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德育教育浅析(4篇)

中职德育教育浅析(4篇)

第一篇:中职德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用

摘要: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中职德育课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仅仅依靠一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不足以实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必须针对社会经济发展对技术人才的要求,结合中职学生就业质量的现状分析,依托整个中职德育课教学平台,发挥中职德育课的优势,全面渗透职业生涯教育,从而提高中职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借助中职德育课的教学平台,发挥中职德育课的作用,加强对中职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提高中职生职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关键词:

中职学生;德育课;职业生涯教育;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知识更新加速,社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对中职毕业生而言,虽然首次就业成功率高,但是工作后不久,由于工资低、理想落差大、不适应企业管理、技术跟不上等原因,导致换岗率和失业率日趋上升,对于创业的学生来说,创业过程也是困难重重,创业成功者凤毛麟角。中职学生职业发展中面临着种种问题,如何有效地开展职业生涯教育也成为当前中职德育课教学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依托中职德育课的平台,重视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生涯教育也叫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个体规划自我职业生涯的意识与能力,促进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教育活动。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包括职业生涯认知、确立职业生涯目标,选择职业生涯角色、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寻求最佳职业发展的途径,目的是通过提高个体的职业素质与能力,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中就业环境的变化。中职德育课是中职学校的必修课程,职业生涯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职业生涯教学多流于形式,职业生涯教育并没有真正落实,很多中职学生明显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没有职业目标、没有职业生涯设计。作为中职德育教育主渠道的德育课,肩负着促进中职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形成的重任。加强对中职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必须依托中职德育课平台,全方位重视对中职生的职业生涯教育,切实提高中职学生职业的生涯规划能力。

二、紧跟中职德育课的任务,把握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方向

《中职德育课教学大纲》规定了中职德育课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职业生涯和职业理想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法律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形成。

1.科学选择职业,提高就业质量

根据教育部数据显示,2006年至2014年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率是在95%以上。但调查也显示,中职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一是专业对口率低,学非所用的现象比较严重;二是工作不稳定,据上海一所中职学校调查显示,有52%的毕业生在初次工作6个月以内就更换了工作单位,许多毕业生尚未满使用期就换了单位;三是工资待遇普遍偏低,根据调查,绝大部分企业提供的月薪只有1200~1500元左右。就业质量低的重要原因是选择的盲目性,盲目的选择导致的后果就是学生不珍惜现有工作,加之工资低,学生在工作中缺乏上进心,跳槽现象频繁。学生在工作中没有成功感,在专业上很难进步、职场中难以晋升,最终影响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

2.培养正确价值观,提升职业素质

职业价值观因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而有差异,职业价值观不同,人们对于职业选择、职业目标、职业态度等问题的价值评判、态度、选择也会有所不同。目前中职毕业生就业的种种不理想,归根结底是受错误职业价值观的影响。要重视对中职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使其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这样才能激发其潜能,提高其职业素质与能力,端正工作态度,提高工作积极性,不断进取、不断创新,在工作中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3.紧跟时代步伐,实现持续发展

中职教育要为学生的职业终身发展服务,中职学生走上社会不是中职教育的结束,相反,学校教育只是纸上谈兵,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才是对中职教育成果的真正检验。目前,中职毕业生就业质量低的情况表明中职学生职业发展能力不强,这也预示着未来这些中职学生很可能跟不上社会发展步伐,被淘汰的可能性极大。紧跟中职德育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重任的步伐,与时俱进,加强并推进对中职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为实现中职学生职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好准备。

三、发挥中职德育课的优势,提升中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以德育课为主要平台,利用德育课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相通之出,充分开展对中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1.发挥教学内容优势

(1)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中职德育课教学的重要内容。目前中职学校的德育课程中都开设了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必修课。职业生涯规划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以此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为顺利就业、创业创造条件。德育课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的任务都是为学生就业、创业做好准备。

(2)职业生涯教育理念渗透在德育课教学整体中。《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帮助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侧重于职业生涯规划的技术性方面即方法步骤,并不是职业生涯教育的全部。职业生涯教育理念渗透在日常的德育课教学中,是经过认识的积累沉淀逐渐形成的。除《职业生涯规划》外,中职德育课开设的课程,既是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的培养过程,又是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心理素质、职业素养的培养过程。职业生涯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活动,它融合了职业教育、道德教育、理想教育、继续教育等多方面的德育内容,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必然促进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

