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在解剖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在解剖学中的应用

摘要:凭借着生动、形象、信息量大等优势,多媒体教学成为近年来备受推广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本文结合解剖学学科的特点,分析了在解剖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和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只有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解剖学教学方法有机结合,使各自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才能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多媒体;解剖学;教学改革

人体解剖学是一种针对正常人体结构、形态以及功能进行研究的科学。解剖学是医学出现的必要前提,到目前为止,人体解剖学拥有很长的发展历史,是医学科学领域内的一门关键基础课程。学生要想充分掌握临床课程,就必须学好人体解剖学。从隶属范畴上看,解剖学隶属于生物科学领域内的形态学,形态学具有缺乏理论性、枯燥无趣、记忆难度高的特征[1]。同时,解剖学具有专有名词多,结构繁杂程度高,内容多元化,文字阐述复杂的特征。部分内容譬如器官的结构、毗邻关系、形态、方位等,十分抽象、繁杂,很难用文字的形式刻画出来,导致学习困难;解剖学教学中运用的大多数标本感官性状缺失,固定标本采取的福尔马林具有较强的刺激性、味道浓郁,不利于人体健康;解剖学课程一般是在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即开设,学生很难适应,易出现厌烦、畏惧的情绪[2]。针对解剖学的以上特点,在教学中如何采用有效的方式方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一直是我们解剖学教师亟需解决的问题。传统的解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一般需携带挂图、幻灯片、教学模具、图表资料、投影片、文字资料等。一方面,教师既要讲解板书涉及的知识点。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忙于寻找图像,进行挂图、卷图等操作,授课时往往手足无措,浪费许多时间[3]。对解剖学中的部分特殊内容,比方说心血管系统里的大小循环、脑干的内部结构和心脏泵血以及神经传导通路等,由于其具有较为显著的动态性与抽象性,传统的教学策略难以让学生更为清晰、直观地了解到相关内容,学生学起来吃力,教师教授得吃力。在进行标本示教的过程中,需分组进行讲授,反复地进行演示,由于标本结构的显示角度以及空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位置靠后的学生通常很难看清具体的内容,严重影响到教学效果;而通过数次翻动、观察之后,标本的完整性往往会受到影响,对实验室与标本室的可持续性建设十分不利[4]。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再加上传统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导致授课缺乏趣味性与新颖性,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学方法的改进就成为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多媒体教学指的是严格按照教学过程的规律与信息传播理论设计、推行并评估教育过程的系统方式,是一种基于多媒体计算机之上的,融合了声、图、像、文等信息处理功能的智能化教学方式[5,6]。多媒体教学把静态的教学转变成直观性强的、动态的教学,能充分激发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力,改善教学效果。在解剖学教学过程中,采取多媒体教学方式能大大减轻教师教学的工作量,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与形象性,使学生对解剖学逐步产生兴趣,从而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学习解剖学[7]。所以,最近几年以来多媒体教学愈来愈成为受解剖学教师与学生偏爱与欢迎的教学方法,正逐步得以推广。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多媒体教学的效果优势明显,但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仍需注意一些问题,现将解剖学中进行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和应注意的问题总结如下:

1人体解剖学中进行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1.1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容易理解

多媒体教学既包括传统的挂图、板书、教师的讲课方式,还增设了动画、图像、音频、视频等信息载体,依托多元化表现手段,把生涩难懂的、抽象化的知识生动而又直观地展现出来;在教学时可轻而易举进行虚实、动静、繁简转变,提高课堂内容的生动性,使学生在逻辑思维、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等方面的问题得以消除[8],从而引导学生逐步认识人体各结构、器官的位置、形态、相互联系、神经支配等,为学生后续从事医疗工作做好铺垫[9]。比方说,采取录像与三维动画等方式生动、立体、形象的展示心脏的泵血过程与解剖结构,能使学生更深层次地获取到知识。再比方说,神经传导通路的相关内容,在进行传统教学的过程中,因图谱的繁杂程度较高,学生学习与教师授课均具备一定难度。若借助多媒体,通过动画的方式对图谱进行分解,即可十分直观、生动地将运动传导通路及其损伤所产生的不同临床表现反映出来。通过多媒体的动态演示,使抽象化的问题能够通过人眼察觉出来,赋予静止的结构以动感、赋予微观的事物以直观性,简化流程,使学生易于理解原先深奥难懂的理论,加深记忆,使挂图等传统教学工具的不足之处得到一定弥补[10]。学生与教师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互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2刺激感官机能,提高教学和记忆效果

