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真实环境下校企合作课程开发

企业真实环境下校企合作课程开发

摘要: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采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式进行专业课程开发与建设是优化课程体系、改革课程内容、提升教学效果、增加就业比例最直接和最有效的途径。本文从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概念与意义出发,指出在校企合作课程开发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需要协调和处理好彼此间的关系,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此类问题出现。同时阐述了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方法与路径。希望通过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提高职业院校办学能力的同时能够给企业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实现学校、企业、学生、社会共赢。

关键词: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方法与路径

一、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概念及意义

职业教育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技能型人才和智力支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已全面建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社会吸引力也不断增强,具备了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诸多有利条件和良好工作基础。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职业教育的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将“十二五”期间职业教育要求的“5个对接”即专业设置与岗位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调整为“3个对接”即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其中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都与我们专业课程相关。课程建设与改革已然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核心与关键问题,采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式进行专业课程开发与建设是优化课程体系,改革课程内容是提升教学效果和增加就业比例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是指学校与企业在合作的模式下,根据市场人才发展需要,以社会及用人单位需求为导向,校企双方从实际工作岗位和工作流程出发,协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依托学校与企业各自的优势资源及信息共享等手段,通过分析实际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来确定课程目标,再根据该目标对课程标准、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库等内容进行开发的过程。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意义在于:

1.所学即所需,实现教学内容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

从学生的实习报告和就业对口率情况来看,学校教学与实际工作过程中还存在不少的差距。近几年,虽然各大院校纷纷建设并使用各种类型的实训室、实训基地,在实训过程中拉进了与现实工作的距离,但不可避免依然存在实训过程与生产过程不能完全对接的问题,大多数的仿真实训,并不能给学生带来直观的感受,不能解决实际工作过程中他们可能遇见的问题。在校企合作条件下,采用企业真实环境,讲授最新的理论与知识,以够用和实用为原则,给学生呈现更直观、更具体的工作环境与工作内容,使学生能够具备进入岗位不陌生,接受任务不慌张,任务含义能理解,操作实践能上手,工作纪律能自觉,创新意识能体现的职业素养与能力。

2.毕业即就业,缩短企业培训员工的成本与时间

在传统课程教学模式下,学生毕业参加工作后,不能立即进入工作状态,企业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对新员工进行培训与指导。采用校企合作课程开发以后,一方面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对员工的要求,委托学校为其培养特定的专供人才,建立人才储备,同时为企业节省员工入岗前的培训时间与成本;另一方面通过与生产过程相对接的教学,企业可以优先选择品学兼优的学生,从而使企业大大降低招工、用人方面的成本与风险。应用校企合作开发的课程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全面素质、增加就业竞争力,使学生具备“零距离”胜任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

二、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存在的一些问题

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涉及到方方面面,不仅仅关系到是学校和教师,还涉及到相关的政策规定、企业的发展等。原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曾多次提出,校企合作开展不顺利,无法与产业形成协同发展,主要有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理念落后;二是企业没有动力;三是教材陈旧;四是课程滞后。可见,课程开发是推动校企合作里很重要的一环,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学校方面

1.传统课程体系的束缚

在校企合作课程开发过程中,课程开发的具体工作由课程的负责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来完成。但在实际工作中,企业专家受时间、地域的限制,参与课程开发缺少深度介入。高校的教师由于多年来一直采用学科课程的体系,在课程开发中还是不自觉地受传统课程体系的束缚。尽管企业专家主观上力求在课程中体现职业实际的需求,但由于其特定角色的限制,最后开发出来的课程与实际工作岗位所需有差距,实际工作岗位所需的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新方法不能及时地反映在课程里,再加上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对岗位所需知识和技能的更新也日益频繁,采用学科型的课程开发模式开发出来的课程只是对原有课程的稍加调整,实质性的变化并不大,所以对于学生与企业而言,由于学生在校学习和掌握的知识技能与企业岗位所需不匹配,一方面学生就业无法解决,另一方面企业用工又找不到适合的员工。

2.课程开发能力的限制

在校企合作开发主体中的教师,由于教学任务繁重,对于领导安排下来的课程开发也存在力不从心的现象。校企合作开发课程不单单是岗位模拟、工作仿真,其最根本的目的是能够达到理论知识更好地指导实践,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完美对接。高职院校的教师大部分是从高校毕业后回到学校,实践能力较差,在校企合作课程开发中考虑到这个问题,会选用一些有企业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参与,但由于这部分教师离开企业时间过长,对于行业、企业最新的需求把握不到位,也不能很好地完成课程开发。课程开发人员在实际开发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涉及到学校、企业,会存在反反复复需要协调的问题,开发教师需要花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来处理,时间一长,就会缺乏热情与信心,课程开发的质量也就大打折扣,甚至搁浅了。

