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法规意识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交通法规意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交通法规意识

交通法规意识范文1

(一)图形的特征

经过设计师的不断探索与总结,图形设计所涉及的学科研究也日趋成熟,其中最为典型的是符号学的研究,符号学在图形设计中的运用极大地拓展了图形设计的领域。同时使图形设计的信息传达更加科学准确,表现手法更加丰富多彩。在视觉空间设计中,图形的形象本身就是一种符号。作为视觉传达的媒体,它拥有比较直接和准确的特性。对于人们与文化、信息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它的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作为一种以视觉艺术为形式的交流语言,图形具有以下一些特性:

1.传播性:

图形的主要功能在于传播信息,它以简洁、直观的形象,承载信息,让信息易于识别、记忆并产生影响。在传媒业无比发达的今天,图形在各种现代媒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甚至具有主导地位,比语言文字更为广泛地被不同文化水平的人所接受。

2.艺术性:

图形作为一门实用艺术其本身的非功利性是天生的,它的思想性和语言性的特征决定了它的艺术潜能和艺术气质。图形已经成为设计师表达艺术思想的重要元素。

3.时代性:

不同的时代会有与之相应的政治背景、生活环境、人文思想、审美取向。图形作为一种社会存在也会打上深深的时代烙印。但是,最重要的是设计是引领生活的,它是走在生活前沿的,因此,它代表了一定时期的审美趋势和艺术潮流。

4.综合性:

这里主要指它不拘一格的形式,它形式多样、风格多样,相互包容,共生共存,且涉及了形态学、符号学、心理学、传播学等多学科的合作。

(二)图形设计

图形设计是一个以视觉元素组成的图像为信息“代码”,通过有目的的整理、组合、编排,使图形符号传达出特定的内涵和意义,使受众从中得到有益信息的活动过程。作为一种艺术造型语言,图形设计必须在表达方式上进行探索,追求表达的强烈性、鲜明性、和艺术性。好的图形设计是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设计师独特的创意思想,使观众在最短的时间内接收到最多的信息。图形设计带有明确的目的性,不管采取哪一种表现形式,都是通过自身含有的艺术性和哲理性来传达特定的信息和意义,以期在短暂的传递过程中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让人留下完整、深刻、强烈的生动形象,来提高信息的传达效果。

二、交通法规宣传现状分析

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越来越富裕,生活水平也日渐提高,购买汽车的家庭每年都在大幅度增长。汽车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快捷和方便,但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严重的问题:如噪声、有害气体排放、大量固体废物产生和交通事故等,尤其是给交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一方面是许多城市的道路承载量已经达到了极限;另一方面就是交通事故频发。目前,交通事故已成为“世界第一害”,而中国是世界上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如何减少交通事故已经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交通部门也做了很多努力,制定交通法律、法规,同时加强交通安全宣传和教育。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是以交通安全为目标,以交通法规和交通安全知识为主要内容,通过和依靠行政的、社会的、部门的力量,向交通参与者进行的宣传。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是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三大支柱之一,也是是搞好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前提和治本措施。因此,做好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目前,常见的交通安全宣传有:1.新闻媒体定期不定期的专题报道;2.视频动画类的教育宣传片;3.交通挂图宣传;4.文字式的标语宣传;通过这些方法来切实提高全民交通安全意识。不管是三维的视频还是二维的挂图都涉及到图形设计,那么,图形设计在服务于交通安全宣传时必须要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启发性、广泛性、灵活性和长期性,并且要形象直观、新颖幽默。

三、图形设计在交通法规宣传中的应用

图形设计不单是一种包装艺术,更是一种艺术思想的交流。一种公共媒体所应承担的传达信息的表现形式。

(一)图形设计在交通法规宣传中应用的形式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计算机辅助工具对设计的介入,使图形设计超越了传统手法的局限,有了更加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和视觉效果。它可以是绘画、插图的形式,也可以是具象的或抽象的,还可以借助摄影、电子媒介的形式来表现。图形作为设计的语言,要注意把话说清楚。在处理中必须抓住主要特征,注意关键部位的细节。图形设计在交通法规宣传中的形式主要根源于图形设计的手法,我们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象征手法。

在图形设计中,象征手法是通过激发人们对以往事物的感受和联想来提高他们对画面的兴趣。运用象征的手法,采取较为形象的表达方法提高图形画面的视觉效果,就如人们看到交通标志的图形,就能够明白其所蕴含的概念。

2.幽默手法。

图形设计中的幽默手法主要是用轻松、幽默的造型来表现设计主题,其实质是利用这些幽默的图形来向人们展示其中不合理的问题,使人们在欣赏完这些幽默之后对其中所蕴含的内容产生深思,并留下深刻的印象。幽默图形具有强烈的艺术特点,通过幽默手法表现出来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整个图形设计的感染力,也能激发人们遵守交通规则的决心。

3.卡通手法。

卡通手法在图形设计中也是常见的方式,就是图形设计中通过卡通造型来展现内容和设计主题。相比较而言,可爱的卡通形象比生冷的血腥画面更加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和受到观众的喜欢。设计出恰当的卡通形象来突出交通安全宣传的主题,激发观众的视觉趣味,运用情感来打动观众,以此提高图形设计在交通安全宣传中的效果。

4.夸张手法。

夸张手法的张力比较大,是一种超越现实的具有说服力的诉求方式。在图形设计中,夸张造型可以增强艺术的说服力,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要抓住人们的眼球并非易事,图形设计必须突出创新,捕捉新奇的事物才可以。在图形设计的时候,要把图的形态特征想办法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出来,但是在夸张的基础下不影响观众对事物本身的认识,只有这样才可以满足人们对图形设计传达信息最大化的需求。

(二)图形设计在交通法规宣传中优势

传统的传播方式主要是依靠语言文字来作为传播的工具,但是在这样高速的信息社会里,语言在一些领域已经力不从心了。与此同时,传媒时代促使沟通方式的新变革,并制造出更为丰富的图像世界,这些都直接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审美意识和行为方式。图形设计凝聚了设计师的智慧创意,是对视觉元素加以刻画和表达,能够产生较高的信息传达效果。所以,图形设计在交通法规宣传中具有绝对的优势:

1.易懂。

“传播”能够实现的首要条件是受众能够看懂信息,与文字语言相比较,图形语言的理解对受众的文化水平要求相对较低,无论是发达城市或是偏远的小城市,人们的视觉感知方式和感知结果都是一样的。图形所承载的信息元素,是观众易于接受的,具有通识性.

2.直观。

图形是一种强有力的传达工具,图形设计有多种多样的创意方法和表现形式,它可以通过纪实性的图形直接向人们传达着最真实的信息,也可以用抽象的手法加以概括提炼。还可以用象征、幽默、夸张等手法丰富人们的视觉。具象的图形语言是一种直观整体的、简洁形象的视觉语言,能够促成受众者的形象记忆。

3.共鸣。

图形可以通过图形语言来向人们有效的传递感情,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视觉因素对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所造成的影响是无法抗拒的,人们的许多行为都是首先要靠视觉感受引导的,图形语言带有明显的个性特征并富有一定的情感和生命。好的图形设计是以独特的创意构思清晰地表达设计师的设计主题,使观众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更多的信息,能够让观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四、结语

交通法规意识范文2

交通管理属于国家行政管理手段,是交通管理部门通过相关的工程技术,以及法制、培训教育等手段,对道路交通中人与车及道路之间的关系予以处理,以确保道路交通的通畅和安全。目前看,其管理方法主要有三种。其一是利用相关的技术管理措施,譬如道路安全设施的建设、道路标线及交通标志的设置,以及车道的规划等等;其二是对交通管理人员及车辆驾驶员、行人等进行培训和教育;其三就是通过制定道路交通法规和制度,规范交通管理。本文试从法制规范角度谈谈交通管理的措施。

一、当前交通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道路交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充分认识到了道路运输事业发展的重要性,要想走向世界,就要脚下有路。于是大力发展道路交通,为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发挥了基础保障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需求的增长,交通管理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存在的问题

