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活动总结范例

教师活动总结

教师活动总结范文1

一、综合实践活动与高中语文教学相结合的重要性分析

大量的实践经验表明综合实践活动与高中语文教学相结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综合实践活动与高中语文相结合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高中语文的学习兴趣。现阶段高中教育依然笼罩在高考的阴云之下,教师教学的最根本目标在于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这就必然导致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往往采用“填鸭式”教学为基本教学模式,即在课堂当中为学生灌输大量的与考试内容有关的知识,并要求学生通过强行记忆等方式进行学习。这就必然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受到严重影响。综合实践教学与高中语文的相结合允许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课堂氛围更加轻松自由,学生的学习效率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最终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高中语文的学习兴趣。第二,能够提升学生的知识积累与思考能力。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现阶段大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只注重知识点的讲解,对于学生的知识积累与思考能力培养并不是十分重视,这就必然导致现阶段许多高中生在历史、人文等方面的知识积累存在着较大的欠缺,同时思考能力也并不强。综合实践活动与高中语文的相结合,要求学生需要通过实践的方式学量的人文历史方面的知识,同时还需要通过逻辑思维对相关内容进行判断,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积累更多的知识,同时也能提升自身的思考能力。

二、综合实践活动与高中语文教学的结合策略研究

(一)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拓展学生的视野

现阶段大部分高中生的生活都相对较为封闭,同时由于认知能力的限制,大多数学生往往都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在视野方面相对较为狭隘。综合实践活动并不是一种单纯的教学活动,在综合实践活动当中不仅有各种各样的知识,同时也包含了多种社会热点,这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此种情况,可以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视野的进一步拓展。在综合实践活动当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将现阶段的一些社会热点融入到综合实践活动当中,实现学生视野进一步拓展。例如,教师可以针对当前阶段社会上的一些热点话题,要求学生完成针对特定问题的问卷调查活动。学生在接受任务之后首先需要完成调查问卷的设计、发放、回收以及数据处理,通过这种调查活动,学生不仅会了解到各种不同类型的社会热点,同时从调查问卷当中也可以认识到人们处理问题的具体方法。其次,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还需要与形形色色的人接触,认识到不同人之间的差异,其视野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拓展。最后,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还可以积累大量的素材,从而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也提供了必要的途径。

(二)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

教师活动总结范文2

关键词:学前教育;驻园研习;角色转变

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逐渐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奠定了基础。但幼儿园工作的性质,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扎实的业务技能和较强的研究能力。开展学前教育驻园研习,是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学生认识知识、增加实践、加强研究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培养新时代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必须充分发挥好驻园研习作用,培养出“学教合一”“知行合一”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

一、学前教育专业驻园研习的重要作用

(一)加深学生专业理论认知水平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校期间主要以学习和了解理论知识为主,较为全面系统地学习专业学科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保健学、幼儿教育研究方法等,这些学科知识不仅涉及面广、知识体系庞大,而且比较抽象化、理论化和专业化,不容易被学生准确理解和把握。开展驻园研习,引导学生在幼儿园通过具体实践操作,获得亲身感受和体会,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学会将知识融会贯通,不断加深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的理论认识,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素养和水平。

(二)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操作能力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不仅要有专业知识,更要学会用专业知识指导专业操作,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如观察和分析幼儿的心理和行为、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制定学前教育规范和方案、开展学前教育研究等[1]。开展驻园研习,可以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放在真实、现实的工作环境中,使学生在幼儿园的工作和实践操作中,增加阅历,有效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水平,适应现代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需求,满足学前教育工作的实践需要。

(三)促进学生尽早实现角色转变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和获取知识,大多数时间身处“象牙塔”中,对外界、对社会了解不多,涉世不深、社会经验不足,是一名“半社会人”。但是临近毕业、面临就业的学生,为了更好地就业、择业,就必须多参加社会实践,了解社会形势,积累社会经验,为进入社会实现“重生”打好基础。通过驻园研习,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由“学生”向“教师”角色转变的有利机会,驻园研习的社会经历,能够改变学生不接地气、不切实际的思想,改变学生对自己估计过高、对困难估计不足的认识,促使学生形成一种较为科学的认知和态度,引导学生更好地完成转变、实现自身价值[2]。

二、学前教育专业驻园研习的主要特征

(一)实践性

实践是驻园研习的基本要求和基础环节[3]。开展驻园研习实践性教学活动,就是要带领和引导学生进行师德体验、教学实践、班级管理实践、教研实践等全方位的亲身实践,使学生完全脱离了学校氛围,进入了一个新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置身于幼儿园工作和实践一线,全程参与幼儿园日常教学、管理、生活、培训等一系列工作,帮助和引导学生正确完成幼儿学习教育、幼儿日常管理、幼儿生活照料等要求,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二)全面性

开展驻园研习活动,不仅仅是开展浅层次、短时间的岗位见习、实习或锻炼,而是要针对幼儿园教学活动安排、日常管理、幼儿保育、教育研究的方方面面,对学生进行全方面、全要素的演练和实践,帮助学生更加全面、更加真实、更加深入地了解幼儿园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并对每一个工作环节的指导思想、具体要求、教学措施、教育反馈等形成较为全面、系统的认识和把握,从而为更好地适应、满足和做好学前教育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研究性

开展驻园研习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结合具体教育实践,对教育教学的过程、疑惑、问题等,进行案例式的分析、探讨和研究,并以理论研究成果推动具体实践,不断加强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的准确理解和科学认识,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研究能力和教育实践能力,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水平,以便其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将来教师工作的实际需求。

