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宣教论文范例

健康宣教论文

健康宣教论文范文1

1医学期刊服务领域的不断推进

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疾病防治重心前移,坚持预防为主、促进健康和防治疾病结合”的要求,选择研究、构建适合我国国情和文化特征的多维一体生活方式疾病防治体系;研究慢病防治技术筛选评价标准,开发慢病防治技术并在全国试点城市推广;建立集体检、诊断、预防、管理、健康促进为一体的慢病综合防治体系和评估监测模型;建立以社区为基础、个人家庭检测为手段、中心医院(或医学中心)为支撑的慢病分级防治网络和网络健康管理信息平台;整合和促进慢病防治科技资源科普化,集成开发慢病防治信息资源包、健康科普图书等科普资源。医疗改革的不断推进,给社区医疗带来很大的发展动力,而社区医疗对疾病诊疗的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我刊开展以疼痛为例的专题论文,专栏刊发慢病防治的论文,疼痛患病率极高,且给患者、家庭、社会医疗等多方面造成巨大的负担,每年全球用于诊疗疼痛的金额占全球GDP的2%~3%。多数患者会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社区医疗机构对疾病诊疗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社区诊疗现状不容乐观,诊疗水平有待提高,诊断符合率约10%,提示社区医疗机构人员诊疗环节薄弱。所以未来要深入推行科学的社区诊疗管理模式,进一步提升社区诊疗水平。只有社区医生的诊疗水平提高了,患者才愿意到社区门诊看病,只有患者愿意去社区看病了,才能逐步实现三级分诊的原则。提示社区医生继续教育至关重要,做好基层医生的培训工作,才能整体提高我国医学诊疗水平。例如我刊在重视学术传播的同时,时刻不忘科技传媒的职责,2017年10月27-28日在全国科普日“健康一生”宣传活动中,走进社区,积极宣传预防疾病为主旨,卫生健康引领未来的理念,开展专家一对一义诊,邀请武汉协和、同济的名医专家开展慢病防控讲座,切实将学术殿堂的理论知识落地,使医学期刊既能惠及到社区医生,也让公众在科普宣传活动中受益。

2基层卫生医疗作者群的培养

基层工作的难点在人才培养,为此,杂志的主编联合编委会的专家专门撰写基层医师的培训手册及诊疗指南。通过提高基层诊疗水平,强化基层卫生医疗作者的论文撰写水平,提升基础医疗机构的实力,推动基层医疗可持续发展。国家2014年在全国范围内1200家医院进行基层医师的培训和巡讲,基层医疗服务是慢性病防控的关键和基础,强化对基层卫生人员的培训工作,特别对慢性病的高发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防治至关重要。既包含对广大民众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民众的健康意识,也包括高危人群的筛查和已有高血压、心血管病患者的治疗,提升对慢性病防控的认知意识。目前,我国心血管疾病的防治现状严峻,而真正解决这个问题的重点在基层,这既是我国医改的重点,也是心血管学科发展、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为了展示我国的医改重点工作,我刊专门约请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发表了一系列专题论文,《“健康中国”背景下健康管理的发展策略》、《从全球视角看中国脑卒中疾病负担的严峻性》、《全球健康覆盖及其相关研究》等。为此,还设立了继续教育项目、基层论坛、专家面对面专场等形式,把心血管病的最新诊疗规范、指南、技术、进展、理论传递给广大的基层医师,切实提高了广大基层医院心血管病的诊疗水平,对广大基层医师来说是一件实实在在的事情。一方面,建立自上而下的数据管理体系以及效果评估体系,保障疾病筛查及治疗干预的效果,切实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另一方面,通过建立移动健康管理平台,协助医生高效管理患者,帮助患者做好家庭长期监测和自我管理,助力“科学就医”的目标实现。医学期刊领域的专家一直坚持推进糖尿病防治的社会化宣传和引领工作。呼吁各方在糖尿病防治工作中积极协作,关注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关注医患之间的良性互动。积极倡导“5公里健康跑”活动,以倡导公众更积极地关注健康、重视健康运动的生活理念。而持续多年的糖尿病经典活动“蓝光行动”,将继续在重点城市、重点地区推进,将糖尿病的防治意识深入人心。

3对期刊数据的深度挖掘,作好学科引领作用

3.1利用期刊的引文数据

分析我国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领域的状况和需求评估,为循证决策、恰当应对、有效风险沟通,找寻学科动态,引领学科发展。

3.2依靠专业优势搜集数据

其专业数据来源主要依靠国内医学期刊资源目录,包括基础信息管理分析、传染病监测报告、损伤中毒监测报告、地方病监测报告、卫生健康危险因素、卫生应急监测报告,数据采集主要依靠ERP、CRM等期刊系统,保持期刊信息通畅,了解疾病控制工作架构,找寻下一步工作要点。

3.3常规工作的实践分析

关注的内容主要是流脑、人感染H7N9、霍乱、高温中暑、救灾防病、食源性疾病的毒理学研究,通过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疾病谱运行的问题与变化,做出分析与应对措施,同时这些分析结果,也是专业学科关键绩效指标(KPI)的重要来源。当有分析结果出来的时候,医学期刊要行动,这个行动就是要在第一时间内告知公共卫生、预防医学科研人员“了解你所需要的最新医学研究动态”。

4办特色专栏,关注疾病防控

抓好杂志质量管理,继续打造品牌期刊。专家论坛栏目为我刊的特色栏目,且一直是我刊的推存栏目,大部分刊出的论文为专向约稿,为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学科带头人的最新学术前瞻性报道,具有很好的专业学科引领作用。为此,我刊每期均有重点专题栏目的论文刊发。近期刊发的肝病与代谢疾病专栏,对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新进展》、《降低肝脏胰岛素抵抗的治疗策略》、《肝脏与多器官对话》等研究前沿内容。特邀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进行连续性报道,尤其关注肝脏脂肪含量测定在早期诊断和疗效评估对医疗卫生人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针对基层医药卫生人员刊发的诊疗方法专题论文,定量超声方法不仅可以定量诊断脂肪肝,而且具有简便、经济、灵敏度及特异度高的优势,尤其适合向基层医院推广并进行大规模人群研究。已将肝脏脂肪含量定量技术在社区人群及全国多中心研究中进行了验证、应用与推广,并在大样本人群中获得了肝脏脂肪含量与糖脂代谢紊乱及心血管疾病风险之间的量化关系结果。引发了人们对脂肪肝和代谢紊乱这个医学健康问题的深刻关注,公众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有了更全面深刻的了解。

健康宣教论文范文2

关键词:病毒肺炎;防控;学生管理

自2019年12月底以来,武汉市及全国其他地区陆续出现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病例,武汉市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1号公告,将2019-nCoV感染的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防治、防控措施[1]。从2020年1月21日起,教育部连续印发了《关于切实做好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关于切实做好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应急预案的通知》和《关于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的通知》。至此,全国教育系统打响了疫情防控阻击战。贵州省某高校迅速部署,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截至2月22日,该校无学生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1加强健康宣教,做好个人防护

学校利用学生微信群、官方网站等网络渠道,采取通告、温馨提示、写给师生一封信等方式,向学生宣传2019-nCoV的防护知识,包括口罩佩戴、手卫生、咳嗽注意事项及妥善处理防护物品垃圾等。指导学生及其家长做好居家隔离,尽量不要外出,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场所活动,最大限度地降低感染风险。

2借助防疫契机,学习防治知识

传染病临床教学工作是传染病学,乃至临床医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有研究表明,我国目前高等医学教育的传染病教学内容脱离疾病预防控制实际[3],从而导致医学生传染病理论知识掌握不系统,传染病防治中的病因诊断、隔离观察、环境消毒和易感人群保护等应急处置能力明显不足[4]。作为医学专业院校,学校各学院组织学生自行学习《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及《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着重强调掌握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等,提高学生传染病防治的公共卫生安全意识和能力。

3监测学生情况,掌握每日疫情

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按照关于“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指示精神,学校以学院为整体,以专业为单位,以学号为顺序建立2019-nCoV专项微信工作群,全体学生定时在群里上报身体状况、居住地信息等,切实把“严格把控、及时汇报、数据精准”的工作要求落实到“日报告、零报告”制度中。要求学生自测体温2次/日,如有异常及时汇报。