1.安全状况不尽人意

虽然道路建设速度加快,新使用道路明显增多,但是由于安全设施不健全,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现实情况是道路交通事故急剧增多。同时车辆的增多,驾驶员遵章意识不强,导致了交通秩序混乱,致使道路拥挤堵塞现象十分严重,也成为导致交通事故的隐患。

2.道路基础设施条件不健全

由于道路建设速度的加快,一些新建设的道路上,很多交通标志、人行护栏、标线没有设置。有些早年建设的路段,道路设施年久失修,维修不及时,无法发挥作用。譬如有的道路在早年期间因为车流量少,人行护栏、红绿灯没有安装还无大碍,但是在车辆急剧增加后,没有红绿灯的引导,就累坏了临时疏通交通的交警,忙腾半天也不见有什么起色。这样就使得交通秩序极为混乱,给交通管理带来了难题。

3.非法占道行为严重

几乎在我国大小城市中都存在着非法占道的问题,在机动车道上,或是人行道上违章摆设摊点,进行非法营业。国家一线城市通过加大整顿力度,这一现象已经大为减轻,中小城市尤其是城乡结合部,占道经营非常严重,他们就是为了个人利益,能把货物摆到路上去,甚至有的就几乎占据了大半条道路,使得本来就不宽裕的道路更加拥堵,影响了车辆的通行,也给道路安全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虽然各地区的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专门抽调警力对违章占道行为进行管理,但由于占道经营者数量众多,且更多的是流动摊点,经常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管理难度非常大,管理效果不理想。

4.混合占道极为严重

我国一线城市中对道路的管理相对来说较为严格,车道划分明确,对货车、农用车的上路规定也很规范。但在中小城市及一般城镇中则还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在同一车道上,经常货车、拖拉机、机动三轮车同时行驶;有的甚至行人、机动车、非机动车也同时走在同一条道路上,人及各种车辆混行,极易引发事故,也使得道路的通行能力大大降低。

5.交通管理工作人员整体法律意识不高

由于交通管理人员日常工作繁忙,工作人员数量严重不足,每天除了上班时间外,很少再有其他闲暇时间去自我学习。上级所安排的多是一些日常的工作任务,很少举办相关的法律知识培训班,也缺乏相应的考试和考核,即便举办法律考试,也是走走过场而已,所以交通管理工作人员的整体法律素质令人堪忧。因此,交通管理人员在执法中也时有违章行为的发生。

6.对交通管理有关的法制宣传不够

整个社会对交通管理法律法规的宣传都不到位,对于各项有关道路交通的法律制度,大众中能够掌握其主要内容的比例很低,从而导致了很多行人或是驾乘人员无意识违规,甚至有的严重违规还不自知,譬如各种组装车及无牌无证车辆的上路问题、报废车辆的上路问题、以及车辆的乱停乱放问题以及高速公路上行人牲畜随意穿行等等都非常普遍。

(二)原因

出现以上这些问题的原因固然与行人及驾驶人员的道路安全意识、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薄弱有关系,但也与当地交通管理部门经费不足及管理有很大关系。例如某地因为经费欠缺,本该在各路口安装的红绿灯,不得不根据经费的情况按照先后次序进行安装。也有些交通部门办事拖沓,在路口红绿灯出现故障时,不及时维修或者更换,造成道路的堵塞和事故的发生。交通管理部门对于颁布的各项交通法规也没能做好有效宣传工作。总起说来,交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观其根源是多方面的,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因此,做好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系统工程,既需要多个部门协调配合,更需要健全法律制度,从根本上杜绝交通管理问题的根源,彻底解决问题。

二、以法制规范交通管理的必要性和主要措施

(一)必要性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条件下,家庭拥有车辆的数量也持续增加,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多和汽车的增加,道路交通问题就日益显现出来。尤其在大中城市中,每当上下班车辆集中使用的时间段,交通堵塞已经成为令政府和驾驶人员倍感焦虑的事情。同时车辆的过多,也使得交通事故频频发生,交通问题也为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因此确保车辆畅通以及车辆及行人的安全已经成为交通管理的重要内容。纵观道路交通问题,最根本的还是人的问题。无论是行人、驾乘人员还是执法人员,如果都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道路交通管理水平一定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安全稳定有序的交通环境,需要法制规范;一个没有健全法律制度的交通必定是混乱不堪、事故频仍的。

(二)主要措施

1.注重提高广大交通管理人员的法制素质

在交通管理工作人员的聘用过程中要加大法律常识的培训和考核力度,把法律知识纳入聘用的考评内容;对现有的交通管理人员要进行法律知识全员培训,因为我国法律制度还处于不断建设阶段,所以对法律知识的培训要做到经常化,建立法律培训学习的长效机制;要加大对交通管理人员工作过程的管理和督查,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对交通管理人员工作情况进行全面检查,一旦发现违章执法要从严惩处。

2.加强对广大人民群众的交通管理法制宣传教育

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各种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各种交通管理法制政策,在宣传中还要注重创新宣传形式,如图片展览、宣传卡片、电视短剧等形式,尽可能采用广大群众喜闻乐见、乐于接受的形式进行宣传,提高宣传效果,做到交通法规深入人心、妇孺皆知、家喻户晓,既使人们能够自觉遵守交通法规,也使工作人员的执法行为能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同、理解和支持。同时,也能让管理人员的执法行为受到社会舆论更好的监督,不断的改进执法方式和方法,推进文明执法工作的开展。#p#分页标题#e#

3.交通管理部门要严格执法

近几年国家加大了交通管理的立法力度,仅2006年,交通部就制定颁发了12件部门规章,废止了33件旧的规章。同时,近几年国家还对《中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进行了多次修订。但是,由于存在交警执法不力、执法不公平等因素,致使各项法律规章的执行大打折扣。譬如,我国各市区普遍存在着特权车辆,政府部门的车辆,以及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等司法机关的车辆可以随意闯红灯、窜道、违规停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处理;人情车辆也在人情面子面前放行。在一定程度了影响了交通管理部门的执法力度。人民群众对此也颇多微词,因此,交通管理部门要想树立形象,就要在执法过程中严格执法、一视同仁,这样人民群众也会自觉遵守交通规章,从而营造出一个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交通环境。

4.加强交通管理立法调研和地方立法工作

以目前我国的立法体制,以及各市区道路实际情况的差别,我国很难及时制定满足各区域需求的交通法规,这就需要各市区要重视立法。为了确保立法的准确性、适用性和可操作行,各区域要加强前期的调研工作,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科学制定交通法律法规,并积极向上级相关部门提交意见及建议,为国家交通立法提供依据。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及时制定符合各区域实际情况的交通管理的地方性法规,弥补国家交通管理执法依据不足的问题,以此来保障交通的安全和畅通,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5.进一步完善交通法律体系

不完善的交通法律体系,给交通管理工作带来了难度。因此,尽快完善交通法律体系已经迫在眉睫。交通法规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宏伟的工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一蹴而就,既要加快速度,也要保证质量,因此要坚持应以全面规划、统筹安排、急用先立、重点突出、分项实施、逐步配套的原则,有步骤、有计划地健全法律体系,科学完善。在制定交通法律体系建设的长远与短期规划,做好年度计划及具体工作任务计划的基础上,明确远期和近期目标,及时协调解决立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质量保证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交通法规意识范文3

1主要措施

1.1成立农机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及农机事故应急指挥部

为了促进农机安全生产,黄村乡成立了农机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乡长担任组长,分管农业的副乡长担任副组长,成员为农技站所有干部。为了应对农机安全事故紧急情况,成立农机事故应急指挥部,总指挥为分管农业的副乡长,副指挥为农技站站长,成员为农技站所有干部。对于农机安全工作,做到有组织、有构架、有内容、有预案。

