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管理建议范例

教师管理建议

教师管理建议范文1

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校园一卡通应用系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并普及到各高职院校的校园管理中,节约了学校管理成本,对实践教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从校园一卡通应用系统的构建出发,对校园一卡通应用系统在实践教学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校园一卡通应用系统;实践教学管理;具体应用

校园一卡通应用系统即以校园网为载体,通过电子与信息技术,充分利用身份识别、各项校园服务和校园管理的功能,对学校全体人员、财务和资源进行集中管理的一种模式。为校园管理带来方便、安全和高效,在提升校园管理效率同时,为校园管理节约大量的财力与人力,对实践教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校园一卡通应用系统的构建

校园一卡通应用系统构建在校园网上,借助计算机、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充分发挥校园网络的作用,通过卡片方式,实现网络信息化系统的管理。通常情况下,校园一卡通应用系统的构成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在校园网上,建立系统主干平台。系统主干平台主要由数据中心及各楼宇管理中心组成;其中数据中心处于学校的核心位置,连接着校园网中心的数据库服务器、身份查询前置机、应用服务器以及服务器。而管理中心位于各个校区的核心位置,连接着各个校区校园网的二级交换机,为教师与学生提供服务。(2)数据库服务器与双机热备份的有机结合,主要负责存储、更新、维护以及备份校园中全部信息数据。即通过一卡通服务器、机房管理服务器、身份验证和校园门户服务器,对相关应用业务进行处理。服务器负责设定、更改相关信息参数,实时监控接入一卡通平台上的各种子系统设备的运行状态,实现信息数据同步管理与全系统的安全管理。(3)综合业务子系统。该系统一般安装于校区的发卡中心,负责学校持卡人的开户、撤户、身份识别、换卡、查询、挂失、解挂、冻结、解冻、现金充值和商户管理等综合业务。每一个发卡中心都可按照条件设置一台或者是多台操作终端,并根据授权的权限负责相应的业务。(4)应用子系统。该系统主要由图书馆管理、医院管理、上机管理以及教务管理等子系统组成,负责主干平台的管理和服务工作,该系统的接入需要数据中心综合前置机授予相关权限,利用驻留在底层的第三方接入程序和数据中心实现通讯,达到数据共享。

二、校园一卡通应用系统在实践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1.系统功能。(1)个人基本信息查询。校园一卡通应用系统是学生在校的一种身份标识,因为IC卡芯片中存储着学生具备信息,所以学生在校园范围内使用校园一卡通应用系统,能够随时随地查询个人信息,具有安全性、灵活性以及稳定性的特点。例如校园一卡通应用系统的数据管理与访问,主要是建立在Browser/Web/Server的基础上,使用“集中、分布、集中”的3层体系结构,将学生个人信息存储到内部芯片中,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账号、密码查询考试成绩、奖助学金的发放、课程安排、个人账户消费和奖惩情况。(2)实验室信息监控。对实验室信息系统监控的业务数据,学校各个管理部门只有上传相关信息数据的权利;而对于非部分的信息数据的权利,访问者只能通过Web服务器下载数据信息。即是全校的全部部门的业务数据均是采用不交叉汇总方式,形成一个市中心服务器管理数据库,这样相关管理部门即可通过超级用户权限实时监控、查询实践教学课堂的上课信息。(3)数据汇总。数据汇总系统的应用优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数据输入的唯一性。能够有效避免校园内各个核算部门相互交叉,出现重复核算的情况,降低数据输入的冗余度。②数据储存的实时性。为数据信息的汇总与查询提供方便、快捷。③数据信息结算的精确性。利用数据汇总系统进行实践教学管理,能够做到以人时为单位,精确到分钟,最大限度提升实践教学管理的效率。(4)身份标识和计费、结算功能。学生在校园范围内使用校园一卡通应用系统,可实现各个实验室计划内上课、开放实验上课以及自由上机,为学生提供方便。即是通过每个人的学号,以IC芯片的索引键值,建立一个完善的个性化数据库,让校园实践教学管理向信息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方向转变。(5)其他功能。严谨、稳妥的安全体系,主要移植了商业银行对财务管理的相关功能,数据的安全体系从科学多方面加以保障。例如用户级的秘钥,由用户自行管理;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够保护系统安全性与字段级;校园网系统为其提供防火墙保护措施,避免网络黑客对系统的攻击;而人性化消费模式可按照太平洋卡的管理模式,通过校园卡管理中心,对卡片实施挂失、补发、冻结、解挂、换卡以及解冻等操作,以免卡片丢失后,被其他人恶意消费。2.具体应用方法。(1)利用电子货币与结算功能实现准入、汇总。校园一卡通应用系统作为校园卡的充值账户,集电子货币与结算手段为一体化,通过这一功能实现学校范围内参与实践教学管理的无现金消费。例如学校每一个学期开学前,相关管理部门根据实践教学大纲的要求与开放实验需求,事先将虚拟电子货币录入借记卡账户中,因为芯片上虚拟货币专项专用,无虚拟货币无法进入内部系统,可有效避免黑客非法入侵,让参与实践环节的教师与学生能够通过每一个实践点内的三级工作站,以上下机打卡方法,借助虚拟的电子货币完成消费。当次结算,数据信息当日实时入账,让参与实践的人员有意识了解实践环节中的操作规程,保持警惕,减少实践中事故发生率,实现实践教学管理工作量人数的实时汇总与有关数据储存同时,提升实践教学资源利用率,促进校园虚拟消费的数据化。(2)利用信息查询与监控实现实践教学纪律管理。当学生身份验证识别后,参与实践环节时,实践点的三级工作站就会将有关信息数据传输到二级服务器中,然后相关管理部门即可通过汇总后的实时数据库对实践点实施监控。例如在实践教学管理过程中,因为实践课组织形式是学生分散到实验室与试验台进行学习,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加上学生对学习与纪律的主观认识不足,极易出现迟到、逃课和早退的形象,加大教师的管理难度。针对这一现象,经过共同协商,实践教学管理部门决定利用校园一卡通应用系统,加强对实践课内的管理,通过服务器的信息查询与监控功能,对实践点教师是否根据计划时间开课,有无漏课、不开课,学生迟到、早退现象进行监控,不仅方便教师利用系统反馈信息,严肃课堂纪律,节约管理时间,还可让一级管理部门实时了解实践教学管理的具备信息,避免二级管理部门管理出现执法不严、考核不真实的情况,从而提升一级管理数据信息的真实性与管理高效性。(3)创新实践教学管理方法。学校要想提升实践教学管理的效率与质量,应充分发挥校园一卡通应用系统的优势,在知识发展基础上,优化实践教学管理,积极探索新的实践教学管理方法,加强对实践教学的管理,实现一级管理部门横向和纵向管理的“一线相接,一网清查”,以此延伸实践管理的范围。

