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教师教学胜任力模型建构

中职学校教师教学胜任力模型建构

摘要:在国家加强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督导评价的背景前提下,该研究以西藏中职学校教师的教学胜任力为研究对象,在符合国家规范的大前提下,兼顾西藏中等职业教育的特殊诉求,基于扎根理论质性建构西藏中职学校教师的教学胜任力模型,最终形成价值观胜任力、岗位胜任力、发展胜任力三个维度,并对每个维度之间的作用机制作出初步探讨。

关键词:扎根理论;西藏中职教师;教学胜任力;模型

前言

为进一步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提出“加强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督导评价”这一具体内容,将办学质量视为职业教育持久发展的生命力源泉和重要保障。而教师作为落实办学质量、育人任务的具体执行者和实施者,其胜任力的高低影响着教育质量的成效。西藏各中职学校在国家、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不仅投入大量职业教育专项资金、人力、物力,还借助教育援藏的契机,由区内优秀职业院校不断输入先进的职教理念和科学的育人机制,充实了西藏中职学校的师资力量和师资能力。但目前西藏中职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仍然存在以下共性问题:教师的任教学科多参考其大学教育所学专业,且大都缺乏企事业单位工作经历或实践经验,不完全符合《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2013)对教师从教的要求;教师的配置还有待优化,存在部分专业教师严重饱和或不足的情况,多依托转岗分流、外聘等形式解决,但外聘教师的理论水平不够,不足以用理论指导实践教学;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与激励制度有待健全等,均严重制约了西藏中职教育的发展。除以上问题外,西藏中职教育受其地域环境、人文历史等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需要综合考虑西藏中职学校教师胜任力的特殊诉求。包含:一为拥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牢固树立“治边稳藏”和“反分裂”的政治方向意识,坚持用“四观两论”指导教育教学,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二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和自豪感。基于目前多民族交流交融共建和谐社会的国情需要,须全面贯彻在报告中的论点,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将民族元素融入中华民族文化,将中华民族文化融入学科教学。三为具备较好的高原环境适应性。西藏位于世界最高高原,自然环境复杂、地形地貌及气候类型多样,高寒缺氧成为长期在藏工作的一大挑战,需要既克服生理上的不适考验,又能在心理上达成适应性目标。综上问题和矛盾的核心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胜任力的困惑,这既关乎合格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又关系学校内涵建设的迫切需要。

1研究设计

1.1研究模式

扎根理论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Glaser和Strauss,强调从收集的经验资料着手自下而上构建理论。本研究立足扎根理论,采用质性资料分析的经典模式——线性模式[1]。这种模式将资料分析过程看作一个阶梯,采用自下而上、逐步上升的线性分析,最终提炼出抽象结构。具体如图1——基于扎根理论的逐级编码阶梯图所示:第一步,借助微软Word进行资料一级开放式编码,挖掘原始质性材料中的原始概念直至饱和,发现概念分类属以及主类属;第二步,使用Excel创建二级关联式编码,进一步集中资料,发现和建立主类属之间的逻辑联系,确定维度及相关的主类属;第三步,系统分析二级编码所形成的维度与研究主题的关系及作用机制,确立具有统领性的核心维度,形成三级核心式编码;第四步,通过分析预留资料的方式进行理论饱和检验,检验是否生成新的类属、维度及之间的逻辑关系。

1.2数据搜集

为保障西藏中职学校教师教学胜任力体系的科学性和完备性,本研究的数据搜集阶段从2019年11月至2020年3月,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法:一是文献分析法。搜集、整理和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同时对国家和西藏地方所制定的教师职业能力相关政策文本进行分析,作为本研究的基础和起点。二是访谈法。根据扎根理论研究要求,科学制定标准化的访谈提纲,向师资管理行政部门、中职学校访谈西藏中职教育对教师教学胜任力的要求以及存在的问题。再随机抽选4名(汉藏教师各2名)获得市级以上奖励的西藏中职教师进行特定的访谈,根据拟好的访谈提纲,向各位被访问教师了解其教育教学工作状况、教育教学价值观、教学过程中较为突出的胜任力表现,以及教师应从哪些方面着手提升教学胜任力等。三是典型案例分析法。搜集西藏中职学校不同教龄的校级以上优秀教师相关新闻报道、个人述职报告、优质课视频资料,剖析在教学胜任力方面典型性、代表性的成功个案。还搜集了部分教案、作业等文本资料,全面了解教学实践。资料收集后,依据收集资料的类型及时进行初步整理并编号,最终形成16份原始文本资料,其中政策性文件编号为Z1—Z4,访谈资料编号为F5—F11,典型案例文件编号为D12—D16。从中随机抽取12份进行扎根质性分析,留取4份用于最终的胜任力模型饱和度检验。