1.2平时安全宣传到位

(1)农机员利用办公助手平台群发短信宣传。在五一、国庆、春节等重要节假日之前,给全乡所有的拖拉机驾驶员群发短信,及时提醒节假日驾驶拖拉机上路行驶的注意事项。在遇到极端天气时,及时提醒驾驶员安全驾驶。办公助手平台可以第一时间把乡镇农技站的通知宣传传达到位,很多拖拉机驾驶员看到群发短信后,还会第一时间打电话回来确认短信内容,这恰恰证明了短信通知的快速性与必要性。(2)农机干部下村与拖拉机驾驶员面对面宣传。乡镇农技站干部经常需要下村工作,在下村途中,把莲都区农机管理站下发的宣传海报、宣传册及时下发给村民,让大家了解到莲都区农机安全管理信息及其他地区发生过的一些事故案例,警醒大家提高农机安全意识。

1.3与上级农机管理及交警部门开展联合路检

黄村乡农业技术服务站与莲都区农机管理站、交警队每年至少两次在国道上开展联合路检。联合路检时,向拖拉机驾驶员及时宣传农机安全的重要性,若发现没有年检、违规载人等现象,区级农机管理部门和交警队要对拖拉机手严肃处理,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三部门联合路检,不仅是对广大拖拉机驾驶员的一次警醒,也是预防事故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

1.4建立拖拉机电子档案

乡镇农技站建立拖拉机电子档案非常重要,不仅可以时刻查看到本乡镇目前拖拉机保有量,也可以看到拖拉机年检、牌照、车主、驾驶人以及报废到期年限等内容,这样可以对本乡镇拖拉机的情况更加了解。有了这个电子档案,就等于有了拖拉机数据库,平时不管是打电话联系还是群发短信,都会更加方便。由于上道路行驶拖拉机只能行驶12年,根据电子档案可以及时跟踪拖拉机的行驶年限,对于快要达到报废年限的拖拉机及时提醒机主,准备好相关资料,做好拖拉机报废工作。

1.5开展拖拉机保养、使用、安全方面的专业培训工作

每年邀请农机和交警部门专家,对黄村乡拖拉机驾驶员进行保养、使用和安全驾驶等方面的培训,组织学习交通法律法规、各类信号灯的识别,以及与安全有关的各类政策法规。培训的目的,不只是要提高拖拉机驾驶员的技术素质及安全技能,更是要通过讲解与分析每年出现的案例,警示每一位拖拉机驾驶员从中吸取教训,引导拖拉机驾驶员安全驾驶、安全生产生活,正确保养和维护拖拉机,保持拖拉机技术状态完好。

1.6组织拖拉机进行集中年检

专业的工作,交给专业的人完成。莲都区农机管理站委托丽水市机动车辆安全检测站有限公司对莲都区所有在册登记的上道路行驶拖拉机进行年检,由第三方专业机构完成拖拉机年检工作。拖拉机规范化年检,有利于年检工作的完成,也有利于保障拖拉机机况良好。集中年检之前,由农技站组织拖拉机驾驶员签订《拖拉机驾驶员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每年一签,年检之前上交,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2结束语

交通法规意识范文4

目前党和国家对高校大学生安全问题十分重视,把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纳入了社会主义法治轨道,在《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若干规定》《高等学校校园秩序管理若干规定》《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试行)》《高等学校内部保卫工作规定(试行)》等法规中,明确规定了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的职责,规定了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的权利和义务,依法治校,维护高校大学生的安全和合法权益,体现了党和政府对高校大学生安全的高度重视。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是高校改革发展的需要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多种形式的办学模式,多个校区的管理方式,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发展,对高校安全管理要求更高,管理难度更大。主要表现有:第一,高校扩招造成安全管理工作难度大。随着高校的扩招,人数的增多,学生人身安全、财产安全、消防安全、环境安全等安全隐患也相应增多,加大了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难度。第二,校园环境的复杂化。一是校园周边环境的商业化。高校周边商业的繁荣,便利了师生的生活,但也带来了不少的负面影响:各种噪音严重,干扰正常的教学生活;网吧游戏,诱引学生赌博;不法之徒穿越校园,寻衅闹事。二是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高校后勤服务体制改革无疑是一件积极的举措,但也导致了社会闲杂人员涌入校区,从而造成了校园安全管理的难度。

总之,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促进了高校的大跨度发展,同时给大学生安全管理增加了难度。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高校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这样才能适应高校改革的需要,保证高校教育科研的顺利发展。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大学生是国家明天的栋梁,做好高校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国家明天才有希望。随着高校改革的深化,开放型的校园发展,使得校园与社会的相互渗透,校园安全管理日趋严峻。主要表现有:校园周边治安令人堪忧,校园斗殴时有发生,酗酒现象严重;偷窃现象时有发生;违反校纪校规不断增多。在这些事件中,大多数当事大学生对事故的发生没有心理准备和防范意识。此外,当前大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比较薄弱,主要表现在:一是安全法律意识薄弱。一些大学生在受到不法侵害时,不懂得保护自己,遇到问题没有寻求学校保卫部门帮助或及时报警。二是安全防范意识薄弱。大部分大学生社会阅历少,思想单纯,缺乏对社会复杂性的认识,容易受骗上当。三是生活安全防范意识薄弱。比如违反宿舍安全管理规定,违章用电,对贵重物品不妥善保管,出门不锁门关窗,造成各种安全隐患。因此,必须加强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使他们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这样才能使他们安全、安心在校学习,健康成长和发展。

大学生安全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教育要与学校的法制教育、道德教育、校规教育、心理教育、思想教育等紧密结合。当然大学生安全教育也有其特定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国家安全教育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开放式教育不断扩大,国际科学合作关系日益增多,使高校在国家安全工作面临着新的情况和问题,为了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自觉抵御敌对势力的思想渗透,应该加强大学生三个方面的教育:抓好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要结合中国的历史,联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行各业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发大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对党和国家的向心力。抓好法制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守法意识。在教学和管理上大力开展《国家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教育,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只有国家安全,才有平稳的建设环境,社会主义现代化才能早日实现。抓好保密教育,强化大学生的保密意识。保密工作关系到国家的安全问题,高校要加强保密教育,增强大学生的保密意识,自觉遵守国家的各项保密制度,保守党和国家的机密。交通安全教育交通安全,关系到大学生的幸福安康,现代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交通工具越来越先进,给消费者带来了舒适与方便,但对道路交通安全也提出了新的问题。尤其是当代大学生交通安全意识不强,交通事故不断出现,加强大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增强交通安全防范是当务之急。

一是加强交通法规的教育,提高交通法制观念。高校要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等的法律法规教育,使大学生了解交通法规,自觉遵守交通法规,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二是积极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活动,增强大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高校要积极开展交通安全周和交通安全月活动。增强大学生的“五个意识”:红绿灯意识;斑马线意识;停车线意识;靠右行意识;路标意识。形成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慎独”思想。三是加强心理素质训练,提高大学生交通安全应变能力。通过对大学生观察力、注意力、应变力等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训练,使大学生在行车、走路中集中精力,注意观察,增强应变能力,从而遏制交通事故的发生。消防安全教育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在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加,消防安全形势日趋严峻。当前高校大学生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必要的安全常识。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必须加强大学生的消防安全教育。一是加强消防法规教育,提高依法治火的观念。教育大学生学好消防法规,用好消防法规,严格按照消防法规办事,自觉遵守学校的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严防火灾的发生。二是加强消防安全知识教育,增强消防安全的应变能力。高校要有意识地举办消防知识讲座,进行模拟安全训练。要使大学生懂得“三知四会”:知防火知识,知灭火知识,知防火制度;会报警,会使用灭火器材,会扑灭初起火灾、会疏散自救。只有这样,才能杜绝火灾的发生。防盗防偷教育由于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社会化,人员往来比较复杂,大学生宿舍盗窃案件不断发生,造成大学生财物损失,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必须加强大学生的防盗防偷教育。一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治安思想认识。高校要采取多种形式的防盗防偷宣传活动,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在思想上时刻筑起牢固的安全防线。二是采用典型案例教育,增强大学生治安防范意识。针对高校大学生宿舍偷盗的典型案件,通过看录像、案例分析等形式,积极开展防盗防偷教育,增强大学生的防范意识,堵塞偷盗漏洞。三是建立治安通报制度,时刻警惕偷盗发生。随时向大学生通报宿舍失窃的情况,增强大学生的防范意识。教育大学生自觉遵守安全管理规定,在宿舍不存放大额现金,不留宿外客,对陌生人进入宿舍要提高警惕,随时进行询问,不给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机。网络安全教育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高校大学生进入网络领域的人越来越多。#p#分页标题#e#

