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培训总结范例

护理培训总结

护理培训总结范文1

【关键词】医院感染;综合干预管理;满意度

在饮食结构调整和生活压力增加等因素影响下,多种疾病谱发生改变,且在治疗期间需要使用多种医疗器械,侵入性操作次数较多,使医院感染(院感)较为多发。院感被认为是医疗质量的威胁性因素,且会影响护理效率,容易导致护患纠纷[1]。护理人员是护理活动的实施主体,其操作技能直接影响院感发生率,需要严格规范消毒隔离制度,最大程度上控制院感发生率。2019年12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我们将综合干预管理应用于住院的189例患者和19名护理人员中,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8年11月1日~2019年11月30日住院患者97例和护理人员19名为对照组,选取2019年12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住院患者92例和同批护理人员19名为研究组。对照组患者男51例、女46例,年龄22~62(42.58±1.34)岁;研究组男51例、女41例,年龄23~64(42.31±1.2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人员男11名、女8名,年龄23~37(29.32±0.48)岁。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后准许开展。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管理,即监测患者病情,记录其年龄和既往病史等情况,筛查感染高危因素,并不定时观察感染征兆。研究组给予综合干预管理,具体内容如下。①完善管理机制:多角度分析卫健委相关管理制度,划定院感管理的重难点,根据院内管理现状完善管理制度。②强化培训:组织护理人员参加院感培训,使其明确院感相关知识。岗前培训及岗内技能考核期间纳入院感防控知识,并强化护理人员的消毒隔离意识,使其完全掌握自我防护要点。③拟定院感记录单:告知护理人员明确记录院感发生情况,包括发生时间、发生地点和诱因等,明确记录感染者的基本资料,记录监测项目、医生临床诊断结果和预防措施等,完善感染患者的基本信息。④成立院感质控小组、技术干预组,设置护理兼职员:组长为护士长,组员为科室主任、监控医生与护士。组员负责不定期抽查某个护理单元或科室的院感控制效果,并上报现有问题,追溯责任。同时设立技术干预组,分别为集中培训考核组,管理惩罚组与现场监督组,每组3~5名组员。其中,集中培训考核组的职责为:拟定培训内容,统一编制相关教材和培训/考试方案,每周总结1次培训考核情况,优化培训考核制度。管理惩罚组的职责为拟定惩罚标准,对各个组的院感控制实施效果进行监督与指导,执行惩罚方案。现场监督组的职责为:拟定院感相关制度,质量考核标准与院感操作技术,现场指导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并定期总结院感控制效果。各科室设置护理兼职员,即病区选择2~4名护士长,兼职员的职责为协助科室护理人员执行护理操作,积极总结护理问题。⑤拟定院感防治计划:质控小组、技术干预组应根据各个科室的感染类型、高发因素制订预防方案,组内护理人员负责定时监测患者的脉搏、体温和血常规等情况,若出现感染症状需立即上报医生。尽量减少家属的探视次数,减少有创医疗器械或物品的使用率,筛查易感人群,并高度关注其病情动态。⑥定期举行会议:每周组织1次多个小组集体会议,分析现阶段抗生素的用药情况,对组内成员进行感染知识教育,并讲解病房和基础护理要点,讲明消毒隔离制度,优化院感防控方案。

1.3观察指标。①护理人员院感防控意识:由科室护士长和院感质控组成员对护理人员进行不定期抽查,评估其日常护理工作中的院感防控意识,共计100分,>80分为意识较强,60~80分为意识一般,<60分为意识较差。②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由科室护士长评价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包括基础护理、无菌操作、病房管理、健康教育、感染监控与消毒隔离,各项均为100分,>60分为合格。③患者感染情况:包括胃肠道感染、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和其他。④患者满意度:经自制评价表评估患者满意度,包括服务态度、感染防控、知识讲解等,共100分,>85分为十分满意,60~85分为一般满意,<60分为不满意。满意率(%)=(十分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完成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人员院感防控意识比较。见表1。

2.2两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比较。见表2。2.3两组患者感染情况比较两组均无护理人员感染,患者感染情况见表3。

