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教育论文范例

成人教育论文

成人教育论文范文1

1.就业方向和岗位预期是学生在校期间课程设置的依据

该校金融与证券专业学生的就职方向主要包括证券公司、银行、保险公司、担保公司、投资咨询类机构、信托机构、期货公司等,岗位主要集中于基层业务人员,包括客户经理、产品销售人员、客服人员、前台操作类人员等。课程的设置中:专业理论课包括金融基础、证券基础、银行基础知识、保险基础等;专业实践课包括证券交易、投资理财、信托与租赁、期货交易实务、外汇交易实务等;专业辅助类课程包括公共关系、办公自动化、沟通技巧、营销基础知识等。这种课程设置基本上能够满足用人单位对基础性金融岗位的业务需求。

2.教材的选用和教学硬件的配备应以学生为本

教材的选用和教学硬件的配备应以学生为本,最好自行编写与教学改革相匹配的校本教材。金融专业各科课程的校本教材在教学内容上应该对现有的内容加以删减:基础理论部分应保留针对性较强的知识点,同时增加与实践类课程相匹配的理论介绍,减少宏观分析和公式推导;应用类知识应改变原有教材的讲述立场,尽可能以实务操作流程进行介绍或者以其他容易被接受的方式进行阐述;辅助类课程的教材应尽可能以案例或者场景演示的方式展现知识点,淡化概念,强化应用,让学生在应用中体会概念。

3.改变课程考核方案

变传统的期末考试定成绩为完成任务累计积分定成绩。学生在平日学习中要完成教师布置的若干任务,各项任务得分相加确定每个学生的期末总成绩。任务的构成可以多样化,例如投资理财课的任务可以包括连续一个学期记录个人消费流水账或学生为某个特定客户出具一套理财计划等。教师根据任务难度和完成情况给出得分。该课程总积分少于300分为不及格,不及格则该门课程不通过,学生需要完成新的任务或者重修此课程来取得课程的通过。为了与考核方案相匹配,在校本教材的编制过程中需要增加任务设置环节。

4.校本教材编写过程中要细分知识点

微课程与多媒体的应用使得课程内容被细化,教材的编写也要注意与微课程知识点相匹配。还可以根据微课程编写“知识点学习单”,并把学习单穿插于校本教材之中。

二、系统知识化整为零———微课程的设计

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来记录教师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学活动。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例片段,是对课程系统的一种化整为零。这种形式的授课思路比较适合成人教育的教学。因为大篇幅的金融理论讲授是十分枯燥的,如果能够分步介绍,或者简化理论知识,会取得较好的效果,这也在实践中得到了证明。但微课也是“课”,如果只是简单地把授课内容进行分段,把四十分钟的课变成4个十分钟的课,不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需要对每个“十分钟”进行再加工。教师可以引入动画、视频、音乐等元素,但这仅仅是体现在形式上的新颖,真正内容上的创新才是关键。在这里我们效仿了美国的社区学院,设计出游戏环节和游戏化的课程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人教育也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只要能够提高学习效果,当然可以把游戏的理念引入课堂。游戏化课程具体可以分为课程体系游戏化和课程内容游戏化:

1.课程体系游戏化是指模仿游戏的某种规则来设计课程体系

例如,可以在每一段微课程之后设置得分题目,学生答题以累积分数,当分数累积到指定值时,可以进入新的学习阶段。同时,每学期设置一定次数的开卷考试,每次考试之后要进行论文写作和答辩。开卷考试和论文答辩的成绩加总作为期末总成绩。这里的开卷考试不同于以往的考试,是在未进行学习之前进行的考试。在没有进行全面学习之前在规定时间内让学生答卷,答案的内容在事先录制好的微课中,考试过程中允许学生用手机或平板电脑在答卷过程中观看微课。考试之后要求学生根据考试内容和相关论文要求写出若干字的论文,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论文答辩。之后,进行补充式的教学活动,把学生不懂的知识点通过课堂面授进行强化。再如,可以设立虚拟“微货币”,对在微课学习中表现优异的学生给予奖励,这些微货币可以在学生中间进行流通,可以用来购买其他同学的学习资料或者其他。

2.课程内容游戏化是在录制微课的时候进行游戏化的加工,也就是对授课内容进行游戏化

有一些知识点本身可以被设计成小故事、脑筋急转弯。如在金融基础课程中,有一个“信用”的概念。这里的信用是指一种借贷行为,如何理解呢?这里可以借用一个脑筋急转弯:一群孩子到老爷爷那里买杏子吃,老爷爷许诺三个杏仁可以换一个杏子,一颗杏子卖3毛钱,聪明的孩子们用3元钱吃到了15个杏子。你知道他们是怎样做到的吗?答案是孩子们在最后剩下2个杏仁的时候,向爷爷借了一颗杏子吃掉,然后还给他三颗杏仁。从而引出信用的概念———借贷行为。具体操作中可以以动画的形式体现这里的人物和情节,而且答案可以不在微课里公布,引人入胜。当然,更多时候,理论性的内容是不容易被改编成小游戏或者小故事的。这种情况下,应尽可能地使用拟人化和大众化的口吻来描述理论,目的是使之通俗易懂。也可采用图表法、思维导图的形式来进行归纳,目的是使之一目了然,便于记忆。方法很多,只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适当地突破传统教学的桎梏,微课程的魅力就会逐渐凸显出来。

三、新型知识传输载体———信息技术的应用

成人教育论文范文2

1.加强成人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成人教育的教学质量以及办学水平的高低,最关键的决定性因素是教师队伍的质量如何。因此,建立一支具有高素质、超强能力的师资队伍,是实现成人教育专业化发展的关键环节。在素质和能力方面,成人教育的师资团队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学术水平,而且需要具有超强的实践应用能力以及操作能力,能够通过与成人良好沟通,将自身的专业理论与成人教育的专业实践结合起来,实现针对学员的个人特点和状况的教学设计。在教育事业以及教育科学不断发展的当今社会,世界各个国家对成人教育行政人员的专业化训练十分重视。例如,在美国一些大学里设有教育行政管理专业,专门为培养教育行政管理方面的人才而努力。在德国,州政府和教育学院以及研究发展中心共同合作,开设教育行政管理的相关课程,为教育行政管理的在职人员随时进修或学习提供保障。

2.实现科学管理和教学管理活动的专业化

首先,加强教材建设与选择,提高教学平台的利用率。由于成人教育的主要授课方式以自学为主、函授为辅,其中通过集中面授时间相对较少,因此,自主学习是成人教育中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教材是成人教育学员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因此对教材的选择分外重要。成人教育主管部门要结合学员的实际特点和需求状况,通过组织具有较强专业素质以及理论知识和管理经验的人员,对成人教材的大纲进行编写,从而保证教材大纲的科学实用性。其次,成人教育活动中要更新教学理念,体现学以致用的教学宗旨。成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身技能,从而实现生命潜力的充分发挥,因此具有问题性和目的性。成人参加学多是为了完成新的任务,来解决一个问题或者获得另一种生活方式。因此,成人教育要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与学生的生产、工作和生活紧密结合,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从而提高学员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最后,成人教育过程中要加强考试管理,提高办学的效益。考试可以反映出学员的实际学习情况,同时也是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和反映。通过考试反映出的教学信息,可以激励学员进一步努力学习,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替代的一种活动环节。实践证明,违规降低考试的标准或者降低考试的难度,不仅不能得到学员的好评,还降低了学校办学的信誉。因此,只有不折不扣的执行考试标准,实现考试的科学化和强效考核机制,才能促进学员的积极,提高办学的长远效益。

二、成人教育理论研究的专业化

伟大学者诺尔斯认为,成人教育主要是以哲学和科学两种理论为基础。哲学基础包括进步主义哲学和存在主义哲学,科学基础包括临床心理基础、发展心理学以及成人教育实证等基础。因此,成人教育学理论基础的专业化就是对成人教育学理论基础的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力求成人教育学理论基础的研究更加深厚和扎实。现阶段,我国成人教育研究工作者比较分散,且各个领域都有在开拓和研究成人教育。这种现象表明了成人教育众多研究领域的欠缺,同时也反映了成人教育研究力量分散,不够深入和系统等问题。因此,要加强成人教育学理论研究的规范化,一方面通过要求各个有关杂志、报纸以及科研机构的相互合作,共同抵制一些学术水准较低的研究成果及文章的发表和公布,实现规范研究的学术性。另一方面通过集中原本分散的成人教育的研究力量,增强团体的合作,实现系统发展规划的统一制定。定期进行成人教育理论研究会议的召开,与国内外科研力量共同努力,实现成人教育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三、加强国家政府的宏观规范和管理