大学生具有驾驭网络的技能,但对网络防范意识不强。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必须加强网络的安全教育。一是加强网络的法规教育,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法制意识。二是加强网络法制教育,增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高校应该设立网络安全主页,登载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条例,便利大学生自习,使他们在思想上养成抵御外来侵蚀的信息。三是积极开展网络文明宣传教育,提高大学生网络文明思想。倡导网络道德,树立良好的网络风气,自觉抵制网络低级趣味信息的侵蚀,提倡健康文明的网络生活。四是积极开展网络健康宣传,教育大学生自觉抵制有害信息。教育大学生坚持“三不”:不登陆反动网站,不下载传播反动性信息,不看淫秽及内容低调的网页,不在网上发表煽动性言论,自觉抵制网上有害信息。心理安全教育高校教育改革的发展,由过去大学生就业的统分统包,走向了市场的竞争机制,这样必然对大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心理压力加大,如不加以积极疏导,极有可能出现各种安全隐患。因此,高校要特别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安全教育,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态。一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高校要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大学生进行健康人格教育、环境适应教育、人际关系教育、心理卫生教育、挫折应对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只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杜绝心理性安全问题的发生。二是设立心理咨询服务,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校要通过设立心理信箱、心理门诊、心理热线等形式,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帮助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减轻大学生内在的紧张和压抑,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得到健康成长和发展。

交通法规意识范文5

法治社会就需要任何事情都能够有规可循、有法可依,企业车辆驾驶员的安全管理工作也不例外。想要落实对企业车辆驾驶员的安全管理,就需要制定合理、严格、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要根据制度管人,不得出现领导口头指挥、管理的现象。在拟定制度时,需要最大程度的将制度细致化,将车辆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违规违纪情况统统列举出,并附注上相应的惩罚力度和措施。除了惩罚制度以外,还需要拟定激励制度,并针对任何一个情况附注相应的奖励金额或其他奖励等,以此来体现具体奖惩的情况。惩罚的形式主要体现为处分、检讨、批评;奖励的主要形式为选拔模范、奖金等,从而提升驾驶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安全意识。与此同时,还需要根据制度的实际实施情况,针对性的改善制度实施当中所出现的情况和问题,进而保障制度更切合实际,具备更好的管理效果。

2消除安全隐患,杜绝安全事故

需要定期对企业车辆进行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特别是在企业需要用车的高峰期和节假日,需要进行更加严格的检查。除了检查企业车辆的安全性能以外,还需要定期对驾驶员进行上岗资格检验,把好车辆技术关和驾驶员上岗资格关,进而有效的杜绝安全事故的出现。与此同时,除了给车辆进行安全检查以外,还需要对车辆进行定期的维修和管理,并且着重管理维修和管理的质量,以保证车辆的完好。

3使用人性化的管理模式

人性化的管理模式主要是强调人性化的观念进行管理,要深切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制定具备人性化的管理体系,提升驾驶员的待遇和福利,让其更好的体现主观能动性,更高效、更安全的完成工作要求,加强企业车辆驾驶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人性化的管理能够有效地化解驾驶员心中的各种不愉快和矛盾,让驾驶员能够保持安静、平和的心态进行工作,创造轻松、宽容、愉悦的工作环境,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体现人性化的关怀。通过调查了解驾驶员的需求和工作压力,要尽早解决驾驶员的忧虑,重视管理制度上的人性化程度。

4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力度和安全规定的学习

除了实行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以外,还需要时常对驾驶员进行安全教育,在其心中树立起真正的“安全第一”思想,提升安全意识,要使用多元化、多样化的宣传方式进行宣传。①正反对比法。在给予驾驶员宣传安全行驶的典范同时,还需要给予驾驶员宣传违规违纪的行驶案例,以此来达到正反两面的鲜明对比。②提示宣传法。要时常给驾驶员提示交通事故的案件,消除驾驶员心中的侥幸心理,进而杜绝意外交通事故的出现。③启发引导法。想要驾驶员树立安全行驶的观念,可以通过多方面给予驾驶员安全行驶教育,例如,帮助驾驶员树立为了家庭而安全行驶的观念。④培训教育法。对驾驶员进行定时的培训,培训安全行驶的相关内容。通过进行这样的培训,提升驾驶员的安全行驶意识。⑤案例比喻法。给予驾驶员讲述一些听到过、见到过、亲身经历过的实际案例,通过影像、录像等形式让驾驶员观看,以起到警示的作用。定期对驾驶员进行安全制度和相关交通法规的培训,要在培训过程中着重体现《汽车行车安全管理规定》中的多项条款要求,并结合企业的要求制定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主要有以下三点。①遵规章、守纪律,时时刻刻严格遵守车辆行驶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每一位驾驶员都严格要求自身,在企业中间,形成良好的守纪守法的良好风气。②熟悉法规内容。交通法规是车辆驾驶员应当掌握的最基础的规章制度。对此,驾驶员需要对其完全熟悉并掌握。③杜绝侥幸心理。车辆安全管理需要提升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加强安全行车知识的培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组织一些技能竞赛或相关活动,运用一些趣味性的活动来提升驾驶员的安全技能掌握能力。

5结语

交通法规意识范文6

1问题出现

笔者工作的XX村,邵某某,60岁,用自己三轮农用车拉沙土,由于速度过快,在转弯处直接翻入路边田地,导致严重烫伤,需转移到大城市治疗,高额医疗费用给家庭造成极大的经济负担。邵某,70岁,妻子68岁,驾驶自己三轮车在村十字路口,与一轿车相撞,侧翻,夫妻二人直接翻入路旁边无护栏的水库中,无人生还。邻村的王某,70岁老人,驾驶三轮车,翻进路边水沟内,由于自己周围没有人,导致自己被车压倒身亡。另有一中年女性,由于自己驾驶摩托车速度快在十字路口,没有减速观望,导致自己与货车相撞,身受重伤。以上几起交通事故均发生在近期,并且在农村频繁出现。经过调查,因为交通事故致残的人数两村分别为15人和20人,达到残疾人比例的15%以上。目前,由交通事故引发的残疾人和贫困人员仍然有递增的趋势,其严重性真是让人触目惊心。农村的交通安全问题已经严重影响村民的生活状况,同时也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产生原因

据笔者综合调研分析,一方面,受地形、地质以及建设资金等诸多因素影响,部分农村地区道路设计和建设标准仍然较低,质量控制不够严格,因陋就简、路窄、弯急、坡陡、路形复杂等等问题几乎成为普遍现象。交通警示信号灯,减速标志较少,很多道路没有中线,没有指示;挡阻墙和防护墙基本没有,尤其相对偏僻的路,经常是人,禽、畜、车共享,危险系数更大。另一方面,农村公路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建设质量和标准等级都相对比较低,导致抗灾能力弱,“可怜的小路”经不住阵雨和重压力,坍塌断裂现象极其严重,更有些地方甚至连行人也难以顺利通过,而且,大部分道路自从完工后就没有维修过,本就破损严重,路面状况极差。再者,由于农村比较偏远,警力欠缺,疏于交通管理和交通法规教育,酒后驾驶的现象也比较严重,加之普通百姓的交通安全意识淡薄,许多事故车多是无牌照车,无驾驶证车,无保险车……这些无不构成严重的事故隐患。

