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核心论文范例

护理核心论文

护理核心论文范文1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规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从广义的角度来看,护理安全还应包括护士的执业安全,即在执业过程中不发生允许范围与限度之外的不良因素的影响和损害。本文主要从护理人员的角度来讨论护理安全。

2护理核心制度的内容

护理质量管理制度、病房管理制度、抢救工作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护理值班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给药制度、护理查房制度、患者健康教育制度、护理会诊制度、病房一般消毒隔离管理制度、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护理缺陷报告讨论分析和管理制度、术前患者访视制度、护理文件管理制度和护理病历讨论制度。

3落实护理核心制度的意义

随着患者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和对医学知识的普及,在就医过程中患者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合法权益,医患矛盾也逐渐增多,此时医疗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落实护理核心制度是护理最核心,也是最基本的制度,它是一切护理制度的根本,是护士的医疗行为准则。在医疗活动中,只有落实护理核心制度,才能确保护理安全,只有落实护理核心制度,才能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4不落实护理核心制度的危害

不落实护理核心制度就不能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同时也是对护士护理的不重视,更是对病人的不重视。不落实护理核心制度会对护理工作产生影响,缺乏规范的护理制度和护理操作规范,从而影响护理工作的进行,影响护理安全,不利于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

5具体核心制度未落实临床上出现的问题

具体例举了没有落实分级护理制度、查对制度和抢救工作制度而在临床上出现的问题

5.1分级护理制度未落实临床上出现的问题

分级护理制度未落实,观察病情的水平有限,不能按分级护理的要求巡问病室,对病人的动态情况掌握不够,专科护理水平有限,对病情的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有限。如护士未能正确评估病人,未及时记录并按要求为病人翻身,受压部位皮肤擦伤,病情不允许翻身,恶液质,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肿,某些特殊病例等极易发生疮,如镇静剂中毒的病人极易发生压疮。

5.2查对制度未落实临床上出现的问题

查对制度未落实主要表现在处理医嘱,执行医嘱及进行各种治疗前后不认真执行“三查七对”,而是凭经验、,印象作主观判断或带侥幸心理匆忙行事,出现给错药、错误给药途径、错误给药时间、错误给药剂量等。这类问题最常见,也是最危险的。如注射青霉素、中草药针剂、生物制剂的过敏性休克;口服药误作静脉注射:泰诺、瑞素、能全力等注入静脉;肌内注射、气道湿化液误作静脉注射;血透病人或用肝素等抗凝药物的病人当天肌内注射后引发局部血肿的问题。

5.3抢救工作制度未落实临床上出现的问题

抢救工作制度未落实应急能力不高,主要表现技术操作有章不循,抢救仪器设备掌握不熟练,药物知识掌握不够,遇紧急情况时的应急能力不高。如在临床中出现①未能妥善固定、安装错误、滑脱、扭曲、阻塞、断裂、引流物的量与性质未能准确及时记录。如:胸腔闭式引流管可能出现的问题:胸腔闭式引流管断裂、胸管固定不妥、胸管放置时间较长,缝线脱落,胸管滑脱;水封瓶的长管和短管接错,误将短管接在胸腔管上,引发气胸;更换水封瓶时无菌操作不严而致污染、吸入气溶胶;水封瓶液体倒流。鼻饲管可能出现的问题:喂饲前未能验证胃管是否在胃内、鼻饲管不在胃内而盘曲在咽喉部、未发现病人已经严重胃潴留而继续喂饲引发病人呕吐窒息;鼻饲管堵塞,鼻饲管固定不妥、滑出,翻身时拉出或病人不能耐受自己将管拔出;鼻饲管断裂;鼻饲与静脉用药混淆。②不能一针见血、抽错病人、抽血的试管出错、抽血量过少或过多而不能进行化验、溶血,以及血液被污染、抽血部位选择不当,如在颈外静脉抽血后按压不当造成意外等。尤其是一些特殊的病人,如出血、贫血病人,小儿,老年人,极易因重抽血而增加病人痛苦引发纠纷和投诉。③输液泵未能按要求工作,造成药物应用的错误,尤其是在用血管活性药、化疗药、湿化气道时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监护仪、呼吸机的报警限设置有误或报警功能完全丧失,在临床上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6根据出现的问题采取以下措施来落实护理核心制度,实现护理安全,杜绝问题发生

6.1成立护理安全质量控制小组,定期检查。

医院和科室设立护理安全领导小组,定期进行护理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对可能造成安全隐患的及时上报护理部并及时整改。建立健全护理质控体系,成立了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加强各级质控组织的职能落实,更新补充和完善护理工作制度,明确护理人员岗位职责与工作质量标准,规范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及质量标准,进一步完善质量考核办法。实行每周护士长夜查房一次,每月全院护理质量检查一次,每季度组织护士长护理业务或管理查房一次,定期召开全院护士长例会,及时对工作进行分析、总结、交流经验。

6.2落实各项护理措施,加强危重病人防护,制定护理预案。

认真落实各项护理措施,履行三查七对制度,工作时做到尽心尽责,对危重病人、重点病人要做到心中有数,重点巡视观察,防止并发症和意外事故的发生。对重危患者、烦躁不合作的患者应加强保护,并适当约束和镇静,防止坠床,防止引流管的脱落。病室通风不够,会增加院内感染的机会,易增加患者对护理的投诉。病室患者多,不利于保护患者的隐私,易引起患者心理和生理上的不舒适感,所以要注意保护病人的隐私,加强病室环境通风。同时制定护理应急预案、管理规范、操作标准和流程:如心脏猝死的应急预案,输液不良反应等应急预案;输血的管理规范;各项操作标准,各种疾病的护理常规,抢救室的工作流程等并组织学习落实。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转科、急诊收住病人时,双方认真交接,并做好相应记录。

