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摘要]网络时代迅速发展,青少年心理健康也越来越受到网络发展的影响,网络支持是一种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支持方式,在我国未来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能发挥良好的教育作用。

[关键词]网络;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1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重要性

①网络支持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广泛性:网络支持下,一部分在网络上的求助或者诉求会收到广泛的支持和帮助,得到第一时间的救助和干预,但是如果没有在有效地时间内获得关注,就可能错过最佳的干预时间,丧失求助的机会。在信息时代人们倾向网络上求助,彼此之间信息不对等,使得很多人更容易向陌生人说自己遇到的问题;②网络支持下心理健康教育的参与性:心理健康教育想要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需要学生,老师,家长的三方共同配合,将家长也纳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使家长能更多地参与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来,,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果放到最大;③网络支持下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性: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程度,让广大群众能接受不同的心理状态,认同心理异常的人也是作为个体存在的。为求助者和回归社会的被治疗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纠正错误信息环境下认为青少年产生心理问题就是产生心理疾病的错误认知,及时与学校或者周围环境进行信息交流,关心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独特性。在网络时代来临的大背景下,以网络辅助进行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是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必然方向。

2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网络支持下的心理健康教育与信息化对教学的要求相适应,与国家教学理论相结合。网络上信息丰富,社交功能强大,具有广泛的受众性,信息传递迅速。①网络的普及为青少年带来新的生活方式:网络成为人们重要的生活方式,青少年受到的影响尤为显著,这些改变均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改革提出新的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适应信息时展要求,实现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大力发展网络功能,迎合青少年的网络与学习需求。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增强学生的心理品质,也要增强学生抵御虚拟世界的能力;②网络的普及为心理健康教育带来新的支持模式:网络支持下,求助和支持变得更简单,衡量心理水平的方法也更加多样。通过网络可以更方便地开展网络调查、个体跟踪、数据总汇分析和筛选。建立班级心理数据库,观测心理变化,对个体心理信息保密,在需要时作为依据提供帮助或陪伴。心理教育工作者更要加强判断青少年心理问题来源的能力。

3构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网络支持下的心理健康教育与信息化对教学的要求相适应,与国家教学理论相结合。网络上资源丰富,交互功能强大,具有广泛的受众性,信息传递便捷。①开发网络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要与时俱进,增加线上咨询,线上求助等功能。美国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协会把网络心理咨询定义为心理咨询师与当事人使用电子邮件、聊天室或网络视频设备进行远距离的同步/实时或异步/非实时的互动。网上心理咨询价格偏低,在一方面为求助者增加了的机会,同时因为网络的特殊性,一些人会愿意在网上和见不到的陌生人倾诉自己遇到的问题,能通过倾诉解决一部分的问题。但是网络咨询往往鱼龙混杂,无法真正筛选有从业资格的人来进行咨询。网上心理咨询的应用前景十分广泛,罗锐认为:“心理测评的网络化引领了心理健康教育整体的信息化,逐渐发展成多功能的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成为心理健康的网络平台和线上阵地[1]。”②从家长角度出发,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家长与青少年加强沟通,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心理不成熟、感情脆弱易冲动、性格孤僻,脱离人际交往,从而用网络来寻求满足找到安慰,不加处理信息和混杂思想就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2]。使青少年生活在理解和尊重的环境中,防止青少年从网络上寻求理解和帮助,解决青少年对网络的依赖性。家长或监护人可以通过网络对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治疗方法青少年心理健康标准增加了解,根据青少年发展需要选择正确的方式方法,在青少年成长的道路上给予正确的帮助和引导[3];③心理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判断青少年心理问题来源的能力:青少年心理问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家庭、社会、学校。网络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也逐渐增加。网络上负性情绪较多,而青少年对负性情绪的刺激具有较大反应,负性情绪造成的影响不容易消除,体现了青少年情绪调节的不成熟,所以,网络上负性情绪吸收过多也是青少年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判断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来源的能力,建立健全心理健康评价及治疗体系,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得同学们深入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正视自己,了解自己在社会、家庭、环境中所处的地位,增强自我调控能力,承受挫折能力,抗打击能力,适应环境能力,培养健全的心理人格和高素质的人才,对少数存在心理隐疾问题的人进行心理疏导,给予科学的引导,尽快让他们这些人摆脱烦恼,尽快地融入社会,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品质,提高社会整体心理健康水平。学校的心理健康开展的是预防性和群体性的心理健康课程,同时也针对个别异常心理水平的同学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应该制定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根据课程标准,课程目标和课程要求制定长期目标,为社会培养心理健康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罗锐.我国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6,43(20):5-7.

[2]张晔.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探究[J].智库时代,2018,157(41):131+133.

[3]纪林芹,潘斌,王春燕,等.青少年早期同伴拒绝、同伴侵害与抑郁的关系:交叉滞后分析[J].心理科学,2018,41(3):579-585.

作者:汪海华 单位:沈阳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