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总结范例

建设总结

建设总结范文1

一、目标任务及完成情况

(一)集体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牵头单位:环林局责任单位:环林局)

1.目标任务。11个贫困村集体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总面积115142.2亩,按每亩14.75元,总投资169.83万元;巩固退耕还林成果2385.13亩,按每亩155元,总投资36.96万元;巩固退耕还林成果2385.13亩,按每亩155元,总投资36.96万元。

2.序时进度。1-12为常规管护,12月底完成资金兑现工作。10月前完成农户考核;11月底前通过农村信用社以“一折通”一次性兑付到农户手中,全面完成集体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作,完成率100%。

3.完成情况。已于9月底前通过农村信用社以“一折通”的方式一次性兑付到农户手中,超前完成兑现工作。

(二)草原生态保护(牵头单位:环林局责任单位:农牧科技局)

1.目标任务。11个贫困村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其中享受禁牧补助2.5799万亩,按每亩7.5元,总投资19.34万元;草畜平衡奖励9.5265万亩,按每亩2.5元,总投资23.81万元。

2.序时进度。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和退牧还草工程。1-3月,收集年度补奖基础数据资料;4-6月,完成年度草补实施方案的编制报批;7-9月,开展草原巡查、生态监测,启动牧户考核;10-12月,完成牧户考核,将2017年度草原禁牧补助和草畜平衡奖励补奖资金兑现到户,完成率100%。

3.完成情况。已于10月底前通过农村信用社以“一折通”一次性兑付到农户手中,超前完成兑现工作。

(三)地质灾害治理(牵头单位:环境保护和林业局,责任单位:国土资源局)

1.目标任务。

2.序时进度。

3.完成情况。已于10月底全面完工,超前完成。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高度重视,积极上下对接到位。为确保2017生态扶贫专项目标任务尽早实施,个各相关单位理清扶贫工作发展思路,认真梳理扶贫建设项目,积极主动地与州级主管部门就2017年度生态扶贫工作进行了多次衔接,与县发改、县扶贫、县财政等生态建设扶贫专项责任部门积极联系和沟通,并组织工作人员就生态扶贫专项工作与各乡镇逐一、逐项对接,确认贫困村、贫困户的脱贫需求,核实生态扶贫项目清单,明确工作责任主体。在充分对接的基础上制定了目标任务,梳理出工作计划和资金投入情况,明确了时序进度和工作责任主体。

(二)制定方案,层层细化落实到位。生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拟定了《生态建设扶贫专项2017年实施方案》,方案明确了生态建设扶贫的年度目标任务,成立了生态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细化了工作措施,制定了时序进度,落实专人专班负责工作推进,并重强调了年度重点工作和对工作进度作了详细安排,确保生态扶贫项目落到实处。

(三)积极筹措,确保项目资金到位。2017年,退耕还林工程落实资金754万元,巩固退耕还林成果7.9万亩,完善退耕还林政策补助面积2.9万亩,(其中涉及2017年“摘帽”贫困村16个、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面积3426.53万亩,9月底通过“一折通”兑现资金53.11万元);集体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落实资金2120.2万元,继续依法有效管护全县集体公益林143.73万亩(其涉及16个“摘帽”贫困村41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管护集体公益44212.70亩。9月底将兑现集体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65.21万元);落实11个贫困村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资金19.34万元,草畜平衡奖励资金23.81万元,已于10月底前通过农村信用社以“一折通”一次性兑付到农户手中;落实梭坡乡共布村1处排位除险工程资金46.13万元,并于10月底全面完成工程建设任务;

(四)强化保障措施

1.加强生态用地用途管制。根据我县自然资源差异、现有开发强度、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和重点保护的生态功能,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制定生态红线管理办法,严格生态资源监管,坚决打击破坏生态红线行为。在上级林业主管部门指导下,结合本县实际,科学制定生态用地项目禁限目录,控制城乡建设使用生态用地,限制工矿开发占用生态用地,确保全县生态资源不减少、生态功能不降低、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

2.加大生态治理投入。根据我县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实际,谋划一批生态保护与建设重大工程项目,积极争取国家、省、州财政的支持,加大地方公共财政对生态保护的投入,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和吸引社会力量投入我县生态治理,积极落实各级财政对农村环境基础设施运行维护补助制度,确保生态项目的落地实施。