三、学前教育专业驻园研习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

部分学校对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其只是理论教学的补充,满足于“安排了”“结束了”,却甚少关心研习成效如何;部分幼儿园虽然有优质教育资源,但忙于幼儿园日常事务,对研习学生只是“接收了”“开展了”;部分教师忙于完成教学任务,无法全力指导驻园研习的学生,仅限于“指导了”“帮过了”;部分学生对参与驻园研习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追求“参加了”“完成了”,而对研习不深入参加、不积极思考。思想上的轻视和行动上的消极,必然影响驻园研习的活动成效。

(二)参与程度不深

驻园研习活动一般安排在学生大三或大四最后一学期,一般只有一个月左右,虽然学生能够按照计划参与研习活动,但由于实际驻园研习时间较短,当学生发现自己还有所欠缺时,已经无法“回炉”。有些学生驻园后只是参与一些幼儿保育等细小工作,没有全方面参与幼儿园日常教学管理、活动安排等,导致学生驻园研习活动停留在浅层次、表面化,造成学生在积累与家长顺畅沟通、观察和引导幼儿行为、指导幼儿学习和游戏、观摩研究教育活动等教育教学经验方面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甚至流于形式。

(三)总结程度不足

虽然每次驻园研习活动结束后,学校和幼儿园都会安排学生进行活动总结。但是学生对于活动总结往往是“应付”“交差”,既没有深入思考,也没有讨论研究,体现不出学生的思维层次、总结水平和反思程度,达不到进行活动总结的预期效果。指导教师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对活动总结进行批注、指导不够。学校和幼儿园虽然也能从活动中发现和总结良好经验,但根据活动总结进行借鉴提升、做好活动总结的运用和转化方面,做得还不够。

四、学前教育专业驻园研习的路径选择

(一)提高驻园研习的重视程度

思想的重视程度,决定了行动的开展深度。学校、幼儿园、学生和教师,都必须在思想上提高对驻园研习的重视程度,切实推动和落实好驻园研习活动。学校要将开展驻园研习活动摆上重要议事议程,将其列入重点工作任务,确定具体主管人员,设立专门经费支持,督导和推动驻园研习活动。幼儿园要重视对驻园研习学生的管理和培养,大胆、充分地把学生放在幼儿园工作一线,引导和帮助学生开展和参与各项具体工作。学生要牢牢抓住驻园研习的重要实践机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幼儿园各项工作中,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实践和思考,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教师要加大对驻园研习的指导力度,及时指出驻园研习的不足,推动驻园研习良性运行。

(二)提高驻园研习的实际成效

缺少专业理论、业务技能和研究能力的幼教人才,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学校必须以驻园研习为抓手,不断提高活动水平,增强活动实效。学校要科学制定驻园研习计划,延长驻园研习时间,选择优质幼教资源,做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驻园研习的全覆盖。幼儿园要充分发挥好驻园研习“主战场”的优势和作用,引导和带领学生全面、深入地参与幼儿园的日常教学管理、活动开展、幼儿管护、教育研究等各项工作中,使学生在研习实践中积累经验、提高能力。学校和幼儿园要建立沟通协调机制,明确驻园研习学生的责任、义务、纪律要求、评价及奖惩等,加强对学生、教师的指导和管理,及时做出反馈和评价,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不断增强研习活动的实际成效。

(三)规范驻园研习的实践操作

建立科学的业务规范,是开展驻园研习活动的行动指南。为改进驻园研习活动中的不规范行为,学校必须进一步加大开展研习活动的制度建设。学校要建立健全驻园研习制度,严格按照《学前教育学院驻园研习管理办法》,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和要求,做好选择幼儿园、选派学生等各项工作,推动活动实施和环节落实;要科学制定《驻园研习计划》,确定每个时间段的研习方向和研习内容,提出每个时间段的具体任务要求,做到方向明确、任务明确、要求明确,保证见习效果。学生要认真填写《驻园研习手册》,做好幼儿一日生活、幼儿游戏活动的观察记录,做好教学活动的听课记录和教研会议的会议记录等,为今后的研结和研究提供第一手的资料和素材。

(四)推动驻园研习的角色转换

开展驻园研习,要求学生摆脱“学生”的思维理念和行动举止,以一名“教师”的角色和身份要求,全身心地投入驻园研习的每一个环节[4]。因此,在驻园研习过程中,学校和幼儿园要加强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理念,帮助学生及早完成角色转换。学生要坚决摒弃“完成学校安排任务”的被动思想和错误观念,刚开始便从思想上加强对幼儿教师的身份认同,牢固树立作为教师的光荣感,完成教育的使命感,积极主动地从“学生”转换为“教师”,严格按照教师的思维理念、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参与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开展、幼儿管护、教育研究等各项工作,优质高效地完成好驻园研习活动。

(五)做好驻园研习的总结

教师活动总结范文3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应用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最终目标,鼓励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社会实践中,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和网络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为人们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提供技术支持。随着近几年课程的改革,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要将培养初中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教学指导的目标之一。因此,项目教学法被广泛应用到了课程教学中。这种教学方法很好地规避了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将枯燥乏味地教学转变为趣味性的实践,通过让学生在课堂上亲自参与完成项目搭建、运行到结束,帮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提升动手动脑能力,最终帮助学生更好地就业和生活。

