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剖析材料范例

教师剖析材料

教师剖析材料范文1

 

案例教学法最早兴起于美国法学教育领域,这种教学法倡导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怀疑批判精神,反对“不考虑知识的职业用途的纯理论教学”和“为了法学而法学”的盲目倾向[1],反对脱离现实的纯理论讲授方法。在我国应用法学教育中,案例教学法[2]虽然被普遍使用,但由于对这一教学法的不同理解,教学实践模式存在差异,教学效果也不同。应用法学与法的实践有直接联系,它所处理的是直接经验材料,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应用法学教育的培养目标除了使学生掌握法律知识以外,还要训练学生的法律技能,培养学生对法律意义的理解,形成法律思维方式,促进实践能力的发展,使其能“像律师一样思考”,“科学概括出来的知识并不能直接地驱使实践,还必须有一个启蒙过程以使特定情景中的实践者能对自己的情景有真正的理解并作出明智而谨慎的决定”[3],案例教学就是在课堂上提供一个模拟的情景。在应用法学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法,可以让学生置身于一个模拟的现实情境里,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分析法律事实,研究法律关系,寻找法律依据,做出法律上的判断。案例教学法可以培养客观分析的能力,有效地训练学生法律思维方式和法律实践能力。   一、案例教学法在应用法学教学中的应用模式   (一)从案例开掘程度出发的案例教学法应用模式   全面剖析式案例教学全面剖析式案例教学是针对典型个案涉及到的某一应用法学学科的全部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可以选择案情比较复杂的案例,详尽分析案例涉及到的各法律关系、证据,讨论适用依据。法院的正式裁判文书是很好的选择。全面剖析式案例教学让学生置身于一个真实的情境中,梳理其中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讨论和分析,训练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方式在普通法系国家广泛使用。普通法国家的法学教育是培养律师和法官的一种职业训练,这种全面剖析式的案例教学对培养学生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好处。我国是成文法国家,法院裁判的依据是成文法,法律体系与法学教育模式都与普通法国家有本质不同,可能在一个案例中会出现几个性质不同的法律关系,这就要求学生对案例涉及到的知识有一定程度的掌握,若学生的知识储备不够,案例研讨就无法进行,所以,全面剖析式案例教学适合在本学科教学内容大部分完成或者学期末进行综合训练时使用。   问题导向式案例教学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的建构方式而获得。[4]   问题导向式案例教学就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强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探索知识,在案例设置的问题情境中自主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问题的设计要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相匹配,问题与问题之间要有梯度,要体现内在逻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引导学生在真实复杂的案例中围绕问题进行自主研究,通过相互交流合作来解决案例中的问题,更深入地理解问题背后的法律原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法律思维能力的发展。这种问题导向式的案例教学适用于应用法学各学科的教学。   (二)从教学逻辑出发的案例教学法应用模式   演绎法   演绎法遵循从一般到特殊的逻辑思路,先分析讲解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再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案例,做出判断。教学过程中以讲授法为主,案例教学法为辅。理论知识如同公式,案例的分析判断是套用公式的结果,这种思路缺少对理论知识的论证,案例发挥的作用有限,教学的实质是举例说明。   归纳法   归纳法遵循从特殊到一般的逻辑思路,是以案例为出发点,经过讨论分析,学生自己归纳出本案例涉及的法学一般理论。理论知识通过对一系列案例的分析归纳出来的,这种抽丝剥茧般探索真理的过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有助于学生形成严密的法律思维方式。   二、应用法学课程案例教学法运用的要求案例   应用法学教学使用的案例属范例式案例,着重于提供可在类似的情景中加以遵循的行动指南和模式的案例[5],良好的教学案例要具备以下条件:一是必须与案例应用的目标相匹配,必须体现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不能偏离目标;二是案例要以教育中非常普遍而重要的问题为素材[6]。一个好的案例相当于把一部分真实生活及真实生活中的棘手问题引入课堂,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三是案例内容应当丰富,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思考,并且要有细节的描述,以增强学生对这一情景的认同;四是案例应当是陈述性的而非思辨性的,要客观地陈述,不要有过多地分析和解释。   教师   案例教学法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帮助者,是配角,学生是在教师的帮助下主动探索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要有扎实深厚的理论功底,在学生进行研究讨论的过程中要把握方向,点评学生的观点要准确精当;其次,教师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较丰富的实践经验,了解司法实践中对同类案例的认定和处理情况;再次,教师要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所以教师不仅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到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有所准备,还要能准确把握时机引导学生的思考,或者启发新思路,或者提出新建议,使案例教学顺利进行。   学生   学生在课前必须有一定的准备,对课堂上要讨论的案例和讨论题要有了解,需要提前阅读,深入思考,查阅与案例相关的知识,形成自己的观点,课堂上要敢于论证和展示自己的思考和观点。   三、案例教学法与举例说明的区别  #p#分页标题#e# 用事例说明一个固定的结论,让学生在头脑中强化这个结论的过程中,教师是知识的主动传授者,学生是被动接受者,学生的思维过程、思维方式很难被观察到,无法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案例教学是教师通过学生对案例的研究、讨论、交流,帮助学生探索知识,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己从中寻找答案,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结果,在交流中,学生获得的是独立分析和逻辑推理能力的综合提升。案例教学法从选择案例、设计讨论题到课堂教学环节的组织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操作起来较举例说明更复杂,要求也更高。   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及法学教育体系框架下,案例教学法在应用法学教学中应当采用归纳法,以问题导向式案例教学为主,全面剖析式案例教学为辅;教学准备过程中应当把选择案例和设计讨论题作为重点,教学过程中以组织引导帮助学生为主,点评与总结要精当且富有启发性,并注意区别案例教学与举例说明的不同,让案例教学法在应用法学教学中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教师剖析材料范文2

阅读和写作作为初中英语两个重要的教学方面,寻求有效地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成为了必然趋势。窄式阅读借助阅读同一主题、同一作者或是同一题材的多篇文章,增强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学习策略和培养文化意识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式。本文将探索窄式阅读指导下初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结合教学实例,探讨教学策略。实现从语言输入到输出,达到读写相互促进的作用,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众所周知,阅读和写作是提升初中生英语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中,往往将阅读课和写作课分离,轻视了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事实上,阅读教学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而写作教学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二者相辅相成。另外,2011版的新课标对初中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的英语写作教学情况不尽人意,耗时多但是效率低,导致结果不如预期。因此,寻求新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模式是必然趋势,也是当务之急。对英语学习者而言,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没有有目的的阅读材料输入,不可能形成有质量的输出。由此可见,阅读举足轻重。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阅读中常常存在着对众多学生而言无可避免的困难,比如词汇、长难句、以及文化背景知识等等。这些阻碍往往成为学生缺乏英语学习热情的重大原因。窄式阅读是StephenKrashen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早期提出的一种有效的英语阅读方式,其理论基础为输入假设。通过阅读同一主题、同一作者或者同一体裁的多篇文章,达到相关词汇、语法结构或者文化背景知识等的反复重现,最终实现帮助学生提升英语学习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等积极效果。目前对于窄式阅读的研究多数局限于窄式阅读对于阅读教学的指导,而探讨其对于写作教学的指导较少。因此,本文旨在探索如何将窄式阅读与写作教学相结合,并且让窄式阅读在读写结合中更好地为写作教学服务,达到“以读促写”的效果。