3解决策略

3.1多方合力,完善农村道路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农村道路通行条件,任重道远,并非一蹴而就。作为一名基层干部,一方面应积极向当地政府汇报并提出建设性改造策略,多渠道,多途径,向上级部门争取更多的建设资金投入,用于农村道路建设计划。与此同时,鼓励村民自主设立道路改造专项基金,充分调动村民积极性、主动性,不能被动的“等,靠,要”,要发挥多方面力量,共同努力,为改善农村道路状况献计助力。另一方面,对于那些暂时无力改造的农村道路,应尽快补立交通标志标线;对于偏僻路段,应及时补修挡阻墙和防护栏;对于交通事故多发地段,力争补设交通警示信号灯,减速标志……以最大限度的减少交通事故发生。同时,相关部门还应该会同当地村干部定期对有安全隐患的路段进行排查,及时给予提醒或修建、补建。

3.2要提高交通要素的安全标准

交通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与“人、车、路”等诸多要素关联紧密。笔者曾对事故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驾驶员、车辆和道路原因造成的道路交通事故的死伤人数相当惊人,故而必须提高交通参与者的素质。如:提高驾驶员的驾驶技术;疏导车辆,防止因车辆多、流量大、车型杂造成的车况差;改善转弯半径小、线形设计不合理、通车视线不良、坡度大等一些等级较差,甚至是等外路况。

3.3要加大交通安全宣传力度

自今年三月份起,为了提高公路管理效能,保证安全性,对于县乡公路环境的综合整治工作不断加强,实行属地管理措施,彻底改变了以往靠公安交警单打独斗的极其被动的情况,由镇政府牵头、交管所、公安城管等相关整治部门,对农用车辆和驾驶员进行排查,在排查的同时进行治理和教育,如:挂横幅、出版报、发材料、或发放交通安全温馨提示卡,甚至可以组织学习班等多种宣传手段,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将宣传教育的触角延伸到农村的每户居民,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守法意识,努力形成“群防、群治”,全社会关心交通道路安全的良好氛围。

3.4要合理调整交通结构

坚持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政策,对能开通客运车辆的县乡道路,开辟公交线路,逐步淘汰低速安全隐患多,占地面积多的人力三轮车,使交通结构趋向合理。同时加强路面秩序管理,对农用车非法载客超载等违法行为应坚决予以打击,同时要改进工作方式,在严查无牌车辆上路、无证驾驶证时,可采取上门服务预约办理的办法,为群众办证上户提供便利条件。

3.5建立政府主导的多方共同参与的管理责任机制

广泛建设交通安全县、乡、村,实行交通安全和乡镇领导与驻村干部以及村委会干部政绩挂钩责任制,把每个村的驾驶员,分别纳入驻村干部、村委会干部进行管理,建立奖罚制度,奖惩分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工作中及时发现各种影响农村交通安全的隐患,并且及时披露或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与乡村部门定期召开和坚持调查研究制度情况通报制度等,此不失解为决农村交通安全难题的行之有效方法。

4结束语

随着农村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交通安全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只有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全社会都关心、重视、理解和支持交通安全管理,才能够切实保证农村道路交通的安全、有序、畅通,才能真正构建农村和谐平安的交通环境,建设文明小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作者:邹晓光 单位:辽宁省大连市金融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 辽宁省大连庄河市塔岭镇宝巨村

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篇2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广大农村地区的道路交通条件日益改善,乡村道路发展迅速,有些地区已实现村村通公路。这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但由于各种因素,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问题越来越来突出,农村道路交通事故逐年上升,并呈高发态势,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与损害。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原因何在、如何进行有效治理,笔者就此作一简要探讨。

一、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道路逐渐增多,但交通安全基础设施不足

近年来,农村道路逐渐增多。例如,江苏省至2006年已新建改建农村公路5万公里,全省1万多个行政村实现等级路连通。与此同时,在道路交通安全基础设施方面却明显存在不足。目前的主要问题是:①不少路段的交通标志标线不健全,无安全设施。如全省85%的县乡公路没有相应的交通安全标识,不少农村集镇、急弯、陡坡、村庄、学校、交叉路口等复杂路段,交通标志和交通标线几乎没有,一些险桥险段,临河急弯基本没有设置警示桩,特别是有些乡镇公路一侧临水,道路边无遮无挡,夜晚极易引发翻车、坠河事故。②路段设计不合理、不科学。有些村道路直接连着国道、省道,支线道路较多,有的交岔路口有建筑物或是其它绿化带阻挡视线等。③大多数农村道路没有路灯,都是混合道路,人多车多路窄,非常容易引发交通事故。总之,农村道路安全设施不足是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的软肋,是导致交通事故的多发高发的重要原因。

2.农村机动车数量迅猛增加,但安全性能差、交通安全隐患多

在农村,出于生产、生活之需,购买农用车、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的家庭越来越多。近几年,江苏省农村机动车每年以12%的速度递增。然而,其车型多而杂,且机械性能、耐用性及安全性能较差;病车、报废车、非法拼(改)装车、无牌无证车上路行驶的现象屡见不鲜。这给农村道路交通带来了许多的安全隐患。

3.农村交通活动不断增多,但不遵守交通法规的现象相当普遍

在农村,无论是交通参与者的出行时间,还是乘座、驾驶交通工具的次数均越来越高,交通活动十分频繁。然而,有路就行,过马路时不看左右车辆,拐弯时不注意避让其他车辆的现象屡见不鲜,总认为机动车肯定会主动让。农村道路本来就不宽阔,有的人却在道路上并排骑车或并排行走;有的买了新车不办理驾驶证、行驶证便上路驾驶;投保率极低;农村近乎是“黑车王国”,农用车违法载客、人货混装现常屡禁不止;酒后驾车、疲劳驾车、强行超车、高速行驶、逆向行驶、违法掉头、争道抢行等司空见惯;违法占道现象相当普遍,如建筑材料占道、集贸市场占道、农村手工作坊占道、打谷晒粮占道等;车辆乱停乱放,路口秩序混乱。如此等等,导致道路交通事故频发,逃逸案件屡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

4.农村道路交通日益复杂,但管理力量十分薄弱

农村道路点多线长、面广量大,目前主要由交巡警部门的公路交巡警中队负责,但交巡警部门受到人员、经费等自身条件的限制,主要警力大多布置在国道、省道上,因此,农村道路基本是“交警管不到,派出所管不了”的交通安全管理“盲区”,以致很多时段、路段失控,造成交通秩序混乱,车辆严重失管,安全隐患突出,交通事故和交通肇事逃逸案频发,甚至引发停尸闹事、堵塞交通等大量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

二、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理念滞后、制度缺乏

目前,农村道路交通事故重化趋势,弱管、漏管、失管现象突出,其原因之一是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理念滞后,管理制度资源不足。①重建轻管。近几年来,农村道路越修越多。但是,重建轻管、只建不管的现象非常突出,对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各项措施落实不到位,县乡两级组织基本没有专门人员也没有专门经费投在农村交通安全管理上。②体制不顺、缺乏有效机制。县乡政府未能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相关职能部门职责不明,协调配合不到位,未能形成合力,村委会、学校和企业等未能发挥其应有的预防和教育功能。出现交通问题就找交警这种单一性管理思维与模式还十分普遍。③道路交通管理社会化程度不高。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要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农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单靠交警部门是难以胜任的。要确保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县(市)、乡(镇)两级政府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④缺乏科学、合理的警力配置机制。长期以来,城市道路与农村道路上的警力资源分配严重失衡。目前交通管理的警力资源主要都投放在国道、省道等主干道和城市道路上,虽然乡镇道路线长面广,交通管理任务艰巨繁重,但是交警部门是鞭长莫及,力不从心。