一、选择项目教学法内容

(一)主体性原则

项目教学法的核心就是构建主义,而构建主义强调的是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因此,项目教学法的核心,就是让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目标,通过自己的探索,完成学习计划。初中生的性格特点以及认知水平与教师存在的差距较大,想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项目教学中,教师就需要本着主体性原则,尊重学生在项目教学法中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围绕学生的兴趣爱好展开。初中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自我意识与表达能力,所以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也可以询问学生的意见,适当添加学生的想法。

(二)实践性原则

信息技术课程本身具备较强的实践性特点,学生通过学习与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在实践中加以应用。因此,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开展项目教学法需要遵循实践性的原则。在设计项目教学法的内容时,教师就需要基于学生的视角,设计与他们实际生活相关的内容。

(三)学科性原则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材中,每单元的内容都是围绕一个主题,循序渐渐地展开。因此,在使用项目教学法法时,教师不能将单元进行划分,按照每个小章节制订项目教学计划,而是应该立足整个单元的内容,提炼主体设计项目教学内容。如此,学生才能由浅入深地掌握信息技术课程知识,并通过实践活动将学科知识进行升华。

二、项目教学法方案的制订与实施

(一)成立项目学习小组

完成项目需要小组成员通力合作,因此,项目教学法的第一步就是由教师为学生划分学习小组。初中生正处于敏感的青春期,他们个性张扬、喜怒意识非常明显,若教师划分的小组不合理,那么不仅无法开展项目教学,还会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因此,教师在成立学习小组时,首先需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并以此为核心,将学习方式、学习能力等方面可以优劣互补的学生划分到一个小组。在初步确定小组成员后,教师还需要征求小组成员的意见,直至没有异议后,方可以正式确定学习小组。

(二)制订学习计划

在确定了学习小组后,教师就需要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项目流程。项目教学法的一般流程包括设计、准备调查表、完成调查问卷、整理调查结果、开展实践活动、撰写活动总结以及进行自我评价。教师应该让学生自己设计。若学生所设计的有不合理之处,教师需要进行指正,以便项目教学能够顺利开展。

三、项目教学法的实践策略

(一)优选学习资源,营造健康合作学习氛围

对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通常都是教师讲解信息技术的知识点,学生被动接收和消化,对于难点内容有部分同学消化不了,导致问题越积越多,影响下一步的学习计划和安排。运用项目教学法开展教学成功打破了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这一僵局,结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和特点,这种新型教学方法完全将学生放在了主体位置上,通过实际案例的引入,教师从旁积极引导,学生的自主实践意识被完全激发,思维也得到了进一步拓展,加上优质学习资源的支撑,能够为学生营造自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让他们的创造性和探究性得以全面发展。例如,在学习《信息时代话信息》一课时,为了引导学生加强对信息技术的认知,敢于大胆尝试,通过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获取信息、交流信息,笔者就使用了项目教学法。首先,通过项目驱动完成“一部手机游北京”为主题的任务,第一步先确定最终目的地,如北京眼科医院,然后问学生出门前要准备哪些证件。经过小组协作探究确定如何到眼科医院?其次,学生在到达眼科医院之后,如何进行挂号,并对相关资料进行搜集。最后,拟订具体的出行线路。通过具体项目,鼓励每一名同学都能积极参与到项目设计中,提高学生对信息时代的了解,帮助学生分清信息与信息载体的区别,从而提升学生整体信息素养,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互联网带给生活的便利。

(二)科学划分小组,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科学划分小组是最基础的要求。作为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一定要学会引导和组织学生通过互相合作的形式来完成学习任务,将被动变为主动,由个人变为小组,通过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指点等步骤推进项目教学法的顺利应用,在互补互利的合作模式中最大限度地挖掘个人潜能,培养学生形成互帮互助的团队协作精神。例如,在学习《表格修改有章法》一课时,笔者将学生划分成为了若干小组,将学习基础不同的学生进行平均划分,以保证组与组之间的能力没差距不大。首先,以“家庭支出表格”的主题任务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将其中错误的信息找出来,并加以改正。然后,笔者引导各个小组的学生对现有的表格进行美化,调整其结构。通过小组合作模式,让学生对工作表的修改、美化、单元格的格式设置等相关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

(三)明确项目流程,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指导

项目教学法能否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有效开展,教师是否明确项目流程是关键影响因素。教师需要在具体实操环节中对学生提供正确引导,为学生合理分配任务,最终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参与热情。例如,教师在开展“电子邮件”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时,就可以为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那就是每一名同学给教师的邮箱发一封电子邮件,内容为“今天最值得高兴的一件事情”,要求学生按照项目流程完成操作练习。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自身必须要对项目的具体流程加以明确,熟悉流程以及各个节点任务,从而保证该项目能够顺利进行,学生也可以更好地掌握这一技能。

四、项目教学法的成果展示与评价方式

初中生正处在表现欲较强的时期,他们渴望与他人分享自己获得知识,也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因此,教师就需要注重项目教学的成果展示与评价环节。

(一)撰写活动总结,展示学习成果

一份完整的活动总结应该包括三项内容,即学生在过程中所掌握的知识与获得技能,项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存在的不足以及学生对整个项目流程的体会和感悟。因此,撰写活动总结,不仅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巩固掌握的知识,还能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对于每一份活动总结,教师都应该仔细研读,给予最中肯的评价,以使学生感受到教师认真负责的态度,促进学生不断提升自己完成项目的能力。此外,为促进班级学生学习成果的交流,达到班级学生共同进步的目的,教师也需要选取较为有代表性的活动总结,让小组成员在班级中演讲。如此,获得演讲机会的学生就会在教师的激励下更有学习动力,而没有被教师选中的学生,也会着力寻找自己小组与其他小组存在的区别,并努力钻研以求能够获得在课堂公开演讲、接受教师表扬的机会。