4实行分类管控,阻断疫情传播

根据实际情况,学校重点针对3个学生群体分类推进防控工作:(1)住培学员、实习生:学校要求直属附属医院以更加严格有效的措施做好在院实习学生和住培学员的防护工作。对仍在学校附属医院基地轮训的,基地将充分征求并尊重学员意愿,若个人要求暂时离岗,要求其签署离岗承诺书,并不得离开目前住地,做好自身防护。若个人要求坚守岗位,根据科室需要排班,要求签署守岗承诺书并做好管理防护。集中培训实习生、住培学员,使其熟练掌握肺炎的相关知识;落实标准预防,强化接触传播、飞沫传播和空气传播的感染防控;针对岗位特点和风险评估结果为其进行健康监测等。(2)留校生:为降低病毒传播扩散风险,学校实行校园封闭管理制度,留校学生原则上不允许外出,特殊情况须严格执行外出请销假制度,外出必须佩戴口罩,出示学生证。每日早晚测量留校学生体温,如有发热情况及时上报学工部。实行不定期查寝,严防学生乱跑乱窜。建立留校学生包括个人信息、留校原因、家庭情况、健康状况等信息的实时数据库,并24小时关注学生情况,随时应对紧急情况。(3)居家学生:要求在家学生不得离开住地,做好居家防护,不得提前返校。

5发挥中医特色,强身健体抗疫情

八段锦、五禽戏属于中国古代导引术,此两套功法是通过古人不断习练、研究,以《黄帝内经》为指导,结合阴阳、五行、气血、经络等理论学说整理创编得出,具有体育运动的属性,又有养身健身的功效[5]。张刚[6]等的研究证实,有规律地练习八段锦和五禽戏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的肺通气功能,增强肺活量。《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指出,病毒感染的肺炎临床表现是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八段锦、五禽戏等健身气功不仅是中华民族珍贵的传统文化遗产,也是中医类院校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为提高居家学生的肺呼吸功能,增强其机体免疫力,促进身心健康,学校倡导学生在室内采用八段锦结合五禽戏的锻炼方式。结合当前疫情情况,使八段锦、五禽戏作为居家学生的一种日常健身方式或生活习惯,为中医院校学生的专业发展打下基础。

6提供心理咨询热线,筑起防控“心”防线

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是重大社会应激事件,给当前社会生活带来一系列影响,也给民众心理造成较大冲击。为了在疫情期间为全校师生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服务,学校附属中医医院心理科经过紧急筹备,正式开通心理支持网络服务,筑起防疫防控“心”防线,做到宣传教育全覆盖。校宣传部积极收集战斗在防控疫情一线的共产党员和医护人员的优秀事迹,发挥榜样引领的作用,为全体师生构筑最坚固的心理防线。

7加强舆论引导,不传谣,不信谣

高校学生需求多变、思想多元,同时接收信息渠道多样,这些都给当前校园疫情防控舆论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新媒体大行其道的当下,最好的辟谣方式是让真相跑在谣言前头。学校充分利用公共宣传阵地,如学校宣传栏、学生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及时传达官方防疫工作要求,转发官方辟谣新闻,坚持用正确的舆论教育引导师生自觉做到不信谣、不传谣,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引导广大师生思想上重视、防控上科学。同时,建立以班主任、辅导员、导师共同发力的三级联动机制,及时向学生解疑释惑,做好舆情应对与引导工作。

8开学不返校,防控不停学

为减少人员流动,降低交叉感染风险,“延期开学、不返校、不返岗”是学校保障学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关键措施。学校与直属附属医院积极沟通并根据疫情防控情况,先后联合关于《住培学员、实习同学延期返回基地轮训的通知及补充通知》。对确有特殊情况需提前返校的学生,严格落实审批制度,并视情况对学生进行为期两周的隔离观察,隔离期间由后勤集团负责学生的日常生活所需。延期开学并不是不上课,教书育人仍然是医学院校不可拖延的职责。学校整合教学资源,保证防控不停学:(1)学校从校外登录校图书馆的操作指南,并收集整理了“居家利用学校及社会数据库资源指南”,保证学生及时获取学术文献。(2)组建学习交流群,开展线上答疑,助力学业指导,确保学生“停课不停学,学习不延期”。(3)导师开展远程指导,做到研究不中断。研究生导师根据研究生科研进展情况定期组织线上研讨会和读书会,有针对性地对每位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工作进行指导。(4)学校将尽最大努力保证春季学期本科毕业生和研究生毕业生按时毕业。针对毕业生材料上交、学位论文评审、学位论文答辩、毕业审批、学位审议等环节适当调整时间;学校要求指导教师加强与毕业生的交流和沟通,保证学生按时保质完成论文,从而有效进行个性化指导。综上,学校抓住开学前的有利窗口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实,做到全校学生“零感染”。2019-nCoV感染的肺炎疫情作为全国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校园疫情防控工作是阻断疫情蔓延的重要环节,校园成为教育系统战“疫”的主战场,只有扎实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的学生管理工作,才能保障学生的安全。

参考文献:

[1]王李胜,杨建国,鄢建军,等.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应对2019年病毒感染肺炎的管理实践[J].全科护理,2020,18(4):64.

[2]张玉林,陈德喜,金荣华.现代传染病专科医院发展的思考[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4,8(22):217-220.

[3]单晶,孔明,李宁.新形势下传染病教学的问题及措施[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增刊):486-489.

[4]巧燕,许鸣,骆湘香,等.医学生网络学习资源运用现状与需求调查[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9):32-33.

[5]覃刚.不同养生功法对医学类大学生心血管功能影响的比较研究——以八段锦、五禽戏为例[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9):98-101.

健康宣教论文范文3

我们成立质量控制小组,由科护士长-病区护士长-PICU护士长组成,实施二级管理,明确职责与分工。修订完善切实可行的各项护理制度和疾病常规。根据护士工作年限、职称、技术能力及性格特点合理分配病区,实行弹性排班,各层护士定期轮换。质控小组按照质控标准,对护理工作定期组织检查、反馈总结,及时整改。此外,科护士长利用每周大交班的晨会时间强调日常工作中发现的护理隐患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强化细节思维管理理念,要求把每例患儿均作为纠纷隐患来预防,强调投诉、纠纷、差错源于细节疏忽,培养护士“保护患儿就是保护自己”的细节防范意识。

二、细节管理

1、入院时细节管理围绕以患儿为中心的原则,病房制定并推行“首问负责制”,应用文明用语。一方面护士要积极、热情、和蔼、主动询问,及时观察患儿病情,立即根据病情通知医生判断是否入PICU;做好相关入院宣教,内容包括陪人探视时间、环境介绍、订餐时间、消防安全、财物安全、患儿安全、紫外线消毒时的安全及主管医生护士姓名等;对加床患儿做好解释安抚工作。另一方面要求护士不能推诿,护士解决不了的医疗问题必须传达给医生,避免家属传达不清或家属认为护士有意推诿等情况发生。每位护士都应有高度的责任感及主人翁精神,积极维护集体荣誉,增强集体荣誉感,发扬良好的团队精神。团结协作、相互支持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保证。

2、住院期间细节管理

(1)强化安全护理的超前意识儿科护士长应具备超前的预见能力,做好预见性的预防工作,达到前馈控制的目的。护士长应针对薄弱环节采取防范措施,确保护理安全。对护理人员经常进行安全教育,学习安全护理管理条例,借鉴以往发生的差错和护理缺陷,排查服药、注射、处理医嘱、带教等安全隐患。安排工作能力强的护士处理医嘱,以确保医嘱的准确、及时;配药治疗台前放置提示牌,随时提醒护士,确保药物准确无误。发药、注射及其他治疗时让家属回答患儿的姓名,以防止环境嘈杂造成差错。收集护理工作中易发生差错的环节,分类整理,对发生的护理缺陷组织全科护士进行讨论,要求责任人和护士长及时登记,分析原因和不良后果,自提防范措施,以加深对护理差错造成危害的认识。对轮转护士或实习护士入科时逐条详细讲解,反复练习按剂量抽吸药液,学会快速换算剂量,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2)健全细节管理机制在日常工作中,严格落实各项制度,按照各班职责检查实际工作完成情况,护士长定期跟班,全面掌握护理质量,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遵循日日清管理法,即对每日、每人、每事进行全方位控制,做到日事日毕、日清日高。护士按病种调床后,更改病历夹及一览卡,再打印服药卡、雾化吸入卡、护理卡及输液卡,最后通知患儿及家属并更改床头卡。以消除频繁转床带来的护理隐患。

(3)人性化的健康教育和便民服务由于陪护家属多、轮换快、过分关注患儿,造成家属对专业护士的介绍和住院安全知识、疾病健康教育知识记忆不牢固。宣教内容应采用反复讲解、版面上墙、发放疾病健康教育资料等多种形式进行强化。科护士长定期进行健康教育讲座,给家属普及育儿知识和心理发展教育知识等。在护士站设便民服务箱,箱内备有生活用品,以提供便捷服务。