3.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

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是需要政府、企业、学校、教师来共同推进的,但学校对于这项内容的关注度不高,往往觉得课程开发是企业与教师的事情,缺少行政干预与适度的奖励制度,没有监督就不能保证质量,没有奖励就可能会缺少积极性。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工作本身就是一个集体项目,单单靠一两个人是无法完成的,要求全员参与多方合作,需要团队精神,需要学校的重视与全力配合,才能保证学校方面有力地推动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进程。

(二)企业方面

1.企业参与课程开发意识不强

企业所需求的是某一方面技术的精与专,而学校更倾向于学科的完整与体系化,学校参与课程开发的目的是教学能够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学生能够零距离上岗,跟上企业的步伐,适应未来工作岗位;企业参与课程开发的目的是获得高素质的员工,从学校获得师资力量,培训企业员工,降低企业培训费用的成本与时间。但在实际开发过程中,高职院校的课程开发偏重于应用传统模式,而不是根据企业的需要,有针对性的设计,企业专家的岗位优势不能得到发挥,企业专家的工作知识、工作经验等对教学非常重要的内容难以融入到课程中去,难以实现企业目的,双方在信任上出现危机,企业参与课程开发的意识减弱,最主要的原因企业难以从合作中获得现实的利益,这使得高职院校与拥有前沿技术的大规模企业的合作更加稀缺。

2.企业的资金、时间与资源难以协调

校企合作课程开发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物力与财力。企业当然会把利益放在最前面,企业专家对课程进行指导,需要以他方便的时间点来进行,即使是校方购买了企业的产品,企业对校方进行指导和维护,完成售后也是有一定时间限制的。企业没有设置专门部门来对接校企合作,企业专家进行课程开发便成为其正常工作之外的内容。企业专家除了企业内部的工作任务和要求也很难再有时间与精力参与课程开发,当企业专家需要出差或者企业工作较忙碌的时候,课程开发工作就会暂时放下,耽误课程建设进度。同时,我们课程开发需要的企业真实的环境,最真实的企业资料,使学生最大程度地接触到岗位的实际需求,但企业考虑到商业机密,企业真实的资源就无法实现共享,这对于课程开发还有教材的编写都是有一定的影响的。此外,还有资金的投入、实训基地的建设,合适的企业参与都是影响课程开发的要素。

3.企业以利益为重,缺少稳定性

学校与企业的长期合作才能推动课程开发工作高效、有顺的进行。在调查研究中发现校企合作缺乏长期性与稳定性,与学校能够建立长期合作的企业只是少数。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缺乏保障机制,教师与企业专家在课程开发过程中,缺乏深入的沟通与交流,合作细节与职责亦不明确,同时企业派给学校的企业专家还存在一定的流动性,企业专家的方向、特长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对于课程开发工作都是不利的。校企双方的利益问题是合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和保障。企业以利益为重,如果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企业与学校的合作的意愿就会大大折扣,甚至于退出校企合作。

三、课程开发方法与路径

基于校企合作下的课程开发并不是完全否定现有课程体系中的全部课程,而是需要在了解和掌握现有课程的前提下,调研市场需求,充分分析岗位任务与职业能力的基础之上针对性地拓展、精减、更新并进行完善与修订课程内容。

(一)深入企业调研,确定企业与市场所需人才规格

为了有效地进行课程开发,首先,学校必须对企业的用工需求及用工标准进行调研,通过深入企业调研,确定专业岗位及岗位群所需的知识、技能及职业能力标准;其次,分析相关的典型工作任务及岗位工作流程,确定企业与市场所需人才规格,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再次,分析现有的专业课程体系,采用“实用、够用、适用”的原则,并结合不断更新的知识与内容,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调整与改革,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相对接。

