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下的中职教师培训

人工智能时代下的中职教师培训

摘要:通过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特点、中职教师培训现存问题分析,探究人工智能时代下中职教师培训的内涵,探析人工智能技术与中职教师培训的结合方式,明晰其优势,从而从培训机构、培训教师与参培教师三方面给出人工智能与中职教师培训的融合的建议。

关键词:人工智能;中职;教师培训;

1概述

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正对各行各业产生变革式影响,也对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新要求,中职教师培训也要紧跟时展进行改革。中职教师肩负着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任,中职教师培训是提升教育资源的重要手段,关系着教育发展水平。在人工智能的冲击下,社会经济形态发生变革,进而导致行业人才需求变化,而当前中职教育还未做好面向人工智能时代培养人才的准备,中职教师也未做好面向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转变的准备,因此将人工智能与中职教师培训结合十分必要。

2当下中职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

中职教师培训是提升我国中职教师质量的重要手段。经文献分析,目前中职教师培训中存在以下问题:1)据统计,2018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1592.5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总数的比例为40.1%,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为83.9万人[1]。中职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中职教师培训效率不高。2)中职教师在培训中习得知识,但转入复杂的工作场域后,往往在对知识去情景化与再情景化过程中遭遇瓶颈,导致培训内容不能与实践相契合。3)传统培训只能满足参训教师的普遍性需求,针对性不强,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职称的参培教师的个性化需求则难以满足[2]。

3人工智能时代特征与影响

3.1人工智能时代的特征

人工智能是信息技术发展的高阶产物,随着智能操作系统、图像识别技术与智能机器人的发展与普及,人们的教育、工作环境正悄然智能化。重复单一与劳动密集型产业将被机器人替代,如丰田公司已使用工业机器人进行汽车制造。未来人们主要是与机器协同工作,人从事工作的重点会转移到有更高要求的创意性任务中去[3]。未来人才要有更好的创造性能力、人机协作能力才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中职教师就必须立足未来,不能只满足于教会学生工作技能,而必须让他们拥有在智能环境下的工作能力与学习能力。

3.2人工智能时代对中职教师培训提出新要求

人工智能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要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4]。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在不断进化,教育理念也在与时俱进,这些都对中职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教学环境正在发生质的变化,很多中职学校正积极部署智能化教学环境的建设。然而,智能化教学环境的应用离不开教师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要落实教育智能化,就必须在教师培训中融合人工智能技术,让教师切身体会到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作用,从而以实践助推教育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发展。在智能化教学环境下进行中职教师培训更贴合中职教师的现实需求,满足一线中职教师的发展需要,也符合教育发展需求。

4人工智能时代下的中职教师培训内涵

人工智能时代下的中职教师培训更侧重于让培训智慧化,变革中职教师的学习成长方式,是成人的智慧教育。智慧教育作为“一种由学校、区域或国家提供的高学习体验、高内容适配性和高教学效率的教育行为(系统)”,被视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高端形态[5]。其主要通过大数据、云计算、机器学习、虚拟现实、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参培教师、培训教师、培训环境与资源的互联互通,不仅是联通不同培训单位,而是实现跨领域、跨行业的万物互联,为培训创造良好的空间环境与资源,将有助于培训者更好地掌握参培教师的情况与需求,实现培训者和参培教师良好互动,进而精准培训;让参培教师获得更好的培训体验;让决策部门更好地了解一线中职教师需求与教学实际,助推政策落实。人工智能可以贯穿中职教师培训前的知识精准推送、需求调研、培训中的问题答疑、培训后的培训评价与反馈全过程。1)培训前。培训需求分析作为培训活动的首要阶段,对于中职教师培训需求调研可基于大数据,结合中职教师专业发展趋势与教师现有的专业技能进行对比,从人才需求、培养目标等方面来进行分析。通过合理合法的渠道对个人智能设备的搜索记录进行挖掘,分析其当前在实际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兴趣所在来进一步了解培训对象的特征,确定培训师资、内容与方法。2)培训中。在中职教师培训过程中,可以结合需求分析,为参培教师提供更精准的学习资料、培训信息以及更贴合其特点的培训交流群,帮助其学习发展。人工智能技术还能通过传感器、人脸识别等技术全程监测培训状态,通过物联网创造更好的培训环境、提供更适合的培训资源。3)培训后。人工智能时代下的中职教师培训不止关注培训过程中的学习,还要运用技术,在结束培训后,持续帮助中职教师的知识内化,并运用于实践;大数据可以持续对培训效果进行记录与评估。