(3)职业生涯教育使德育课教学有的放矢。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德育相结合,使德育目标更加具体、更加清晰,使德育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实践性。比如,性格—职业性格;法律—劳动法;理想—职业理想;价值观—职业观、就业观、成才观、创业观;道德—职业道德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整合了不同层次的道德教育,让德育回到现实生活,使德育内容贴近社会、贴近职业、贴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把德育立足于就业、创业的需要,服务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使德育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

2.发挥教育功能优势

(1)导向作用。加强对中职学生的德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指导其行动,帮助其纠正思想中不正确的道德观、金钱观、名利观、就业观,逐步提高其了解社会、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使其成为具有良好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的好公民。职业生涯在教育引导学生在正确认识自我、认识社会与职业的基础上,让学生确立自己职业发展方向,指导学生更好发挥自身潜能,在就业、创业方面适应社会发展,并进行正确选择,更好地规划职业与人生。

(2)自律作用。德育不具有强制性,只能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维持。对中职学生来说,就是通过提高学生的自律来实现。职业生涯规划是学生对自我未来发展的规划,对学生的实际表现、目标进程等都没有监督机制,只能靠学生内心信念、自我约束、自我鞭策,这些都是内部心灵自律的过程。可见,德育和职业生涯教育都是靠提高学生修养和素质,通过自律才能实现。

(3)激励作用。理想信念教育、职业目标教育都是学生对未来蓝图的描述,是个人努力的方向。学生明确奋斗的目标,在目标的激励下,形成一种积极奋进的精神状态,目标越是高层次的,其激励作用就越大。通过德育课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理想信念能给人以明确的人生方向和无穷的力量,鼓舞人的斗志,激励学生在奋斗的过程中成长成才。

3.发挥教学经验优势

(1)教学原则一致性。德育课教学要遵循“三贴近”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知行统一原则等教育规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从学生的性格、爱好出发,结合社会需求,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职业理想,这是“三贴近”原则的体现。中职学生在正确认识自我、形成正确的择业观、职业观的基础上,在实践中要言行一致,知行统一。在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知识以后,能切实制订职业发展规划书,并以此指导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教学理念先进性。德育课和职业生涯教育都坚持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素质能力为重点的教育理念。德育课是对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侧重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立德树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在正确认识自我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以学生的职业发展为目标,指导学生自己科学规划职业生涯,注重学生职业实践能力的提高。

(3)教学方法多样性。中职德育课教学方法多样,在以多媒体为平台的基础上,更创设了情境教学法、行为导向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还有角色体验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合作探究等多种途径。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对德育课的兴趣,增强德育课的实效性。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同样适用以上教学法。重视和加强对中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对中职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是中职教育与时俱进的体现。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紧跟中职德育课任务,明确其教育方向,依托中职德育课的平台,充分发挥中职德育课优势,服务于学生职业终身发展,引导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创业观,切实提高中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作者:赵秀东 单位:海宁市高级技工学校

参考文献:

[1]吴树新.如何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J].广东教育•职业教育,2014(3).

[2]焦旭伟.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模式改革探究[J].科技资讯,2012(20).

第二篇:中职德育课情感教学实践

摘要:

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在现代教育全面发展的背景下进一步显露,促使教师改革中职德育教育的方法和理念。通过对情感教学在中职德育课中的实践进行探析,旨在完善情感教学,提高中职德育教育水平。

关键词:

情感教学;中职;德育教育;实践

1引言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与束缚,传统的教育过于重视对知识的传授与灌输,忽视对“人性”的培养。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背景下,当代学生的意识和理念遭遇负面影响,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但当前的中职德育课教学水平有限,还无法迎合时展的需求。基于此,本文试论情感教学在中职德育课中的实践,以期能够促进教学改革与发展。