6.3加强护理队伍建设,提升护理人员素质。

不断学习和巩固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扩大知识面,提高专业技术操作水平,力求做到精益求精,提高应急能力,妥善和正确处理各种情况,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护理业务查房,疑难病历讨论,提高护士专业技术水平。不但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除常规的护理操作技术外,还应熟练侵入性操作技术,深静脉穿刺术、如:气管插管术。要熟练握抢救仪器:如除颤器、呼吸机、心电图机、监护仪的操作使用。鼓励年青护士参加函授、自考、电大等多途径、多渠道的学习以提高护理队伍整体素质。加强各级各类护理人员的在职培训,督促检查各科内业务学习、护理查房、工休座谈会是否按规定开展。组织护理业务学习,组织护理基础理论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鼓励护理人员撰写论文。有计划地选派护士长、业务骨干到上级医院参观学习。

6.4学习各种法律法规,做好带教工作。

学习各种法律法规,加强医疗安全意识。做好带教工作,在护理过程中和病人沟通要耐心、礼貌、灵活,忌简单,禁刺激和伤害性语言。带教老师要跟随实习生进行操作,这样不但可以锻炼实习生的胆量,提高操作成功率,也会增加病人对实习生的信任,一旦操作失败,老师要向病人道歉,并亲自完成操作。实习生的工作差错由带教老师负全责。杜绝护理教学中的安全隐患,制定防范措施:在临床教学过程中,带教老师应选择业务好、责任心强、善于交流的优秀护经过规范的岗前培训,考核合格方能担任。坚持教学讲课,提高实习护生的理论知识。

6.5及时评价和考核。

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充分发挥科室质量管理小组、护理部质量管护士长在每天的日常工作中要把护理安全放在首位,检危病人的护理措施是否落实到位,每周组织科内质量管理小组对科室护理安全工作进行检查,是否存在不安全因素,并上报护理部。护理部每月重点抽查,并给每位护士长打分考核。每季度组织全院质量管理委员会全面检查:核心制度、护理常规、病人健康教育的落实情况;对急救物品、药理委员会的作用,及时评价和考核。品、剧毒、麻药的管理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门急诊、手术室、重症监护室、血液净化中心、供应中心等重点科室制定不同的考核细则,将护理安全作为其中重要内容实行监管。护理部每月在护士长会议上讲评全院的护理安全检查情况,同时作书面反馈,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并将其作为下一步的必查内容。

护理核心论文范文2

1.1确定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人员对每位病人指定专门督导员,在指导和督导服药的同时,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

一般首要任务是由专业素质高、沟通能力强的主管护师去做,在患者入院后24小时内与家属或者病人进行心理上的沟通。此时管床医生也应有相应的专业指导。

1.2采取有效的方法

1.2.1对刚入院的患者发送入院介绍、住院需知、出院指导和健康宣传手册,采取阅读、交谈、讨论、问答等方法,进行十五分钟以上的讲解。

1.2.2采用多媒体电子屏滚动播出结核病防治知识,病区布置健康教育图版,引导病人阅读。制作幻灯片课件,组织医务人员每周定期进行讲座,授课者应准备充分,内容简练,语言通俗,易教易学。

1.2.3单独与患者谈话,不打没准备的仗,同时要掌握技巧引导病人,从而及时发现患者的问题所在,及时给于心理疏导。

2.制定健康知识教育及心理护理的内容

2.1健康知识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告知患者结核病的产生

发展,传播和控制,预后及治疗以及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同时进行健康指导,这里面包括了消毒隔离方法、辅助检查注意事项、病情变化时的特点及防范措施等,因人而异从而满足不同患者的需要。

2.2通过入院介绍及评估让患者熟悉住院环境

介绍责任医生与护士、病区环境、物品管理、便民措施、作息时间、就餐制度等,让患者尽快熟悉住院环境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配合医院的治疗与护理。

2.3督促指导病人合理用药

用药原则:坚持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和全程治疗。应让病人知道必须规律用药,完成全疗程,万一发展成难治性的肺结核病,这个时候即使再昂贵药品,花再长时间,也难以治愈。

2.4对病人的生活指导,住院期间要加强营养

要进食高热量、高蛋白及维生素丰富的食物,例如鸡蛋、鱼肉、豆浆及新鲜蔬菜等,应忌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对有咯血的患者还要忌葱、蒜、韭菜等。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不抽烟不喝酒,同时劳逸结合,保证每天充足的睡眠。

2.5加强消毒隔离知识指导早期发现和诊断病人

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发放痰袋或痰纸,叮嘱病人先吐在纸里后放入痰袋统一回收并及时焚烧,喷嚏,咳嗽时用手帕遮住口鼻,减少结核菌的传播,保护不被交叉感染,增强病人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病区必须要经常通风,地面、床头桌用消毒液擦洗,要经常晾晒被褥,定期用紫外线灯给房间消毒。病人餐具要单独存放,用后煮沸消毒。

3.护理措施

3.1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个体化对于不同病人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

初治病人一开始难免对肺结核病感到焦虑不安,而复发的患者责担心不能治愈,很容易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这里呢我们应该对初治病人以安抚为主,对复发患者则着重鼓励,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平时多观察病人一言一行,了解病人的心理特征、生活需要和病情的由来和经过,这里要抓住病人的心理特点,采取个性化的教育和心理护理。

3.2心理护理要贯穿于长期住院患者的始终。

不同阶层,针对不同年龄、文化程度、性别、职业及性格,了解病人的心理活动以及病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特征和规律,对病人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估,最终决定采取哪种具体的护理方法。健康教育中必须耐心细致的给患者解释结核病程长、见效慢、易反复、病程规律的特点。心理护理的关键是要先控制病人的情绪,引导帮助病人控制情绪。

3.3心理护理与生理护理结合进行。

病人病情发生变化时会伴随着不良情绪,医护人员在心理疏导的同时也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减轻病人的痛苦。如当患者感觉呼吸困难或者胸闷时,要及时帮助病人采取较舒适的体位或者遵医嘱给氧来缓解此症状;对因病情反复和由于病程较长而失去信心的病人,要多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多安慰、多鼓励,以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3.4做好患者的出院指导。