三、校园一卡通应用系统的应用建议

对于系统中存在问题,理应加大后续软件开发力度,延伸校园一卡通应用系统的充值范围,对实践教学管理进行完善。并简化软件安装过程与对Windows系统的依赖性,环节管理与协调压力;对软件上下传和实时传输功能进行优化,合理增加设置实践教学管理环节的虚拟货币消费额度和结算功能,提升系统应用的灵活性。此外,还应加强学生主观认识,树立学生对校园一卡通应用系统使用的消费理念,让学生自行保护校园一卡通应用系统。并建立完善卡管机制,不能随意借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与学习态度,避免卡片丢失和损坏,使之有效用于实践教学管理中。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校园一卡通应用系统的建设是一项系统且庞大的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涉及校园管理的方方面面。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相关负责人,不断进行拓展、完善,充分发挥校园一卡通应用系统的职能作用,以此提升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减少人力和物力,促进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向信息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家辉.浅谈高校“校园一卡通”系统与“数字化校园”关联建设[J].中国科技纵横,2014,(15):24-25,27.

[2]周忠华.基于RFID和校园一卡通的智能校园网[J].电子世界,2014,(15):163-163.

[3]徐震宇.优化校园一卡通运行管理的探索[J].科技信息,2013,(25):299.

[4]黄丽.RFID技术在校园一卡通系统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12(19):196-197.

教师管理建议范文2

关键词:教学管理;以人为本;小学教学

一、以人为本理念概述

以人为本是我国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体现出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对人这一主体的高度重视。以人为本就是凡事将人的发展、生存等放在第一位,将人作为社会活动的成功资本。在教育教学领域中,以人为本实际上就是强调尊重教师、尊重学生,将教师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发挥教师、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使教师与学生都能够得到自由且多元的发展。具体到教师层面,以人为本就是要通过人性化的管理来帮助教师不断在职业领域、在观念意识方面得到发展完善,从而实现自身人生价值。而在学生层面就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意识,给予学生更多的自我发挥空间,使其得到更为多元的发展与提升。可以说,以人为本理念对师生双方都有极为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是现代教学管理中必须秉承的重要理念。

二、以人为本理念对小学教学管理的影响

(一)影响教育教学的观念

一直以来,小学教育中的传统观念都是以知识传授为主,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即使国家对小学素质培育工作有明确要求,但学校与教师在观念上却并不重视。而以人为本理念则从学生的主体性角度对教育工作的方向进行了强调,这就使小学教育观念必须顺应以人为本要求进行转变。因此,以人为本理念有助于小学教育观念向着更为科学、正确的方向扭转。

(二)影响小学管理理念

一直以来,小学教学管理工作都是以提高学生成绩为主,对教师的评价都是以学生成绩为依据,而管理目标的制定和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也是在不断强化师生在应试方面的能力。这就严重影响了教师与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以人为本理念则从人的成长发展角度对教学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教学管理理念必须以教师与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为核心,这就极大促进了现代小学教学管理理念的合理化、科学化。

(三)影响学校各方面工作

以人为本理念在教育教学各方面工作中都具有指导意义。同时,以人为本理念的贯彻落实也需要学校各方面工作的相互协同、共同推进才能实现。所以在以人为本理念下,小学教育中的各方面工作都必须做出调整和改变,这就对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三、以人为本理念在小学教学管理中的渗透与应用

在当前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情况下,必须将以人为本理念有效渗透和应用到教学管理工作之中,从而促进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水平的整体提升。

(一)从思想层面牢固树立起以人为本理念

以人为本作为一种理念,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所以其在小学教学管理中的渗透与应用首先就需要学校管理工作者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一方面,教学管理者应意识到传统管理理念对学生教育和学校发展的制约,意识到小学教育未来发展方向的变化,从而在思想上认识到以人为本理念对提升教学管理水平的促进作用,并逐步落实到实际行动之中,以之重塑自己的管理理念。另一方面,教学管理者应与时俱进,将目光投向其他领域,从其他领域中借鉴以人为本理念应用的新经验,进而加深理解,并将之正确运用到实际管理工作中,使之成为新时期教学管理工作的核心思想理念。

(二)围绕以人为本建立起相关管理制度

在教学管理工作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需要科学合理的评价,如此才能规范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与各个环节。因此,在以人为本理念下,教学管理需要从制度着手,建立起更为完善且人性化的评价机制,以更全面地把握和修正教学工作。首先,在管理权限上,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需要将师生都放在教学管理评价的重要位置,打破传统由管理者进行单向评价的特权,将教学工作的评价权同样分给教师、学生乃至学生家长,多方主体都可以参与到教学评价和教学管理之中,以发挥各方主体在教学管理方面的主观能动作用。例如学校可以建立起定期的教师、学生与家长会议制度,在会议上听取各方代表对学校发展的意见看法。其次,制定出更为丰富的评价项目,将教师师德、能力、态度、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学习表现、态度等多个维度的情况都纳入教学管理评价的项目之中,以确保能够对教学工作进行全面且客观的综合性评价。最后,应在管理制度中建立起相应的激励机制和教学改革修正机制,结合教学评价结果给予教师群体奖励,从而以激励的方法提升教师群体工作积极性。同时在教学管理中也应注意教学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对教师工作提出改进建议,并积极帮助教师解决问题,从而使每一名教师都能得到全面发展。