(二)运用多种方式,评价学习成果

学习中的主人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所以,学习成果的直接决定人是学生。初中生的自制力和耐力较差,在脱离教师的引导、自己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生容易产生厌烦心理,从而敷衍了事,导致项目教学难以达到预定的目标。为此,教师就需要充分发挥课程的辅助作用,扮演好监督者和辅助者的角色。项目教学法是由多个小项目组成的,因此,在对学生进行监督时,教师就需要着眼于每个小项目,当小组完成每个项目时,教师都应该适时给予评价。如此,既能让学生发现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从而有效提升项目教学的效率。

五、结语

教师活动总结范文4

【关键词】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指导策略

一、合理运用社会资源

幼儿园实际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准备阶段应该合理运用所在地社会资源,有针对性的选择周边地区或者单位机构,与其签订关于社会实践基地的合作协议。实际进行活动内容与地点选择过程中可以按照当地区或时段热点新闻与重大事件,确保整体活动能够充分贴近实际生活、内容更加丰富。此外,相关幼教人员必须最大程度上开发周边有效的教育资源,为幼儿搭建更加理想的学习环境与活动空间,从而为幼儿的综合能力培养与发展提供基础条件。

二、挖掘幼儿兴趣内容

社会实践活动充分激发幼儿兴趣,设计更加有趣新颖且合理地活动情境,使得幼儿切身感受到活动的内在含义,进而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针对活动正式进行阶段,要求幼儿教师必须实时观察幼儿动向,全面了解幼儿的关注事物,精准掌握幼儿兴趣点。例如:带领幼儿参观当地区植物园,孩子在进入植物园后比较兴奋,这要求幼儿教师向幼儿逐一介绍玫瑰、兰花以及郁金香等植物特征。幼儿通过活动亲自触摸植物,幼儿教师可以对幼儿说“不能够随意摘花,花朵会枯萎的”然后询问幼儿“我们能够摘花吗?”幼儿们回答“不可以的”,幼儿教师可以延伸问题“那我们是不是应该爱护花草树木呢?”幼儿们回答“要”,有意识的培养了幼儿爱护花草保护自然的意识。整个活动应该以幼儿主动探索为主,引导幼儿朝向其兴趣点或关注点深入探索和发展,实现幼儿和同伴、教师以及环境产生有效互动。概况来讲,只有抓住幼儿兴趣点,才可以高效吸引幼儿全身心的参与到活动中,从而使时间活动更加富有活力,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合理制定活动方案

活动方案的质量直接关系着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因此,只有制定出周密详实的方案才能够保障整个活动顺利进行。幼儿教师应该在方案制定环节充分调动起各方面资源,组织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讨论和分析,从而形成符合幼儿实际情况的最佳活动方案。具体要求包括:第一,明确活动的目标。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目标是借助于活动锻炼幼儿反应能力和动手能力,进而使得幼儿得到多方面发展;第二,选择活动地点、活动时间以及参与对象;第三,推敲活动实施的具体步骤;第四,详细划分任务;第五,计算准确的活动费用;第六,制定活动的安全应急措施。

四、活动方案准备内容

有效合理的活动准备是社会实践活动圆满完成的重要保障与基础条件,主要包括物资准备与活动方案培训两方面内容。活动开展之前,应该召集全体参与活动的家长与幼儿教师,详细讲解整个活动的具体流程、强调活动各环节注意事项,确保全部执行者都能够清晰掌握活动步骤。例如:红绿灯游戏,幼儿教师应该提前准备好游戏的相关道具(红色、黄色、绿色等纸板)。对幼儿讲解游戏流程:幼儿开车行驶,如果看到绿灯则表示继续行驶、而看到红灯则应该立即停止,如果出现错误应该返回远点重新开始。此外,提高对幼儿教师、家长以及幼儿的饮食安全、交通安全、自我保护以及防溺水等意识,要求幼儿必须听从教师的指挥、遵守纪律,增强幼儿安全意识与自我防护能力,保障自身与他人的安全。此外,物资准备主要包括食物、道具服装以及劳动工具等内容。

五、有序推进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也是一个将计划方案转变为现实行动地过程,所以活动内容中涉及到的总指挥、各个班组以及各个幼儿教师的管理行为必须节奏抑制,不可以发生任何班组或幼儿脱节的现象。例如:搭三角形游戏,幼儿教师应该全面了解活动的主要内容,将幼儿事先分成小组形式。对幼儿讲解游戏规则,帮助幼儿组成三角形的形状,听从幼儿教师的口令移动。幼儿教师说“三角形”一起向右(向前、向左、向后)走三步,“三角形”一起向右(向前、向左、向后)走三步。同时,幼儿园园长应该主动承担起活动总导演、总指挥的责任;幼儿教师发挥出导师导游、活动合作者以及参与者的作用,确保两者均具备优质的协调能力、师德修养、组织能力以及甘于奉献、吃苦耐劳等工作精神。

六、活动完成全面总结

幼儿园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有着较强地指向性与针对性,各个活动步骤均围绕着给定的目标而展开。实践活动是否符合预期效果、能否有效促进幼儿们健康且全面的发展的判定,应该在活动结束之后展开全面分析和总结评价。其中,活动总结应该深入分析活动中不足之处与优势内容,对比理论依据来查找原因。活动总结重点内容是幼儿教师、幼儿、家长以及社会等主题参与活动的质量与程度,以及实践活动对幼儿综合组织发展所起到的效果与作用。

七、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有效改善幼儿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以及家庭教育的各种不足,进一步挖掘幼儿的天赋、开拓幼儿视野,确保其通过实践活动感受社会生活的乐趣。通过获取情感体验,增加幼儿对学习与生活的美好向往。

参考文献:

[1]沈小利.浅谈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3):00065-00065.