2.4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见表4。

3讨论

护理培训总结范文2

[关键词]视频反馈教学;儿科;护理实习生;规范化培训;满意度

儿科属于临床专业性很强的独立学科,在儿科护理过程中,患儿病情变化快而急,加之患儿缺乏语言沟通能力,无法准确地诉说病情,给护理工作带来极大挑战。视频反馈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培训方式,通过智能手机、数码高清摄像机等智能设备录制儿科护理视频作为教学材料,要求实习生在反复观看护理视频的过程中,对护理内容进行思考、总结和反馈,加深其对儿科护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有效提高儿科护理实习生自主思维能力及实践操作技能[1]。鉴于此,本探究探讨视频反馈教学法在儿科实习生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总结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选择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我院儿科实习生126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63名,均为女性;年龄20~33岁,平均年龄(26.41±6.18)岁;实验组63名,均为女性;年龄19~32岁,平均年龄(25.98±6.10)岁。两组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二)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教学。带教老师讲解儿科护理真实案例,给予答疑和指导,后带入科室讲解儿科护理流程、规范。实验组接受视频反馈教学法。(1)根据实习生考核成绩分组,5~6名分为1组,成绩优秀实习生暂代组长职务,教学以小组的形式开展。(2)由带教老师进行儿科护理理论知识讲解,示范儿科护理的规范性实践操作,并将整个培训过程通过手机或数码高清摄像机录影,培训结束后将录影视频文件上传教学微信群,确保每一位实习生都能下载并观看培训视频。(3)要求实习生根据教学大纲要求自主学习,对培训内容进行思考、总结,并通过微信群反馈给带教老师。(4)带教老师组织实习生进行分组讨论,并对讨论结果进行评价,更正、指导实习生在反馈内容中出现的错误及不足之处,规范实习生护理实践操作细节。

(三)观察指标。1.综合护理能力考核。由带教老师组织考核,包含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医患沟通、文献检索及团队协作等5项内容,每项评分各20分,总分100分,评分越高表示综合护理能力越高。2.满意度调查。采用《满意度调查量表》评估满意度,Cronbach'sα=0.805,满分100分,十分满意:评分≥90分;较满意:评分80~89分;不满意:评分≤79分。满意度=(十分满意+较满意)/人数×100%。(四)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两组综合护理能力考核成绩的比较。

实验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医患沟通、文献检索及团队协作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二)两组带教管理满意度的比较。

实验组带教管理满意度95.24%(60/6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84%(44/63)(P<0.05)。三、讨论视频反馈教学法依托智能手机、数码高清摄像机等智能设备记录儿科护理理论知识和规范化实践操作要点,再将教学视频上传给实习生以供反复观看和练习。通过观看儿科护理规范化实践操作视频,实习生可自主练习,发现问题并加以改正,以提高实习生自足学习能力。与此同时,视频反馈教学法可以建立带教老师和实习生之间的双向传递,通过学习反馈机制,带教老师能够及时获得实习生对儿科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而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提高临床带教管理质量[2]。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医患沟通、文献检索及团队协作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说明视频反馈教学可提高实习生综合护理能力,以尽快适应儿科护理工作。究其原因发现,视频反馈教学法通过反复观看规范化护理教学视频,充分调动实习生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体验,进而帮助儿科实习生深入掌握儿科护理的相关理论知识要点及规范化操作细节,加深其对护理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3]。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带教管理满意度95.24%(60/6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84%(44/63);提示视频反馈教学通过转变传统师生角色,以实习生为中心,带教老师为引导者,通过视频反馈形式激发实习生自主学习兴趣,提高有利提高实习生满意度。综上所述,视频反馈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儿科护理实习生规范化操作流程,促进实习生综合护理能力提升,提高教学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沈俞萍,曹爱丽.视频反馈教学法在新入职护士护理技能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1,13(12):57-61.

[2]是蔷.视频反馈教学方法联合发展性教学评价在新入职护士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6):978-981.