(三)注重教学管理内容的变革与创新

在以人为本理念下,教学管理内容也需要发生变化。以往的教学管理更强调通过制度性约束来保证教学工作稳定运行。但其管理内容却忽视了教师与学生主体的存在与发展。在以人为本理念下,小学教学管理应该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放在核心位置,注重学生对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性,在管理内容上更多地以一种软措施来达到管理效果。例如教学管理要更重视教师队伍的教育和培训,结合现代小学教育发展形势和实际教育需求来为教师提供针对性的培训,提升其专业理论知识、教育教学技能和职业操守,进而使教师群体能够通过素质的提升自然而然地提高工作质量,实现教学管理目标。再比如,教学管理中应该尽可能多地开展各种类型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师生共建活动、读书节活动、劳动节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所营造出的良好校园氛围来提升校园整体的人文性,从而以环境影响教师与学生,最终达到提升师生人文素养的目的。依靠文化环境氛围来进行管理,能够减少被管理者的抵触情绪,同时促进人更全面地发展。

综上所述,现代教育发展对小学教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以人为本理念下,小学教学管理工作必须转变传统观念,意识到人本理念在现代学校发展中的重要性。同时,教学管理领域需要围绕以人为本理念建立起相关管理制度并创新管理内容,如此才能使以人为本理念得到更有效的渗透与应用。

参考文献:

[1]辛燕霞.试论以人为本理念在小学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20(14).

[2]王勇.小学“以人为本”视角下的教育管理模式探析[J].名师在线,2020(8).

教师管理建议范文3

市场经济时代,劳动力作为资源禀赋,必须要进入市场进行检验,才最终能够被市场认可。因此,未来高等学校人才的培养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教育和精神沐浴,而须要从承担社会分工的角度,为人力资源市场培养精密化、科学化、专业化的实践性复合人才。管理类学科主要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过程中的基本规律及其一般方法的科学。它是伴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而产生的。管理类学科背景的学生在校期间虽然具体专业背景不同,但都是通过理论学习应用于实践,以掌握现有条件下,如何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也就是对人、财、物等资源的有效配置来提高生产力的。目前高校学科设置中,管理学包括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学、农林经济管理学、公共管理学,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等5个一级学科,其下辖15个二级学科。从学科设置情况来看,未来毕业生的工作去向主要是在企事业单位担任管理工作岗位。从管理类专业的性质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这就要求突出实践教学。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主要还是以理论传授为主,使学生掌握管理类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学会用理论分析和解决管理实际问题的方法,许多学生对管理类实践只停留在书本上的知识,以致在就业之初就出现所学理论与实际脱节。管理类专业背景学生的工作经验与能力也是制约校企有效对接,高校人才充分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其未来的就业方向和岗位就是企事业单位的管理部门,这是一个组织的内部核心部门,其对于人才的要求更为苛刻,理论知识不再是评价人才的唯一指标,其工作能力和工作经验将成为决定性的因素。因此作为一名刚刚初出茅庐的大学新人是很难进入到企业的管理工作岗位,这也造成了学生在就业时的茫然与困惑。

二、高校教育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应用

实践教育不仅是高校课程设置的必要环节,也是验证学生理论掌握情况及其实现自我定位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也应看到,当今的教育不再是以往那种自我封闭、自成一体的发展个体,教育主体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主体,它具备与汽车、旅游等制造业和服务业所具备的产业发展特征,其中教育产业链的形成,要求学校从价值链的整体考虑学校教育的整体性安排和管理体制。高等学校教育作为教育的最高阶段,其培养诉求更要求高等学校与产业链中的其他主体协同发展,谋求实现最大目标。在高等学校教育产业链的发展中,学校与企业之间的纽带是学生,而在三者之间,学生家长、教师、社会等诸多方面也都关注并影响着学生的实习实践活动,因此对这些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分析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实习实践的效果及高校的实践教育体系设置和改革。利益相关者一词最早出现于1708年的《牛津词典》,其本意是指人们在某一项活动或某企业中“下注”(Haveastake),在活动进行或企业运营的过程中抽头或赔本。后来利益相关者逐渐开始被经济学者运用于企业与战略管理等相关领域。著名的战略管理专家安索夫是最早正式使用“利益相关者”一词的经济学家,他认为“要制定理想的企业目标,必须综合平衡考虑企业的诸多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冲突的索取权,他们可能包括管理人员、工人、股东、供应商以及顾客”。此后弗里曼等管理学家相继对利益相关者理论进行了扩展和发扬,在企业经营与管理中,那些能影响企业目标实现或被企业目标实现所影响的个人或群体都可以被归结为利益相关者。当然利益相关者的应用领域不仅仅局限于企业管理领域,伴随其广度和深度上的发展,利益相关者理论不断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在高等教育领域利益相关者理论也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近年来,有关高校教育利益相关者的国内外研究日益丰满,诸多高校管理者和教育学家均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探讨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与发展。认为学校成长的关键是必要的内外部合作,高校须转变以往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建立“以他方为中心”的参与模式,大学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是互动共生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学校教育推动了企业发展,企业发展产生更多的用人需求。

三、管理类专业实践教育利益相关者构成

高等教育不仅仅是政府与学校的联系与协调,围绕学生与学校组织存在的教师、家庭、企业、公共部门、传媒、社区等个人与组织也积极参与到了高校的发展和建设中。尤其是高校的实践教育中更离不开与组织内外相关者的联系与沟通。从企业管理的角度,美国学者Mitchell和Wood从3个属性方面利用多维分析法对利益相关者进行了层次分析,按照其合法性、权利性和紧急性由高到低进行赋值评分,分值最高的利益相关者为确定型利益相关者,也是最权威、最重要的核心利益相关者,其同时具备上述三个属性特征;其次是预期型利益相关者也称重要相关者;最后是潜在利益相关者也称边缘相关者。按照此分法在管理类专业学生实践活动中,其利益相关者可分为:核心相关者,包括学校管理部门、实习指导老师、学生、企业(用人单位);预期相关者,包括学生家长、行业组织、政府部门;潜在相关者,包括高等学校、社会、媒体等。