2.许多村民缺乏交通安全意识和文明、规范的交通习惯

农村群体的文化素质与快速发展的农村交通事业不协调这是困扰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农村,由于文化素质等众多原因,许多交通参与者对现代交通的特点认识不足,交通安全意识十分淡漠,对用血的教训制定出来的交通法规不知道、知道也不遵守,在交通行为上我行我素,陋习依旧。农村地区的交通事故大多是因为我们的一些村民自己违法行车走路,随意横穿公路造成的。部分农村机动车驾驶人因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的差异,驾驶素质难以适应复杂的交通环境,且缺乏职业道德,驾驶技术不良,交通违法现象环生。尤其是那些被人们称为“马路杀手”的低驾龄驾驶员,他们无视自己驾驶经验缺乏的事实,“半路出家”做“黑驾驶员”,刚放下锄头就握着方向盘,因此对道路上各种情况的估计、判断能力不强,极易引发交通事故。更为可怕的是,由于交通事故数量和死亡人数是一种连续缓慢的变化过程,许多村民对此习以为常,甚至近乎麻木。这是解决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的巨大障碍。

3.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投入不足

就政府而言,以政策调整为主线,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农村的支持与反哺力度,这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今天,实现社会和谐的必然选择,是实现农村社会治理良性运转的基本保障,也是还历史对农村和农民的欠账,其中理应包括农村道路交通所需的必要经费。近几年来,各级政府尽力筹集资金扩建、改建农村道路。但是,农村道路建成后的养护、道路交通安全设施设置、交通事故急救等投入严重不足,没有形成有效稳定的财力保障机制,使农村交通事故及致死率不断上升。

三、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的治理对策

1.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体系

要逐步形成“政府负责,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各方面联合行动”的农村道路交通管理网络,为交通安全管理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县(市)、乡(镇)政府应加强对本地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的管理与监督,加强综合协调,及时研究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形成公安、交通、农业(农机)、安全监管、工商等职能部门及村委会、学校、企业等基层单位齐抓共管交通安全的新机制,建立预防农村道路交通事故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应在当地政府统一领导下,成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高效得力的组织、协调机构,充分发挥决策、指导、检查、协调、督办作用,科学准确地界定联席会议各职能部门有关道路交通安全方面的职责、任务和标准,搞好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使之守职尽责,形成合力。

2.强化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制度建设

(1)严格实行农村道路安全设施“三同步”制度。对新建、改建的农村道路,县(市)、乡(镇)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赋予的职责,认真执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和规范,设置好与道路等级相匹配的标志标线和安全防护设施,确保工程质量和道路通行安全。交通部门要加强技术指导与行业监管,督促道路投资单位及建设单位严格落实安全设施“三同步”(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制度。

(2)建立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度。①建立健全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政府要严格制订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明确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责任,并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纳入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考核范围。②落实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责任追究制。对发生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要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凡有渎职、失职等违法行为或监管不力的,依法严肃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3)建立农村道路交通运输市场的安全监管制度。首先,强化“三关一监督”工作制度,严把道路交通运输经营者市场准入关、车辆技术状况关、营运驾驶员从业资格关与汽车客运站安全监督;其次,要加强农村客运秩序整治,强化运输市场管理,加大打击“黑车”营运等违法行为的力度,逐步实施农村客运公司化、集约化经营;其三,要特别注意加强对农村接送中、小学生车的安全管理,确保车辆符合安全技术标准,加强对驾驶人的日常教育与管理,严格禁止超载,以防重特大交通事故的发生

(4)建立长效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制度。现代交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证明,宣传教育是提高交通参与者交通安全意识和规则意识的根本之策,也是解决道路交通安全特别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的根本之策。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应高度重视这一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制度建设。对此,①加强对驾驶人的教育。充分利用驾驶员协会、驾驶员所在村组和单位,强化驾驶人法制教育和责任意识教育。同时,交警部门要经常深入农村,配合村组和单位适时组织农村驾驶员进行交通法规宣传教育和安全常识教育。②加强对农村群众的宣传教育。采取到村入户,进厂驻校,送交通法规上门等多种形式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活动。③以重特大交通事故为警示教材,进行警示教育。采取多种形式,进行以《道路交通安全法》等为基本内容的警示教育,逐渐改变一些农民“有路就行”的传统观念。

(5)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制度。政府要把农村道路的养护和管理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乡村道路的养护,政府要予以政策倾斜和经费扶持。同时,政府应积极创造条件,帮助公安部门妥善解决人员、经费、装备等警务保障方面的实际困难,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不断增强这支专业队伍的自身活力和整体战斗能力。

2.充分发挥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核心作用

(1)科学配置警力,完善农村交通勤务模式。公安机关应统筹安排、科学配置警力,努力调配部分警力向农村道路延伸、辐射。依托派出所的优势,建立和完善农村交通警务室。要明确各派出所主抓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负责人和交通民警,负责辖区乡镇道路日常交通秩序管理,处理辖区乡镇道路上的一般交通事故。交警中队应在重点管好国道、省道和县道的基础上,对乡(镇)、村道路交通管理进行业务指导。

(2)消除农村道路安全隐患。①对辖区内农村道路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并按照分工负责的原则,对安全隐患突出的路段(点)进行硬件改造,完善道路交通标志、标线。②根据辖区内事故发生的规律特点,认真梳理总结,排查出事故多发时段、路段,针对事故发生的原因,采取有效防范措施。③不定期对辖区内农用车、摩托车等“五小”车辆进行专项整治。

(3)严格驾驶人管理和车辆监管。要严把机动车驾驶人的教育、培训、考核和审验等关口,提高培训和考试质量。实行农村机动车管理上门服务制度,提高车辆的上牌率、检验率。针对远离市区,上牌办证、检验很不方便这一实际情况,交警部门应增强服务意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适时派出民警下到农村开展上门服务,为群众车辆办理牌证手续。切实采取多种措施,确保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真正落到实处,以维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同时,积极利用科技手段,提高对农村道路交通的管控能力。应逐渐把“电子警察”、酒精检测仪、数码相机、摄像机等现代道路交通科技手段逐步向农村道路交通延伸,确保农村道路交通安全。

作者:汤三红 单位:江苏警官学院

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篇3

当前农村交通安全现状:以万泉县为例‚至2008年底‚万泉县拥有公路里程972公里‚其中‚省道124公里‚县道144公里‚乡道634公里‚街道20公里‚其它专用道路50公里。全县总公路密度为0.57km/平方公里‚全县农村公路占总公路里程的80%‚其中‚等外公路占农村公路的91.8%。由于农村公路等级差‚交通安全标志标线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加上农村机动车辆发展迅速、公安交警警力不足、农村交通安全管理机制不完善、不健全等原因‚造成长期以来农村交通安全失管失控现象尤为突出‚农村道路交通事故总体呈上升趋势。据统计‚1991年万泉县发生交通事故68起、死亡8人、受伤22人、直接经济损失11.8万元‚而2008年发生交通事故105起、死亡20人、受伤94人、直接经济损失22.8万元‚四项指数分别上升了54.4%、150%、327%和93%。

一、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建设新农村的实施‚农村道路交通建设飞速发展‚基本上达到了镇镇相连‚村村互通‚为山区村民的出行提供了舒适快捷的道路交通条件。但一些地方道路基础差、经费困难‚各项交通安全设施不能及时配套‚加上村民的交通安全和交通法律意识比较淡薄‚这些都为新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埋下不少隐患。

1、中小学交通流产生的问题

中小学校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教育工作依然存在薄弱环节。其一‚接送学生车辆状况令人堪忧。随着农村体制的变革‚大部分农村小学都集中到镇中心学校‚这样一来‚中、小学校‚幼儿上学放学都需由机动车辆接送。但是‚部分学校为了节省开支‚临时雇用部分面的车、三轮摩托车用来接送幼儿。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其二‚学生搭乘超载车、货运机动车现象较为普遍。由于票价和运力的影响‚超载问题始终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另外‚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学生三五成群在公路上追逐玩耍‚目中无车‚临车横路‚搭乘无牌车、超载车、货运机动车。

2、部分货运车辆违法载人现象屡禁不绝

偏远乡村三轮摩托车违法载客现象依然存在。三轮摩托车一般不受路况的限制‚驾驶人多为偏远乡村村民‚平时忙完农活‚挤出时间赚几个零花钱‚以补贴家用。而这些“三无”车辆由于车辆技术状况差‚驾驶人员素质低‚承担风险能力弱‚一旦发生事故‚赔偿费用很难到位‚给事故处理增加了很大难度。