2窄式阅读指导下初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的意义

2.1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当前,在英语教学中,有的教师把阅读仅仅看成是语言点的讲解,阅读的主要材料来自于练习册以及试卷中的阅读理解,学生阅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完成阅读理解的试题。教师过于关注分析阅读理解的解题过程和技巧,忽视对文本的深入挖掘和分析。学生在阅读之后,往往只收获了零零散散的词汇、短语和较为枯燥的语法知识,在文化意识和写作技巧方面收获甚微。长此以往,对于阅读失去了兴趣。而通过窄式阅读,学生不仅可以收获英语语言基础知识,还可以收获文体结构知识和相关背景知识。学生在阅读相同类型或者相似主题的文章时,就不会有陌生感,也不会产生畏惧感,从而增强了阅读的信心,提高了阅读的兴趣。

2.2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写作是一项综合性的输出活动,表现为写作要具备丰富的背景知识、语言知识和写作技巧等。但是目前,不少教师认为写作教学没有内容和技巧可以教授,通常写作教学局限在让学生套用范文、模仿范文的层面,严重忽略了对于学生写作思维能力的培养,甚至让学生产生了对于写作的畏难心理。基于窄式阅读的写作可以不断丰富学生的语言、文体结构、写作技巧知识。学生的积累越深厚,书面表达就写得越流畅,特别是在碰到相似主题的作文时,学生会在潜意识中记忆起以前学过的知识,并且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之中,从而提升写作水平。

3窄式阅读指导下初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的策略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作为英语教师,要注重英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应当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来设计课堂中读写结合的教学。以新版译林《牛津英语》九年级上册教材中Unit4Growingup为例,可采取如下策略:

3.1强化对文本的解读和剖析,完成基础语言知识的积累

教材就是以话题为中心的体现“窄式阅读”的范本之一。比如本单元主题为”Growingup”,Reading部分的文章为“Nevergiveup”,讲述的是SpudWebb永不言弃,最终实现自己梦想的故事;Integratedskills部分介绍了AnneFrank在二战期间写下《安妮日记》这样的书,来鼓励别人即使在黑暗中,也要向往光明;Task部分写作任务是描述一个对你影响最深的人。因此,就本单元而言,教材在听、说、读、写各个方面都设计了不同的任务,但最终目标指向是同一个,即让学生思考其他人对于我们自身产生的积极影响,启发学生学习其他人身上优秀的品质,旨在培养学生成长为拥有良好道德的全面发展的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通过同一主题的不同情境创设来引导学生掌握相关词汇以及语言表达,其过程应该是学生根据语境主动接受,而非被动传授。其次,要着重培养学生获取信息、推理判断和形成评价的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技能;最后,指导学生对文章的结构进行剖析,归纳和总结同一话题不同语篇的篇章结构。下面,笔者就这一过程进行举例说明:第一步:导入话题,激发兴趣在本单元开始之时,教师通过提问学生“你想不想长大?”来让学生分享他们成长过程中的欢乐和忧愁,之后借助图片,带领学生感受一个人从出生到成长为青少年的点点滴滴,除了身高外形方面的变化,同时提醒学生一个人对于周围世界的认知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原因是周围的人和物对他产生了影响,由此引出本单元的主题。学生颇有感触,同时也对本单元产生了一定的学习兴趣。这一步可以说是为后面学生投入到有意义的语言学习活动中作了铺垫。第二步:提炼语言,剖析文本本单元最重要的语篇就是Reading中的“TheshortestplayerintheNBA”和Task中的“Thepersonwhohasinfluencedmemost”。这两篇文章作为教材中有限的能为学生提供输入的素材,教师更是应该让其发挥充分的价值。一方面,词汇和语言点的讲解是有必要的,但是不应该变成机械地没有感情的灌输,更多地应当提醒学生结合语境感受并掌握重要语言点的用法,教授学生相应的阅读技巧,比如根据词根或者上下文来猜测词义。另一方面,教师上课的重点更应放在文本剖析上,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以及策略的培养,要让学生感觉有智力上的挑战,并且与文本之间有情感上的互动。在学习教材上这两篇文章时,笔者通过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思路,进而绘制文章的思维导图,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而且也为学生日后的写作奠定了基础。第三步:主题拓展阅读,扩大语言输入教材上的内容毕竟是有限的,要实现如今英语新课程标准对于初中生的要求,仅仅依赖教材是不可能的。因此,教师应当根据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补充。窄式阅读则为“适当补充”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教师挑选补充阅读材料时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杂志以及报纸等资源,选择与教材语篇具有相同主题、相似语言、难度适中的文章。有趣又有一定深度的阅读材料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一定挑战的同时,又不会打击学生的信心和热情。这一单元的教学中,笔者就挑选了英文报上的两篇文章作为拓展阅读的内容。一篇是有关平民英雄的文章“SurpriseVolunteer”,讲述了一位在武汉的游客正巧碰上新冠疫情爆发,于是在当地留下来成为抗击疫情的志愿者。另一篇是“FatherofHybridRice”,讲述的是袁隆平院士的贡献以及人们对他的缅怀。笔者先是从这两篇文章的标题入手,让学生猜想文章可能会讲述什么,提示阅读技巧之一,即可以从标题中获取一些信息,如故事的主旨大意、故事的主人公等。然后分别对两篇文章进行剖析和进一步的解读,在此过程中,多项学生提问如“Whoisitabout?Whathappened?Whendidithappen?Wheredidithappen?”“Howdidithappen?”“Why...?”之类的问题,同时告诉学生4W问题可以帮助读者快速获取文章的主旨大意,How这类的问题可以帮助读者关注文章的众多细节,而Why这样的问题可以帮助读者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一系列开放性问题得到了锻炼,提升了阅读理解能力。同时,笔者也会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提炼和积累语言运用,提升学生根据上下文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此外也会针对一些重点词汇、短语或句型,鼓励学生进行仿写和造句,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吸收语言知识。通过学生自主自然地习得语言知识,为学生本单元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扎实的语言基础。

3.2拓展语言知识,丰富写作框架,实现知识输出

在完成上述第一阶段的阅读输入后,在原有的词汇、短语和句型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运用习得的阅读策略,在窄式阅读理念的指引下,积累更多相关内容的素材。另外,教师应当进行更进一步的拓展,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使学生在写作时可以应用更高级的词汇和短语、更精彩的句型。笔者还是以九年级上册Unit4的写作任务为例,展示窄式阅读促进学生写作的顺利完成,同时让学生的写作水平能提升一定的层次。第一步:确定主题,罗列提纲这一单元写作内容是写下你心目中对你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人。阅读了多篇有关人物的文章之后,学生头脑中大致有了想法,这个有重大影响的人可以是名人,也可以是普通人。在确定了写作的目标对象之后,笔者引导学生搭建写作的框架,仿照阅读过的素材列出提纲。学生基本上都清楚地知道文章分为四段。第一段介绍人物的年龄、职业等基本信息;第二和第三段解释为什么此人对你产生了重大影响,即介绍人物的性格特点,并列举相关事例;第四段阐明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第二步:拓展提纲,形成初稿指导学生将主题句扩展成为段落,形成相对完整的文章,趁机培养学生谋篇布局的意识。大多数学生根据提纲,能把文章写得像模像样。同时,在写作过程中,笔者提醒学生记得使用在之前阅读过程中积累的有用的语言知识,有意识地使用高级词汇,如“admirable,honorable,diligent”等,在句型上用到宾语从句和定语从句等。第三步:多元评价,修改文稿在学生完成作文的初稿以后,提醒学生先进行自我评价,看看初稿有无单词或者语法知识方面的错误,看看初稿有无改进之处。之后,指导学生进行相互评价,依据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将标准进行细化,让学生从字迹、结构、语法、是否有高级表达这几个方面对同学的作文给出评价。多元评价的方式让评价的主体既有学生,又有老师,学生往往也期待看到同伴和老师的评语。第四步:作文定稿,佳作展示形成评价之后,教师归纳总结学生习作之中优秀的表达,将它们分享给学生。在此基础之上,学生修改初稿,并且誊写形成定稿。最后,教师将学生定稿中较为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激励学生写出更高水平的作文。