2以趣味激发学生激情

情感教学就是围绕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情感的冲击,使学生形成相应的感触,最终达到提高学习质量、丰富学生情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在中职德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已经发现,多数学生并不愿意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不愿意认真对待德育这门课程。这就使得中职学生在德育课教学实践中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缺乏激情与活力。在这种背景下,学生并不情愿认真进行学习,而教师所安排的教学计划也得不到配合,使得课堂变得沉闷无味,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激情,更加无法造成情感的冲击。究其原因,中职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存在一定的问题,多数学生并没有足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行德育课学习。与此同时,当前的中职德育教学实践相对枯燥,多数教师在课堂上拿着教材进行宣读,没有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也没有融入实践教学,最终导致德育课堂缺乏活力与趣味性,使课堂缺乏激情,无法引起情感上的冲击与碰撞。因此,教师要在中职德育教育实践中开展情感教学,其首要任务是打造更有趣味性的课堂,营造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进而以趣味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首先,教师要改变照本宣科的教学形式,应该在德育教学中融入更有趣的互动环节,或者说利用课堂提问或小组交流的方式,使课堂“活”过来。例如,在学习职业观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并不直接开始授课,而是要求学生在小组交流中探究什么样的职业观才是正确的职业观,需要学生用相应的例子论证自己的观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就能在小组中自由地交流发表个人的看法,并将自己从生活、电视、书籍等多个方面获得的认知进行分享,将原本沉默的课堂变得灵活生动。其次,教师应该灵活选择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法开展教学,以此填充课堂教学,使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同时得到体现。例如,教师要在德育教学中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地看待人生。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不同人物代表的生平事迹,其中包括知名的革命家、劳动者,同时也囊括了失败者。在多媒体教学的支撑下,教师利用自主探究学习法,组织学生探究什么样的人生才是积极的以及什么样的人生观才是健康向上的。在多样化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下,教师不再是中职德育课堂中的宣导者,也不再是课堂中机械化的“复读机”,而学生则成为学习的主人,使课堂变得更加灵活有趣。伴随着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中职德育课堂才变得更有激情,而学生才会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付诸情感。基于此,教师才能进一步开展情感教学,才能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得到情感的冲击。

3在教学中施予情感

与此同时,情感教学还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施予情感,即付出真实的感情,以此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同时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引导学生获得正确积极的情感体验。例如,教师要在德育教学中引导学生遵守公共秩序和社会法律。此时,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表明自己的观点与态度,可以对相关例子进行点评,也可以以自身为例进行举证。简单地说,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要投入感情,要针对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进行正面积极的褒奖,也要对不正确的行为与意识进行义愤填膺的职责和批评。教师要以个人的情感感染学生,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受到情感的冲击。教师的一言一行将对学生造成直观的冲击,教师的态度、情感以及行为都将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在中职德育课实践中,教师还需要端正自己的认识,需要教师可以正确地辨别是非,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展现出责任感、道德感和品质感,进而对学生造成正面影响。换言之,在中职德育课实践中,教师不但要进行德育方面的教导,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施加正面积极的导向力。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要在教学中保持自身的良好形象,如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等等。随着教师良好形象的树立,在中职德育课堂中,教师不但是知识的传输者,同时也成为学生的学习榜样,使学生得到正面影响。

4利用生活化点燃情感

教师可以在中职德育课实践中利用生活化点燃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课堂中回顾现实生活,并引导学生思考、探索与交流,利用与学生现实紧密联系的素材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以德育教育中提高学生道德素质的教学为例。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求学生分享在现实生活中碰见的不道德的社会现象。很快,学生提出在大街上随地吐痰的行为是不道德的,还有学生提出在节假日的清晨大吵大闹的行为也是不道德的。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如果自己正好在节假日的早上睡觉,却突然被很大的吵闹声吵醒,此时的心理和心情是怎么样的。教师的提问立即引起学生的踊跃回答,众多学生迫不及待地表明自己的气愤,甚至有的学生说自己恨不得立刻找制造噪音的人理论。此时,教师就在中职德育课堂中开设生活化教学,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几种不道德行为引起学生的关注与思考。由于学生大多都拥有相应的经历,这就可以轻松地唤起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感受到不道德行为对他人造成的不好感受。在此基础上,教师才能让学生了解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利用了生活化点燃了学生的情感,为德育教育提供了有力支撑。

5结束语

总而言之,德育教育并不是简单的说教,只有融入情感,付出情感,才能更好地让学生获得认知。这就要求众多教师了解情感教学的本质,并在实践中反复交流与研讨,完善情感教学,并推动中职德育进一步建设。

作者:张磊 单位:江苏省惠山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1]熊蕾.论情感教学在中职德育课中的实践[D].南京师范大学:2014.

