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中的诚信教育研究

道德与法治中的诚信教育研究

摘要:诚信是立身处事之本。中学生拥有诚信美德,是其成人成才、服务社会、报效祖国的德性前提和基础保证。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对中学生渗透诚信教育,可以遵循以下四方面:经典讲读明晰诚信内涵;故事讲述领会诚信价值;榜样示范坚持诚信导行;日常学习生活践行诚实守信。

关键词:诚实守信价值德育渗透践行

诚信危机必然导致社会主体之间的相互不信任。有关调查发现,我国社会的信任危机从宏观的政府信任、制度信任,到对专家、证书、货币等系统信任,再到微观层面的消费信任与人际信任,几乎涵括了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①人们都渴望与诚实守信的人交往与相处,都害怕被欺骗、被算计。“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的诚信思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学生与朋友交往,要以诚相待,以心换心,用真心去交往;说话做事要量力而行,信守承诺,不要信口开河。2017年笔者曾对海南省1000名中学生进行“以诚实守信为荣”调查,结果显示,83.5%的中学生以诚实守信为荣,7.5%的中学生说不清,9.0%的中学生不以诚实守信为荣。可见,在《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诚信教育,具有十分迫切而且重要的意义。

一、经典讲读中阐释诚信的内涵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诺千金”的故事家喻户晓,我国传统典籍中关于诚信的阐述比比皆是。何谓诚信?如何理解诚信?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采取经典讲读的方式让学生明白诚信的内涵,可以很好地渗透诚信教育。例如,在讲授八年级上册第四课“遵守社会规则”中的“诚实守信”时,笔者理论联系实际对课本知识进行挖掘。1.诚信在真在诚,即真诚、诚实。《中庸》中说:“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诚信是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诚信是做人的根本。真诚的人,做人实在,心灵无瑕,与人相处,能友谊长存。真诚的人,内心坦荡,不虚伪,不做作。做人真诚,做事顺其自然,贵在真心实意,求得光明磊落,依靠真诚感动人。宋朝杨时在《二程粹言•论学篇》中说:“不诚则有累,诚则无累。”诚实的人是快乐的、是纯洁的;一个人如果不诚实,性格就会扭曲;一个人如果很坦诚,内心就会无所忧虑,洒脱自在。真诚是心灵最圣洁的体现,我们要用真诚的标准要求自己,坚持用真诚对待他人。2.诚信在信,即守承诺、讲信用。信,就是外信于他人,不欺骗他人,讲信誉,讲道义。《论语•颜渊》中说:“主忠信,徙义,崇德也。”这意味着,一个有诚信的人,做人做事符合天理道义,是一个品行端正的人。《论语•述而》中说:“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这告诉我们,人要全面发展,必须要做到德才兼备,要有文化知识,要有品行修养,要忠实可靠,要诚实守信。《论语•为政》中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警示我们:一个人如果没有诚信,将一事无成。人与人之间交往相处要靠诚信来维系,诚信是高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人的发展全过程。3.诚信是“内诚”的外现,其核心是善良。诚信是中学生应该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它是一种良好的道德修养。诚信的人散发着芳香的人格魅力,诠释着人间的真善美,传递着人间的正能量。中国古代思想家强调“正心诚意”和“反身而诚”在个人道德修养中的地位和作用,特别强调“做本色人,说诚心话,干真实事”。因此,中学生必须做到心地善良纯真,说老实话,做老实事,当老实人。做一个有诚信的人,做一个善良的人,这是中学生应该具有的一种精神境界、一种必备的道德修养。同时,中学生要经常进行自我反省,反省自己是否做到了诚信,是否欺骗了他人。

二、故事讲述中领会诚实守信的价值

“诚信是诚信者的通行证,失信是失信者的墓志铭。”人们常说“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世,信以待人”。诚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学生要用诚信来处世,用诚信来待人。在教学中,笔者主要通过故事的讲述与分享,让学生领会诚实守信的重要性。故事一,美国历史上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小时候是个聪明可爱的孩子,某天父亲送给他一把小斧头,他拿着它来到花园边,随手把父亲最喜欢的樱桃树砍掉了。他的父亲发现小树被砍断了,就问是谁砍的?华盛顿说是他砍的。父亲没有惩罚他,却大大赞美他是一个诚实的孩子。这个故事告诉学生,要像华盛顿学习,做一个诚实的孩子,将来才会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接着,笔者和学生一起讨论诚信的重要性,诚信对个人来说,既是一种修养,又是一种价值观,对生活幸福和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对社会来说,“诚信”是社会长治久安的根本,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础;对国家来说,是国家繁荣富强、日益强盛的保证。在社会生活中,诚信不仅具有教育功能、激励功能和评价功能,而且具有约束功能和调节功能。故事二,西周有个周幽王,为了博取爱妃褒姒一笑,于是点燃了烽火,军将赶到后却没有发现敌人,诸侯们被戏弄了,褒姒看了淡然一笑。周幽王多次故伎重演,诸侯不相信他了。后来敌人来犯,众将没有出战,周幽王被杀死了。接着,笔者问学生得到哪些启示?通过这个故事,学生明白了失信的下场,懂得了诚信的重要性。对于中学生来说,“诚信”是为人的根本、是处世的法宝。中学生要把诚信作为普遍适用的道德规范。“诚信”精神,是促进校园和谐发展的道德基础,它不仅促进校园健康运转,而且对提高中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他们的道德修养,锻炼他们的坚强意志,有着重要意义。