四、结论

教师管理建议范文4

[关键词]教学医院;临床实践教学;管理;人性化

医学生在正式参加医疗工作前,需要在临床带教老师(执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临床见习、临床实习等临床教学实践。在临床教学实践中,医学生可以近距离接触患者、观察患者,询问患者的病史,检查患者的体征、症状,查阅患者的资料,参与分析、讨论患者的病情,书写患者的病历,填写各类检查单、处置单、医嘱,对患者实施有关诊疗操作,甚至参加手术。通过临床医学实践教学,可以帮助医学生养成理论联系实践的作风,并将医学生的理论知识内化为实际工作能力,从而使医学生真正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称职的医务工作者[1]。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当前临床实践教学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降低了临床实践教学的质量,必须引起重视。

1临床实践教学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2019年3月~6月,作者在全国各地随机抽选了6家教学医院,就“临床实践教学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2]。调查对象的具体情况如表1~表3所示。

1.1带教老师反映临床实践教学效果较差

调查发现,有39%的带教老师认为见习教学效果不好,60%的带教老师认为见习教学无法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35%的带教老师认为岗前教育效果不好,84%的带教老师认为岗前教育难以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54%的带教老师认为岗前教育无法提高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57%的带教老师认为学生在临床实践教学中不主动、不积极、不热情,影响了自己的教学热情[3]。绝大多数带教老师选择通过查房进行临床实践教学,认为查房有助于体现自己个人的医德、医术。还有相当一部分医师坦承,现行的临床实践教学模式难以为医院培养实用型医务工作者。

1.2医学生认为带教老师教学水平较差

调查发现,有30%的医学生认为见习教学效果较差,46%的医学生表示见习教学后自己的临床思维能力并未出现提升;36%的医学生认为岗前教学效果较差,29%的医学生表示岗前教育无助于提升个人的临床能力,29%的医学生表示岗前教育无法提升个人的医患沟通能力。超过74%的医学生表示认可、接受教学查房,但37%的学生认为带教老师在查房时只顾自说自话,却对学生以及学生脸上的疑惑熟视无睹;35%的学生表示希望有临床技能训练的机会,但39%的学生认为当前医患关系紧张,不敢独自进行临床技能训练,不敢承担任何医疗责任。还有相当数量的学生认为带教老师教学水平较差(这是“误人子弟”的一种比较委婉的说法),并且坦承在临床实践教学中难以学到实用技能[4]。

1.3患者不愿配合临床实践教学

调查发现,60%的患者经历过教学查房,58%的患者接受过床边见习,57%的患者接受过医学生的询问病情。但这些患者普遍缺乏参与临床实践教学、配合临床实践教学的热情。绝大多数患者表示自己在医师、医学生的眼中就好象是一个标本,觉得自己没有受到尊重。63%的患者对医学生缺乏信心,明确表示不愿接受医学生参与自己的手术,哪怕是辅助手术操作也不行;69%的患者表示不敢接受医学生的穿刺术。由于患者不愿配合临床实践教学,医学生很难进行临床技能训练。

2临床实践教学管理中突出问题的成因

专家分析后指出,造成当前临床实践教学管理中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带教老师均为各医院在职的医务工作者,工作紧张,分身乏术,加之临床实践教学又不能给自己带来更多的收入,因而往往对学生实行封闭式教学。在这种封闭式教学中,带教老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由带教老师单方面主宰教学进程,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5];由于近年来患者期望值过高、媒体不负责任、夸大其辞的过度宣传等原因,造成医患关系紧张;这无疑会在敏感的医学生内心中投下阴影,导致学生宁愿在带教老师的推动下被动式学习,而缺少主动性、消极不作为又反过来挫伤了带教老师的教学热情;患者虽然参与临床实践教学,但在事先往往毫不知情,感到自己住院花了很多钱,又没有受到医生的尊重,因而不愿配合临床实践教学。

3基于人性化视角探索教学医院临床实践教学管理模式

为解决上述问题,应实施人性化的临床教学实践。带教老师在开展临床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对患者、学生实行人性化管理,必须尊重每一名患者,同时也必须尊重自己的每一名学生[6]。

3.1鼓励患者参与临床实践教学

带教老师应当选择病情较为稳定的患者作为病例,在教学开始前首先征询患者及其家属的意见,使他们享有知情权,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临床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鼓励患者参与临床实践教学;必须充分尊重患者,在患者及其家属同意的前提下才能开展临床实践教学。

3.2临床实践前师生做好充足准备

在临床实践教学开始前,带教老师必须详细研究患者的具体情况,以及患者的心理状况、经济条件、家庭、职业等等。而后,带教老师在查房开始前,要把患者的病例分发给每一名学生,再向学生详细说明患者的病情特征、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身心状况、家庭等各方面的情况,并明确要求学生必须尊重每一名患者。

3.3进行人性化临床实践教学

带教老师和学生走进患者的病房,由带教老师率领学生向患者行礼,问好。然后进行问诊,指导学生对患者进行各项检查,并时时关注患者的感受。在患者同意的前提下,带教老师指导学生进行临床技能训练,并为学生答疑解惑[7]。

3.4教学结束后反馈

教学结束后,带教老师与学生必须再次对患者表示感谢。带教老师应要求学生记住患者的名字,要求患者记住学生的名字,要让学生尊重自己的患者,也要让患者信任自己的学生;从而帮助学生建立独立行医的自信心。通过实践教学,参与实习的医学生对患者初步形成了感性认识,带教老师应当趁热打铁,要求学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典型病例进行研究、分析,发表自己的看法与治疗意见。带教老师还要对学生进行长期追踪,观察学生的临床能力、医疗思维是否有了明显提高;从而形成闭环管理。

[参考文献]

[1]杨永华,徐曼,张慧,等.临床实践教学形成性评价效果的影响因素与应对策略[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27(3):514-517.