护理核心论文范文3

1.1人口学资料

有关资料显示,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与性别有关,同样情况的患者女性要较男性的生活质量水平要低,而且疾病对女性的情绪影响要严重一些,使女性患者的情感能力要低于男性患者。从年龄角度分析,年龄越大的冠心病患者其生活质量越低,其不仅表现在身体功能方面,对其心理功能方面的有较大的影响。另外,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与患者的文化水平呈正比,也就是说文化水平越高的患者,其生活质量也越高,其所需的治疗和康复时间也越短。

1.2疾病相关因素

对于冠心病患者而言,心绞痛是临床上其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其主要表现是发作性胸部疼痛或不适,极大程度上限制了患者的行为活动,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监测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的发作频率和稳定状态等因素,对于冠心病患者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高血压也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冠心病患者都同时患有高血压,患者通常通过服用降压药的方式来保证血压的稳定,但长期服药会给患者造成经济、心理方面的压力,影响着患者的行为和情绪,从而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冠心病患者其生活质量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如心绞痛患者的生活质量要优于心肌梗患者的生活质量。另外,并发症的出现是会对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1.3生活行为方式

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休息尤为重要,而睡觉是休息的主要形式,优质和充足的睡眠对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它能够帮助冠心病患者精力和体力、修复受损的心肌,同时还有利于维持患者的血压。所以,要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睡眠方法和习惯,改善不良的睡眠环境,从而使患者的睡眠质量得以改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心脏康复训练也是帮助冠心病患者维持良好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它能够明显地提高患者的身体健康指数和行为能力,但患者也要注意活动要定时定量,避免长时间的剧烈运动。另外,还要帮助患者约束和限制那不健康行为,这样也可以有效地控制患者病情的发展,也能够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同时也能使患者的生活质量随之有所提升。

1.4疾病认识程度和自我效能

患者如果能够对健康知识和信息有足够的认识,同样会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这样能够提高患者治疗积极性和信心,使患者能够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可有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自我效能作为患者情绪、生活质量和心理适应性的重要指标,它与生活质量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自我效能高的患者往往都很乐观有自信,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综合护理干预内容

首先,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自信心;其次,护理人员采取针对性在睡觉、饮食、运动等生活行为方面进行干预,帮助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患者的健康保健意识;另外,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精神状况,对其进行耐心的引导,并运用合适的心理疗法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绪;最后,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明确其是否存在并发症,是否需要长期服药控制病情发展,并向患者解释药物治疗的必要性,让患者了解药物的作用、服用方法、剂量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

3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3.1对疾病认识程度的影响

综合护理干预内容里的健康教育,除了能够让患者了解与冠心病有关的基础知识外,还包括生活护理、心理护理、运动护理、药物护理等方面的知识,使患者对疾病有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从而能够有效地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为患者养成健康的行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有昨于发送患者的生活质量。

3.2对自我效能的影响

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后,不仅增近了护患间的关系,也增近了病友间的关系,使患者抑郁、焦虑的情绪得到了缓解,增加了患者对战胜疾病勇气和信息,起到了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水平的作用,能够有效地预防冠心病的复发,从而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3.3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护理核心论文范文4

1.1一般资料

本资料100例新生儿中男45例,女55例,排除新生儿颅内出血,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胃肠道闭锁或畸形等。分为预防组50例,出生时羊水混浊II°-III°40例,母血吸入2例。断脐后即予洗胃治疗。治疗组50例,出生时羊水混浊II°-III°35例,母血吸入3例。出生时没有立即洗胃,出生1~2h后出现呕吐,呕吐物为白色粘液或咖啡色液,吃奶后呕吐加重,确诊为新生儿咽下综合征后,均予洗胃治疗。

1.2洗胃方法

材料:10~20ml注射器1支,35℃~36℃生理盐水100ml,5~8号一次性硅胶胃管1条,无菌一次性乳胶手套1副,弯盘及治疗碗各1个。糖水20ml,无菌石蜡油棉球2个。操作:将患儿置于远红外线辐射台上,取左侧卧位,左侧卧位洗胃效果最佳,取5~8号一次性硅胶胃管,测量胃管需插入的长度并做好标记(鼻尖至耳垂的距离加上耳垂至剑突下的距离),用石蜡油润滑所需胃管的长度,从口腔快速插管固定,经口插管优于经鼻插管,证实胃管在胃内后,取注射器抽出胃内容物,用35℃~36℃生理盐水洗胃,每次缓慢注入10ml,约2~3min后吸出。反复灌洗至洗出液澄清为止。

1.3疗效标准

显效:洗胃治疗后1d内患儿无呕吐,每日摄入奶量正常,大小便正常。有效:洗胃治疗后2d内患儿有呕吐,1~2次/d,每日摄入奶量正常,大小便正常。无效:洗胃治疗后2d内患儿有呕吐,≥3次/d,每日摄入奶量减少,大小便次数减少。显效加有效为总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通过SPSS10.0软件进行处理及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

1.5治疗结果

预防组总有效率96%,治疗组总有效率86%。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8.50,P<0.05)。2组患儿洗胃治疗后结果。

2护理

2.1洗胃前护理

做好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向其说明洗胃的必要性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取得患儿家属的支持和配合。