研究结果显示: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上看,源于视觉的占比为83%,源于听觉的占比为11%,源于其他感觉的占比为6%。而从人类的记忆效果上看,通常人们可记住的阅读内容占比仅有10%,听到的内容的占比是20%,肉眼观察到的内容的占比是30%,听到并看到的内容的占比是50%。从这不难看出,人类获取知识记忆保持比率中听觉与视觉的占比比其他感官要多得多,通过听觉与视觉的完美结合,既能对多个感官形成刺激,提高人的注意力,又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记忆力,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人体解剖学这门学科中牵扯到大量名词定义,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衔接不强,缺乏足够的逻辑推理,造成学生理解与记忆难度大,教师讲述消耗时间太长。通过多媒体教学,可大幅度改善教学效果,凭借着直观的学习环境,多媒体能使学生在教师板书和语言讲授之外,还能获取表格、图像、动画等多种视觉和听觉吸引,绘声绘色,而非一言堂,学生的听觉、视觉以及色彩疲劳得到改善。在课堂上,学生面对的颜色并非传统的黑白两色,而是可以结合自己喜好自由匹配色彩,填充颜色与图形,迎合学生的审美欲,将单一的课堂打造成缤纷的有声有色的世界,获取学生的注意力,并能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充分地激发出来,提高课堂教学过程的启发性与形象性。通过多重感官的共同刺激,学生可逐步构建系统的、形象化的、多感知的知识体系,便于理解与记忆,从而赢得传统教学方法不能比及的教学成效[11,12]。

1.3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近些年来,大量医学院在考虑到自身实情之后增设了一些课程门类,随之调整了教学计划,人体解剖学课时在不断地被缩减。倘若依旧采用传统手段开展教学工作,必定会导致学时紧张问题出现。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重点突出、切换迅速、指示明确,不仅代替黑板板书和教具挂图,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强度,在课堂上节约了擦黑板、换挂图的时间,也将学生从整堂课埋头做笔记的状态中解放出来,提升教师授课效率,使学生能在有限的课时内习得更多的知识。最为关键的是,通过讲授多媒体内的动画、视频以及图片中提及的疑难问题,能大幅度提升课堂的有效教学比重,使教学内容多而杂、课时量少的冲突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13]。相关数据显示,在讲授相同内容时,若能科学地采用多媒体课件,其至少要比采取“挂图+模型+投影”方式减少三分之一的时间,比采取“板书+挂图”方式减少三分之二的时间。由此可见,该方式具有较大的拓展空间,增加教学内容的信息量,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多元化。而节省下来的时间可用于课堂提问或者课堂练习,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充分吸收并消化课堂中所学知识[14]。再者,多媒体技术弥补了传统的实物教学与小班授课存在的不足,改善了教具不够、师资紧张的问题。同时,采取多媒体技术能在短时间内提取有用信息,并运用到教学中去,有利于实现医学课程内容的衔接,促进医学知识实现融合,使学生更易于吸收知识[15]。由此可见,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是处理学时冲突的一个有效路径,在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上多媒体教学所具备的优势,是传统教学方式无法做到的。

2人体解剖学中进行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2.1避免淡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现代教育理论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扮演主体的角色,教师扮演着辅助者的角色[16]。不管是运用何种教学方式,均不可忽略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但是,在进行解剖学的多媒体教学时,部分教师严重依赖多媒体,以此为媒介向学生生动地展示多媒体画面或者图片,教师只负责对所有画面或者图片加以诠释。在这种情境下,多媒体成为了课堂教学授课的主体,而教师则成为了多媒体的“放映员”,学生变成了多媒体的“观众”,学生与教师彻底居于被动位置[17-18]。在多媒体画面的引领下,教师仅仅是被动式地教授知识,在电脑前专注于操作多媒体课件,却忽略了和学生进行互动以及沟通,故而无法精准地掌握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的具体程度,不能充分发挥出教师所起的主导作用,给教学目标的达成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在多媒体画面的逐步引导下,学生往往也处在被动接受的状态,此时其主动、积极地加入到教学活动、和教师互动的机遇、时间、兴趣显著减少。部分学生指出,这一教学过程是由“人灌”变为“机灌”,既不能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或许还会导致课堂氛围受到影响,和预期目的相悖[19-20]。