3.3深化主题情感,启发主题思维,读写联动,相互促进

在窄式阅读理念的指导下,除了让学生学习基本的语言知识和技能、顺利完成单元写作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要引领学生体验同一主题之下的文章所表达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内化,蕴含在自己的写作之中,乃至体现在日常生活之中,起到提升个人的作用。结合本单元的阅读和写作实例,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和挖掘文本对于个人的教育意义。比如学生对于本单元的感悟是无论长大以后成为名人,还是做一个平凡的人,只要对自己的梦想坚持不懈,有着不畏困难、乐于奉献等精神品质,都能成为对他人、对这个世界有积极影响的人。学生也会将这份感悟用来激励自己,从而完成对所学内容意义建构的深化。

4窄式阅读指导下初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的反思

通过将窄式阅读运用到读写结合之中,学生感受到了阅读和写作课的明显变化。在阅读中主动积累和加深对于语言点的记忆,解构和分析文本素材,将习得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写作之中,使得所学得到进一步的内化;通过写作,树立了积极的情感态度,培养了正确的价值观,锻炼了主题思维能力。可以说,基于窄式阅读的读写结合教学实现了读写相互促进,全面提高了学生英语的综合素养。然而,其中也存在着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以下是几点反思,希望有助于以后进一步的研究:1)精挑细选合适的窄式阅读材料。选择供学生使用的文本材料是很重要的环节之一。窄式阅读的材料难易程度应当适中,应当是初中学生可以理解的文本,符合初中生的实际水平。教师可以根据课本话题,善于利用各种网络资源,注重材料的趣味性、新鲜度、可理解性,确保材料输入的有效性,拓宽学生视野,为日后的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2)窄式阅读过程要更具有针对性。精挑细选阅读材料之后,为了让材料发挥最大作用,教师要设计层层相扣的阅读任务。设计的任务要有科学性,提出的问题要有导向性。要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等学习方法,参与到积极主动的学习中,形成有效的阅读。为了进行更加深入的窄式阅读,教师可以挑选部分文本供学生进行课后延伸阅读。但是为了加强监督和指导,教师需要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式的阅读,取得更显著的学习效果。3)写作过程要更具备有效性。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情感因素,减少学生写作的焦虑,精准地布置合适的写作任务,调整教学模式。此外,教师要不断反思教学,注重对学生进行写作的引领,重视训练写作的思维过程,实施多元评价,让写作过程更有效,从而提升写作能力。

5结语

教师剖析材料范文3

关键词:中职企业财务会计;案例教学课型;建构

企业财务会计是会计专业重要课程之一,理论教学、实践活动二者无缝衔接是中职企业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强调的关键点,案例教学法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缺陷。课型就是课的类型、模型,中职院校教师要在灵活、高效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基础上,以班级学生发展为基础,科学建构企业财务会计案例教学课型,深化传统课堂教学整体结构的同时实现理实一体化,促使各层次在发挥主体作用过程中促进实践及职业能力全面发展,提高企业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整体质量。

一、中职企业财务会计课程与案例教学法

(一)中职企业财务会计课程

企业财务会计课程是新时代下中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核心课程,该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体现在引领、指导各层次科学掌握企业会计理论知识、专业化技能,提高会计综合实践能力及职业能力,满足当下各类型企业的会计岗位上岗要求。同时,服务于企业会计工作岗位是中职开设企业财务会计课程的主要目的,课程教学继会计专业相关基础课程之后,属于理论、实践二者深度衔接的重要会计课程之一。传统以讲授、教师等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手段难以满足现代化企业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具体需求,这就需要教师在剖析、把握企业财务会计课程以及班级学生特征基础上,优化完善企业财务会计课程的传统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强调课程教学中理论、实践二者无缝衔接,要在科学把握的基础上将其贯穿到企业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全过程,便于各层次学生在掌握企业财务会计课程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具备较高的综合实践能力及职业素养。

(二)案例教学课型

课型就是在相关教育理论作用下,科学化设计课程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等,灵活、高效组织课程课堂教与学的各个环节。与此同时,案例教学课型就是在课堂教学中灵活有效应用案例教学法、科学设计及组织课题课堂教与学的一类模型,强调课程课堂教学以班级各层次学生为中心,利于其在参与课堂的同时充分展现自身主体地位,在多样化的互动交流过程中轻松、愉快、高效学习,掌握企业财务会计课程基础知识、重难点内容及会计技能。在此基础上,案例教学课型强调课程课堂教学情境的科学创设,注重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技能训练,利于其在理论知识、技能掌握、应用过程中促进课程综合实践能力深化发展,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满足当下岗位工作对人才的具体需求。

二、中职企业财务会计案例教学课型的建构

案例选编、案例讨论、课堂展示、学习评价以及课型建构反思是案例教学课型建构中几大重要环节,教师要在引入案例教学法基础上,从班级学生视角入手,有机联系几大环节的同时科学建构基于企业财务会计课程的案例教学课型,在发挥优势作用过程中提高课堂教与学的整体效率和质量。

(一)案例选编与案例讨论

1.案例选编。教师要从不同层面入手深入把握班级不同层次学生会计课程学习情况以及学习中呈现的特征,针对企业财务会计课程课题知识点,明确教学目标以及课题基础知识、重难点内容。教师要通过多样化路径搜集相关的企业案例,结合自身已有的会计理论及实践教学经验,科学化整理所搜集的案例,紧扣教材课题知识点的同时对其进行合理化延伸、拓展,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基础,科学选编作用到企业财务会计课堂教学中的案例,坚持因材施教、层层递进等原则,科学设计对应的课堂问题,拟好指导课题课堂教学的提纲,做好课前一系列准备工作。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有效组织班级各个层次学生参与课前企业财务会计实例搜集、整理、选编等环节,使其从整体上科学把握企业财务会计新课题知识及相关的企业财务会计实践。以“委托加工物资”为例,教师可以选取当地某公司加工衣服的案例,即该公司在2018年5月2日加工这批衣服中发出材料实际成本为80000元,支付了1000元的运费,增值税税额为110元。同年5月10日,以银行存款的方式,支付加工费为20000元,增值税税额为3400元,5月12日收回代加工的衣服,支付1000元运费,增值税税额为110元。与此同时,该批加工的衣服检验达标且入库。2.案例讨论。案例讨论是企业财务会计案例教学课型建构的重要环节,要求各层次学生在自主思考、探究的基础上剖析对应的企业案例,相互探讨、交流、启发、补充的同时在小组内部形成统一化的企业案例决策,强调教师主导作用发挥以及不同层次学生主体地位呈现。在“委托加工物资”课题教学中,教师要在发挥主导作用基础上将课前选编的相关企业实例引入课中,引领、指导各层次学生自主思考并剖析关于“委托加工物资”这一案例,再以小组为单位,几人一组进行有效互动、交流,共同探讨委托加工物资业务核算的具体流程,列出物资拨付、运费支付、增值税、物资入库等方面涉及的账户,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探讨、剖析相关账户性质及动态变化,小组长要准确、完整地记录小组每位成员提出的观点、看法等,在归纳、整理中明确统一化的账务处理结果,对制作的思维导图进行合理化梳理,确保班级不同层次学生在独立思考、相互探讨、归纳总结中进行多样化实践的同时轻松掌握相关的企业财务会计知识及技能。