教师活动总结范文5

(一)研培活动。

根据参加培训教师的范围和年段,分为若干小组,由骨干教师担任组长。每个小组按照活动要求,制定活动方案。还可以由培训者统一下发教材中的研究课题,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把研究成果在小组内交流并达成共识。因参加培训的教师年龄结构不同、知识背景不一,有不同的教学、管理风格,需要面对不同的幼儿,所以每一次的集体备课,都是一次信息的大汇集,一次观点的大碰撞,一次智慧的大超越。研培时要求教师有“备”而来。一是要提前搞清楚教材的编排意图,活动的要求及注意的事项;二是要对教材进行梳理,把握教材的具体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三是要做好教学或活动设计和活动总结。在集体研备中教师之间可以“汲取优点、秉持个性”,教师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创造性劳动,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个性,丰富了教师积极情感,培养了其合作意识和能力。

(二)成果展示。

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抽签,确定展示组和评价组。首先每个小组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组内交流,达成共识,并制定成果展示方案;第二进行成果展示,展示方式可各种各样。如派代表展示、全体展示、口头表达展示,情景表演展示等等。第三进行评价。展示组展示结束后,评价组及时进行评价。首先要对展示的内容进行评价,看是否正确、有创意;其次要对展示的形式进行评价,看展示的形式是否新颖、多样;三要进行补充和质疑,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和完善,还有哪些问题,应当怎样纠正;最后培训者要进行评价。培训者评价很重要,可以帮助梳理归纳和提升。通过这种形式,为教师搭建研究交流和展示的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三)培训反思。

培训后反思对于参加培训教师来说很重要,老师的反思过程就是老师提高的过程。通过反思,可以帮助教师进一步理解培训内容,从中体会到培训的收获和不足,以促进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真正实现培训的预期目标。因此每一次的培训都要写出自己的反思。时间允许可以在培训会上进行交流,通过交流更加促进教师的理解,并从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如果时间不允许的化,可以通过网络交流的方式,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

二、依托园本研修,对教师进行科研培训

(一)指导课题研究。

将区域内的幼儿教师组织起来,积极参加课题研究,要突出“以园为本”的科研理念,课题的选择与确立要体现“小、近、实”的原则。“小”就是选题要小,小课题好研究,便于操作;“近”就是贴近幼儿园教师及幼儿的实际,满足教师的内在需求;“实”就是实效性,不搞花架子,不作秀。小课题看似都是一些小问题,但这些问题往往是有其独特价值的问题,如《园内安全管理问题的研究》《幼儿焦虑问题的研究》等等,都是一些必须解决的问题,否则就会影响幼儿的健康生长。

(二)建立研究团队。

充分利用园内的科研力量,帮助与指导建立课题研究团队,以鼓励教师从实际出发,依托幼儿园的自身优势及特色教育教学活动的研究,着重围绕“做中学”、“游戏活动”等问题的研究,在研究中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研究水平。

(三)开展多种多样的培训活动。

在园本研修活动中开展具有实效的课题研究活动,意义非常重大。不仅提高了幼儿教师的科研能力,还可以为骨干教师搭建交流、展示的平台,更好地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帮助教师进一步加深对课题研究的理解和认识,规范课题研究的操作流程,使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以形成具有借鉴与推广价值的研究成果,从而服务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从而促进幼儿园的和谐发展。

三、结语

教师活动总结范文6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小学语文;有机融合

随着教育资源的不断丰富,素质教育理念也渐渐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思想,所实施的教学方法明显呈现出了多元化的趋势,这便促使了学生的进步与成长,教育教学趋势有了更好的发展。因此,在新时期的教育环境中,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一员,需要具备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实践的能力,更要有对学生全面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的教学思想,从而真正将多媒体技术与教学活动融合在一起,在生机勃勃的课堂环境下助力学生获取到知识与技能,得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本文则是笔者结合自身从事小学语文教师这份职业的教学实践经验,对多媒体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融合所作的一番论述。

一、应用多媒体技术创建直观画面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本内容以直观画面授课,可以令学生有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主要源于多媒体技术有令人身临其境之功能,对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多重感官参与有着积极的影响。基于此,在有着丰富教育资源的优质条件下,小学语文教师要应用多媒体技术创建直观画面,让学生在直观画面下,充分体会到语言文字的魅力,感受语文学科中潜在的美,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语文知识的良好习惯。例如,在《将相和》一课的教学中,在教学的初始阶段,笔者首先应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了一段名为《将相和好》的动画视频,使学生有了高度集中的学习状态,从而为学生介绍了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简单了解了关于司马迁与《史记》的文学常识,引导学生分析了课题,进一步帮助学生明确了“将”与“相”所指内容。其次,笔者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帮助学生积累了重点词语,进而带领学生回顾课文中的重点句、段,指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再次,笔者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的主要内容,着重引导学生对文中人物进行分析。最后,笔者对学生总结道:“希望大家能够学习蔺相如的机智勇敢、顾全大局,以及廉颇为了国家利益知错认错的优秀品质。”进而组织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其在直观画面下学习语文知识的感受,旨在更好地发挥出多媒体技术的媒介作用。这样,笔者通过应用多媒体技术创建直观画面,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地融入到了课堂当中,对学生进行了恰当地指导,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充分理解,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优秀品质,为学生养成积极主动学习语文知识的习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借助多媒体技术演示生活情境