2.2洗胃中护理

(1)操作者应该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插管动作要轻柔,有阻力时切勿硬插,避免损伤组织黏膜。如出现窒息,明显呛咳等并发症时,应立即停止操作及拔管,予吸氧等处理,或缓解后再进行操作。(2)胃管需插入的长度适中,新生儿胃呈水平位,胃管插入不宜太深,也不能太浅。插入太深时胃管易在胃内盘曲,影响洗胃质量,插入太浅易引起呕吐。(3)准确判断胃管位置,插管后需同时使用基础护理学所介绍的3种方法证实胃管是否在胃内,缺一不可。因为新生儿喉头分泌物过多时,胃管盘曲在咽部也能抽出似胃液的液体。另外,如果胃内积气,将插入胃内的胃管末端置入水中时可见气泡。因此应综合使用3种方法以确定胃管在胃内。(4)灌洗时先抽吸胃内容物,操作过程中可适当轻柔地更换体位,依次为左侧卧位→仰卧位→右侧卧位→仰卧位→左侧卧位。每种体位停留1~2min,最后取左侧卧位洗胃,变换体位加腹部按摩,有利于充分洗净整个胃粘膜。灌洗抽吸时不宜用力过猛,以免损伤胃粘膜。抽出液应与吸出液相符,避免胃扩张或胃液反流引起窒息等并发症。(5)拔管时应反折胃管末段,当胃管前端近咽喉部时迅速拔出胃管,以防止胃管内液体滴入气管导致窒息。

2.3洗胃后护理

洗胃后抬高上半身取右侧卧位,使分泌物自然流入十二指肠至下消化道,不易出现胃潴留,减少呕吐的发生率。洗胃后注入5%葡萄糖液,体重3000g左右者≤10ml/次,体重4000g左右者≤15ml/次,可促进胃酸分泌,肠蠕动增加,减少呕吐的同时还可防止低血糖的发生。洗胃后观察2h无呕吐可试喂奶,每次喂奶应托起新生儿轻拍背部,排出胃内气体,防止呕吐。

3讨论

护理核心论文范文5

我院从2008年2月至2011年1月共收治应用蓝光照射配合中西药口服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143例患儿。男81例,女62例;发病年龄为生后24h~25d;其中有67例足月儿,27例早产儿,8例过期产儿。其原发病因分别为新生儿窒息53例、新生儿败血症38例、新生儿肺炎41例、新生儿溶血症11例,均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除对因治疗外,均用蓝光照射配合中西药口服治疗。

2治疗

2.1蓝光照射治疗

蓝光箱子,使用波长为420~470nm的蓝光荧灯进行治疗。在箱内加2/3的水(必须是蒸馏水),将水的温度恒定在30~32℃,湿度控制在55%~65%。灯管的患儿的距离为35~40cm。对于烦躁不安的患儿在放进箱内之前,可给予镇静剂。待光疗箱的温度预热之后,便打开蓝光灯,将患儿放进箱内,将患儿的头偏向一侧(防止呛奶、溢乳后窒息)。照射时间12h/d,一共治疗3~6d。

2.2口服妈咪爱

患儿在接受蓝光照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妈咪爱(枯草杆菌二连活菌颗粒)口服。

2.3中医治疗

退黄汤是我院中药房煎制的,100ml/包,其组成的成分包括:茵陈10g,栀子3g,大黄3g,黄芩6g,白术5g,茯苓5g,甘草3g,泽泻5g,将这些中药水煎内服2次/d,通常7d为一个疗程。

3疗效标准

患儿在接受治疗7d之后,显效:黄疸现象明显的消退、精神好、吃奶好,经过皮肤测定胆红素值<119.7μmol/L;有效:患儿的黄疸现象大部分消退、精神较好、吃奶较好,经皮肤测的胆红素值为119.7μmol/L~171μμmol/L;无效:黄疸并未明显的消退,且病情有所加重,经皮肤测得胆红素值>171μμmol/L。

4结果

本组的143例患儿中显效129例;有效11例;无效2例。

5观察与护理

5.1光照疗法的护理

第一,用黑布、黑纸遮盖眼睛及阴部,裸体放入箱内。第二,箱内温、湿度要适宜。第三,每1~2h测体温1次,腋下温度超过38℃时,应调节箱温。第四,照射期间注意观察患儿精神、呼吸、脉率、黄疸等,若见烦躁、哭闹、发热、皮肤花纹等应查找原因,及时调节箱温或停止照射。对由不适应环境引起的哭闹,可给予触摸皮肤,以满足其生理需要。第五,多喂糖水,以防脱水或电解质失衡。第六,注意观察大小便性状及数量,因光疗患儿大便可见绿色或棕色稀便,尿液色深。第七,蓝光灯管若为单面,可每2h翻身1次,以提高疗效。第八,详细记录照射时间及灯管使用时间,若累计使用1000h,应更换灯管。

5.2生命体征及精神状态的观察

观察体温、脉搏、呼吸等变化,判断有无感染以及有无核黄疸的发生。新生儿一般精神状态良好,若出现嗜睡、精神萎靡、吸吮无力、惊惕不安、两目斜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反应差、拥抱反应减弱等,应及时报告医生做好处理。

5.3皮肤颜色观察

记录婴儿出生后即应密切观察皮肤黄染情况,注意出现的时间、加深的速度、黄染的程度、消退的时间、是否有退后复黄的情况,以利于及早明确黄疸的性质。并应注意必须在自然光源下观察黄疸。黄疸最早发现于巩膜,再见于皮肤。观察新生儿黄疸的颜色、部位变化,可判断黄疸的严重程度。若新生儿黄疸从巩膜、头面部,逐渐扩散到四肢、手足心,且颜色加深,说明黄疸逐渐加重,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5.4大小便观察观察

记录患儿粪便、尿液颜色及量的变化情况。尿液颜色变化,反映黄疸轻重变化,新生儿溶血病引起的黄疸,尿液呈酱油色;粪便由浅黄转为白色,应考虑胆道闭锁引起的黄疸。所以,大小便观察有助于查找病因及时诊断和治疗。

5.5喂养护理

母乳性黄疸者,嘱暂禁母乳,给予人工喂养。同时对其母亲用茵陈、金钱草、车前草煎水代茶饮用以清热利湿,且饮食宜清淡,忌辛辣煎炸之品及生冷、发物。患儿应多饮水,以利小便,使湿热随尿排出而达退黄目的。