护理培训总结范文3

急诊科作为医院重要的窗口科室,担负重要的职能,因急诊科患者病种复杂多变、病情急、病情重、不定因素较多,使其成为医患纠纷多发科室。本院急诊科近3年来实施持续服务质量改进方案(发现问题-分析总结问题-制定改进方案-评价实施效果-持续改进),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急诊护理风险评估

1.1护理人员缺乏应具备的工作责任心及对患者的同情心医者治病救人、救死扶伤,应本着“一切为了患者、为了一切患者、为了患者一切”的服务宗旨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解除患者病痛。急诊科为重要职能科室,患者病情急、病情重,急需快速、高质量的治疗护理,患者及家属心情急迫,这就要求急诊护理人员具备较高的工作责任心及对患者的同情心,解除患者病痛,从疾病本身及患者心理、精神等方面给予足够的同情心及关怀。本院急诊科护理人员因工作环境、待遇、学历、工作年限、思想压力等因素影响,部分人员缺乏足够的工作责任心及对患者的同情心。

1.2护理人员缺乏专业技能、不熟悉各项规章流程急诊护理对专业技能及各种流程的知晓要求非常高,急诊科很多纠纷与护理工作有关,因此积极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非常重要。本院部分急诊护理人员存在如下问题:专业技术水平低下,对抢救流程及各种规章制度不能熟练掌握,急诊急救药品、设备仪器使用欠熟练,经常能影响抢救工作的进程。

1.3护理文件记录欠妥当医疗文书是治疗护理所有过程的记录,是解决医疗纠纷的法律凭证,高质量的护理文书应明确详细地记录患者的治疗、护理操作,应及时、准确地记录。本院部分急诊护理人员存在如下问题:对护理文书的书写认识不够,不能详细、准确、及时地书写护理文书,亦存在漏记、错记的情况。

1.4护理人员不能进行高质量的护患沟通急诊护理作为重要的护理单元,对护理工作要求非常高,积极有效的沟通可以安抚患者及家属的情绪,减轻患者的病痛,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患者家属的配合率,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本院急诊科护理人员因学历、工作经验等导致部分人员沟通质量欠佳,部分沟通常带来不必要的纠纷和问题。

1.5护理人员自身多方面的压力护理人员多为女性,对突发事件及重要事件的处理及应变能力常较男性弱,急诊工作中不定因素及事件较多,这就增加了护理人员精神及身心的压力,部分患者的不理解情绪及所作所为常伤及到护理人员的自尊心,并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本院急诊护理人员存在以下问题:对工作的抵触心理,来自家庭及工作上的压力过大,对于心理压力大的人员无有效的沟通开导等。

2实施方案

2.1加强工作责任心及对患者同情心的培养培养护理人员健康良好的人格,使其具备工作责任心及对患者的同情心,根据持续服务质量改进方案逐步实施。对于评估出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制订改进方案,如护理人员对工作环境的舒适度不满意,给予调整工作休息环境;布置较温馨、人性化的工作环境,明确奖罚制度,给予积极的物质及精神奖励,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提高对工作的热爱度,形成把工作的好坏与自身息息相关的意识;同时定期培养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同情心,体贴患者,理解患者的难处及病痛。通过以上方案的制订及实施,取得较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再次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并制订进一步整改方案,做到持续改进,逐渐积累,每天进步[1]。

2.2定期给予专业技术培训针对本院急诊科部分护理人员学历低、工作年限少,考虑其专业技术水平欠缺,组织本科室高年资护理人员和上级医院管理人员定期给予培训,包括各种专业技术,常见抢救技术、抢救流程、各种操作制度,急诊急救药品、设备仪器的使用技术,医护之间的配合,对于接受培训的护理人员,组织定期的考核,并对成绩优秀者给予奖励、成绩不理想者给予再次培训,不可让任何人蒙混过关,严格管理。通过以上方案的实施常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再次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并制订进一步整改方案、实施,做到持续改进。

2.3注重护理文书的书写护理文书的书写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尚存在不少需要改进的方面。首先要让护理人员认识到护理文书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并对正确书写护理文书进行正规的培训,使其能准确、详细、及时地书写护理文书,杜绝漏记、错记的情况发生,同时科室专门成立了质量控制小组,定期检查护理文书的完成情况,总结分析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并再次检查整改效果,再次提高书写护理文书的能力,做到持续改进[2]。

2.4加强护患沟通能力教育针对护理人员学历、工作经验等的不足,定期邀请上级医院资深护理专家进行护患沟通讲座培训,组织人员到外院或上级医院学习交流,实景模拟培训,设置特殊事件场景,组织护理人员模拟考核,从多方面提升护理人员沟通能力,营造人性化的沟通环境,倾听患者的诉说,微笑服务,使患者得到温馨舒适的护理服务,提高急症抢救成功率,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3]。

