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在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在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中的应用

摘要:案例教学法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讲授新课时往往会用到这一教学方法。《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高中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了明确规定,如何利用一个个精彩的案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增强课堂的艺术性与趣味性,是每位中学政治教师都要用心思考和实践的问题。本文从核心素养如何落地出发,分别从选取案例、使用案例、发展高阶思维三个角度来进行具体阐述,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道路上,如何正确使用案例教学法来提升学生能力,提高课堂实效。

关键词: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案例教学法;高阶思维

引言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是指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如何让这些素养通过课堂教学得以落地?案例教学法是一个很实用的途径。在使用案例教学法时,笔者进行了以下方面的思考。

一、基于核心素养进行案例的选取

案例的选取是教学思想的反映,要紧扣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的提出为教学案例注入了生机和活力[2]。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信息的爆炸,网络上可选取的案例浩如烟海,有文本类、视频类、图片图表类,等等。教学中最常用的是混合型案例,即先介绍一个案例的全过程,再提出新问题或遗留的问题,由学生讨论解决方案的案例。首先,教师在选取案例时要保证案例的严谨性和科学性,数据和表述要真实,不能胡编乱造。案例设问的角度要严谨,能得出可操作性强的结论,从而渗透“科学精神”。例如,《政治生活》中用到大量党和政府开会的案例,时间和会议场次要准确。在“政协的职能”这一知识点中,在讲解“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三大职能时,教师经常会用到混合型案例,让学生提出问题:政协应该怎样行使职能?最终答案既要区别于政府和执政党,也要具有可操作性。这既是培养科学精神的要求,也是培养学生公共参与意识的表现。其次,在案例选取时,应尽量选取正能量案例,尽量少用或不用反面案例,加深学生的政治认同。例如,在讲到《政治生活》中“政府权力的运行需要监督”这一知识点时,公务员贪腐问题既是社会热点,又是关系到国家和政府形象与权威的敏感点,教师在选取案例时,应多选治理腐败的成功案例,避免负能量的案例,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最后,在案例选取时,要选取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关、可以真正参与的案例,增强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例如,在讲解《政治生活》中“公民的民主监督”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利用好网络资源,链接政府网站,直观展示如何通过网络监督政府。公共参与意识的培养,一定要建立在实践的沃土上,教师应多给学生提供可操作性建议,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参与感,学生才会有获得感和参与意识。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案例应用

在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很多教师认为案例是随便摘取一段材料,结尾简单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回答;有的教师存在“简单化”思维,案例选取只注重通俗易懂,忽视了思考空间;有的教师为了趣味性舍弃实效性,案例堆砌,与“思”割裂。教师应先明确教学任务,一切形式都是为内容服务的。基于学科的性质和育人的目标,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基本学科任务有:描述与分类、解释与论证、预测与选择、辨析与评价。明确了学科任务后,再进行案例选取和问题设计,不同的教学任务选择的案例层次也不同。比如,在完成“政府的职能”这一教学任务时,教师可以采用带有简单情境的案例,先播放本地关于共享单车使用乱象的新闻视频,设置问题:“你认为在规范共享单车市场的过程中,政府应该行使哪些职能?”学生会据此回答:“解决押金的监管——经济职能;解决乱停放问题——社会职能;解决恶意偷盗、损坏问题——政治职能。”教师可以进一步设问“政府应该如何行使职能呢”,从而引出下一个知识点:政府依法行政,民主、科学、依法决策。基于学科任务设计简单案例,利用简单案例让学生感悟道理,解决我们常说的“是什么”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案例的使用大多采用结构化设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例贯到底。比如,上述关于“共享单车的使用乱象”的案例,教师还可以继续设问:“政府在行使职权的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从而引出“权利的制约与监督”这一知识点。这一过程既有对知识点的描述与分类,又有对知识的理解与论证。这里使用的案例要保留关键性的事实与信息,剔除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问题情境要信息充分,凸显情境共融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基于教学任务和核心素养的要求,如何在教学任务的驱动下创设“好案例、好情境”,对思想政治教师的案例使用和问题设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基于学科素养的深层次学习进而发展高阶思维

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布鲁姆把思维过程具体化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目标,其中,记忆、理解是低阶思维,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为高阶思维。很多思想政治教师在使用案例的过程中,案例问题的设置多采用低阶思维。这类问题既缺少思维的动力,答案比较浅显,思考含量过少,缺乏思想张力,更缺乏生成潜力,拓展和深化的空间狭小,延伸思考、变式应用的余地不大。在授课过程中常常是教师刚提出问题,学生就已经齐声回答出来了,师生之间看似一唱一和,课堂氛围热烈,实际上很难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新课标提出的“强化思辨,实现积极价值引领的路径”,为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指明了方向。比如,教师在使用“共享单车使用乱象”这一案例时,可以链接本地论坛,展示消费者、单车公司、自行车制造商、小区物业、政府相关部门对共享单车乱象的不同看法,让学生分析产生的原因。学生会各抒己见,这时,教师可以进一步设问:“政府的立场与人民群众和经营公司的立场有没有一致性?这体现了政府的性质和国家的性质了吗?体现了政府和国家的关系是什么?”学生会在一系列的对比与联系中把旧知识与新知识结合起来,深化对国家、政府、人民关系的认识。培养高阶思维除了“强化思辨”这一途径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理论联系实际。

四、结语

高阶思维是深度学习的核心特征,恰当运用案例,充分使用案例,寻找恰当的途径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既是学生能力培养的必然选择,也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必由之路。教师应深入探索案例教学法的实际应用策略,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吉锦文.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路径——以“实现人生的价值”为例[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13):42-43.

[2]陈彩虹,赵琴,汪茂华等.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全国第十届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综述[J].全球教育展望,2016,45(01):121-128.

作者:王洁琼 单位:福建省福州格致中学鼓山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