5.6健康宣教

大多数新生儿家长缺乏对黄疸的认识,思想上不够重视,要向家长讲解黄疸原因及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护理措施,严重时可引起核黄疸,致婴儿死亡,取得家长信任,保持良好医患关系,他们会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做好婴儿的观察、治疗和护理。部分家长因不赞成继续使用而中断中药治疗,经调查询问,个别家长认为效果不明显,另有家长认为喂患儿中药苦而拒绝坚持下来,说明使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还需要大力宣传和推广。

护理核心论文范文6

关键词:卓越行动计划;梯队项目;世界一流期刊;出版传播

一、引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1],中国科协等七部委联合制定了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2019-2023年)框架方案,以推动我国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该项目包括7个子项目,其中梯队期刊项目择优遴选200种(中、英文科技期刊各100项)具备一定办刊基础和发展潜力的科技期刊作为支持对象,入选的期刊无一不是该领域内的优秀期刊。2019年11月《中华护理杂志》凭借多年的积淀和优异的办刊成绩,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梯队项目。《中华护理杂志》创刊于1954年,是历史较为悠久的中文期刊,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2019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中,《中华护理杂志》继续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综合评价总分位列学科第一,在全国2049种自然科学科技核心期刊中排名位次上升至第4位,显示了《中华护理杂志》卓越的学科影响力。虽然在国内本领域具有权威地位,但对比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定义[2],《中华护理杂志》成为世界一流期刊任重道远。如何发现自身不足,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向世界一流期刊迈进是《中华护理杂志》未来5年的目标,也是所有入选梯队项目期刊的共同目标。本文以《中华护理杂志》作为中文权威期刊的代表,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也为其他中文梯队期刊提供借鉴。

二、期刊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参照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为期刊设定了文献计量学目标。中国科技期刊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指标是从不同角度反映科技期刊的主要特征,涉及多个不同方面,期刊编辑出版者也可以从这些指标上找到自己的特点和不足,从而调整期刊的发展方向[3]。本研究查阅2018和2019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4-5]本学科各核心期刊数据,通过比较指标变化,分析我刊目前存在的不足和未来发展的方向。通常来说,期刊综合评价总分越高,说明该期刊在所在学科内相对的综合学术质量和影响力水平越高。近年来中信所采用核心总被引频次、核心影响因子、核心他引率、基金论文比、引文率、开放因子等6项指标来计算综合评价总分。

(一)本刊论文学术影响力在学科内处于领先水平。在27种护理学类科技期刊中,有9种入选2018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有10种期刊入选2019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本刊核心影响因子、核心总被引频次在2017年和2018年一直保持在学科排名第一的位置,充分反映了本刊论文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编辑质量。多年来我刊在保证期刊质量方面可谓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严谨认真,坚持“内容为王,质量第一”,严把学术质量关,严格执行外审双匿名审稿、专家集体定稿,积极策划专题,编辑出版阶段严格执行三审三校,期刊出版后积极落实审读制度,保证期刊质量的持续提升。经过如此严格的流程,刊出的论文也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我刊也得到广大护理界同仁的认可与厚爱,均以能在我刊上刊登文章为荣耀。

(二)本刊论文学术质量稳定。2017年本刊基金论文比为0.42,在护理学科中与另外2本期刊并列排名第3;2018年本刊基金论文比为0.45,在护理学科中排名第1。本刊2017年和2018年基金论文比基本保持在稳定的水平。基金论文比是指有基金资助的论文占全部论文的比例,是衡量期刊论文学术质量的重要指标。但是,并不是说没有基金资助的论文质量就不好,是否有基金支持也不是期刊编辑选用论文的标准。决定一篇论文能否刊登的还是论文的学术价值。2017年本刊的引文率为19.1,2018年为21.9,略有提升,在护理学科中均排名第2,保持在较高的位置。引文率即参考文献量,指来源期刊论文所引用的全部参考文献数,是衡量该期刊科学交流程度和吸收外部信息能力的一个指标。但是,参考文献也不是越多越好,论文应当准确并恰当地标引参考文献,我刊对论文参考文献的要求一直比较严格,要求作者尽量使用最新(5年内)的参考文献,并且只标注必要的参考文献。

(三)本刊在论文推广传播方面的工作不够。核心他引率是指期刊总被引频次中,被其他期刊引用次数所占的比例,反映了期刊的学术传播能力。本刊在2017年和2018年核心他引率均在学科内排名第1位,说明本刊论文得到了广大作者的认可。2017年和2018年本刊的开放因子均为7,2017年在护理学科中排名第4(最大值为9),2018年在护理学科中排名第6(最大值为10),虽然开放因子绝对数值没有变化,但在学科中排名位置下降。开放因子是指某一期刊被引用次数的一半所分布的最小施引期刊数量,体现了期刊学术影响的集中度,开放因子越大,说明该期刊的扩散程度越大,影响范围越广。由我刊开放因子的排名可见,其他护理类期刊可能因为加大宣传力度并获得更大的开放因子,而我刊的开放因子并未变化,且在学科中的排名位置下降明显,说明我刊在推广论文、促进论文传播方面做得不够。宣传力度不够也是国内中文期刊的共性问题。