国家和政府要不断加强对成人教育的宏观管理和指导、规范等工作,通过为高校成人教育专业化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提升高等成人教育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的作用力。首先,通过应用法律的形式来规范成人教育的办学以及管理行为,开展对成人教育的相关立法工作,实现成人教育的法律化专业特性。其次,对高等成人教育的办学机构和从业人员实行制度管理,实现专业化程度的管理型制度要求。通过对成人教育的教师以及管理人员进行专门系统的训练,在取得相应资格证书之后方可上岗的制度化管理,为办学机构以及从业人员设定一个基本“门槛”,从根本上解决目前成人教育的一些矛盾和问题。最后,有效整合社会高等成人教育资源,加强对成人教育的科学化管理通过对成人教育的科学管理,避免成人教育在不规范竞争下造成过于功利的趋势。通过规范高校成人教育的的办学条件,整个社会成人教育资源,实现高等成人教育的系统化和专业化发展。

四、结语

成人教育论文范文3

一、现阶段成人教育管理队伍中存在哪些问题

1、管理人员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不合理

现阶段从事成教管理的相关人员大多是从其他部门调配的,很少有人是教育管理学和教育学专业出身的,也很少有人从事过教学管理和教学工作,他们往往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就上岗,对于管理科学、心理学、教育学、成人高教科学的了解少之又少,同时较年轻的、具有高职称的人更少,成教管理的事务是非常繁杂的,管理人员很少会有机会去进修学习和参观,很多管理人员的工作只停留在经验性、事务性的管理上,在教学管理方面缺乏新观念、新思想,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对于他们来说是很难进行的。

2、内部缺乏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

在管理人员内部,管理机制不灵活,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干实事的人得不到奖励,很多人只做表面功夫却得到了奖励,在职务晋升方面多是靠拉关系得到的,这些现象的存在对于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与工作积极性是一种严重的打击,抑制了良好作风的形成。

二、提高成交管理人员管理水平的途径

1、重视高素质人才

随着时代的发展,成教规模得到不断的扩大,学校应该将更多的注意力投向成教事业的发展中,及时为成教管理队伍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现在成教队伍中的故那里人员工作做得不细致,管理水平不高。很多学校管理人员认为,成教学生是不住校的,所以管理起来应该相对容易,所以成教管理队伍中就是有限的那几个人,但是经过多年的管理实践我们发现,也正是应为成教学生不住校,所以管理起来麻烦事更多。独立设置的继续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从招生到入学注册、学籍管理、教学管理、质量监控一直到证书发放的一系列过程都是成人教育学院或者继续教育学院来完成的。工作的范围涵盖了教务处等各部门的工作,与此同时,这些工作在操作的过程中都是非常麻烦的。在为成教管理人员队伍配备人员的时候应该对人员所学专业以及年龄因素进行综合的考虑。

2、加强培训力度

加强成教管理人员的培训就要加强管理学、教育学、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应用等学科的培训,使成教管理人员队伍的整体管理水平得到相应的提高。要使管理水平得到提高,首先重视人,因为一切的管理活动都需要人去完成。想要建立起一支素质过硬、经验丰富等管理队伍,首先要建立起相应的培训制度,加强对人员的培训,将管理人员纳入到学校的师资培训队伍中,通过岗前培训、脱产培训以及在岗培训等培训方式更新成教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使他们的现代化技术应用技能得到提高,进而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

3、建立起健全的约束机制、竞争机制以及激励机制

在成教管理队伍中要落实定岗定员,对于重要的职位应该通过个人推荐以及公开招聘的方式竞争上岗,通过按劳取酬和有效的奖惩制度将管理人员的责任与权利挂钩,使他们的工作热情与工作积极性得到极大的调动。

4、管理人员的思想要不断创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形势一直在发生着变化,成教管理人员应该对新形势的发展进行充分的发展,使自己的管理思想与新形势要求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管理模式相适应。借鉴其他学校成功的管理经验,积极的与行业和企业进行联系,大力开展培训工作,不断适应成人教育发展的需要。

三、结论

在高校管理队伍中成人教育管理队伍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成人教育管理人员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于教育水平与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的教育形式下,各高校非常重视成人教育管理工作,其实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不断增强,从而适应成人教育的发展需要。

作者:刘相孺 单位: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第二篇

一、高校成人教育教师职业倦怠的具体表现

1.对学生漠视。成人学生生源与普通学生相比更加复杂,不仅年龄差异大,家庭环境、学历层次以及工作背景也不同,他们的学习目的不同,对学习的期望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作为教师来说,高校在教学内容、教学设施以及教学模式相对落后的条件下,他们很难为成人学生提供与普通大学生一样的学习条件,学生的学习要求,他们也无法满足。由此,教师内心产生强烈的焦虑感,只能通过漠视学生、冷淡学生、疏远学生来降低内心的焦虑感。如大多数教师在课题教学中与学生的互动性不够,缺乏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等。

2.对职业发展缺乏成就感。很多教师感觉自己的工作无法使成人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获得较大提升,认为自己的工作没有前途,工作价值不大,内心产生强烈的挫败感觉,再加上教师职业无论是在经济利益方面还是社会地位方面都与自己的预期有较大差距,因而内心会掺杂着自卑的感觉。这些教师由于在工作中缺少前进的动力,多数会选择以消极的态度对待工作。工作上的挫败感和自卑感对教师的生活产生了不利影响,他们常常无法控制自己的脾气,心理上承受着过重的压力,久而久之,身体上也处于亚健康状况。另外,成人教育中的学生来自于社会的不同层次、不同职业,如果教师出现了职业倦怠情绪,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热情,进而开始以怀疑的态度对待当前国家的教育制度以及高校的教育质量,最终不再相信教育,直接影响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成人教育是目前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其存在的特殊性,一些教师针对成人教育的观念也存在误区,如在对待教学上,有的教师敷衍了事,不够认真对待其成人课堂教学的内容,长此以往,这种消极倦怠的教学情绪不仅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产生消极影响,而且也会严重影响整个成人教育教学的水平。到学生毕业之后,回顾自己的所学,不知所以然,觉得就是混学历、拿文凭。这对于成人教育的社会声誉和地方都具有负面影响。

二、高校成人教育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根源

成人教育中的教师尽管普遍存在职业倦怠现象,但引发原因却存在很大差异,根据最新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主要有四方面原因导致成人教育教师产生职业倦怠:

1.成人教育管理体制的缺位。成人教育是从20世纪80年开始显现出旺盛的生命力的,其办学方式多层次化、多元化,不仅包括电大、函授、夜大等方式,还包括自学考试以及非学历教育培训等方式,在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必须承认,成人教育缺乏统一的管理部门和管理方法,每个部门的职责模糊不清,有权管理成人教育的部门除了各地的教育部门外,还包括人事部门以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高校成人教育的发展不但受制于教育部门的政策规定,而且受制于所在学校的发展规划。由于我国很多高校对成人教育存在偏见,因此成人教育只能成为普通高等教育的附庸。自成人教育出现之后,从来没有处于过“正规”的地位,甚至很多教育者都认为成人教育没有什么存在的必要性,成人教育教师也处于不被重视的地位。很多高校的成人教育教师队伍人员构成相对复杂,不但包括一定比例的成人教育学院的专职教师,也包括相当数量的兼职教师。这些兼职教师有的是本科院校的教师,有的是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这些兼职教师不仅承担着考务与监考的职责,还承担着成人教育管理的职责,如果再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会由于精力所限,不能把工作重点放在教学上。除此之外,社会就业矛盾越来越突出,导致很多家长、学生以及社会不太相信成人教育的教育效果,因而使得成人教育教师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对生活、工作产生强烈的疲惫感,开始怀疑自己的工作价值。教师的疲惫感体现在教学中,就出现了无法集中精力、不愿意继续从事教学工作的情况,课堂实效性越来越差。

2.教师待遇问题。在很多高校中,成人教育教师待遇低于普通高校教育教师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具体表现为:成人教育教师授课时间不纳入工作量的范围,成人教育教师的工作成绩对职称的评定不产生影响,评优评先时成人教育教师不会优先考虑。在高校教师职业发展中,教师职称的评定主要参考教师的工作量和科研成果,而成人教育教师的日常工作却与教师职称评定没有丝毫的关系,他们的教学工作只是对学校安排的服从或是得到一定经济补偿的行为。成人教育教师在待遇方面所遭受的不公平严重打击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影响了他们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的探索,不利于教师长期职业发展。

3.教学压力。对很多高校来说,之所以开办成人教育,主要是通过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换取一定的经济回报,因此成人教育无论是在师资方面还是在教育设施方面,以及对学生所提供的其他教学服务方面都难以尽善尽美。课时费成为联系教师与成人教育的唯一纽带,部分教师总是从一个上课地点急急忙忙地赶往下一个,根本没有精力去精心备课,更不可能培育自己的教育特色。成人学生涉及不同的年龄段,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也各不相同,因此对教育的要求多种多样,可是当前的成人教材大多是教师在参考普通全日制教材的基础上自行编写的,不仅学生的学习要求得不到满足,教师的工作压力也大大加重。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教师要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些成人学生不仅思维具有独立性,个别成人学生还具有品行不端的问题,教师很难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另外,这些成人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学习成绩不出色,以及对教师缺乏基本的恭敬等都成为教师产生倦怠情绪的影响因素。