(二)课堂展示

企业案例讨论结束以后,教师要在科学组织企业财务会计教学课堂的基础上让各小组选派一名学生到讲台上展示成果,分享实例中决策制定的思路,明确遇到的各类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其他小组的组长要在客观点评的基础上进行评分,教师是整个课堂展示的总评委,对展示小组随机提问的同时进行合理化点评。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让一个小组的学生展示上述企业委托物资加工案例的账务核算结果,另一小组学生展示制作的企业案例思维导图,在展示物资入库分录的时候引领、指导学生剖析基于委托加工物资的成本组成,在展示思维导图中写出物资收回以后直接作用到连续生产、销售两大层面的分录,仔细观察、认真记录并客观点评各小组学生的展示表现、呈现的观点等。

(三)学习评价与课型建构反思

课堂展示结束之后,教师要指引学生撰写该企业案例的分析报告,比如,归纳、总结该企业案例中涉及的各方面企业财务会计知识,企业案例剖析的重点、难点,分享问题解决方法、收获以及自我反思,深化理解企业财务会计知识,在锻炼会计实践能力、职业能力的同时,独立思考、文字表达等能力也能得以深化发展。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将学习评价、课型建构反思有机联系起来,在自我、小组以及教师评价方法协调统一中客观评价每位学生的学习态度、协作能力、案例剖析、问题解决、学习成果等,对学生进行科学化指导、辅导,在理实一体化中有效学习企业财务会计课程。同时,教师要从理论、实践两大层面入手反思案例教学课型建构,在改进、强化基础上促使建构的课型更加科学、标准,全面提升企业财务会计案例教学的实效性。

三、结语

总而言之,中职院校教师要全面、系统地剖析企业财务会计课程教与学的具体情况,深入解读当下职业教育理念、案例教学法、课型,探索课程教学新思路、新路径的同时,将案例教学法巧妙渗透到企业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全过程,多层次、高效的案例教学课型能使学生在理论联系实践的同时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确保各层次学生在思考、探究、实践过程中夯实企业财务会计课程基础,提高综合实践能力、职业竞争力以及课程核心素养,在增强综合素质中实现个性化及持续性发展,成为新时期高水平的财务会计人才,客观展现案例教学课型在中职企业财务会计课程教学课堂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梁霄.浅析改进中职学校企业财务会计课堂教学的方法和途径[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9,48(Z1):43-44.

[2]刘月娇.基于“做学教合一”下中职《企业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分析[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8,(6):60.

教师剖析材料范文4

案例教学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旨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本领。MOOC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平台可以为案例教学和翻转课堂的实施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在流行病学教学改革过程中把握MOOC背景下案例教学与翻转课堂的契合点,通过前期准备、案例剖析、自主探究、学习汇报、教师总结五大步骤来践行教学模式的改革,提升流行病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

慕课;案例教学;翻转课堂;流行病学

慕课(MassiveOpenOnlineCourse,MOOC)是一种针对大众人群的在线课堂,近年来成为国内外高等教育关注的焦点[1]。“案例教学法”能够有效缩短理论教学与实践之间的差距[2],而目前新兴的翻转课堂(FlippedClassroom)则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拓宽学习范围的有效途径[3-4]。MOOC可以为“案例教学”和“翻转课堂”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1以MOOC为基础,结合案例“翻转”流行病学课堂

流行病学在人类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已成为一门方法学,其原理和方法渗透到医学各科,甚至扩展到非医学研究领域。流行病学不仅是预防医学专业的骨干学科,也逐渐成为现代医学的基础学科。传统的流行病学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案例讨论为辅,学生主要依靠课本、实习指导等纸质资料,辅以教师准备的演示文稿进行学习。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虽对某些理论较易掌握,但难以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这种以理论为主的教学方法不利于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无论预防医学专业或者临床医学类专业学生,在今后工作中主动运用流行病学思维指导解决实际问题都比单纯理论学习更加重要。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多年来流行病学教学一直重视,且仍需不断完善的一项课题。近年来,MOOC的迅猛发展、案例教学的广泛使用、翻转课堂等方法的兴起为流行病学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案例教学法”即通过对一个含有问题在内的特定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思考、讨论、评判;学生处于特定的案例情境中,要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做出判断和决策,无形中提高了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7]。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前提是大量优质的案例,MOOC等网络平台为案例教学法在流行病学中的使用提供了丰富素材。翻转课堂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程序的一种颠倒。在教学中,它保留了信息传递和知识内化两个步骤,与传统课堂教学相反,它将信息传递过程放在课外,主要借助视频等资料,由学生自主完成。知识内化在课堂上进行,学生与教师面对面,在练习、问答、讨论中巩固知识[8]。翻转课堂中课程视频取代了传统讲授,成为内容传递的重要方式,释放出来的课堂时间为学习者探讨、分析案例提供了契机,而课前学习获得的信息又可作为案例理解的知识基础。因而,翻转课堂可作为实施案例教学的一种手段。在一般的翻转课堂中,需要教师自行制作教学视频,准备教学材料和探索性问题。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学习教学视频及材料,课堂上通过小组讨论、互动点评,教师总结等多种方式,实现对知识的内化。而在MOOC背景下的翻转课堂,教师可通过合适的选择,直接在MOOC平台上搜索与教学相关的教学视频。在引入了案例教学的翻转课堂中,教师以含有问题的案例来代替翻转课堂中教师准备的探索性问题,并将对案例的讨论作为课堂知识内化的主要方式。此外,翻转课堂的实施手段使案例教学案例的来源也更加丰富,实施者可根据对课程视频的搜索和学习,从视频公开课的讲解过程中发现一些合适的案例线索,再通过互联网进行搜索,获得多样化的案例。

2把握契合点,实现教学改革,改善教学效果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把握MOOC背景下案例教学与翻转课堂的契合点是改革实施的关键。在实施过程中,主要通过前期准备、案例剖析、自主探究、学习汇报、教师总结五大步骤来践行教学模式的改革。