2.5多方面缓解心理压力急诊护理人员身兼多职,充当多种角色,对其要求特别复杂,导致急诊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较大,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谈心,帮其解决工作、生活上的问题,缓解其压力,合理安排作息制度,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外出旅行,缓解压力,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对以上整改措施定期评估效果,进一步完善,再次发现新问题并再次改进,做到持续改进。

护理培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以病例为基础教学模式;情景模拟教学;手术室护士;岗前培训

手术室工作量大且对医护手术配合度要求较高,手术室护士需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熟练的操作能力和对突发事件的冷静应对能力[1]。以病例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更贴近临床实际,可培养护士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仍缺乏一定临床经验[2]。情景模拟通过设置实际临床情景,护士模拟演练,不仅可增加临床经验,还可训练突发事件处理能力。本文观察情景模拟联合以病例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在手术室护士岗前培训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本院新入职的42名手术室护士为研究对象。护士均接受岗前培训,了解本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汝医审2017-23号)。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1名。对照组:男2名,女19名;年龄21~25岁,平均(22.58±1.05)岁;专科17名,本科4名。观察组:男1名,女20名;年龄21~25岁,平均(22.58±1.05)岁;专科18名,本科3名。两组性别、年龄和学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接受以病例为基础的教学模式:(1)分析案例,带教老师选取经典手术室案例做分析教学,要求新入职护士分组讨论,按照护理流程做归纳总结,每周做汇报。(2)护理查房,带教老师带领新入职护士查房,选取典型案例进行讲解,通过案例实际操作,培养新入职护士的实际操作能力。(3)个案分析,新入职护士分组完成个案分析报告,报告内容包括患者既往史、术前护理准备、合理术式选择、术中护理措施、术后护理,对采取的护理措施和产生的护理效果做综合评价,查漏补缺,总结不足之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情景模拟教学:(1)确定情景模拟教学内容,带教老师提前选取手术室经典案例,准备相关资料,确定主题,将新入职护士进行分组,分配模拟角色,设计角色行为,并设计科学性、可操作性的模拟场景,督促新入职护士复习授课内容,以便实施模拟演练。(2)实施模拟演练,根据带教老师讲解的重点护理内容,由新入职护士分别轮流扮演不同角色,按照护理操作流程演示手术室整体护理过程,带教老师可在情景模拟过程中围绕主题增加难度,提高新入职护士对突发状况的应对能力,指导其在面对突发状况时迅速做出准确判断,并实施正确的护理措施。(3)总结模拟演练经验,在情景模拟演练结束后进行小组讨论,总结经验,交流心得,带教老师对情景模拟过程进行评价打分,总结新入职护士的专业操作能力、应急能力等方面,指导其重复演练易出错环节,查找原因,增强记忆,避免重复错误。

1.3观察指标。(1)培训前后,由带教老师对两组护士的护理技能进行评分,包括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案例分析能力等,每项100分,评分越高表示护理技能掌握越好。(2)采用医院自制教学质量评价表(信度Cronbach'sα系数为0.86,重测效度为0.88)评估两组教学效果,包括提高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和灵活应用理论知识等8个维度,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评分越高教学效果越好。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士培训前后护理技能评分比较。培训前,两组护士各护理技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观察组护士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手术配合能力、应急能力和案例分析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教学效果评分比较。观察组各项教学效果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护理培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神经外科;护理;危险因素;预防措施

神经外科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科室,该科室的患者病情危急、病情变化快,患者死亡率相对较高。从患者的特点上来看,神经外科的日常治疗和护理工作均存在较多的危险因素,这也大大提高了护理工作的风险性。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并积极预防控制潜在风险因素,则会增加患者面临的风险,导致意外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从而引发医患矛盾[1-3]。鉴于此,要对科室内的潜在危险因素进行进一步分析和总结,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鉴于此,该研究拟以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于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38例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归总分析临床资料和护理记录,对神经外科护理中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总结,并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现将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报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研究选取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8例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最大74岁,年龄最小23岁,平均年龄为(45.28±2.86)岁。纳入标准[4-6]:①该研究中纳入的所有患者均接受有效诊断、治疗和护理,符合研究标准;②该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研究方法

该次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开展研究,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各项治疗、护理干预记录,对护理中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汇总和分析,并制定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