三、对策

出版与传播是科技期刊的两大任务。由于人力资源的短缺,我刊编辑人员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期刊出版上,在促进学术成果的交流与传播方面虽然也做了很多工作[6],但目前看来,还远远不够,严重影响了期刊的开放因子和扩散程度。我刊也意识到此问题的严重性,已经并将继续采取措施,加大期刊论文的传播力度。中国科协“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梯队期刊项目,支持期刊着力提升传播能力和服务能力,引领学科发展、助力经济建设、培育科学文化,而这些方面正是我刊需要迫切发展的。在卓越行动计划中,我刊针对扩大期刊论文的传播和影响力提出了措施,通过实施以下措施,相信我刊的开放因子能够有所提高,学术扩散范围不断扩大。不仅要扩大我刊在国内的影响力,还要扩大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一)提高论文质量,增加来源文献量。2020年,我们将坚持“内容为王,质量第一”的原则,刊登高质量的学术论文,落实专题报道计划,关注重大选题,吸引海外作者投稿。2018年《中华护理杂志》核心总被引频次下降,与来源文献量下降有一定关系,2020年,在编辑出版工作中,需重点注意控制论文篇幅,增加来源文献量,同时保证论文质量。另外,为了起到引领学科发展的作用,2020年,本刊将关注学科内重要标准和规范的,刊登“标准与规范”类文章的精简版及二维码,作者可通过扫描二维码获得更详尽的“标准与规范”的制订过程。

(二)采取多种方式促进论文传播,扩大期刊的学术影响力。1.积极参加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促进护理研究成果传播与推广《中华护理杂志》积极推选论文参加“中华护理百篇优秀论文”“中华医学百篇优秀论文”和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评选活动,2019年有18篇论文入选“中华护理百篇优秀论文”,3篇入选“中华医学百篇优秀论文”,1篇入选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极大地促进了优秀护理科研成果的传播。未来《中华护理杂志》还将继续参加此类活动,促进已的宣传与推广。2.利用新媒体推广已刊登论文中华护理杂志社的微信公众平台在学科内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关注人数已超过20万,2020年,我刊将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迎合信息时代读者的阅读习惯,改写并推广已经刊出的论文,促进论文的二次传播;扩展读者服务功能,打造读者与作者交流的平台。采取多种措施推广论文,如每名编辑每月通过微信平台至少推广1篇重点论文,着重推荐专题报道和标准与规范类文章。3.完善数字化建设,为论文多种渠道传播打下基础创新出版形式,对一些护理新技术论文增加视频演示功能,读者通过扫描论文中的二维码,可以观看创新的操作演示或护理用具革新内容,实现多元媒体融合出版。逐步完成学术内容数字转化,开发视频、音频等传播载体,建立独具特色、功能强大、内容丰富的门户网站,通过引文互链、DOI码等加强与各医学网络出版平台的联系,使传播渠道更加多元化。通过开展精准推送项目,根据作者和读者的研究范围和阅读兴趣,精确推送相关领域的论文。4.与多种出版平台合作,拓宽论文的传播渠道与中国知网合作,进行优秀论文的双语出版,扩大论文的海外影响力;加入中信所TOP5000项目,扩大论文的传播范围。未来将继续以上合作,并积极申请加入多种国内外数据库,让我刊的论文在更多的平台上显示,让更多的读者和作者看到我刊刊出的优秀论文。5.加强期刊品牌,扩大学术影响力品牌期刊助推品牌学术活动,品牌学术活动又促进期刊的宣传与推广。2020年,将举办各种学术活动,如中国护理科研高峰论坛、护理科研协作培训班、护理期刊联盟会议、主编社长沙龙等,增加期刊宣传,扩大期刊影响力。同时积极组织人员参加国际护士会有关会议、国际性专业学术会议及中华护理学会重要学术会议,拓展视野的同时,进一步宣传期刊。

(三)其他。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涉及的其他指标,如论文机构分布数、地区分布数、海外论文比等,虽不计入科技期刊综合评价总分,但本刊作为护理学科中的顶尖期刊,在2020年的编辑出版工作中,应兼顾各项指标,为更多的作者和读者服务,促进期刊影响力的扩大,早日成为世界一流科技期刊。

护理核心论文范文7

【关键词】接纳与承诺疗法;文献计量学分析;机构;基金论文;文献类型

接纳与承诺疗法(ACT)是一种基于关系框架理论与功能情景主义的行为疗法,被认为是行为认知疗法的“第三浪潮”[1-2]。ACT的核心是提高心理灵活性,即作为一个有意识的人,更充分地利用当下的资源,从而可以改变行为或为实现既定的价值观和目标而不懈努力[3]。2009年刘兴华等[4]关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接纳和觉知疗法述评中首次提出ACT,并指出其是有效治疗PTSD的方法之一。近年来,ACT已广泛应用于慢性病、肿瘤、心理疾病等多种患者的治疗护理中[5]。本研究旨在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ACT在我国护理领域的发展现状及趋势,以期为开展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文献检索与筛选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检索时间段为建库至2020年7月,检索国内所有期刊中发表的关于ACT的护理文献,检索词为“接纳与承诺疗法”(ACT)和“护理”,逻辑为“和”。文献纳入标准:文献内容必须与ACT相关;内容重复的文章仅算1篇。排除标准:征稿启事或者会议通告;仅有ACT等字眼但未深入分析的文献;未找到全文的文献。

1.2筛选文献

初步检索出340篇相关文献,根据题目和摘要初筛文献后,删除重复题录207篇,仔细阅读每篇文献,删除与护理不相关文献28篇,最终获取105篇文献。

1.3统计学方法

通过NoteExpress3.2.0进行文献题录导入,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包括文献发表年度及期刊分布、作者(以文章第一作者为准)所在地区和机构分布、作者合作度与合著率情况、基金资助情况等,并对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2结果

2.1文献发表数量及年度分布

ACT最早在2009年引入我国,2014年以前论文数量基本维持在每年1篇,2014年后发文量快速增长,尤其在2017年以后,每年数量均在10篇以上,见图1。

2.2文献期刊分布

105篇文献刊载在63种期刊上,其中《护理研究》刊载文献数量排名第一,占文献总数的5.71%。排名前5的期刊共发表文章24篇(22.86%),表明发表此类文章的期刊相对集中,载文量排名前5位期刊,见表1。