4.教师个人因素。成人教育教师有着常人共有的欲望与情感,如果在工作中遭遇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又无法及时得到解决,就会郁结在心中,时间长了就会产生倦怠情绪。另外,成人教育教师在从事成人教育前并没有充分了解成人学生的心理以及认知特点,也尚未认识到成人教育的复杂与艰巨。时至今日,我国尚未建立起专门培养成人教师的学校,成人教育教师只能依据自己平时积累的教学经验来进行,所以会感到前所未有的工作压力。近年来,学生出现极端情绪或行为的比率逐渐上升,在客观上增加了教师所面临的舆论压力。当然,这些引发教师倦怠的因素是互相联系的,共同对教师产生影响,区别在于教师年龄、对待教学工作的职业认同感以及教师的自我素养等方面的差异,纵观这些因素,不仅折射了我国成人教育当前的教学现状,也反映出在成人教育教学方面我们还有很多事要做、很多路要走。

三、缓解高校成人教育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1.改革管理体制,确立成人教育的重要地位,提高教师待遇。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率已达到22%,可是,即使再过几年,这一比例达到40%,我国还会有一半多的人无法接受高等教育,所以成人教育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为了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工程,高等教育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也需要得到进一步提升,尚未找到合适工作岗位的人员需要享有更多的培训机会,以提升劳动技能,因而成人教育的作用显得尤其重要。大到一个国家,小到基层管理部门,一定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认识到成人教育在建设和谐社会主义、繁荣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巨大作用,加强自身职能,消除成人教育中的管理混乱现象,以积极的态度看待成人教育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通过进一步完善与成人教育相关的政策和法规来转变人们对成人教育的认识,消除人们心目中对成人教育的偏见,还成人教育一个客观公正的认识,任何时候,成人教育教师的待遇都不能区别于其他普通全日制教育的教师。另外,可以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激发成人教育教师的责任感和职业兴趣,推动成人教育向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2.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成人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明确教师支持体系。自成人教育出现之后,教育观念一直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教学模式沿袭普通高等教育的模式,将理论学习放在教学的首位,不注重加强成人学生工作技能的提升,使成人教育显现出标准化、统一化的特征,不注重对成人学生个体需求的满足。近年来,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招生问题所面临的形势越来越严峻,遭遇了严重的“霜冻期”,出现这一不利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成人教育尚未形成自己的教育特色,不注重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成人教育一定要体现自己独特的办学特色,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办学层次应该体现多样性等,教师应该及时改变成人教育发展观念,用最新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不仅要增强学生的专业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发展。学校是教师发挥教学能力的场所,也是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阵地,学校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根据一项调查显示,教师之所以产生倦怠情绪,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对高校成人教育管理工作不满意,所以高校的成人教育管理工作一定要继续完善,不仅从精神上鼓励,更从物质上支持,使成人教育教师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工作中。可以从两方面来入手:首先,高校成人教育管理部门要建立相对完善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支持成人教育的教学与科研,支持教师参加学术交流会议或参加培训活动,为教师撰写成人教育教材提供便利条件,为教师发挥个人能力创建合理的平台,激发成人教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其产生良好的职业归属感;其次,设立专门的用于解决教师生活问题和工作问题的机构或者部门,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面临的压力,减少其倦怠感。

3.教师应积极消除倦怠隐患。教师如果产生职业倦怠情绪,就会产生许多的困惑或问题,不利于教师的工作正常开展,所以教师不能以消极的态度来对待职业倦怠感,应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应对这种情绪。教师可以从两方面入手:首先,成人教育教师要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体育锻炼能够有效缓解人们的焦虑情绪,特别对脑力劳动者更有效。教师应该有明确的时间观念,将自己的生活用心做一个规划,增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强身健体。除此之外,体育锻炼能够促进人的良好情感的形成,帮助个体树立拼搏意识和竞争意识,使个体能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提高其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其次,教师要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工作中的压力,客观评价自己。近年来,成人高考的录取分数线逐年下滑,学生生源素质很低,这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工作。成人教育教师应该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将提高成人学生的职业技能放在首位,将理论知识的学习放在次重要的位置,可是对大部分的高校成人教育来说,教室仍然是教学的主要场所,学生上课效果差,影响教师上课情绪。在现实中,成人教育教师承受着诸多压力,他们应该以理性的态度来对待自己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充分了解学生的真正需求,客观评价自己的教育工作,提升自身价值。

4.建立完善的教师准入制和职业培训制度。当前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人们的就业观念出现了一定的转变,教师职业成为人们争相追逐的对象,很多成人高校打出能够办理教师资格证的幌子来吸引学生前来报考。这种做法尽管有利于缓解学生就业问题,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如教师素质的社会问题。教师职业不仅要“传道授业”,更要注重丰富学生的情感,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使学生能够健康发展。教师职业能够体现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教师应该全部身心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将自己的生命价值在学生取得成绩中得到体现。所以,对任何一名教师来说,一定要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同时具备良好的教学水平和面对困难不退缩的进取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以从容的态度对待工作中的各种问题,不会产生职业倦怠情绪。假如教师眼中的职业只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这与当初设定教师职业的初衷大相径庭。教育主管部门应当看清当前的形势,不断完善教师准入制度并严格执行,此外,还要制定与之配套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方针政策,为教师更好地从事工作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使更多的教师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从而消除职业倦怠对教育的不利影响。

作者:李莉 邵勤 单位:景德镇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第三篇

1教学任务安排问题分析

1.1过程剖析

学校各教学单位中管理教学任务工作一般由教学副院长负责管理,由各教研室主任负责本科室的教学任务的具体分配。实际执行时,教研室负责人对本教研室承担的任务进行指派,这里由于学科方向不够全面细致,往往各教研室承担的任务会出现交叉。在该环节,如果负责人不够公正或适当,就会使教学任务分配不够公平合理,出现基于所谓的“人情关系”的考虑而照顾某些人,即分配一些所谓的容易教授的课程或适合教师口味的课程给他们,而另外一些人则不得不接受自己不能或不适合的课程任务,这样就会产生矛盾。最终任务分配结果是两种:一是强制安排给某些人,另一种是返回给上级领导加以协调解决。在教学副院长方,原则上是按各教研室课程专业方向分配课程任务,但由于各教研室人员不齐,有些课程无法找到适合的人选,就得交叉分配到其他科室。在这个环节上,教学副院长有权处置这些课程的归属,甚至强制分配。

由于地方本科院校一般人员不多,因而总负责人对各科室教学人员也较为“熟悉”,各人教授什么课程都很“清楚”,这时他会根据这样的表面信息分配给相应的科室。实际上,这是总负责人的一种强制安排(甚至是有针对于某位教师),下级领导也得接受这样的安排,似乎除了他/她,再不会有人能承担了。由于每学期课程基本固定,仅仅变动的只是少数课程,如专业课程的调整,为了节省教学任务分配的时间和精力,加之地方本科院校没有形成一种教学小组或课程组这样的教学团队,总负责人和各教研室负责人一般就不加以改变的将课程下达指派,如果少数有不满任务分配的人员通过反映给他们并经他们协调可以变动,或因开课班级数量变动加以人员补充,就有机会接受到自己想上的课程,但他们不想上的课程最终会留下来并强制安排给那些没有固定课程的教师,否则这些不固定课程的教师可能工作量会不够而不得不接受。这样一旦任务“成功”分配,以后一般就不会变动。在这个“稳态”形成过程中,由于个人的“斗争”争取到了某门课程,“占领”了该课程后,他们就会固守住该门课程,别人一般难以涉足。如有人还要去撼动他们的领地,就比较困难,因此“斗争”是不容易的,只能待机行事。于是,那些默默承受的教师就容易被安排那些被剩下的课程,这些课程一般都是专业课,而且这些专业课还会经常变动,因为“稳态”中的人员已经不愁课程了。

1.2原因分析

从上述教学任务分配过程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由如下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导致。

1.2.1客观原因

(1)师资力量不够,人员不到位,致使课程安排不够细致。尤其是专业课的安排,专业方向人员缺乏,因而专业课难以安排,加之专业课教学相对困难、繁琐(涉及基础知识,更要接受专业知识,是一种知识的综合学习与应用),由于选课学生人数有限,课时量不大,大家避而远之。(2)课程固定,节省了教学人员的工作时间和精力,又保持了课程教学质量的连续性。(3)任务下达既节省了负责人员的时间和精力,同时又不得罪这部分课程固定的人。(4)易于教学管理人员加以教学管理,不因课程人员变动而费心。