三、以榜样示范注重诚信导行

优良品德的养成,离不开榜样示范的力量。在教学中,笔者注重优秀人物的榜样示范作用,对学生进行诚信精神的渗透引导。西汉杰出的军事家韩信,小时候家里很穷,落魄的时候,有一个善良的漂母同情他,接济他。他离开漂母的时候,告诉恩人将来一定来报答。韩信做了楚王以后,果真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兑现许诺。告诉学生要向韩信学习,做一个有诚信的人。接着,笔者问学生喜欢什么样的人?大家都说喜欢诚实守信的人。笔者让学生一起讨论诚信的人有哪些具体表现?有学生说诚信的人待人接物讲信用、言行一致,言必行,一言九鼎,一诺千金;有学生说诚信的人诚恳、实实在在;有学生说诚信的人童叟无欺,善待自己的亲戚朋友,善待老师同学。笔者告诉学生要以诚信的人为榜样,努力做一个诚信的人。诚信是一种美誉,古往今来,诚信一直是取得他人信任的关键,是做人的准则和要求。诚信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础,有了诚信,中学生才能和谐相处,共同发展,推动文明校园的建设。诚信是做人的品格,它也是一把道德标尺,它可以使人们相互善待。诚信是通往高贵灵魂的必经之路,是开启人类智慧的金钥匙,是通往幸福生活、实现人生价值的真谛。孔子的学生曾子,博学多才,道德高尚。一次,他的妻子要上集市,孩子闹着要去。妻子说:“你在家玩,妈妈回来,杀猪给你吃。”孩子很高兴,就在家玩,曾子却真的把猪杀了。妻子说,“我是逗孩子玩的,你为什么当真呢?”曾子说:“孩子小,不能欺骗呀。”家长、教师要做学生的诚信榜样,教育他们像优秀的诚信人物学习,以榜样示范注重学生的诚信导行。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了诚信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诚信的中学生才能取信于他人,做人做事才能让他人放心。伟大的育人工程只有依靠诚信才能发展壮大,只有依靠诚信才能更好地立德树人,中学生才能健康成长。

四、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践行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是中学生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是构建文明校园的有力保障,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中学生只有自己做到诚信才能取信于他人,才能在浮躁的、功利的社会里展现他们的青春、阳光之美。中学生践行诚信精神,要具有强烈的责任感,要宣传诚信的重要意义,要敢于与不诚信的言行作斗争。诚信教育的关键在践行,在教学中笔者重视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践行诚信精神。告诉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践行诚信的表现是守诺、践约、无欺,答应教师按时交作业就不能拖拖拉拉;答应父母努力学习,上课就要认真听讲;答应帮助他人就要慷慨解囊;说好了帮助同学辅导功课,就要认真准备,精心讲解;做到考试不作弊,不抄袭作业。将来做生意不缺斤少两,当官了不欺上瞒下,努力为老百姓服务……中学生要在校园大力提倡践行诚信,为构建诚信校园,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在欢乐的校园中,“诚信”是待人接物的法宝,社会呼唤诚信,中学生要践行诚信!中学生践行诚信,就会得教师的信任,就会赢得同学的喜爱。做一个有诚信的中学生,就能与家人朋友结伴而行,乘风破浪最终驶向成功的彼岸。如果中学生产生了信任危机,在班级里就难以开心快乐,在校园里就难以茁壮成长。诚实守信是中学生的“第二身份证”,它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中学生健康人格,彰显中学生高雅情操的必然要求。中学生要践行诚信精神,恪守承诺,言而有信,对事负责,真诚待人,不欺瞒,不说谎,并积极抵制不讲诚信的行为。中学生要践行诚信,做到实事求是、公平公正;遵纪守法,依法办事,传播社会正能量。中学生要把诚实守信的精神转化为具体的行动,说诚实话,做诚实事,做诚实人。荀子曰:“天地为大矣,不诚则不能化万物。”诚信是中学生高尚的人格力量;诚信是中学生良好的品牌形象;诚信是中学生宝贵的无形资产。中学生,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作者:马义米 单位:海南中学三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