3.增加农牧民生态收入。以《农牧民参与工程项目建设和管护暂行办法》为指导,制定出台全县支持农牧民直接参与重大生态工程建设的地方性政策,鼓励农牧民组建管护队、造林队、防治队,参与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增加农牧民生态建设管护收入。鼓励农牧民有偿转让生态景观资源使用权,参与旅游企业经营等,增加财产性收入和经营收入。

4.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和禁牧休牧巡查制度,加快推进农牧区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使用权、国有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探索建立庄园式生态牧场或联户经营模式,鼓励支持发展庭院经济;深入推进以林地经营权流转证、经济林木(果)权证、村级农民互助担保合作社为主的林权抵押贷款改革试点,盘活森林资源资产。

5.构建科技服务支撑体系。以生态扶贫工作为契机,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各类技术人员;加大生态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的资金投入,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监管机构,按工作需求配备人员和设施设备。加强生态环境监管人员队伍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执法队伍建设,使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规范化、程序化和标准化。加强优良林(草)种快繁、森林高效培育。加强林业、草原科技标准化体系建设,建立林业、草原科技标准体系。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利用、提升我县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利用水平和效益。

6.建立健全生态扶贫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生态扶贫考核评价制度,将生态扶贫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增减等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始终坚持贯彻环保“三同时”制度;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和环境责任离任审计。建立和实施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有责任的领导干部严肃追责。

三、下一步工作

建设总结范文2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不断强化法治建设工作统筹。1.建立组织领导机制。成立了局依法治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科技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2019年依法治局工作方案》,全面加强了对法治建设的组织领导。2.研究部署依法行政工作。将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和全面从严治党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及党内法律法规纳入局党组和全局学习计划,全年坚持常抓常学。3.组织开展学法懂法用法活动。通过举办“机关大讲堂”、“书记讲党课”、学法考试等活动,普及全体干部职工的宪法意识和增强法律法规观念。

(二)严格落实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制度。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通过聘请法律顾问、购买法律服务等方式,由局政策法规科和法律顾问形成“双重把关”工作机制,负责合同审查、法律咨询、规范性文件审查,共同推动依法行政工作。

(三)持续推进政务工作公开透明。1.系统梳理权责清单。按照机构改革后的工作职能,对权责清单进行了全面梳理,取消过期行政权力事项5项;动态调整了部分新增、变更、下放事项。2.开展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将所有政务服务事项纳入省政务服务网管理,严格规范事项受理条件、申请材料、办理流程等要素。3.推进政务服务便民化。一是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所有事项100%全流程网办。二是持续压缩事项办理时限,4项政务服务事项承诺办理时限在法定时限基础上压缩了70%。

(四)虚心接受人大政协工作监督。2019年全局极办理区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代表建议17件、区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委员提案26件。平时注重办理实效,将建议和提案办理与业务工作结合,全力推进建议、方案工作落实,确保人大政协参政议政及监督工作到位有效。

(五)按时办理12345热线工单。今年共承办12345工单1171件,结案工单件522件,退单652件,按时办结率100%。

(六)全面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深入贯彻落实“民营经济20条”。建立区领导挂钩联系服务重点企业制度;积极扶持各行业商协会发展,畅通政企沟通联系渠道;瞄准制约企业发展的用地、用水、用气、用工、用资等困难问题,打好政策“组合拳”:区出台六项惠企政策,形成全方位企业服务体系;推荐区内符合条件企业申报省、市、区各项扶持项目资金;落实区内企业入户、入学相关政策,全年组织安排559家重点企业1300余名企业员工子女入学,500余名总量控制类人才入户广州。

二、2020年工作计划

建设总结范文3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

我镇成立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常务副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村支部书记为成员,负责该项工作的组织实施。制定并下发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要点,并纳入工作目标考核内容。通过建立健全考核奖惩制度,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特制定以下工作要点。

二、广泛发动宣传,营造浓厚氛围

我镇充分利用网络、宣传横幅、公示栏、宣讲活动等手段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生态文明建设的舆论宣传,多角度、深层次地宣传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通过悬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标语20幅、张贴宣传资料100余张,发放生态文明建设宣传相关资料100余份。