[2]张仁堂.让情感教育“照亮”政治课堂[J].甘肃教育,2010,(5).

第三篇:中职学校德育课实践性教学初探

摘要:

针对中职学校德育课的现状,依据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和提高的原则、灵活性原则、自主性原则,提出改革中职学校德育课实践性教学的策略,即加强项目教学、强化实体情境和模拟情境、分任务培养个体能力、利用情感教育提升学生体验。

关键词:

德育课;实践性教学;中职学校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承担着提高学生“知识、能力、觉悟”等教学任务。然而,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德育课常常陷入“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无趣”的窘境。在德育课教学中开展实践性教学,不但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一、开展实践性教学的必要性

开展实践性教学是学生的需要。部分德育课教师在上课时缺乏激情,内容讲解过于教条化,学生很难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这一方面说明,德育课在内容与形式上已经无法适应学生需求,导致学生对学习德育课失去兴趣;另一方面也说明,德育课进行实践性教学已经迫在眉睫。开展实践性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需要。实践性教学是一种开放性的学习方式,学习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有利于促进学生适应能力、判断能力、认知能力的提高,帮助学生形成开放性的思维习惯,同时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团结互助的团队精神。实践性教学的开展有助于学生达到学会适应社会、掌握生存能力、学会处理实际问题这一目标。开展实践性教学是顺应德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如今,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加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共同认识。在这样的中职教育背景下,德育课教学如果还继续重理论、轻实践,显然与教学改革的要求相背离。

二、实践性教学的原则

第一,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和提高的原则。实践是实施实践性教学的本质,德育课的教学中,坚持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德育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学到知识、获得真实的感情体验、培养理性思维、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第二,灵活性原则。在德育教学中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首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特长及个性差异,然后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有取舍,所选内容要有可操作性、层次性、适应性。第三,自主性原则。教学过程中的环节要留给学生自行设计、组织,让学生能够拥有充分参与各种活动的机会,发挥他们的自主性与积极性。教师要有“导演”的意识,以宽容和理解的心态,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提高,让学生感受到“做中学,乐中学”,并进而体验到“学中乐”。

三、如何开展实践性教学

(一)项目教学

做项目的意义在于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策划能力和创造能力,等等。一般来说,在德育课实践性教学过程中,一个完整的项目包括:项目论证、立项、实施项目、项目评估与验收、项目完成。在所有的环节中,教师关键的工作在于帮助学生选题,其他环节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能动性。

(二)情境教学

第一,实体情境。实体情境是指教师充分利用实物、现实场景来帮助学生明理导行。例如,笔者曾要求学生周末参观银行、电信局等单位,观察职业人的劳动场面。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劳动的艰辛与光荣,践行礼仪的习惯。第二,模拟情境。模拟情境是指创设一些对学生有触动的场景来帮助其明理导行。例如,在讲授合同法时,笔者创设合同诈骗场景,使学生很直观地就掌握了预防诈骗的方法。

(三)任务教学

分任务是指选择一些个人能独立完成的事务,要求学生按时、有质量地完成,是对做项目的补充。做项目侧重于团队协作,而分任务则倾向于培养个体能力。在分任务时,应尽可能做到学生的能力与所接受的任务相匹配。例如,在进行职业指导教学时,让学生调查了解父母的就业观与自己的就业观有什么异同。任务完成后,许多学生知道了自己与父母在就业、择业方面存在哪些冲突及产生冲突的原因,从而提前沟通,取得一致。这样做很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就业巩固率,也促进了就业质量的提高。

(四)学生体验

在实践性教学中,有创意的教学活动能收到意想不到的作用,笔者的做法是情感教育。在讲授新内容前,有针对性地选择12篇感动心灵的文章让学生诵读,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感动,学会换位思考,激发出德育的火花。课前,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收集相关的哲理故事、社会事件,发动学生讨论,经过集体评议,最终提升学生思想境界。在增强学生道德、法制观念方面应选择辩论活动法,但须注意辩题宜小不宜大,内容宜少不宜多;注意引导学生运用辩证思维,从正反两方面收集素材;在课堂辩论前教师要分组安排任务,在课前整合出辩论资料,并且制定出适合学生的、可行的辩论活动规则,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四、结语

总之,在中职学校的德育课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加强实践性教学,使学生真正体会学习的乐趣,这是职业学校德育课走出枯燥无味,提高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作者:陈晓玲 单位:甘肃煤炭工业学校

参考文献:

[1]谢筱杉.试论职业技术学校德育课的实践性教学[J].世界职业技术教育,2005(4):36-38.

