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老年健康教育安全用药分析

社区老年健康教育安全用药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附近社区2013年1月~2014年12月慢性病患者120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其中男78例,女4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0例,其中男45例,女15例,年龄61~88岁,平均年龄(70.6±8.4)岁,慢性病类型:高血压20例,糖尿病18例,冠心病12例,同时患2种疾病以上10例,病程1~27年,平均病程(12.8±6.9)年,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公费医疗22例,城镇居民医疗保险30例,自费医疗8例。研究组60例,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62~89岁,平均年龄(73.9±7.2)岁,慢性病类型:高血压22例,糖尿病19例,冠心病19例,同时患2种疾病以上6例,病程2~26年,平均病程(12.5±7.8)年,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公费医疗24例,城镇居民医疗保险31例,自费医疗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针对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主要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工作、疾病诊断结果、病情进展、基本的治疗措施及长期服药物名称、剂量、服药时间、地址和联系电话等。对照组给予常规的社区慢性疾病管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安全用药的健康教育措施:①向患者介绍服用药物的基本知识,药物服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患者用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口服药物时的食物及药物之间的禁忌;学习阅读药物说明书;理解说明书中的不良反应与副作用;学习记录用药后身体反应。②向老年患者发放安全用药的手册:为老年慢性病患者提供安全用药的知识,增加对药物的基本认知,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可能引起的并发症。③强调不规律服药或者不按照剂量服药的危害:自觉症状改善不能代表治愈;服用药物存在个体差异,别人的经验不能作为参照;保健品只能辅助治疗而不能代替药物。④对于记忆力较差的老年患者可以采用三色口服药杯和闹钟结合的方式进行服药,从而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老年慢性病患者安全用药行为评分情况针对两组老年慢性病患者购买药物、研读说明书、服药依从、药效自我监测、贮存药物几个方面进行评价,每一项满分为100分,安全用药行为评分越高,安全用药行为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老年慢性病患者安全用药行为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近年来我国正在逐步的步入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各种慢性病的发生率也逐年增高,慢性病反复迁延、不易痊愈,病程长,给患者和家庭带来较大的经济和精神负担。社区卫生服务质量逐渐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社区护理干预的质量可能和老年慢性病发生、发展和治疗有着密切的关系。老年患者随着年龄增长,机体各个脏器组织结构和生理机能出现退变,认知能力也出现衰退,比如老年患者往往记忆力、感知觉和思维均出现停滞或者迟缓状态。患者的感知能力的减退,造成其注意力无法集中,记忆力和判断力明显降低,对于信息的捕捉和利用较差,对于用药安全信息的获取能力也明显降低,解决问题能力变差,出现药物的错误服用、漏服和重复性服药等现象。还有,老年患者极容易在社交圈内交流用药经验时,受其他人的“经验”影响,出现擅自停药、改药、改剂量等行为。健康教育可以明显的提高老年患者用药的原则、药物知识的掌握水平,促进老年患者在用药前仔细研读药品说明书,服用药物后自行对药效情况进行监测,促进老年患者遵医嘱的观念,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和对于药物治疗的积极态度。另外指导老年慢性疾病患者可以对简单的药品质量进行鉴别,观察药物的说明书和保存方式。尽可能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知患者的安全用药知识,避免过多的专业术语的应用,从而造成患者无法正常理解,根据平时用药经验进行交流,采用答疑的形式进行用药知识的宣传。正确的引导老年患者客观的看待药物的不良反应,降低对于药物不良反应的过度担心。强调慢性疾病需要长期规律性的服用药物,做好药效的监测,提高老年对于“主要按照医嘱定期定量服药就可以对疾病有效的控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机体的健康水平”的认知,从而提高服药的依从性和遵医嘱服药。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老年慢性病患者安全用药行为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健康教育对社区老年患者应用可以明显的提高安全用药评分,值得社区推广应用。

作者:侯倩宇 易洁 罗曼虹 吴秀珍 单位:广州市越秀区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