纵观语文教材中的文本内容,皆是对现实生活的体会,而学生处在较为狭小的课堂当中,难以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在文中所体现出的真情实感。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了解多媒体技术具有突破时间和空间局限性的功能,从而借助多媒体技术演示生活情境。在课堂实践活动中体现学习语文知识的现实意义,以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将语文知识应用于实践中的能力,从而有效落实素质教育于教学活动之中。例如,在学习《慈母情深》一课时,首先,笔者借助多媒体技术播放了《游子吟》的动画视频和诵读音频,刺激了学生的视听感官,帮助学生结合了自身的生活经验进行思考,进而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了自己和母亲的故事,顺利引出了课文内容。其次,笔者借助多媒体技术引入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帮助学生了解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在人物思想感情中所起到的作用。再次,笔者引导学生重点归纳了文中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令学生充分体会到了母亲的慈祥与善良。最后,笔者进行了课堂活动总结,组织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这节课的学习收获。这样,笔者通过借助多媒体技术演示生活情境,使学生感受到语文知识是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孝顺母亲的道德品质,充分落实了素质教育于课堂实践活动之中。

三、融合多媒体技术导入合理问题

问题的导入在每一门学科的教学活动中都是存在的,但是导入问题的方式不同。在传统时期,教师采用的是传统教学方式,根据教学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法给学生造成了压力,使得一些承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厌倦了对问题的分析。因此,在素质教育理念为主的新时期,教师可融合多媒体技术导入合理问题,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意识,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通过从旁指导,促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文本内涵,令学生享受成功解决问题的愉悦感。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一课时,首先,笔者借助多媒体技术播放了猎豹奔跑的画面,对学生提问道:“猎豹是动物界非常著名的运动健将,它奔跑的瞬时速度可达到一百千米每小时,是不是很厉害!那么你是否知道比猎豹更厉害的呢?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呢?”这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思考兴趣,给予了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的时间。其次,笔者指名学生依据文本语言对问题进行了详细回答,进而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做了系统地整理,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是在按照事物由慢到快的顺序来写作的。再次,笔者重点引导学生分析了文中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要求学生了解这些说明方法的作用,进而应用到写作当中,以求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水平。最后,笔者进行了课堂活动总结,让学生之间互相谈论了在思考中阅读课文的体验。这样,笔者通过融入多媒体技术导入合理问题,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知识的自主性,促进了学生对所学文本的深入理解,大大地增强了学生阅读文本的能力。

四、应用多媒体技术播放诵读音频

诵读是依据语文学科的本质特点所被推崇的一种教学方法,但是有部分教师鉴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性,忽略了对学生进行诵读指导,让学生没有感受到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感。因此,在新时期的教育环境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一份子,可应用多媒体技术播放诵读音频,让学生通过有声地倾诉,体会文中蕴含的丰富情感,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以恰当地点拨加深学生的理解,从而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例如,在《示儿》一课的教学中,首先,笔者以多媒体技术播放了这首古诗的诵读音频,让学生初步体会到了诗人陆游在这首诗中所融入的情感,进而为学生简单介绍了陆游的一生,使学生了解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充分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其次,笔者结合实际背景向学生指导诵读方法,让学生进行反复诵读,旨在让学生高度熟悉诗句内容。再次,笔者借助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深入鉴赏了古诗,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了作者在古诗中融入的思想感情。最后,笔者进行了知识拓展,让学生积累了一些关于陆游的其他诗作,与学生融入情感共同诵读了《示儿》。这样,笔者通过应用多媒体技术播放诵读音频,使学生以充足的学习动力参与了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更深刻地理解,大大提升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五、利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在教育资源十分匮乏的传统时期,教师没有多媒体技术这般优质的教育资源展开教学实践活动,令教学活动的全面开展受到阻碍。但随着教育资源的不断丰富,以及教育理念的不断进步,该问题已经迎刃而解。因此,作为一名新时期下的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懂得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教学难点进行突破,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实现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效率的目标。例如,在开展《少年中国说(节选)》一课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时,首先,笔者利用多媒体技术使学生处在了文中所描述的情境下,播放了诵读音频,让学生初步体会到这是对少年中国的讴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笔者以多媒体技术引入课文的相关资料来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使学生深刻理解了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作用,激发了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有效突破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难点。最后,笔者引导学生梳理了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归纳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这样,笔者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授课,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好语文知识的自信,顺利实现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效率的提升。

六、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新时期下的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具备能够应用新鲜事物的能力,以崭新的教育理念设计出更多如利用多媒体技术创建直观画面、演示生活情境、导入合理问题、播放诵读音频、突破教学难点等更多优质的教学方法,使多媒体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有机融合,取得最大程度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助力学生全面进步与成长,为教育教学趋势的良好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黄履媛.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优势[J].文学教育(上),2017(11):60—61.

[2]贾欣欣,王新静.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优势[J].教育现代化,2017(36):330—332.