三、紧盯县委政府当前形势,及时完成制度改革对接。

(1)完成国土规划两所合并,着力构建自然资源统一确权制度体系及登记系统。(2)对接《生态保护红线实施细则》,确定生态保护红线优先地位,实现一条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3)对接《关于进一步加强河道砂石资源管理办法》,禁止一切私自采砂行为,建筑用沙石一律须经政府审批。

四、精心谋划部署,推进综合治理

1.提升仁善河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全面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攻坚行动,扎实开展仁善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投资200万打造了圩镇仁善绿廊,打造了仁善河流一段魅力岸线。同时强化了仁善河道岸线环境修复、美化亮化、村庄整治,在沿线的路溪、巷口、颜家、黄坊、官田、岭下等村投资700多万元进行新农村建设,对河道周边整体环境进行改造提升。

2.落实重点领域环境污染治理。以问题为导向,打好蓝天、碧水、净土等八大标志性战役,切实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按照党委政府分工,蓝天、碧水、净土分别由人大主席、党委副书记、人武部长牵头落实,形成合力。(1)蓝天更蓝。全面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十大专项行动,重点加强砖窑厂污染排放达标监管,对新建项目一律推行“降坡封尘”工作,强化农作物秸秆禁烧管控和综合利用,发现一起处理一起。以保证蓝天更蓝(2)碧水更碧。开展了对洞口水库、书院饮水点、坪塘饮水点、王山饮水点,全镇所有贫困户的饮用水源检测。同时进一步完善书院新建污水处理池的使用成效,以点带面,力争实现村村都有污水处理池。以保证碧水更碧。(3)净土更净。坚持土壤污染源头综合治理,加大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力度;开展砖瓦窑场清理整治行动;以烟草种植为契机,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减量使用化肥农药,鼓励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确保净土更净。

3、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升温加压。继续抓好新一轮镇村环境整治末位管理乡镇整治工作,推动农村环境升级。在书院村开展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处理试点。加强对关停退养猪场监管力度,改造提升可养区养殖场环保设施。加强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植保工作,推动农药化肥使用负增长。

4、聚焦上级督察、抓好整改。抓好中央环保督察、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及省环保督查反馈问题整改,全力推动各项环保督察问题按时序要求逐一整改到位。对上级反馈的两个养殖场已全部整改关停到位。

5.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大生物物种资源保护和动物栖息地、栖息水域管理力度,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着力维护生物多样性。(1)加强水生生物保护,严厉打击非法电捕鱼违法行为,水生生物保护区实现全面禁捕。(2)加强外来有害生物监测,强化松材线虫病防控力度,全力打好重点生态区域松材线虫病防控保卫战。

五、着力加快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

建设总结范文4

一、建路修桥,民生基础设施大提升

(一)公路建设联网见效

2019年全面完成村组公路硬化,全镇范围内的国道、县道、乡道等干道及村道,村组道实现联网,达到村村通,自然村村通水泥路。彻底解决村民行路难,农资产品运输难问题。为民通行,为群众脱贫致富打下坚实的基础。今年初到11月底,我镇通过国开行贷款项目筹资519万元,硬化最后一批通自然村水泥路18条共13公里,村道拓宽5条15.7公里。

(二)危桥改造全面完成

今年初我镇组织村组干部对全镇各村桥梁运行进行拉网式排查,对所有桥梁建档立卡。排查出2座危桥并组织项目立项和申报,同时镇村开展资金筹集,促项目尽早开工建设。

1、星村石子河危桥改造项目,于2018年底开工建设,总投资117.8万元,于2019年元月竣工验收,2月份通车投入使用。

2、长龙村长龙桥危桥改造,于2019年6月份立项,8月份启动建设,总投资115.3万元,于10月初竣工验收。

(三)公路升级改造提升项目进展顺利

X809大田至茶亭下23.6公里县道升级改造项目进展顺利,年底前项目二级路段面层以下将全面完成,确保在春节前后解决星村片五羊等5个村村民的通行问题,我镇将继续加强项目服务,积极配合施工单位解决一些诉求和矛盾纠纷,确保全线于2020年实现全线通车。

二、专业养护,乡村道路保障通行

(一)、2019年我镇聘请有资质的专业公路养护公司——信丰成明德公路养护公司助力我镇的乡村道路的养护,今年专业公路养护里程达181公里,比去年增加50公里,有力地保障了乡、树道的通行水平。