[2]崔培元,凌云志,陈辉,等.专业认证背景下外科学临床实践教学体系的应用效果评价[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44(5):668-671.

[3]吴成洋,耿铭,李兆伟,等.基于实践教学平台的医学生人文教育模式探索——以上海健康医学院人文课程改革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23):24-25.

[4]邹玥.基于临床医学实践教学改革和精细管理探析[J].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9,8(4):238-239.

[5]卢书明,李春艳,杜建玲,等.医学院校临床实践教学方法应用现状的调查研究与分析[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27(4):663-667.

[6]钱风华,房学东,徐忠信,等.基于协同创新、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临床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8,22(3):567-571.

教师管理建议范文5

山东女子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分为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和旅游管理专科专业,两个不同层次的专业均设置了《商务礼仪》的课程。其中,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将《商务礼仪》设在了专业选修课中,旅游管理专科专业将《商务礼仪》设在了专业必修课中,学生对该课程认可度较高,选课率和到课率均较高。《商务礼仪》课程的教学目前为2个学分,32个课时,理论课时和实验课时均为16个课时,由不同教师分别进行理论授课和实验授课。该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在商务礼仪形象实验室进行,主要针对学生商务形象塑造进行授课,包括妆容礼仪、发型礼仪、穿衣搭配礼仪的实训;第二阶段在商务礼仪形体实验室进行,主要针对学生的仪态及接待礼仪进行授课,包括表情礼仪、仪态礼仪、接待礼仪和优美形体塑形的实训。从2016-2017年第一学期开始,笔者开始对《商务礼仪》实践教学部分进行创新性实践教学,首先对该课程的期末考核进行了创新改变,在期末考核上遵循以学生互评为主,教师评定为辅的原则。期末考评打破原有的模式化考核方式,期末成绩由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30%),考核标准为出勤率、学习态度、日常训练结果;期末成绩(70%),期末成绩由学生互评成绩和教师打分两部分构成,最终学生的期末考评成绩是由下公式构成:期末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学生互评成绩(35%)+期末学生成绩教师打分(35%)。期末考评方式以学生自己制作PPT、视频等为主,让学生利用多媒体的手段展示这一学期的学习成果。最终学生展示作业作品,其他学生对其进行打分,实行百分制,取平均分占总成绩35%,教师为学生期末打分,占总成绩的35%。笔者从2016-2017年第二学期开始,在学生课堂实训中也加入了学生互评的环节,以保证对学生的每一次成绩评定都公平公正。

二、《商务礼仪》实践教学模式探讨

(一)基于学生互评实践教学模式的优势

通过4个学期对学生互评的教学模式的使用,笔者发现对于实践类课程,理论上学生互评能够体现分数的公平公正,让学生真正成为课程的主导者,使学生既是学生也是老师,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课堂的积极性。同时,旅游管理类专业学生未来就业面临的工作大部分都需要与人打交道,所以这种礼仪的外显是需要得到不同人的评判的,而学生互评的实践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提升自我表现能力。

(二)基于学生互评实践教学模式的劣势

在4个学期的教学过程笔者发现,学生互评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学生的社交圈使得评分有失公平。同宿舍的学生或是关系比较好的学生往往相互打分比较高,具有竞争关系的学生或是关系一般的学生相互打分比较低,学生将不少情感因素加入到分数中去,所以理论上的公平公正在现实中遇到不少困阻。其次,学生的个人先天条件决定了礼仪课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问题。学生的先天条件参差不齐,有些学生先天条件比较好,在礼仪的展示上面占有优势,而有些学生先天条件较弱,礼仪的后天塑造上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在课堂展示或期末展示上学生的展示效果差异较大,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学生打分出现两级化现象。

(三)规避基于学生互评实践教学模式劣势的方法和途径

传统的学生互评、互相现场面对面打分的模式存在一定的劣势和缺点,在笔者不断的教学探索过程中,摸索出了一些能够规避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具体如下。第一,针对学生互评碍于情面给分不公的问题,在《商务礼仪》课堂上引入互动课堂等课堂评分的软件,让学生在互评环节自己用手机进行互评打分,学生成绩只对自己显示总分不显示单个分数,而教师手机则显示每个人的打分情况,运用该系统后,学生能够消除内心的顾虑,打分更加客观公正。第二,针对学生自身条件不同,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问题,在制定学生互评实践体系时,考虑到学生的条件问题,所以不管在平时课堂表现互评,还是期末互评,都格外突出了学习态度的评分细则,教师打分所占的35%就是侧重于态度的得分。另外,可以将自身条件良好,态度又十分积极的学生作为学生的正面教材,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认识礼仪。礼仪不仅仅指外在,更在于内心散发出来的修养和自我品味。

三、基于学生互评的实践教学模式应用前景研究

(一)《商务礼仪》课程实践教学创新成果

经过4个学期的创新实践探讨,《商务礼仪》课程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得到很大提高。教学改革实施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大大提高。多种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学生具备了扎实的旅游礼仪知识功底,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及自我发展和旅游接待创新能力,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很大提高。同时这样做还有利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能在日后工作中得到持续性发展。2.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能够得到实习企业好评。经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后在实习单位表现突出,合作酒店青岛金沙滩希尔顿酒店每月评选的优秀实习生都有学生的身影,实习单位普遍反映,学生的服务意识强,形象气质好,谈吐优雅得体。本门课程教学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服务礼仪、商务礼仪培养为重点,实用性强。经过此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做到讲礼貌、懂礼仪,对一些专业礼仪、特殊礼仪掌握也很到位,职业素养高。3.学生对于课程最终的期末成绩认可度高。因为所采用的评分方法能够让学生认识到成绩的公平公正,所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基于学生互评的实践教学模式应用课程探索研究

