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职业院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职业院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针对目前职业院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及课程教学现状,提出课程教学模块平台建设、甄选项目、转变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完善课程考核机制等改革措施,旨在通过优化项目教学主线并结合多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网络资源与仿真软件,有效提升学生学习与应用能力,达到理论实践一体、知识技能融会、相互促进提高,实现专业素养内化,提升专业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学改革;课程平台;甄选项目;仿真手段;优化考核

职业院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是进行各类电子元器件认知、学习及具体综合运用,从而解决实践应用需求的一门专业体系,具有较强实践操作与理论指导性。对教学主体而言,学生学习、掌握专业课程的难度较大,内容抽象、理论知识难以理解实践检验性强,且对后续专业可持续深化学习与应用产生重大影响。

一、依据人才培养目标搭建课程平台、设计模块化教学资源

职业院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开设门数多、基础宽、方向强、层次深,学习相对困难,再加上部分课程在目前一些中职技工类院校的教学实施中因学生基础底子薄弱、接受能力不强,教学内容不断简化压缩、降低学习深度与层次,思维培养与应用能力不足,从而导致学生毕业后走上社会职业岗位时无法快速、有效地融入工作状态,达不到用人单位的工作岗位要求。我们在专业教学规划设计时,可分成专业基础、核心、方向三大平台来进行课程建设,以岗位所需职业能力素养作为课程教学培养定位,依托课程平台实施教学,培养出符合社会、企事业单位生产与服务所需的一线电子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

(一)转变教学思维,采用引领式教学

职业院校教师在实际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学生是教学主体的践行者,教师是教学引领的倡导者。教学不能只是灌输给学生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而是应该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综合应用能力,还要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专业应知、应会能力上达到更深层次要求。

(二)优化设计课程平台教学模块,用于开展项目教学

项目教学模式是基于设计完整项目来开展的一种“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学活动,符合电子技术专业理论与实践性强、应用面广的特点,可以充分实现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满足学生真实的需求并设计实践应用环境,提供自主动手实践机会,在操作与实践环节中不断汲取、消化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操作技能,从而充分提升学生在专业技术、技能学习方面的效率。将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基础类、核心类、方向类三个课程平台教学内容以“工作页/工作任务”的形式进行教学资源项目整合、优化,每一教学项目可作为教师的精讲典型模块,从而改变传统的顺序授课教学模式。在基础类课程平台设计中,以“电工模块”“模电模块”“数电模块”“电子小制作模块”作为专业基础平台实施教学,既满足学生在知识结构体系学习过程中的层次递进、逐步提高要求,又可实现专业教学中“基本认知”“工作分析”“实践应用”的逐步转化与提升的要求。其中,综合实践应用环节是对教学已完成的相关理论掌握与实践运用两方面的一次重要的检验及总结。

(三)课程教学模块必须与时俱进,纳入“四新”知识与内容

核心、方向类课程平台的项目教学设计时,目前所用教材不可避免地存在部分内容在工艺、技术与技能和社会企业所需相差甚远、迟滞及脱节情况。所以,教学设计应结合专业所属行业、产业发展潮流与特点,及时更新教学内容,选择实用且具有针对性、行业性、引领性的典型模块进行教学;电子技术行业“新工艺”“新材料”“新器件”“新技能”不断涌现,必然要求我们在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上的与时俱进,不断引入“四新”才能跟上技术发展。在专业方向类课程平台设计中,引入企业产品,开设与之对应STM32(ARM技术)应用、FPGA技术、智能物联网技术课程,目的在于满足社会、新时代对电子新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为岗位输送合格的专业人才。

二、改革课程教学手段与应用多种教学方法

(一)传统课堂教学与现代教学理念有机结合、互为补充

职业院校传统教学一般是通过语言表述、挂图示意、黑板书写及借助少量教学媒体演示等来进行知识的传授,很容易导致课堂氛围不够活跃、教学内容枯燥、学生与教师无法真正产生共鸣,从而造成其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现代教学理念倡导“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宗旨,教师为主导,就是通过教师引领学生去归纳演绎,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探讨的过程中,师生积极互动,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共鸣,从而形成新的认识结构和方法结构,这就是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强调“学生立场”,也就是课堂教学要贴近学生基本学情的课堂,即基于学生原有基础学习认知、基于学生能力水平发展的课堂。学生主体,强调教师要了解学生、分析学生、帮助学生、发展学生,课程项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学设计推进,都要基于学生已有认知水平,接近学生最近发展,促使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有兴致,其中梯度学习的安排,对学生认知与能力发展有借鉴意义,课堂真正具有生命活力,是能够激发学习效率与成长的有效教学。