2结果

通过对38例神经外科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及护理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总结出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两方面:①护理人员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有待提高;②科室管理水平相对欠缺。针对上述两方面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养、提高科室的管理水平,提升科室护理工作质量。

2.1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危险因素

2.1.1护理人员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该院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护理人员问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综合素质较低,这对护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形成限制。①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相对较低,在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缺乏科学的、专业的护理知识,极容易造成操作失误。例如,护理人员的护理知识少,会导致穿刺成功率降低,致使护理人员缺乏无菌操作理念,影响护理操作的安全性,难以保障护理质量。②护理人员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对护理期间的潜在风险因素预计不足,难以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范和干预。例如,在输液时控制不及时、病情观察不及时等,均会影响治疗和护理工作的顺利完成。③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大,工作重复性强,所以在日常工作中难免存在服务态度差等问题,面对患者和家属提出的询问,护理人员在解答时缺乏耐心,态度较为强硬,服务不及时,容易造成患者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降低,不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1.2科室管理水平相对欠缺

该院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另一个主要问题就是科室的管理水平相对较低,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实施仍然有所欠缺。①科室的相关规章制度仍然存在不健全的情况,科室内的考评制度、监督制度和奖惩制度、排班制度是确保护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而目前科室内的考评、监督、奖惩和排班制度仍然缺乏系统性,仍然较为混乱,尚不健全,造成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大大降低了护理工作的工作效率,容易发生护理风险。②神经外科对设备的管理仍未形成统一的管理制度,对基础设备的定期检查和定位维修工作不到位,甚至基本的器具清洁和消毒工作仍然未达到有效落实。设备管理和清洁未达到相关标准,非常容易引发治疗事故,增加了治疗工作和护理工作的风险性,甚至会延误急诊抢救工作,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③科室内尚未建立健全的培训机制,造成护理人员的综合素养低,影响科室治疗和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2预防措施

2.2.1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养

若要提升神经外科的护理质量,必须要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实现医院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工作管理模式,对于新入科室的护理人员要组织进行系统化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采用“老人带新人”的培训模式,让年资高、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指导、带教年轻、资历浅、缺乏工作经验的护理人员,充分发挥出高年资护理人员在医院工作中的榜样性作用,全面提升神经外科护理人员和团队的专业水平、道德水准和综合素养。其次,在培训和日常工作中,以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自己,并完成临床护理工作。最后,要耐心解答患者和家属提出的疑问,在与患者、家属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尽可能使用患者可以理解的通俗易懂的语言,在交流过程中,要换位思考充分考虑患者的生理和心理感受,确保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让患者和家属真正感受到来自医院的人文关怀和护理工作的人性化,从而促进医患、护患关系的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2.2.2提高科室的管理水平

除要从多方面提升神经外科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另一项重要的措施就是要提升神经外科的管理水平,建立并完善科室的管理规范和管理制度,从而对医院护理工作中的潜在风险因素进行积极预防。①要根据科室的工作性质和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护理监管、考评和奖惩制度,不断完善科室内的感染防控体系和护理质量控制体系。②要做好科室内医疗设备的清洁和消毒工作,加大对设备清洁消毒的管理力度,实现管理流程的健全和完善,并对护理人员的日常行为进行规范。③在科室内建立全面的护理人员培训制度,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在医院内、院外进行学习和培训。通过系统化的培训和学习,让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操作水平和道德水平有不同程度提高,从而保障科室各项制度有效落实,从整体上不断提高神经外科科室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

3讨论

鉴于神经外科患者疾病具备一定的特殊性,患者起病急、病情发展快,危险系数大,容易发生意外、突发事件,故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危险因素也相对较多。鉴于此种情况,在日后的护理中,不仅要充分考虑神经外科患者的实际情况,还要考虑到神经外科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对护理工作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分析,并针对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预防对策[7-9]。在日常工作中,不仅要建立健全科室的相关制度,还要从多方面切实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从专业水平、技能水平和综合能力方面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养,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确保良好的服务态度[10]。只有从科室管理、提升护理人员专业能力两方面双管齐下,才能全面提升神经外科的护理质量。在提升护理质量的基础上,医院护理人员方可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改进医患和护患之间的关系。和谐的医患关系是一切医疗活动的基础,患者对医院和医护人员更加信任,也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各项临床工作,进而提升医院护理工作的整体质量。此外,通过护患关系的有效沟通,可提升医院的社会形象,更有利于医患、护患关系的和谐、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向云.神经外科护理中危险因素的分析与预防措施[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0):110.