(4)加强护患细节沟通一切误会、矛盾都是沟通缺乏导致的。首先,努力营造充满人情味、人性化的服务环境,尽可能体现家庭式温馨、舒适的环境,从细节服务上体现对患儿的关爱。工作中要做到“七声”,即患儿进科室有迎声、进行治疗有称呼声、操作失误有道歉声、与患儿合作有谢声、遇到患儿询问有应声、接到电话有问候声、患儿出院有送声。一切从方便患儿出发,从细微之处入手。调床时要做好病房内原有患儿的解释工作,输液时要表扬、鼓励患儿。对高热和脱水患儿,要向家属交代因病情可能会造成穿刺困难,希望家属理解,穿刺失败时要及时道歉。为疑难穿刺患儿安排高年资护士穿刺,必要时使用留置针输液治疗。

3、出院细节管理患儿抵抗力低、免疫功能差,要注意保护,嘱其避免到公共场所及人多的地方,合理营养,及时添加衣服,定期复诊等。护士准确打印出院汇总单,专业护士按时取回出院带药,以免遗漏。护士长在出院前向家属征求意见和建议,了解家属需求并给予帮助,发放最满意护士调查表。

4、PICU细节管理PICU患儿都是急危重症,护士要有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抢救后由护士让家属确认入院评估,对送进的物品、食品等标注清楚,严格交接。护士长及时安抚家属,给予心理疏导,以稳定家属情绪,取得其配合。入室期间患儿不配合,安全细节管理至关重要,护士细心护理的同时,应避免患儿自伤和各管路脱落,治疗床四周用海绵垫保护,必要时用约束带适当约束,以保证患儿安全。密切关注输液泵的使用情况,严防液体外渗。严格交接班,及时更换尿布,防止发生红臀。及时更换消毒液,使手卫生的标准执行成常态化,有效控制院内感染。

5、加强业务学习鼓励护士业务学习,支持参加护理本科自学考试,鼓励创新,积极撰写论文及科研创作,提高学历水平和自身素质。分批派优秀护士外出进修学习,利用业余时间定期传授所学的知识。高年资护士定期传授经验体,使年轻护士迅速成长。护士长在工作中身先士卒,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带头实干,公平合理,任人唯贤,发挥每名护士的专长,努力为他们创造实现自我价值的空间。合理使用激励机制,制定儿科护士激励措施,调动其积极性。护士长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过硬的技术、开拓创新的意识,随时发现、解决医患纠纷和疑难问题。

三、小结

健康宣教论文范文4

我们成立质量控制小组,由科护士长-病区护士长-PICU护士长组成,实施二级管理,明确职责与分工。修订完善切实可行的各项护理制度和疾病常规。根据护士工作年限、职称、技术能力及性格特点合理分配病区,实行弹性排班,各层护士定期轮换。质控小组按照质控标准,对护理工作定期组织检查、反馈总结,及时整改。此外,科护士长利用每周大交班的晨会时间强调日常工作中发现的护理隐患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强化细节思维管理理念,要求把每例患儿均作为纠纷隐患来预防,强调投诉、纠纷、差错源于细节疏忽,培养护士“保护患儿就是保护自己”的细节防范意识。

2细节管理

2.1入院时细节管理

围绕以患儿为中心的原则,病房制定并推行“首问负责制”,应用文明用语。一方面护士要积极、热情、和蔼、主动询问,及时观察患儿病情,立即根据病情通知医生判断是否入PICU;做好相关入院宣教,内容包括陪人探视时间、环境介绍、订餐时间、消防安全、财物安全、患儿安全、紫外线消毒时的安全及主管医生护士姓名等;对加床患儿做好解释安抚工作。另一方面要求护士不能推诿,护士解决不了的医疗问题必须传达给医生,避免家属传达不清或家属认为护士有意推诿等情况发生。每位护士都应有高度的责任感及主人翁精神,积极维护集体荣誉,增强集体荣誉感,发扬良好的团队精神。团结协作、相互支持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保证。

2.2住院期间细节管理

2.2.1强化安全护理的超前意识

儿科护士长应具备超前的预见能力,做好预见性的预防工作,达到前馈控制的目的[4]。护士长应针对薄弱环节采取防范措施,确保护理安全。对护理人员经常进行安全教育,学习安全护理管理条例,借鉴以往发生的差错和护理缺陷,排查服药、注射、处理医嘱、带教等安全隐患。安排工作能力强的护士处理医嘱,以确保医嘱的准确、及时;配药治疗台前放置提示牌,随时提醒护士,确保药物准确无误。发药、注射及其他治疗时让家属回答患儿的姓名,以防止环境嘈杂造成差错。收集护理工作中易发生差错的环节,分类整理,对发生的护理缺陷组织全科护士进行讨论,要求责任人和护士长及时登记,分析原因和不良后果,自提防范措施,以加深对护理差错造成危害的认识。对轮转护士或实习护士入科时逐条详细讲解,反复练习按剂量抽吸药液,学会快速换算剂量,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2.2.2健全细节管理机制

在日常工作中,严格落实各项制度,按照各班职责检查实际工作完成情况,护士长定期跟班,全面掌握护理质量,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遵循日日清管理法,即对每日、每人、每事进行全方位控制,做到日事日毕、日清日高。护士按病种调床后,更改病历夹及一览卡,再打印服药卡、雾化吸入卡、护理卡及输液卡,最后通知患儿及家属并更改床头卡。以消除频繁转床带来的护理隐患。

2.2.3人性化的健康教育和便民服务

由于陪护家属多、轮换快、过分关注患儿,造成家属对专业护士的介绍和住院安全知识、疾病健康教育知识记忆不牢固。宣教内容应采用反复讲解、版面上墙、发放疾病健康教育资料等多种形式进行强化。科护士长定期进行健康教育讲座,给家属普及育儿知识和心理发展教育知识等。在护士站设便民服务箱,箱内备有生活用品,以提供便捷服务。

2.2.4加强护患细节沟通

一切误会、矛盾都是沟通缺乏导致的。首先,努力营造充满人情味、人性化的服务环境,尽可能体现家庭式温馨、舒适的环境,从细节服务上体现对患儿的关爱。工作中要做到“七声”,即患儿进科室有迎声、进行治疗有称呼声、操作失误有道歉声、与患儿合作有谢声、遇到患儿询问有应声、接到电话有问候声、患儿出院有送声。一切从方便患儿出发,从细微之处入手。调床时要做好病房内原有患儿的解释工作,输液时要表扬、鼓励患儿。对高热和脱水患儿,要向家属交代因病情可能会造成穿刺困难,希望家属理解,穿刺失败时要及时道歉。为疑难穿刺患儿安排高年资护士穿刺,必要时使用留置针输液治疗。

2.3出院细节管理

患儿抵抗力低、免疫功能差,要注意保护,嘱其避免到公共场所及人多的地方,合理营养,及时添加衣服,定期复诊等。护士准确打印出院汇总单,专业护士按时取回出院带药,以免遗漏。护士长在出院前向家属征求意见和建议,了解家属需求并给予帮助,发放最满意护士调查表。

2.4PICU细节管理

PICU患儿都是急危重症,护士要有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抢救后由护士让家属确认入院评估,对送进的物品、食品等标注清楚,严格交接。护士长及时安抚家属,给予心理疏导,以稳定家属情绪,取得其配合。入室期间患儿不配合,安全细节管理至关重要,护士细心护理的同时,应避免患儿自伤和各管路脱落,治疗床四周用海绵垫保护,必要时用约束带适当约束,以保证患儿安全。密切关注输液泵的使用情况,严防液体外渗。严格交接班,及时更换尿布,防止发生红臀。及时更换消毒液,使手卫生的标准执行成常态化,有效控制院内感染。

3.5加强业务学习

鼓励护士业务学习,支持参加护理本科自学考试,鼓励创新,积极撰写论文及科研创作,提高学历水平和自身素质。分批派优秀护士外出进修学习,利用业余时间定期传授所学的知识。高年资护士定期传授经验体,使年轻护士迅速成长。护士长在工作中身先士卒,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带头实干,公平合理,任人唯贤,发挥每名护士的专长,努力为他们创造实现自我价值的空间。合理使用激励机制,制定儿科护士激励措施,调动其积极性。护士长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过硬的技术、开拓创新的意识,随时发现、解决医患纠纷和疑难问题。