教师管理建议范文6

近年来,我院成人教育开设专业数、学生数逐年增加,给成人教育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我们从调整医学成人教育管理模式着手,实行成人教育教学、学生工作院系两级管理。成教主管部门、各专业系部明确职责,分工合作。成教主管部门负责整体协调成教管理工作,完成各专业的招生入学、教学进程安排、统考课程组织、毕业工作等;各系部由系领导分管成教工作,安排专人负责成人教育的教学管理工作,班主任负责各班学生的管理工作。各系部按主管部门下达的要求完成所属专业的教师聘任、课表编排、考务等教学管理工作以及学生学籍、考勤管理等学生管理工作。班主任作为一线管理者,负责班级的日常管理,同时还承担学习环境的维护和管理工作,在学生面授期间和自学期间,对学生的学习能起到有效引导、督促的作用。院系两级分层管理有效改变了成人教育教师、学生之间的空间分离状态,切实加强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

2构建多元化教学模式,注重教学实效

网络、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给成人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我院成教管理部门改变单一的集中面授的教学组织形式,建立面授教学、网络课件教学、多媒体互动教学、网上作业答疑等多元化教学模式来完成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大纲并结合课程特点,合理安排课程的教学形式,力求利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建立班级群是进行多元化教学的前提保障。班级群以班级为单位,由学生、班主任、各课程任课教师共同组成。教学管理者、教师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和管理,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多媒体互动教学。在面授前,任课教师指导学生有计划地安排好学习;在面授期间,任课教师在班级群上传相关学习资料、布置作业。学生在学习网络课件及相关资料的过程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之间的积极讨论和互动交流,共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完成学习任务,达到教学相长、共同提高的目标。同时,医学成人教育的学生在工作中或学术上遇到的问题同样可以利用班级群这个平台相互探讨、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教师及时给学生答疑解惑,同时积极参与交流互动,与学生共同探讨专业、课程在临床实际中的应用及发展,由单一的教师角色转变为指导者、合作者、共享者,这对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十分有利的。多媒体互动教学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习的合作性得到充分体现。

3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实现培养目标

医学成人教育的学生来自于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具有一定的医学理论基础和专业实践经验,他们希望通过对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的进一步学习,更新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促进,并能在工作中发挥作用。实践教学作为成人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根本途径。聘请教学经验丰富的高级职称教师承担成人教育的教学任务,同时聘请医疗行业中临床实践能力强的高资历教师作为成人教育的兼职教师,使学生接触到该领域的最新动态,对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提高职业综合素质是十分有效的。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合理应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可以有效增强实践教学效果,如将数码显微互动系统应用于血液学检验、病理学检验、寄生虫检验等课程的教学中,可以增强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4严把毕业论文关,提升专业科研能力

写毕业论文是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需要完成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必要步骤[3]。成人教育普遍存在学生对毕业论文重视度不够、论文格式不规范、论文内容缺乏创新性等问题。针对往届成教学生毕业论文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在教育教学的多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强化训练、规范管理,提高医学成教学生毕业论文的整体质量。在成教新生的入学专业教育中注意强调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毕业论文的地位,加强诚信教育,指导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注意积累原始数据、搜集资料并阅读相关文献,为毕业论文的撰写做好基础性工作。在医学统计学、医学信息检索等课程的教学中,指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对实际工作中积累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提炼总结,提高毕业论文的科学性、真实性、规范性。培养学生对专业的研究兴趣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前提。专业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意更新教学内容、增加专业前沿知识,指导学生立足工作实际,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在专业实践的基础上合理选题。实习阶段是毕业论文设计的关键阶段。在实习动员时将毕业论文的基本格式、撰写方法与步骤以及论文评审的评分要求、注意事项等对学生进行详细指导。按专业将学生分组,每组安排专业教师作为论文指导教师,及时对学生的论文写作进行指导,以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答辩是把好毕业论文质量关的最后环节,规范毕业论文答辩的组织程序、严格答辩评分要求、客观评定学生毕业论文、对存在问题的论文提出修改意见,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完善教学考核方式,实施过程性评价

考核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建立以考核实际能力为主的评价体系。考核内容应符合成人教育特点,贴近临床工作实际,注重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灵活性、实用性和针对性。考核可根据各门课程的情况,采用闭卷、开卷、实践操作、综述等多种方式进行。随着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全面实施,学生成绩的评定由考试成绩、作业评阅及过程考核成绩、考勤成绩3个部分组成,加大了过程考核及学生考勤管理力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

6总结

教师管理建议范文7

关键词:在线教学;教学质量;教学效果

2020年1月,一场突如其来的肺炎疫情爆发,形势严峻。受疫情影响,本应年后正常开学的全国各大高校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下文简称指导意见)的指引下,为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指导意见,纷纷采取线上授课的教学方式,保障学生学业不受疫情影响。

1在线教学的特征和价值

1.1高校在线教学的现状。据教育部官方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8日,全国共有1454所高校开展了在线教学,其中103万高校教师在线开出了107万门课程,累计开设课程1226万门次;1775万大学生参加了在线学习,合计23亿人次。此次,全国各大高校在线教学规模大、范围广、影响程度深,成了世界高等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创举,不仅成功解决了“停课不停学”的问题,还探索了在线教学的新实践,并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依据。

1.2高校在线教学的特征。1.2.1被动性。肺炎疫情是突然发生的,受其影响全国各大高校开学后师生不用返校上课,而是通过在线教学的方式来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常规的线下传统教学形态被打破,师生不得不直面在线教学的教学方式,原有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内容也重新调整,师生在此过程中呈现较大的被动性。1.2.2全员性。除了投身抗疫一线的相关工作人员以外,各大高校积极动员全体师生全员参与在线教学。教师通过在线教育平台完成在线授课,学生在家在线自主学习,教辅教管人员完成教学管理相关工作,在疫情期间高校教师、学生和教辅教管人员相互配合,全身心参与在线教学。1.2.3规模性。疫情期间无论是从在线教学涉及的高校范围,还是开设课程涉及的学科门类、课程类型、授课模式,都呈现出全区域、全覆盖和全方位的特征。如前文教育部统计的数据显示,我国高校此次在线教学的规模之大可谓史无前例,同时还较好地实现了高校大学生人人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的目标。