2.1前期准备

前期准备是实施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教师需要准备恰当的教学视频、案例供学生使用。MOOC虽然提供了搜索平台,但需要教师从大量的资源中选择适合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内容。此外,为了拓展流行病学教学空间,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教师还需要准备一定数量的拓展资料。准备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视频资料的搜索和案例的剖析,为学生制定出合适的学习任务清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资料搜索:教师在MOOC平台上以合适的关键词进行搜索获得课程视频。目前世界上已出现32个著名的MOOC平台,如Coursera,Udacity,edX和MarginalRevolutionUniversity等;中文MOOC自2012年开始出现至2014年,较知名的MOOC网站包括MOOC学院、学堂在线、ewant育网、ShareCourse、Proera等。以“流行病学”为关键词在上述平台进行搜索可得到大量资源,例如来自北京大学的慕课“流行病学基础”;香港大学全英文授课的慕课“流行病学”;网易公开课:《天津医科大学公开课:流行病学与健康》,明尼苏达州大学公开课《社会流行病学》,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公开课《公共健康的基础科学》等,上述MOOC资源涵盖了流行病学教学大纲中的重点章节。课程筛选:完成搜索任务后,教师可在适当的时间学习和观看课程视频,并撰写听课笔记,内容包括视频课程中的知识要点、所使用的流行病学案例。从视频课程中选择和教学大纲契合度高、难度适宜、知识点清晰、案例丰富的视频作为学生课下学习的材料。然后进行案例的选择与确定,即根据记录的案例关键词在网络上进行再次搜索、筛选以获得更多案例。例如,在《病因与因果推断》章节中大部分视频公开课都涉及到“反应停”事件,那么,就可以认为“反应停”事件是病因与因果推断章节中较为合适、经典的案例,实施者可以尝试以“反应停事件”为关键词在互联网上进行搜索,从搜索结果中选择合适的案例。应注意,MOOC中大部分的视频只能在者限定的时间内观看、下载,所以视频课程、案例的筛选需要长期逐步积累、多次重复。资料拓展:教师可针对所带学生情况选择补充内容作为拓展资料。可以是章节相关文献或影视资料,如英国广播公司(BritishBroadcastingCorporation,BBC)的纪录片《五十年的抗争之路》就可以作为《病因与因果推断》章节的拓展资料。也可以是统计学或社会学的课程,如阿姆斯特丹大学公开课《定性研究方法》。提供拓展资料为学有余力的同学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学习素材,丰富了流行病学教学内容。

2.2案例剖析及

案例剖析就是指教师对前期准备过程中获得的案例进行分析,根据案例提炼问题的过程。教师需要对案例进行深度剖析,提出合适的问题。单纯的翻转课堂实施过程中的探索性问题要由案例相关的问题来代替,并以该问题为开端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问题不仅是学生学习课程视频的起点,更是自主选择拓展资料进行学习的纲要。合适的问题能正确引导学生围绕需要掌握的内容进行讨论,而不至于使讨论内容过于发散,达不到内化知识的目的。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包含课程视频的任务清单、案例及案例所带问题。网络平台选择较为多样化,可按照学校情况自行选择。不同平台各有利弊,学校的网络课程中心较为正式,干扰信息少但沟通不够及时;日常交流软件如QQ、微信等对较大文件的承载力较弱,但便于及时沟通,可以将二者结合。即将内容于学校课程中心上,同时利用QQ软件进行沟通、答疑。时间最好安排在该章节授课开始前一周,既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学习,又不至于太早而被学生遗忘。任务清单的同时,也可与学生交流课改实施的意义,告知教改实施的流程,明确学生在实施教改中的角色和需要完成的任务。

2.3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是指学生根据教师准备的学习任务清单进行学习,在课余时间完成知识传递的过程。为了保证学习效果,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建议将任务清单内容进行分解,尤其是拓展资料的内容,可以按照难易程度划分等级,供学生选择。要求学生将课程视频和案例作为必选材料进行学习,而拓展资料只需要按照自身情况选择一个部分进行学习,同时要求学生根据学习内容制作用于课堂汇报的演示文稿,内容包括:课程视频学习收获、对案例及案例附带的问题的思考和解析、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点。教师通过QQ和微信来保持与学生的联系,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对其进行指导或答疑。

2.4学习汇报

引入案例教学后的翻转课堂的知识内化仍旧以学生讨论和教师答疑为主要内容,建议增加学生学习成果汇报环节,在准备汇报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对获得的信息进行梳理和总结,使知识系统化;通过观看他人汇报可以反思自我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理解偏差或者空白知识点。课堂上学生首先以小组(根据班级人数安排,一般4人一组)为单位进行汇报,汇报形式以演示文稿为主,通过汇报实现资源共享,不同组别之间自主学习内容的补充扩展拓宽了班级内所有同学的学习宽度,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汇报结束后根据案例及其附带的问题自发展开讨论并发言,其他同学可以补充,观点不同时可辩论,授课教师要善于引导,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要注意倾听,并及时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

2.5教师总结

最后由教师进行简明扼要的总结。总结包括四个部分:①教师对讨论过程存在争议的问题,尤其是大家都不能理解或理解有误的共性问题进行解答,消除学生在学习、讨论过程中存在的疑点及困惑,防止对知识的理解出现偏差;②对每一组的汇报内容进行个性化的点评,对好的方面进行表扬,并指出其中可以改进的部分,进一步提升学生汇报、表达的能力;③强调该章节重点内容,可以防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重点不明确的现象;④提出思考问题,留给学生进一步思考的空间,训练流行病学思维。在上述教学过程,通过学生自主的学习案例及课程视频、把握章节重点内容、筛选有效信息、拓展学习范围、控制学习时间、表达自我、撰写总结报告进行汇报等过程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关于翻转课堂和案例教学的教学形式国内外学者有过诸多论证,但真正落实到一线教学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始料未及的问题,如教学者对翻转课堂理解的不同,案例多样性导致的选择困难,教学技能的差异或者学习者配合程度的差异,都可能会对二者的有效性发挥产生显著影响。应当看到翻转课堂和案例教学都不是完美万能的方法,在实际操作中还是应理性审慎或以批判的眼光看待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并灵活的结合应用。无论是翻转课堂的出现还是MOOC的兴起其出发点都是为了更高效的学习和更广泛的传播知识,遭遇困境时应科学地分析切不可将灵活的教学方法用死,应在实践中探寻其最佳契合点并加以利用,最终实现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解决流行病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者:田恬 张发东 蔡爱杰 戴江红 单位:新疆医科大学改革卫生学院流行病与统计学教研室 新疆乌鲁木齐市头屯河区中心医院

参考文献:

[1]王文礼.MOOC的发展及其对高等教育的影响[J].江苏高教,2013(2):53-57

[2]曲海英,王丽萍,孔令玲.案例教学———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体现[J].医学教育探索,2007,6(10):917-918.

[3]张春梅.翻转教学模式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5(10):1895.

[4]田志娟,金瑞华,刘春凤.“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5(27):3444-3445.

[5]孔文娜.基于案例教学的医学文献检索课改革[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4(2):174-176,177.

[6]李昕,宋维军,赵阳,等.案例教学在职业卫生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4,13(11):1129-1132.