(二)借助互联网平台资源,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训练质量

为更好地加强师生教学交流,使教师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情况,合理安排学习内容,提升教学效果,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功能,在校园网络中建设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习资源库。网上系统包含专业相关课程平台的教学资源、教师辅导在线答疑以及网络自学管理系统等,主要特征是教学资源参阅、教学互动和自主性更加强烈。学生通过系统可以实现网上资源下载学习、个人模拟考试、在线师生答疑、课件下载查询、论坛学习交流与技术讨论等,教师可通过系统进行网上作业布置与批改、新学习资源上传、答疑讨论、课外教学辅导及跟进学习情况等。学习平台的搭建与完善,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求知欲,还能够使教师更好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多种方式组织教学及资源优化整合,能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更好地提升电子技术专业的课程教学质量。

三、甄选经典项目、运用仿真技术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一)合理选用具备实践应用价值的典型项目

在专业课程教学设计中,有项目设计、项目实施和项目评价三个主要流程,教师要针对专业课程的教学培养目标定位以及学生具体、现有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现状,合理、有序的甄选教学项目(比如实用模块、产品、小制作等)、详细设计每一个项目教学环节,为项目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保障。在课程教学中,应充分突出项目教学模式的优势、特点,注重学生自主实践、思考与创新能力培养,依据学生现有专业现状与需求,合理设计项目教学目标、层次有序地开展教学环节,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学理念,要对学生在实施项目教学过程中综合的表现给予科学性点评,进一步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素养,整体性提升项目教学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出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掌握理论、分析问题、思维创新的能力。

(二)引入仿真技术教学手段,虚实结合,教学直观、高效

目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仿真软件技术运用已然成为项目/任务教学、实践教学质量提升的有效途径之一,以仿真技术手段来实现功能电路设计与状态分析,从而将硬件实物操作方式往多元化、虚拟化方向发展。在课程教学中引入仿真技术教学手段,教师可依据教学项目的要求构建、绘制出某一功能电路,设置参数、电路正常工作;学生运用仿真软件来对电路进行图纸重建、模拟运行、分析状态、测试性能、功能检验与参数调整,还可以对电路设置故障进行分析与排查,这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对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综合分析与运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标准。在电子专业基础类、核心类、方向类三个课程平台教学过程中,均可采用仿真技术教学手段(如Proteus、Multisim、EWB等)来辅助课程教学。人机互动功能强大、直观高效,极大地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建立行之有效、评价中肯的课程考核机制

想充分利用电子技术项目教学的特点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实践操作能力,需要制订出合理、中肯的项目考核、考评机制,以企业一线工作岗位对应的技术、技能要求与标准作为学生课程考核的主要核心指标进行学习评定,并且要充分结合工作岗位职业素养体现进行辅助考核;采用“企业工作页/任务书”方式设计课程项目考核文档,考核指标更加贴近企业实体对技术、技能人才的最终需求;在评估与验收环节上,教师需要改变之前只关注最终结果而不注重操作流程与步骤的模式,采取现场答辩的形式来加深学生对功能项目设计的用意理解,达到巩固理论、融会技能、技术应用,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是为学生今后工作、上岗提供个人综合素养锻炼与业务能力考察的机会。

四、结语

职业院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优化与实践必须在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基础上,转变教学思维、引入企业产品、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运用多媒体资源与仿真软件教学手段,优选项目、纳入“四新”,强化理论实践一体,注重实用与高效,建立行之有效的课程考核机制,提升专业课程教学质量,实现高素养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仇志彬.运用项目教学优化中职电工电子专业教学探究[J].华夏教师,2019(24):45.

[2]姜异秀.全方位提高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质量的改革与实践[J].电子测试,2018(7):15.

[3]何伟.提高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质量的改革与实践[J].山东青年,2012,19(9):137.

[4]马国胜,王江,潘必胜.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研究[J].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2018(7).

作者:颜重波 单位:广东省电子信息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