[2]郭育鹏.主题实践活动在德育课中的运用[J].河南教育(下旬),2011(6):19-20.

第四篇:中职德育法律教育与道德教育探究

摘要:

中职德育教育是规范学生思想品德、社会道德、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的一门道德课程,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未来发展和将来对社会的贡献。其中,法律教育与道德教育是中职德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职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本文提出,法律教育与道德教育建立在基础的德育教育基础之上,根据现阶段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易出现的社会问题,教师应结合网络资源传授适合中职学生的法律教育与道德教育。

关键词:

法律教育;德育教育;网络资源;中职学生

一、现阶段中职学生的德育教育现状

中职学生的起点较低,多数学生素质不高,一些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更容易产生不良的行为习惯。一些学生出现言语不文明,破坏环境的现象,节约意识差,甚至缺乏诚信。中职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比较淡薄。这些不良的行为表明中职学生的道德水平存在很大的问题,教师应及时改正他们的不良问题,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中职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比较淡薄,辨别是非的能力比较差,法律意识模糊,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并做出违法的事情。此时,正是教育中职学生的关键时期,同时还要重视法律教育和德育教育,利用网络资源平台,让学生从兴趣出发,积极主动的学习,加强自觉守法的观念和意识。

二、法律教育和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法律教育和道德教育属于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教育是通过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来形成一定的法律意识,使学生掌握法律知识,养成依法做事依法办事的行为习惯,处处用法律来规范自己,让学校形成一个法律教育的平台。道德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增强道德信念,强化道德规范。结合法律教育能着重培养中学生遵守道德遵纪守法的好品德,让道德和法律融合在一起,渗透式的教育可以大大提升中职学生的法律观念和道德品质。

三、中职学校应加强法律教育和道德教育

1.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

中职学校的德育课应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合理安排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化平台,注重思想品德教育,将法律和道德知识融入到课堂中,让学生们爱学习并用相关的知识引导行为,积极主动的渗透到各个行为中去,并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道德教育,总体的提升整体的品德素质。

2.教师要提升自身的相关素养

教师的榜样是无穷的,他用实际行动和形象感染学生,是学生最直接的榜样,特别是中职学校的教师更要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师德修养,用自己的言行滋养学生,加强教师的师德修养建设。教师还要提高自己的法律素质,专职的法律教师还要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合理的与德育教育相融合,将法律观念渗透到德育教育之中。同时,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参与德育教育,将班主任管理和学校的自我管理融合在一起,将德育的教育融合为一体。

3.营造法律和道德的和谐校园

学校要加强校园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法律和道德环境,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被感染和影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宣传报栏上建立法制角,在黑板和活动室贴一些道德规范的宣传标语,在广播站中宣传,在阅览室中放置相关案例的书籍和杂志等。让法律和道德建设在校园的每个角落生根发芽,使学生体会到德育教育的精髓,形成一种正能量,处处彰显崇高的美德和道德规范。

四、法律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反思

提高法律教育与道德教育教学效果的尝试,贴近学生和社会,注重实践的教育,使知识和理论相统一,切实的加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1.加强实践活动

教师应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一些社会调查和服务,加强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展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加强时政新闻知识的学习

教师利用多种方式及时地将国内外和身边的事件与法律和道德知识结合起来,不仅能使一些概念性的知识变得容易,还能让较枯燥的知识点便于理解和记忆,通过生动的例子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辨能力,让学生乐在其中。

3.增加相关的选修课

根据社会的发展和学校的方针政策,教师及时的宣传政府的方针政策,加强法律和道德意识,扩大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极大地增强了法律和道德教育的教学效果。例如:开设模拟法庭,宣传法律知识;开设相关的专题讲座。

4.完善考试模式

将考试的评分标准接近实际的能力。除了对课上的相关知识点的考察外,还要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考评。从知识和能力等方面全面进行考评,同时让学生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克服重试卷轻能力的现象。

五、小结

总之,法律教育和道德教育融入德育教育中需要更多的实践,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教师要不断地提高个人素质,不断地学习和探索研究教育教学新理念。

作者:周琳 单位:本溪市机电工程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