教师剖析材料范文5

河北北方学院食用菌栽培学本科课程总学时54,理论学时22,实验学时32;专科课程总学时36,理论学时24,实验学时12。传统的食用菌栽培学教学模式主要以多媒体授课,任课教师讲授理论部分的教学方式,实验课程按照实验教材设置实验依次进行。传统的食用菌栽培学教学只是根据一些知识点来局部的安排一些实验,未能够全方位的涵盖整个教学体系,因此学生对于知识一知半解,很难获得完成整个生产过程的知识和能力,毕业后也很难胜任生产实践。

二、项目教学法在食用菌栽培学课程中的探索

(一)实施方案

本专科生的食用菌栽培学课程选择在食用菌实验室进行,按照教学班实施,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实验小组,由任课教师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项目方案,学生根据各自小组和个人计划具体操作,这是整个项目教学的重点也是中心环节,项目结束后,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和教师均要做总结发言,客观实际的评价教学项目执行情况,最终,由任课教师做出评定。课程结束后,任课教师和选课学生应该抽出一定的是将对项目过程进行反思,将项目所涉及的文档材料归档、查漏补缺,将取得良好效果的方面继续实施,效果不好的予以摒弃。

(二)食用菌教学具体项目设计方案

项目一:食用菌栽培学基础知识。包括食用菌种类的分类命名、识别及国内外发展现状、食用菌的形态结构观察、食用菌的生长发育条件、食用菌的繁殖与生活史、食用菌的营养等。项目二:食用菌的生产流程。包括培养料的选择处理、培养基的制备、消毒灭菌、接种、场地及出菇管理。项目三:菌种的制作生产。包括制种条件、母种的制作、原种的制作、栽培种的制作、菌种的鉴定保存与提纯复壮、菌种分离、菌种质量与鉴定。项目四:食用菌的病虫害管理。包括病害防治、虫害防治、无公害防治措施。项目五:香菇栽培技术。项目六:平菇栽培技术。项目七:食用菌保鲜加工技术。包括采收技术、保鲜技术、加工技术。

(三)生产实例引入课堂

在项目教学法教学中,理论讲授以讲故事的形式,就一两个生产实例的成功失败经验、教训进行剖析,给学生以所学内容有所用,近于有亲身体验的感觉,其效果很好。针对2006级学生讲关于环境消毒、灭菌等知识时,反复强调几个关键环节与重点,但学生在做实验时,仍然犯不该出现的错误,针对2007级学生,任课教师采用讲故事的形式,通过对在张家口阳原县科技园做技术指导时,所发现的两个错误事件进行讲述,并对其导致失败结果的整个过程进行剖析。课堂上学生被吸引,精神集中,做实验时基本杜绝了类似错误的发生。

(四)实施过程

学生承接项目之后,每一个小组就是一个团队,在教学过程中每个小组成员之间要团结互助,通过深刻理解任课教师理论课授课的内容和实验项目的指导,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体化项目教学的方式,在实施的过程中,要着重关注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联系程度,环环相扣,在实践中需要什么理论任课教师就讲授什么理论,让学生在项目中学与做相结合,理论与实操相对应,使专业实践技能得到阶梯式的提高。在此基础上,项目教学法从本质上注重对学生整体的综合素质培养,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团队成员之间可以增加了解,加强合作,使得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得到提高。同时,学生通过互相沟通,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资料查阅检索等多方面、多角度得到了相应的锻炼,因此,学生在毕业之后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

(五)项目报告的要求

学生完成项目报告时,尽可能少照搬课本、实验指导书的内容,重点写出试验过程中的新发现或发生的错误。项目报告对实验结果进行剖析,做到能够应用所学的食用菌基础理论解释所发生的现象,杜绝千篇一律。因此,我们最终要求学生不但要会做实验,更要会总结项目,有利于所学知识的升华。

(六)项目评价

项目结果的评价是项目教学法深化的后延过程,项目教学并不是追求学习成果的唯一正确性,学生完成相应的教学项目后,项目小组之间要及时交流项目成果,互相展示和讨论,任课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要积极和有时效的做出相应反馈和评价,这种评价并不是要对项目的结果给予一个是非的结论,而是追求一种发展的思路,是否有更好的结论。项目小组成员在项目运行的过程中的问题和困惑,要求教师在项目结束后点评中指出问题所在及解决方法,通过比较和总结各组的特点引导他们来改进不足,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在点评中得到提高。

三、结论

教师剖析材料范文6

关键词:数学阅读能力;思维能力;阅读水平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和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数学阅读主要包括对教材文本信息、习题、数学绘本等的阅读。这些材料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学生若能在阅读过程中主动思考、自主感知知识方法,不仅可以提升阅读迁移能力、阅读推理能力,还可以提高数学语言、数学符号、图形的转译能力与信息整合能力,并对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数学思维起到重要作用。在日常教学中,学生在数学阅读中时常出现不愿读、不会读、读不懂的情况。分析现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第一,阅读思考不深入。部分学生在阅读时停留于表面,没有深入思考,依然处于信息的浅阅读和泛阅读阶段。当遇到多余信息或不足信息,以及连续性文本时,无法从众多信息中提取有效信息;当出现多个关联性文本,无法找到其中的关联,造成筛选、提取、整理信息时出现偏差。第二,本质理解不到位。由于小学生认知水平和理解水平的限制,对于一些较长的数学术语理解不到位,将部分数学符号、定理、公式混淆,无法理解相关图表、符号等蕴含的数学信息,影响了信息的整合与归纳,无法从表层理解、识别词句向文本的整体感悟与内化转化。第三,忽视阅读指导与训练。教师忽视数学的阅读指导与训练,较少关注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兴趣与阅读品质,较少引导学生探究个性化阅读方式,造成学生对阅读方法并不了解。阅读时记笔记、圈关键词等方法不会用,造成多读、漏读、囫囵吞枣读的情况屡见不鲜,看错单位或者忘记单位转化的情况并不少见,当遇到篇幅较长的材料或语句时只停留在泛读,而不愿意精读,影响了信息的提取、转化与理解[1]。笔者针对小学生的数学阅读现状与成因,尝试寻找解决策略,破解数学阅读的瓶颈,习得有效阅读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数学语言的内涵与本质,实现数学语言与图表语言的互译,促进自我学习能力和思维的提升(如图1)。

一、联结:理解内涵

数学阅读涉及的对象分两方面:一方面是物(主要指数学文字语言、数学符号、数学图形等);另一方面是人(主要是小学生)。数学语言由于其精炼性、抽象性,对学生的认知结构、理解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因此,联结的核心是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与处理,包括以点带面,从整体上建立碎片化信息间的联系,指导学生剖析分解阅读材料,联系已有经验理清图形、文本的意义与逻辑关系,沟通信息与信息、信息与自我语言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内涵与本质。1.以点带面,建立联系。数学阅读教学需要教师创设适宜的情境,建立起生活与情境的联系,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审视零碎、外显的信息,将无序、零散的信息进行重组与提炼,用数学的思维思考问题,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与合理的步骤,逐步提升分析、筛选信息的能力与信息整合能力(如图2)。例如,图3中的信息属于无序排列,学生习惯于从左到右读信息,这样碎片化的读取方式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重新梳理信息的顺序,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问题:“同学们要过河,男生29人女生25人,一条大船坐学生9人,每条小船比大船少坐学生3人。”引导学生利用信息尝试提问“得到了哪些信息?能解决什么问题?”学生通过寻找信息之间的联系,基本能想到“共54人”“每条小船坐6人”再次让学生讨论“根据以上信息还能解决哪些问题激发学生对已获得的信息进行再加工、筛选、重组解决类似“全部坐大船至少需要几条船?”“全部坐小船坐满了几条船?”“如果男生坐大船女生坐小船至少需要几条船?”将原先学过的各类型除法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关联,分析不同问题的区别,打通不同方法间的壁垒。2.剖析分解,厘清逻辑。数学阅读材料中的文本信息由于其内隐性、精炼性,使学生阅读一些具有或者包含多重嵌套的句式时,难以理解其背后的关系与意义。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剖析数学文本中的句式特点,针对难以理解的句式进行分解或缩句,结合实际情况与数学图形,引导学生明确数学语言背后的数学意义与逻辑关系,建立其与信息之间的关联(如图4)。例如五年级“质数与合数”教学,学生对于质数的概念“在大于1的自然数中,除1和它本身外,没有其他因数”存在理解上的困难。学生质疑“除1和它本身外,没有其他因数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是大于1的自然数?”直面数学语言的难点,帮助学生分解句式理清逻辑。再如低年级容易搞错的“比多比少”问题,“小红有9朵花,比小明多4朵,小明有几朵?”学生往往容易看到多就用加法,这时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补全信息:“谁比小明多4朵?反过来说是指谁比谁少4朵,说明谁多谁少?求的是多的还是少的小朋友?该怎么解决?”从而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对信息的推理过程,在逐步梳理中厘清文本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关键能力。