3小结

健康宣教论文范文5

[关键词]社区干预;高血压病;系统评价;Meta分析;方法学质量评价

高血压病是目前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可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并发症并对其结构与功能造成影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2017年美国的《成人高血压预防、检测、评估和处理指南》指出:血压≥130/80mmHg(1mmHg≈0.133kPa),血压水平为120~129/60~80mmHg即为血压升高[1]。该指南的公布提醒全人类应重视高血压病,提高对其的防治意识。作为医护人员,应做好对高血压病患者的早期干预与对其家属的宣教。有研究显示,目前我国至少有2亿的高血压病患者,且人数仍在不断上升[2]。但目前高血压病患者对疾病的知晓率、用药依从性、健康教育知识掌握度等均较低,因此,高血压病防治工作亟待解决。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保健意识增强,全科医师及社会医疗保健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治疗高血压病的根本目的在于预防和扭转并发症[3],其一级预防尤为重要,且由于本病患病率高、病情较轻无需住院治疗、生活方式与用药对疾病影响更大,因此高血压病主要预防与控制的场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血压病社区干预是指在社区范围内针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的干预活动,目的在于创造健康有利的环境、改变其行为与生活方式,从而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汇总了现有的高血压病社区干预效果的系统评价,对其进行报告学与方法学质量评价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旨在为相关临床和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文献纳入标准。1)系统评价或Meta分析类文献;2)研究对象为18周岁以上确诊为高血压病的患者;3)社区相关干预对高血压病的影响。

1.2文献排除标准。1)综述;2)重复发表;3)数据有误。

1.3文献检索策略。计算机检索Pubmed、TheCochrane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文检索词式为:“社区OR社区干预AND高血压OR原发性高血压OR血压升高AND系统评价ORmeta分析”;英文检索式为:“hypertensionORhighbloodpressureANDcommunityORcommunityinterventionORcommunityservicesANDsystematicreviewORmeta-analysis”,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9年6月,语言限定为中文与英文。同时追溯文献的参考文献。

1.4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由2名接受过循证理论教育和实践培训的研究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分别进行文献筛选、全文阅读和信息提取,并交叉核对。提取的信息主要包括:作者、年份、国家/地区、包含的研究数量和结果指标。使用Excel2010软件创立一般资料表格。

1.5文献质量。评价方法学质量评价工具首选AMSTAR[4],共11个条目,条目被评为“是”计1分、“部分是”计0.5分,“否”计0分。0~4分为较低质量,5~8分为质量中等,9~11分为质量较高。正式评价前对2名研究人员进行培训,正式质量评价过程由经过培训有2名研究人员独立完成,如遇分歧,与第三方讨论与协商。

1.6统计学方法。使用Excel201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2结果

2.1文献检索结果。初检有关文献384篇,经逐层筛选后最终纳入文献15篇[5-19]。文献检索流程见图1。

2.2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纳入的15篇文献的基本特征见表1。

2.3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AMSTAR评分为4.5~9分,平均(6.5±1.51)分,具体各条目评价情况见表2。

3讨论

3.1文献方法学质量评价。本研究显示,从方法学质量角度分析主要存在的问题有:①15篇未提供排除文献的参考文献。分析原因可能与期刊版面要求有关,且检索出文献数量较多时,就工作量而言提供所有排除文献的参考文献有一定难度。②15篇未检索灰色文献。检索灰色文献可能导致结果存在偏倚。③12篇未说明相关利益冲突。④6篇检索策略不完全。全面的搜索策略有利于提高文献的查全率。

3.2建议。①高校和医院,特别是一级医院应开设循证医学课程或相关培训,组织一线医疗或研究人员学习循证及相关知识,为提高研究水平打下良好基础。②在研究设计、干预与论文撰写过程中,为提高证据的可靠性和促进证据向临床实践的转化,应该促进多领域、多组织、多人合作。③期刊应提供未删减版的全文,使研究过程与结果充分展现。④在撰写论文与研究设计时应当严格遵守AMSTAR相关条目要求,提高质量。

3.3社区干预效果。目前,由于实施过程简单且效果好,社区干预被广泛应用于慢性病管理。纳入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结果表明社区干预对高血压病患者、社区居民、高血压病预防工作均有较大影响。分析原因可能是:高血压病患者及其家属在社区范围内,接受社区干预潜移默化的影响,无形中接受了很多高血压相关知识,了解了高血压的危害及防治措施后会下意识地改变某些行为如饮食控制、体育锻炼与坚持服药,从而促进其生活方式改变与提高其药物依从性、监测血压等遵医行为,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有利于血压的降低,患者血压降低后认识到生活方式改变、提高遵医行为等好处后会继续坚持,最终提高患者的血压控制率。研究表明越来越多群体参与到了社区的高血压病干预中,在相关知识知晓率提高与效果明显呈现后,社区内高血压相关知识传播速度加快、居民的认可度提高,居民的生活方式改善,整个社区高血压病患病率下降,社区高血压病一级预防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20-21]。

健康宣教论文范文6

制定读书计划在研究生入学时,要求每位研究生详细地以学期为单位制定一份“研究生期间读书计划单”,并且将书单的内容分为专业部分与人文科学部分,在研究生与导师积极沟通的情况下对书单的内容进行修改,使该书单中所涉及的读书计划详实可靠,切实可行,对今后的研究生教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实行读书计划入学之后,要求研究生逐步完成读书计划单中的内容,并且每两周举办一次读书报告会,每次报告会由专业指导教师参加。此举不仅有利于导师对该计划的执行进行有力的监督,亦使研究生对读书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充分保证研究生对所读书目真正有所收获。在报告会进行过程中,由研究生依次进行读书内容的汇报,并且不拘泥于形式,演讲、演示文稿、声频、视频等均可应用于其中,研究生不仅要述明所读内容,更要对其进行提炼总结。研究生报告结束后由导师进行点评,并对今后的读书计划进行指导。学期末总结每学期结束时,研究生应对本学期所读书目内容进行总结,分析自己在其中的长处与不足,之后与导师进行沟通,对下学期的读书计划加以修改完善,力争在三年的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学到更多的知识与技能。

读书报告会的意义

培养研究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众所周知,随着网络技术和医学技术的发展,更多的医学理念与知识结构应运而生,因此医生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继续学习能力对于其今后的发展与提高具有相当大的意义。由于研究生教育的独特性,该阶段正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黄金时间,而读书报告会活动正为此提供了一个良好契机。研究生通过制定实施读书计划从而逐渐锻炼自主学习能力,并且读书计划制定的过程让研究生真正明白自己知识领域所欠缺的部分,从而使“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此项活动的开展为今后即将步入临床工作的研究生打下自主学习的基础,为他们在专业学术方面的发展做好准备,使其不仅能够赢在起跑线上,而且赢得更加长远。完善医学知识体系过分注重临床实践以及专业知识体系的单一化是医学研究生教育的不足,但是医学从来都是多元一体化的知识体系,任何一部分知识的缺失均会为临床工作和科研工作带来困扰,进而导致研究生在步入临床工作后可能会面对医学知识过于狭窄的问题,甚至出现“专科看专病”的情况,培养了许多“专家”,难以成就“大家”。读书报告会使研究生可以弥补医学知识不够全面的缺陷,从而能够建立完整的医学知识体系,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既能独当一面,又能全面体系化的治疗临床疾病[4]。扩展人文知识视野当今医学模式已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多学科综合模式”,掌握丰富的社会人文知识能够为今后临床工作中提供人文关怀式的医疗服务奠定良好的基础。我国现行模式下医学本科阶段教育缺少这部分内容,因而在研究生教育阶段应当及时补充。人文科学部分的读书计划,则使研究生在熟练掌握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的同时,充分扩展人文知识视野,提升人文知识素养[5]。高尚的人文素养使其可以关注器质性疾病之外的因素,例如心理、家庭、社会等等,为其诊治疾病、维护患者健康提供新的思路。培养良好的表达能力随着当今时代国内乃至国际的学术交流会议开展的越来越频繁,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学术观点变得尤为重要。读书报告会中要求每位研究生都要进行汇报,这对研究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思维逻辑能力都是一种锻炼;并且汇报时可以借助视频、音频、演示文稿等多种形式,使研究生能够熟练使用相关软件;而且有的导师提出研究生应用英语进行表达的要求,这就使得研究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有了相当的提升空间。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健康宣教论文范文7

【关键词】企业;廉政文化;宣传教育工作

1引言

企业在开展廉政文化宣传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管理层人员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利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廉政宣教,并且需要建立对应的监督方案,确保廉政文化宣教充分发挥作用,使企业形成崇廉尚廉氛围,为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作出贡献。

2企业加强廉政文化宣传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①在企业中营造良好的党风政风,能够建立更好的工作风气,干部员工之间能够更好地互相学习,各管理部门也能够更好地起到监督作用,只有这样各项工作才能更加科学合理地运行发展。②在企业中一定要建立廉政工作的思想,有力开辟廉政宣教新思路,有力助推企业党风廉政建设活动的开展。③相关企业可以对廉政制度文化进行大力建设,形成不同的规章制度,做到合理的优化与改善,并且将不同的优化措施进行准确落实,更好地培养企业党员干部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整体工作素质,企业内部中的工作风气也会变得更好。④企业加强廉政文化宣传教育工作,能够更好地实施相关项目,在企业中能够有力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可以加大纪检部门对党员干部和工作人员的监督力度,加大惩治腐败的力度,进而促使企业经营管理的质量和实际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3企业廉政文化宣传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3.1廉政文化宣传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较为单一