[2]丁辉.神经外科护理中危险因素的分析与预防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26(44):213-214.

[3]罗华,杜伟娴,陈敏清,等.神经外科管道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10):1938-1939.

[4]王畅.神经外科护理中危险因素的分析与预防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59):147.

[5]赵先晓,陈向习,何秋琼,等.神经外科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其护理对策[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6,9(2):164-166.

[6]刘艳芬.神经外科患者实施临床护理管理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5):123-124.

[7]刘彩霞,汪莉,姚柱炜,等.神经外科管道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6,12(14):83-84.

[8]周德香,周德玉,杨春芳,等.神经外科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与预防性的护理措施[J].中国伤残医学,2016,24(6):176-177.

[9]付翠华.在神经外科护理中导管滑脱危险因素的预防措施探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18):167.

护理培训总结范文6

关键词:医院-社区联动干预;慢性伤口;延续性护理;护理培训

慢性创面因为受到较多因素影响,整个愈合周期较长,增加患者痛苦,且大多数患者出院后仍然存在延续护理需求[1]。本研究对慢性伤口患者延续性护理中采取医院-社区联动干预措施,通过当地二级以及三级医院的加入及其对社区护理人员的培训管理,帮助社区培养专业护理人员,改善社区对慢性伤口的护理能力,现就相关资料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慢性伤口(以压力性损伤为主)患者100例,男54例,女46例;年龄35~78岁,平均(48.92±3.65)岁;所有患者均为压力性损伤引起的慢性创面。社区共有5名护理人员参与本次研究,均为女性,年龄25~30岁,平均(28.62±0.37)岁;工作时间2~6年,平均(4.50±0.64)年;均为大专学历。所有患者与社区护理人员同意本次研究,有完整的调查、培训以及护理资料。

1.1方法:对慢性伤口患者采取医院-社区联动干预与延续性护理,措施包括:①成立联动干预小组:由二、三级医疗机构经验丰富临床医生、护理人员与社区护理人员组建延续护理小组,二、三级医疗服务机构一方面负责对社区护理人员的带教与培训,另一方面负责对慢性伤口的换药指导;社区护理人员负责对慢性伤口患者的日常护理。②积极宣传、深入社区、广泛宣传:主要采取社区发放宣传资料、社区家庭医生团队讲座等形式,让社区慢性伤口患者知晓社区可开展慢性伤口护理门诊。③社区开设慢性伤口护理门诊:由一名已取得适任证书的社区伤口专科护理人员、一名外科医生与各层级护理人员组成。每周开设2d门诊,并定期d由社区小组下社区,上门为患者进行慢性伤口的评估、换药与健康指导。④病患资料收集:统计门诊病房收治患者资料,及时下社区对患者予以伤口评估与护理,跟访患者慢性伤口恢复情况。⑤经验总结,分类收集门诊收治的各类伤口资料,总结患者护理期间常见问题、护理操作要点与不同护理技术要求,建立有特色的社区伤口护理门诊。对疑难伤口可由专家会诊,根据护理情况及时指导、培训。

1.2观察指标:①患者护理指标,包括创面面积、疼痛评分及护理满意率;②护理人员培训前后考核评分。

1.3评价标准:疼痛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予以评价,分值为0~10分,分值越高则疼痛越严重[2]。护理培训前后均使用社区护理人员培训专用考核量表从创面健康教育知识考核、护理技能考核以及慢性伤口专业知识评分方面予以评价,每项0~100分,分值高对应培训效果越好。护理服务满意率则从护理环境、护患沟通、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流程等方面评价,分值为0~100分,≥90分为非常满意,60~89分为基本满意,<60分为不满意。基本满意+非常满意=总满意。

1.4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创面恢复情况及满意度比较:100例患者中,表示非常满意58例(58.00%)、基本满意42例(42.00%),满意率达100.00%。患者护理后,较护理前创面面积明显减小及疼痛评分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社区护理人员培训前后考核结果:社区护理人员培训后,较培训前对应的创面健康教育知识考核、护理技能考核以及慢性伤口专业知识评分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护理培训总结范文7