(二)、公路建设和养护资金,做到专款专用。对在公路建设和养护方面上级下拨的所有资金到账后做到及时拨付、专项专用。同时,我镇还结合“大村长”制、农村人居环境百日攻坚行动,农村建设等拓宽公路建设资金筹措渠道,加大公路建设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大提升工作。

(三).开展“路长制”工作机制。我镇开展对全镇范围内所有公路进行“路长”全覆盖,切实加强“路长”的覆职尽责,加强对所有公路的巡查、整治。有力解决了公路有人管,公路有了隐患有人排查、报告并且能得到及时的整治。为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四)公路安保和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改。每年组织村、组干部对公路临涯、临水,路桥、急弯、边深沟路段及山体滑坡易发地段进行摸排,发现的情况统计汇总,建立台账。做好公路安保必须的实施安装和汛期出现的安全隐患的整治工作。我镇今年共投入资金31.6万元,其中用于安装安保实施27.8万元,隐患整治3.8万元。

三、2020年工作打算

1、完成分散居住的通小组公路8条6.3公里的硬化,使我镇所有分散居住但达不到20户以上的居住点村民解决通水泥路问题。

2、全力服务好X809线至县道升级改造项目的施工建设,协助解决施工单位和沿线村的一切矛盾纠纷和诉求,使项目能如期完工,争取在2020年全线23.6公里实现通车。

建设总结范文5

一、全覆盖,强效果,“五头护水”持续深化

一是全面落实“河长制”。共设乡级河长4人,均为乡班子成员;村级河长9人,为村两委班子成员;设立“河长制”公示牌8块,完善县、乡、村三级举报投诉机制,公示河长联系电话,并发放《河长手册》以明确工作职责,乡级河长巡河每月至少一次,村级河长每周至少一次,乡村两级河长积极巡河并按要求填写《巡查日志》。二是水质保持与提升。通过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改善沿线环境,水质全年平均保持在三类。

二、抓治理、防污染,环境治理全面推进

一是深入推进节能减排行动。紧紧围绕县减排办下达的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责任书要求,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水污染治理方面,深入开展生活污水纳管工程,全年完成罗坊、灵潭的污水纳管改造。二是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加强对秸秆禁烧落实情况监督检查,深入田间地头,对重点时段、重点地域、重点部位进行重点巡查、重点监控,确保秸秆禁烧工作取得成效。进一步强化综合利用,着力在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原料化、基料化等“五化”综合利用上实现新突破。

三、强责任、抓落实,环保制度全面落实。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配强工作力量。按照环保监管对象的差异性,将全乡除,划分为乡、农村、和企业三类区域,其中乡级网格1个、村级网格14个、企业网格1个。制定出台《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实施办法》,基本解决了基层环保工作“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环保所对环境安全监管企业和各类风险源开展现场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和隐患,严格落实措施,限期改正到位。二是严格落实建设项目环境管理要求。建设项目环评先行,确保项目批建统一,并根据上级要求,对园区企业规划环评的编制和审核提供帮助。三是创新生态文明建设机制。积极鼓励工业企业购买绿色保险,对企业环境污染委托第三方机构治理等。同时,依托环保办工作力量,妥善处置环保信访问题,积极应对环保部集中督查期间相关信访案件的调处。

四、2020年,我们将继续以“美丽建设”为主题,全面开展环境治理、环境建设、环境管理等工作,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1.美丽大坑建设。以项目为依托,做好“点上美”的文章。始终以“风格乡土化、材料本地化、设施实用化、生态自然化、内容特色化、成果惠民化”为原则,围绕美丽乡村“六化一配套”要求,坚持“一村一品、一村一艺、一村一特色”,打造美丽乡村精品点和示范点。

2.生态环保建设。扎实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绿化改造提升工作。积极倡导绿色、环保、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深入开展绿色示范村、生态村创建工作。抓好主要道路沿线环境整治,深入开展“四清四绿”行动,继续实行“路长制”,大力推进城乡主要道路攻坚行动,加快推进道路沿线违章建筑拆除、绿化建设完善和污水纳管工作。