二、互译:内化应用

数学阅读材料一般分为数学文字语言、数学图表、数学符号等。这些材料对学生分析、理解数学文本产生较多干扰因素。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充分挖掘、提炼、筛选公式、定理、规律、概念、图表、符号中的联系,结合动态演示、操作,将抽象的数学语言翻译成图表语言,或者将图表语言内化成严谨的数学语言,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如图5)[2]。1.动静结合,读译相融。对小学生而言,抽象的数学语言影响其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需要结合动态的操作与想象,将静态的数学语言翻译成形象生动的图表语言,帮助学生在动态演示、操作中准确把握数学的本质。同时,将部分图表、公式的多种表征方式内化成精炼的数学语言。例如,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分类”教学片段师:刚才我们将三角形进行了分类,如果要给这3类三角形取个名称,你会怎么取名呢?师:老师查看了《数学辞海》,上面是这么说的(如图6)。读了《数学辞海》中的定义,再看看黑板上我们刚才的研究,现在你心里有什么疑问吗?结合学生的回答与画图,教师用几何画板演示。首先,教师结合生活中的三角形,让学生通过分类由图形表征自然地翻译成数学语言,由“图”译“文”。接着设计对比《数学辞海》中的概念进行质疑学生通过画一画、说一说各自阐述了自己的研究结论,但部分孩子仍然对概念不清晰。为帮助学生真正理解,设计了几何画板辅助想象推理,使学生在动态演示的过程中感受变中有不变,实现第二步由“文”译“图”。最后,采用“图”“文”相融的方式,针对第三个疑问又设计了第二个小动画,一个三角形无论怎么拉动,都属于这三类中的一种,因此三角形按角分可以分三类。使学生在静态思考与动态演示的过程中,丰富三角形的表征方式,理解分类依据与方法,把握三角形的本质属性。2.提炼筛选,建立模型。由于数学学科的特殊性,小学阅读材料中知识类文本特别是解题类文本占比较大。在人教版的教材中“你看到了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为学生提供了基本的解题策略,即阅读理解——解答——检验与反思。对于一些信息较多、数量关系不清晰的文本,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借助图形、算式等方式提炼数量关系,构建完整的数学模型,提高处理、识别、加工文本的能力与自我转译能力。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简易方程”教学教材中创设了足球比赛情境(如图8),学生在阅读时需要思考“谁比谁的2倍少4块”,学生对于“已知一倍题量求它的几倍多几少几”问题较为熟练,但反过来求“已知多倍量求比一倍量多几少几的问题”难以理解,无法找到对应的数量关系。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读懂题意,筛选有效信息,并借助线段图明确数量关系(如图9),也可以将数量关系转化成数量表达式(如图10),帮助学生从表层深入本质,建立“求比几倍多几少几的未知量问题”基本模型,最后借助解方程与检验,发现“12块黑色皮×2-4=20块白色皮”,与题意相符。在解决这一问题后引导学生讨论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如图11),为学生寻找解决问题提供策略帮助。

三、变通:拓展思维

“联结”与“互译”是对数学阅读材料内部的分析,而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离不开外部的归纳整理、结构化知识体系,更离不开用变通的思维多角度分析,提高学生结构化阅读的能力,从而提升思维的广度和灵活性。1.归纳整理,结构体系。从纵向上看,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依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明确每个年段学生应该达到的阅读能力水平,由浅入深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与思考习惯。小学低段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表征意识,即用多种方法表示自己的想法。例如“一队小朋友排队,小明的前面有5人,小明的后面有7人,一共有几人在排队?”可以让学生利用画一画、写一写等方式表示。小学中段要逐步提高学生读取信息、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学会找关键句、圈关键词,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文本信息,实现文本信息与自我语言系统之间的联系等[3]。小学高段要逐步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与内化,学会用已有经验解决新问题,在学习中感悟数学思想、策略方法,并逐步建立数学模型。从横向上看,教师需要适时地提供归纳整理的范式,引导学生学会分类、归纳、整理,完善自我认知体系。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思维导图、鱼骨图、数学小报、数学日记、结构图将所学知识进行梳理,使知识、思维可视化。例如六年级下册总复习时让学生根据21回忆学过的内容,通过回忆梳理引导学生将学过的分数、除法、比、百分数、小数进行串联,并在此基础上打通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性质、比的基本性质的联系,整合分数计算、分数的化简、质数、奇数、倒数、统计图等知识,进一步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融会贯通地理解数学,将原来分散学习的知识串连成线,并联成网,全面提升数学整合能力。2.灵活变通,提升思维。教师可以通过对比、辨析、拓展等设计,使学生在数学阅读与思考中跳出思维定势,提升思维的发散性和敏捷性。例如六年级下册可以让学生编一道用算式360×(1+52)、360÷(1+52)解答的数学问题,打破学生由文到式的思维定势,并打通分数乘法、分数除法、求两个未知量以及比的联系。再比如编写这样一道题“小明读一本书,已经读了全书的41,再读18页,那么已读页数与未读页数的比是2∶3,这本书原来有多少页?”看似简单的材料包含了分数问题和比的知识,如果不仔细阅读,学生难以找到对应的数量关系,这时就需要教师运用“变”的策略,引导学生找到单位“1”即全书的总页数,再将已读页数与未读页数的比转化成已读页数占全书总页数的52,从而在单位“1”不变的前提下找到数量关系:总页数×(52-41)=18页,进而解决问题。总之,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阅读动力、阅读水平,在日常教学中给予学生自主阅读与思辨的空间,引导学生联结原有认知基础和生活实际,学会用整体化的视角剖析、提炼、分解、归纳、整理信息,逐步提高信息综合处理能力,实现数学文本、数学图表之间的互译,促进知识的理解与内化,并结构化自身知识体系与策略体系,实现思维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方齐珍.小学生数学阅读障碍成因分析及解决对策[J].福建教育,2022(14):43-46.

[2]陈雪梅,梁慧钦.数学阅读“三问”[J].福建教育,2022(14):40-42.