关键词:专科医院;护理人员专业知识与技能操作培训;效果评价

我院是西藏唯一一所新型传染病专科医院,主要承担我区各种传染病的诊疗工作,也承担着我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任务,护士每天都会接触大量的传染病病人,而我院的护理人员均来自综合医院划转、公开招录、基层调入和应届毕业生的考录,大多数护士是低年资、低学历、基层工作时间较长,对传染病的基础理论知识匮乏,技能操作不规范。针对传染病医院及护士工作的特殊性,加强安全技能操作,规范操作行为是保证职业安全的重要环节[1]。因此我院新入岗的119名护理人员,进行了传染病专科基础知识和安全技能操作的规范化培训,并进行考核,取得了较好效果,为了评价和总结护理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培训的方法及效果,现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本院2014年1月的新入岗护理人员119人作为培训对象,其中藏族78人(占65.5%),汉族41人(占34.5%);本科学历46人(占38.7%),大专学历68人(占57.1%),中专以下学历5人(占4.2%);副主任护师1人(占0.8%),主管护师7人(占5.9%),护师60人(占50.4%),护士51人(占42.9%);护龄10年以上21人(占17.7%),5~10年37人(占31.1%),5年以下61人(占51.2%)。

1.2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卡方检验和确切概率法,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1.3方法

1.3.1制定培训方案

根据医院实际情况由护理部制定专科护理培训方案,确定本次培训内容主要为传染病护理基础理论、护理技能操作二部分,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传染病专科护理能力。因此,对自2014年1月新入岗的119名护理人员,以科室为单位进行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的培训,并在培训前和培训后分别进行考核,最后将考核成绩汇总,90分以上为优秀,60~89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

1.3.2培训方式及内容

邀请援藏专家、区内知名学者和本科室资深护理人员担任讲授者。采取集中授课和分组训练的形式,培训后由护理部统一组织进行理论和技能操作的考核。

1.3.2.1基本理论知识

采取集中授课的方式,每周组织1~2次业务学习,所有在岗护士必须参加。讲授内容包括:护理基本理论、医院感染知识、护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医学伦理、安全防护技术、自我防护知识、护患沟通技巧、护士礼仪和职业危害的防护措施等。护理部每月不定期对理论学习进行抽查,抽查不合格着重新学习。

1.3.2.2基本技能操作

采取集中、分组培训的方式,培训内容包括各项护理基本技能操作、无菌技术、穿脱隔离衣、静脉输液、静脉采血、心电监测、消毒隔离制度、成人心肺复苏、气管插管、除颤技术等技能操作培训。逐个操作项目进行详细讲解、示教,每个护理人员逐项进行训练,并进行操作考核;同时口述传染病专科各项护理操作中的一些理论及注意事项。

2结果

经过培训前、后理论百分制考试和实践技能操作考核,考核成绩见表1、表2。

3讨论

护理工作是保证医疗质量的基础,以患者为中心,提供优质服务是护理管理者追求的目标[2]。如何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加强护士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培训,提高护士的理论水平、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3]。我院是西藏唯一一所新型传染病专科医院,结合临床科室专科疾病特点,通过对护理人员有计划、有目标、规范化地进行专业知识及技能操作培训,特别是对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考核欠佳的刚毕业分配的大学生及护龄短、学历低、缺乏临床实践经验的基层调入人员作为重点培训对象,经过分层分级培训,并通过考核,培训后护理人员的理论水平、技能操作明显高于培训前(P<0.05)。因此,通过规范化护理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培训,考核成绩与相应的奖惩措施挂钩[4],增强了护士的法律意识和工作的责任心,提高了护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操作水平,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融洽了护患关系,提高了传染病医院的临床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推动了专科医院护理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5]。

【参考文献】

[1]乔改红王建宁.护士工作满意度与职业发展及组织支持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0,25(6):52~54.

[2]王斐张佩雯.创新特色护理服务模式的实施[J].护理学杂志,2009,24(16):13~14.

[3]刘晓姝孙庆宁.建立护士院内培训基地的方法与效果[J].护理学杂志,2008,24(16):20~21.

