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中诗词谚语的运用

地理教学中诗词谚语的运用

一、在自然地理教学中培养分析能力,开发智力

李商隐《夜雨寄北》)是指秋季来自北方的冷气团与西南季风相遇,暖湿的西南气流在上,又加之盆地效应的影响夜晚抬升,因此形成降水;“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讲的是梅子黄熟的六月,夏季风北进,雨带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此一带形成准静止锋,受其影响而形成的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谚语“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是说低压系统将要移至本地,预示着阴雨天气的到来,“天上鲤鱼斑,明日晒谷不用翻”,讲的是高积云是高气压控制的征兆,预示着短期内天气仍将保持晴朗,而“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则分别描述了暖锋、冷锋过境带来的天气现象和过程……如此等等,不胜枚举。

二、在人文地理教学中领会原理,或折射地理环境

如教学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时,可提问学生“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反映了农业生产的什么特点?(地域性);农谚“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反映的是农业生产的什么特点?(季节性和周期性);而“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白露贲割地,秋分无生田。”则反映了二十四节气对黄河流域农业生产的指导作用。

在学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时,可启发学生,“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反映了城市人口稠密,农村人口稀疏的差异状态;“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则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南国水乡聚落的画面,“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则反映了南朝时佛教盛行,广泛传播,进而可以延伸到文化扩散等知识的学习;“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中展现的空旷的田野,放眼望不到边的荞麦花,赫然烘托出一派人地和谐的景象,给人以巨大的想象空间;而“竭泽而渔,岂不得鱼,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望母归”等,则反映了古人适度开发生物资源、适当保护野生动物等朴素的生态环保观念。

如若谈到古诗文中对于旅游景观的描写,则更是不乏脍炙人口的传世名句。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写出了远视仰观庐山瀑布的形、色、声、动之美;“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体现了把握观赏时机的观景方法;“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体现出峰峦之雄伟,惟远眺才可得;而“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则体现出乘船观赏桂林山水的美妙;“家家泉水,户户垂杨”道出了泉城济南的风景特色,“茫茫五百里,不辨云和水”描写了滇池之蔚为壮观;“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刻画了三峡的谷深流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西湖之美;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则体现出登山涉水,求质求真,追求精神上的升华。

三、总结

诗词、谚语的恰当引用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点化知识,启发智力,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当然具体到课堂运用时,也应力避牵强附会、喧宾夺主的情况发生。古今诗文中蕴含地理知识的内容很多,笔者在此只是抛砖引玉,希望同仁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搜集整理,不断积累,让诗词、谚语丰富充实我们的地理课堂,更有力地提升我们的教学质量和效益。

作者:邓广峰 单位:河北省泊头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