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设计学下创业教育模式探索

当代设计学下创业教育模式探索

摘要: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指引下,各高校相继将创新创业融入专业教学的教育工作中,设计学作为一门极具创新性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充分融合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文章尝试从当下设计学专业创新创业教学模式现状问题入手,以有效课程为载体,从政府、企业、高校、学生四个层面出发,对当代设计学背景下如何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进行深入探索分析,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设计学;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教学模式

1当代设计学专业创新创业教学模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当代设计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现状。近年来,高校教学越来越重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发展,设计学专业也不例外。当前中国的设计学专业正处在从初始向全面创新整合发展的关键时刻,将创新创业教育与设计学专业教学融合,培养具有个性专业素养,创新意识以及创业精神兼具的高质量应用型专业设计人才,是高校设计学专业教学的重点目标。

1.2当代设计学专业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特点。设计学科作为一门艺术类学科,相比较于传统专业,在创新创业方面有以下几个明显特点。第一,个性化。设计学专业学生具有很强的个性化和艺术化风格,保持个性化的思维是创新设计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是个性化创业理念的灵魂。第二,创新性。创新是发展的核心,在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拥有创新精神,设计产业才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第三,应用性。作为艺术门类专业,设计专业区别于纯艺术专业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实践应用性,应用是设计的最终落脚点。创新创业教育为设计专业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让学生实时与社会发展的新方向、新理论、新观念相适应,与市场发展的新风向、新动态相协调,与行业发展的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的更新换代相连接,从而使设计产品在实际应用中体现其价值。

1.3当代设计学专业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笔者通过自身教学实践以及相关实证案例分析发现,当前中国高校设计学专业融合创新创业的实践教学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设计学专业教育缺乏个性化教学,由于设计学学科在中国发展时间较短,快速建立起来的教学体系中不免借鉴了其他传统专业教学模式,缺乏对设计学专业特殊性的兼顾,看似完整的理论教学体系,其实只停留在研究层面,落实到具体实践教学过程中,还是会面临诸多内在问题。第二,高校教学实践者对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存在认识误区,通常会简单地把专业教育对应为理论教学,创新创业教育对应为实践教学,二者分开教学,没有找到契合点。第三,适应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不足,受资金、师资、社会认可度等方面影响,目前缺少能与设计教学相适应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从而导致实践教学成果不理想。

2当代设计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意义

2.1加强设计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推动国家创新产业发展。要想建设创新型国家,就必需创新产业,而设计是创新产业发展的必要手段[1]。加强设计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创业能力的设计人才,能够为国家产业创新发展注入新动力,从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社会经济增长。

2.2加强设计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促进企业创新产业开发。拥有创新产业是企业在社会市场上生存发展的关键。设计学专业的应用性特点与企业创新技术需求密切相关,加强设计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让其紧跟社会市场需求的发展方向,能够有效推动企业智力建设和可持续性发展。同时,在创新创业教育的依托下,将设计教学与企业直接接轨,利用企业与高校的合作资源,能够精准地将设计人才直接输送到生产一线,扩大人才储备的同时还可以降低企业招聘成本。

2.3加强设计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提高高校专业教学质量。加强设计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将高校教学实践与社会接轨,在共性的基础上探索个性化教学方法,优化教学体系,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提升专业教学质量,才能教育出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解决就业难、创业难以及学科人才培养与社会企业不对接等问题,最终提升毕业生就业率。

2.4加强设计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对什么是创新创业教育认识不清的问题,缺乏积极创新的精神及勇于创业的底气,从而导致在毕业后出现就业难、创业难等问题。加强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培养,能够为学生进入社会锻炼提供快速通道,为将来进入职场或创业打下夯实基础。

3当代设计学专业创新创业教学模式的整合性策略分析

当下对设计学专业创新创业教学模式策略研究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研究主体视角单一化。专业融合创新创业的教育应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充分发挥政府、企业、高校、学生四个主体之间的整合性联动,以合作共建为原则整合创新资源,达到资源共用,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紧密合作关系。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明确各个主体在这场教学互动中的优势所在,并以此为依据,构建多元化、全方位、有深度的设计学专业创新创业教学新模式。

3.1从政府角度探讨设计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策略提升。政府政策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落实到具体设计学专业创新创业教学实践中,大概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政策保障,中国政府就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出台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保障性和实效性的政策,从法律上为企业、高校、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合作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第二,创业资金扶持,目前设计学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资金不足而导致创业计划搁浅的问题。针对创业资金短缺问题,政府出台创新创业相关优惠政策,并设立专项资金补助,为优质创业项目提供创业基金,从而增加学生创业积极性[2]。第三,媒体宣传,利用大众新闻媒体,将创新创业教育相关政策、教学对策、理论概念、建设意义等进行宣传,提高社会公众对该种教育模式的认知度,从而鼓励企业及社会人士积极参与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去[3]。