[3]魏小兰.巧用多媒体技术让语文课堂更精彩[J].教育教学论坛,2017(33):275—276.

教师活动总结范文7

“打铁先要本身硬”,作为教导主任,本身就应该是课堂教学的佼佼者,这样才能当好“排头兵”、“领头雁”。28年来,我始终没有脱离教学第一线,始终致力于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学生的学法指导,始终把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提高成绩置于首要地位。在我的课堂上,知识与能力并存、激情与幽默共生、教法与学法共赢。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2011年化学全县第一,2012年化学中考全县第二。因此获得了永吉县教学提质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学期内我至少做示范课两次,日常的课堂教学对全体教师开放。科学的教学环节,和谐的双边关系,良好的教学技能,深受老师的推崇。正是因为有了良好的业务素质,才使得教学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二、加大工作执行力度,突显教学计划实效性

俗话说“高度决定力度,力度决定影响力”,作为教学工作的组织者———教导主任,必须严格执行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使教研活动,日常管理有的放矢。本期教导处有效组织月考两次,做到监场,评卷双严格。个体、集体质量分析两夯实。组织学生竞赛3次,注重命题的基础性、新颖性、灵活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组织教研活动3次。第一周的骨干教师引路课,第二周的特岗教师汇报课,第九周的教师展示课,强化教研活动过程管理,实现布置、落实、总结、评价一条龙。组织集体备课7次,教导处定时间、定科目、定主备人、定备课内容。学科组长组织备课,组织听课,组织评课,做到个体与集体备课相结合。实现备课、上课、听课、说课、评课、反思系列化。教学检查是教导主任必不可少的工作,本期检查书案“明师心语”学生作业,听课记录等各3次。坚持检查的经常性,细致性和客观性。经验告诉我,制定计划容易,执行计划太难;执行计划容易,落实计划太难。经验还告诉我:精细的布置,严格的检查,客观的总结,能使教学计划有效落实。

三、加大欣赏教师力度,突显教学总结实效性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其实,好教师也是夸出来的。对此,教导处充分利用黄榆九年制学校的三类总结,即每周的工作总结,各类活动的总结,期中、期末的总结,大力弘扬教师的正能量,极力扩大教师的闪光点。例如,利用周总结,对废寝忘食、早来晚走、带病工作、取得阶段成绩的教师进行点名表扬。利用教研活动挖掘教师的潜能,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利用教研活动总结,对教学水平有所提高的特岗教师进行表彰,奖励,以增强年青一代的信心,激发年轻一代教师的工作热情。利用学生知识竞赛,为“学习高分”的学生,发奖状,发喜报,扩大正面影响的范围。利用期中、期末工作总结,对全体教师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有效的评价机制弘扬正气,打击邪气,形成了良好的教研风气。现在我校的教风正,学风浓,干群关系和谐,师生关系融洽。“明师高徒”工作正向着“更快、更高、更强”的方向发展。事实证明:教导主任对一线教师要多一点信任,少一点狐疑;多一点尊重,少一点贬低;多一点赏识,少一点指责,让正气和政绩占领教学这块主阵地。

四、加大工作协调力度,突显教学秩序实效性

黄榆九年制学校施行中小一体化管理,在承担中学部8个班教学任务的21人中,有11人跨学部:既在中学部教主科,又在小学部教副科,占任课教师的52%;有10人跨年段,占48%;有13人跨学科,占62%;有6人要承担放学送队任务。这给教导处的工作带来了难度,一是排课表难,二是串课难,如果有的教师请假或参加上级组织的活动,会使课程安排难上加难。为了维持良好的教学秩序,使教师上课不至于出现学部冲突、学科冲突、年级冲突,桌面上总有5种表:(1)任课教师分工表,(2)中学课表,(3)小学课表,(4)作息时间表,(5)送队教师表,安排串课这根神经时刻没有放松过。在日常的工作中,几乎有90%以上的日子在重复同一项工作,那就串课,有串课就需要与小学部教导主任协调;与科任教师协调;与德育处协调。正是因为不断的协调,才使正常的教学秩序得以持续。

五、加大教学指导力度,突显教学质量实效性

教师活动总结范文8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网络营销

一、引言

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企业在线销售、在线采购的开展比例分别达45.3%和45.6%,互联网营销推广比例达38.7%,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快速融合,掌握网络营销技能的专业人员成为企业最紧缺的人才资源之一。网络营销是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业必修核心课,同时也是市场营销、广告学等经济管理类专业重要的选修课程,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综合性。但目前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形式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对网络营销人才的需要,如何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是该课程教学的关键。

二、网络营销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内容不能满足教学需要

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网络营销的内容在不断变化中。当今社会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方式多种多样,从早期的网站建设、许可E-mail营销、博客营销等传统营销手段,到现在的社会化媒体营销、病毒营销、短视频营销等,新的营销方式层出不穷。但是因为种种原因,网络营销教材内容很难紧跟环境的变化,存在知识点陈旧、网络营销理论发展滞后、案例内容简单等问题,不能满足教学需要。

(二)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目前国内高校的网络营销课程教学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教师大多按照教材章节进行授课,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多为教师说学生听,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很难提高,教学效果差。其深层次原因在于教师和学生没有从时展和企业现实需要的角度认识到网络营销教学的重要性,缺少进行网络营销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三)对实践教学重视不足

网络营销与纯理论课程不同,只有在实践活动中,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相关的原理和知识点。因此,在学习网络营销理论的同时,应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来进行实践活动。但在很多高校网络营销课程的教学中,理论教学所占比例较大,对于实践部分的重视程度不足,与实际网络营销岗位的能力需求联系较少,难以满足现阶段的社会、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