通过具体的数据分析可知,很多企业在对廉政文化进行宣传的过程当中,其所应用的宣传方式和宣传内容过于单一,和过去几年的宣传内容基本是一致的。例如,企业着重讲解廉洁的重要性,让全体工作人员观看与廉洁相关的视频,传达廉洁具有的文化性质,这种并没有创新性的宣传内容,很难激发工作人员观看的兴致。此外,在对廉政文化进行宣传时,一定要注重方式方法,如很多领导人员利用开会的形式向工作人员讲解廉洁文化,对他们传播党的思想。然而通过这种方式只能让工作人员感受到廉洁的高尚性,并不能和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内容相结合,在领导讲解的过程当中,部分工作人员的参与度与积极性较低。

3.2廉政文化宣传教育缺乏时效性和针对性

在很多大型的企业中,工作人员所从事的领域以及部门具有多项工作职能,根据他们职务的不同,在廉政宣传工作方面,就需要根据不同的角度进行策略设计,一定要将宣传工作具备的作用发挥到极致。但是在企业的具体宣传工作当中,廉政文化基本上只能传输到企业管理层,在具体的管理工作当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或者不具备时效性和针对性,使得廉政文化在企业中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企业中的反腐倡廉状况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宣传工作的整体意义和效果不佳。

4优化企业廉政文化宣传教育工作的策略

4.1建立监督举报制度,动员职工群众的力量

在部分企业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贪污腐败问题,这对于企业中的公共资源会产生很大的危害,甚至可能影响到干部员工自身的福利待遇。针对这种状况,企业在开展廉政文化宣传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将基层工作人员的监督作用和警惕性进行积极调动。让员工更好地了解到在企业中自身具备的哪些权利,并且对于自己发现的问题要主动进行揭发和举报。所以企业也应该建立对应的调查机构。对于员工所检举的信息作出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将腐败行为进行全面打击并给予严厉惩处,让员工的合法权益得到良好的维护,同时,企业的监督管理制度也能够得到良性的落实和更好的发展。

4.2加强党风廉政制度建设

第一,建立科学合理的党风廉政制度。企业在宣传廉政文化的背景下,必须努力建立党风廉政监督机制,认真开展监督管理工作。党组织领导干部必须和企业员工进行深度的交流与沟通,及时地了解员工内心真实的想法,及时获得职工反馈的所有信息与问题,并结合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优化廉政文化建设。企业中的高层管理领导一定要起到带头作用,对于群众内心的想法要认真聆听,要锻炼员工,使其积极参与到企业廉政文化的实际建设当中,将集体的团结力量发挥出来,在员工和领导干部之间大力倡导廉政文化,促进员工与管理人员之间的相互监督。第二,在企业中一定要对关于廉政管理的内部规则和条例不断地进行优化和完善,建立问责制度和奖惩制度,并且坚决地执行具体制度。此外,可以成立专门的反腐工作组,对于企业中不同的工作环节进行有效且全面的监督和规范,将廉政风险管理制度落到实处。针对反腐败工作的开展和廉政活动的组织,企业需要采取有效和及时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不同的企业中在业务方面有着不同程度的廉洁风险,一定要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在发现问题时,能够及时拿出对应的策略进行解决,以便有效地形成科学预防和合理解决机制。企业中不同岗位人员要严格行使其权利,不同部门的领导人员在具体工作当中一定要按照制度规范自身行为。只有有效防范廉洁风险,才能促进企业形成良好的风气。

4.3强化理想信念,挖掘传统文化的闪光点

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讲,如果想要做好党风廉政建设,不仅需要制定有效的监督机制,而且需要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宣教,在企业中构建具备特色的廉政文化。此外,廉政文化可以和传统文化进行良好的结合,可以选取其中的优点,制作出更好的传播方案。企业在传统文化底蕴的基础上,再结合现代企业具备的特点,让新时代的廉政文化和企业发展的实际要求得到良好的匹配,不仅使人们思想深处的理想信念得到良好的激发,而且也能够对贪污腐败现象进行遏制。共产党员要做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借鉴,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并且提升自身的党性修养,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觉悟和能力。

4.4开展形式多样的廉政文化活动

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当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廉政文化建设,为了让企业形成以廉为美、以廉为乐、以廉为荣的工作氛围,同时,使企业领导人员更具亲和感染力,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廉政文化活动,让企业在廉政文化建设方面得到更多的支持。例如,可以开展劳动竞赛、安全生产等特色活动,在企业中建立对应的廉政文化基地。对于实际开展的活动要针对性地进行部署,再根据企业自身具备的优势和特点,提高活动开展的实效性,且能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此外,企业可以制作和廉政文化相关的视频,在企业的官网平台上,让员工能够及时地进行学习。同时,可以在企业网站上定期一些有吸引力的与廉政文化相关的事件。此外,企业可以组织学习电视或者广播当中的廉政文化活动,让员工的日常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也能够有更大的兴趣去了解廉政文化。

4.5培育廉政文化建设的现念

第一,在企业中一定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作用,只有在企业中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让广大共产党员自身的价值理念得到体现与强化,才能更好地发挥它所具备的作用。首先,要对工作人员加强廉政方面的教育与指导。要充分了解员工自身的精神需求,挖掘宣传教育工作中潜在的规律,据此更有针对性地制定工作方案。其次,要长期坚持廉政文化的宣教工作。为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全融入共产党员的心中以及日常生活当中,要让员工在实际生活工作当中主动进行理解和实践。最后,要对价值观进行良好的示范,在人民群众之间发挥领导干部实际行为的带头作用,干部必须以身作则,不断引导和影响广大员工。第二,有效地转变员工的思想理念。随着当代民主政治的发展,需要通过对员工的思想理念进行良好的培养和转变,让廉政文化的实际建设得到全面的推动。对于普通员工来讲,要想不断地提升他们的政治意识和能力,就需要他们具有充分的权利意识,在廉政文化的实际宣教工作当中,不断地培养其学习精神。第三,员工一定要具备良好的法制观念。在廉政文化宣教工作当中,员工一定要充分掌握我国未来改革的方向,对社会关系、政策方针进行全面整合和梳理,通过强化法制观念,加深对廉政文化建设的理解。

4.6建立廉政文化宣传长效机制

廉政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作过程,往往面临许多挑战,为更好地应对新出现的挑战,有关工作人员应建立长效机制,建设适合企业发展的廉政文化,同时,考虑到企业的现实情况做好目标管理工作,将廉政文化建设纳入企业文化建设和党建工作,根据实际情况为廉政文化建设作出长期规划安排,完善相关制度,进行完善检查评价。与此同时,有必要在企业中建立廉政文化,实行问责机制,确保工作顺利开展,并为相关工作提供充足的资金,以便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对于工作机制存在的问题,企业可以通过网络、电视、广播等渠道了解最新的相关政策,并通过在某些网站和平台上学习改进廉政文化机制。

4.7抓典型学先进,发挥领导干部的示范作用

近年来,企业内部出现了一些先进典型,员工应向先进典型看齐,在大力弘扬先进的廉政精神的同时,也要注意员工周围的好人好事。结合最新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学习周围出现的先进典型,使每个员工能够进行自我评价,找出自己思想和行动上的差距,突出其先进行为与优良品质,为全体员工树立典范。打铁还需自身硬,领导干部要有良好的头脑,发挥良好的示范作用,主动联系群众,保持群众意识,实现服务群众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在企业与员工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优化廉政文化的宣传教育效果。

4.8多渠道开展廉政文化宣传教育

各公司应充分利用报纸和杂志在行业内促进廉政文化宣传,及时报告廉政工作,并在各部门之间交流关于廉政建设的新措施、经验、教训和影响等信息。此外,必须合理利用电视、广播和因特网等渠道,利用其优势,建立一个多层次的综合平台,加快建设廉政文化,以提升廉政文化的渗透力。通过观看反腐败电影、参加反腐败知识竞赛和开展廉政文化宣传课程,企业员工提高了对廉政文化的认识水平,并加深了对抵制腐败思想的必要性的认识。

4.9提高全体员工对廉政文化的重视程度

提高全体员工对廉政文化的重视程度对企业开展廉政文化宣教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工作环境、工作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因此,企业领导人员必须强调宣传和教育廉政文化的重要性,建立各种制度,增进员工对将廉政文化纳入企业主流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同时,使全体员工树立廉政观念,并且不断创新和优化廉政文化的内容和工具,使所有员工积极参与企业廉政文化的宣传教育工作。