2.2避免教学信息量过大,超出学生的消化能力

在进行解剖学多媒体教学时,部分教师指出要尽量多地提供信息,改善学生学习效果。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托多媒体技术播放迅速、信息量特大,部分多媒体解剖学课件其实就是许多素材简单堆积而成的,如模型、挂图等。如此,必定会导致课件内容缺乏系统性与秩序性,无法展现出教师授课的思绪,导致多媒体教学和学生学习节奏不相符、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无法全方位地了解教学内容。当多媒体课程结束后,学生记忆的只有多媒体画面或者图片,无法深层次地了解教学内容,更别提了解并掌握知识的重难点了。时间一长,必定导致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受到重创[19]。同时,因课件速度快、饱含信息量,学生不能全面而又完整地做笔记,且缺乏时间进行深思与消化,导致学生真正能获取到的信息并不多,无法在课堂上对习得的内容作出及时反映,并加以理解[11]。相关数据显示,多媒体教学所传授的知识量是传统的板书教学的1.5至2倍[21]。信息量多,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空间,被迫地接受多媒体教学,思维受限于屏幕中显示的内容。屏幕上显示的人体解剖学图片及其知识点量太大,会导致刚触及医学的学生很难接受,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20]。

3总结

相对于传统的解剖学教学方法而言,多媒体教学优势明显,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其对人体解剖学教学的作用,完全取决于使用者如何做到合理使用。首先,必须记住多媒体仅仅起辅助性作用,无法彻底取代传统教学模式的位置[22]。解剖学的教学过程是师生间情感交流与沟通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单向性传输知识给学生的过程,其具有独特性,不可或缺。由此可见,多媒体仅仅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方式[23]。其次,在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人体解剖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专业修养和多媒体课件质量。课前教师应具体的、进一步地研究教材,明细讲课思路,确立教学方案,并利用合理地多媒体方式更清晰、全面地阐释教授的内容。为了彰显出多媒体教学优势,教师应尽可能地提高课件质量,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应充分顾及到学生个体的接受能力与知识水准,并根据学生的反应随时调整多媒体课件[21,23]。最后,传统教学方式与多媒体教学密切结合,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实现优势互补。人体解剖学教学是一门验证性课程,运用模型与标本进行验证是必经环节,而模型与标本的空间结构无法彻底地用多媒体图片进行取代。事实上,当内容单一,过程繁冗,很难示教立体空间,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不佳时,再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才能扬长避短,发挥其应有的优势[24]。再者,一些要求学生手动操作,比方说解剖尸体等,这是多媒体不能取代的。所以,在大范围的推广实施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注意适当保留传统教学方法。总之,多媒体教学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有着独特的优越性,然而倘若依赖性太强,势必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因此亟待相关人员深层次的分析研究,以促进传统的解剖学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实现有机结合。笔者坚信,在多媒体技术日益发展的大背景下,其在教学中的作用也会日益突显[25],合理加以利用,必将使解剖学的教学质量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杨树才,赵玲辉,刘宝全,等.多媒体教学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01,3(4):304.

[2]姚曙光,薛良华.多媒体教学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优势[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30(1):362-364.

[3]贺箫楠.人体解剖学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与不足[J].教育技术,2010,11(1):145.

[4]解大龙.解剖实验课中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比较[J].解剖科学进展,2005,11(2):189.

[5]李英杰.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课件的途径与策略[J].中国教育科学探究,2005,10(1):6.

[6]王俐.多媒体教学原则及意义[J].云南农业教育研究,2005,10(1):3.

作者:杨元元 单位: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