代,学校教育要考量大部分学生的需要来安排学习内容、进度及各种活动,所以难以满足个体的个性化需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合作的教育理念从学院走向社会,我们的很多家长重新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当然,能够重新发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体现出了时代的进步,但同时,也有部分家长那个将这种重视推向了异化。这种异化体现在部分家长对孩子未来的极度焦虑和盲目攀比,这种情形我们可以从很多新闻报道中窥见一斑。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掌握更多的能力,罔顾孩子兴趣,而给学生报各种辅导班,在学校减负的大势下,人为给孩子增加负担。再比如,一些家长具有很强的从众心理,对那些成功的个案趋之若鹜,而缺少对自己家庭和孩子的了解,反思适合于自己家庭和孩子的家庭教育方式。当然,我们也要看到还有很多家长,他们正在抛弃旧有的以经验灌输为主的家庭教育理念,开始不断地探寻一种适合自己孩子的、科学的家庭教育模式[3]。

三、今日家长教育角色的不可替代性

家庭教育演变到今天虽然已经不再“独当一面”,但是其并非如“鸡肋”一般“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相比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等,它有其自身的优势。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起点和奠基,与学校教育相比有其独特的不可替代性。家长是家庭教育中的教育者,而家庭教育又是人生教育的起点和奠基。所以,家长便毋庸置疑的充当了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启蒙者的角色。当下的中国,大多数家庭仍然是“家长制”的家庭,家长在家庭中拥有着绝对权威。这种情况下,家长的教育作用就更为突出。民主、开明的家长和保守、专断的家长对孩子进行的教育肯定是不一样的。现在我们很多人也注意到了由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不一致带来的一些问题,比如在学校里学生被鼓励诚信、正义,而在家里有的父母就会跟孩子讲你这样做会吃亏,孩子便不再理睬老师了。这样的例子虽然“丑陋”但也真实的反映了父母主导下的家庭文化对于一个孩子的影响有多大。在当下的学校教育中,虽然我们一直在提倡“因材施教”,要求每个老师根据学生的特点来教育学生。但是在现实学校教育中对每个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教育是很困难的。虽然我国的学校教育实行班级授课制,但是每个班级的学生数量过多,远远达不到小班教学的标准。近年来,由于初级学校的合并更是出现了许多“超级学校”。在这样的条件下让我们的老师去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并根据其特点进行教育是不现实的。而家长作为家庭教育中的教育者却拥有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的条件:其一,父母真正的了解自己的学生。“知子莫若父”,在家庭这种私人的生活领域内孩子往往会表现出他们最真实的一面。而在学校这样的公共生活领域,学生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通常会“掩盖”自己的真实面目。其二,家长同孩子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血缘、亲情关系,它包含了丰富的情感因素。而学校中的师生关系虽然也是以师生之间的感情为基础,但是与亲子关系相比还是差了很多。更甚者,很多老师把自己同学生之间的关系仅仅看作是一种工作关系。

【参考文献】

[1]赵连文,张玉玲.社会学引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2]礼记•大学.中国古代教育文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3][美]内尔•诺丁斯.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第二版)[M].于天龙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4]张文奇.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J].课题研究,2011(06A).

[5][美]内尔•诺丁斯.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第二版)[M].于天龙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作者:贾修建 单位:山东协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