4.10强化执纪问责,开展常态化警示教育

第一,领导干部要当好“婆婆嘴”,常念监督“经”,常咬耳朵、常扯袖子,甚至猛击一掌、当头棒喝,加强党员干部的日常监督管理,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了解和掌握干部的思想动态。多措并举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对于违法违规行为严格追究其责任,并按照规则和条例认真处理,坚决维护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第二,必须定期开展示警教育,只有开展常态化警示教育,才能不断提高管理人员和员工的纪律性和责任感,增强管理人员的自律意识。具体形式包括讲好党课、观看警示视频、参观教育基地、分析发生的具体案例。以案例分析为例,员工可以对身边的事例进行总结提炼,用身边的事例教育身边的人,让党内大多数干部自觉提高自律守法意识,在思想上划红线,明确行为界限。

5结语

健康宣教论文范文8

十分明显,战时中国官方设立的国际宣传处这样的对外舆论和文化传播机构,就是参照战时各国的经验和模式而产生的。虽然从表面上看,国际宣传处直属于中央宣传部,但其真正的掌控者却和各国一样,是最高军事当局,即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所以,该处作为战时中国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的指挥中心,其权威性正在于此。抗战期间,中国在对苏文化传播互动的样式与手段方面更具有大众传播的特性,主要集中表现在文学、美术、音乐和电影等情感性舆论形态方面,因此,更能体现出的国际传播的规律性和特殊性,从而使参与新闻与文化信息互动的中苏彼此之间,产生战略性传播与接受效果。

中苏文学互动与知识分子“苏联观”的形成

中国与苏联的文化传播互动,虽然早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就已经开始,在20世纪20、30年代曾出现过第一次“热恋期”,但两国间更为广泛深入和多样化的交流互动却是在抗战进程当中。中苏两国间的文化交流互动,首先得益于相互间的战略信任和利益攸关。“七七”事变刚一发生,苏联即明确宣示其援华抗日政策。1937年7月13日,《真理报》即刊发社论,公开表示声援中国的抗战。翌日,苏联外长主动接见中国大使,又一次明确表示“苏联愿意援助中国”。国民政府迅即抓住一契机,于8月21日与苏联代表签订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约》,1938年2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又派孙科为特使赴苏求援,得到斯大林的首肯。从1937年10月至1939年8月近两年中,苏联即向中国提供了大量的武器和其他战略物资,并派空军入华抗击日寇,从而使孙中山的“三大政策”被重新激活。这一政略和战略背景,正是中苏文化交流互动得以健康开展和持续下去的重要前提。

战时中苏文化传播互动关系在发展进程中,可以大致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全面抗战爆发到苏德战争爆发之前,其主要体现在相互间政治文化意识的沟通上。特别反映在知识来源及其支撑系统方面,集中包括在社会背景、话语体系、历史积淀,以及相互交往中的政治、权力、意识形态和文化因素等方面;第二阶段,从苏德战争爆发到“雅尔塔秘密协议”签订以及公布美英苏战后安排世界权力格局的设想之际,其主要体现在相互间政治文化意识进一步理解,从而形成相互呼应和相互激励,特别是对创造战后新世界和谐秩序的向往和文化尝试上。在这一阶段的交流互动中,相互间的国家利益成为价值选择和进一步沟通的主要依据,而政治、权力和意识形态的差异被双方有意识地淡化,成了这一阶段的显著特征。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种频繁和大规模的交往活动中,却极有力地助推了中国民众,特别是中国知识分子“苏联观”的逐步形成,同时也助推了苏联民众和知识分子“中国观”的逐步形成。这方面,正是长期以来,我们在研究中国抗战文化和抗战文化传播形态时,一直被忽略或觉察不够的地方。

中苏文化在重庆传播互动的最重要和最引人注目的平台,是综合性杂志《中苏文化》。该刊于1937年11月在重庆复刊,其交流内容丰富多彩,主要集中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外交各个层面,可以说,是一本全面融合两国政治文化意识,并详细加以评介的、具有显著大众传播舆论控引意志的杂志。其创刊词即明示,该刊的旨趣为:“以沟通中苏文化的伟大工作为主。”①由于该刊的传播对象主要是中国的知识民众阶层,所以,在交流比重上,更倾向于译介苏联的政治文化内容,尤其是更注重于苏俄文学的译介。

据战时的粗略统计显示,《中苏文化》在传播过程中,重点推出的具有反侵略内容的文学作品就有20余部,如《保卫察里津》、《俄罗斯人》和《一支带着“生命之水”的军队》等;重点推出的文艺评论文章有40余篇,如《评李昂季诺夫及其〈侵略〉》、《〈彼得一世〉在中国观众面前》、《苏联文学给中国文学的影响》、《苏联戏剧在中国的影响》等;重点介绍苏俄文艺理论的文章有10余篇,如《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列宁论艺术》及《文艺的本质》等。此外,该刊还以“特辑”的方式,重点推出过“高尔基纪念特辑”、“莱蒙托夫纪念特辑”、“阿托尔斯泰纪念特辑”以及“马雅可夫斯基纪念特辑”等。

对中国抗战文学的评介以及如何更好地推动中苏文化交流,并进行探讨方面,该刊也作了不少积极的努力。这方面的文章计有20余篇,其中影响较大的有:老舍对苏广播的文章《抗战中的中国文艺》、刘西舫的《如何加强中苏文学交流》等。而中国作家,包括小说家、诗人、戏剧家、电影艺术家、美术家、音乐家和文艺理论家针对中国抗战文艺发展,及如何加强与苏联文艺交流互动情况的综述性探讨文章,更是频繁推出的亮点。不仅如此,《中苏文化》还经常刊发两国文艺家和文艺团体互致祝愿、互相鼓励的信函。如茅盾、郭沫若等《致苏联人民书》,巴甫连科、亚布莱丁等《致中国作家书》,以及中国文化界《致苏联科学院院士电》,中国戏剧界电影界《致苏联戏剧界电影界书》,中华交响乐团全体团员《致苏联人民书》,苏联电影界《复中国电影界抗敌协会书》,苏联戏剧界《复中国剧作家及剧艺从业员的信》,苏联作家协会《复中国作家刘雪庵的信》等等。《中苏文化》还重点推出过“抗战三周年纪念特刊”、“抗战四周年纪念特刊”和“中苏音乐之交流特辑”等,卓有成效地通过文艺和文艺家的交往与交流,达到了相互沟通、理解、呼应和“并肩作战”的目的,带有鲜明的政治文化战略的国家功利性质,“《中苏文化》在战时重庆抗战文化与苏联文化交流中,确实是一块不可多得的阵地、一条不可多得的通道、一座不可多得的桥梁,一个不可多得的窗口。但是,这样的考察还只是表层的。如果我们再把目光伸进其里层中去,更会发现该刊对用于交流的‘中苏文化’,在内容的选择上、时机的把握上、方式的运用上,具有极强的自觉意识与自主意识,注重于交流文化的政治效能与审美效能的同时,主要向政治效能倾斜”。

除《中苏文化》以外,战争期间,苏联还通过其国内的诸多报刊,持续不断地向苏联读者译介中国作家和艺术家的新创作品,使他们通过中国的抗战文艺作品,对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与实绩,获得生动形象的了解,从而产生思想、情感和精神上的积极共鸣。如苏联的《国际文学》、《文学报》、《文艺鸟瞰》、《青年卫队》、《文学评论》、《旗帜》、《十月》等,都热忱地译介过中国的抗战文艺佳作。其中,《文学报》重点刊发的,如《论中国的抗战文艺》等多篇评论文章,不仅对中国抗战文艺家们自觉主动且有创造性地服从于反侵略战争的战略需要,进行肯定和高度的评价,而且还对抗战文艺反映出的中国人民英勇顽强、争取自由解放的民族精神进行了热情的赞颂。

《国际文学》在重点译介中国作家茅盾、胡风、老舍、郑振铎、欧阳山、沙汀、艾青等人的作品的同时,还多次致函中国作家,向他们征集中国抗战文艺的最新佳作。并向中国作家表示:“苏联作家们非常有兴趣和非常爱护地注视着伟大的中国人民的文艺之辉煌成长;中国的小说,诗歌、戏剧、新闻事业等,都使我们发生兴趣。”①战争期间,苏联出版机构同样以这样的兴趣和热情,大量译介有关中国文艺及其他方面的书籍,仅中国全面抗战爆发后的一年间,苏联就向国内读者推出中国书籍近50种之多,发行量达150万册,此后,这种译介量持续增加。1944年初,塔斯社驻中国记者罗果夫精编的《中国小说集》在苏联出版,进一步将苏联文艺界和普通读者对中国抗战文艺的关注热情,推向了新的高潮。通过这本小说集,苏联读者熟悉并喜爱上了老舍的《在被占领的城市中》、张天翼的《华威先生》、萧红的《呼兰河传》、姚雪垠的《差半车麦秸》以及司马文森的《栗色马》等佳作。