(二)明确课程内容,制订合理有效的课程开发计划

通过对岗位及岗位群的调研,以岗位需要的知识、技能及职业标准为依据,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从从业范围、就业岗位、职业资格证书等角度出发,通过对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的归纳、梳理,总结出实用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内容。该课程内容需要体现当前社会先进技术水平和最新岗位资格要求。为了保证校企合作课程开发能够顺利地进行,需制订合理有效的课程开发计划。首先,学校方与企业方应签订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协议书,明确双方的合作范围、权利、义务及合作开发的内容和期限等。其次,成立课程开发小组,指定一名有丰富教学和实践经验,并具备较高职业教育课程理论水平和丰富的课程开发经验的教师为课程开发负责人,课程开发负责人是课程开发小组的核心,其专业技术水平和知识广度决定了课程开发的深度与有效性。明确课程开发主体应包括专业教师、企业专家、课程开发负责人和学校管理人员,各主体发挥不同的作用:专业教师是具体上课的执行者,能够结合多年教学工作经验对课程各环节设置方面提出自己的想法与建议;企业专家是课程开发小组不可或缺的主体,由来自企业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对岗位的工作技能与专业知识了如指掌,对岗位工作流程所需的技术与技能一清二楚,洞悉岗位最新的知识与资讯,能够提供岗位任务与职业能力要求,为课程开发的具体问题提供咨询与解答;学校管理人员主要为课程开发小组在课程开发计划、实施、验收等方面及与课程开发相关的工作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的支持与保障。最后,制订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的制订需考虑到学校对课程及学生发展以及企业对行业发展和岗位需求的要求。课程标准主要包括课程性质、设计思路、课程目标(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素质目标)、课程的主要内容与要求、教学条件、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检查评价等,同时要求完成课程的整体设计,包括课程所设置的项目,每个项目对应的工作任务及对工作任务的教学活动设计与要求等。

(三)引入真实案例,企业专家与专业教师全程参与

课程开发需要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充分发挥企业优势,引入企业工作的相关设备与环境,让学生全面了解企业生产状态,缩小毕业生与企业用工的差距。在课程开发过程需要避免两个极端,一个是课程开发保留太多的学科体系痕迹,与之前的课程内容更改不大,不能体现企业及市场所需人才的要求;另一个极端则是完全按照合作企业的模式来开发课程,课程内容单一地满足了该企业的部分要求,培养出来的学生较片面,不能胜任其他企业的人才要求。所以在课程开发过程中,不能将课程开发的工作落在某一方,需要企业专家与专业教师全程参与,在课程开发负责人的领导下,课程开发的内容需要在满足岗位任务与职业标准的前提下,注意实用性与适用性。校企合作教材建设是课程开发的重要内容。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充分发挥双方的优质资源,将企业真实案例引入到校本教材中去。校本教材编写的基本思路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工作过程,确定工作项目与工作任务,在每个任务的编写中,注意体现任务驱动,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教材编写过程中,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需要保持有效地沟通,保证课程教学内容与教材的统一性。为了确保教学效果,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应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力更新与丰富教学资源,针对性在选取教学内容,综合运用微课、精品资源共享课、在线答疑、网上测试等信息化教学形式,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用以辅助学生进行课余时间的学习,保证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落实保障与约束机制,确保课程开发的实用性与有效性

在校企合作课程开发过程中,首先要落实保障机制,一方面确定学校对课程有开发需要,企业对用工有专业需求,校企双方充分意识到课程开发的必要性,有效地达成合作的意向,共同签署协议并在后续工作中能够积极地予以配合,能够有序地推进课程开发的进程;另一方面校企双方应该对课程开发的人员给予适度的政策倾斜,对专业教师可以减少教学任务、给予研发补助、发放相关荣誉等,对企业专家给予一定的活动经费,聘请企业专家担任相关顾问或实训教师等,提高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对课程开发的投入,提高课程开发的质量;其次,还需要落实课程开发的约束机制,一方面需要约定课程开发的时间,知识更新的周期与速度是不断缩减的,周期越长,开发课程的时效性越差;另一方面,需要对课程开发人员及其开发成果进行考核,细化各项考核指标,对课程进行综合评价并进行有效地修正,确保课程开发的质量。

四、结束语

目前,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是课程改革,而课程改革的突破在于学校与企业的共同努力。只有在校企深度融合下,充分发挥学校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各自的优势,进行校企合作课程开发,以企业真实环境下的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及职业能力要求为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将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才能有效地解决学生就业难与企业用工难的矛盾。校企合作课程开发不仅可以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而且能够为企业输送一批高素质,强技能的技术性人才,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共赢。为了保证课程开发的有效性与实用性,注意校企合作课程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合理地使用开发的方法与路径,真正实现课程的有效开发,达到课程开发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侯楚著.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课程开发策略探析[J].科技与创新,2020(04):78-79.

[2]史子静,黄媛.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课程开发的机制与方法研究[J].科技资讯,2018,16(16):195-196.

[3]李闽,于晓丹.高职校企合作课程开发问题实证研究[J].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05):34-38.

[4]庄西真.创新•指南•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解读[J].教育与职业,2019(07):5-10.

作者:朱丽 单位: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