1.2.1主观原因

(1)对个人“斗争”的情况,根据个人情况适当调整教学任务安排。(2)对“机会”的出现,根据“人情关系”,将机会给自己关系好的人。(3)对个人权威和地位,高的人一般会根据他们的要求给以安排,低的则很难被安排。(4)出于性别考虑而有意安排轻松课程给女性教师,而不因教师具体情况加以安排。(5)将难上的课程,一般都是剩下的专业课程,就安排给课程不固定且不被“关照”的人,不问他们是否喜欢或能否承担下来,就强制加以安排。因此,从教学任务分配过程看,负责人员的主观因素起了很大作用,这就为滋生“拉关系”提供了沃土,教学人员与负责人拉关系,套近乎,以求能安排各自称心的课程,并一致占有。从而导致了教学分配不公,不能合理安排教学任务。

1.3弊端分析

1.3.1由于没有形成课程组、教学小组等这样的教学团队,课程教学缺乏有力的引导与加强机制,尤其是缺乏同组人员的评课、竞课机制,采用传统的“单兵作战”模式,容易导致教学质量停滞不前。更为严重的是,课程固定于某个人往往导致不同届的学生都接受同样的教学模式、教学风格、甚至相同的教学知识内容,尤其是同样的思维引导,不利于不同届学生的新思维、新思想的培养与提升。

1.3.2容易产生“课霸”。有的教师利用自己的权威或行政地位,霸占主课程,出现一人独揽2门甚至3门主课,甚至同时还身兼重要的行政岗位。就认为他有能力完成这些不同的工作任务,但要做好每门课程的教学,做好行政工作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他能保证吗?学校给教学行政人员减少课时工作量正是出于对他们因行政工作而没有太多时间上课的一种考虑。

1.3.3容易滋生教师员工的不良情绪,影响内部团结。由于分配不公导致一些教师牢骚满腹,影响他们的教学情绪,加之学生评价对这些课程的评分一般都偏低(因为不固定而常常接受的任务是新课,或因选修课导致学生难管理,学生挑剔等因素使然),而又没有一个充分合理的评教办法,致使他们很受压抑,更加增生他们的不良情绪,使他们感觉到自己的工作是吃力不讨好,也容易诱发他们闹矛盾。

2对策分析

从以上教学任务分配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地方本科院校这种不足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由于重点高校教学依托于它们的科研,而地方本科院校由于科研课题较少而难以做到如此。因此,只有改进这种教学任务安排方式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教学质量。

2.1具体对策

2.1.1构建课程小组或教学小组之类的教学团队,细分课程,并多人参与竞课通过课程组、教学小组的构建,能培养一个课程团队,避免一门课被一人占领;通过多人的竞课,促进教师之间课程教学的竞争意识,能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

2.1.2每个课程组以老带新,培育新人避免“占领”,完善课时分配机制,既保持了“稳”,又实现了“变”,利于教学质量延续的同时,又补充了新鲜的血液。

2.1.3保护科研,鼓励科研教学有明确科研方向的,要配以相关的课程,以促进“科研为教学服务”的宗旨,同时为有科研任务的人员提供良好轻松的科研环境,不以教学来压制,更不能因妒忌或其他想法而故意安排不适合的课程刁难他们。

2.1.4坚决杜绝“课霸”以“平均分配课时”为原则,考虑各人的具体情况适当加以课时量的分配。这又有下列措施:(1)尤其是主课大课,一般避免“并课”,纳入新人共同来承担不同班级的课程。(2)身兼行政领导职务的,严格坚持“少上课”原则,平衡工作量。(3)限制主课承担的数量,原则上一人一学期最多只能承担一门主课,可配以适当的专业课。

2.2改进的益处

2.2.1提高了教学竞争意识,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利于培养更具个性、更具创新思维的学生;

2.2.2解决了课时量的均衡问题;

2.2.3培养教育新人;

2.2.4减少了行政工作与教学任务的冲突,利于做好本职岗位工作;

2.2.5保护科研,促进教学科研相长;

2.2.6利于培养专业方向,促进学院学科建设的完善;

2.2.7也利于教学任务分配的实施与监督管理,实现团队监督机制,使教学监督管理更加细化和深入;

2.2.8利于构建学校和谐的教师关系;

2.2.9符合动与静相结合的原则,在静中求稳定,在动中求发展,既要打破那种不正常的“稳态”,又要保持大局稳定,在稳定中求发展;

2.2.10有利于解决课程分配不合理导致的一系列相关问题;

2.2.11有利于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

3结论

成人教育论文范文4

(一)以扎实的专业理论研究为基础

发达国家在推动成人教育管理者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非常重视成人教育管理者的培训工作,并做了大量的研究,为推动其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被誉为“世界成人教育之乡”的英国积累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彼得•贾维斯在其著作《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社会学》(1953)一书中对“成人教育工作专业化”进行专门论述,认为“对部分时间或全部时间从事成人教育的成人教育工作者的训练可能有助于增加大量的成为职业基础的知识,而这种知识则是任何一项职业获得专业地位的先决条件”,他还论证了在专业化过程中对成人教育管理者培训的重要性。威伦斯基提出一套对成人教育管理者进行培训的模式,比如创办一所训练学校。C.J.泰特谬斯在其主编的《培格曼国际终身教育百科全书》(1989)一书中,详细系统地介绍了成人教育管理者的培训,其中包括培训的目的、机构、内容、方法等,提出实施成人教育工作者培训的具体方案。美国学者霍尔在其专著《专业人员的继续教育》(1980)中具体明确地界定了成人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的专业特色。诺尔斯作为最早对成人教育培训进行系统研究的学者之一,详细探讨了成人学习特点并提出成人教育学的六项理论假设,以此为基础构建了成人教育学模型。这一模型在20世纪80年代后被广泛地运用在成人教育管理者的培训中。莎润•梅里安对成人教育管理者培训原则、方法以及模式做了一系列理论研究并运用于实践。发达国家正是以这些专业理论为指引,不断探索,通过多层次多方位的探讨分析,对其进行科学的定位,找出理论上的误区,为成人教育管理者培训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使其更加具有科学性、实践性和严谨性。

(二)以完善的法律制度为保障

法律作为社会习俗和思想的结晶,是保证成人教育管理者培训的重要手段,也是一个国家控制和管理成人教育管理者的重要途径。在涉及成人教育管理者培训的法案中,最为著名的有英国1964年颁布的《工业培训法》和1974年颁布的《就业培训法》,正是这两部法案的颁布使得英国开始重视培训,尤其是对成人教育管理者的培训做出了规范和要求,使培训工作有法可依。美国于1966年颁布了《成人教育法案》,就成人教育管理者培训的机构、内容、经费等作了全面的规定,为原本杂乱无章的培训描绘了蓝图,不仅规范了培训秩序,也为其提供了法律保障。法国于1971年颁布了《职业教育法》,以立法形式保证了成人培训机构的设立,对培训人数、内容、时间也作出了明确详细的规定,尤其是对成人教育管理者制定了专门的管理制度。日本在《社会教育法》中对成人教育管理者也作出了详尽的规定,要求社会教育知事不仅要具有大学的资历或持有教育职员的普通许可证,而且还要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并在文部大臣委托的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所举办的培训班修满规定数量的学分,旨在用法律保证培训工作的可靠性。发达国家的成人教育事业均有健全的法律保障,并且教育制度比较完善,同时各级执行机构的组织运作十分平稳,责任清晰明确,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成人教育管理者培训工作的切实有效进行。

(三)以灵活多样的专业组织为依托

成人教育管理者的培训与专业组织是分不开的,成人教育专业组织是由成人教育工作者组成的具有专业性、服务性、互利性的群体。英国成人继续教育协会和工人教育协会每年都会为成人教育管理者提供各类培训,开展各种研讨会,制定专业发展计划,使成人教育管理者吸收更新鲜的信息,跟上时代的步伐。美国也有许多成人教育专业团体,其中比较著名的是美国成人与继续教育协会,该组织在成人教育学术研究、成人教育活动以及成人教育立法等方面都做出了卓越贡献,也为成人教育管理者培训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法国成人职业训练协会在全国设有211处训练中心,可以提供300种以上行业的职业训练,仅专职训练师资就达到11000人,其中不乏对成人教育管理者进行的培训。日本也有各类教育团体,比如野村终身教育中心每年举办终身教育会议,还有内容丰富的讲座与培训,尤其是为成人教育管理者举办各种短期或长期的培训活动。总而言之,成人教育专业组织作为培训工作的主要提供者,在为成人教育管理者传授专业知识、保障专业水平、维护成员利益、塑造意识形态等方面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发达国家的专业组织形式多样,无论是国际性的,还是全国性的,或者是地方性的,往往都会多方面、多层次、多渠道地利用资源、整合资源,使成人教育管理者培训切实可行。