教师剖析材料范文7

家居课程设计要求参与研究主体能够科学分析既定室内空间特征,懂得应用创新规范理念进行命题性家居分析工作,确保异质化场地测量任务的快速执行效率,同时尽量切合不同人群的平面布局需求。另外,有关家居结构的文化风格和市场分析工作能够适当在客户、规划主体之间建立灵活的沟通机制,督促其尽量参与较大规模的家居项目,是结合环境协调艺术入门基础进行创新风格定位以及设计流程延展的规模化分析行为;其争取令学生尽快熟练掌握时代居家要诀,并自主形成认知框架,为日后职业生涯拓展奠定深刻适应基础。短期课程内涵渗透势必难以将授课教师的专业技法与知识传输完毕,但仍旧需要合理激发学习主体的系统思维设计技巧,能够随时随地处理好任何矛盾危机。目前大多数教学部门仍旧停滞在二维色彩平面搭建流程之上,涉及三维立体空间的拓展还未能深入。目前,此类课程已经拓展出显著性的经济效益架构,其中工作工程系统化以及教师团队的整编任务都初具模型,为工学结合的建设项目灌输更多适应性水准效能。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更新个人业务水准,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更多优质化课件,依照基础教学纲要发挥更加极致的课程传授能效。

2案例教学法在家居课程设计流程中的应用细节分析

2.1家居课程设计教学平台的科学搭建

实施案例教学手段必须借助相关教材资料进行章节内涵合理规划,确保单位课节案例化教材知识整合效应达到最佳。有关细化流程表现为:首先,运用家居课程理论内在逻辑进行直线编排,确保当中实际训练项目的合理交叉,以迎合学习主体综合素质能力的强化需求。其次,从教材中提取典型案例进行章节原理阐述,设计线索引导、议论题型等留给参与个体加以模拟演练。最后,透过网络技术途径进行案例格式修缮,督促学习主体及时跟进教学进度并有能力自由创作。要知道,家居设计课程本身实践性要求严格,如若案例不能真正切合职业活动特征,学生就不能在日后岗位上贡献疏导力量。其实此类设计活动主张创新功效的发散,尤其阶段设计风格应该随着时代文化底蕴做出相应的转换。材料、工艺发展就是在全面映衬时代精神价值基础上拓展出的富有应用性特征的教学成果。

2.2家居课程创新规划模式研究

案例教学运用能力强化作为本位思维端点,为家居课程设计活动抹上一道绚丽光彩。目前细化教学流程表现为:第一,标准案例的选取。家居课程核心验证指标在于参与者实践应用能力的拓展,其间对于案例体制类型也产生全新界定要求,教师必须在备课前期依照整体培养动机、教学大纲以及期限要求进行学生兴趣对比验证,确保后期筛选的案例材料充满辅助功效。第二,运用案例实现创新课程理念导入目标。良好地导入流程能够适当激活学生对于家居课程的感知兴致,教师有必要在介入正题前介绍目前家居布置状况,并将内部器具摆放原则与整天文化气息延展方向陈述,令学生由衷产生爱慕之意,愿意在今后长久学习道路上坚持不懈。第三,抽象理论知识的有机剖析。针对特定案例进行系统解析,是为了启发学生自行验证个人观点,透过抽象感知情绪体会家居环境的独特韵味,愿意设身处地为居民着想,使其能够自动摆脱日常工作、人际交往的烦恼情丝,真正享受完美生活的乐趣。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对案例深入剖析而形成的理性认识还必须回到实践中,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才能掌握得更加牢固。在学生形成理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选择教材“典型案例专栏”中(或另外补充)的类似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室内设计理论观点展开讨论,在群体讨论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当一堂课进展到这个阶段后,教学就完全可以由学生自己来组织,可以采取如下流程模式组织讨论:学生中确定一名主持人→学生主持人引出案例→分小组讨论(6~8人为一个小组,形成小组意见,推荐中心发言人)→班集体辩论(学生主持,必要时也可分正反两方,每小组派一个作中心发言,小组其他成员自由补充)→学生主持人小结→教师归纳,总结提高。

3实施家居课程案例教学渗透策略环节中应该注意的细节问题补充

3.1全面维系既定知识架构的系统性

单位学科都具备完整的衔接体系架构,教师在讲解家居课程内涵过程中切不可断章取义,案例分析要更加全面,保持与社会人民家居理念高度衔接能效。

3.2高度重视课堂组织形态的多样性

实施案例教学策略过程中,包括上述强调的组织格式之外,还要督促学生进行自由分组讨论,依照阶段教学目标以及小组人员数量拓展基础知识内涵的灵活掌控局面。3.3适当加强学生综合成绩评价意识目前尽管有的装修,注意到了利用材料质感的判别划分室内的空间,但由于选择材料不当,也会带来不好的后果。例如,有的用餐区域铺设了地毯,就会带来难以清洗油污的麻烦。教师必须及时透过实际案例以及书面报告分析等细节入手,令学生积极补充个体综合成绩水准,依照特定比例标准实现综合素质评价目标,进而为其日后专业等级地位提升奠定深刻适应基础。

4结语

教师剖析材料范文8

1.情境教学方式的概念

高中政治课的情境教学,主要是指根据高中政治课的课程特点和教学内容以及相应的教学目标将情境教学方式引入到课程教学之中,能够起到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在引导学生德育良好发展的同时,让学生更轻松、更深刻地学习高中政治课的知识。

2.情景教学方式的分类

第一,多媒体式情境教学,现代教学设备大多数都已经完善,很多有条件的中学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教学方式,主要是通过视频、音频等教学材料的使用,以视频、音频的方式将学生引入具体的教学情境中,让学生身临其境,使教学内容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第二,创设式表演情境教学,通过表演学生能够对教学的内容及案例产生亲切感,能够增加内心的体现,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第三,代入式情境教学,在教授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入具体的教学环境或者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环境,并通过教师的深入描绘与剖析,将教学内容与环境融合到一起,生动地展现教学内容,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第四,互动式情境教学,主要是指学生根据教师在课堂上的适当引导,做讲解与剖析,能够更大地激发学生上课的兴趣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高中政治课应用情境教学的意义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的方式多种的多样,情境教学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孩子学习的最大动力。情境教学方式让学生更易于对课程内容产生兴趣,自然就能够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

2.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情境教学方式,通过灵活的多媒体教学运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与环境投入,或者是课程内容的角色扮演与互动游戏,尤其是课堂上学生通过教师引导的讲解,都是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这些教学的方式可能使得学生顿悟或产生新的认知结构,进而起到智力开发与创造性思维培养的作用。

3.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高中政治课主要是分为政治理论、哲学理论和经济理论三大板块,在校学生没有大量的社会经验,是很难对这些知识有所吸收和消化的,通过情境教学的方式,使得学生融入知识内容的环境,模拟社会去感知,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了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政治课相比其他课程来说,承担着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的作用,它需要学生在心理层面和情感层面上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并在此基础上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情境教学法是立足于学生认知程度和心理水平,因此其更加符合学生身心特点,更易于被学生接受。

三、情境教学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方式

1.完善课程体系,保障情境教学方式应用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特点之一就是课堂的多元化管理,需要建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三级管理方式,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三级课程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实现不同层级的课程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增强课程之间、课程与地区、学校、学生的适应性。完善课程体系,就要求开发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和整合各种课程资源,促进基础课程目标的落实。选择最适合学生发展的信息载体创设教学情境,必然有利于解决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中的问题。

2.提升专业素养,有效创设情境

作为高中政治课教师,首先应当提高理论知识和板书技巧,良好的板书技巧不仅能够使教师上课得心应手,合理的布局还能够成为情境教学的铺垫,帮助学生清晰地抓住教学重点,理清知识点的内在关系,更有助于学生深刻记忆理论。同时,高中政治教师应当累计其他学科的知识,运用这些知识创设情境不仅能够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更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让学生在情境创设的学习环境中理解并学到更多的知识。

3.合理运用环境,采用多媒体情境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