(四)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网络营销课程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多种网络营销工具的学习和应用,在课堂上很难对每一种营销工具都进行深入的讲解。而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可能只需要灵活掌握其中一种或某几种网络营销工具的使用,这就要求教师在实践学习部分,根据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进行指导,发掘他们擅长的部分并进行针对性训练和提升。

三、教学方法介绍

小组合作学习指2个或2个以上的学生或群体以合作学习小组的形式,为达到小组目的而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调动个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合作中取长补短,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在网络营销课程中,不同的小组选择各自感兴趣的网络营销方法,适合学生个性化发展以及深入学习的需要,使得因材施教真正落到实处。任务型教学法即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任务设置与实践结合更为紧密,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教学,每一位同学都能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任务型教学法与小组合作结合,即围绕一个教学主题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讨论、练习、操作等,从而高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锻炼学生的多重能力。在网络营销课程教学中运用这两种方法,能够有效地解决教材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实践教学不足等问题,根据学生个体需要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培养现代化复合型人才。

四、课程前的准备

(一)合理分组、优势互补

根据课程总体任务,教师可设置多个教学主题。首先,根据班级学生总数确定小组数量,教师主要根据学生对网络营销方法的兴趣进行初步分组,然后,将兴趣相同的一组再根据平时表现、前置知识基础、交往技能等进行二次分组,保证组与组之间整体实力相近。最终每组成员以4-6人为宜。举例说明,有8位学生对病毒营销这一教学主题比较感兴趣,他们将被分为病毒营销A组(4人)和病毒营销B组(4人),A组和B组将进行成果展示和组间比赛。

(二)设计教学主题

任务型教学的主题设计要紧跟网络营销最新发展,设置目的明确,难度适中的任务。尤其要注意与实际岗位需要相结合,模拟实际岗位的情境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的快乐。另外,任务成果的展示方式也要多样化,如方案策划、PPT展示、小组辩论等。

(三)明确任务

学生按照分组集中围坐,进行面对面讨论。每组自由推选一位综合能力较强的同学担任组长,负责小组的全面工作,如分配成员任务、组织讨论、协调进度、反馈情况等。教师要保证每一个小组成员的任务分工都明确、有效,尽量使所有学生都“忙起来”,防止有个别同学浑水摸鱼“搭便车”,认为不参与组内活动便可以得到成绩。

(四)监督和激励

在进行小组活动时,有时会出现课前准备不足、讨论活动等敷衍的情况,所以要在讨论中进行适当的监督和激励,通过组与组之间形成竞争,只有竞争获胜的小组才能得到分数。教师虽然不能全程参与到每个小组的讨论中,但要做整体活动的组织者和掌控者,对小组活动进行有效的引导、指挥和控制。

(五)科学评价

对于评价标准尽量细致、明确,有利于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控制。最终评分包括教师评价、小组交叉评价两个部分。教师评分占总评分的50%,要给出具体标准进行量化考评,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小组活动目的和成果中存在的问题。小组交叉评价占总评分50%,评价内容包括语言表达、方法运用、小组分工等方面进行评分。最终评分为小组团队得分。完成一个教学主题之后,要进行活动总结,并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和讨论。

五、任务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在网络营销中的应用

(一)教学方法的可操作性

网络营销课程教师进行任务型教学时可选用以项目为教学单位的教材,这类教材中每个项目按实践技能要求分解为几个小任务,适合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根据JaneWillis提出的理论框架,任务教学法包括以下三个步骤:前任务、任务环、后任务。前任务中,教师使用传统教学模式(LectureBasedLearning,LBL)呈现完成任务所需知识,介绍任务要求和实施任务的步骤。后任务中,即任务完成后,进行小组分析、互评和教师提问、点评,完成科学评价和活动总结。

(二)课堂实例

以网络广告项目中的网络广告策划任务为例。第一步,前任务。教师将网络广告的表现形式和特点等基础知识使用LBL教学法讲解,也可设计预习。通过学生兴趣反馈将学生分为视频广告A组、视频广告B组。在实训中,模拟广告公司的形式小组任务,公司需要围绕耐克新款运动鞋这一产品做新季度的网络广告策划,预算10万元。具体任务包括分析目标群体、设计广告创意、选择媒体、计算广告费用等。第二步,任务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任务,教师主要充当观察者、组织者和指导者的角色。第三步,后任务,即巩固、拓展和总结评价阶段。广告策划以PPT形式进行汇报,作评委的学生和教师针对汇报中的疑惑或优缺点做记录,在A、B两个小组都汇报完毕后集中进行反馈,这对所有学生都能起到强化学习的作用。通过教学实践可以体会到,这种教学方式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活跃度,课堂气氛活跃,每一位同学都完全参与到课堂中,共同为网络广告的设计献计献策。通过组与组之间的比较,学生也认识到了本小组方案的优缺点,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总之,任务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能够有效提升网络营销课程的教学效果,更好地实现网络营销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桓森,姜丽媛.案例教学和翻转课堂在《网络营销》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交际,2017(13):21.

[2]张贵祥.双创背景下的网络营销教学改革思考[J].电子商务,2017(6):80-81.

[3]杨珩.“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改革探索[J].商业经济,2017(6):64-66.

[4]倪名扬.围绕企业岗位需求的《网络营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江苏商论,2017(2):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