(四)以专业发展的高移化为目标

随着时代的推移以及成人教育事业的进步,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不足的成人教育管理者已远远不能满足成人教育事业的发展需求,因此发达国家对成人教育管理者培训的高移化进行了大力推动。美国早在1930年就尝试开设成人教育课程,1935年哥伦比亚大学诞生了第一位成人教育学博士,同年开设成人教育管理课程。1963年,美国通过《职业教育法案》,并在1968年和1972年又通过《职业教育法修正案》,增加了对职业教育的拨款,在对生源进行扩大的同时加强了成人教育工作者的培训力度,以适应更高层次的教育机构需求。而后的几年中,有75所大学先后开办了68种博士、硕士的成人教育学位课程,使得美国成人教育管理者培训在高移化的进程中遥遥领先。英国成人教育也将高移化作为一大重点,有13所大学和7所专门的成人教育学院开设硕士课程,这为成人教育管理者提高专业素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也因此吸引了大批成人教育管理者进修学习。德国在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成人教育高移化的改革,不仅培养了大批富有真才实干的成人教育管理者,而且明确了成人教育管理者的职责和技术要求。为了确立成人教育管理者的权威性,促进成人教育管理者专业素养的提高,发达国家在成人教育管理者培训的高移化中做出了十分周密详细的规划与管理,培养了大批高水平的成人教育管理者。

二、对我国的启示

(一)推进成人教育管理者专业化理论研究

英美等发达国家对成人教育管理者培训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出版了一系列相关的著作,如《专业人员的继续教育》、《行动中的成人教育学》等,指导其发展走向专业化道路。相对而言,我国有关成人教育管理者培训的理论研究较为薄弱。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成人教育管理者培训没有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对成人教育管理者培训的研究也没有形成专业的研究团队,仍处在研究领域的边缘地带。因此,要加强理论建设,尽快构建起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成人教育管理者培训理论体系。成人教育管理者培训的理论研究应当从学科建设、经验上升和人才吸引三个方面入手。首先,加强成人教育学科建设。要加强学科体系建设,必须采取恰当策略,例如不断更新学科建设理念,高度重视科研队伍建设,重点组建学科研究基地,认真组织学科合作研究,不断优化学科研究方法,强调理论实践沟通,大力支持理论园地拓展。。其次,把经验上升为理论。总结过去成人教育管理者培训的经验,积极进行反思,去粗取精,修正原先管理思维上的误区,只有把培训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再反过来指导实践,才能使成人教育管理者培训取得更好的效果。再次,吸引更多优秀学者加盟。成人教育管理者培训涉及到成人教育心理学、成人教育哲学、成人教育社会学和管理学等各个分支,来自不同领域的学者有其不同的思想和方法,因此可以多渠道、多方式地举办学者沙龙,增加交流机会,扩展研究视野,总结完善成人教育管理者的理论体系。

(二)健全成人教育管理者培训制度

发达国家十分重视成人教育管理者培训的立法工作,成人教育管理者培训的法制化已成为一种常态。相对而言,在我国由于成人教育基本法的缺失,致使成人教育管理者培训失去一定的法律依据,从而影响了成人教育管理者培训的健康有序发展。首先,加强成人教育基本法立法工作。对成人教育进行基础法立法是健全成人教育管理者培训制度的前提,不仅能为成人教育管理者走向专业化提供法律保障,也使成人教育管理者培训在实践上得到政策上扶持,因此需要加强。其次,因地制宜制定地方法律法规及政策。提升培训效率,需要法律法规的约束,而不同省市地区教育资源存在差异,这就需要各省市的地方政府因地制宜,根据自身特点进行统筹规划,出台具有地方特色的法律法规,对成人教育管理者培训内容、形式、时间、地点予以规定,使之纳入法律的范围内。再次,制定奖惩政策。为成人教育管理者的培训工作制定奖惩政策,这样既能提拔优秀的成人教育管理人才,也能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风气,推进成人教育管理者培训的专业化发展。

(三)发挥成人教育管理者专业组织的作用

成人教育论文范文5

(一)成人道德社会化的内涵

成人道德社会化是指成人将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为合乎社会要求的道德行为的过程。成人道德社会化包括中年期与老龄期的继续道德社会化。由于中年期是人格成熟、事业发展的收获期,社会又是中年道德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中年期的道德社会化。

(二)成人道德社会化的内容

成人道德社会化主要包括家庭婚姻道德社会化、职业道德社会化以及社会公德社会化等方面。家庭婚姻道德社会化是指成人运用社会道德准则的统一要求,来规范家庭婚姻行为及协调家庭成员关系的过程。它的一个主要任务是使家庭成员明晰社会对他们的道德期望,并尽可能的去实现这些道德期望。职业道德社会化是指成人形成与自身职业有关的职业道德标准和与之相符合行为的过程,如职业作风、职业态度等的社会化。不管是服务业还是金融业,各个领域的职业道德都逐渐被趋同化,以适应吃苦耐劳、积极进取、敢于拼搏的时代精神。社会公德社会化是指成人将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内化,并以此支配自己行为的过程。随着社会发展,我国公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社会公德来调节社会生活显得尤为重要。

(三)成人道德社会化的特征

一是与未成年人不断接受道德教育以内化为自身所有不同,成人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将已具备的道德观念、道德准则外化为行为。二是成人承担着多种社会角色,他们可能既是子女又为人父母,既从事着某一职业又作为学生在校进修,因而他们道德社会化的内容更加繁杂,道德社会化面临的压力也更大。三是作为社会的主体,成人参与社会生活、承担社会职责主要体现在日常的工作中,因而他们的道德社会化相对更为突出。四是由于成人在年龄、职业、生活经历、受教育水平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他们道德社会化的具体内容、方式及结果的差异性也较为显著。

二、成人道德社会化面临的困境

成人道德社会化的完成有助于增加社会所需要的具有优秀道德品质的成员,也有助于继承和发展民族优良的道德传统,从而使得社会的道德秩序能够更好的维持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从原有的计划经济转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传统的农业社会迈向现代工业社会,从落后的穷国发展为世界经济第二大国。这些变革所带来的震荡,导致社会各方面发生急剧变化,其中道德领域出现的新变化及其呈现出的新特点使成人道德社会化面临着一系列困境。

(一)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存在偏差

所谓道德观念,是指“由善和恶、荣和辱、正义和非正义等概念组成的道德意识的最基本形式。是人们在社会实际生活中,在感觉和知觉的基础上,对具体道德现象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特征的认识”。道德行为是指“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自愿自主的、涉及他人和社会利害的、能进行道德评价的行为,包括善行和恶行,即道德的行为和不道德的行为”。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偏差主要表现在成人一般都具有较强的道德观念,知荣辱、明是非,但在道德行为的具体实施方面有的成人却不能与道德观念同步。比如,遇到抢劫、偷盗等违法犯罪行为时,在道德观念上,人们可以明确判断出抢劫、偷盗属于违法行为,应当见义勇为,伸出援助之手。但是,当涉及到具体的道德行为时有的人难免有些犹豫不决,寄希望于他人,期待他人能够挺身而出。也有少数人明知插队等一些事情不文明,但是为图一时方便,往往违背自己的道德意愿。成人的道德行为在受自身道德观念支配的同时,又受到社会道德状况的直接影响,如看到老人摔倒,本应该毫不犹豫地将其扶起,但近来做好事反遭讹钱的情况时有发生,致使成人往往避而远之。这种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不协调、不统一,正是由于成人道德观念的理想性与道德行为的现实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而造成的。

(二)道德取向趋于功利化

总体而言,目前社会上存在着三种类型的价值观。一是我国大力弘扬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利他主义价值观,与传统上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正其义不谋其利”、“大公无私”一脉相承,属于主流价值观。二是个人主义价值观,即在不超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底线的情况下,“先己后人”、“利己不损人”。三是违背社会公德的“个人至上”、“损人利己”的价值观,这是一种异化的价值观。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由于受多元价值现实的影响,有的人信奉“无私奉献、不计回报”等主流价值观,对物质利益过度追求,以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为出发点,为了牟利甚至不惜违背社会道德。这一点在食品行业尤为明显,防腐剂、瘦肉精、地沟油、速生鸡等问题让消费者防不胜防。另外,现有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对道德行为的约束力不够,市场秩序还有待规范,这也助长了一些人道德取向的功利化倾向。

(三)道德情感有所缺失

道德情感是“指人们依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对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等所产生的好恶、爱憎、信任、同情等内心体验和主观态度”,它具有评价、调节和向他人传递道德行为价值的信息等作用。个人的道德情感一旦形成,就会积极地影响其道德选择,而这种道德情感一旦扩展为社会性的情感,就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社会道德风尚。道德情感的缺失有其客观原因,如由于住房环境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住进高层小楼,不利于相互之间的交流、沟通;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和网络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办公中十分普遍,它们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悄悄的改变人们的交流模式,使得人们从面对面的交流转变为以计算机为中介的网上交流。尤其对刚刚进入职场的年轻人来说,工作生活压力过大,往往将网络作为排遣孤独、宣泄不满的渠道。长期以往,他们在与现实的人和社会接触时容易产生障碍,造成道德情感逐渐萎缩和淡化,容易出现沉默寡言、孤僻冷漠、不谙世事等现象。