1.3高校在线教学的价值。疫情期间全国各大高校实施在线教学虽然是被迫紧急开展的,但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很大程度上推动了高校课堂的教学革命,让教师成为“主播”,让学生成为“粉丝”,让学校成为“网络管理人员”。此次在线教学掀起了一场随时随地都可以教和学的“课堂革命”,极大地推进了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革命”,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影响深刻且长远。

2疫情期间在线教学的困境

教育部印发《指导意见》的时间是2020年2月5日,此时距离高校正常开学只有20天左右,时间紧迫,疫情期间在线教学面临了诸多困境。

2.1学生在线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疫情时期被迫采用非传统的在线学习,这对当代大学生存在着挑战。一是大学生在线学习过程中,因不同课程的授课教师选择的在线平台不同,学生需要在短时间内学会使用不同的在线平台。二是部分大学生因上网条件受限和自身的在线学习能力较弱,对在线学习产生了焦虑和厌烦心理,他们迟到、早退、旷课,甚至挂机学习,学习质量无法保证。三是很多大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在线学习的过程中无法约束自己的行为,自律性较差,无法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2.2教师短期内无法掌握在线教学的技能。疫情期间各大高校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组织全体教师开展在线教学的工作。然而很多教师没有任何在线教学的经验,却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在线教学的一切准备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教师需要选择在线教学平台、改革在线教学模式、调整课程教学计划、重新组织教学内容、学会操作在线教学平台的各项功能、调试在线教学的设施设备……,甚至部分党员教师同时还兼顾下沉社区需要完成防疫的相关工作,这让教师短期内无法掌握在线教学的技能,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即使在线教学正式开始后,在线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面临网络信号质量不好、在线平台突发故障、在线平台功能操作不熟练等困难,极大地影响了在线课堂的教学效果。

2.3多种在线教学平台频繁切换花时费力。与校内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沟通后我了解到,一位学生本学期上不同的课程总共需要安装的在线学习平台软件(包括学习通、中国慕课、腾讯课堂、腾讯会议、雨课堂等在线教学平台)少则3-5个,多则7-8个。众多的在线教学平台功能繁杂,从下载安装注册到各项功能的操作,花时费力。在线教学时学生和教师则需要频繁切换操作不同的在线教学平台,与此同时还要忍受不同在线教学平台网络和功能频繁出故障,极大地影响大学生在线学习的质量,教师课堂教学效果也很难保证。

2.4高校在线教学管理工作滞后。疫情期间各大高校采用在线教学方式后,为了保证教学质量,要求教师及时调整本学期课程教学计划,制定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网上授课方案,但是并未及时提供在线教学的相关培训,也没有出台针对性的在线教学质量保障指导性意见。学校对于帮助教师快速改进教学方式没有较好的应对措施,甚至部分学校仅仅提供在线教学平台的客户服务群,让教师加入后自行咨询和学习,教学管理工作混乱且滞后。

3在线教学效果优化与提升的路径

3.1注重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大学生个性化成长。由于传统线下课堂对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不够,疫情期间大学生又受到网络通讯质量差、在线教育平台操作不熟练、自我管理能力较弱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在没有教师和家长监督的情况下,大学生在线学习效果较在校学习要差很多。因此,高校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更加注重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制定科学合理的在线教学实施方案,以确保教学质量,提升在线学习效果,引导大学生个性化成长。

3.2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推进教师变革教学模式。(1)实施教学成果导向的在线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疫情期间教师被动地实施在线教学,虽然部分教师很大程度上存在着传统课堂教学简单翻版现象,但也初步发挥了在线教学的独特优势和吸引力。基于教学成果的在线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为目标,通过教学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2)加强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提升在线教学吸引力。疫情初期,在线教学卡顿、掉线现象经常发生,甚至出现教学平台崩溃无法继续使用的状况。一方面这是因为教师没有网络教学经验,另一方面也说明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的不足。因此,学校要将教师在线教学能力的提升纳入整体师资的培养计划,特别是要进一步加强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提升数字化教学技术的应用能力,积极开展在线教学课程建设,尽快建立数字化教育教学平台,提升在线教学的吸引力。(3)鼓励教师开展在线教学研究,推进教师变革教学模式。学校要鼓励教师开展在线教学研究,从在线教学需要的设施、资源、平台、保障措施等各个方面为教师提供支持,让教师把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实践转化为后疫情时代在线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推动在线教学从“学习革命”向“质量革命”纵深发展,为实现在线教学常态化打下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3.3学校积极创新教学管理模式,保障在线教学质量。(1)实施在线教学督导工作,保障在线教学质量。各大高校教学管理相关部门应全力做好在线教学的督导工作,教学督导人员秉承“教学内容不缩水,教学质量不下降”的工作原则,从在线教学的特点出发,积极创新在线教学的督导模式,逐步建立线上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保障在线教学质量。(2)创新建立在线教学评价标准,推动在线教学规范化。教育部印发的《指导意见》中的九项工作任务中明确提出要保证在线学习与线下课堂教学质量实质等效,高校需要公布学生学习评价措施,建立教学质量保障联运机制,以保证教学质量,推动在线教学规范化进程。高校则要从传统的教学评价机制中跳出来,根据线上教学的空间分离、时间异步、学习碎片化、线上资源多元化、在线教学方式多样化等特点,创新建立科学的在线教学评价标准,推动在线教学规范化,进而实现在线教学效果的提升。

3.4在线教学将成为常态化教学方式。高校在线教学的发展是个相对漫长的过程,随着科技进步和理论更新,在线教学将成为常态化教学方式,并且趋向于线上线下教育常态化整合发展。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实践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宝贵的经验和成果,我们要抓住机遇,拥抱变化,积极探索在线教学的新思想、新方法、新标准、新模式,进一步推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革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EB/OL].