2.3作者所在地区及机构分布

通过统计第一作者所在地区和单位发文量,结果显示:105篇文献来源于26个省、直辖市,发文量居首位的地区是北京市,发文量排名前10位地区共发表文献82篇(78.10%),见图2。105篇文献中来源于医学院校(39篇)、学校附属医院(37篇)、省市级医院(20篇),其他(9篇);排名前5位的机构为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8篇)、中国科学院(5篇)、山西医科大学(3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3篇)、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3篇)。

2.4文献作者合作度与合著率情况

对纳入的105篇文献作者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05篇文献共324名作者,文献署名作者1~8名,19篇文献作者仅1人,文献独著率为18.10%,86篇文献涉及2名作者及以上,根据公式计算[6]:合作度是作者与文献总数的比值,合著率是合著文献与文献总数的比值,本研究文献合作度为3.10,合著率为81.90%。

2.5基金资助情况

105篇文献中,无基金支持64篇(60.95%),基金资助论文41篇(39.05%),其中部级基金资助16篇,省级基金资助13篇,市级基金资助9篇,其他类型基金资助3篇。

2.6文献类型

根据研究类型对105篇文献进行分类,主要分为以下四类:①实验性研究51篇,占文献总量的48.57%,其中随机对照试验49篇,自身前后对照2篇,18篇文献提到盲法;②类实验性研究10篇占文献总量的(9.52%);③综述36篇,占文献总量的34.29%,其中Meta分析5篇;④其他(包括个案报告、经验总结等)8篇(7.62%)。

2.7研究对象及干预形式、干预周期、评价指标

在105篇研究文献中,57篇文献明确了观察对象、干预形式及干预周期,共涉及研究对象8035例,年龄18~81岁,以癌症患者(14篇)、抑郁焦虑患者(13篇)、慢性病(糖尿病、心力衰竭、脑卒中等)(12篇)为主。干预形式以面对面团体干预为主(46篇,占69.23%),ACT干预周期主要集中在6周(8篇),2周(7篇)、4周(6篇)。ACT的评价指标以焦虑抑郁、生活质量、心理灵活性等居多,见表2。

3讨论

3.1ACT受到临床广泛关注

学科文献量是反映该区域的发展速度、状况和科学研究成果的数量的重要指标,同时反映了社会重要性程度[7]。2009年,ACT被正式引入我国,但在2009—2013年我国护理研究领域ACT数量维持在每年1篇的速度,直到2014年才打破这种局面,2017年以后相关研究文献呈迅猛增长之势,尤其是近两年,数量达到30篇以上,由此可以看出该疗法刚引入我国时并未引起研究者的注意,但随着行为疗法在护理领域的不断应用,ACT已成为我国护理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此外,105篇文献刊载于63种期刊上,发表文献数量最多的是《护理研究》,排名前5位期刊共刊载文献24篇(22.86%),可见发表该类文章的期刊相对集中。由表1可以看出载文量排名前5位的期刊有3种均为护理核心期刊,2种为为医学相关期刊,表明ACT相关文献发表质量相对较高。

3.2文献来源地域、机构分布分析

本研究中105篇文献来源于26个省、直辖市,发文量居首位的地区是北京市,其次是江西省、江苏省、广东省;发文量排名前10位地区共发表文献82篇(78.10%),表明文献来源的地域分布不平衡,部分地区未涉足本研究领域。ACT发文量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原因可能是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医疗水平发展较快、医疗资源较为丰富,ACT研究开展较早。研究结果显示,文献来源主要是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其他省市医院。原因可能是该类医院对护理科研较为重视,科研氛围较强,护士科研能力较强。ACT作为第三代认知行为疗法,已被证实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应进一步加强宣传与使用力度,同时需提高护理人员科研素养,以进一步促进ACT疗法在我国护理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3.3文献合著及科研基金资助情况分析

ACT研究合作度为3.10,合著率为81.90%,明显高于我国核心期刊作者合作度与合作率水平[8],表明ACT研究领域作者合作度较高,但发表2篇论文仅占总数的11.43,提示我国ACT研究作者合作度虽高,但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课题主要研究方向或者近阶段工作重点可通过基金资助体现,接受基金资助的论文更能反映研究的重点[9]。本研究结果显示,105篇文献中受基金资助的41篇(39.05%),基金研究支持力度尚可。部级项目基金对象可以代表行业或领域最前沿的发展状态[10],本研究中仅16篇论文受到部级基金项目资助,说明ACT在我国护理学科还需要进行更深入、更科学的研究与探索。未来建议研究者在ACT领域进行持续性的、多层次的研究,形成系统性研究方案,提高基金项目申请命中率,以形成核心著作群。

3.4ACT研究对象、干预形式、干预周期、评价指标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ACT在我国护理领域的研究以癌症、抑郁焦虑、慢性病患者为主,年龄范围在18~81岁,跨度较大,表明ACT适用人群较为广泛。从文献类型看,58.10%为临床试验研究,46.67%为随机对照试验,49篇文献交待了具体的随机方法,有18篇文献提到盲法。随机和盲法是确保临床试验质量并减少或避免偏倚的有效方法[11],表明本研究中ACT干预研究严谨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本研究ACT干预形式以面对面团体干预为主,干预周期主要集中在6周,2周、4周,仅2篇论文提到了随访,表明ACT干预时间不统一,且较少关注研究长期干预和随访,与梅兴燕等[12]研究结果一致。研究表明,患者心理状态是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需要给予持续性的关注[13],因此,建议未来开展相关纵向的研究,延长干预、随访时间,探讨长期干预效果。此外,由表2可知ACT的评价指标集中在焦虑抑郁、生活质量、心理灵活性、自我效能、创伤后成长等心理指标。ACT主张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生活中痛苦与不美好的经历,重新建立价值观,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因此结果指标主要集中在心理健康相关指标[14]。

4小结

护理核心论文范文8

关键词:高职护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以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护理岗位群的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通过线上问卷调研形式,我校开展了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发展状况调研和同类院校教师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设置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1调查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是我校护理专业毕业生和国内高职高专类院校护理专业任课教师,包括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