建设总结范文6

一、主要工作成效

(一)全力推动政务服务便民化,努力让群众和企业办事跑的少

1.全面开展“一次不跑”“只跑一次”改革。创新全程网办、邮递办理、上门服务(帮办代办)等服务方式,持续开展“一次不跑”和“只跑一次”政务服务事项清单梳理工作。目前,已公布“一次不跑”“只跑一次”政务服务事项740项,其中“一次不跑”253项,“只跑一次”487项。截止目前,全县“一次不跑”累计办件共133291件,“只跑一次”累计办件25983件。

2.大力开展延时错时和预约服务等便民服务。为解决企业、群众“工作时间无空办事,休息时间无人办事”的困扰,从2018年12月30日开始,在县、乡两级推行工作日中午和节假日等非工作时间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办事服务。截至目前,全县累计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延时错时和预约服务896件。并从2018年10月开始推行为企业和群众免费邮寄服务。截至目前,免费邮寄审批结302件,切实方便了办事群众与偏远百姓,减少了企业和群众的办事成本。2019年10月中旬,“每日吉安”新闻媒体对我县“放管服”改革亮点工作取得的便民成效,先后两次进行了宣传报道。

3.开展“减证便民”等改革工作。一是压缩重点项目办理事项。县本级不动产一般登记、抵押登记办理时间已由原来的20个工作日、15个工作日分别压缩至5个、2个工作日;企业注册开办由原来的4.5个工作日压缩为2个工作日,较省里的任务目标缩减了1个工作日。二是开展“减证便民”工作,县本级取消废止、取消代替证明事项167项,有效减少了盖章、审核、确认等各种繁琐环节和手续。

(二)着力推动政务服务标准化,努力让企业和群众办事看的清

1.着力开展政务服务事项领取工作,推动政务服务“网上办”。按照国家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节点要求,着力开展县、乡镇、村委(社区)三级政务服务事项领取工作。截止目前,我县共领取县级政务服务事项2138项,其中乡镇级事项836项。江西政务服务网分厅已扩展延伸至乡镇,乡镇级政务服务事项(76项)也可在江西政务服务网上实现网上办理。

2.深化“互联网+监管”,推进监管信息“一网通享”。按照全国统一标准对监管事项目录清单和检查实施清单进行了编制录入。截至目前,全县共录入监管事项目录清单854项和检查实施清单689项,9月下旬,市政府办对我县监管行为数据录入超过2000条的工作进行了表扬。

(三)大力推动政务服务集约化,努力让群众和企业办事办的快

1.全面做好新政务服务大厅启用工作,优化办事环境。县新政务服务中心于11月18日正式启用,办公面积3000平方米,进驻38个部门,设置80个窗口,可容纳139名工作人员办公,涵盖9个区(自助办税服务区、咨询区、投诉受理区、“一窗”服务区、商事登记与不动产区、投资项目审批服务区、社保医保服务区、交警就业服务区、集成服务区),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进驻率达93%。

2.着力打造“一窗式”综合服务平台,力促办事“找一个窗”。新政务服务大厅重点打造了“一窗式”综合服务平台,县本级736项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已纳入“一窗受理”,“一窗”受理率为69%。初步实现“一窗收件,同时审批,一窗发证”,避免群众办事来回跑、多头跑的现象。周边兄弟县、市行政服务中心领导先后至我中心参观交流,对我中心整体功能布局及“一窗式”综合服务平台经验做法给予了肯定。

二、“放管服”改革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一次不跑”“只跑一次”办理率还不够高。目前我县“一次不跑”“只跑一次”事项办理率为78.81%,与省、市规定的“一次不跑”“只跑一次”办理率达到80%的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县、乡、村一体化建设还不够完善。目前我县11个乡镇100%设置乡镇便民服务中心,61个村(社区)设置代办点,但还有部分村(社区)暂未设置代办点,县、乡、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还未完全组建完成,与实现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目标还有一段距离。

(三)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还需进一步深入。由于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程序多、审批时间长,牵涉的部门多、业务审批系统繁,推进工作方面做得还不够,与省、市规定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100个工作日以内的要求还存在差距。

三、2020年主要工作安排

(一)深化“一次不跑”“只跑一次”改革。借鉴安福县、共青城市等地的“一次不跑”“只跑一次”改革的经验和做法,着力推动各单位再梳理一批“一次不跑”“只跑一次”事项,力争完成省、市规定的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一次不跑”“只跑一次”办理率达到80%的目标。