(四)道德标准和评价主观性增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更加开放,价值选择更加多元化,因此对道德标准和评价突破了以往的固定模式,有了更多的自我看法。加上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跨地区文化差异大、人们从事的职业各式各样,一旦出现争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样就很难再用统一的标准和模式来评价相同的事物和行为。由于人们往往依靠个体的主观判断,观念稍有不同,便可能会带来不良后果,增加道德社会化的风险性,微博上经常爆发的“口水战”即是道德评价标准混乱的典型代表。

三、成人教育促进成人道德社会化的策略

(一)鼓励成人参加道德实践,促进道德的“知行合一”

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社区之内,社区文化对成人道德社会化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社区成人教育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社区内既有的资源,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成人开展不同类型的知识讲座,通过典型案例、典型人物的讲解,强化成人的“慎独”精神,使他们即使在个人独处时,也能够自觉地严于律己,谨慎地对待自己的所思所行,避免出现违背道德的欲念、产生违背道德的行为。社区广场、文化馆等作为传播社区文化的场所,对社区内居民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居民可以自主选择,在上述场所中娱乐自己、表现自己和充实自己,因此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至关重要。可以通过加强社区文化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弘扬主流道德文化、开展丰富多样的社区文化活动来提升成人的道德意识。此外,社区内其他与成人有关的组织,如村委会、居委会、妇联等,可以通过评选“文明家庭”、“好媳妇”、“模范职工”等活动,强化道德行为的榜样力量,推广社会所认可的榜样形象,鼓励成人主动参加道德实践,促进成人道德的“知行合一”。总之,成人只有将内化了的社会道德规范外化为道德行为,道德社会化才得以实现。

(二)加强道德宣传,提升成人的自我道德意识

由于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是进行社会道德教育的最佳途径。在电视、网络上可以定时播放一些有关道德的公益广告,在公交站点、商场等成人较多的场所设立公益广告牌,在热门手机软件如微信上建立有关道德的公众账号,通过宣传传统的道德价值取向,提供正面角色参照,引导人们辨证地对待“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等思想,从而树立正确的个人利益观和财富观。通过教育使个体意识形态与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相吻合,克服个体私欲,促使个体追求崇高的道德理想,提高个体的理性判断能力和综合素质。如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感动中国》栏目,通过传递我们身边的大爱,感动了亿万同胞,唤醒了无数沉睡的心灵。其他类似的节目也在提升成人自我道德意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利用网络课程和传统学校成人教育课程,促进成人道德社会化

传统学校的成人教育课程多集中在提升成人的知识与技能方面,对成人情感的关注有所欠缺。近年来微课、慕课等网络课程的兴起,成为弥补学校课程不足的重要途径,网络、计算机的普及又为其提供了契机。网络课程开发者可以与成人教育工作者合作,以现有的成人教育理论知识为指导,走进成人的“生活世界”,切合成人生活实际,针对目前成人道德情感方面出现的主要问题,开设专门的情感品质培养、道德情感调节等课程。课程形式可分为直播和录播,以满足不同成人的需求。课程内容要重视对成人心理健康的教育,还要教授成人一些自我调节情绪的心理学方法,挖掘成人情感底蕴,指导成人对自身道德情感进行完善。此外,所开设的课程应提倡在日常生活中“居敬”、“内省”、“省察克己”、“积善成德”,使成人的意识形态与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相吻合,帮助成人克服个体私欲,追求崇高的道德理想,提高理性判断能力和综合素质。传统的成人教育学校或机构要紧跟时代的变化,在教学中给予成人更多相互交流的机会,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积极引导成人确立并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等道德原则,帮助成人确立合理的道德标准;引导成人以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为标准,调整和理顺多方面的道德关系,构建严整周密的适合社会生活各领域需要的道德标准;引导成人理性对待周围的一切人、事、物,不以自我为中心盲目评判他人的道德行为。成人教育学校或机构还应多组织一些群体性活动,帮助成人在人与人的融洽相处过程中熏陶自身的道德情感。

(四)构建灵活多样的道德评价机制,促进道德观念和评价标准的规范与整合

成人教育论文范文6

1.医学成人教育专升本发展的需要。

医学成人专升本教育是根据教育部教学管理和研究要面向21世纪,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精神,结合社会对专业人才需求的实际,开办的一种教育教学模式。2002年,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颁发了《关于举办高等医学教育的若干意见》,要求成人医学教育的对象必须是已经取得了相应的职业资格的在职从业医疗卫生人员,使成人“专升本”教育的对象发生了改变,培养模式是针对已有医学专科学历的在职人员,通过全国成人高考专升本入学考试,升入相关专业本科(专业可交叉),继续学习,修业期满,达到相应专业本科的培养目标,可获得本科学历。

2.医学成人教育的自身特点要求。

成人“专升本”自身的特点体现在:①“专升本”学生已受过系统的大学专科教育;大都具备较为扎实的专业文化基础,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欲望强烈。②“专升本”学生多为在职学习,有实际工作经验,多数学生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③学生专业背景各异,专业基础参差不齐。而近年由于“专升本”招生中取消了专业限制,报考“专升本”时个人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所读专业,这导致“专升本”在校学生中,有70%~80%学生专科所学专业与新学本科专业不同,这给教学活动实施带来了较大困难。④由于课堂教学有效时间短,学习相对分散,工作经验及社会阅历的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学习态度迥然不同,多数学生处于半工半读状态,工学矛盾尖锐,这已严重影响到成人“专升本”教育的整体质量,集中体现为创新意识较差,道德素质滑坡,团结精神较弱等方面。

3.新医改和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

2009年,新医改相关政策明确提出改革现有医学人才培养体制,加快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随着卫生服务体系与医学服务模式的变革,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人口老龄化趋势等问题的出现,传统医学教育模式亟待转变。近年来医疗卫生事业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

二、高校医学成人教育专升本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以人的全面发展与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培养创造性人才,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学会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具有创造能力。

2.医学成人教育专升本人才培养过程中要积极探索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探索科学基础、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一体化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线,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医务专门人才。

3.进一步打破学科壁垒,拓宽专业口径

统一设置公共基础课程平台,按照学科大类设置标准化的大类课程,构建统一的学科基础课程平台,设置灵活多样、满足市场需求的专业方向选修课程模块。

4.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和教学方法改革。

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各个教学环节的合理配置和整体优化,处理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和“自主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改革,在重视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加强学生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5.加强人文社会学科的课程建设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医德修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三、我校医学成人教育专升本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

1.课程结构。

①构建公共基础、学科基础、专业三个课程平台,以达到“基础扎实,专长突出”的要求。公共基础课程平台约占总学时数30%,学科基础课程平台约占总学时数30%,专业课程平台约占总学时数40%。②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选修课开课数量原则上需超过应选课程数量的2倍。必修课占总学分(学时)比例约为80%,选修课20%。③设立理论、实践,课外三个教学环节,以实现“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培养目标,三者的学分(学时)比例约为4∶2∶1,专升本业余学生一至四学期面授以外的时间结合工作岗位进行自学、见习,第五学期安排为实习时间。

2.公共基础课程平台。

公共基础课程是向学生传授自然和社会领域的带有基本规律的知识和技能的课程,是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英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是临床医师获取信息、更新知识的基本手段。我院安排了三个学期共150余学时,旨在加强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要求学生达到英语三级水平,通过湖南省组织的学位英语考核才能授予学位,第四学期安排了专业英语,学习本专业外文专著、顺利阅读有关外文书刊的基础知识。

3.学科基础课程平台。

依照基础性、公共性和学术性原则设置学科基础课(大类)平台,要求具有完整规范的知识体系,能够使学生获得严格的学科基础知识训练。我们考虑到学生在专科阶段已掌握系统解剖学知识,在专升本阶段除复习系统解剖学内容外,主要学习局部解剖学内容,注意与临床实际相联系。医学免疫学在阐明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同时,结合临床,介绍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移植免疫、肿瘤免疫等相关的临床免疫学内容。

4.专业课程平台。

专业课程平台强调专业的前沿信息和专业发展的前瞻性,按照拓宽专业口径与灵活设置专业方向相结合的原则,课程设置要突出专业特色,以增强学生就业的针对性。专业方向选修课程应模块化、小型化和多样化,以便学生自由灵活地选择。为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操作、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适应未来医学发展的需要,根据现代医学科学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及21世纪社会对医学人才的新要求,对课程体系进行创新,增加了一系列选修课程如医学心理学、全科医学概论、社区保健、卫生法学、社区急救、老年医学等课程。

5.实践性教学环节。

加强和改革实践教学,精选实践内容提高学员临床技能。我院考虑到成教学生在各自的岗位工作,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实习类别及实习医院并报备到学院实习科。由于成教学生工学矛盾相当突出,如学生所服务的医院师资学术水平高,可以在本单位实习,但需严格按实习手册的要求填写实习记录和鉴定意见。