5人工智能+中职教师培训的优势

5.1人工智能实现中职教师个性化发展

人工智能下的中职教师培训更具有灵活性,利用普及的智能设备构建随时随地的学习条件,帮助参培教师自主学习。人工智能时代下的中职教师培训更关注培训过程中的异步交互,对于因教学任务繁重而无法定时定点参培的教师,支持其延时或异地参与培训,解决部分时空矛盾。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可以将不同特点的教师分组培训与一对一指导,实现培训精准化。在5G网络的帮助下,参培教师进入学习社区,构建自己的知识学习空间。同时可以对培训资源进行优化分类,通过对中职教师的搜索记录进行分析,了解教师的学习需求,为其提供更切合其需求的信息;在知识图谱的帮助下,为其提供更全面的知识信息、拓宽其信息广度与深度;利用AR等技术营造逼真的境域,促进教师培训情境真实性与效用性。

5.2人工智能推动中职教师培训过程智能化

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推动培训组织形式的创新,参培的渠道多样化,同时助推培训管理智能化与可视化,实现培训过程更可控与灵活。人工智能技术集混合培训、移动学习等优秀培训方式于一体,对培训过程中参培教师的学习行为与状态通过智能感知技术进行记录、存储与分析,也将培训人员的教学行为通过大数据记录下来,为后续培训内容、方法与组织提供更好的优化建议。在培训过程中,借助大数据与云计算,可以记录下参培教师的学习轨迹,帮助实现形成性评价,形成参培教师的数字画像,为参培教师明晰自己的特长与不足,帮助其进行专业发展规划;为培训组织者提供培训师资分配依据,为将不同特点的参培教师进行分组提供依据;为培训教师更好地明确参培教师的认知特点与学习诉求[6]。关于教师培训过程中的答疑互助也可利用图文识别、知识图谱等技术,进行知识分类的匹配分析,进而反映参培教师的培训情况。这些数据也能帮助培训管理人员对参培教师、培训人员和培训效果、培训绩效给出更准确的评估。

5.3人工智能实现中职教师培训生态化

在人工智能下的中职教师培训过程中,中职教师通过互相问答、社区交流,既能促进个人专业发展,又能成为培训资源的建设者,丰富培训资源。智能培训助理根据不同特征为参培教师推送符合自己需求的学习资源,更好地运用技术辅助培训,将培训教师、参培教师、技术有机联系起来,促进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7]。人工智能凭借其互联技术,实现不同行业、不同机构的协同培训,扩大培训参与面,通过多方联动提高培训质量。对教师而言,链接行业可以启发参培教师明确教育努力方向与技术发展趋势;对行业而言,链接教师可以触发更多头脑风暴,激发更多的创意、更多创新;对管理部门而言,链接行业、教师,可以形成培训生态化,使培训良性循环。

6对人工智能时代下的中职教师培训的策略建议

1)培训机构以参培教师为本,善用技术,推动培训智能化人工智能下时代下的中职教师培训中培训机构要着重教师的个人成长诉求,关注中职教师的职业成长。同时要创设智能化的培训环境,善用技术,注重参培教师的培训体验,给出高适配性的培训资源,做好人机协同培训的准备,保证高效培训。教师培训具有滞后性,培训机构需要在培训结束后持续关注参培教师的后续情况,帮助其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运用人工智能帮助中职教师把培训知识内化,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做到培训持续化。关于数据收集与分析,使用不当可能损害教师隐私,在此过程一定要杜绝数据滥用,保证以人的发展为本位。中职学校要重视教师发展,为其创造良好的培训环境,采取以评促培等措施,激发参培教师的培训热情,引导其不断成长、不断形成自我获得感,突破职业发展瓶颈。2)培训教师更新观念,与人工智能共同服务中职教师培训基于情景认知学习的研究表明,真实生活的实践应用是知识获得的重要途径[8],因此,在进行中职教师培训时,培训教师应基于中职教师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真实问题,进行培训。在关于技能知识的培训时,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混合现实技术创设真实的情景进行培训。培训教师应有先进的培训理念,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支持多种培训策略,如个体探究式、小组协作式、学术研究型等方式,促进中职教师的多元发展。在培训过程中,技术贯穿培训全过程,但技术只是培训的手段,培训人员要注意对技术的使用度,不能太过于依赖技术而受技术的摆布,避免成为技术的棋子。3)参培教师不断学习,适应未来教育在未来社会中职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知识基础,更要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和“AI助教”合作分工,提升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9]。要有不断学习的意识,践行终身学习,为学生做好榜样示范,为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教育改革做足准备,为社会培养更多优质人才。

7结束语

人工智能的中职教师培训要把教师的发展放在首位,注重教师的培训获得感而非技术使用度。技术只是帮助教师培训的工具,不能本末倒置,唯技术论;也不能恐惧人工智能技术。要慎用人工智能技术,公正客观地看待人工智能技术,合理运用,使人工智能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中职教师培训,促进教育发展。

作者:樊佳佳 单位: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