2西藏中职学校教师教学胜任力模型的构建

2.1一级开放式编码

此阶段虽是编码的基础阶段,却是最考验时间、精力、能力的一环。对随机抽取的12份原始文本资料首先逐字逐句细致地登录,直至码号饱和,初步挖掘了144个原始概念(用m+表示)。其次,剔除内容交叉、类似、重复的概念,确定概念的类属属性,共形成了75个分类属(用M+表示)。最后清除频率较低的分类属后再进行类属化,最终形成了12个主类属(用MM+表示),即思政素质(MM1)、教学素质(MM2)、职业价值观(MM3)、身心素质(MM4)、科研素质(MM5)、自我效能感(MM6)、民族认同(MM7)、管理素质(MM8)、终身学习(MM9)、创新素养(MM10)、示范引领(MM11)、实践成果(MM12)。因篇幅所限,表1列举了三种不同文本资料类型的部分较为集中且典型的一级开放式编码过程。

2.2二级关联式编码

在二级关联式编码阶段,通过集中资料,聚类分析类属之间的逻辑关联以及主类属在概念层次上的集合关系,共获得“价值观胜任力、教学胜任力、发展胜任力”3个维度,每个维度下包含4个主类属,再根据主类属的出现频率确立其在每个维度间的具体排序。其中,价值观胜任力包括思政素质、职业价值观、自我效能感、民族认同4个主类属;岗位胜任力包括教学素质、身心素质、科研素质、管理素质4个主类属;发展胜任力包括终身学习、创新素养、示范引领、实践成果4个主类属。

2.3三级核心式编码

西藏中职教师的教学胜任力作为本研究的聚焦点,由编码抽象出来的“价值观胜任力、岗位胜任力、发展胜任力”3个维度密切围绕着教学胜任力展开,在编码过程中发现3个维度对教学胜任力均产生显著影响但作用机制不同。首先,国家、地方各项政策文件规定了中职教师做为育人主体,最首要的是须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发展培养合格的职业人才。只有教师思政素质合格,才能培养“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的人才,才能使教育服务社会的功能显现。所以价值观胜任力是基础,它的核心类属是思政素质。还包括职业价值观、自我效能感、民族认同,围绕着思政素质在价值观上内醒外显协调一致。其次,教师以教学为岗位职责,岗位胜任力是教学胜任力的核心,也是检验教师是否履行岗位职责和义务的标准,它的核心为教学素质。还包括身心素质、科研素质、管理素质,为教学素质的优化提供动力支持和重要支撑。再次,完整的教育体系没有终结点,教师的教学素养也应不断随着社会要求而提升,因此发展胜任力是关键,它的核心为终身学习。还包括创新素养、示范引领、实践成果,检验和激励终身持续性学习的有效性。根据以上编码结果,本文确立了西藏中职教师教学胜任力模型。

2.4理论饱和检验

为验证对西藏中职教师教学胜任力的探索性研究是否达到理论饱和,且各抽象维度及类属之间的关系是否契合,是否衍生出新的类属或关系,利用编码前预留的4份资料进行理论饱和检验。最终显示与原编码契合,所检验的结果能够说明研究有效。

3研究反思

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职称的教师在教学胜任力方面的相关政策资料、访谈资料,确定教师的教学胜任力不是稳固不变的,是逐渐发展和提升的。从物态特征上来讲,教学胜任力不是绝对静态的,而是有动态发展趋势;从形式上来看,不同任职层级的教师在教学胜任力标准上也应有所差异并呈逐层递进式。由于篇幅所限,教学胜任力的递进关系还需在后续实证研究中进一步检验。

作者:赵丽 李林 余正忠 樊小斌 单位:西藏拉萨市第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