四、调整后的专升本培养方案与原方案的比较

专升本与本科培养目标一致,但在专业课设置上,专升本不能简单照搬统招本科培养方案,也不能是简单的本科减专科就是专升本。文献检索课程应由选修课调整为必修课,增加了科研设计、精神病学、法医学、神经病学、社区保健学,全科医学概论、医学心理学、医患沟通学、医学伦理学和医事法等选修课,如此调整后,专业课更能体现培养特色。调整后的培养方案课程门数必修课由22减至15门,增加了15门可选选修课,由学生根据自己工作需要选修5~7门,共计20~22门课,面授课时为总课时的三分之一,相应增加了学科基础课的实验学时。学生在校集中面授时间为20天左右,其余的时间为在岗结合工作自学。第一学期增加了人文素质课程,根据专升本学员的特点,以面授、网络课堂、讲座等形式开设医学心理学、医患沟通学、医学伦理学等课程,实现人文社会科学与医学科学的相互渗透,帮助学员树立关爱患者、尊重生命的职业操守和团队合作精神。第五学期为结合工作岗位的实习。

五、结语

成人教育论文范文7

1.座谈会

(1)座谈对象。2011年5—9月,课题组对广州市、中山市和佛山市3个市级教育局,番禺区、南沙区等11个区(县)成教办,万顷沙成人文化学校等28个成校的有关领导、教师及工作人员进行了座谈。

(2)座谈内容。座谈的内容主要有15个方面:广东省各级政府对农村成人教育的重视程度、支持力度、办学经费来源,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以下简称成校)主要的依托单位及办学场地、办学条件、教学师资力量、教师的职称及待遇、学员参加学习的情况、所开设的课程、时间安排、对当地经济所起的作用,农村成人教育建设的进展情况和取得的成就、所具有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今后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的方向、一线农村成人教育工作者的感受及体会。

2.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分别以区(县、市)成教办和成校为对象。

(1)其中以区(县、市)成教办为调查对象共发出80份调查卷,问卷回收52份(其中,中山市以镇区为单位),问卷回收率为65%。调查内容有10个,分别为:所属区(县、市)开展农村成人教育工作的依托机构情况,从事农村成人教育培训机构的数量与性质,乡镇数和成校数,省级示范性成校数、市级成校数和其他等级成校数以及所占比例,公办培训机构(含成校)的经费来源情况,成校在岗教职工情况,近三年(2008—2010年)的年均培训规模情况和所占比率,成校办学条件是否满足其培训任务需要,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和改革建议,制约所属区(县、市)农村成校发展的主要矛盾和改革建议。

(2)以成校为对象共发出调查卷200份,问卷回收144份,问卷回收率72%。调查内容有10个,分别为:学校主管单位、学校的法定代表人、学校的校长兼/专职等情况、学校的办学经费来源、学校聘用制工作人员的经费来源、学校的在岗职员数编制等情况、学校开展的非学历教育培训工作种类、学校近三年(2008—2010年)的年均非学历教育培训规模、学校2011年的办学规模、学校的办学条件是否满足其教育培训任务需要。对问卷调查数据应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1.其中以区(县、市)成教办为调查对象的结果与分析

所属区(县、市)开展农村成人教育工作的依托机构主要是成校的占76.9%、同时依托成校和民办机构的占15.4%、同时依托成校和社区教育的占7.7%。所属区(县、市)从事农村成人教育培训机构的数量上,以公办机构为主的占96.2%,民办培训机构远多于公办机构的占3.8%(佛山市禅城区和南海区)。所属区(县、市)的乡镇数和成校数基本上一致(佛山市有些乡镇成校是有名无实,不具备法人资格,且没有任何编制)。所属区(县、市)的省级示范性成校数、市级成校数和其他等级成校数量上,基本上都是市级成校为主,最好的也只有1所省级示范性成校(占11.54%),其他都是市级和更低层次的成校。所属区(县、市)公办培训机构(含成校)的经费来源情况主要是财政拨款和自筹经费,其中全额财政拨款占3.8%。所属区(县、市)成校在岗教职工情况都比较差,基本上都以兼职人员为主。所属区(县、市)近三年(2008—2010年)的年均培训规模和所占比例情况,公办培训机构(含成校)为主的占96.2%,公办的和社会力量办学的所承担培训量相当的占3.8%(佛山市禅城区和南海区)。所属区(县、市)成校办学条件满足培训任务要求的占30.8%,基本满足的占65.4%,不满足培训任务要求的占3.8%(有佛山市禅城区和南海区)。

2.以成校为调查对象的结果与分析

成校主管单位是教育局的占32.4%、是当地政府的占29.4%、业务归教育局行政归当地政府的占38.2%,通过调查发现广东省成校的归属一直不明确,甚至出现多头管理不到位的情况。学校的法定代表人是校长的占64.7%,是常务副校长的占26.5%,还有不明确或者没有法人代表的占8.8%。学校的校长绝大多数是兼职(主要是镇成教办主任、镇党委委员或副镇长兼任)的,占88.2%,专职校长较少,占11.8%,由于领导兼任校长,经常会出现管理缺失的现象。学校的办学经费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或者乡(镇)政府拨款,共占66.7%,自筹经费占16.0%,其他占17.3%,这样的经费来源导致很多成校发展动力不足,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严重制约学校领导和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学校聘用制工作人员的经费来源主要是乡(镇)政府拨款,占59%,学校自筹占32.4%,其他占8.8%。与学校办学经费相比,自筹比例提高了,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学校加强发展,提高教职员工的待遇,尤其是聘用人员的工资待遇。学校政府核编人员数,0人占62%,1—2人占18%,超过5人(含5人)的占5.6%。数据表明,广东省成校基本上没有核编人员,都是靠一些临时聘用人员在工作,这样容易导致人员频繁流动,不利于教职工队伍稳定,容易导致工作脱节。学校开展的非学历教育培训工作主要是会计资格考试、会计培训、电工维护、服装设计和缝制、英语口语、汽车修理(含美容)、驾驶培训、计算机维护、办公自动化和美容美发等,从培训内容来看,基本上脱离当前经济发展的实际要求。学校近三年(2008—2010年)的年均非学历教育培训规模都比较大,超过5000人次的共96个学校占67%,最多的高达30675人次。学校2011年办学规模中,存在学历教育的共116个成校,占80.6%,没有开展学历教育仅有28个成校,占19.4%。各成校都加大或者拟加大学历教育,提高本地区居民的整体素质,促进本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进程。学校的办学条件满足当前的教育培训需要的占14.7%,基本满足的占76.5%,不满足当前教育培训需要的仅有12个成校,占8.8%。

三、启发与思考

1.制约广东省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

(1)社会上重普教、轻成教的问题很突出。政府部门、人事部门和教育部门未能形成“大教育”的观念,整体上忽视了成人教育,成人的培训教育工作无法统筹规划。同时农民也对发展农村教育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清:不重视农村成人教育,对成校的工作热情不高,开展工作力度不大,方法不够创新,成果不显著。

(2)政府统筹力度不足。目前人社、民政、教育、农业等部门和党、工、青、妇等组织各自建立教育阵地(或基地),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和社区教育职能重叠,经费及资源极不均衡。

(3)办学设施不足、教育经费紧张。政府对成人教育投入太少,很多镇区级的成人教育没有专职的人员编制,有偿教育制约了学校办学规模的拓展。

(4)教学内容陈旧,没有吸引力。目前农村成人教育的现状是:成人教育普遍都是针对成人的学历补偿,民办培训机构仅仅将开展技能培训当成一种创收手段,忽略教学质量的提高和自身物力资源、人力资源的积淀,导致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完全脱节,未能协调互动,形成合力,没有任何吸引力。

(5)师资和配套教材等跟不上。成校基本上都欠缺专职教师队伍,教学上缺乏有针对性的教材,稍好的教材基本上都是靠各学校自主开发的校本教材或是劳动部门的考证教材。

2.改革和发展广东省农村成人教育的建议和意见

(1)提高认识,明确农村成人教育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开展成人教育工作。各级政府和各职能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重视农村成人教育,推进农村成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同时成校除大力宣传、发动、引导农民学文化、学技术之外,还需争取办学单位的支持,采取相应的行政干预措施。另外,成人教育要依靠自身的优势,坚持以“实际、实用、实效”为办学原则,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办学模式,让农民从学习中真正偿到甜头,使农民学科技逐步由被动行为变成主动行为。

(2)成校统一归口教育行政部门管理,避免多头管理不到位。政府要成立跨部门的继续教育协调机构,统筹指导成人教育发展,整合资源,构建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互相沟通、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有效衔接的终身教育体系。

(3)增加编制和经费保障,划定应分担的责任。结合实际,由教育行政部门协同人事编制部门核定,各成校至少配备1名专职人员编制,专门负责成人教育管理工作。专职教师从现有公办教师中调配,纳入教育部门管理,工资由市财政统一发放。兼职教师根据教育培训任务由学校自行按需聘用。

