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教育帮助儿童寻找习作探析

启蒙教育帮助儿童寻找习作探析

【摘要】启蒙教育是人生之旅的“奠基铺路”之作。这一阶段的“教与学”情况,不仅具有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还会产生无可逆转的深远影响。“在小学欠下的语文读写债,到了中学迟早是要还的。”语文读写启蒙的重要性由此可一斑窥豹。那么在小学语文学科活动中,如何切实有效地进行读写互动教学呢?笔者侧重作文启蒙角度,拟就帮助儿童寻找并积累习作素材上,试对此提出一些简要性阐述。

【关键词】启蒙教育;作文素材积累;基本渠道探寻;教学相长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一广为人知的信条式经典俗语,意在强调“米”的客观性和必要性,它对于“炊”来说,是一种无可或缺的资源现象。作文教学何尝不是如此的呢?在小学语文学科活动中,之所以普遍地“难教畏作”,小学生写作文为什么那么的“假大空”,这并非不愿写、不想写,最为根本和直接性因素,是因为他们没有实质性内容可写。久而久之,作文教学必然会陷入一片困惑境地。有鉴于此,语文教师要通过各类途径和方式,帮助儿童善于寻找并不断地积累习作之“米”,为打赢作文启蒙这场“硬仗”做好必要性准备。

一、引导儿童善于从教材资源利用中“储米”

叶圣陶说过:“语文教材就是个例子。”这些极具“经典性(精髓性)”特质的语篇,都是历经淘洗与选择的优秀或成功作品,是开展“工具性教学”与“人文性教育”的优质资源。在常态化语文学科活动中,教师应本着“读写互动”指导思想,引导小学生在课文阅读学习过程中不断地积累习作素材。比如,通过“批注式”阅读,不断拓展“字词句段”的内涵;通过“补白式”阅读,逐步积累的各类信息;通过“体会式”阅读,由此产生的情感体会;通过“摘录式”阅读,由此记载的好词妙句……所有这些,日积月累、聚沙成塔,就能在长期储备中积聚成一个巨大的“米仓”。通过与之相应的“反刍”,不仅有利于帮助儿童构筑“仓储”意识,而且有利于在“熟能生巧”中逐步培养他们“学用结合”的能力。这是习作储米的“绿色通道”。

二、引导儿童善于从生活元素链接中“筛米”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全面强调新课程教学改革大背景下,积极开展以“生活互动”为主的开放性学科活动,不仅成为当前语文课程活动中的普遍共识和自觉行为,而且正在日益形成一种无可逆转的强烈发展态势。语文活动主动接受生活元素的丰富涵养和有效滋润,有利于在源源不断的“活水源头”中促进教与学的和谐相生。作为其中的“半壁江山”现象,作文教学又何尝不该这样的呢?以老舍的《猫》文为例。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谈及猫的“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有小学生提问:“猫为什么不追进老鼠洞去呢?”教师乘机补充“猫的胡须”的功能。在后来关于“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习作中,有些小学生就写到了“猫的胡须”现象。这不是从生活元素中“筛米”吗?

三、引导儿童善于从课外资源拓展中“啄米”

“课外天地,大有作为;资源现象,活力无限。”无论从哪个角度抑或哪种层面上来说,语文知识及其学科活动始终离不开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现象。这也就为作文素材的积累提高了另一条非常宽阔的实质性渠道。比如,在五上第三单元“民间故事”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在课内外时空为小学生播放了其他一些民间故事资料,有《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等影视片,有《田螺姑娘》《阿凡提的故事》等短小故事语篇。如此而为,不仅进一步激发了小学生对民间故事的学习热情———他们自寻途径更多阅读且相互之间主动分享,而且有些人根据实际认知自主“创作”民间故事。再如,在教学《题秋江独钓图》时,有人发掘“数字诗”特点后,在灵感涌动下现场编制了数学分数题。这种精神不值得珍视吗?

四、引导儿童善于从自主体验活动中“产米”

语文学科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能动性等特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儿童活泼好动的性格心态,努力提供丰富多元的亲身实践机会。既可不断激活语文学习的生态环境,又能在“自主体验”中不断深化“学用结合”的能力与素养。这对于儿童读写互动来说,同样具有不容忽视的裨益和促进之效。比如,在《珍珠鸟》教学后,以“我与动物(自然环保)”为题,开展自主体验下的专题讨论活动;在《父爱之舟》《慈母情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后,以“发生在家庭的故事”为主题,组织开展“孝亲与感恩”演讲活动;在《将相和》《田忌赛马》等课文教学后,引导开展“课本剧”表演活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想一想、写一写”活动,让他们把“见仁见智”现象写下来。这不是令人期待的“产米”行为吗?总之,语文知识以及学科活动中蕴藏丰富多元的习作之“米”,我们只要认真以待、引导有方,就会在“鱼渔兼授”中帮助儿童寻找并获取源源不断的“米”,把他们逐步引向善读乐写的良性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邸珍玉.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小学生作文,2010,23(2):88-92.

作者:王丹 单位:江苏省兴化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