(二)完善县乡村一体化功能,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以群众办事更便捷、更高效为出发点,加强对村级代办点的建设指导工作,督促各乡镇按照县委办、县政府办下发的《关于印发<县加强村(社区便民服务站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峡办字[2019]115号)的要求,尽快明确村级代办人员,建立健全村级代办制度,力争在年内全县所有行政村(社区)建成便民服务站(民事代办点),让村民无需出村即可办理大大小小的事项,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三)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一是严格按照市里下发的《改革工作实施方案》责任分工和时间节点的要求,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制度建设,实行“多介合一”,加快工作推进。二是搭好平台,提高效率。加大与县政务服务办沟通协调力度,合力督促各有关单位尽快将各自的业务系统进行数据整合,做到互联互通,确保在2020年10月底前与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完成对接。

四、创新典型案例

建设总结范文7

1.第三轮旧城改造共11个地块,其中8个地块已交付使用,2个地块(8#、9#)2019年底可竣工验收,2#地块预计2019年12月底完成室外工程施工50%。

2.招贤镇周边棚户区改造项目桩基完成60%,有3栋房屋2019年底可实现封顶。

3.杨家坪安置房已进入扫尾阶段,力争2019年底竣工验收。

4.招贤村还建房于2019年9月正式开工建设。

5.区域性旅游集散中心综合体项目主体结构已完成。

6.“乐道”-AI公园(磨盘山公园二期提升改造)全面启动,八面山段钢栈道已雏形展露,景观节点、管理用房等基础施工拉网式铺开施工。

7.凤鸣湖公园建设及南铁采石场矿山复绿完工。

建设总结范文8

(一)上一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主要举措和成效

1、明确目标,推动工作任务落实

立足我局依法行政工作实际,及时制订了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落实领导责任制,明确工作任务和责任。通过一系列宣传动员工作,把全体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到“依法行政、依法执政、依法办事”上来,增强法律素质和法律责任,为法治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2、精心组织,全面开展普法宣传工作

1、法律进单位。我局采取集中学与分组学相结合、专题辅导与自学相结合、专门学习与会议安排相结合等方式,有计划、有重点的部署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任务,重点围绕《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等法律法规学习。采取读书、看报、网上学习、听讲座、做笔记、大讨论等形式,加大对机关工作人员法制教育培训。下半年还根据县里统一部署,组织全体公务员进行了法律知识培训和考试,合格率达到100%。2、法律进村(社区)。立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在科技下乡、进社区工作中,我们认真为广大市民、群众送去科技、科普资料,并积极赠送法律法规有关宣传资料。3、法律进企业。结合“进村入企”、“百局千人万企”大走访活动,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等与企业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送入企业,为企业普及相关法律知识,全方面服务企业发展。

3、学以致用,大力加强机关依法行政工作

1、认真梳理行政权力事项。经确认,本局共有行政确认事项1项,其他权力1项,审核转报事项23项。2、强化依法决策机制建设。科技项目管理严格执行形式审查、实地审查、专家评审和行政决策“三审一决策”机制,科技型风险池基金管理上注重与担保公司和信用联社合作,共同组织人员进行项目审核,促进依法决策和公平、公正。3、推进行政信息公开。利用新闻“科技之光”专栏、局科技信息网站和省市法制宣传平台及时公开我县最新科技政策、年度工作报告、重点科技项目进展情况、重要人事任免事项和三公经费使用情况等,促进行政决策公开化。10月4日,县科技局局长赵卫杰还在《我是党员我带头•一把手谈初心话担当》中详细介绍了我县科技发展的现状、科技经费投入使用和监管、科技扶持政策等方面内容。

(二)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普法工作覆盖群体和范围有待提高。法律进单位;法律进社区;法律进企业的群体和范围相对狭隘,覆盖范围为我局联系定点企业和乡镇村,普法工作的受益群体的范围有待提高。

(三)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职责情况

领导重视,强化责任落实。为把普法宣传教育和依法行政工作落到实处,我局主要负责人切实加强了法治建设工作的领导,将法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调整、充实、完善了本单位的依法行政工作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成立了2019年法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2019年法治建设工作的协调、实施工作。此外,进一步健全了法律顾问制度,专门聘请了浙江神律师事务所徐一栋律师为科技局法律顾问,负责全局法律咨询,参与决策谈判,起草和审查涉法文件,协助开展普法活动,复议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