3.2从企业角度探讨设计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策略提升。目前设计教育普遍出现高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企业招不到人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当前学堂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轨。而要想提升设计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就绕不开社会市场的参与,在这场教学改革中,社会企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鼓励社会企业投入到一线教学中去,由企业提出设计产品需求,与高校教师、学生深入合作、研究、创新、设计并将创新成果与企业市场产品研发部门对接,进行深入开发、推广、运营,最终形成成熟的设计产品投放市场,产生经济效益。

3.3从高校角度探讨设计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策略提升。高校是学生与企业、政府之间协调沟通的桥梁,是设计专业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力量。政府主要起到统筹全局的作用,对于实践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不能做到直接干预,而企业在创新创业教育合作过程中,主要从市场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缺乏教书育人的思维,并且企业对当下设计学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认知存在一些偏差,从而常常导致校企合作教学计划中途搁置。而高校正好能够弥补这些问题,高校教育工作者深知当下设计专业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深刻认识到将专业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为此高校需要加快建设强大的师资队伍,培养科研团队,通过优化专业课程内容,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等方式建立全覆盖、分层次的设计专业个性化创新创业教学体系,并利用好社会合作资源,建立校外合作基地、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实训基地等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3.4从学生角度探讨设计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策略提升。学生作为这场教学实践的目标对象,不应该一直处在被动的受教育状态中,其应与高校、企业平等合作。作为追求个性,拥有独特创新思维的设计类专业学生,要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从自身角度出发,向高校、企业提出创新问题,并一同探索,共同构建设计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

4设计学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具体实践方式

理论最终目的是要落实到实践中去,通过前期实证与理论分析后,文章将设计学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教学理念落实到具体的课程项目中,引导学生从项目出发,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进行创新整合设计,完善创新创业教学模型。

4.1设计教育介入社会变革,引导新方向,开创新产业——垃圾艺术再生设计研究。创新设计教育须时刻关注国家政策、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各方面的问题,思考设计对社会的价值以及未来设计产品发展趋势。课程联合高校当地城市管理局、委员会、街道等社会部门,以社会热点话题生活垃圾处理问题为切入点,提出“垃圾艺术再生”的设计研究课题,指导学生对生活垃圾进行解构、设计、重生,最终完成设计。并将设计作品投稿至主办单位,开展垃圾艺术作品展,用设计回馈社会,传递环保意识与创新设计价值,同时也培养学生面对社会问题时的创新设计能力和工作方法,以及如何将社会热点转变成创新产品的设计思维。

4.2校企合作教学,开展双导师的教学机制——五常金融岛景观规划提升。课程有目的吸引校外导师参与到专业教学中来,聘请企业优秀设计师指导学生具体设计实践,在学院设计专业教师把握课程大方向的情况下,保证企业导师在教学上发挥最大的自由。以五常金融岛景观规划提升实际项目作为课题,打破传统的从理论到实践的教学规律,从实践出发,带领学生进行现场勘查、调研分析、头脑风暴、创意构思,通过一系列的实践过程后,再让学生回到课堂上,以项目实践为基础,进行成果反思最后走向方案设计。该课题方案设计与分析成果最终达到甲方委托要求。

4.3创建创新创业虚拟平台——小学文化提升设计项目。由于对于创业培养这块,在校教师大多自身就缺乏创业经历,因此,本次课程聘请校外创业导师为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培训。课程以“小学文化提升设计”的实际项目作依托,首先选出课题“项目负责人”,并在接下来的工作中,由“项目负责人”作为主导人,统筹全局;其他学生模拟“企划”“市场销售”“设计”“财务”“人力资源”等部门开展相关工作,共同搭建起虚拟创业平台。创业导师则作为“特别顾问”的身份参与在整个“企业”的工作中,让学生最大程度地自主开展创新设计创业实践工作,在提升专业能力的同时拓展了创新视野。

4.4从教师中心走向学生为本,个性化教学——球鞋艺术创作研究。个性化的专业需要个性化的教学,教育者要从设计专业学生的学情出发,来设计教学方案,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尊重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而不是用权威性的标准答案来统一学生的设计思维。课程以当代学生感兴趣的球鞋艺术作为创新研究课题,由学院提供创新创业的交流平台,邀请顶尖设计师、国内潮流团队进行潮动讲座并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互动,拓宽学生创新设计思维。鼓励学生深入设计实践,找到市场所需,理性分析客户心理,科学设计自己的营销手段,对自己的产品进行创业分析形成报告,并进行进一步的实战操作。

5结语

总结来说,开展设计学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对当下设计学专业教学发展极具意义和挑战。目前,中国高校设计学专业融合创新创业的教学优化改革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但也仍旧存在诸多问题,需进一步深入探索。作为教学实践者要立足设计学专业特性,面向前沿,时刻关注当代的设计教育及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流变,并结合实际情况实时调整教学策略,优化创新创业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5(15):51-54.

[2]黄瑞丽,史孟卓.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J].青年时代,2017(27):138-139.

[3]卢红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政府责任承担的实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7.

作者:陈炜 沈佳琦 单位:浙江工业大学设计与建筑学院浙江工业大学设计与建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