与此同时,大量来华采访、考察的苏联记者和作家,更以他们在中国战时首都重庆、在中国的抗战前线和大后方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以消息、通讯、特写、访谈、报告文学以及小说、诗歌、散文等形式,满怀激动和敬佩的真挚感情,向苏联读者传播并证明中国抗战军民和中国抗战文学的真切与伟大。其中的以《中国人在抗战》这部由近40名苏联作家、记者联合撰写的大型报告文学集,产生的思想、情感和精神冲击力最为强烈。此外,苏联著名作家爱伦堡在反法西斯战场的火线上,写给中国作家戈宝权“代问中国作家们致以热烈的兄弟般敬礼”的信,特别让中国作家们激动和感奋。爱伦堡在信中评价和赞美中国作家和中国军民的浴血抗战精神“鼓舞了所有拥护自由的人们”。这封信通过《新华日报》公开发表后,更加鼓舞了中国作家和民众争取民族独立自由的勇气和决心。同样,苏联老诗人江布尔创作的诗歌《献给中国人民》,通过中苏两国的报刊和广播,在两国人民中广为传诵,成为中苏文化交流史上的动人佳话。

和苏联文艺家及整个苏联新闻与文化出版界一样,中国文艺家及整个新闻与文化传媒界,也以空前的兴趣和热情,向中国的知识界和普通民众持续、大量地译介苏联的文艺及各类政治文化作品。其中,在文学的译介方面尤偏重于小说和戏剧作品。苏联不少直接表现和服务于反法西斯侵略战争的应时之作,尤受中国文艺界和整个知识界及普通民众的推崇与热棒。像《保卫察里津》、《青年近卫军》、《不朽的人民》、《虹》、《宁死不屈》、《日日夜夜》、甚至《彼得大帝》这样的中长篇小说;像《俄罗斯人》、《侵略》、《前线》等这样的剧本,都广为中国文艺家和普通知识民众所熟知,并成为了战时中国舞台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精神生活内容,以及中国未来值得模仿的政治文化内容;甚至在国统区和解放区这两大意识形态对立的政治版图中,苏联文化居然成为中国各政治文化派别毫无阻碍地争相接受的奇异对象。如苏联作家格罗斯曼的《不朽的人民》,就有好几个不同的中译本,分别由不同的出版社出版并广为发行;而克涅楚克的《前线》就同时至少有新知、时代和延安三个影响很大的版本,在国统区和解放广为流行,的确颇为耐人寻味。

中苏文化传播策略及电影宣教功能与绩效

更耐人寻味的还有,中国战时文艺界对外来文艺理论资源的重视,尤偏重于苏联。很显然是与中国的文艺家乃至整个中国知识界意识中,所形成并日渐强固起来的“苏联观”大有关系。其中以曾在苏联引起广泛深入论争而构建起来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最受战时中国文艺界的青睐。虽然这一带有浓重意识形态烙印的文艺理论,曾在20世纪30年代被上海的左翼作家引入中国,并由此引发过一阵讨论,但无论如何都不及战时在重庆所引发的讨论那么具有特殊的文化传播学意义。在这次全新的理论争鸣中,以卢卡奇的理论观点最为引人注目。1939年,卢卡奇的《论现实主义的历史》在重庆出版。在中国战时文艺理论家看来,他关于现实主义“真实性”与“典型性”原则的理论的阐释,明显忽略了文艺家的“世界观”与作品的“社会主义倾向性”原则,因而暴露出其“深刻的观念性矛盾”,因此,需要用斯大林的“文学真实观”予以纠正。值得注意的是,这场爆发在中国战时文艺界内部的理论争鸣,主要还是通过大量译介和引述苏联文艺理论家的争鸣文章为标志。这一方面深刻地反映出中国文艺家对苏联文艺家“话题设置”的醉心和推崇;另一方面也深刻地反映出中国文艺家所面临的创作观念的困惑以及渴望寻找到破解良方的意识焦灼。无论是胡风和冯雪峰所推崇的卢卡奇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真实观”,还是为重庆抗战文艺界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斯大林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真实观”,说到底,都是战时中国知识界知识分子内心中“苏联观”的深刻意识反映,都是苏联政治文化传播策略和战略在中国的奏效和胜利。

如果再结合到抗战初期,在重庆大量发行的,由《新华日报》馆“图书课”生活、读书、新知等多家出版机构编印的列宁和斯大林的经典著作以及《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列宁主义问题》、《大众哲学》、《新哲学人生观》、《思想方法论》,还有《新华日报》馆编印的“马列丛书”等,即可知中国文艺界和知识界“苏联观”的形成,以及在讨论中是如何得到强化的。这一切,的确有着意识上的极强的自觉性和自主性。正是这种意识促使中国的不少知识分子,在不断地与苏联的政治文化传播战略进行着带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的心灵呼应。

战时中苏文化传播互动中,还有一个重要的集情感性舆论和理智性舆论为一体的传播样式,那就是电影。由于电影艺术所具有的视听优势,使其在战时的大众传播实践中,有着更为广泛的民众基础和深刻的社会影响力。中苏两国在这一领域中的交流与合作,同样显示出彼此的积极主动性。作为战争中极其重要的宣教工具和政治文化战略武器,很显然,苏联的认识要更为深刻些。而中国的电影艺术家和对外宣传机构对此的认识,由于种种原因所限,还尚未达到要凭借电影,即:运用蕴含着国家战略意志的“中国观”,去影响和强固苏联人意识的层面;我们多少还停留在通过电影纪录和播放,以赢得苏联人民了解、同情和支持的层面———其实作家、诗人,包括“文协”这样的文艺领导机构也停留在相似的意识层面———相比之下,苏联对电影艺术的重视,是将其置放在政治文化下传播,即国家意识形态宣教战略的高度来认识的,因此,其表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为突出和令人称道。战争不仅没有阻碍和消灭苏联的电影事业,反而使之获得了空前发展和繁荣的良机,同时也获得了其国家意志和政治文化意识扩张的良机。

首先,战争爆发之初,苏联的各大电影制片厂就迅即派出上百名摄影师奔赴各大战场,很快推出上百部战争纪录片和战争艺术片。其中如《保卫莫斯科》、《莫斯科城下击溃敌人》、《战斗中的列宁格勒》、《斯大林格勒》、《战争一日》、《会师柏林》以及《区委书记》、《她在保卫祖国》、《虹》、《望穿秋水》等,不仅在苏联国内发挥了重要的组织动员作用,而且其强大的传播渗透力,还通过在各盟国和中立国的放映,赢得了广泛的同情和支持。其“政治正确性”在得到各盟国观众肯定的同时,其艺术性也得到普遍的褒奖。如《战争一日》在美国近两百个城市放映,两个月内即创票房新高;而《莫斯科城下击溃敌人》竟一举荣获1943年度的“奥斯卡奖”,即为传播宣教成功的最佳证明。其次,苏联非常重视与中国电影界的合作,因为,只有合作才是最好和最能奏效的文化传播和意识渗透手段。抗战期间,中国电影界多次呼吁中苏电影界合作,很快得到苏方的积极回应。苏联电影界及传媒界及时派出许多摄影师和记者来到重庆,然后分赴中国各大战场和大后方城乡,广泛和深入地采访,拍摄中国将士的浴血奋战实况以及中国民众的艰辛顽强生活实情。这些真实感人的纪录影片在苏联各大城市放映,赢得了苏联民众对中国军民普遍的理解、同情、支持和赞扬。特别是“中国抗战电影特辑”最受苏联民众欢迎。而大型纪录影片《英勇的中国》,在引发苏联民众思想感情巨大震撼的同时,还以真实形象的史实,为苏联官方制定援华政策和战略部署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和正确的思路。

中国电影界和文化界致力于两国宣教合作的努力,主要表现在:其一,大量译介和广泛向中国民众、军队放映苏联电影;其二,将中国电影人制作的抗战电影介绍给苏联观众。事实上,中国观众早在抗战之前就已经非常熟悉和喜欢苏联电影,如《夏伯阳》、《重逢》和《生路》等影片,不仅深深影响了中国知识观众的思想和情感世界,而且其创作观念和艺术表现手法,还深深影响了中国新兴的电影界。唯一不同的是,抗战爆发后的中国观众对苏联电影的思想感情,更多了一层反法西斯侵略“兄弟国家”的特殊情谊。根据抗战资料显示,仅1938年,重庆及大后方城市影院,即放映苏联电影1150余场,1939年上半年,就放映1100余场,观众最多时达近50万。其中一些电影,仅单片放映,观众即达八九万人,如《大张挞伐》、《歼倭记》、《夜莺曲》等,就颇爱中国观众喜爱。1939年11月,中国官方宣传机构为纪念苏联“十月革命”22周年,特举办了盛大的电影放映活动,同时在中国抗战陪都和大后方许多城市,向中国观众放映苏联电影《远东之敌》、《粉碎敌巢》、《雪中行军》、《无敌坦克》、《游击战》、《海上警卫》、《忠心为国》、《游击战》等十余部反映战前苏联国内战争和国内建设的、带有鲜明政治文化意识和新闻纪实特色的影片。这些电影作品虽然并未直接反映反法西斯战争,不属于“国防题材”,但却在中国民众当中激起了巨大的心灵回响。他们正是通过这些影片加深了对苏联的了解,以及对苏联人高昂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英雄意志”,特别是“幸福美好生活”的认识和憧憬,由此在思想深处构成大致相同且具有梦幻色彩的“苏联观”。仅此,即可见苏联在对外宣教内容的选择、时机的把握和方式的运用上独具匠心。