(4)建设开放式社区学院,搭建覆盖城乡的终身教育体系。建议由政府牵头举办社区学院(或依托广播电视大学举办),建设覆盖每个镇区和社区(村)的社区教育网络体系,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一是实行“政府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教育运作模式;二是依托市广播电视大学创办社区大学,把镇区成校建成社区学院,村(社区)成校建成社区学校;三是大力推进图书馆、科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体育馆、青少年宫及其他各类文化、体育、科技场所的建设与开放,为广大市民接受继续教育、丰富文化生活创造条件,提供平台。

成人教育论文范文8

1.1研究对象

以山东烟台牟平人民医院、山西医科大学、河北医科大学、潍坊医学院的医学成人教育学员为被试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51份,有效率为83.7%。人口统计学变量包括性别、婚姻状况、职业、工作年限,其中男性119人,女性132人。

1.2研究工具

学习动机与学习满意度调查问卷:此问卷由华东师范大学国秀玮编制而成。包括3个部分的内容:第1部分为个人资料;第2部分学习动机量表包括:求知兴趣、职业进展、社会接触、逃避或刺激、外界期望、社会服务6个维度;第3部分为学习满意度量表包括:教师教学、课程内容、学习成果、人际关系、学习环境、学习支持服务6个维度。此量表按五点记得分的方法,得分在1~5分之间,得分越高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满意度越高。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研究对象基本信息

本研究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包括:性别、婚姻状况、职业、工作年限。其中,女性132名(52.6%),男性119名(57.4%);未婚129名(51.4%),已婚122名(48.6%);在事业单位工作86名(34.3%),自由职业99名(39.4%),无工作66名(26.3%);未工作64名(25.5%),工作1~5年77名(30.7%),6~10年68名(27.1%),11年以上42名(16.7%)。

2.2研究对象的学习动机、学习满意度现状的分析

2.2.1不同性别研究对象在各个变量维度上的差异比较

除人际关系维度外,学习动机与学习满意度各维度得分女性都高于男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学习动机量表中,女性的外界期待得分显著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维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学习满意度量表6个维度上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2不同婚姻状态的研究对象在各变量维度上的差异比较

结果显示不同婚姻状态的成人教育学员在学习动机与学习满意度各维度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2.2.3不同职业研究对象在各变量维度上的差异比较

学习动机与学习满意度总均分上,自由职业者组的得分都高于其他2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学习动机问卷中,事业单位组成人教育学员得分普遍低于其他2组研究对象。在社会接触、逃避或刺激2个维度得分均最低,与无工作组和自由职业组的成人教育学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无工作组与自由职业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学习满意度问卷中事业单位组成人教育学员在教师教学、课程内容、学习成果、人际关系4个维度上的得分均低于自由职业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仅在学习支持服务维度上事业单位组得分显著高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4不同工作年限研究对象在各变量维度上的差异比较

学习动机的整体层面上工作11年以上组得分最低,并与未工作组和工作1~5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社会接触与社会服务2个维度上工作11年以上组得分最低,并与其他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交。学习满意度整体层面上工作11年以上组得分最低,并与未工作组和工作1~5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课程内容、学习成果、人际关系3个维度上工作11年以上组得分均最低,与未工作组和工作1~5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医学成人教育类学员学习动机与学习满意度各维度的的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表明,学习动机和学习满意度的各个维度之间均呈正相关(P均<0.01)。

2.4医学成人教育类学员学习动机与学习满意度的回归分析

多元回归结果显示,以学习满意度总均分为因变量,学习动机6个维度为自变量,其中求知兴趣、社会接触、外界期待、社会服务4个维度进入了回归方程,4个维度对学习满意度的总体解释率达到50.7%。社会服务贡献率最大,对学习满意度的解释率可以达到39.8%,其次是社会接触,对学习满意度的解释率达35.4%,外界期待对学习满意度的预测为32.4%,求知兴趣为22.7%。4个维度对学习满意度均有正向预测作用,即学习动机越高,学习满意度越好。

3讨论

3.1不同性别研究对象在各个变量维度上的差异比较

男性、女性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满意度整体水平都处于中等水平,这说明医学专业成人教育学员的学习动机并不十分强烈,同时对于目前成人教育课程的满意程度也一般。此外,两量表中仅外界期待维度得分女性显著高于男性,其他维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的成人教育生在学习动机上是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以往的研究有2种结果,少数人认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如Joseph研究参加大学学分课程的654名成人学生发现男女动机取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更多的国内外学者认为两性的学习动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多表现为男性的学习动机倾向于工作进展、外界期望及社会服务等价值取向;女性则倾向于工作稳定、求知兴趣及社会关系和谐等方面。就本调查而言,在取样时尽量保证男女比例均等,而且对于影响比较大的婚姻状态也尽量保证取样均衡,这样就首先避免了一些由于取样上带来的误差。其次,医学成人教育学生大多数已有工作经历,他们主要是为了提高工作能力和技能或更换更好的工作环境而继续深造学习,学习的功利性比较强,迫切希望在提高自己学历层次的同时,能学到针对性、应用性强的知识和技能。而目前成人高等医学教育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安排很难满足他们的要求,因此在很多维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也反映出了男性、女性在这一需求上的共通性。外界期待维度得分女性显著高于男性的原因可能是女性更希望通过再教育的机会更多地提升自身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3.2不同婚姻状况的研究对象在各个变量维度上的差异比较

已婚与未婚医学成人教育学员在学习动机与学习满意度各维度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以往的研究认为已婚者倾向于认知兴趣、职业发展;未婚的成人学生在逃避动机上显著高于已婚者;认为未婚者倾向职业进展、社交关系、逃避或刺激及外界期望等动机。但同样有研究者认为婚姻状况在动机取向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的研究显示婚姻状况对医学专业成人教育学员学习动机与学习满意度无影响。因为本次调查的学习动机5个维度中,得分最高者为职业发展,逃避或刺激得分最低。也就是说不管已婚还是未婚者参加成人教育的原因主要是获得一定的学业成就,赢得相应的社会地位,从而有利于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自我提高内驱力占主要地位的学习动机会妥善协调婚姻中的其他因素。此外,本次调查中工作5年以下者占56.2%,也就是年轻人居多,此时婚姻对于事业发展的影响较小。

3.3不同职业的研究对象在各个变量维度上的差异比较

学习动机问卷中,事业单位组成人教育学员得分普遍低于其他2组研究对象。社会接触、逃避或刺激2个维度上事业单位组成人教育学员得分显著低于无工作组和自由职业组的成人教育学员,而无工作组与自由职业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是因为事业单位的医学专业成人教育类学员大多是来自医院的医务人员,相对于其他2组而言工作稳定。并且医护人员的日常工作比较繁忙,学习动机较弱,很多人参加成人高等教育也是由于晋升职称的需要。无工作组和自由职业组可能更希望通过成人教育的学习达到扩大社会接触或暂时逃避目前的就业压力。学习满意度问卷中事业单位组成人教育学员在教师教学、课程内容、学习成果、人际关系4个维度上的得分均低于自由职业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仅在学习支持服务维度上事业单位组得分显著高于其他2组。在教师教学、课程内容、学习成果等维度上事业单位组得分低是因为目前成人教育课程的设置大多是复制本科生教学,很难满足已经有了丰富临床经验的事业单位组成人教育学员的要求,他们此时学习的功利性比较强,迫切希望在提高自己学历层次的同时,能学到针对性、应用性强的知识和技能,而目前的成人教育课程设置中很难实现这一点。在3组不同职业中无工作组与自由职业组由于工作的不稳定、经济等的原因想要求学时往往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也就是学习支持服务不高,而事业单位组学员可以选择在职学习,周末集中上课,平时正常上班,基本不影响工作及生活,此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员所在单位对职工的继续教育是否给予充分的重视,因此学习支持服务得分较高。

3.4不同工作年限的研究对象在各个变量维度上的差异比较

学习动机的整体层面上工作11年以上组得分最低,并与未工作组和工作1~5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社会接触与社会服务2个维度上工作11年以上组得分最低,并与其他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调查中工作11年以上者,年龄在40岁以上,基本上工作能力与事业发展都已经定型,加上自身精力的原因,自我提高的学习动机较低。而在医疗领域,工作时间越久,形成职业倦怠的可能性越大,这也可能是造成工作11年以上组社会接触、社会服务维度得分最低的原因之一。学习满意度整体层面上工作11年以上组得分最低,并与未工作组和工作1~5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课程内容、学习成果、人际关系3个维度上工作11年以上组得分均最低,与未工作组和工作1~5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于工作11年以上组学习动机较低,并且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于成人高等教育的课程会有一种“不实用”“完全与临床脱节”的感觉,因此对于课程内容、学习成果等方面都不满意。而未工作组和参加工作5年以下组由于工作经验欠缺,对于成人教育课程给予的评价较高。工作6~10年组处于居中水平。这样一结果也提示以后医学成人教育学员的课程设置中是否可以采用分层上课的办法,针对不同需求的个体开设相应的内容,一方面可以提升他们的学习动机,另一方面也才能真正达到成人高等教育提升医务人员技术水平的目的。

3.5医学成人教育类学员学习动机、学习满意度的相关与回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