[4]骆金铠陈静.北京市属医院护士规范化培训模式介绍[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2):129

护理培训总结范文8

[关键词] 视频反馈教学;儿科;护理实习生;规范化培训;满意度

儿科属于临床专业性很强的独立学科,在儿科护理过程中,患儿病情变化快而急,加之患儿缺乏语言沟通能力,无法准确地诉说病情,给护理工作带来极大挑战。视频反馈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培训方式,通过智能手机、数码高清摄像机等智能设备录制儿科护理视频作为教学材料,要求实习生在反复观看护理视频的过程中,对护理内容进行思考、总结和反馈,加深其对儿科护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有效提高儿科护理实习生自主思维能力及实践操作技能[1]。鉴于此,本探究探讨视频反馈教学法在儿科实习生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总结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 一) 研究对象。选择 2020 年 5 月至 2021 年 5 月我院儿科实习生 126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 63 名,均为女性; 年龄 20 ~ 33 岁,平均年龄( 26. 41± 6. 18) 岁; 实验组 63 名,均为女性; 年龄 19 ~ 32 岁,平均年龄( 25.98 ±6.10) 岁。两组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具可比性。

( 二) 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教学。带教老师讲解儿科护理真实案例,给予答疑和指导,后带入科室讲解儿科护理流程、规范。实验组接受视频反馈教学法。( 1) 根据实习生考核成绩分组,5 ~6 名分为 1 组,成绩优秀实习生暂代组长职务,教学以小组的形式开展。( 2) 由带教老师进行儿科护理理论知识讲解,示范儿科护理的规范性实践操作,并将整个培训过程通过手机或数码高清摄像机录影,培训结束后将录影视频文件上传教学微信群,确保每一位实习生都能下载并观看培训视频。( 3) 要求实习生根据教学大纲要求自主学习,对培训内容进行思考、总结,并通过微信群反馈给带教老师。( 4) 带教老师组织实习生进行分组讨论,并对讨论结果进行评价,更正、指导实习生在反馈内容中出现的错误及不足之处,规范实习生护理实践操作细节。

( 三) 观察指标。

1. 综合护理能力考核。由带教老师组织考核,包含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医患沟通、文献检索及团队协作等 5 项内容,每项评分各 20 分,总分 100 分,评分越高表示综合护理能力越高。

2. 满意度调查。采用《满意度调查量表》评估满意度,Cronbach's α =0. 805,满分 100 分,十分满意: 评分≥90分; 较满意: 评分 80 ~89 分; 不满意: 评分≤79 分。满意度= ( 十分满意 + 较满意) / 人数 × 100%。( 四) 统计学方法。采用 SPSS 21.0 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 n( %) 表示,用 χ2检验; 计量资料用( x ± s) 表示,用 t 检验。P <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 果

( 一) 两组综合护理能力考核成绩的比较。实验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医患沟通、文献检索及团队协作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 P <0.05) 。见表 1。

( 二) 两组带教管理满意度的比较。实验组带教管理满意度 95. 24% ( 60/63)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69.84%( 44/63) ( P <0.05) 。

三、讨 论

视频反馈教学法依托智能手机、数码高清摄像机等智能设备记录儿科护理理论知识和规范化实践操作要点,再将教学视频上传给实习生以供反复观看和练习。通过观看儿科护理规范化实践操作视频,实习生可自主练习,发现问题并加以改正,以提高实习生自足学习能力。与此同时,视频反馈教学法可以建立带教老师和实习生之间的双向传递,通过学习反馈机制,带教老师能够及时获得实习生对儿科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而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提高临床带教管理质量[2]。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医患沟通、文献检索及团队协作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说明视频反馈教学可提高实习生综合护理能力,以尽快适应儿科护理工作。究其原因发现,视频反馈教学法通过反复观看规范化护理教学视频,充分调动实习生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体验,进而帮助儿科实习生深入掌握儿科护理的相关理论知识要点及规范化操作细节,加深其对护理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3]。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带教管理满意度 95. 24% ( 60/63)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69. 84% ( 44/63) ; 提示视频反馈教学通过转变传统师生角色,以实习生为中心,带教老师为引导者,通过视频反馈形式激发实习生自主学习兴趣,提高有利提高实习生满意度。综上所述,视频反馈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儿科护理实习生规范化操作流程,促进实习生综合护理能力提升,提高教学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沈俞萍,曹爱丽. 视频反馈教学法在新入职护士护理技能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1,13( 12) : 57-61.

[2]是 蔷. 视频反馈教学方法联合发展性教学评价在新入职护士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 6) : 978-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