运用电影艺术形式进行大规模的国际宣传和构筑心理国防,在中国可谓前所未有。在强化对国内民众的宣教和组织动员方面,中国官方亦十分重视运用电影传播手段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军民悲壮不屈、万众一心的民族形象。1938年10月,中国电影人大规模移驻重庆之前,他们就已经摄制了大量的中国抗战纪录影片,其中既有《抗战特辑》、《抗战言论集》、《南京专辑》、《七七抗战周年纪念》等,也有《和平之声》、《郝军长荣哀录》、《精忠报国》以及《天主教徒为抗战祈祷大弥撒》等,都先后被推向苏联和其他国家。中国战时电影中心驻扎重庆后,抗战纪录影片的生产数量和质量更是逐年提高。像《重庆大轰炸》、《北碚志愿军出征》、《空军战绩》、《克复台儿庄》、《抗战第九月》、《重庆的防空》、《敌机暴行》、《活跃的西线》、《敌机暴行及我空军东征》、《苏联大使呈递国书》等,都是包括苏联观众在内的国际社会了解中国抗战的窗口和生动教材。1942年始,中国对外宣教机构还特意选送了《飞虎队》、《东战场》、《长沙三次大捷》、《中国入缅远征军御敌情形》、《胜利进行曲》、《长空万里》等纪录片和故事片到苏联等国巡展。毫无疑问,正是经由这些朴实无华、撼人心魄的纪实性电影作品,不仅极大地改变和修正了苏联人积淀于沙俄时代或中国北洋军阀时代,那种陈旧的“中国观”,而且还极大地促使苏联人产生了同情和援助中国民族革命的积极的集体心理意识。

中苏文化传播互动中美术和音乐的宣教意义

中苏之间的这种文化传播和互动,还在美术和音乐方面得到动人的体现。苏联的美术作品,特别是表现反法西斯战争的宣传画、政治讽刺画、前线素描以及版画作品等,最受中国艺术家和普通民众的厚爱。苏联美术作品早在20世纪20、30年代就已被中国左翼文艺家介绍到中国。和小说戏剧、电影一样,在抗战爆发之初,这些美术作品更以情感和形象性舆论的形式,大量介绍给如饥似渴的中国艺术家和普通民众。中国的报刊更是经常性地刊发苏联艺术家的版画和漫画作品。就像音乐语言无须翻译一样,苏联的美术语言在中国军民反侵略的战时语境中,确是通行无阻,直达心灵深处的。

在战时文化传播互动中起着重要组织领导作用的中苏文化协会,在重庆举办过许多次影响颇大的美术展览会。其中仅1943年就举办过三次大型苏联战争美术作品展览会。中国民众就是通过这样的“精神聚餐会”,认识并喜爱上了苏联的克拉甫兼珂、斯塔洛诺索夫、巴赫莫夫、康斯坦丁诺夫、波克可夫和莱甫托夫等著名画家。尤其是苏联的战争动员宣传画,最适合中国万众一心、全民动员的特殊语境,因此,也最具有感染力和冲击力。像摩尔的《你用什么帮助了前线》、丹达西的《母亲在召唤》等,更成了中国战时艺术家宣教的最佳艺术摹本。给中国民众留下深刻的宣教和审美印象的,还有波克珂夫和莱甫托夫创作的《努力杀敌》、托格拉珂夫创作的《敌人绝得不到怜恤》以及多果洛珂夫创作的《拿破仑曾是这样,希特勒也将是这样》等等。这些将兵役宣传和民众动员融为一体的宣传画,通过明白晓畅、昂扬乐观的艺术语言,向中国民众鲜明地传达了反法西斯战争必胜的强大的舆论力量,可以视作苏联在精神文化领域,向中国输送的最有力的精神武器。当时,《新华日报》、《国民公报》和《新蜀报》等陪都媒体,无不以可争相刊发苏联的战争宣教画作为莫大的荣耀。此外,由苏联大诗人马雅可夫斯基创办的“塔斯窗”,也在这样的展出中,为重庆民众所熟悉和喜爱,并成为中国艺术家进行街头美术宣传绝佳的借鉴形式。

中国抗战美术在苏联造成的极大的宣教和审美影响,也是值得称道的。“美术出国”发挥“作战威力”,最初即被国际宣传处给予了高度的重视。1938年4月,该处在其广泛征集到的几百幅抗战漫画中,精挑了60多幅送往莫斯科展览,使苏联民众在极大的惊异和感佩中,充分领略到了中国抗战美术的魅力以及中国人民幽默乐观和英勇不屈的人文精神。此后,不断有大型的美术巡展接连与苏联民众见面。比较重要的如1940年1月在莫斯科“东方文化博物馆”举办的中国艺术展览会,其给苏联民众和艺术家带来的思想、情感和艺术冲击力,更是空前的。仅开幕式,就有苏联艺术家和军政要员及各界名流一千多人出席。这个大型艺术展览会前后持续了一年,参观者达数十余万之众;其中前来参加学习的苏联艺术团体竟有一千五百多个。苏联官方权威媒体《真理报》、《共青团真理报》、《消息报》、《教师报》、《红色军队报》以及《文学报》和《艺术》等都持续予以强烈的关注,并发表了大量的评介和赏析文章;苏联各地组织的“中国艺术研究会”还举办了上千次研讨会,对中国抗战美术作品和古代艺术作品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赞扬。其中不少的艺术品,如《蒋委员长对出发前线军队训话》、《将军》、《女战士丁玲》以及《敌机肆虐图》、《乔野村军民昼夜歼敌图》、《重庆被炸后》等等,无不产生出了强大的宣教渗透力和艺术冲击力。苏联艺术家和军政委员一致认为,这些伟大而卓越的中国艺术佳作,完全超逾了文化和艺术的范畴,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鼓舞苏联军民英勇抗敌,争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精神食粮和特殊武器。苏联艺术家沙莫洛夫评价说:“有这样的艺术的民族是不可战胜的!”而另一位苏联艺术评论家特尔诺菲茨更高度评价说:“中国木刻是和中国人民的生活及中国的民族解放战争发生着密切的联系,是从这一伟大战争中吸取形象和主题,而又直接为这一神圣战争服务的一种艺术。”同样,加里宁艺术学院的师生惊叹道:“中国艺术、希腊艺术和俄罗斯艺术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非常值得苏联艺术家学习。”

在反法西斯战争的炮火硝烟中,中苏两国音乐界的交流互动同样令人振奋和感佩。中国的抗战歌曲主要是通过对苏音乐广播节目,向苏联军民播送。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抗战爆发之初,即频繁将中国抗战歌曲送往苏联的空域。1940年3月,中国战时音乐界特举办了“对苏广播音乐茶话会”,在邀请苏联及各国驻华大使以及中国军政要员、文艺界名流参加的同时,把《旗正飘飘》、《游击队歌》、《巷战歌》、《满江红》以及马思聪和贺绿汀等中国著名音乐家创作的乐曲,向苏联及全世界播放。不仅如此,苏联军民还通过中国的对苏广播,经常听到重庆的孩子剧团演唱的抗战歌曲。对此,《中苏文化》特载文赞美道:“通过这些感人的音乐旋律,将更加强中苏人民密切携手,完成我们共同改造世界的使命。”

相比之下,苏联音乐对中国民众和艺术家的影响和冲击,更甚于中国音乐在苏联的传播效应。这主要得益于苏联官方对外宣传机构的战略重视以及苏联强大的广播技术力量的积极配合。另一个重要因素来自于中国音乐界在译介苏联音乐方面的积极努力以及中国知识民众对苏联音乐的特殊感情、政治文化兴趣和审美兴趣的偏好。其中,中国音乐界在苏德战争爆发后,组织精悍力量进行了大量译介,并连续推出像《苏联音乐》和《苏联名歌集》等普及性唱本,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苏联战争歌曲,像广为中国民众熟悉和传唱的《神圣的战争》、《第聂伯之歌》、《海港之夜》和《夜莺》、《卡秋莎》等,主要是通过莫斯科广播电台的频繁播放而深入人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