1.2调查方法

2021年7月—8月,采用线上问卷的方式进行调研,通过问卷星生成二维码,通过微信群、QQ群、朋友圈等工作交流媒体。结果显示,持续15天的时间,共有684名我校毕业生和152名教师提交了有效问卷。

1.3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是自行设计的,包括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毕业生工作态度及在校期间对教学管理、人才培养与课程设置的建议等。职业院校教师的调研内容包括基本情况、教学改革、劳动教育、美育、毕业方式等方面的内容。

2结果

2.1毕业生调研结果

2.1.1毕业生基本情况684名参与调研的我校毕业生来自18个省(含直辖市),其中江苏省为主体,覆盖省内13个市,以淮安地区为主体,占比29.6%,其次是南京、宿迁地区。毕业后工作岗位、工作年限等情况见表1。

2.1.2毕业生在护理工作中最常遇到的问题(见表2)

2.1.3毕业生对待护理工作的态度(见表3)结果显示,67.40%的毕业生能正确对待护理工作,不太热爱、不热爱和不能接受护理工作的占32.60%。

2.1.4毕业生对教学管理、人才培养及课程设置的建议(见表4)

2.2同类院校教师调研结果

2.2.1教师基本情况152名参与调研的教师来自13个省(含直辖市),其中以江苏省131人为主体。工作年限、职称与主要任教课程情况见表5。

2.2.2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见表6)调查显示,问题中排在首位的是学生学习兴趣低,其次是专业思想不稳定。

2.2.3教师的教学改革建议(见表7)对目前的护理专业进行教学改革的建议主要是采用临床情境模拟教学方法,接着是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然后是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2.2.4教师对开设劳动教育和美育课程的态度(见表8)结果显示,90%以上的教师认为有必要开设这些课程。

2.2.5教师对护理专科生毕业方式的看法(见表9)

2.2.6教师对加强教学的课程与培养能力的建议(见表10)结果显示,教师的建议与毕业生的调研结果基本一致。

3讨论

3.1毕业生就业稳定性较好、对口率较高、职业态度较积极,需要提升学历与科研能力

对684名毕业生就业现状调研结果进行分析发现,73.61%的毕业生从来没有离职过,离职过1次的只占15.35%,有4次及以上辞职经历的只占4.61%,说明毕业生工作稳定性较好。此调研结果与2020年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护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面向全国东西南北中101所医院进行深入调研的结果基本一致[1]。工作于非医疗卫生单位的毕业生只占4.53%,工作对口率显著高于其他专业。684名毕业生中,表示不太热爱、不热爱、不能接受护理工作的占32.60%,表明大部分毕业生专业思想较稳定,对待护理工作态度较积极。但毕业后学历提升情况不佳,只有极少数(0.59%)能够获得硕士及以上学位,获得本科学历的也只有39.76%。毕业生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中申报课题和的占23.25%。根据上述调研结果,结合目前临床护理工作岗位对本科学历和科研能力需求增加的情况,毕业生要获得更满意的薪酬、更多的成就感和更好的职业体验,需要进一步提升学历,增加自主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培养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增加其职业认同感,以保证职业的稳定性。

3.2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环节,倡导临床情境模拟教学方法

684名毕业生认为在校期间教学管理需要改革的方面排在前3位的是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校内实训条件和网络教学资源建设。152名教师对目前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建议排在第1位的是临床情境模拟教学方法,占68.42%。基于调研结果,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管理,倡导临床情境模拟教学方法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实践教学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基础和前提[2]。实践性教学环节鼓励应用标准化病人、护理临床思维训练系统等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倡导临床情境模拟教学方法和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方法。

3.3将撰写毕业论文调整为完成毕业设计,贴近临床护理工作岗位要求

关于是否撰写毕业论文的调研结果显示,39.47%的院校护理专业毕业生需要完成毕业论文。我校自2019届毕业生开始要求撰写毕业论文并答辩合格才准予毕业,实施3年来,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质量一般,且由于护理专业毕业生较多,往往1名教师需要指导20~30名学生完成毕业论文,时间和精力均显不足,导致学生只能勉强完成规定格式的毕业论文,对培养学生科研素养和能力作用甚微。调研结果显示,认为有必要撰写毕业论文的教师只占25.00%,51.97%的教师认为完成毕业设计即可。护理计划单是临床护理岗位根据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的过程性记录文件,能培养学生护理临床思维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建议将毕业方式由写毕业论文调整为完成毕业设计(护理计划单),根据专业特点,毕业设计可完成2例护理计划单。

3.4加大线上教学资源建设力度,激发学习兴趣、注重学习方法指导

有研究表明,融合互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在线教育以开放、灵活的知识传播和学习方式,对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学模式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3]。完善线上课程内容和资源,特别对某些重点和难点内容能结合实例进行深入探讨,增加在线师生交流沟通和探讨以及对学生讨论的指导等,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4]。这与684名毕业生关于教学管理改革的建议有37.13%认为需要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和152名教师中63.82%认为需要加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非常一致。因此,建议加强线上教学资源建设,特别是优质的微课、微课程建设,既要有静态的教学资源,也要有动态的资源,注重教学资源的生动性与实用性[5],能够有效激发学习兴趣,注重学习方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3.5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培养“德技并修,课证融通”的复合型人才

毕业生认为从事护理工作所需要的职业素养认可度最高的是工作态度和责任心,其次是热心服务和诚信待人,还有职业道德、团结协作精神等。教师认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排在首位的是学生学习兴趣低,其次是专业思想不稳定。因此,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育教学始终,关注学生职业生涯和可持续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贯穿教学全过程,优化课程体系,将“1+X”证书融入课程中;增加人文和社科类选修课程,开发系列特色课程,拓展课程思政渠道,增加劳动教育与美育课程,做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知行合一。

3.6医教融合、工学交替,打造“三课堂、两平台、六模块”课程体系