教师管理建议范文8

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无论在管理队伍的理念上,还是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彰显时代气息。那么,如何才能让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更好地结合,为学校的文化建设做出积极贡献,就成为了学校管理者应该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

教育教学;管理;以人为本;素质教育;文化

作为时展的产物,以人为本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学校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以人为本,还要在各项管理工作中体现以人为本,发挥学校的优势,挖掘教师和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素质教育是永恒的主题,是以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为宗旨,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学校必须要把人放到第一位,不仅要重视管理的结果,更要重视管理的过程。传统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往往被归结为走形式,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教师和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必须要破除保守思想,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从日常工作的一点一滴出发,把以人为本的思想与学校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共同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一、坚持以学生为本,统筹兼顾见成效

(一)了解学生需求,提供优质服务

学校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需要积极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认真听取学生的心声,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让学生在学校里感到温暖和踏实。首先,要不断完善教学软硬件设施,建设教学配套的实验室、运动场地、图书馆等,选择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授课,改善学校教学管理单一落后的现状,让学生可以有展示才华的空间,为建设校园文化做出积极的贡献。其次,要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都能够全身心的参与到活动中。有一些思维活跃的学生会向校广播站投稿,给参加活动的同学加油。还有的学生会组织爱心团队,对活动期间的场地进行清扫,展现了学生的风采。最后,学校应该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通过班级活动、德育教育课堂讲座等方式,提升德育育人效果。在学生住宿、就餐方面进行综合管理,开展有益尝试,如定期进行宿舍卫生检查,鼓励学生节约粮食,组织学生进行内务整理比赛等,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二)鼓励自我管理,打造创新人才

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要想创新,就必须要鼓励学生自我管理,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自觉规范行为习惯,达到最佳的育人目标,打造创新型人才。学生自主管理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学的质量。如果仅仅把学生当成学习的工具和被管理者,那么学生就会出现消极情绪,导致教学效果差。为了克服传统管理的弊端,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我校注重学生干部的选拔,充分发挥其先锋与桥梁作用。学生干部是学生的带头人,是班集体建设的守护者,学校要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学生干部队伍,推动校风建设和班级建设稳步前进。我校组织学生开展社团活动或者兴趣小组,增强学生的自主组织能力。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愿结成团体,既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发挥学生的特长,还能够加强学生的修养,丰富校园文化。同时,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品质,注重学生的水平差异,正确处理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周密安排各个环节工作。

(三)尊重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

一直以来,传统应试教育理念深深的影响着学校管理者,管理者通常会凭借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其进行划分,在学生之间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而且在教学时只关注上等生的课堂表现,对后进生则不理不问,使学生出现两极分化。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必须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让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在教学中要求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在教学过程的导入、展开、练习的设计等方面要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选择合适的策略,提高思维能力。同时,还要求教师具有一颗宽容之心,对待学生的优点,要用“放大镜”;对待学生的缺点,要用“缩小镜”,从而真正做到以宽容的态度处理学生的错误。这里所提到的宽容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通过一种宽容的情感感化犯错误的学生。现在的学生打多少独生子女,他们自尊心强,不喜欢被管教,所以教师要避免简单粗暴的教训学生,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

二、坚持以教师为本,刚柔并济促发展

(一)强化教育科研,建立竞争机制

“只有不适合学生的教育,没有不适合教育的学生”,学校管理者在实行教育教学管理时,要给教师渗透这种思想,挖掘教师的教育潜力,促进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教师是教学的中坚力量,是科研的主体,所以学校必须要坚持以教师为本,强化教师教育科研体系,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实现教育教学事业的蓬勃发展。为适应新形势下教育发展和教育均衡,结合学校实际,让教师看到事业的发展和个人前途的光明,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我校还及时的建立了教师竞争机制,对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分子和优秀教师给予一定的表扬,以激励全体教师尽职尽责,为教育多做贡献。把教师的教研任务、、学科获奖等情况纳入教师的年终考核中,改变“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现象。通过以上刚柔并济的教育教学管理方案,极大的提升了教师工作效率,达到了一定的鞭策作用,让教师看到了光明的前途,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做出铺垫。

(二)保障自主权利,加强德育培训

众所周知,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众人,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依法治校和以人为本理念的深入,保障教师的自主权利被提上日程。学校管理者要保护和尊重教师的基本权利,定期与教师进行座谈会,了解教师的思想动态。首先,要完善教师管理制度,鼓励教师自主管理。《教师法》明确规定,学校和教师之间的基本法律关系是基于合同形成的聘任关系,学校要几何实际特点,制定权利义务均衡,目标明确的聘任合同,推动学校的管理工作健康发展。其次,要加强教师的德育教育,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频繁,不乏有一些教师对学生的体罚现象,这样的行为严重伤害了学生的心灵,违背了教育宗旨,必须要严格治理。只有教师的素质提高了,才会带动学生的素质提升,才能够建立起和谐的校园。学校要细化和落实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构建开放的教师管理体系,重视学生和家长的监督。再次,学校要充分尊重教师在教学科研方面的专业权力,给教师提供便利的工作环境,体现教师的专业地位。

(三)落实课程改革,发挥育人作用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内在动力,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要以课程改革为依托,落实课程改革理念,统筹处理好师资投入问题,使课堂教学与实践体验有机结合,发挥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学校管理者要严抓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新课改精神,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理念,引导教师积极发挥育人作用,为学生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课程改革的学习与实践,给每位教师带来最大的收获和体会,一言以蔽之,新课程改革的关键还是在于教师。“以人为本”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作为教师,必须要勤于更新观念,勇于开拓创新,时刻关注课堂效率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目标,课堂教学能否满足学生的需求。还要自觉投入到新课程改革的洪流中,积极转变课堂角色,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为课堂教学提供有价值的指导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