3、占路为市‚违章作业现象难以取缔

马路市场、违法占道作业隐患多。广大乡村沿袭多年赶集习惯‚一到赶集场日‚各个村民画地为牢、占道为市‚不仅造成交通堵塞‚而且不时酿成交通事故。另外‚比如建房占用街道、公路有效路面堆放物料;利用路边门面开办汽车修理业务等‚不仅影响了道路交通的畅通和车辆行驶安全‚还不时引发交通事故。

4、“乡村游”给农村道路交通管理造成压力

农村道路的硬化和兴起的“乡村游”也给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具体表现在:第一‚由于受资金等因素制约‚农村道路硬化后路面等级不高。路面普遍狭窄‚弯多、坡陡、视距差。且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未及时跟上。许多急弯、陡坡路段、交叉路口缺乏标志、标线等安全设施。第二‚“乡村游”的兴起促进了机动车辆的运行率‚给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带来难度。当地农民使用小三轮或者摩托车进行载客‚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后果同样严重。

二、影响农村交通安全的主要原因

1、农村交通安全管理机制不健全、不完善

当前‚虽然某些行政村已确立了交通安全员‚但大都未建立健全农村墟日安全管理、交通事故责任检查、交通安全定期检查督促、交通安全工作例会等各项日常交通安全管理制度‚或即使建立了部分交通安全管理制度‚但也未能落到实处‚工作流于形式。

2、农村交通安全管理经费难以保障

由于地方财政困难‚农村交通安全协管、交通安全宣传等管理经费不到位‚交通安全管理各项措施难以落到实处。

3、交通安全宣传不到位

一是交通安全宣传工作未能形成社会各界齐抓共管的局面。长期以来交通安全宣传工作仍靠公安交警单打独斗‚宣传教育在人力、财力上受到诸多限制‚导致宣传教育工作只能顾点‚难以及面。二是宣传教育缺乏新颖性和丰富性。目前的宣传教育工作所能借助的手段不多‚主要还是挂横幅、出板报、发资料等传统手段。加上重点不突出‚针对性不强‚导致广大群众的安全意识得不到全面提高。

4、交通要素不符合交通安全标准

交通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与“人、车、路”等诸多要素有关。根据事故统计分析‚驾驶员、车辆和道路原因造成的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分别约占71.6%、6.2%、0.16%。一是交通参与者的素质差。主要表现为:机动车驾驶员的驾驶技术差;沿线村民交通法规知识匮乏;安全意识差。交通行为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二是车辆多、流量大、车型杂、车况差。有汽车、农用车、拖拉机、摩托车、人力三轮车、电动自行车等各种车型‚可谓应有尽有‚车型较杂。有不少二手车‚还有拼装车、报废车‚车况差。另外‚农村公路多为四级和等外公路‚弯道转弯半径小‚线型设计不合理‚通车视线不良‚桥面窄、坡度大‚平面交叉口多‚路况差。

三、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对策

道路交通安全涉及“人、车、路、环境”诸多要素‚要切实扭转道路交通安全基础薄弱、基层脆弱、管控软弱的现状‚消除存在的安全隐患‚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改。

1、确立政府主导地位‚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交通安全管理体制

建立“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社会广泛支持”的大格局。首先‚要确立政府主导‚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列入政府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纳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要从县到乡到村‚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县级人民政府主导全县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对交通安全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一考核;乡(镇)、村组以块为主‚定人、定责、包村、包车、包路段‚建立以农村乡镇村组、学校为主干的前沿阵地。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管理体制‚要落实城乡一体化的交通安全管理经费。按照“交通养路费返回一点‚县财政拨一点‚乡(镇)补一点”的方式确保交通安全管理经费。乡(镇)主要领导亲自抓乡村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同时‚把乡村交通安全工作延伸到行政村‚进一步发动农村治保力量‚充分发挥农村治保组织的作用‚使各项管理措施真正落实到基层。

2、改善路况‚完善交通安全设施‚提高行车舒适性

农村道路在新建、改建时必须认真落实交通安全基础设施“三同步”原则(即交通安全基础设施建设与道路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认真落实“谁牵头、谁负责”的工作责任制‚完善乡村道路日常养护工作机制‚加强乡村道路日常养护‚做到责任明确‚设施齐全‚养护规范‚确保路况良好。对农村公路中的急弯、陡坡、视距不良、路侧险要等危险路段进行改造‚通过增设防撞护栏‚增设标志牌‚设置公路线形诱导标志等安全防护设施‚提高公路行车的安全性。

3、推进公交优先战略‚优化车辆结构

采取优惠政策措施‚构建“公交优先”体系‚优先发展公交事业‚提高公交车辆出行分担率‚既是解决农村出行难问题的关键之举‚又是保障农村交通安全有效途径。实施大公交战略‚通过出台扶持、优惠政策‚大力推广安全、经济、实用、便捷的城乡公交车‚逐步建立起农村公交车“开得通、留得住、有效益”的有效机制‚从而进一步优化农村道路上的车辆结构‚建立安全、有序、高效的客运秩序‚减少农村交通安全隐患。

4、进一步加强农村道路的执法管理

公安、交通、农机等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农村道路的无牌无证、农用车、拖拉机载人、人货混装、违法占道等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从严查处各类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大力整治农村道路的行车秩序。组织专门力量‚定期开展农村道路安全隐患大排查活动‚落实各项整改措施‚消除交通安全隐患。

5、深入农村宣传‚增强农民交通安全意识

加强对广大人民群众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交通安全意识‚是做好农村交通安全工作的治本之策。要建立健全宣传工作责任制‚创新宣传工作方式‚提高宣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在宣传方式上‚要突出“以人为本”‚生动活泼‚讲求实效。尽可能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通过举办图片展、交通安全知识竞赛、交通安全征文比赛、书画比赛、小交警夏令营、播放光盘录像等形式多样、丰富生动的宣传活动‚不断提高群众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总之‚要保障农村道路交通的安全、有序、畅通‚切实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离不开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通力合作‚离不开广大交通参与者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罗保福.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甘肃科技.2008.7.12-14.

交通法规意识范文7

车辆安全管理能够确保驾驶员的人身安全,减少和避免事故发生。车辆的有效安全管理,能够提高车辆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在对车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介绍的基础上,对车辆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车辆安全管理的对策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

关键词:

车辆;安全管理;重要性;问题与对策

目前,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车辆的流量也随之迅速增长。同时,车辆的安全管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车辆管理企业必须建立车辆的安全管理体制以及加强车辆安全监督组检查,加大宣传车辆的安全意识,进而才能确保人民与驾驶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1车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车辆是交通运输最重要的交通工具,车辆的安全管理是车辆行驶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车辆的行驶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与驾驶员的生命财产安全。车辆企业要对安全管理建立规范的体制,必须确保规范安全管理中的每一个细节,以避免发生车辆事故。因此,车辆的安全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车辆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一些车辆驾驶人员的素质不高

车辆驾驶员作为安全管理的基础和源头,其素质高低决定了行驶安全管理的重要前提。在车辆企业对驾驶员的管理过程中,虽然也很重视安全培训,但是一些驾驶人员由于文化素质、道德品质等存在差异,没有充分地认识到安全行车的重要性,在行车过程中仍然我行我素,超速行驶、疲劳驾驶等现场仍然存在,给车辆的安全运行埋下了隐患。另外一些驾驶人员除了个人文化素质不高以外,在车辆驾驶中老思想、老观念根深蒂固,安全意识不强。因此,在实际行车中遇到突然情况就处置不当,这样的情况也会增加了车辆安全管理的难度。

2.2车辆驾驶过程监督难度大

在驾驶过程中行车安全与否全在于驾驶员,且整个行车过程,车辆一直处于动态的环境中,驾驶员的精神状态,道路路况、天气情况与道路周围情况,都是车辆行驶过程中应注意的重要问题,如果在行驶过程中车速过快,天气恶劣、道路环境欠佳、交通拥堵等都是车辆行驶安全存在的隐患。驾驶员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如果精神出现松懈,将导致危险因素增加。遇见问题,应急处理能力下降,都可能造成不可预估的危险情况,这些都会导致车辆在驾驶过程监督难度加大。

2.3驾驶员的技术有待提高

车辆企业招聘驾驶员,主要依据驾驶员所持的驾驶证与驾驶经验,车辆企业并未定期组织驾驶员驾驶培训与考核,驾驶员的技术水平往往依靠自身的累积,企业很少组织正规的技术培训,使得部分驾驶员缺乏熟练的驾驶技术与丰富的路况处理经验。

3车辆安全管理的对策

3.1建立车辆的安全管理体制

“无规矩不成方圆”,为了有效落实车辆的安全管理工作,及时消除车辆的安全隐患,确保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安全无事故。首先应建立健全车辆管理体制。车辆的管理人员,要研究掌握车辆的管理法规政策,车辆简单的维修保养技能,发挥好车辆安全管理的作用,确保车辆处于安全良好的状态。车辆管理人员要建立车辆档案,并逐车建立安全管理档案,准确反映车辆的车质与车况等。车辆管理人员要在每季度,对全体的驾驶员进行车辆行驶的安全教育,严禁驾驶人员疲劳驾驶,并对车辆行驶人员进行交通法规,简单的车辆养护技能与交通事故的典型防范进行培训与分析等,从中促进驾驶人员遵守交通法规,确保车辆驾驶人员与用车行驶的安全。车辆驾驶人员在出车前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要对车辆提前进行安全检查,即对轮胎、仪表、机油等进行检查,如若发现问题应及时向车辆管理人员反映,杜绝行驶带病车,从而杜绝车辆的安全隐患。

3.2加强车辆驾驶员的培训

车辆能够实现安全行驶,驾驶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在企业车辆安全管理过程中,应该注重对驾驶人员的培训,这样就会大大地降低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安全事故。在对驾驶员培训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对于新进入驾驶员岗位的人员要进行岗前培训,对其职业道德和驾驶技能进行考核,只要考试合格人员才能允许他们从事所准驾的车辆。其次,加强驾驶技术培训,通过以老带新、定期培训等多种形式,丰富驾驶员的车辆保养知识,提高驾驶员的驾驶技术与综合素质,使得其掌握防范交通事故的必备技能。最后,车辆出车前,车辆企业的管理人员要观察驾驶员的精神状态,如果发现驾驶员有身体不适,则应更换驾驶员,减少安全事故隐患。

3.3加强车辆安全监督检查

车辆企业应加强车辆的安全检查与监督,端正驾驶员的行车意识,提高企业车辆安全管理水平。首先,车辆企业应在车辆上装置GPS安全行车记录仪、电子眼等先进设备,对车辆行驶状况进行实时监控,降低行车安全风险,并定期开展安全检查,检查管理体制是否落实到位,检查车辆是否带病行驶,检查驾驶员是否存在疲劳驾驶等。车辆企业的管理人员要每月登陆交警违章查询系统,查询车辆是否存在违章情情况,并追究相关驾驶员的责任。

4结语

车辆企业应加强力度完善车辆的安全管理,必须提高驾驶员的全面综合素质,预防和减少车辆事故的发生,从而保护人民群众与驾驶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黄永强.车辆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原因与对策[J].汽车运用,2012,8:20-20.

交通法规意识范文8

【关键词】游戏教学;幼儿园;学前教育;实践策略

前言

在学前教育中,游戏教学是重要的方式和手段,也是提升幼儿认知水平的重要渠道。制定完善的游戏教学内容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在游戏中,幼儿将会积极动手和动脑,思维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为此幼儿教师要在学前教育中积极实践有效教学策略。

一、游戏教学在幼儿园学前教育中的实践意义

幼儿对世界充满着好奇,他们经常会向家长和教师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在游戏教学中,幼儿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事物,形成不同的思想,可以及时准确的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同时,在游戏教学中,教师可以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为幼儿的人格发展提供科学,自主的指导,使幼儿们可以学到更好的知识。此外,游戏教学可以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意识。在游戏中,幼儿们将积极合作,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团队合作意识将大大增强,他们将在游戏活动中更加独立。

二、游戏教学在幼儿园学前教育中的实践策略

(一)科学设计游戏内容,提升游戏的趣味性。1.设计有效的游戏方案有利于促进游戏活动的顺利进行,也有利于充分发挥游戏教学的重要价值,提升学前教育发展水平。幼儿教师在开展游戏教学前要充分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保证游戏不仅符合常规要求,而且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只有这样幼儿在参加游戏时才能集中注意力,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人到游戏活动中,在游戏中学习到知识,提升自身各种技能。2.比如幼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精心设计音乐游戏,它不仅可以集中幼儿注意力,而且有利于活跃课堂学习氛围[1]。例如在学习儿歌时,幼儿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猜歌名的游戏,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为幼儿播放各种学习过的儿歌,幼儿们根据歌词猜测歌曲的名称。在这个音乐游戏中,幼儿们会积极猜测是哪种童谣,并充分想象童谣中包含的意境。在实际的想象过程中,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水平将得到显着

(二)创新和完善游戏形式,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1.发展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才能实现。在幼儿教育中注重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有利于增强孩子的创造力,产生更多的学习成果。因此,在制作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园老师应注意幼儿思维的发展。激发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热情,在游戏中重点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为了增强幼儿的创新意识,幼儿教师要重点提升游戏的因果性和多变性,让幼儿在多变的游戏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2.比如幼儿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以水为主题的游戏,让幼儿亲自接触到水,在亲自动手中感悟水的特征。首先,幼儿教师将幼儿分为多个合作学习小组,要求不同小组的幼儿开展不同的水实验。第一小组的幼儿会在水中放置不同材料的玩具,进而了解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情况。第二小组的幼儿则将水倒人篮子里,水很快流了下去。幼儿教师要鼓励不同小组的幼儿积极动脑开展自己想要做的水实验,在实验中幼儿将会充分发挥想象力,在各种各样的水实验中体会到探索和创新的乐趣,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和较强的创新意识。

(三)积极开展反思游戏活动,提升幼儿的道德水平。1.幼儿教师在开展游戏教学中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而不是漫无目的进行。同时需要以教学目标为基础充分发挥游戏活动的重要价值。部分幼儿教师在游戏教学中经常会忽略道德教育游戏,长此以往该游戏会丧失其原有的意义[2]。但是在幼儿未来发展中,道德素养是重要基础,只有在游戏中培养幼儿明辨是非的能力才能保证幼儿对今后的生活和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评判。2.幼儿教师在游戏教学中,开展反思游戏活动是十分必要的。比如幼儿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红绿灯的游戏”,在游戏中幼儿扮演小汽车,而幼儿教师负责举牌,当举红牌时小汽车要停止行驶,当举绿牌时小汽车可以行驶。这样在游戏中幼儿将会懂得交通法规,并且在现实生活中严格遵守交通法规。再比如,幼儿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做“过家家”的游戏,幼儿负责扮演家庭中的不同角色,比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在角色扮演中幼儿将会深刻感受不同家庭角色的责任,懂得感恩家人、爱护家人[3]。总而言之,幼儿教师在游戏教学中要制定不同教学目标,并且针对这些不同的教学目标来组织开展不同类型的游戏活动,在有效活动中增强幼儿的道德水平。

三、结语

在幼儿园学前教育中要想充分发挥游戏教学的重要价值,幼儿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幼儿的个性特点,并以此为基础设计多种多样的游戏形式,重点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利用游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提升学前教育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刘敏.游戏教学在幼儿园学前教育中的应用策略[J].赤子(上中旬),2019(23).-261.

[2]袁仪莉.探究游戏教学在幼儿园学前教育中的应用[J].好家长,2019(55)?:9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